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Pan木盒
-
2 # 文之苑
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係,是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舞蹈界甚至有這樣的說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
首先,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
其次,舞蹈與音樂的共同點是抒情性。舞蹈和音樂都直接表達感情,而且音樂的表達具有抽象性,它不會對舞蹈的具體表達產生重疊、矛盾或干擾,而可以與舞蹈結合得天衣無縫。
再次,舞蹈和音樂都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這樣它們才能夠同步進行,結合在一起。
-
3 # 村東頭峰峰
音樂是骨骼,舞蹈是皮囊。
音樂好比是靈魂,一篇文章的主旨,而舞蹈就是肉體的表達方式,一篇文章的敘述手法。
音樂舞蹈是兩個密不可分的,單純的音樂你可能覺的很好聽,但這只是單純的聽覺上,但如果加上舞蹈,你從視覺上就可以更一步的體會這個音樂深層的意境了。反過來,單純的舞蹈你直覺的不好看,就拿芭蕾來說,嗯很好看,非常典雅高貴,但加上曲子呢?立意意境立馬拔高無數層。
總之,兩個分不開的,先透過音樂駕馭舞蹈,最後變成舞蹈來駕馭音樂。
-
4 # 芳華箏社
音樂和舞蹈本是一對孿生姐妹。從遠古時代起,它們就血肉相連、密不可分。在原始社會,原始的樂舞本是一種樂曲、詩歌和舞蹈的綜合體。
-
5 # 許科雲
音樂和舞蹈是相通的嗎?請說明理由?
答:音樂和舞蹈當然是相通的,因為舞蹈離不開節奏,而節奏又是音樂的靈魂,你想分離音樂,創造無伴奏舞蹈,但你舞蹈中的舞姿還是離不開律動的節奏感,所以音樂和舞蹈是緊密結合的。
1⃣️舞蹈離開了音樂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只有配合恰到好處的音樂才可以使舞蹈更富有感情色彩,更能深深地打動觀眾。
2⃣️舞蹈一定要有節奏,但必須強呼叫音樂來強化節奏,象劉文金先生作的《三門峽暢想曲》中讚美三門峽壯麗的景象就用bB抒發了三段富有舞蹈性的優美旋律,曲子正文用挑擔打夯的律動描寫熱火潮天的勞動工地,如果配上舞美會更加深深打動人心的!
3⃣️舞蹈與音樂有著完美協調的韻律和情感,只要有舞蹈必須要有音樂,如果你有現成的音樂,可以為其編舞,也可以為你的優美舞姿編曲,就象唱歌一樣可先譜曲也可先作詞。
4⃣️古人云: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這三位都出於心,而離不開音樂配之,由此道出了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
-
6 # A書舍
我覺得是想通的,不然為什麼結合起來會有那麼完美呢?音樂是心靈的和絃,表達著人的喜怒哀樂,而舞蹈恰巧也是在表達和抒發著人類的內心情感。優美的旋律伴隨著曼妙的舞姿,達到了一種化學反應,舞蹈家聽到音樂就會自然以音樂形成一套舞蹈,音樂家會根據舞蹈家優美的姿態定做出一首曲子,音樂,舞蹈,造就了無數經典,成為人們無法忘懷的記憶~
-
7 # 仙兒618
舞蹈本身就是跟音樂是相輔相成的,舞蹈需要音樂來襯托,才能更好的展示出舞蹈的律動性,一般音樂感好的人,學舞蹈就會更容易上手,除非身體條件太差的人,由於自身柔韌度的差異,不然一般音樂節奏好的人,舞蹈就會更易上手
-
8 # DK霜之哀傷
哈嘍大家好!
