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傻傻吳的生活錄
-
2 # 伯樂發現千里馬
沒有那麼複雜,我來簡明回答:
小聰明為己,大智慧為人。
小聰明負人,大智慧負己。
小聰明小世界,大智慧大天地。
小聰明沾沾自喜,大智慧憂國憂民。
小聰明人人遠離,大智慧人人敬仰!
-
3 # 董豔臨
勝利是一切道理的基礎,只有勝利了的東西才能存在,才可以流傳,才有多數人去學習。而要勝利只有勢力強大和以多勝少,毛主席曾經說過,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而要把大多數人團結在你的周圍,你就要有道德和正義。所以道德是取勝的最終極法寶。 小聰明就是以一小段時間的勝利和一小範圍的勝利為目標的聰明,就是小聰明,他的結局是在長時間和大範圍的區域內失敗。而大聰明就是在小段時間的失敗和小範圍的失敗換取大時間段和大範圍的勝利,就是大聰明,大智慧。所以小聰明就是指靈敏機動,多能善變,大智慧就是不計較小得失,爭取大勝利。大小以比較的不同而不同,越大越遠智慧越高越大,最高就是聖人了。勝利和存在是目的和根本,道德是為爭取勝利的工具,如果把道德做目的和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必將失敗。
-
4 # 太陽天然笨真
對於小聰明和大智慧,老子早就在道德經有所定義,大師兄也給大家做了詳細的分享。
比如,耳聰目明,做人做事的八面玲瓏,隨機應變,與時俱進。特徵之一就是中國麻將,那可真是聰明人玩的。
再比如,我們的科技,分解組合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進入了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時代,各種精密機巧層出不窮,人工智慧快趕上人類了。
關於智慧,在我的意識裡,那不是人間的東西,更接近大師兄所說的道,也就是萬事萬物演化背後哪個隱隱約約可以感受到的東西。包括我們人類都是它的產物,你說它不智慧的話如何能夠孕育出如此聰明的人類。至於人類的聰明能不能夠超越它,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我們很多人連自己都超越不了,連自己都不瞭解,掌控不了,又如何超越我們聰明,又何談智慧。當然這不妨礙我們認為自己很有智慧,就像我們很多人以為自己比別人聰明一樣。這是人性,是人自然不可避免,包括我也是如此,所以也大言不慚的在這裡論聰明,智慧。要超越看來還需要時間和修行。
給大家舉個不是很恰當的例子,方便大家理解我以為的智慧,畢竟用人間的文字難以表達,只能被意會和感受到,那也是千絲萬縷的某一縷的影子。
如果宇宙就像某個多層次,多維度的大魔方,那麼這個魔方的遊戲規則就是道的某一部分。萬事萬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則自動自發,在被觸發和觸發之間沿著道給它規劃的基因路線推演著。老子說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說的就是這個道,就是它在為,以為看不見,摸不著,透過(有)來體現,所以稱它為(無),在貼切不過了。
所以在我意識當中,人類的智慧可能就是某種開悟,或者覺醒,以及超越。意識到人畢竟是道的產物,脫離了道,人就作死,哪怕你再聰明,不作死就不會死。人可以超越自己,但永遠超越不了道,但可以努力接近它,這就是某種智慧的體現。當然這也具有了某種超越大部分人的格局,境界和能力。
正是這種覺悟和覺醒,才讓人人類可以超越自我的緯度,人類的緯度,佔在某個更高的緯度上看待宇宙這個大魔方是如何運作的。一切不符合這個遊戲規則的萬事萬物是如何灰飛煙滅的,生命之所以為生命在於它千方百計的努力契合著宇宙這個大魔方在運作,努力改變著自己,以期獲得更多的能量,機會,繁衍著自己。而這種內在本能的機制我們可以稱呼它為聰明,你不聰明,你就可能活不下去,這是人類進化的宿命和本能。是一切生物進化本身都應該具有的本能。而人之所以高於它們可能就是某種靈,是它指引著我們,感應接收著宇宙背後的大道,這是最不可思議的。
於是我們終於有機會超越自我,俯瞰自己和宇宙萬事萬物的關係,推演,才有可能契合宇宙的大道調頻共振,到天人合一的同頻共振。我們完全可以放棄那些小聰明,隨著宇宙的最高智慧,無憂無慮,安享生命的韻律。當然這也不妨礙我們繼續耍小聰明,千方百計去契合宇宙的萬事萬物,累不說,還可能變成畫蛇添足,聰明反被聰明誤,物極必反。哈哈。
