首頁>Club>
偶然看見這種說法,但是無法找到任何解釋。
9
回覆列表
  • 1 # 以晨637

    深湖比深海更可怕這種說法我沒聽說過,但我知道湖河確實比海危險。

    我游泳是在浦東的川楊河旁的一條人工運河裡學會的,現在這條運河還有,只不過我當時游泳的時候周圍都是農田,現在周圍都是均價6W+的房子。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游泳池並沒有那麼普及,而且游泳池要花錢,很多人都在川楊河裡游泳,如果注意當年新聞的話每年都有人淹死。

    老頭子當年還年輕,40左右,和我現在這個歲數差不多,我當年就是個十來歲的孩子,家裡幾個大人帶著我們幾個孩子下午就下河游泳去了。我記得很清楚,有一次我們到河邊,河裡正在撈人呢,有個人衣服褲子疊好了放岸邊,人沒了,估計在河裡,一群人在岸上撈。一根兩三米長的竹竿,前面叉出兩根來,呈"Y"型,前面兩根叉子兜著網,站岸上把這個傢伙事插水裡再往前推,然後抬起來看看有沒有撈到。

    最後的結果就是沒撈到,也不確定人是不是在水裡,那群人走了,我們就下水游泳了。當時不害怕,因為對於我老頭子這個歲數的人,死人見多了,見怪不怪了。

    老頭子在中國不少湖河裡遊過泳,大串聯,老三屆出來的,這些不叫事。老頭子告訴我,在湖河裡游泳,男的,必須穿短褲,因為湖河裡不知道有多大的魚,男人褲襠裡那點零碎如果沒有褲子兜著,在湖河裡盪漾起來,在魚的眼裡就是一條大肥蟲,過來啊嗚一口,這輩子就省事了。長大了我看老外還真有用這點零碎在河裡釣魚並且成功的。

    老頭子跟我講,黃浦江這種大河裡,其實沒什麼大危險,因為深,深就意味著腳不會給水底的水草纏住。在野湖裡游泳最怕的就是水裡的水草,給纏住如果沒經驗就交代在這裡了。

    黃浦江游泳最怕什麼呢,兩個地方,一個地方現如今看不到了。以前河道是一個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上游砍下來的木頭順著河往下游走,目的地的人守著河把木頭再歸攏到一塊,如果短時間沒用呢就紮起大的木排就掛在江邊,木排就在江邊浮著。90年代中期之前這種場面在上海的擺渡碼頭邊很常見。

    木排長的像竹筏,但要比竹筏寬大的多,這個上面很滑,如果人走上去不當心滑下去了,再不通水性,胡亂在木排下面亂扒,搞不清楚方向,如果往木排中心位置走了,那就出不來了。老頭子講當年這種木排拉走,下面總歸能浮起來幾具,黃鱔,河鰻,泥鰍之類的就從屍體裡鑽出來。

    黃浦江上還有一個危險的地方就是江中心都有浮筒,很大的浮筒,這種浮筒是給船固定用的,所以浮筒下面有很多鐵纜繩,浮筒下面這種密密麻麻的鐵纜繩,如果水性不好的游進去給繞住出不來,一晃神也容易折在裡面。但這裡出來人的情況就少了,因為浮筒可能好幾年十幾年都不換地方。

    其實河海對於游泳者來說危險性要比大海大得多。逐條說。

    最大的危險就是來自深度,很多野湖深度不夠深,這個就導致了太陽光能多少射入到底部,底部植物生長就茂盛。遊野湖最怕腳給底部的植物纏住。如果沒經歷過的人,腦補一下畫面覺得挺簡單的,不就一棵草嘛,用力連根拔起來或者把區域性給弄斷不就行了。但實際操作很難,否則不會那麼多人折在這個上面了。

    水底的植物紮根都很深,因為紮根淺了水流喘急就給水流帶走了。也因為這一點,水底的植物韌性都很好,不是那麼容易弄斷的,關鍵在水裡使不上力,因為腳不沾地。老頭子教我正確處理方式是首先別慌,反正水裡遇到危險都是先別慌。先往河面上遊,看看腦袋能不能露出水面透氣,如果能透氣就算運氣好,因為你可以嘗試幾種不同的操作,一種不行換一種。如果不能透氣,趁這口氣還憋的住,先想辦法去解開綁在腳上的水草。如果解不開又掙不斷,那麼紮下去找草根,找的時候儘量幅度小一點,避免手腳再給其他的纏住,然後慢慢拔泥土,再拔根。

