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2歲了,越來越調皮,雖然是女孩,可是也是皮得很。很多時候真的要用吼的,她才有點收斂。但自己吼完又後悔,孩子會說“媽媽別生氣啵!”真的覺得自己很無能啊,連自己的脾氣都控制不好?
10
回覆列表
  • 1 # 丫丫球球

    我想,也許你的孩子正處在自我意識的萌芽期,就是所謂的可怕的兩歲的階段。

    幼兒到2歲左右都會有一個反抗期,對父母的一切要求都說“不”,經常任性、哭鬧、 難以調教。英語中有一個詞來形容這個階段,叫做the terrible twos,“可怕的兩歲”。

    很多媽媽不知道Terrible Two是幾乎所有寶寶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是生理發育的必經之路,出現的時候萬萬不能和寶寶對著幹,而應該進行正向的引導,否則絕對會事得其反。

    不過,每一個寶寶都是從這樣的過程中學會認識到自己的內心,慢慢長大的。

    在認識到每個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經歷之後,寶媽是否心情輕鬆了些?不是自己家寶寶太調皮,只是階段性問題而已。

    寶媽多多瞭解關於幼兒發展知識,對放鬆心情也是有好處的,下次遇到寶寶不聽話,就想,沒關係,過了這個階段就好了。

    另外,寶媽不要太苛求自己,學會在生活中放輕鬆,不要讓自己太累,因為休息不好,也是容易導致情緒不好的。

    另外在情緒爆發之前,你已經有些心情不好了,要及時和家人表達,免得一直壓抑情緒。

    如果面臨情緒爆發的邊緣,在發脾氣之前,做幾個腹式呼吸,也是可以適度緩解的。​

  • 2 # 蘭心伊悅1

    這是一個大人 學習一生的話題,情緒管理法:

    (1)學會轉移。當火氣上湧時,有意識地轉移話題或做點別的事情來分散注意力,便可使情緒得到緩解。在餘怒未消時,可以用看電影、聽音樂、下棋、散步等有意義的輕鬆活動,使緊張情緒松馳下來。

      (2)學會宣洩。人在生活中難免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如果不採取適當的方法加以宣洩和調節,對身心都將產生消極影響。因此,如果一個有不愉快的事情及委屈,不要壓在心裡,而要向知心朋友和親人說出來或大哭一場。這種發洩可以釋放積於內心的鬱積,對於人的身心發展是有利的。當然,發洩的物件、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他人。

      (3)學會自慰。當一個追求某項事情而得不到時,為了減少內心的失望,常為失敗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就像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童話一樣,因此,稱作“酸葡萄心理”。

      (4)意識調節法:運用對人生、理想、事業等目標的追求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的知識,提醒自己為了實現大目標和總任務,不要被繁瑣之事所幹擾。

      (5)語言節制法:在情緒激動時,自己默誦或輕聲警告“冷靜些”、“不能發火”、“注意自己的身分和影響”等詞句,抑制自己的情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點,預先寫上“制怒”、“鎮定”等條幅置於案頭上或掛在牆上。

      (6)自我暗示法:估計到某些場合下可能會產生某種緊張情緒,就先為自己尋找幾條不應產生這種情緒的有力理由。

      (7)愉快記憶法:回憶過去經歷中碰到的高興事,或獲得成功時的愉快體驗,特別就該回憶那些與眼前不愉快體驗相關的過去的愉快體驗。

      (8)環境轉換法:處在劇烈情緒狀態時,暫離開激起情緒的環境和有關人、物。

      (9)幽默化解法:培養幽默感,用寓意深長的語言、表情或動作、用諷刺的手法機智、巧妙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10)推理比較法:把困難的各個方面進行解剖,把自己的經驗和別人的經驗相比較,在比較中尋覓成功的秘密,堅定成功的信心,排除畏難情緒。