不知道我說明白了沒有?當然個人水平有限,道是不可能說明白的。
當我們知道自己該什麼時候以什麼走位去什麼地方時,你是不是很淡定,是不是可以順便享受一下路上的風景,或者找一些樂趣,當生就生,當死就死,當日就日……
-
5 # 羅無聲永不落幕名博彙
名博彙~定義智慧
自私的人,都是小聰明。
無私的人,才有大智慧。
自私之人的所有言行,所作所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謀取私利,一心為己,實現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無論他如何偽裝,最終都會露出他的狐狸尾巴。只要是謀取個人權利、個人利益至上的人,都是自私的人。
何謂無私?天地之道,謂之“無私”,天地都是無私的。只有“通達天地”,才知道何謂無私;只有做到無私,才能“通達天地”。行天地之道,就是無私,就是大智慧,大智慧之人,人生之追求,就是造福於全人類。
-
6 # 手機使用者探深
智慧用聰明變聽話忠誠於勞動力提高生產,做為團隊生存關係的一員,要清楚一個點,這個點必須推動一個點和帶動一個點,甚至幾個點,有了這種強大的進步接活程度,生活才會幸福。為了給點再增加活力,就要用制度,制度就是對那些超出了行使範圍的約束,它來自於自身而推廣維護。修復探索出無止境的進步。
-
7 # 歲月如梭水如歌
聰明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技巧。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與不同層面。而智慧是一種境界,一種悟性,一種大徹大悟的精神風貌,表現在生活狀態,就是品德境界,表現在商業狀態,就是品牌形象,它不會注重短期效應,而是謀劃長遠未來影響與效果。如中國成語所說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未雨綢繆。高瞻遠矚。大氣磅礴 。全域性觀念……。這是我的個人看法,理解,不一定是對的,見到問題,有感而發。
-
8 # 梅里一了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把聰明和智慧區別開來,聰明是對現象反應很快,俗話說耳聰目明,人很靈光。智慧是對知識的領悟,是內在本質的東西。然而現象是不但變化之中的,而事物的規律不變,聰明人捕捉熱點,智慧者把握規律。舉個例子吧,我有一個朋友,從小就很努力,總想做一番事業,他對社會需求觀察得很敏銳,每個熱點都撲捉到了,而且很有勇氣,說幹就幹。公務員,教師,下海,司機,建築都幹過,但都沒做出多大成績,有一次和他喝酒,他主動聊到這個問題,為什麼拼命努力卻一事無成呢?我說,關鍵是你太聰明,你到一個新崗位肯定想大展宏圖,但周圍人沒你聰明,心有疑慮,所以你施展不開,等周圍人熟起來,你己發現他們的愚蠢,拍屁股走人了。這好比釣魚,聰明人扛著竿滿湖找魚多的地方,卻一條沒釣著,有智慧的人看準一點,耐心守候,滿載而歸,其中的道理不知說清了沒有。
-
9 # 嚶其
聰明,實指六根之二利器,耳聰目明,是為聰明。
“六根”係指眼、耳、鼻、舌、身、意。
智慧
指統攝六根之利器,了義世間萬物本來性味,因果關係及運化攝受的道法。
也就是透過實踐反覆漸進證明了的,通識證悟而來的大識叫智慧。
天資較高,思維能力、記憶力等智慧佳,懂得為人處世,品質高尚,知識淵博,令人敬佩。多言、得瑟、顯擺、好勝、極速、激進之人多是小聰明,是故,這些聰明再多都是小聰明,了義因果,攝受自如的智慧再少也是大智慧。小聰明如能統攝六根,精進得當,亦易生智慧。
聰明與智慧間是一個次第關係。
(以上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在佛教的經典中經常提到“般若”,般若是智慧的一種。般若是般若(bōrě),梵語Prajna的音譯。又譯作“波若”、“鈸若”、“鈸羅若”、“班若”、“般羅若”、“般賴若”等,意為“終極智慧”、“辨識智慧”。專指: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終極智慧,區別於一般的智慧。在古典瑜伽經典《瑜伽(合一)經》中有明確定義:辨識智慧是消除見者和所見結合並引向解脫之道的方法,透過合一各分支的實踐,不純逐漸減少,知識之光將照亮辨識能力。合一的八個分支:外律、內律、調身、調息、制感、凝神、入神、合神。這個辨識智慧透過七重分支,到達最後一重。(來自百度百科)