俗話說,聞聲而動,舞蹈從一產生起便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絡,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藝術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總的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一、舞蹈與音樂
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從根本上說,是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來的節拍或歌唱相伴和。在《樂記·樂象篇》中說:“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器從之。”在漢代《毛詩序》中也講了這個道理:“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舞蹈界甚至有這樣的說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原蘇聯著名舞劇編導和舞蹈理論家扎哈諾夫也說過:“音樂——這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包含了並決定著舞蹈的結構、特徵和氣質。”
中國舞蹈家吳曉邦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作了驗證。他認為:“任何舞蹈在藝術形象上都必須透過音樂,才能把它的‘意思’完整地表現出來。”他並且公開宣稱自己曾從《義勇軍進行曲》中“獲得舞蹈形象”,他還指出“就是一個無伴奏的舞蹈,雖然沒有聲音,但他從無聲中也有一種節奏動作,會使人感到無聲勝有聲。”‘’雖然有些舞蹈家為了強調舞蹈藝術的獨立性,致力創作了不用音樂伴奏的作品。但還是用走踢踏,透過腳鈴、手鈴來隨著身體的動作而發出有節奏音響來替代音樂伴奏。從廣義上說,這種有節奏的音響,就是音樂的基本因素。我國舞蹈家王曼力等編導表現張志新烈土在獄中鬥爭生活的舞蹈《無聲的歌》,就是一個無音樂伴奏的舞蹈作品,但是它採用了風聲、水聲、鐐銬聲、鞭打聲等音響效果來伴奏,其實這種音響的本身就屬於廣義上的音樂,因為它有節奏,有律動,有音高,有音色。概言之,舞蹈和音樂不能分離。
二、舞蹈與音樂的結合
首先,舞蹈與音樂之間存在的共同點是節奏,這是它們結合的自然基礎。舞蹈和音樂都有節奏,舞蹈更需要音樂來強化節奏感。原始舞蹈之所以一開始就與音樂結合在一起,根本原因在於節奏。從更深層的意義上看,人的有節奏的動作自然地要求音樂來配合,因此歷代各種有節奏的集體勞動都有勞動號子。舞蹈作為一種感情衝動的自由的有節奏的動作表現,自然更加需要音樂的配合。當然,能夠同舞蹈相結合的不是任何音樂,而是節奏比較鮮明的音樂。音樂本來便同其他藝術相結合,例如同戲劇、電影、詩歌等等,但是最容易而且必須結合在一起的還是舞蹈,原因也在於它們之間有著共同的節奏。
其次,舞蹈與音樂的共同點是抒情性。舞蹈和音樂都直接表達感情,而且音樂的表達具有抽象性,它不會對舞蹈的具體表達產生重疊、矛盾或干擾,而可以與舞蹈結合得天衣無縫。
再次,舞蹈和音樂都是在時間過程中展示的。這樣它們才能夠同步進行,結合在一起。
三、音樂對舞蹈的作用
(一)配合並幫助舞蹈在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烘托氣氛
舞蹈需要音樂的激發與強化。離開音樂,舞蹈是難以充分表達感情的。音樂本來就有直接滲入人心的特點,欣賞者常常把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當作自己內心的感情來體驗。舞蹈家對於自己表演的作品的組成部分的音樂當然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這種感受和理解進一步激發起內心的感情,透過外在的形體動作表現出來。傑出的舞蹈家烏蘭諾娃在《一個舞蹈演員的自述》中說,她在扮演《巴赫奇薩拉伊的水泉》中的瑪麗亞時,是把理解音樂作為“起點”的。她還說,好的音樂就是在對自己“指示舞蹈動作的表情和意義”。音樂可以加強舞蹈的感情色彩,可以幫助理解舞蹈的內容,並且使舞蹈顯得更加生動而有魅力。音樂能夠直接打動觀眾的感情,這就等於在舞蹈與觀眾之間增加了一條感情的紐帶,使觀眾同舞蹈更加接近。
(二)幫助組織舞蹈動作