      (11)壓抑昇華法:不受重用,身處逆境,被人瞧不起,感到苦悶時,可把精力投入某一項你感興趣的事業中,透過成功來改變自己的處境和改善自己的心境。

      (12)認識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古人云:“人有悲觀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確實,人生不如意的事常有之,歷史上和現實中沒有幾件事是圓滿的。為幾件家中或單位上不順的事就悲觀,情緒低落,甚至厭世,顯然是不合適的。實際生活中哪會有十全十美的事呢?我們在心理諮詢中,就曾遇到很多為家庭條件差或單位人際關係差或疾病糾纏等等而悲觀厭世,甚至想自殺的。生活中,人人會遇到許多坎坷和不順心,平凡人有,名人有,大官者亦有。因此,只要對社會有一個較深刻的瞭解和認識,想想社會上還有許多人不如己,你就會坦然了。故要保持達觀態度。世上不會有永遠美好的事物,今天你身處逆境,情緒不佳,但透過奮鬥,你就可能獲得成功,受人尊敬。社會是在發展變化著的,人應該適應社會,保持達觀態度,對生活、對人生應充滿信心。

      (13)當情緒低落時,不妨去訪問孤兒院、養老院、醫院、看看世界上除了自己的痛苦之外,還有多少不幸。

      (14)提高認識和修養水平。平常,我們能看到,文化素質低的人,不善於控制自己,出口成“髒”。而一個修養高的人,他是無論如何不會去罵大街的。同時,他也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並自我調節。

  • 3 # flower134528906

    控制情緒是門學問,是對自身的修煉。用讚美的語言,欣賞的語氣表達的效果是積極向上的,魅力是無窮大的,正面的力量是無窮大的。我們成人喜歡被人欣賞,誇獎,孩子更是如此。當我們發自內心的欣賞孩子,發現孩子的進步,就不會帶情緒的批評孩子,多瞭解孩子,找到做錯事的根源,透過講故事、做遊戲等方法讓孩子知道錯在了哪裡,怎樣改正。孩子做的好了要及時獎勵,不足沒自信的方面多鼓勵!現在市場上有控制情緒,正面管教的參考書,讀一讀會受益良多的!

  • 4 # 藍藍湖

    為什麼要吼叫,是因為第一次吼叫時孩子沒有見過那個陣勢,被嚇蒙了,暫時的忘記了正在調皮的事,但是這不等於是孩子接受了你的觀點併為之而改變。但是媽媽覺得這招又用,下次會更大聲,或者配以更怒不可遏的表情,孩子再一次被嚇壞了,如此形成了惡性迴圈。

    所以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首先要想到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比如玩水,孩子覺得水可以裝在不同的容器裡,覺得很意思,她並不知道地板不能打溼,也不知道這樣會打溼衣服甚至會感冒。那麼在她第一次這樣做時,就告訴她什麼地方,什麼季節,什麼情況下可以玩,並經常給她提供可以玩的機會,她就不會皮了。

    第二,孩子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非常好的,家長要學會接受。很多媽媽都有潔癖,孩子一旦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就忍不住要發狂。但是孩子如果一天到晚都坐在椅子上,那你是不是更擔心啊,那絕對不是正常的孩子啊。孩子玩的時候就讓她瘋,等玩好了讓孩子一起收拾。

    第三,學會用精神療法。比如前段時間流傳的,遇到這樣的孩子就在心裡默唸三遍“是我生的,是我生的,是我生的”“像我,像我,像我。”或者在心裡默數十個數“10,9,8,7,6,5,4,3,2,1”如果還是想發火,就默數20個數,依次類推。幾次之後就能控制情緒,不再大吼大叫了。

  • 5 # 孩盟國際兒童公館

    我這幾天收到了不少女性朋友的感嘆與抱怨:帶孩子很難,尤其是一個人帶孩子!要在孩子面前控制情緒實在不容易,孩子犯錯的時候,被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根本做不到耐著性子溫和地和孩子溝通。

    昨晚,好閨蜜果果媽媽與我分享了她的帶娃經歷,或者可以為一些尚在苦惱中的麻麻們帶來經驗和啟迪。

    果媽說,她在很早之前就與兒子有過約定,夏天天氣熱的時候,在家可以打赤腳,但是到了秋天就不可以了,地板太涼了,容易著涼生病。可孩子就是不聽,還故意跟她作對,她又怕孩子感冒,又急著去上班,一著急火就衝孩子吼了一達通,把娃吼哭了,後來因為快遲到了,也沒有及時安撫他的情緒。

    到了晚上吃飯的時候,她開始後悔自己白天的舉動。

    她說,想來真是可悲,孩子出生的這些年,她愣是從一個溫文爾雅的姑娘變成了一個悍婦。

    中午時分,閨蜜與父母一起吃飯,她爸爸半開玩笑地說:“”你比你媽可好多了,要真像你媽那樣,我孫子的半條小命可就就沒啦!你呀,就是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緒!”