    還有一點就是淡水水底情況非常複雜,除了植物外,還有亂石,還有淤泥。淤泥比想象的難搞,特別是人腳不沾地的情況下。淤泥的黏性很高,要比陸地上泥土黏性高的多,水還有吸附力。還是我小時候游泳的事,老頭子要耍寶,從岸上一個猛子紮下去,岸離開水面大概兩米多點三米不到,老頭子一個猛子紮下去沒馬上浮起來。旁邊的親戚都知道老頭子水性很好,開始沒當回事,但感覺時間超過預期了,我姨夫站我旁邊就著急了,嘴裡一邊說著怎麼那麼長時間,一邊就下水了,這時候老頭子就起來了,起來後能看到頭頂一圈帶著泥痕。

    老頭子游過來跟我們講這一猛子下去,頭給埋淤泥裡了,然後用手把淤泥慢慢扒開人才上來的,就拔開這點淤泥花了不少時間。這是野湖野河裡另外一個危險指標,你不知道它有多深。貝爺在一期節目裡要從懸崖上往水裡跳,他也吃不準有多深,隨手找了幾根竹子往水裡投,再估計水深足夠,最後才跳的。

    另外一點就是淡水裡的水生動物密度要比海里大。海里有各種危險的魚,但相比海洋的面積,碰上的機率不大。但淡水裡不一樣,也可能是因為光照原因,淡水裡的動植物密度明顯要比海里高。碰到大魚,大魚能吃了你的機率很小,都是變成河飄子後小魚小蝦來吃,但大魚在水裡抽人一下,人扛不住。魚不用多大,半米多的魚在水裡的力量絕對超過你想象。別說人在水裡了,人在岸上釣到一條大魚,人給魚拉下水的例子很常見,一條大魚,不溜個半個小時一個多小時的,根本抄不上岸,溜不好魚就能掙脫。這個有興趣可以自己翻翻釣大魚的影片,一條體長超過80公分的魚,一個人能全程不靠別人幫忙釣上來,那水平和體力就槓槓的了。

    但以上這些問題在海里基本沒有,能游泳的近海,只要腳不沾地就水深2米了,再往前水深就是四五米,再過去一點水深就是超過十米。水底沒有足夠的光照,水底植物就不發達,而且由於海水引起人的不適,沒有一些潛水簡易工具,沒有經過訓練和習慣,人不願意往下潛。淡水裡不同,人就願意往下潛,反正我覺得我潛泳比抬頭游泳技術更好,以前游泳一口氣水下橫跨一個游泳池不叫事。我到不是因為河裡水下面有好東西願意潛水,關鍵游泳池裡潛著遊能看很多大白腿。

    但遊海泳最危險的是什麼呢?我遊海泳機會不是很多,小時候不怕,長大了就怕了,人都這樣,人越大懂的越多,越要保命。我碰到過一次危險的也是小時候,90年代初,老頭子廠裡組織旅遊去嵊泗島,當年嵊泗還沒旅遊開發,我們去是老頭子廠裡開介紹信,到那裡住一個招待所,在基湖村,發音是這個名。

    老頭子海里游泳經驗也不多,廠裡一班人水性好的不少,但海里游泳都沒什麼經驗。下午三四點下海,就看到海的那邊有個小礁,彷彿上面還有一個人垂釣。在岸邊看看這個暗礁也不是很遠,老頭子就給幾個夥伴定了一個小目標,游上礁石,再游回來。我也跟著去了。

    我當時水性一般,在河裡淹不死的水平。為了保證我的安全,也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帶了兩個救生圈。不是普通的救生圈,是汽車內胎。現在汽車都是真空胎沒內胎了,當年是有內胎的,去之前老頭子就準備好的,廠裡卡車的內胎,巨大。往深海里遊,一般的游泳圈萬一漏氣,沒半分鐘就歇菜了,這個如果漏氣,能扛好一會。我記得很清楚,打完氣,打氣的師傅還弄點口水在氣門芯上看看有沒有漏氣,老頭子還認真聽了半天,確定不漏氣才帶著去海邊的。

    有句話叫做望山跑死馬,這個我沒經歷過,但望礁遊死人我這次經歷了。就看這個暗礁在眼前,但打死遊不到。看來看去暗礁還是那個大小,好像沒遊近多少,但再回頭看岸邊,岸邊人已經很小了。這個時候太陽快下山了,當年也沒什麼潛水錶,下海了就不知道時間。老頭子做了一個英明的決定,撤!

