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奇聞異事大觀
-
2 # 毛竹養豬
專業的問題,應該讓此行業的人回答比較好!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豬場的豬病也隨之增加,尤其是流行性腹瀉,大面積來襲,讓許多豬場措手不及,許多養豬老手錶示,流行性腹瀉其實不可怕,主要做好兩點,就能很好的預防流行性腹瀉。一個方面是保證豬在冬季能夠吃好,另一個方面就是環境控制。
一、關注豬的食品安全
我們經常在強調說人的食品安全,其實豬的食品安全也非常重要,在冬季給豬吃品質好一點的飼料,能有效預防流行性腹瀉入侵。只有豬吃好了,它的抵抗力才能加強,疾病才會減少。二、注意防寒保暖
流行性腹瀉,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豬場的環境控制沒做好,比如去年的冬季,很多豬場的育肥豬出現大面積的流行性腹瀉導致損失慘重,絕大多數是因為豬場沒有做好保溫工作,導致小豬拉稀。尤其是仔豬拉稀的情況最為嚴重。如果發生了大面積的腹瀉,我們一定要採取措施!
1、對病弱豬分欄飼養,提高棟舍溫度把產房斷奶病仔豬按大小強弱進行分欄飼養,並在轉豬時提高舍溫至28℃(加入保溫燈、燒火爐、鋪麻袋等措施提高豬舍內的溫度),現在很多豬場都開始在欄舍中,給小豬做一個屋中屋,這樣溫度就能提高很多。
2、仔豬口服專用奶粉和葡萄糖水溶液根據豬群體質的強弱,對部分仔豬口服專用奶粉+50%的葡萄糖水溶液,在料槽里加入口服補液鹽並混入少許教槽料及電解質多維,人為封死水嘴,同時在選擇教槽料的同時,一定要注意選擇保質期長的,不易於發黴的教槽料。
3.改善周圍環境,加強消毒病豬所在豬圈鋪墊木板並墊上麻袋,上面撒上密斯陀(養殖環境改良劑,也可選用中國產的),麻袋每天更換1次,並在仔豬排糞處撒上生石灰並及時清掃,所用工具(如膠鞋等)每天用火鹼水浸泡消毒。
4.對脫水嚴重仔豬進行腹腔補液對脫水嚴重的仔豬可以進行腹腔補液,治療可以用維生素C+葡萄糖溶液+氯化鈉溶液,分別預熱至38℃腹腔注射,隔天1次,連續3次。
總而言之,預防流行性腹瀉,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加強生物安全,尤其是產房,最好做到全進全出,做好消毒等細節,此外,給母豬注射疫苗,也能有效預防流行性腹瀉,母豬注射疫苗,可以透過可以透過母源抗體來保護仔豬,但有些豬場很難起到理想的保護率。
-
3 # 山野50
該病發病前小豬不活潑,有的不愛吃食,肚子大愛喝水,有的有低燒症狀。首先有一頭兩頭髮病,24小時後全群發病。大便呈直射粥狀,嚴重者大便呈水狀。經過我多年臨床經驗和試驗,也翻看了有關資料我認為該病發生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免疫力沒有得到建全和完善。無倫是人還是動物的機體都受到了免疫力的保護,一擔機體免疫力受到了破壞和抑制或者沒有得到建全,那麼所有的微生物都會大肆侵蝕著機體,臨床上就會有發病症狀。而小豬一出生時的機體是沒有免疫力的,在哺乳期是靠母體奶水中的免疫球蛋白來保護小豬的機體,它的免疫力是靠自己的機體慢慢來建全的。在免疫力沒有得到完善前離開了母體它的機體是很容易受到微生物的侵蝕,臨床上就會有發病症狀。
第二飲食結構沒有得到適應。小豬從母體供應的奶水消化習慣,改變成了飼料消化結構,須要一段適應期。如果消化結構沒有得適應,那麼小豬的飼料在胃腸裡沒有得到完全消化,而殘留在腸道里的蛋白正好適應了大腸桿菌的繁殖,這時的小豬機體免疫力沒有得到建全,又遭到了空氣中的流行型病毒侵害,小豬的機體已經沒有了免疫系統的保護,還有不發生腹瀉的道理嗎?有人已經做過試驗一個小豬從出生第七天開始教料,到進入保育舍時一共吃了四斤料,那麼臨床上發病率很低,即使拉稀也很輕。稍稍控料用點大腸桿菌藥即可。而我在無意當中得到了一個真實試驗體會。把上一窩剩下的兩頭小豬放在下一窩小豬一起育肥,日齡相差七天時間,一共是十頭小豬。結果那圈小豬發生了該病,拉死了四頭,只有那兩頭小豬是普通腹瀉用止洩藥兩天治癒。從那以後得到了經驗,小豬在分欄前要多吃教槽料。
第三應急。小豬從母體離開後進入保育舍,經過了人為的抓捕受到了驚嚇又進入了一個陌生環境,開始幾天小豬都是心驚膽顫的。特別是外購子豬經過了運輸之苦,多家子豬混在一起更是雪上加霜。都會破壞了機體免疫力。有的子豬剛抓到家不到一天就毫不客氣的拉稀。
第四溫度影響,該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冬春季發病最重。冬春季節的條件適應了很多種流行型病毒傳播。該病就是其中的的一種。保育舍溫度低直接消耗了小豬身體熱能,成了該病的幫兇。
-
4 # 豬場動力網
一、控制傳染源:母豬疫苗的注射
1針對反覆發作的豬場,進行實驗室檢測確定本場的病原感染譜和抗體水平情況,優先穩定偽狂和藍耳病,消除混合感染因素,因為很多豬場腹瀉主要還是由偽狂藍耳病,引起母豬健康狀況下降、導致感染、腹瀉。
2 不能採用季節性免疫方式,到冬季才開始打腹瀉疫苗,病毒性腹瀉疫苗的防控必須納入豬場常規的免疫程式,常年免疫。我覺得口服液疫苗這種粘膜免疫效果較好。
二、切斷傳播途徑
切斷傳播途徑,主要是加強環境溫溼度控制,提高產房欄舍溫度到22攝氏度以上,溼度控制在60%。
禁止噴霧消毒,採用乾粉消毒方式。堅持產房的“全進全出”和空欄淨化消毒。
5日齡內發病仔豬治療意義不大,建議直接淘汰深埋處理,以縮短髮病時間;
10日齡以上仔豬,斷奶,人工乳餵養;
在料槽中補充口服補液鹽,以防止仔豬脫水和酸中毒所引起的死亡,14日齡以上仔豬立即直接斷奶至保育舍飼養;
臨產一週內母豬有條件的把母豬有條件的把母豬外移到其他育肥場(至少是育肥舍)待產,遠離目前發病的妊娠和分娩豬舍;
三、保護易感動物
增加抗病營養,提高母豬奶水質量:
解決黴菌毒素的入侵,提高母豬健康水平。