    想想也是,據閨蜜描述,她媽媽年輕時那火爆脾氣,真是無人能敵,一言不合就朝掄棍子,小時候,鄰居都知道她的屁股是鐵做的,一天不被揍個七八次,太陽都不敢下山!

    大笑過後,閨蜜進行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是呀,自己本不是個急躁的人。

    可以為那麼多陌生的媽媽解答育兒問題。

    可以帶一個迷路的孩子,走半個小時送她回家。

    ……

    可唯獨不能溫和對待自己懷胎十月的孩子?

    她有點同情那個早上剛被呵斥過,淚眼婆娑的兒子。

    他得多麼可憐,才遇到這樣沒心沒肺,分分鐘暴跳如雷,且從不表達愛的媽媽呀?

    看著兒子撅起的小嘴,滿臉的憤怒,就知道他還在記恨自己早上的表現,可看著眼前這個對自己有些“仇視”的孩子,閨蜜說,她心如刀絞。

    重新調整心態之後,她把兒子攬在懷裡,輕聲說:

    “對不起,寶貝,媽媽早上又大聲責罵你了。媽媽保證,以後再也不那樣對你了。”

    兒子邊用力掙脫她的懷抱,邊哭著說:

    “壞媽媽,誰要你的道歉?!”

    我緊緊的抱著孩子,把臉湊到他的小臉上,百般討好地說:“那寶貝要怎樣,才能原諒媽媽呢?”

    孩子憤憤地說:“以後你再嚇我,我就再也不理你了。”

    然後,他又降低音量補充道:“如果你能幫我把變形金剛拼好,我就原諒你!”

    閨蜜滿心歡喜的答應了,一絲不苟地與他一起拼好了變形金剛,孩子終於破涕為笑,小眼眯成一條縫。

    看著他笑得那麼開心,閨蜜也趁機模仿他的樣子。

    可笑著笑著,她的鼻子卻一陣酸楚,無限悔意湧上心頭。

    多麼單純善良的孩子啊,卻總是活在媽媽的壞情緒裡。

    閨蜜暗自發誓,以後一定加強對自己的情緒管理!

    其實,和大多數媽媽一樣,好強的果媽總想憑藉自己的努力,爭取到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媽媽們往往又把這種觀念和強加在孩子的身上,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出類拔萃。

    所以,但凡孩子的表現有一點兒不如人意,媽媽們總會難以控制住內心的怒火,並肆無忌憚地把火苗噴向弱小的孩子,讓他們毫無招架之力。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總抱著太多的理由和藉口,以至於騰不出雙手與他們相擁。

    也許,只有我們自己先放下一些東西,才能和孩子緊緊擁抱。

    自己的脾氣都那麼暴躁,怎麼能養出一個健康快樂的孩子呢?

  • 6 # 點燈人經典童書

    情緒是世界上最難以琢磨,也是最不受人控制的一種東西。

    那些所謂的,類似於“不吼不叫,養育孩子”之類的理論書籍,裡面有無數種教父母控制情緒的方法。

    但是我想說,這種書籍和理論,無論看多少,到了想發火的時候,所有的理論都會被拋到腦後。

    每個人性格都不一樣,每個人都會有情緒。有了情緒,想要發洩,單靠技巧那些默唸123之類的技巧,那是沒有用處的。

    所以說,想要自己不對孩子發脾氣,從根本上來說,還是要建立在理解孩子的基礎上。

    比如說孩子皮。哪個孩子又不皮呢?再說了,一個兩歲的孩子,再皮又能皮到什麼程度呢?

