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鷹鴿分析

    殲-15之後,沈飛開發出了中國蘇-27家族中的集大成者殲-16多用途殲擊機,在整個蘇-27派系型號中也算是佼佼者。殲-16換裝了中國產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能夠掛載空軍現役所有的空對面武器,載彈量也達到了12噸,成為中國空軍載彈量最大的機型。殲-16設計不僅僅突出殲-11B系列戰機的空戰效能,而且更側重於對陸、對海精確打擊能力,被稱為戰鬥卡車,整體機型的資訊化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殲-20運用了國內最先進的航空電子技術以及製造技術,採用較大的機身長寬比設計,使得殲-20擁有很不錯的超機動效能以及較大的作戰航程。在資訊感知領域,外界普遍認為殲-20的機載裝置水平已經不弱於美國當前的F-22、F-35,甚至在部分領域很可能有所超越。

    由此可見,中國的殲系列戰機經過七十年的發展,從引進、仿製、自研到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空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客觀的講,已經屹立於國際戰機研發第一梯隊。

  • 2 # 魂舞大漠

    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折騰多年的二代戰鬥機殲-7,終得迎來穩定的效能,然被世間指為早已落後,當其時,三代機正在天空呼嘯著縱橫。令人想不到的是,殲-7除了自用,一直在出口,到2013年還不能關掉生產線。

    自從60年代初引進米格-21,這就是我們三十載磨一劍的結果。以此為基礎,成功打造出自己的完全中國產化的殲-7,而且有了“梟龍”和“山鷹”,三型飛機也都在出口創匯,打牢了航空工業基礎,步子邁得才會更加紮實和有力。

    基礎一窮二白,以蘇聯支援的米格-17而打造殲-5,參照米格-19自研殲-6,這是一個打基礎階段,得以循序漸進。

    進入新的世紀後,航空工業開始加速,2003年第一款完全自主技術研製的殲-10正式列裝,標誌著我軍進入了中國產戰鬥機時代。2005年,美國四代機F-22入役,宣佈了隱身空軍時代的來臨,就有人嘆息,步步跟不上,其實回顧中國航空發展的歷史,即可知道我們的家底如此,從無到有,需要堅持不懈的長期努力。

    航空工業70年後,已然如花一樣燦爛,三代機當家,四代機為骨幹,實現了一輩輩航空人比肩同類的夢想,理應感到驕傲。如果沒有幾十年的積累和努力,焉有今天的雄姿英發!

    在外行人看來,飛機是飛機,而內行人的觀察,完全可以顛覆膚淺的認知,航空工業要發展,如體制,人才,資金,以及實驗設施,全面的工業基礎和水平的提高等,缺一不可,現在全都有了質的躍升,想發展不迅猛都不可能。若問今天到底啥水平,公認的殲-20,進入了一流技術水平。意志躊躇,創新更新一代戰鬥機,正是今日之責任。

  • 3 # 河東三叔

    中國航空工業經歷了引進仿製到自主研製的過程,空軍70年來使用機型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上世紀90年代之前主要對蘇聯米格系列機型的仿製和改進,之後中國產殲-10、殲-16、殲-20等逐步登場基本實現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

    前一階段從米格-15、米格-17、米格-21開始,在仿製過程建立起自主航空工業,前期這些戰機效能都不錯每一款都是同時代先進機型。不過由於後來中國國際環境的制約,時過境遷基於這些戰機仿製的殲-5、殲-6、殲-7,以及殲-8戰鬥機成為空軍主力,一直得不到更加先進機型的有效替換,到了上世紀90年代整體落後世界先進水平至少一代。

    隨著上世紀80年代中西方關係緩和引進或參考了一定技術,再到90年代初蘇-27戰鬥機的引進,這才使中國戰鬥機第一次進入三代。然後從仿製殲-11開始,直到自主研發的殲-10、殲-16、殲-20空中三劍客的入役,中國殲字頭戰鬥機已經實現完美的彎道超車,進入世界前三。

    特別是殲-20隱形戰鬥機的順利入役,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夠獨立研製四代機以及正式投入使用的國家,至少在這一點上已經超過歐洲各國乃至俄羅斯打個了翻身仗。不過戰鬥機整體水平雖然已經進入世界前列,雷達航電到氣動佈局都有豐富的經驗及技術支撐,但在發動機領域還是相對落後這是個不爭的事實。期待中國產大推力發動機能夠早日入役使用,可以直線提升現有戰鬥機效能,畢竟發動機對於各式機型的效能影響太大。

  • 4 # 孔乙己亂彈

    謝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老炮兒》中馮小剛這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