舞蹈創作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由於舞蹈與音樂有著共同的節奏、韻律和情感內容,而且是同步展示的,兩者必須高度地協調一致。舞蹈作品不是把動作設計成之後,再配上音樂的,而是在進行動作設計之前就必須有音樂。舞蹈音樂的採用有兩條途徑,一是利用現成的音樂,一是為既定舞蹈的主題和情節創作的音樂。“按照音樂編舞”,這是舞蹈的普遍做法。扎哈諾夫說:“作曲家寫作舞劇音樂,……,而舞劇編導則為音樂所激動,並在音樂的基礎上創作出舞蹈作品——舞劇。””當然,舞蹈並非只是服從音樂。首先,舞蹈要對音樂進行選擇,因為不是任何音樂都適合於舞蹈的。其次,如果專為構思中的具體舞蹈作品創作音樂,就要服從舞蹈編導提出的要求,另外,舞蹈編導在編舞過程中還可以要求對音樂進行修改。
-
9 # 風言豐語
舞蹈是音樂的外在,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和核心。這是廣泛意義上的形式和內容關係。
兩者是相通的。音樂透過樂器演奏表現旋律,抒發情感,舞蹈以舞者的肢體動作敘事或者抒情。兩者的共同指向是一致的。
既然疑問是是否相同,那肯定其外在不一樣,本質有相同的地方。
“和樂唯有舞,運體不失機”(傅玄《卻東西門行》)
音樂和舞蹈就節奏性來說是相通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舞蹈形式之一的肚皮舞Belly Dancet也被叫做“ Raks Sharqi"是一種誇大腹部動作富有東方情調的獨舞。
作為一種優美的身體藝術,肚皮舞透過身體幾個重要部位旋轉以及快節奏的胯部搖擺動作,書寫出優雅性感並存的舞蹈語言,充分表現出女性身體的陰柔之美。它又不僅僅是一種運動,它以誇張的肢體動作為心靈與身體建立某種默契連結。
這種連結充分展現了阿拉伯風情音樂那種時而奔放時而哀傷纏綿中東音樂有這明顯地域特徵。所以說,音樂和舞蹈是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下相互彼此渲染。
再來看看倫巴( Rumba)
倫巴起源於古巴,音樂為4/4拍,節奏是,tw0、 three、four、one。每個數字站一拍。速度每分鐘27小節左右。倫巴舞的特點是音樂纏綿,舞態柔美,舞步動作婀娜款擺。配上纏綿委婉的音樂,使舞蹈充滿浪漫情調。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離別情”(王昌齡《從軍行》)
舞蹈需要音樂伴奏昇華。舞蹈很好地詮釋了音樂。音樂成就了舞蹈,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就是行走的音符。
舞蹈動作的有序運動要以音樂為基礎,音樂對舞蹈內涵的揭示起著傳神的作用。因此,音樂和舞蹈共生共榮。
-
10 # 覺呈
是的。可謂表裡。
一,樂為舞之魂,舞為樂之跡。
二,音樂是無象的舞蹈,舞蹈是無聲的音樂。
三,區別之一是,音樂演奏可不用伴舞,舞蹈無樂則
頓失其色。
-
11 # 夢夢259970843
音樂是聽覺藝術,它能獨立存在。但很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午蹈是視覺藝術,可看不可聽。具有美麗的形象,豐富的造型。二者交相輝映就更加光彩奪目,因此說音樂是午蹈的內涵,午蹈是音樂的外延。我更認為午蹈依附於音樂,體現出來內心的情感,音樂在午蹈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總之二者密不可分,所以說音樂和舞蹈是相通的。
-
12 # 雨絲彩兒廣場舞
大家好,我是音樂愛好者雨絲彩兒,同時我也喜歡跳舞,我認為音樂和舞蹈是相通的。我是這樣來談它們的聯絡的,首先,音樂帶給人們聽覺的享受和心靈的愉悅,而舞蹈則是隨音樂誕生的身體的律動,兩者的完美結合造就了藝術之美,能給人乃至生物帶來美的享受和身心的放鬆,不管在何種時代,音樂和舞蹈始終是人類精神上的營養品,其作用同等重要。其次,舞蹈從一產生起並和音樂結成了最緊密的聯絡,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必須在音樂的伴奏下才能展示出來,舞蹈與音樂共生存,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但舞蹈又是音樂的表現形式,音樂或喜或悲或深情……,舞蹈都能淋漓盡致的演繹出來,呈現在觀眾眼前。所以說音樂和舞蹈是相通的,是相互依存的,相輔相成共同造就世間的美好!