PED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EDV)引起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最早發現於比利時,隨後荷蘭、捷克、英國、匈牙利等也出現該病例。在1981年美國出版的《豬病學》一書中,將由冠狀病毒引起的豬腹瀉稱之為豬流行性腹瀉。導致腹瀉的主要病毒有(PEDV)、豬輪狀病毒(PORV)和豬傳染性胃腸炎(TGE)3種,其中,PED 病例佔46%、PORV 病例佔8%、TGE病例佔15%,而受到3種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佔31%。從而可以看出,PED的感染在中國豬病毒學腹瀉病中占主導地位。PED近幾年的流行呈上升趨勢,流行規律發生變化,以前冬春季節多發,最近在夏季流行的情況出現,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在集約化的養豬場。
病原學研究和流行特點
結構特徵
PEDV:從糞便中檢到的病毒粒子呈多形態,近似球形,其直徑(含纖突)約95~190nm,平均130nm,纖突長18~23nm,規則地呈花瓣狀排列。許多粒子有不透明的核心,由一半透明環與囊膜分開。
流行特點
1、大部分為合併流行,大、中、小豬均可發生,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其發病原因都是由豬輪狀病毒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混合感染引起的,單一的很少見。
2、氣候突變時易發且流行速度快,據我局專家調查,規模化豬場幾乎每年都有發生。發病時間大約為l2月至來年的4月。氣溫驟升驟降時最易發生,尤其是春節前後。發病後病豬呈水樣性腹瀉,顏色草綠色、惡臭,隨後誘發全群腹瀉。
3、病程來勢猛,結束快,一個獨立的成年豬舍從發病開始到發病結束,病程為7d左右。在發病規律上。常常是大豬舍首發.很快波及相鄰豬舍並引起全場或某一地區相繼發病。乳豬病程較長,危害最大。發病後處理不當,死亡率可達100%。
臨床症狀
1、發病前豬的臨床症狀不明顯,只出現少食或不食現象,體溫正常,糞便無異常,持續半天至2d發病,發病豬陸續出現顏色一致的草綠色水樣腹瀉,糞便呈酸性,有一股很特別的臭味,有的出現嘔吐。
2、腹瀉持續時間:成年豬1~2d,乳豬、小豬3~4d,個別長達7d。大多乳豬病初仍然吮乳,後因水樣腹瀉不止,脫水衰竭死亡;中豬、大豬一般都可治癒;20kg以下的小豬,隨體重的降低,死亡率上升。
發病機理
研究證實,PDEV經口、鼻感染後直接進入小腸,在小腸上皮細胞增殖,引起小腸絨毛吸收上皮細胞變性、損傷、脫落和小腸絨毛萎縮,導致腸內酶活性降低,吸收功能障礙,腸道內滲透壓增高,引起滲透性腹瀉。
PEDV檢測方法
目前,經研究發現PEDV只存在一個血清型,其檢測方法有很多種,ELISA、IFA、免疫電鏡、免疫化學組織技術(IHC),原位雜交技術和血清學中和試驗(SN)等方法檢測PEDV的抗原和抗體,其中最敏感,迅速和可靠的檢測方法是熒光抗體技術和IHC。
防治技術要點
1、疫苗免疫技術要點:
①疫苗名稱:豬傳染性胃腸炎、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
②免疫時間和劑量:妊娠母豬於產仔前20-30日4毫升;仔豬於斷奶後7日內1毫升;
2、藥物治療技術要點:
①補液糾正酸鹼平衡:在飲水中加入5%葡萄糖、0.9%的氯化鈉、0.2%的碳酸氫鈉,經過充分攪拌後給豬飲水;
②抗菌素防止細菌繼發感染;
④減飼,飢餓療法,減輕豬胃腸道的負擔;
⑤可以在飼料中新增毒素吸附劑吸附腸內毒素。
3、環境消毒要點:
圈裡圈外用2%的火鹼水、10%的漂白粉水或20%的生石灰水上清液噴灑消毒。
-
5 # 肖志業
豬腹瀉本方祖傳特效,凡流行的多表現為氣候影響豬體產生,大多是溼毒。可用秋果葉(即花唸果葉)煲水給它飲(每頭百斤計,2斤生葉),因藥湯難飲,可加鹽(待它最喝時給它飲),同時要加入車前草(5棵一頭豬)和上藥一起煲,熱豬加白花鬼燈龍根,寒豬加紅花鬼燈龍根(每頭豬三兩,和上藥一起煲),寒豬阿爛屎,熱豬多張口鼻無汗水,分開才餵養。
-
6 # 豬病通課堂
1.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必要時給豬舍加溫。及時維修、更換、添置防寒保暖設施,早晚溫差大,注意管好門窗防止賊風襲入。保證豬舍內溫度,特別是配懷舍、產房、保育舍。仔
豬一定要用電熱板。育肥豬舍寒潮之時或霜雪天氣欄舍內每棟加兩個煤爐驅寒。
2.保持衛生。經常及時的清理糞尿,確保通風良好,使豬欄內小環境保持相對乾燥,不給病原微生物寄生創造條件。
3.做好消毒。無疫情時每週用3%-4%氫氧化鈉溶液清洗消毒1-2次,後用清水清洗1-2次。
發生疫情時,每天噴灑1次0.2%過氧乙酸溶液或者1%-3%漂白粉溶液。必要時進行豬體消毒,可噴灑過氧乙酸2000倍液等。
4.加強營養,控制黴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飼料中新增一定比例的脫黴劑,同時新增維生素。
5.避免換料應激,可以在飼料中新增保健藥進行預防。如適量白頭翁散、清瘟敗毒散及一些消炎藥等。
6. 哺乳階段母仔豬做腸道保健,同時用硫酸粘桿菌素、穿心蓮新黴素等,可有效預防仔豬腹瀉。
7.從外地進豬時,一定隔離觀察15天,無疫情方可進欄飼養。
8.做好防疫工作:
1)做好基礎免疫,懷孕母豬產前25天左右做好大腸桿菌疫苗。
2)懷孕母豬在產前35天,每頭後海穴注射胃流二聯苗(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滅活苗)提高自身抗體水平,仔豬可透過吃母乳獲得被動免疫效果。間隔1-2周再注
射一次胃流二聯苗,效果更好。
3)仔豬斷奶7日後每頭後海穴注射1ml胃流二聯苗,10~15千克豬每頭注射2毫升,50千克以上豬每頭注射4毫升,都能獲主動免疫。
4)每頭新生仔豬3天補鐵,可用血寶。每頭口服10毫升康復豬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液,連用3天,有很好防效。
9.加強護理工作,隔離病豬,暫停餵乳、喂料,並採取對症治療。
-
7 # 豬農巴巴
離立冬的日子不遠了,天氣越來越冷,豬流行腹瀉的高發期來臨,養豬戶們又該擔心受怕了!豬的流行性腹瀉是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不論任何品種,性別和年齡大小的豬都會被感染髮病,往往今天剛發現有個別的豬突然發病,明天極有可能全場的豬都會患上疾病!一般來講,仔豬發生流行性腹瀉比較麻煩,處理不當可能受到損失,至於保育豬和成年公母豬,自身抗體會調節溫度變化,極少有傷亡損失現象!