    皮是孩子的天性,自己發脾氣,無非就是孩子沒有按照自己的要求來而已。

    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控制,自己先把自己的工作、家庭關係這些事情處理好,孩子皮一點,讓她皮就好了。無非就是事後收拾一些而已。

    家長吼孩子,從根本上來說,很多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家長自己的壓力,藉著孩子這個機會發下出來而已。

    所以說,先把自己搞好,把一些事情想明白,再去面對孩子所謂的“皮”,自然也就能做到心平氣和了。

  • 7 # 積木育兒

    通常沒有故意發火的父母,但有時候孩子太調皮,實在不能不讓人生氣發火。像這位媽媽一樣,偶爾因為一些問題而對孩子發火,之後又自責的爸媽並不少。

    我最想說的是,父母是人,不是神,所以會有喜怒哀樂各種情緒,讓我們永遠不發火,永遠溫和且堅定,永遠冷靜不失態?那做一場父母,是不是也太委屈了?

    其實,育兒方法永遠都是供我們自我提升作參考用的,而非絕對化的條條框框,用來攻擊父母和讓父母內疚的。如果父母為自己做錯的事過於內疚,反而會對親子關係帶去影響。

    因為,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讓父母們怒不可遏的事情一定會存在,幾乎無法避免。同時,父母們也認為憤怒、生氣、讓自己情緒失控是不好的。於是,總在衝孩子發完脾氣後感到非常內疚,擔心自己的盛怒會否傷害到孩子幼小的心靈,於是痛哭,愧疚,妥協,反悔,甚至懲罰自己。若這一幕總是重複上演,孩子繼續任性,父母繼續崩潰。親子關係就容易陷入僵局。

    父母是有權憤怒的。因為憤怒這樣的負面情緒對我們來說是有好處的。憤怒是人類基本情緒之一,是人類進化的產物,是適者生存的一項本領。研究表明,憤怒時流下的眼淚會在5秒鐘讓一隻小白鼠斃命。所以透過憤怒,我們排除體內的毒素身體得到健康;透過憤怒,讓我們瞭解自己的情緒和態度,心靈得到成長;透過控制憤怒,讓我們的智慧得以增加。正如我所尊敬的格桑澤仁老師所說,“憤怒與快樂對人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何況,教育本來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憤怒也必然是不可缺少的。

    所以,如果你忍不住對孩子發火,如果你實在被孩子的行為激怒,請這樣做吧:

    1、憤怒來了!首先,接受這個事實:我很生氣!我有權生氣,我接受我生氣的現實。不必內疚或者羞愧。要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此時此刻的情緒反應是什麼。

    2、其次,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感覺,你對孩子的擔心。比如說:我生氣是因為我擔心你;而不是說:你這個孩子怎麼總是這麼讓人頭疼!不要翻舊賬、給孩子貼標籤,或是口無遮攔的指責。

    3、最後,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我們的期待是什麼,孩子如何做會更好。這樣可以明確給孩子指出一條可以避免“闖禍”,或者能夠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4、若上述3步你發火時沒有做到,請在意識到不妥、感到內疚的時候(最好在同一天內),去跟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包括告知孩子你發火的原因(你愛他,只是不喜歡他的錯誤行為),為你的情緒失控說對不起(只是為情緒失控說對不起,不能為此想要彌補孩子,而放棄之前自己在堅持的原則,否則功虧一潰),最後跟孩子再次討論引起你發火的事情本身,包括你對孩子的期待,並就某件事定個規則,做個約定等。

    5、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說對不起,或者仍然擔心孩子被你的負面情緒影響了,試試繪本吧。我很喜歡《發脾氣大叫的媽媽》這本以父母生氣為主題的繪本,適合父母想和孩子一起回顧、消化上一次情緒失控帶來的負面影響時讀一讀。

    有一天早上,小企鵝寶寶淘氣,媽媽生氣地衝著小企鵝寶寶大聲吼叫。結果,小企鵝寶寶的身體被震得散開飛跑了——它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身體落入了大海里,翅膀掉到了樹林裡了,嘴巴落到了山頂上,尾巴掉到大街上。