-
13 # 楊哥之翩翩舞
音樂與舞蹈不僅相通,而且互為映襯,讓音樂更美,讓舞蹈更加有魅力。
如果說音樂讓學生心情舒暢,那麼舞蹈配上了音樂,就可以讓學生如同插上健康與幸福的翅膀,使學生的精神更衛生、心理更健康、身體更棒、智力更強。所以說音樂與舞蹈不僅相通,而且節奏更美,音樂與舞蹈的結合,簡直是黃金搭配,改變人間。
-
14 # ll楠楠
是相通的啊,真的我看過一場舞蹈,音樂配上舞者的舞蹈真的是置身其中的感覺,會有一種感動,隨著他的音樂和步伐深深吸引和感動
-
15 # 小編輯部
是相通的
音樂與舞蹈之間的關係
舞蹈從產生便和音樂產生了密不可分的聯絡,音樂為舞蹈增添了許多的活性的元素,使舞蹈變得更加具有感染力,而舞蹈讓音樂的價值更能得到充分的發揮。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在舞蹈中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藝術的總概念中,音樂成為其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舞蹈與音樂的密切關係從根本上說是舞蹈離不開音樂。舞蹈總是在音樂的伴奏下展現出來,不存在沒有音樂伴隨的舞蹈。原始的舞蹈也有敲擊出的節拍或歌唱相伴。要談舞蹈與音樂之間的關係就必須想清楚音樂和舞蹈的概念。
舞蹈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是一門以人體為媒介的表演藝術。透過人自身來展現,以無聲的表達即動作為表現手段來表現內心的情感。舞蹈是伴隨著人類最早的動作行為出現的藝術形式,它是律動變化多端的活動的塑像藝術。影響舞蹈表演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舞蹈本體的範疇,包括舞蹈演員的肢體、必要的舞蹈技術和藝術表現力。演員的肢體指舞蹈演員的自然條件,諸如形象、身材、比例、氣質等;舞蹈技術是指紮實的基本功、單人、雙人的技術技巧等;而藝術表現力是指對角色的理解、情感的展現等等,這些都涉及到舞蹈演員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兩個方面。影響舞蹈表演的另一類因素是非舞蹈本體的範疇,作為外界的刺激同樣會影響到舞蹈本體。舞蹈演員的肢體表現,包含了音樂、文學背景、服飾道具、舞臺美術(燈光、佈景等)、劇場環境等諸多因素,在這其中,對舞蹈演員產生最大影響的莫過於音樂因素。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在人類還沒有產生語言時,就已經知道利用聲音的高低、強弱等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隨著人類勞動的發展,逐漸產生了統一勞動節奏和相互間傳遞資訊的呼喊,這便是最原始的音樂雛形;當人們慶賀收穫和分享勞動成果時,往往敲打石器、木器以表達喜悅、歡樂之情,這便是原始樂器的雛形。音樂是有目的的,是有內涵的,其中隱含了作者的生活體驗,思想情懷。音樂的最基本要素是節奏和旋律。音樂的節奏是指音樂運動中音的長短和強弱。音樂的節奏常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旋律也稱為曲調,高低起伏的樂音按一定的節奏有秩序地橫向組織起來,就形成曲調。曲調是完整的音樂形式中最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
從它們的意義和日常中瞭解和感悟中,我們可以知道音樂和舞蹈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們之間是相互依存,又相承一脈的統一體。同時音樂與舞蹈之間存在著有共同點。其中在節奏方面,音樂的時間單位是音調和節奏,而舞蹈則是姿勢和動作,舞蹈動作律動性的實質就是節奏,而對節奏的感受力稱之為節奏感。人的有節奏的動作自然要求音樂來配合,同舞蹈相結合的不是任何音樂,而是節奏比較鮮明的音樂。最容易與音樂結合在一起的是舞蹈,原因在於它們之間有著共同的節奏,戲劇、電影、詩歌等藝術形式相比舞蹈而言和音樂的緊湊性還是較弱的。在多人舞蹈中,想要創作出或表演出一個協調而具有觀賞性的舞蹈作品,只有有了一個共同的節奏源,才能創作出一個協調有美感的動作。如果沒有音樂節奏的規範,舞蹈創作者將無法按照自我心中的節奏來進行編排每個人的動作,而每個人的心理節奏卻又是不盡相同的,那麼這個舞蹈創作將是失敗的,只有舞蹈與音樂具有相同的節奏時,呈現出的節目才是吸引人、成功的。