    但往回遊又碰到一個更嚴重的問題,丫的退潮了。遊了不知道多久,好像離岸邊沒近多少。這時候老頭子和他同事體力有點不支了。幾個人扒在兩個內胎上休息了會,這個時候就提現車胎的好處了,一個車胎上趴幾個人浮力還足夠。

    休息的時候大家商量怎麼游回去,因為我早就遊不動戴著救生圈遊了,要保證把我也順利帶到岸邊,而且還要節約體力,就不能盯著岸邊的目標遊,要相對順著點潮水遊。開始他們始終對著下水的這個位置遊,那裡還有很多同事在招手,但退潮的時候潮水不給你這個正確方向的,一直在往旁邊走,所以要保證遊這條路線就要不停修正游泳角度,很累。

    反正最後游上岸,我們上岸的地點離開下水的地點差了有一公里左右,上岸後天已經黑了,但沒徹底全黑,大概其還能模糊的看到人影。

    這個就是距離的預估問題,一般在海里沒有距離預估問題,因為海天一線,一眼看不到邊。游出去一段就想著游回來,因為知道再往前去看不到陸地,運氣好再看到陸地就是美國西海岸了。

    但就像我上面說的那次海泳,遠處一個礁石,如果沒有經驗是判斷不出具體遠近的。曼谷附近有個象島,象島上面有個海景酒店,這個酒店有個特色是有私人沙灘,私人沙灘對面就是一個小島,可以租皮划艇划過去。我當時和我老婆一起劃的。還是這個問題,感覺這個島就在不遠處,別說划船了,游過去感覺都不費事,結果兩個人費盡力氣劃了大概20分鐘才劃到。

    在湖河裡也是這個問題,能看到對岸,看起來湖面不寬,感覺自己分分鐘能拿下,但實際下水游到體力不支了才發現距離比自己想象的遠,這個時候就是進退兩難,體力不支再碰到一點腿抽筋之類的問題,那大機率是要出事的。

    還有一個問題是在室外游泳都能碰上的,現如今很多游泳池都是恆溫的感受不到了。在室外游泳,不管是海里,還是湖河裡,還是室外游泳池裡,很多時候相鄰的兩塊水域水溫變化巨大,這一塊的水溫可能和旁邊一塊的水溫截然不同,在這裡的水溫感覺很舒服,往旁邊一去馬上感覺水溫低好幾度,這個身體能明顯感覺到。

    如果事先運動不充分,碰到這個情況很容易腿抽筋,這個在游泳裡也是大忌。水裡碰到抽筋了,就是想辦法吸口氣然後沉下去硬掰,不把腿掰直了,人基本也就交代了。

    最後,淹死的基本都是會水的,個人建議,游泳還是在游泳池裡遊比較安全,順便還能看大白腿了是吧,遊野泳挺危險的。

    再補充一點,我上面寫是按照淡水和大海里淹死人數量對比來寫的,淡水裡淹死的人比海里的多。如果之談危險性,肯定是海里更危險,反正我游泳記得最深刻的一次就是上面寫碰到退潮。

    大海還不止這個,近海岸有暗礁,石頭非常鋒利,給撞上了就是一條口子。《速度與激情》裡兩夫妻不是去海泳結果化了一道同樣大小造型的“情侶傷痕”嘛。大海風高浪急需要更多的體力,海水會引起人各種不適等等。

    但為什麼大海淹死的比淡水裡少?因為這些大多數人都知道,在海里不敢瞎折騰,一般開房的海澡浴場都是事先規劃好的,把傷人的礁石去了,配備救生員,在相對遠的地方用浮筒圈起來等等。而且中國雖然服員遼闊,但只有一邊靠海,大多數人接觸大海的機會不多。