    小企鵝寶寶只剩下了兩隻腳,跑啊跑,想叫,但是沒有嘴;想找,但是沒有眼睛;想飛,但是沒有翅膀。他跑累了,跑到大沙漠裡……

    太陽下山的時候,媽媽開著一搜大船,把小企鵝丟掉的部分全都揀回來了,並重新縫好連上。

    最後,媽媽把小企鵝抱上船,並溫柔地跟他說:“對不起。”企鵝媽媽和寶寶一起回家了。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發脾氣大叫都會產生心理上的傷害,大企鵝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最後接企鵝回家,充滿愛意地跟他說了聲“對不起”。跟孩子說對不起不丟人,它是癒合孩子內心傷口的良藥。

    當然,說對不起之後,等孩子情緒穩定了,還要記得冷靜客觀地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他知道下一次應該怎麼做。

    6、最後,衝孩子發火的次數不能過於頻繁,沒完沒了。請至少只在孩子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時責罵,而不是永遠嘮叨、對孩子表現出不耐煩。

    能夠控制情緒是人成熟的標誌,是人一生學習的課題。父母在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過程中,自己也同樣成長了,這是多好的機會!所以,不要內疚,要成長!

  • 8 # 小漁的童年

    好多媽媽都有這個問題,每次在管教時不經意間就變成了"管叫”,等情緒發洩出來後,又後悔,在孩子睡覺時看到稚嫩的小臉,發誓說以後再也不對孩子發脾氣了,結果呢?大家都知道了……這無疑是一種傷害,但卻不只是孩子單方面的,情緒發洩是一種正常的狀態,焦慮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有的人被認為脾氣好,但是一旦發作卻歇斯底里,自己控制能力也會降到最低,其實他只是壓抑了太久

    所以發脾氣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釋放自己的情緒,更有人在找不到好的發洩方式後,不經意轉向了最弱小的群體,你的孩子

    簡明扼要的說明:想要不在吼叫孩子,必須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面目猙獰,卻滿口說愛,找出自己的情緒焦點,釋放掉,面對天生淘氣的寶寶,你要準備的是耐心耐心耐心,方法總會比問題多,但如果你走了衝寶寶吼叫的這條道,確是最錯誤的選擇!

  • 9 # 糖果媽媽愛孩子

    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冷靜下來又後悔,是很多媽媽的通病。什麼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呀,道理都懂,可關鍵時候根本想不起來。那麼你可以試試一下四種方法。

    第一,暫時離開。

    感覺自己很生氣,馬上要發火時,搶在開口之前,暫時離開孩子。很多時候激怒我們的並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孩子的反應。換一個地方轉移注意力,你更容易冷靜地解決問題。

    第二,將憤怒說出來。

    陷入情緒的那一瞬間人是很難準確意識到自己情緒的。所以試試在發火之前先說出來:我現在很生氣,我需要先冷靜一下再處理這個問題。

    這樣做可以提醒自己正視當下的情緒,以免出現更激烈的言辭,甚至動作,也有利於讓孩子正確瞭解你現在的狀態,從而對他/她自己的言行做出調整,以免再火上澆油。第三,每次生氣時關聯一個規定動作。

    給自己定下規矩:每次只要意識到自己非常生氣,即將要吼孩子時,在張嘴之之前,先讓自己完成一個動作,比如:

    在一個本子上畫一個三角形(或其他形狀);

    或直接在本子上寫下:我很生氣(之類的話);

    將別針(或其他東西)從一個盒子裡拿到另一個盒子。

    在這個過程中,你很可能就會發現,氣已經消了。

    第四,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很多時候,孩子越哄越犟,在你看來明明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而且你已經給出了很多的解決方案,其中任何一個都那麼完美,可孩子就是拒不接受,哭個不停,弄得你也失去耐心而發火,實際上是因為你沒有尊重孩子的情緒。學會共情,先處理孩子的情緒,等ta情緒平穩下來,問題其實很容易解決。