那麼,養豬該如何進行防治豬傳染性腹瀉呢?
1.預防方面:
每天打掃豬圈,及時進行欄圈消毒工作,特別注意的是儘量少用水洗,特別是不能用水淋豬身上。早晚注意關閉門窗,防止賊風侵襲豬群,然而也不能裹得太嚴實,務必留有通風口,讓空氣能夠流通!用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在豬交巢穴處注射(即尾根與肛門之間的凹陷處)!
寒冷季節,豬需要能量保持體溫,抵抗寒冷天氣,飼料裡最好新增更多的能量飼料,比如加大玉米飼料佔比!
另外,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要經常拌粒喂,在飼料中新增一定比例的脫黴劑,以控制黴菌毒素中毒,提高豬群健康水平,增強抗病力!至於想購買種豬或仔豬進行育肥的,一定要謹慎考慮!2.治療方法:
一旦發現豬發生流行性腹瀉,應該把患病豬隔離起來治療!使用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滅活疫苗進行緊急接種,並且對養豬場進行消毒工作!
對患病的豬隻,停喂一天,只供給充足的飲水,在水中投黃芪多糖,粘桿菌素,補液鹽+多維飲豬。如果是吃奶的仔豬,口服補液鹽,楊樹花口服液!
口服補液鹽的配製方法是:精製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15克、葡萄糖200克、水10升,混合溶解即成。
比較嚴重的豬流行性腹瀉,肌注恩諾沙星,痢菌淨,黃茋多糖,木炭拌料餵豬,並且口服楊樹花口服液!
-
8 # 賣煎餅阿軍
豬流行性腹瀉怎麼防治?
豬流行性腹瀉是養豬業裡比較常見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它主要是由冠狀病毒引起仔豬,育肥豬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病,前從臨床上的症狀來看主要的發病特徵為嘔吐、腹瀉以及脫水,年齡越小的豬它的病情會越重,甚至死亡率也會越高,養豬戶應該如何對這種疾病進行防治呢?
1.如流行性腹瀉它的流行特徵(A)首先我們應該對豬流行性腹瀉這種疾病分析它的流行特徵,目前我們掌握的資訊資料來看,豬流行性腹瀉它既有一定的季節性,尤其是在冬季或者是春寒冷季節比較廣泛流行,此時養豬戶們就要對這種疾病要加以預防。(B)豬流行性腹瀉主要是以傳染方式擴散,如果一旦有病豬出現腹瀉,不一定要及時作出隔離治療觀察,以防傳染給其他的健康豬。(C)目前的案例中發現主要是透過消化道傳播,使易感豬群感染髮病,且這種疾病它每個豬齡均可感染,而且發病率還達到了100%,你一旦有豬出現腹瀉就要及時的進行隔離。2.豬流行性腹瀉會出現哪些臨床症狀(A)我們農村養殖戶如流行性腹瀉出現的症狀以大家分析,豬一旦感染了流行性腹瀉,怕出現的症狀為精神沉鬱,同時食慾減退或者廢絕,但為奇怪的是體溫正常。(B)豬開始發病後,會出現嘔吐、水樣腹瀉脫水以及消瘦,尤其吃了不含母乳抗體除乳的哺乳仔豬,此類的宰豬病情會更加的嚴重,同時糞便也會呈黃褐色、灰色、淺綠色等等。(C)這種疾病雖然在青年豬它的發病率也非常的高,但一般情況下只要經過2~3天,做好防暖防寒保暖工作,病豬可以自愈而好,不過此時雖然自愈了疾病,但是還是會出現厭食、輕微腹瀉,只是降低了它的死亡率,此時同樣要得到相應的藥物治療才不會影響豬的正常生長。3.豬流行性腹瀉有哪些預防措施呢?(A)我們國內對於豬流行性腹瀉主要的預防措施使用的還是疫苗,大家可以使用豬流行性腹瀉氫氧化鋁滅活疫苗,也是養豬業最為有效的預防措施之一。(B)疫苗的使用方法可以在母豬產前30天經後海穴接種,同時也可以使用弱毒苗給母豬產前5周和2周各用一次,這樣讓就可以給新生的仔豬獲得最有效的被動免疫。(C)平時也要加強飼養方面的管理,雖然可以藥物起到一定的預防措施,但有些工作還是要人工做到位,比如豬舍的保暖以及乾燥和提供清潔飲水,都是需要靠人工盡全力的做好,才能減少疾病的發生,同時發現有病豬要及時的隔離,更要加強消毒工作,以防復發。對於豬流行性腹瀉的治療方法我們農村散養戶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對症治療法,以減少病豬的死亡率,可以給病豬每天口服鹽溶液,頭伏止瀉藥,剛開始可以採用碳、鹼式硝酸鉍。
也可以使用注射的方法比如抗菌藥物,慶大黴素、諾費沙星、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這些藥物都能起到防止細菌細發感染,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口服或注射碳酸氫鈉以防酸中毒。
-
9 # 田瓜養豬知識課堂
豬流行性腹瀉怎麼防治?作為一名豬場的獸醫,我覺得豬流行性腹瀉危害性非常大,一旦發生,豬場損失會非常慘重。目前這個病已經常態化了,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讓人頭疼不以。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EDv引起的一種豬的腸道傳染病,多發於寒冷季節。主要症狀為嘔吐、腹瀉和脫水。我們對發病豬剖檢可以發現小腸擴張,腸內充滿黃色液體,腸繫膜充血,腸繫膜淋巴結水腫,小腸絨毛縮短。各種年齡的豬都能感染髮病。哺乳仔豬發病率最高,死亡率高達15%~90%。有的豬場甚至達到100%。