    但淡水不一樣,感覺和游泳池區別不大,放眼四周一眼都能看到,心理防線容易低,加上我上面說的這些危險,所以更容易出事。

    有一點上面沒說,因為沒涉及到,在補充裡能說一下。其實老頭子教我游泳告訴我最深刻的一句話是:哪怕我(說的老頭子自己)掉水裡快淹死了,你如果沒學過救人,也別來救。

    還好我老婆講點道理,從來沒問過我她和我娘掉水裡先救誰這個問題,因為按照老頭子囑咐我的話,標準答案是誰也不救。

    老頭子大概跟我講了一下怎麼救,救溺水者是需要專門培訓的,泳池旁邊的救生員都是有專門執照的。我沒考過這個執照,但我知道怎麼救人,儘量站岸上拿杆子勾或者拋救生圈之類有足夠浮力的漂浮物。下水救人是下下策。

    人處於溺水狀態,腦子是一片空白,手腳亂動,手亂抓的。如果你直接游過去給他抓住,他是打死也不會鬆手的,不管你怎麼叫都沒用,這樣最後的結果就是兩個人一起沉下去。

    正確方式應該是游到溺水者背後,一個手從他腋下經過脖子穿過來,這樣可以控制住他的手,而且可以保證他腦袋在水外,然後一個手扒拉著把溺水者拖上岸。

    救人是一項極其廢體力的活,如果沒有足夠的體力又沒有正確的技術,儘量別下水,否則是買一送一的買賣。如果留意的話會看到一些新聞,有人溺水,有英雄下去救,結果溺水的被救上來,下去救的英雄犧牲了。

    這個問題一般人很難琢磨明白,因為已經把溺水者送到岸邊脫險了,那也意味著救人的這位也在岸邊了,一蹬腿不就上岸了嘛,怎麼這個時候會溺亡。

    溺水其實是很快的一個過程,幾秒鐘的事。我相信大家都有喝水被嗆到的經歷,一口水沒喝對付了,直接跑氣管裡了,這個時候人會自發的咳嗽,這個咳嗽你控制不住,咳嗽甚至帶乾嘔。這個是人的本能,咳嗽有兩個作用,一個是大量吸入空氣,二一個是排出剛才進入肺部氣管的水。

    把溺水者拉到岸邊,這個時候如果體力不支,硬撐著最後的力氣把他推上岸,力是相對的,推他有反作用力,就把自己往河裡推了一程。這個時候如果體力跟不上,腦袋沒探出水面足夠距離就吸氣,很可能就是一口水嗆進去。然後人的本能開始往外排水,意味著要大量呼吸,而這個時候人的腦袋在水裡,呼吸就是更多的水進入肺部,沒多久人就完了。

    而且還是水底淤泥的問題,我姨婆,也就是我外婆的姐姐,在小時候掉進過河裡,很快就給撈起來了,人救回來了,我姨婆最後是90多歲去世的。我外婆就在旁邊看著,晚年我外婆說起這件事就歸於所謂的“水鬼”拉人。因為下去沒多久就給撈上來了,但耳鼻口裡都是爛泥,我外婆的說法就是水鬼把她姐姐脫下去,然後用爛泥塞住了她的七竅。這個其實就是人在水底掙扎,泥沙自然而然順著有窟窿的地方往裡灌了。

    這個指標也是法醫屍檢的指標。比如河裡撈起來一具河飄子,先要確定他怎麼死的,肺部有水,那就是淹死的。但有個問題,把人按在臉盆裡也能淹死人,怎麼確定他就是在河裡淹死的?那就看淤泥。檢查肺部裡的水,可以分析出是淹死在自來水裡還是河水裡還是海里。

    說起水裡救人,我還真救過一位,我表哥。還是小時候的事,這事也就小時候幹得出。家大人帶我們去普陀山玩,在千步沙還是百步沙,忘了。我和表哥兩個人挖沙子玩呢,我表哥比我大2歲,兩個十歲出頭的孩子天真無邪的在那裡挖沙子呢,那個時候對大白腿沒興趣。

    那小孩子嘛,為了彰顯自己膽子大,表哥提議往大海里走。我表哥就是個旱鴨子,在水裡除了能走其他什麼都不會。我會水嘛,而且那個時候已經經歷過“嵊泗海泳歷險記”了,再說用走的,我就答應了。