    育兒是門技術活,不能死磕,要不斷學習。

  • 10 # 明霏如月

    這個問題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不容易。成年人各種壓力確實是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但這不是吼孩子的藉口。

    孩子在0--3歲的時候,對父母比較有依賴,語言也不是很豐富,需要爸媽去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有些孩子上幼兒園了會剛開始不適應群體生活,也需要家長配合去處理,不用用強壓的方式。

    其次,6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家長要引導孩子,不能總是發脾氣,發脾氣不能解決問題的。比如:想發脾氣的瞬間瞬間讓自己轉移一下注意力,倒水,出門,等等,都能讓自己轉移情緒,控制了情緒,冷靜的時候再去處理剛才的事情。

    發脾氣是避免不了的一種情感,但是若沒有控制自己的情緒,也不要對孩子說傷自尊心的話。如果父母錯了,要跟孩子道歉。

    控制情緒是一門學問,做到確實不容易,但一定要慢慢的改變。

  • 11 # 方圓教

    吼完孩子就後悔?這麼補救還來得及!

    每一次吼完孩子後,一定要及時和孩子溝通,真誠地向他道歉,表示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他們想要什麼樣的父母。我們要多鼓勵孩子、陪伴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肯定和陪伴。我們還可以給孩子更多的決定權,讓他們真正去決定一件事,讓他們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認可和信任。

  • 12 # 閃電媽媽的育兒進化論

    現在社會對於父母的要求不斷嚴厲,孩子出現任何問題,根源都會直指背後的父母。

    “對啊,我現在管不住手買買買,就是因為當年父母太摳,什麼都不給我買,還說女孩子愛美就不會讀書。導致我內心對物質貧瘠和渴望。“

    “我現在婚姻不好,是因為從小父母離異,從小沒有人告訴我好的婚姻雙方都是如何相處。”

    “我現在脾氣暴躁,是因為我父親就是這樣的,從小一言不合就拳頭解決。”

    所有回溯的推論都讓我們暗自心驚,難道所謂命運早已在童年就鋪陳好了嗎?

    那些個不完美的父母似乎成了孩子所有性格弱點,失敗不如意的歸因。

    這讓我對於媽媽這個身份有了更不自信的恐慌。

    可是當真如此嗎?

    除了少數那些極端的,虐童的惡性父母以外,其實我們自己的父母都是極為普通的父母,他們愛我們,但是很多時候他們可能不懂怎麼更好的愛我們。難道他們就要揹負起所有這些歸因嗎?

    我父母愛麻將,只看考試成績,不許我愛美,可是我不也長成了心理健康,孝順感恩的好孩子嗎?