-
10 # 贏在畜牧
對於豬的流行性腹瀉,但凡養過豬的人都應該知道,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對於人,好漢經不起三泡稀,對於豬,依舊經不起折騰。預防不到位,到最後傷的是豬,損失的是自己的財產。話不多說,來進入正題,今天咱們來從幾個方向來解讀,如何避免和治療豬流行性腹瀉的發生。【逆耳良言在最後】
先說下豬流行性腹瀉的特徵
老養豬戶都應該知道,豬流行性腹瀉與豬傳染性胃腸炎非常相似,多發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不同年齡的豬相繼或同時發病的情況最為常見,表現水樣腹瀉和嘔吐,架子豬或肥育豬的發病率很高。有時候當遇到這種病,按照傳染性胃腸炎,治了幾天治不好,這時候你該考慮豬流行性腹瀉了。
談預防(四點)
防黴,防黴,防黴,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大型養豬場的飼料健康這一點是做的最好的,嚴防控制黴菌毒素中毒,可以在飼料中新增一定比例的脫黴劑,同時加入電解多維。
溫度,溫度,溫度,產房提前加溫,這個你做到了嗎?15天以上的母豬趕入產房,產房提前加溫。
保健,保健,保健,加強仔豬的3針保健,仔豬3針保健即出生後的3,7,21天,分別肌注0.5毫升、0.5毫升、1毫升長效土黴素。
接種,接種,接種,種豬群緊急接種傳染性腸胃炎、流行性腹瀉二聯苗或傳染性腸胃炎、流行性腹瀉、輪狀病毒三聯苗。
談治療
首先呼應前面的豬流性腹瀉的特徵,什麼意思呢?對症,一定要對症,本病跟豬傳染性胃腸炎及其相似,誤判會造成延期。
①豬群每日口服補液鹽溶液【常用處方氯化鈉3-5g,氯化鉀1.55g,碳酸氫鈉2.5g,葡萄糖20g,常水1000mL】一次口服。
②5%糖鹽水50 - 150mL腹部皮下或腹腔內注射。或鹽酸山莨菪鹼,仔豬5毫升,大豬20毫升,每天一次,後海穴注射。種豬群緊急接種胃流二聯苗或胃流輪三聯苗。
不建議用抗生素,僵豬的後果不容忽視,另腸道疾病用藥【西藥】附加傷害也很大,豬流行性腹瀉根源主要以病毒為主,抗生素解表明顯,然而目的卻未能達到根除,建議:中藥更好使
-
11 # 話食科普
豬腹瀉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作為在養殖過程中的一種常見和多發性疾病,豬腹瀉使豬的成長和發育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豬腹瀉呢?
下面隨著超哥的腳步一起來了解吧!
答案搶先看:豬腹瀉是豬消化道機能紊亂而造成豬的胃腸炎症,病輕者影響生長髮育,造成豬的掉膘,重者虛脫而死亡,所以豬腹瀉應做好預防工作,正所謂防勝於治。
預防豬腹瀉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個方面:加強飼養管理,改善環境衛生;禁止飼餵變質或腐敗、有酸味、有毒的飼料,餵給充足的清潔飲水;接種疫苗以預防由傳染性疾病引發的腹瀉。
【加強豬飼養管理】
很多時候,豬生病是由於飼養管理不當而引起的,豬腹瀉也不例外。因此,想要預防豬腹瀉,我們應該從加強豬飼養管理入手。豬養殖場應該實行封閉化管理,進出養殖場的人員和車輛都要進行消毒,減少病原微生物進人豬場;在日常的飼養過程中要經常對豬舍進行清潔打掃和消毒,保證豬舍內清潔乾淨,並且要勤通風,保持豬舍乾燥,形成一個不利於病毒滋生的飼養環境。此外,保持豬舍恆溫也十分的必要,在換季之時更要多加註意,溫差過大會引起豬的不適進而抵抗力下降[1]。對已經患腹瀉的病豬,應該做好隔離工作,將其放置在溫暖、消毒後的隔離圈內,對其接觸過的工具和曾經待過的圈內進行徹底消毒,防止病情傳播。
【在豬的飲食方面】
民以食為天,豬也是如此,豬吃“好”喝“好”才能減少腹瀉的發生。禁止伺喂變質或腐敗、有酸味、有毒的伺料;根據豬的品種、年齡段應該飼餵不同的飼料,同時注意飼餵量,既要保證營養也不能因過多飼餵以致消化不良。在豬飼養過程中,要注意飲用水的溫度和質量,水溫高低應根據氣溫和季節而適時改變。不可給豬喂髒水和不新鮮的水,豬舍內的水要及時更換以保證新鮮。特別注意冬季不可喂冰凍水,應該喂溫水。
【接種疫苗】
一些由傳染性疾病引發的腹瀉,例如仔豬黃白痢等,只有經過接種疫苗後才能達到防防疾病發生的目的。仔豬最易發生腹瀉[2],通常情況下由母豬接種疫苗,在母豬孕前和孕後的一個月內都要接種大腸桿菌疫苗,並且最好在生產之前的35d接種一次腹瀉二聯疫苗[3],這樣也可以使仔豬得到免疫,使仔豬具有較高的病毒抗性,最終達到預防腹瀉的目的,同時仔豬也可以主動接種疫苗,獲得較強的主動免疫能力,但是應該注意控制接種時的應激反應。
【總結】
腹瀉會使豬的抗病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多種病菌混合性感染,最終給養殖業造成經濟損失,所以,豬腹瀉疾病應該做好預防工作,落實好上述預防措施,給豬豬創造健康的條件。
參考文獻
[1]陳建中.豬腹瀉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初探[J].當代畜禽養殖業,2008(4):31.