小聰明是建立在現有的知識和技能上的,比如修理工,他的技術來源於多修實幹,人家會說他很聰明,聰明可以幫助他更好的生活工作。他可能沒有多少文化,他細心而勤勞,比別人賺更多的錢。拋開修理,他可能不懂得說話的技巧,沒有幾個知心朋友,聰明只是表現在修理技能上罷了。智慧就不一樣,那是和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一個人的生活閱歷有關係,所謂大智若愚。智慧是有善惡之分的,科學家制造了飛機輪船等等東西,這種智慧用於戰爭就是惡的。般若是絕對的善,是由身心兩個方面透過實踐求證得來的,它的基礎就是要認識自身本性,六祖說:“何其自性,本來清靜;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只有認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發現人人本來就有的般若智慧。這個般若智慧能夠使人獲得快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
-
10 # 公議
“聰明““才智““慧境“三者既相互關聯有又相對獨立且可以立體交叉推進的人生修行體系!當然也能在追求走捷徑的功利驅使下誤入歧途!為何有“小聰明“之說?聰明就聰明何來小之說?是什麼小?“格局“!小聰明不是聰明的錯而是格局小製造出來的!大智慧是格局大且是立體變化的!大格局是天地執行與事物的道等等多元與多源因素架構與結構組織的動態迴圈體系,人不是主角而是參與者之一。道德經說“為而不爭“就是人參與共同建設與共同維護而不是用小聰明爭功諉過!甚至企圖取來為我所用!那是從我出發的小聰明行為必遭因果報應的惡有惡報的回報而得到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結果!因為其格局小了,只知道自己需要不知道別人也同樣有需要,自己封堵了別人的路,別人同樣會封堵自己的路,弄到誰都沒路可走就要用武力開路了,戰爭導致兩敗俱傷並不能長久的問題。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就是小格局的聖人文化與共同的平民文化的較量!民不平,何來安?那是大智慧需要解決的“平民“問題!故小聰明是從我出發的!大智慧是從整體執行狀態出發的!……
-
11 # 山葉葉
小聰明就是“小人”在生活中為了私利,對他人玩弄伎倆的心計。這類“小人”的心裡眼裡都只有錢財。他們不分朋友,不分同事,不分親疏,只要見利即爭。小聰明的“小”的意思並非只指不太聰明,其實也含鬼詐之意。而大智慧之意是:指人對大事大非能夠迅速地準確地瞭解、認識、並能及時想出應對的策略。有大智慧的人時時處處既為自己而想,也為他人而想。在生活中這類人是為真理而戰的人,他們能在人生路上取得成就。而小人只能在人生的路上小起小落。
-
12 # 掛在明堂射古今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老子的“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什麼是小聰明就是老子說的下士聞道哈哈大笑了,他要不笑那就不是道了。按現在說就是覺得自己什麼都行,自己說的就是真理,不去學習,抄進道,耍小聰明,嘲笑那些踏實肯幹的人。
而有大智慧的人就象老子說的上士一樣,堅持真理,踏實肯幹,勤勉上進,努力學習,不斷的完善自己。
所以老子說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知道黑暗的盡頭是光明,才能知道成功的道路並不總是一往直前的,才能在坎坷的道路如履平地。大智慧人的胸懷象山谷一樣,明白隱忍才能成功的道理,知道自己的不足虛心的學習,雖然在別人眼裡看上去木訥、不懂走捷徑,可是大智慧的人知道琢玉的道理。所以大智慧的人會在勤而行之中磨去稜角,知道時間和成功之間的道理勇敢前行,不在乎別人的議論走自己的路,然後成功自然而然的到來了,一切都那麼的自然!所以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知曉道的道理,堅持真理,勇敢前行,獲得成功!