    趁大人不注意,我們肩並肩往海里走。一路走到海水淹到差不多脖子這裡,我想差不多回吧,結果這時候我表哥往前又走了一步,估計地面有個坑之類的,就那麼一步,本來海水還在脖子這裡,瞬間頭頂都淹沒在海水裡了,兩個手露在外面無助的搖晃著。

    這時候我猶豫了一秒鐘,因為我想起了老頭子那句話,但畢竟是表哥,所以也就猶豫一秒就救了。但怎麼救我還是稍微思考了一下,抓他手不行,這把我脫下去兩個人就撂在普陀山了。

    重壓之下起飛智,我一步走到他背後,就是淹沒前他站的位置,這個位置安全,然後伸手下去抓他頭髮。不好抓,因為他剃了個板寸,就那麼一點點長度的頭髮立在海水裡,我兩個手一起下,好歹抓到一點點,用力往回拽,我一用力身體往後倒,腳下都是沙子不吃力,我人也倒了。

    我會水嘛,一口氣憋住,也不管其他的,就像使勁拔河那樣,身體在海里呈45度,雙腳斜插在海底,靠腳後跟用力,拽著他的頭髮硬拖了幾米回來,然後表哥腳也能沾地了就自己站起來了。

    再看他的臉,嚇的雪白,我也被嚇的不輕,臉色好看不到哪裡去。兩個人一句話沒說,喘了半分鐘,表哥開口說話了,告訴我這事誰也不準說,我說明白。兩個人就並肩往回走了。這事我還真沒主動說過,一直到前幾年,我們都30多了,一次年夜飯的時候表哥主動說起的。

    另外,表哥髮質真不錯,一根沒有被拽下來。

    現如今,我和老頭子再看到大海是什麼感覺?面對浩瀚,碧藍的海洋,我和老頭子都是這個態度:

    意思意思站沙灘上看看得了,海水溼腳面就代表下過海了。

    老頭子是年紀大了,遊不動了。我是惜命了,孩時無所謂,兩個肩膀扛個腦袋什麼都沒有,現在不能為自己一個人活了。

  • 2 # 名字長一點容易記住

    湖經常接觸,甚至在湖裡游泳,自然就有敬畏之心,而深海只存在於BBC的紀錄片的,看見的都是美好,就像太空的美麗一樣,但是換位思考,把你一個人置身到另一個星球,不要太恐怖。

  • 3 # whatasight

    海深但面積也大,你看到大海也就能想象他的深,但湖泊一般面積不大,人們想象不到他會有多深,一旦發現它居然深不見底,這種和麵積的反差讓人不寒而慄

  • 4 # 老頑童374236889

    深湖比深海更可怕?這種說法聞所未聞。世界上最深的湖當數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平均深度為730米,最深處為1637米。相當可觀。而最深的海溝瑪利亞納海溝為10916米。幾乎是貝湖的7倍。無論從生物多樣化方面,還是危險詭異程度看,海洋遠比湖泊更神奇可怕。

  • 5 # 黃金右手66626349

    我來回答吧,因為深湖在大陸上,大多數人都有機會去和看到,深海,這玩意估計普通人沒幾個能接觸到吧,你接觸不到當然不覺得可怕了,就跟紙老虎一樣的

  • 6 # lovey彤寶

    確實,深湖裡每年淹死的人比深海多多了。

    深海給我感覺波翻浪湧,讓人一看就生敬畏之心。而深湖大多水平如靜,大多數人比較掉以輕心。而深海波浪大,水域淺層水草這些生長不太多,但是深湖不同,大多水流慢,還有一部分甚至是死水一潭,水草豐茂,特別容易纏住。

    我們這邊石林縣境內有一深水湖——長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給,周長5千米,寬300米,平均深度24米,水質清澈,無汙染。近十年開發成風景區。08年那年,我一同事家兒子,高考結束一群同學約去那裡遊玩,孩子們租了兩張竹筏,分兩隊划著竹筏漸到湖心,同事兒子覺得救生衣穿著太熱,便脫了丟一旁,準備跳到對面一米多的另一條竹筏上去。然而,跳起落下的時候,孩子的頭不小心撞到竹筏的尾部,撞擊之下,落入水中,竹筏上的孩子們也不敢下水,當時那一片水域比較深,大聲呼救,救護快艇趕到,救援人員下去一個多小時沒有找到。後來,她家自己從撫仙湖找來兩支潛水隊員,整整找了兩天一無所獲,直至第三天上午,潛水隊員在潛下深度的過程中,腳下探到一物體,開啟頭燈一看,是個人側浮在水中,深度差不多在湖水深度一半左右。後來聽湖邊有經驗的人說,這湖水是地下水多少年彙集成湖的,這些年出水不多了,基本整個湖已成死水湖,每年都有淹死的人,她家是自己請人打撈,不然的話,幾乎都浮不上來,好些人是眼睜睜看著掉下去的,但是最後遺體都找不到。