在內容表達性方面,音樂和舞蹈是人類實踐的產物,是人們審美的一種方式,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志趣,並表現著他們的傳統習俗,道德觀念以及理想和願望。它們都來自於生活,並都用自身的表現規律去揭示生活並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每一首音樂,都是作者根據現實或自己的內心世界情感用節奏和符號來創作的,並不是空洞無內容的,舞蹈也是一樣的,都是有實質內容的,是舞蹈創作者用動作來表達一定的情感和思想的。從這點可見,音樂和舞蹈都是有內涵的,都是在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和故事。
此外,音樂與舞蹈之間也存在著差異性,其中音樂是聽覺藝術,是可以不依附其他的藝術形式而存在的,而舞蹈是視覺藝術,是有動作而無聲的藝術形式。人類感情最直接的表示就是語言,音樂善於表達人的內心情感,具有較大的可塑性和抽象性,並且可以靠聽著來聯想,能發揮出它的優勢,而舞蹈是透過具體的動作來表達要表達的物件的,是要依賴音樂而存在的,當語言已經不能滿足於表達情感的時候,就要加上身體的動作來共同表達內心的感受。只有當舞蹈和音樂這兩者的結合,有聲又有動作時就可以產生更鮮明、更準確的形象和更深刻、更細緻的感情。
作為舞者若是不瞭解音樂、不理解音樂、不懂得音樂是無法詮釋音樂的思想內涵的,如此也就不會給人留下美妙的、扣人心絃的舞動作品的。音樂被稱作是“聲音的美妙組合”,是我們能夠容易理解的表述,在舞蹈中,只有能夠駕馭音樂的靈性,才能成為真正的舞者。
舞蹈對音樂是本能的需要,因為音樂能在舞蹈整個過程中表達情緒體現個性、烘托氣氛、塑造形象等。舞蹈需要音樂來激化,音樂可以作為催化劑進行作用。所以,在欣賞過程中兩者既是不可分割的,又是相輔相承的。在舞蹈表演過程中,優美的音樂相配合,提供了表演者的情感、思想、性格、形象和結構的轉化,為創作者及表演者取之不盡的靈感,根據音樂的旋律來創造舞蹈的旋律,音樂的色彩變化對舞蹈多樣化的啟發,音樂的曲式結構應體現在舞蹈結構中,獨特的音樂節奏必將產生獨特性格化的舞蹈動作,舞蹈伴隨音樂的對比,展開而達到跌宕起伏的藝術效果。舞蹈表現情緒變化,是透過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力度來表現的。舞蹈正是在形體動作與音樂旋律節奏速度、力度的有機結合中塑造鮮明的藝術形象。例如舞蹈者表演進入意境後,在旋律的體味中,去尋覓動作的源頭,一旦捕捉住情感的最佳宣洩點時,舞蹈就不用死記硬背動作,只要對音樂準確的感覺,便可以激情四射激發內心情感,透過外在的形體來表現出來。
任何一首音樂都是一部美妙的作品,深刻的理解音樂的內涵,關鍵在於要根據音樂作品所提供的全部資訊,充分調動我們頭腦的想象力聽懂音樂的語言,讓音樂在頭腦中活起來、動起來。雖然音樂不是圖畫,但它用聲音給我們描繪了大自然的景色,或是高山流水、鳥鳴幽谷,或是暴風驟雨、電閃雷鳴;雖然音樂不是文學,但它用聲音再現了生活的悲歡,或是載歌載舞、心潮澎湃,或是肝腸寸斷、生離死別。用美學的術語說,音樂作品中包含有:優美、崇高、和諧、衝突、滑稽、幽默、悲劇性、喜劇性等內容。若我們能夠對音樂的理解達到了美學的高度,才是想象力發揮到最佳狀態的時刻,此時的創造力與表現力才有堅實的藝術基礎。
音樂在舞蹈和舞劇中具有交代和展現劇情的作用。例如舞劇《好大的風》,在第一段“回憶”中,創作者利用以電聲模擬亂風的效果,由小變大,由遠至近,把觀眾帶入了故事氛圍中。到了舞蹈的第三段“象徵”時,把舞蹈推向高潮的是嗩吶的呼喊、強烈的鼓聲、鈸聲與絃樂的演奏。最後,伴隨著一陣狂風呼嘯聲,故事進入了結尾,音樂的寓意彷彿是要把這動人的故事吹向更遠的地方,讓更多的人為之感動。
回覆列表
他們應該是相通的吧,因為音樂和舞蹈都是緊密聯絡的,音樂伴隨下舞蹈才會顯得更加的優美舒暢,如果說單純的只看舞蹈,就會感覺很乾乾巴巴的那種感覺,所以音樂和舞蹈都是重要組成的一個部分吧。
音樂和舞蹈是共存的,在跳舞的時候沒有音樂,就好像缺少了什麼東西一樣,因為舞蹈離不開音樂,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是音樂的回聲吧,在很古老的時代,原始部落跳的舞蹈也有他們敲擊石器和一些農作的鐵器來打出節拍加上唱歌,伴隨著那種舞蹈共鳴。
在音樂和舞蹈上面融合才更好的把那個跳舞的形式和特徵而表達的意思給表達出來吧,還會形成一個很好看的結合和一個優秀的觀賞體驗和心情的表達。
音樂的節奏加上舞蹈的動作才會顯得更加的抒情和直接表達情感和音樂具有產生的抽象性配合,並幫助在舞蹈動作中表達情緒,體現性格和烘托氣氛,在創作舞蹈之前,就可能要對照音樂來進行的吧,由於舞蹈和音樂都要有共同的節奏感和情感,表達的心情,內容。音樂和舞蹈都要協調一致的,然後舞蹈動作配上音樂,而且它們可以是共存的,音樂也表達舞蹈,舞蹈也可以表達音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