    可是多少媽媽們就是在這樣社會要求和自我要求下,變得膽戰心驚,如履薄冰,生怕自己某一句不恰當的責罵,某一次忍不住的責打會成為孩子的“禍害”。

    我自己就是如此,當我發現自己懷孕要做媽媽時,我內心第一反應居然不是喜悅,而是感到害怕和恐慌。

    我感覺自己還是個孩子啊,我自己還有許多事情尚未學習,尚不知道如何處理,怎麼去影響教化另個一小生命。

    生命是多麼宏大的命題,我該怎麼去答題。我會不會不小心成為他的“禍害”。

    一切尚未準備好,種子已經開始發芽。

    為此我在懷孕期間考了國家心理諮詢師,到今天孩子已經3歲半,看了60多本育兒和心理學的書。

    多少個深夜,我一邊翹著二郎腿支著手懷抱這個睡渣兒子,一手拿著手機電子閱讀這些皇皇鉅著。

    我從孩子基本護理,看到孩子醫學用藥,兒科基礎,隨著閃電慢慢長大又慌不擇手地翻看如何教養,親子溝通。

    我信奉“親密育兒”,自認理性溝通,當媽媽前性情溫和,卻在當媽媽以後,忍不住會朝孩子發火,吼叫。

    我不止一次的感慨,當母親真是人生最大的修行。

    當媽媽前,我最以為自己脾氣好,一生未朝旁人發火吵架。

    沒想到今生所有的火氣都集中在了自己最愛的孩子身上。

    我如同許多自我要求嚴苛的母親一般,發完火又自責不已。

    多少媽媽被這個社會和自我要求裹挾成一個面具媽媽,我們越來越接受不了真實的自我。

    孩子一歲多時,有一次我實在困極了,陪孩子玩的時候自己睡著了。

    沒半小時,我就被臭醒,迷迷瞪瞪睜開眼睛,看到閃電居然不知什麼時候自己拉了粑粑(因為盛夏,沒有穿紙尿褲)。然後拿著粑粑在牆上,地板上作畫。

    我當時的腦袋一下子就炸了。大腦感覺黑屏宕機了幾秒。

    然後突然間我咆哮起來,並狠狠地把他拎起來扔到隔壁乾淨的房間,自己一邊哭著一邊罵著一邊手足無措的整理著。

    兒子也被我突然間的咆哮嚇得狂哭,一邊拼命的朝我爬過來,又被我推了出去。

    閃電那一刻大該覺得媽媽不要他了,哭得驚天動地的猛烈。

    我一生沒有想到自己能爆發出如此猛烈的咆哮,彷彿自己是觀眾,在空中看著這個完全不受自己控制,一點不像自己的那個歇斯底里的女人。那一刻我一邊發火一邊自己被自己嚇到了。

    在事後,我自責心疼孩子,也心疼無助的自己。

    我跟自己對話了很久,也覆盤了很久。

    一次次模擬如果時間倒流,我能否控制自己。

    無論怎麼演練,最終結論就是,時光倒流,我依然會忍不住朝孩子發火大叫。

    你我皆凡人,沒有人是完美媽媽,我也不過是第一次當媽媽而已。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福至心靈放過了自己。

    我在心裡抱了抱那個改不了劇情又後悔自責的母親。

    我決定和這個1歲的小人兒好好談一談

    “今天,媽媽對你發火,是不是嚇到你了。”

    “首先,我跟你道歉,對不起。還有我愛你。“

    “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請你諒解我,媽媽跟你一樣有脾氣,有耐心用完的時候。

    就像你剛起床時看到什麼都生氣。

    媽媽在很累、睡眠不足時,也會跟你一樣,看到什麼都生氣。

    所以你做了同一件錯事,媽媽剛睡一覺起來精力滿滿時,會耐心地好好跟你說,

    可是晚上媽媽精力用完時,可能會發火。

    如果媽媽很生氣,媽媽發火了,不要害怕,媽媽一定累了,耐心用完了,請你自己去玩自己的,給媽媽一個時間空間,讓我充一會電好嗎?或者像爸爸那樣,抱抱我。“

    我不知道這個1歲的小人兒能聽懂多少,但是從那以後,每次我忍不住發火以後,我都會跟他這麼說。

    我強調:

    1.媽媽是普通人,人都會有生氣的時候。當你觸碰對方情緒底線時,你要有這個心理準備。

    2.媽媽永遠愛你,無論是對你笑的時候,還是對你怒的時候。

    3.孩子大點了,我們還會在冷靜之後,各自分析自己做錯的地方,有沒有更好的替代方法。

    我想跟所有媽媽說的是:請放過我們自己,既然我們不可能成為完美機械的媽媽。那不妨就做真實的媽媽。

    其實有了孩子以後,許多媽媽們會發現自己也不會情緒管理,有的人不會時間管理。

    有的媽媽自己也沒學會和食物好好相處呢。

    誰還不是個寶寶呢。

    何況孩子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脆弱。

    請相信孩子強大的自愈和適應能力。

    孩子長大後總要面對真實的社會,真實的人群。

    他總要見識別人對他的怒火,責罵拒絕和不喜歡。

    沒有經歷過厲風疾雨的孩子,怎麼面對社會對他的打擊。

    與其自己憋到內傷,生怕孩子有心理陰影,還不如恰當地釋放情緒,然後教會孩子如何面對這樣的情緒。

    何不放下家長的權威,畢竟我們不過也是人生路上的孩子而已。

    和孩子一起成長,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人生雖然漫長,可是母子相伴同行的路只有短短一段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抑鬱症,沒人相信,不能看醫生,該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