    從那以後,對所有的湖,我都心懷敬畏,看著平靜的湖面,其實想想也挺害怕的。

  • 7 # 農村運輸政哥

    我是一個農村出來的小孩,我老家有河,有溪,有湖,也有水庫。在我們十來公里外,也有海,我也經常去玩。 我沒有去過深海,也沒有體驗過深湖,雖然我們的水庫有二三十米深,可我連在水庫邊玩都不敢,因為我也非常害

  • 8 # 胖老虎貓

    小時候去過一次堰塞湖,水很清也很深,表面的水是介於藍綠之間,可見度還是很深,但因為光線不足,垂直看下去是黑色。兩邊是山,湖是由於山谷匯水形成,給人一種沉重的壓迫感,另外湖岸很陡峭,可以直接看到崖壁從水面深入到水中深處,直到光線不足,水成黑色看不見。人在岸邊走,心裡特別害怕,讓我喘不過氣來,生怕自己掉進這深不見底的湖裡,消失在黑色的深不見底的深處。

    湖的可怕就在於它的靜、幽、深。看上去像一個無底洞,帶給人一種未知的恐懼,和幽閉的壓迫感。另外湖在陸地,在原始時代,人類接觸湖要比接觸海更多。所以死於深湖的情況,瞭解深湖危險的機會就更多,所以在人類基因記憶裡埋下了深湖更可怕的印記。就像大部分人恐懼蛇一樣,這是原始的基因記憶。深湖多在峽谷,山澗之中,山的險峻也給湖增加了一定的危險感覺。中國最深的湖-長白山天池,最深水深373米,湖面廣闊,在群山之頂,古怪傳說也是古來就有,這也增加了湖的神秘感。有一種說法,海洋是生命的起源,最原始的生命是從海洋中孕育出來的,這也是存在原始基因記憶裡的。所以人類又怎麼會恐懼海洋呢?

    所以人們才會覺得深湖比深海可怕。讓我們敬畏自然,遠離危險,保護環境,健康生活。

  • 9 # 釣竿音符

    確實,深湖裡每年淹死的人比深海多多了。

    深海給我感覺波翻浪湧,讓人一看就生敬畏之心。而深湖大多水平如靜,大多數人比較掉以輕心。而深海波浪大,水域淺層水草這些生長不太多,但是深湖不同,大多水流慢,還有一部分甚至是死水一潭,水草豐茂,特別容易纏住。

    我們這邊石林縣境內有一深水湖——長湖。湖水由地下水供給,周長5千米,寬300米,平均深度24米,水質清澈,無汙染。近十年開發成風景區。08年那年,我一同事家兒子,高考結束一群同學約去那裡遊玩,孩子們租了兩張竹筏,分兩隊划著竹筏漸到湖心,同事兒子覺得救生衣穿著太熱,便脫了丟一旁,準備跳到對面一米多的另一條竹筏上去。然而,跳起落下的時候,孩子的頭不小心撞到竹筏的尾部,撞擊之下,落入水中,竹筏上的孩子們也不敢下水,當時那一片水域比較深,大聲呼救,救護快艇趕到,救援人員下去一個多小時沒有找到。後來,她家自己從撫仙湖找來兩支潛水隊員,整整找了兩天一無所獲,直至第三天上午,潛水隊員在潛下深度的過程中,腳下探到一物體,開啟頭燈一看,是個人側浮在水中,深度差不多在湖水深度一半左右。後來聽湖邊有經驗的人說,這湖水是地下水多少年彙集成湖的,這些年出水不多了,基本整個湖已成死水湖,每年都有淹死的人,她家是自己請人打撈,不然的話,幾乎都浮不上來,好些人是眼睜睜看著掉下去的,但是最後遺體都找不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年痴呆禁忌,哪些食物千萬別吃?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