所以我覺得無論是小聰明還是大智慧只要經過時間的檢驗一切自明!
-
13 # 就叫驚鴻
簡單,看落腳點。
一個思維,指導一系列行為,最終會引出一個結果。這個結果若是滿足於思維與行為人的短期利益(三年之內吧,姑且都叫短期)的,那麼就可以認為那是小聰明。
若這個結果,可以滿足於思維與行為人較為長期的利益(3~10年),我們說他可以說是有智慧的人——畢竟這種長期耕耘,不可能只澤被他自己一人,定有人與他成為利益共同體,一同受益。
但若這個結果,可以滿足此人終身的利益,那一定是算智慧的。此時,與他有相關的所有人,都是受益者。
而真正的大智慧,是你在這個人一生的軌跡中根本看不見任何利益,但他所處的時代將成為最輝煌的時代,他的智慧也將成為那一方水土最寶貴的財富。這種人,我們一般稱之為,聖人。
-
14 # 孤猴78345271
悟道是大智慧,悟道之人必是具有厚德的君子,具有厚德的君子必然積德,積德必定是付出大於回報,在今天會被認為是傻子。反之耍小聰明的人是處處想佔便宜,付出小於回報,恨不得不付出就有回報,在今天被認為是聰明人。
-
15 # 春風小雅
小聰明不如不聰明。
小聰明的本質是愚蠢,總想鑽空子空手套白狼,從而僥倖獲利。老實本分,反而更招人喜歡。
你抖一百個小聰明得逞,識破一個,也就人設坍塌。真正的聰明人都是懂得下笨功夫,踏實的踐行者。
初入企業的年輕人,有的巧舌如簧,靈活討巧,容易的工作領導前面搶著做,很快見成效。有的人不挑揀不抱怨,視工作需要而做事,久之,積累了諸多方面的工作經驗和技能。
企業的執行猶如大海的潮漲潮落,大浪淘沙。當企業面臨困境需要擔當的時候,勤勉的老實人像經過洗練的海貝一樣脫穎而出,堪當大任。
所謂大智若愚也。
-
16 # 萃辰天心書院印安說:莫言說:“十分聰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給子孫。”啟迪人們:家長的聰明才智要半用於事業,半用於孩子。事業是現在,孩子是未來。印竹說:這讓我想起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道: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馮夢龍在《警世通言》中專門有一段故事,名為《王安石三難蘇學士》。這裡的蘇學士便是大名鼎鼎的蘇東坡。蘇東坡雖為一代名儒,官拜翰林學士,此人天資甚高,過目成誦,出口成章,但卻因為其太過聰明,而仕途之路坎坷。在晚年,他曾寫下這樣的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說的便是他一生不斷遭貶、四處流放的過程。《王安石三難蘇學士》這裡的故事講的便是蘇東坡因自恃聰明,而在王安石那裡所遭到的羞辱和被貶的小故事。
王安石曾經因變法而成為當朝宰相,他作有一部書叫《字說》。王安石認為漢字之妙是每一個字都能解作一義。王安石是非常看中蘇東坡的才華的。有一次他跟蘇東坡討論關於《字說》,他說,比如說波濤的“波”字,便是三點水一個皮,當水面起了波浪,那便是“水”之“皮”。蘇東坡聽了非常的不以為然,他帶著一些譏笑的反問:“那如相公所言,‘滑’字不就是‘水’之‘骨’了嗎?“
王安石並沒有在意,繼續跟他討論說:四匹馬曰駟,一個馬旁邊一個四;天蟲為蠶,蠶字上面一個天,下面一個蟲。古人制字,定非無義。王安石還是希望得到蘇東坡的認可,他認為每個字都是有它的意義的。沒想到,蘇東坡拱手進言:那鳩字是九隻鳥,丞相可知有故?王安石還認以為真,欣然請教:鳩字有何典故?蘇東坡笑道:“《毛詩》雲:‘鳴鳩在桑,其子七兮。’連娘帶爹,共是九個。”這是對王安石的譏笑。王安石因此默然,厭惡其輕薄之舉,不知分寸。於是將其降職為湖州刺史。這正是“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巧弄唇。”