[2]土曉波.仔豬腹瀉的原因及防治[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08(1):42-43.
[3]徐晶軍.豬腹瀉的常見病因分析與防治原則[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8,34:134-135.
-
12 # 就是小豬佩奇
豬流行性腹瀉,逐漸成為豬場之痛,但是豬場流行性腹瀉雖似洪水猛獸,養豬人只要抓住了其軟肋,並採取綜合防控措施,還是有可能將豬場損失降到最低。
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表現。
母豬不拉稀但是仔豬拉稀發病一般集中在2至4日齡,發病初期也包括7至10日齡仔豬,仔豬發病時先嘔吐後拉稀,蔓延十分迅速,1-2天就相繼脫水而死亡,總的來說,豬場流行性腹瀉對仔豬危害尤其嚴重,死亡率非常高,因此養豬人發現仔豬糞便顏色多樣,伴有惡臭,就要注意了。
防治措施。
一,做好母豬,仔豬的免疫,母豬要做好豬瘟,偽狂犬,藍耳病等疫苗的免疫,儘可能減少這些垂直傳播的病毒性疾病,同時仔豬也應該做好相應的疫苗免疫。
二,減少豬群的應激,重視哺乳仔豬的保溫,儘可能早讓仔豬吃上初乳,並保持周圍環境的乾燥,針對母豬應激的問題,可以在水中新增寶利康500克混水200斤,能有效解決母豬的應激反應。
三,定期做豬場保健,全場豬群每月一週同步保健,控制細菌性疾病的滋生。發生嘔吐腹瀉後立即封鎖發病區和產房,儘量做到全部封鎖。
四、對8日齡~13日齡的嘔吐腹瀉豬用口服補液鹽拌土黴素鹼或諾氟沙星,溫熱39℃左右進行灌服,每天4次~5次,確保不脫水為原則。
最後養豬人一定要注意提高溫度,特別是配懷舍、產房、保育舍。大環境溫度配懷舍不低於15℃、產房產前第一週為23℃、分娩第一週為25℃,以後每週降2℃,保育舍第一週28℃,以後每週降2℃,至22℃止;產房小環境溫度用紅外燈和電熱板,第一週為32℃,以後每週降2℃。豬的飲水溫度不低於20℃。將產前2周以上的母豬趕入產房,產房提前加溫。
-
13 # 濃農人
1/前驅期,母豬發燒,不吃料。
2/ 發病前期,母豬嘔吐,排水樣糞便並帶有腥臭味,並蔓延相當部分豬群。
3/爆發期,哺乳仔豬嘔吐第二天拉水樣糞便並快速蔓延。
4/自愈期,除剛出生一週內的小豬,在腹瀉發生兩到四天逐漸脫水死亡,其他階段豬護理得當一般都可以自愈。
在豬場為什麼會出現流行性腹瀉,一般來說都是母豬先發病的,只不過抵抗力相對較好,有相當部分的豬感染後並不會表現出症狀。但會排毒,持續在豬群裡面迴圈,在豬場發生疫情前後特別是傳染性胃腸炎,或者春冬季節往往會爆發腹瀉。
針對這個特性,我們要嚴格引種,並定時抽血檢測抗體水平,對後備進行馴化,定時做好腹瀉二聯苗。做好生物防疫,一般問題不會很大。
一旦發生疫情要及時隔離,淘汰無治療價值,飼養價值的豬隻,禁止無關人員竄欄,接種自家苗或者以對母豬返飼,縮短疫情週期,其他階段的豬可以對症治療,加強護理
-
14 # 獸醫師老丁
首先明確是病毒性疾病,靠疫苗防治是第一個環節,但是免疫保護率不是百分之百。
其次是管理要到位,冬天保持豬舍溫度,避免著涼受寒,特別是小豬。
定期藥物保健很關鍵,比如四逆散,溫脾滌盪散等溫裡祛邪,健脾益氣。切不可飼餵寒涼。
-
15 # 天府農人劉洋
母豬奶水中抗體不足,新生仔豬免疫系統等不到保護,出現腹瀉機率增大,其次母豬體內病毒透過胎盤傳染給小豬,小豬在吃母乳後不能消化,在胃裡形成白色凝乳無法排出體外,久而久之胃裡堵滿,腸道需要蠕動 最終從腸道提取水分,從而脫水消瘦死亡。
母豬奶水量不足,導致仔豬吃不飽,抵抗力下降,易於感染疾病,導致腹瀉甚至死亡。母豬產後無奶或奶水少的現象並不少見,但主要原因可歸為懷孕後期營養不夠,乳腺未能充分發育;營養不均衡,能量過高,造成肥胖和內分泌失調;年老體弱不能對飼料有效吸收利用;有疾病感染。
奶水的有效營養含量不足而導致的營養性腹瀉。
而母豬哺乳期採食量低,或攝入的營養不全面,不能滿足仔豬生長需要,則會動用自身脂肪造乳,而這樣的奶水中並沒有足夠營養,但脂肪過量,從而引起營養性腹瀉。
奶水中致病因子會導致仔豬非病原性腹瀉。
有些母豬存在亞健康的狀態,體內蓄積的毒素透過乳道排出。往往蓄積毒素的母豬面板蒼白或者呈黃褐色,皮屑多、被毛粗亂,精神沉鬱,尿少、色黃,甚至有白色尿液現象,部分有便秘現象,呈現亞健康狀態。這種亞健康的狀態使得母豬體內有較多的炎性產物,從而奶水中出現了較多的炎性因子,仔豬吮吸乳汁後導致炎性產物中毒,造成哺乳仔豬腹瀉。
產後當天使用混感剋星,熱毒利泰,分點肌注。混感剋星連用3天。產後7天之內,幫助母豬排惡露,徹底排出子宮炎症,淨化奶水。有難產或助產需產後護宮:可以使用青黴素兌生理鹽水沖洗子宮。
透過上述方案進行消炎,排惡露,特殊情況下清宮,可以有效控制產後母豬炎症的發生,及早恢復母豬產後的食慾,促進母豬乳汁的分泌,減少各類炎性因子,高濃度前列腺素等進入仔豬腸道的機率,從而減少仔豬腹瀉的發生率。
做好產前母豬保健,緩解母豬亞健康的狀態
懷孕母豬,幫助豬體解毒排毒,增強母豬抵抗力免疫力,有效的緩解母豬亞健康的狀態,從根本上解決小豬母源性腹瀉的問題。
-
16 # 村裡的男青年
豬流行性腹瀉
豬腹瀉是生豬養殖中最常見的疾病了,也是各個年齡段的豬群都會發生的疾病。豬流行性腹瀉是冠狀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腸道傳染病,而且此病對剛出生不久的仔豬來說是致命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非常的極高,它會讓發病的仔豬出現扎堆、拉淡黃色稀便,出現嚴重的脫水症狀。病毒進入豬群的體內後會破壞豬群體內的腸道以及腸道內的細胞,讓腸道內正常運作的功能下降,消化功能不能正常工作,所以豬得了流行性腹瀉後解刨後腸道內的小腸高度膨脹,還有淡黃色液體,腸壁也變薄小腸黏膜有出血點,腸繫膜淋巴結水腫等。
臨床症狀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嚴重的腹瀉,拉黃色或者灰黃色稀糞,而且帶有嚴重的惡臭味,同時還有嘔吐的症狀,一種全身脫水的症狀。發病初期會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慾減退,嘔吐物呈現乳白色或者黃色。接著就會出現嚴重的拉稀,最後連行走都顯的非常無力。此病對於哺乳的仔豬可以說是非常的致命,因為哺乳仔豬的免疫力是非常的低下,非常的容易被感染。
此病會透過消化道、呼吸道和肌肉接種途徑感染。豬場內的飼料、飲水、墊草、以及病豬接觸過的東西都會成為傳播因素。尤其是豬糞中帶有大量的此病病毒,所以在發生此病的時候一定要將病豬隔離開,同時對豬舍要嚴格進行消毒。
在治療方面我們首先要想到此病會讓豬群嚴重脫水,所以我們要先給豬群補充氯化鈉、碳酸氫鹽和葡萄糖,保證豬群體內的營養和酸鹼度的平衡。治療本病建議用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藥物,可用干擾素、轉移因子肌肉注射,在用抗菌藥物輔助治療,以防繼發感染。
預防措施預防此病上我們在冬季疾病高發時最好防疫工作,加強飼養管理,保證豬舍的清潔和空氣清新,定期做好消毒工作。不要從疫病去進購生豬,做到全進全出模式,有條件的最好是自繁自養,減少疾病帶入豬場。如果有疫病高發的豬場最好是進行疫苗接種,定製做好疫苗免疫程式。
引起豬腹瀉的病毒很多,除了豬流行性腹瀉外,還有輪狀病毒、豬瘟、傳染性胃腸炎。還有細菌性腹瀉,大腸桿菌病,沙門氏桿菌病等,另外還有寄生蟲病引起的腹瀉等等。所以豬腹瀉是個嚴峻的問題,嚴重影響生豬的健康和成長,豬場應該從各個方面著手進行綜合防治。
-
17 # 獸醫小譚
腹瀉的區分。發現有腹瀉情況,先要區分是細菌性還是病毒性腹瀉,從體溫和腹瀉症狀和氣味上進行區分比較容易。
2.疫苗程式。16年我所在豬場有1200頭母豬,當年發生腹瀉,上產房後直接死亡的小豬不計其數,基本是生多少死多少,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不可計量。後專門制定相應的免疫程式並結合相應的管理技術防控效果顯著。現在分享一下當時制定的程式規則。
3.護理。若場內已經發生腹瀉情況,主要危害物件是仔豬,大豬一般都不會出現死亡,針對仔豬護理方面,可以及時早期斷奶,同時逐頭灌服補液鹽和奶製品,在採食槽內新增補液鹽,注意少量多餐。
4.清洗。產房清空後要徹底清洗,拆掉所有的漏糞板,用火鹼水浸泡,徹底消毒乾燥後再使用。
5.全進全出。全進全出原則對疫病防控方面能起到很有效的阻斷效果,但一般情況下條件不容易達到,建議可以做成批次化管理模式,集中配種,同時分娩。
-
18 # 農村一二事
豬流行性腹瀉是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發的一種接觸性腸道感染傳染病,其症狀是嘔吐、腹瀉、脫水。病毒引起仔豬和肥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基本發生在冬季和初春時,發生最多的是仔豬,年齡小,抵抗力差。
雖然,各種階段的豬都可能會感染此病,但是,哺乳豬的發病率最為嚴重。如果一窩豬內有一頭豬出現了發病,一窩豬都會被傳染。在農村,特別是冬季下小豬仔的時候最容易被傳染。
發病症狀初期一週左右,會出現水樣腹瀉(拉稀),有的在腹瀉時會還會出現嘔吐現象。年齡越小的豬,症狀越嚴重。一週內的仔豬發生3-4天后,會嚴重脫水而死亡。豬的體溫有所升高,食慾不振。
防治措施加強營養,可以在飼料中適當新增脫黴劑,加入一些維生素。
特別是在冬季,提高豬舍的溫度。我們會在母豬下小豬的時候,放上一顆散熱燈,比如我們洗澡用浴霸燈,小豬會在燈下面睡覺。豬的飲水溫度不能過低,採用溫水。
出現傳染病,及時封鎖隔離,切斷傳染病源。