東坡到湖州去做官,三年任期已滿,回京覆命。回到京城,首先要拜見丞相,於是他來到丞相府。丞相府的人對他非常恭敬,尤其有一個叫徐倫的管家,一見是蘇東坡來了,便將他請入老爺的書房。當時王安石正在午休,下人們不敢打擾,因此蘇東坡就在書房中等候。他閒來無聊,看到桌上有兩句未完的詩稿,認得那是王安石的筆跡,題為《詠菊》。蘇東坡看了,又笑了,心想:士別三日,換眼相待。過去我曾在京為官時,見到王安石下筆就是數千言不加思索,怎麼三年以後就變得江郎才盡了呢?兩句詩都寫的不對。這兩句詩是怎麼寫的呢?“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
蘇東坡為何說這兩句詩不對,是亂道呢?一年四季,風各有名:秋風常被稱為”西風“,秋天的”黃花“自然就是菊花了,而一般的菊花跟其他的花不同,它的花瓣是不會落下的,直至花乾枯了也不會落下來。王安石說“吹落黃花滿地金”,豈不是不知道菊花是不落瓣的嗎?蘇東坡興致所發,不能自已,舉筆撇墨,依韻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寫了以後,他便騎馬回去了。
不多時,王安石出堂,來到書房,看到蘇東坡續寫的這兩句,心想:“蘇軾這個小畜生,雖遭挫折,輕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學疏才淺,還敢來譏諷老夫!明日早朝,奏過官裡,將他削職為民。”但是轉念又一想:“且慢且慢,因為他不曉得黃州的菊花是會落瓣的,也怪不得他!”於是就叫徐倫取來了湖廣缺官冊籍來看。剛好看到黃州府,餘官俱在,只缺個團練副使,王安石暗記在心。命徐倫將詩稿貼於書房柱上。轉天的早朝時,王安石密奏天子,言蘇軾才力不及,應遷往黃州團練副使。蘇東坡就這樣被貶到黃州了。
光陰迅速,轉眼間一年過去了。時當重九之後,連日大風。一日風息,蘇東坡坐在書齋,突然想到:“定惠院長老曾送我黃菊樹種,栽於後院,今日何不去賞玩一番?”足猶未動,恰好陳季常相訪。蘇東坡大喜,便拉著他一同往後院觀菊。到了菊花盆下,只見滿地鋪金,枝上全無一朵。這讓蘇東坡目瞪口呆,半晌無語。陳季常跟他說:“子瞻見菊花落瓣,緣何如此驚詫?”蘇東坡說:“季常有所不知。平常見此花只是焦乾枯爛,並不落瓣,去年在王相國府上,見他《詠菊》詩的兩句‘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小弟只道此老錯誤了,續詩兩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卻不知黃州菊花果然落瓣!此老左遷小弟到黃州,原來是讓我來看菊花也!“陳季常笑道:”古人說得好:廣知世事休開口,縱會人前只點頭。“
當然,接下來還有蘇東坡繼續耍小聰明,然後繼續被王安石所識破,繼續捱整的故事,在這裡便不細說。《警世通言》為這段故事還說了這樣幾句話:“見不盡者,天下之事。讀不盡者,天下之書。參不盡者,天下之理。寧可懵懂而聰明,不可聰明而懵懂。”蘇東坡就是那個聰明一世,懵懂一時,因此使自己道路坎坷的一個佐證。像蘇東坡這樣的大才,尚因為巧用聰明而遭到了惡果,何況我們呢!萬不可在人前耍小聰,萬不可信口開河。
關於在聰明與智慧之間,孔子有一段話說得好,孔子說:“能與人言,而不與人言,失人;不能與人言而與人言之,失言。”所謂聰明和智慧的區別,很多時候在於有些話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不該說的時候,我們逞強好勝,耍一時聰明,會為自己留下無盡的後患與煩惱;而有些時候,在原則性的事情面前,我們必須站出來說的時候,我們便一定要說,否則就失去了做人的準則。
而從蘇東坡和王安石的這個故事來看,他的錯誤便在於他完全沒有必要去用話、用詩去譏諷一個當朝宰相,更何況他的譏諷源於他的孤陋寡聞,這便是太過失言。所以,我們要引以為戒!聰明不能用盡,要用——要用我們的智慧,最好是發自我們自性的般若智慧。如果是以般若智慧去說、去做,便皆符合中道了。
-
17 # 劉軍168096076
行做以利己為第一要素,以我為中心,順我好對我心,是小聰明。順勢應時無我利它,不攀不夠,不躲不抗,隨緣起做,來不拒去不留,不著一物是大智慧。
-
18 # 梁興揚
國學在今天有一熱門涉及到管理、人事、做人、交友等方方面面,此熱門主要引鬼谷子之說,並加以引申,其中多談陰謀詭計,當然他們管這個叫謀略,而且鬼谷子之學的精髓也不是陰謀詭計!不過今天的文章主要想說以下四件事:
一 鬼谷子之學在國學中是作為輔助學問,而不是專修。專修此學放棄儒道之學就像仍金子撿芝麻一樣。
二 蘇秦張儀的下場大家應該瞭解一下。
三 為什麼做人要少耍小聰明,少整陰謀詭計。
四 最好的謀略是什麼?
鬼谷子今天某些網文中已經是驚天地泣鬼神的絕世偉人了,當然歷史上的鬼谷子的確是成就很大的賢者,但公論在哪裡,他的學問並不沒有儒道兩家的好,普及型也不高。
如唐代的柳宗元就曾寫下《辨鬼谷子》一文,文中柳宗元認為漢時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鬼谷子》一書應是後人託名。
宋濂《潛溪集》認為《鬼谷子》是蛇鼠之智,又謂其文淺近,不類戰國時人,又抑之太甚。在紀曉嵐看來現存的《鬼谷子》文字奇變詭偉,應是前人所做,但《鬼谷子》中所言的方法不足道也。
簡單來說《鬼谷子》中的學問並沒有儒道經典深厚,同樣如果大家瞭解歷史就會發現蘇秦張儀所師者非鬼谷子一人。
以此學輔助謀略、陰謀等等皆可,但需要儒道的學問為主,此作為輔才能成事,但陰謀過多下場自是不好。
如蘇秦因刺殺而死,張儀不被秦武王信任倉皇逃魏,後在魏國一年而亡。這些下場不可謂好吧?
為什麼會這樣,此處就不談如何大道理了,大家可以想想自己是怎麼對人的吧?絕大部分人心中都有一杆秤,敵人對自己堂堂正正,自己如果出陰謀詭計就會愧疚,反之如果敵人是蛇鼠之智,對你用非常下作陰謀詭計,你出陰謀詭計不會有如何愧疚。
這種人於人心來說就是被人排斥的,他們走的是懸崖險途一失足便是萬劫不復?什麼是失足?就是讓人知道這人喜歡耍小聰明,喜歡玩陰謀詭計,從此之後便不為人信。
小聰明也好,陰謀詭計做一時之用的確很少報應立顯,但以此為主,就不可能不失足!故道家認為好陰謀者必有陰報,此生不報也要在子孫身上應驗,並不好。
如果大家要學謀略,最好的謀略皆是陽謀,沒有一個是陰謀的!張儀幫秦國統一的六國嗎?不是啊!是法家之人振興的秦國,讓秦國有以一敵六的勢力,法家這些人是在搞陰謀嗎?都是明明白白的法令。
大家看那些坑蒙拐騙等等作奸犯科之人有正兒八經賺錢的人活的爽嗎?有他們賺得多嗎?沒有吧?這些是個人都可以看到的,玩陰謀的下場並沒有講陽謀好。
話說的有點重,但都是現實,希望沉迷於小聰明的人可以因此驚醒,堂堂正正做人,莫要沉迷於蛇鼠之智。
-
19 # 偉噠噠
乍一看,還以為是最年輕的學者“曹原”出問題了呢?