治療小豬嘔吐腹瀉用口服補液鹽拌土黴素鹼和諾氟沙星,用溫熱水進行灌服,確保不脫水。
加強飼養管理,保持豬舍的溫度、清潔、乾燥,定期進行消毒。
-
19 # 發財馬
前言:豬流行性腹瀉是由病毒引發的一種豬腸道傳染病,哺乳仔豬、架子豬或育肥豬發病率高,感染後尤其對半月以內哺乳仔豬傷害最為嚴重,引發高死亡率。該病常見發生於中小豬場(戶),主要傳播途徑是消化道。往往發生或與自身場豬群飼養管理疏忽(採食營養差、溫溼度不適宜、飼養密度大、圈舍環境差或豬群免疫保健不到位等)有關聯。防重於治,讓我們重溫認識豬流行性腹瀉。
臨床症狀表現:本病以患豬腹瀉、嘔吐及脫水為主要症狀,多發生於寒冷季節。往往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段豬隻,半月齡哺乳仔豬死亡率高,斷奶以後仔豬病死率低,架子豬及育肥豬則幾乎沒有死亡。哺乳仔豬:患病仔豬突然嘔吐、急性嚴重水樣腹瀉,外觀灰黃色或灰色。少數豬體溫升高、精神沉鬱、不食,2-3天后死亡,1周內哺乳仔豬病死率達50%-100%。育肥豬:患病豬往往症狀較輕、嚴重性水樣腹瀉數天,精神沉鬱,食慾不振或嘔吐表現。如護理得當,幾天後自愈且極少死亡。哺乳母豬:感染後或引發母豬精神萎靡、厭食、腹瀉、少乳或無乳,護理到位約1周左右康復。期間可能引起哺乳期仔豬死亡率增高現象。防重於治、防範未然,建議引述:假如一個母豬繁育場發生本病,其根源或在母豬身上(諸如飼餵營養、免疫保健等不到位)。重點做好自身場生豬群的環境衛生治理、溫溼度及飼養密度調控、日常免疫保健等。
母豬篇理篇
1.好的品種選擇。
有道是“公豬好好一坡,母豬好好一窩”因此要優選父母代品種。好的開始或是收益倍增的關鍵,好的後代品種:抗病能力強、瘦肉率高、生長速度快。母豬選擇體長、外觀健壯、被毛光亮且無跂蹄病、陰戶發育正常、7對有效乳頭的。2.合適的配種時機:
一般後備母豬8個月齡以上,體重125-135公斤時配種為宜,且趕在發情第2天、適配2次以上。人工查情時用力按壓背部呈現靜立反應,粘液由稀變粘稠即可適配。3.後備母豬適時保健:
合理驅蟲,一般每3個月一次,驅蟲採用拌藥飼餵7天→停止7天→繼續拌藥飼餵7天(覆蓋蛔蟲生活史)。建議應用阿苯達唑伊維菌素預混劑1公斤/噸配合飼料。60公斤時,飼餵新增適量阿莫西林、替米考量、金黴素、清解顆粒。90公斤時,飼餵新增適量免疫金粉、芪貞顆粒、泰萬金素。100公斤時,飼餵新增適量多維素、解毒包。4.妊娠母豬精準飼餵與免疫保健:
斷奶-配種(促進排卵),飼餵哺乳母豬料2.5-3.5公斤/天。配種-30天(促進受精卵著床及胚胎髮育),飼餵哺乳母豬料1.8-2.2公斤/天。配種30-75天(體況調節,防止過肥過瘦),飼餵懷孕母豬料1.9-2.5公斤/天。配種75-95天(促進母豬乳腺發育),飼餵懷孕母豬料1.8-2.5公斤/天。配種95-110天(促進胎兒體重增速),飼餵哺乳母豬料2.5-3.5公斤/天。配種110-分娩(促進分娩),飼餵哺乳母豬料3.5公斤/天降至1公斤/天。分娩-分娩5天(促進泌乳),飼餵哺乳母豬料1公斤/天增至3.5公斤/天。免疫助力:產前30-35天,交巢穴肌注4mL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滅活苗;產前21-28天,分別肌注2mL偽狂犬弱毒苗、4mL大腸桿菌苗。保健助力:產前、產後1周,配合飼料中藥物保健(適量新增芪貞增免顆粒、保健包、解毒包、金黴素、阿莫西林、泰妙菌素等)。仔豬護理篇
1.仔豬適時保健免疫:
保健助力:生後1-2小時內,吃足初乳。注意合理寄養。生後3天內補鐵,肌注牲血素1-2mL/頭。做好三針保健。生後3天、7天、14天,分別肌注0.5mL、1mL、1mL頭孢喹肟或長效土黴素注射液。免疫助力:生後1天內滴鼻偽狂犬+氣喘苗各1頭份;生後7天肌注支原體+鏈球菌苗各1頭份;生後14天肌注圓環+藍耳苗各1頭份;生後21天肌注豬瘟苗1頭份;生後35天加強免疫偽狂犬1頭份。2.做好保溫。
日常養殖中,欄舍溫度忽高忽低或溼度過大都容易造成仔豬腹瀉下痢。仔豬舍大環境溫度18-25℃即可,保溫應用保溫箱、保溫板或紅外線烤燈。一般1-3天溫度要求32-33℃、4-7天溫度30-28℃、7-15天溫度28-25℃、15-30天溫度25-22℃。育肥豬護理篇
1.環境衛生:
環境應激是百病之源。假如豬隻發生腹瀉等疾病,欄舍環境越差(陰暗潮溼)發病或越嚴重。日常養殖應做好環境衛生,及時清理糞汙,保持欄舍衛生乾燥。2.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與合理消毒:
如圈舍全漏縫地板、大功率排氣扇等,飼養密度可保持0.8-1.0㎡/頭,一般的則需1.0-1.2㎡/頭。當豬隻流行性腹瀉時,往往飼養密度越小,傳染越慢。日常一週保持1-2次消毒,消毒常用生石灰、燒鹼、過氧乙酸、衛可、碘酊等。3.溫溼度適宜,合理通風:
豬流行性腹瀉往往發生於寒冷季節。就如眼下已進入大雪節氣,外界溫度低、晝夜溫差大,育肥豬此時抗病能力差,也會產生應激腹瀉。育肥豬溫度以18-16℃、溼度65-75%為宜。此時節氣生豬養殖大都已關閉門窗。豬群散熱排氣及圈舍糞汙發酵產生氨氣等有害氣體濃度過高的話,難免影響豬群健康,因此要合理適時通風。4.護養豬群腸道健康,營養飼餵:
護養豬群腸道健康,飼料中適量新增微生態、發酵料、乾酵母、複合酶等。提供適口性好、易消化吸收且營養全面的豬濃縮料或預混料(不但成本划算,而且方便保健加藥)。供應充足清潔的適宜飲水,飲水中適量新增多維素、葡萄糖粉。治療建議:
1.供應充足清潔適宜飲水,飲水中適量新增多維素或電解多維、葡萄糖、碾碎的多酶片及乳酸菌素片、乳酶生片、食品級檸檬酸(新增0.5%),仔豬可飲用紅糖水。2.仔豬適量口服慶大黴素+楊樹花口服液。3. 肌注:適量應用硫酸粘桿菌素、恩諾沙星、慶大黴素等。小結:豬流行性腹瀉是當前對中小豬場,尤其是小豬場(仔豬群)危害不容小覷的傳染病。為了豬群健康、更為了豬場後期持續收益,努力做好上述點滴文章。
2019-12-11
-
20 # 中康說養殖
一、切斷病原的傳播途徑
1、隔離發病豬,使發病豬集中在一定區域。
2、在隔離區域外建立隔離帶,嚴格消毒並在走道及豬舍外圍鋪灑生石灰。
3、單棟飼養,專人負責,禁止串舍。凡進出病豬舍的人員必須嚴格消毒(洗澡,更換工作服、水鞋,腳踩消毒盆,工作服應在消毒水中浸泡一夜後,單獨洗滌)後方可進入該豬舍。
二、加強消毒,降低環境中病毒載量
1、增加帶豬消毒次數,每週至少3次帶豬消毒(公豬舍、後備舍、配懷舍),分娩舍每天1-2次乾粉帶豬消毒,以減少豬舍溼度,給病豬一個較乾燥舒適的環境。
2、產床下糞便用生石灰覆蓋,糞池每週排幹一次並撒燒鹼(3%);
3、空舍清洗時,對分娩舍進行徹底清洗;
4、清洗乾淨後,必須對分娩舍燻蒸消毒(甲醛+高錳酸鉀)。
三、對症治療
1、補液:在仔豬出現腹瀉後12h內,使用口服補鹽液進行口服補鹽或用 5%葡萄糖生理鹽水注射液進行腹腔注射,對仔豬進行補液;
2、使用矽碳銀等吸附劑保護腸道粘膜,減緩脫水症狀,用口服補鹽液稀釋成糊狀,每頭仔豬5ml,每日1次,連用3天;
3、飲水給藥:多維+黃芪多糖+粘桿菌素,防止由細菌等引起的混合感染及繼發感染。
四、接種流行性腹瀉滅活苗
1、儘快拿到疫苗後,全群種豬100%緊急普免一次(後備、公豬、經產母豬);
2、普免後14天恢復跟胎免疫,分別為母豬分娩前40天免疫一次;母豬分娩前14天免疫一次;(免疫方式:後海穴注射,1頭份/次);
3、豬群停止腹瀉(無新發腹瀉仔豬出現)至少2個月後,方可停止疫苗的免疫。
五、環境控制
1、分娩舍溫度控制白天24℃,夜間最低溫度不得低於20℃;
分娩舍溼度控制在75%以下,為病豬提供舒適的環境。
六、產房護理
1、出現腹瀉的欄位每天用3%火鹼消毒水拖擦一次,並用幹拖把吸乾水漬;清洗過後再進行帶豬消毒;
2、仔豬吃初乳前先擠去部分奶水,並用0.1%高錳酸鉀擦洗消毒;
3、母豬乳房每日用消毒液擦洗2次,仔豬較髒時用毛巾浸入溫水後擰乾,擦淨擦乾仔豬並全身塗抹密斯陀或其它乾燥粉;
4、將未發生腹瀉的仔豬全部寄養到少數健康母豬處,腹瀉仔豬集中到泌乳效能較好的母豬寄養,其他母豬提前斷奶;
5、發生流行性腹瀉的窩一般伴有母豬缺乳、無乳,可採用中藥催乳和熱敷乳房等方法,提高母豬的泌乳量。
回覆列表
常見症狀
症狀仔豬突然發生嘔吐和急劇的水樣腹瀉,由於失水快,來不及治療就死亡,豬越小死亡率越高。架子豬和肥豬多為急性水瀉,呈噴射狀,糞便為灰白色。豬口渴,不斷飲水,少數會嘔吐。由於嚴重失水,豬體重迅速下降。
流行病原
豬流行性腹瀉是由冠狀病毒屬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以排水樣稀便、嘔吐、脫水為特徵,該病在中國各個地區均為發生,對養殖業危害極大。
流行特點
病豬是主要傳染來源,透過病豬排洩的糞便散播病毒,汙染飼料,飲水和環境,各種年齡的豬均可感染,仔豬和育肥豬的發病率為100%,母豬為15%-90%,病毒傳入豬群的途徑可能是透過運輸病豬或被汙染的私聊,車輛以及被病毒傳染的鞋靴或其他攜帶病毒的汙染物,糞—口途徑是該病傳播的主要方式,健康豬的自然感染主要是經口接觸了含毒糞便汙染物,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臨床診斷:病豬表現為嘔吐,腹瀉和脫水,糞稀如水,灰黃色或灰色,在吃食或吮乳後發生嘔吐,年齡越小症狀越重,一週以內仔豬發生腹瀉後3-4天脫水死亡,死亡率50%,斷奶仔豬,育肥豬及母豬厭食,腹瀉4—7天恢復
正常治療方案
1、斷奶前後的仔豬天行健腸毒金針每套10只小豬,連用2—3天
2:剛出生的小豬天行健腸毒金針每套可治療20只,一天一次,連用2—3天
注:針對拉稀嚴重的豬群,口服次硝酸鉍或鞣酸蛋白+活性肽碳口服,連用三天,同時飲水中新增口服補液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