嚇我一跳,趕緊從百度熱搜裡點開,所謂的“真相”和“問題初步查明”——
一瞬間覺得豁然開朗,並不是想象中的那個優秀的青年,而是“曹園”;
這是花園的園,那麼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原來是關於違規建築的,爆料稱涉事企業黑龍江曹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存在違法採伐、違法佔地、違法建設等行為。
根據這一問題,採取的調查方法有哪些呢?
實地勘測、調取相關文書、對比衛星圖片和測繪資料,並向涉事企業法定代表人曹某及舉報人瞭解情況。
領導部署: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省委書記、省長立即作出批示。
相關實施組織隊伍:
迅速成立督查組到牡丹江市開展督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成立專項調查組開展調查工作;
受自然資源部委託,國家自然資源督察瀋陽局、國家林草局駐黑龍江省森林資源監督專員辦事處也到現場進行核查督察。
調查處罰:
對已建成專案要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區分情況、分類處置的原則,對已確認按法律規定必須拆除、無法透過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16處建築物和構築物,責令涉事企業立即自行拆除並儘快恢復植被;
對與專案功能密切相關或具有公益屬性,且對生態沒有影響或透過改正措施能夠消除影響的,責令涉事企業限期整改、補辦手續,如逾期不辦,責令其拆除。
已初步認定相關部門和中農發集團牡丹江軍馬場部分工作人員涉嫌失職失察,建議依法依規嚴肅追責,
同時根據進一步調查結果,追究涉事企業黑龍江曹園文化投資有限公司違法責任。
相信大家看到這裡已經真相大白了,生活需要腳踏實地,莫要耍小聰明;
小聰明是一時的得意,可能後續會有沉重的代價。
美好的生活需要我們共同構建的,不是單單的某個人或組織就可以完成的——
-
20 # 醬酒伴月落
大智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計較;大氣象者,不講排場;講大排場者,露小氣象。大才樸實無華,小才華而不實;大成者謙遜平和,小成者不可一世。真正優雅的,必定有包容萬物、寬待眾生的胸懷;真正高貴的,面對強於己者不卑不亢,面對弱於己者平等視之。
回覆列表
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這裡的“人之道”,指的正是世俗人之道。
如老子所說“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眾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所以順應天道而行的人,才會“獨異於人”,總是表現的和世俗之人不一樣。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智”的運用,在“聰明”人眼裡就是愚蠢;“大巧”的方法,在“聰明”人眼裡就是笨拙。因為二者的本質是完全相反的。
樸
《莊子·外篇·天地》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子貢經過漢水的南沿,見一老丈正在菜園裡整地開畦,打了一條地道直通到井邊,抱著水甕澆水灌地,吃力地來來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
子貢說:“如今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灌上百個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頗多,老先生你不想試試嗎?”
種菜的老人抬起頭來看著子貢說:“應該怎麼做呢?”子貢說:“用木料加工成機械,後面重而前面輕,提水就像從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猶如沸騰的水向外溢位一樣,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
種菜的老人變了臉色譏笑著說:“我從我的老師那裡聽到這樣的話,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出現機巧之類的事,有了機巧之類的事必定會出現機變之類的心思。”
“機變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麼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純潔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齊備;純潔空明的心境不完備,那麼精神就不會專一安定;精神不能專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會充實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說的辦法,只不過感到羞辱而不願那樣做呀。”子貢滿面羞愧,低下頭去不能作答。
素
子貢為何羞愧,因為他意識到自己起了機巧的心思。而有了投機取巧的心思,內心就會失去沉穩紮實,純潔空明;有了依賴外物的心思,精神就會遊移旁騖,而不能再保持完備專一。失去了這些,也就相當於失去了“道基”。
所以“重劍無鋒,大巧不工”,依賴於劍的鋒利和招數的精巧來戰勝敵人,自身的內在就必然還不夠充實。所以“不滯於物”,僅侷限於適用某物,自己的根基就必然還不夠紮實。
所以老子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如果依賴於車才能行走,依賴於語言才能進說,依賴於籌策才能算數,依賴於門栓才能封閉,依賴於繩結才能打結,那又如何能稱之為“善”呢?道生天下萬物,行走八荒六合,可從來沒有依賴過這些東西。
因此《莊子》說列子御風而行,雖然表現出很輕盈很美好的樣子,能一直飛行十五天才落地,但其實他對於追求幸福之道還仍然不能算是盡善。因為御風雖然能夠免除行走的勞苦,卻仍然是“有所待”的。也就是他必須依賴於有風才可以飛行,如果無風,不還是要遭受行走的勞苦麼?(見《莊子·內篇·逍遙遊》)
拙
所以過於依賴外物的,極力表現出“巧”的,往往反應的是自身的缺陷。戰國時期,齊國大將田忌與齊威王賽馬老是失敗。後來他在孫臏的指點下,以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下等馬對上等馬,終於取勝。
田忌雖然使用智巧贏得了賽馬,但並不能掩蓋他的馬整體素質低於齊威王的馬這個事實。而如果因為投機取巧取得了勝利,就去依賴智巧而不再重視提升馬的素質,這就是本末倒置的行為了。
中國古詩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也玩出了很多精巧的花樣。比如詩裡有“堆絮體”、“聯珠詩”、“藏頭詩”、“十二屬詩”,再難有“離合詩”、“寶塔詩”、“盤中詩”、“連珠體”、“迴文體”,更離譜的是還有“璇璣圖”。
璇璣圖作者蘇若蘭據說是魏晉三大才女之一,整圖迴環反覆讀起來,可得詩3752首。明朝又有人推出4206首,再後竟有人推出7958首之多。
但眾所周知的是,在詩壇里名垂千古的是李白杜甫,不是蘇若蘭。儘管她將文字遊戲做到了極致,但終究只是文字遊戲。璇璣圖得詩三千多首,卻沒有一首能比得上《將進酒》。
雅
《韓非子》說:“依靠外在形貌來表達情感的,這種情感就是惡的;根據外在修飾來闡明本質的,這種本質就是糟的。和氏壁,不用五彩修飾;隋侯珠,不用金銀修飾。它們的本質極美,別的東西不足以修飾它們,事物等待修飾然後流行的,它的本質不美。”
因此智和巧的興盛,其實是道和德的缺失,是人們失去了自然的心態、丟失了樸實的根基的結果。
中華歷史數千年,其間開發出多少爭與鬥、攻與防的技巧招術;我們從懂事到長大成人,其間又經歷過多少“騙”與“防騙”的更新換代,那真是數也數不清了。為何生活就不能過得再樸實一些,自然一些,輕鬆一些,簡單一些?
簡單自然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自然界的素材才是天下之至巧,天然的容貌才是天下之至美。自作聰明地對自然風光進行修飾、裝扮甚至重建,只不過是在變美為醜而已;自作聰明地對素材進行雕刻、切削、分割甚至重塑,只不過是在變巧為拙而已。
簡
我們開創的這些修飾手法,就是常人眼中的“聰明”。其實它不過是大道的秕糠,大智的渣滓,是自身靈性受到汙染的表現,是天賦秉性(天性)遭到損害的結果。此等聰明之害,世人知者希矣。
堆砌山水,最高境界是使之具備“道韻”,渾若天成。而科學,正是在天地自然中發現規律,為我所用。但它最終的發展方向,也必然不是一味迎合人的主觀,而是應和於自然。
我們應當承認,我們“仿生”而製作的器物,並沒有真正的生命那麼精妙;我們運用幾何元素而建造的建築,並沒有自然的韻律之美,這其中仍然還存在著巨大的空間,等待我們去探索。而重點在於,需要我們放下唯我獨尊的心態,懂得放下身段,去以天地自然為師。
在這裡提出一個小問題:老者從一個修行者的角度出發,批評子貢心存機巧。但桔槔算是機巧,打地道、以甕抱水就不能算是機巧了?我們固然可以說老者修為不夠,尚且不能做到不為物累而機巧不入心中,那如何才能既不存機變之心,又能有效地提高灌溉效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