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山水144903882

    原文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論語·公冶長第五》。

    譯文

    宰予白天在床上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髒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又說: “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但是課堂紀律還是要有的,看見宰予晝寢,就很不客氣地批評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將他比做朽木和糞土,一個腐朽,一個汙穢,兩樣東西都不是好東西,上不了檯面。

    按常理來說,白天上課打個盹,讓講究忠恕,仁愛的孔夫子大光其火,這是什麼原因呢?

    孔夫子很看重細節,小事,認為一個人不能從小事做起,那麼是做不成大事的。不僅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更重視其道德的修養。他擔心宰予自恃其能,做不到言行一致,害人害己。

    宰予是口才很厲害的,師徒兩人經常有交流,也許還有爭論。孔子對這位高材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看到他晝寢,很有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他推而廣之,引申到另個話題:我以前相信人是因為他們的話,現在我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這是拜宰予給我的啟示啊。

  • 2 # 商業模式師袁連法

    "晝寢"怎麼了?《論語》隨解(14)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晝寢,白天睡覺?上夜班唄。

    宰予是誰?

    宰予(前522年—前458年),姬姓,宰氏,名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魯華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門十哲”之子,“孔門十三賢”之一 。能言善辯,曾從孔子周遊列國。遊歷期間,常受孔子派遣,使於齊國和楚國。

    魯悼公九年,去世,後世追封齊侯、臨淄公、齊國公。嘉靖九年,稱為“先賢”,從祀孔廟。

    可見,宰予不是等閒之輩!因為孔子都一改成見:"於予與改是。"就是聽人言與自己見,自己是與他人行,隔了很多。白天睡覺,人說其懶,我也以為其惰,然乎?

    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孔子到此才明白一個道理:有教可無類,成才必有基,不然的話,三千弟子只出七十二賢?

    有人就這樣,玩、睡懶覺都能成材!這個不足為常經,但有絕、傑出者。孔子都服了!

  • 3 # D東哥

    “宰予晝寢”是什麼意思,先別忙,找到它的出處你就明白了。

    這個成語出自於《論語·公冶長篇》第十章。原文: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宰予白天在床上睡懶覺,孔子見了說:“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用爛泥土壘砌的牆不堪塗抹!但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又有什麼責備的呢?”他說: “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樣的改變是由於宰予的事造成的。”

    這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孔子有個學生叫宰予,因為白天睡覺,被孔子發明斥責其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而且,孔子感慨到,透過這件事說明,看一個人不能光看他說什麼,還要看他的行動。

    孔子認為宰予就是一個懶惰的人。但他又不予譴責,因為孔子發現,既然之前我未發現,這隻能說明自己的修行不夠,這怨不得宰予。這件事也教育了孔子,看一個人不能只聽他說什麼而還要看他的行動。透過這個故事我們知道孔子是一個時時刻刻自省的人。

  • 4 # 詩境笙音

    《論語·公冶長第五》: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意思是:宰予這個同學不認真聽課,大白天在課堂上睡覺,班主任孔丘老師說:“木頭腐爛了,就不可以雕刻,用髒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同學,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又說: “起初我對於咱們班上的同學,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同學們,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

    學生宰予大白天睡覺,孔子除了斥責他“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之外,還發出了關於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讀遍 《論語》,這大概是溫文爾雅的孔聖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語氣有點類似今天的老子罵兒子:“你這個不爭氣的東西,老子不說也罷!”

    推想起來,宰予這塊“朽木”恐怕不光是大白天睡覺,比如說 睡個午覺的問題,很有可能還是在老師的課堂上打瞌睡哩。不然的話,以我們今天的生活習慣來看,睡個午覺算什 麼罪過呢?犯得著孔老先生這麼大動肝火嗎?

    問題在於,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用我們 的話來說,就是“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因此,孔 老先生是萬萬不會苟同我們關於午睡的觀點的。

    如此說來,他的震怒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說到“聽其言而觀其行”,倒正如儒學大師朱熹在《論語 集註》卷三里引胡氏的話所提醒我們的那樣:“聖人怎麼會現在才 知道聽其言而觀其行呢?也不是真因為宰予就對所有人都抱不信 任態度了。不過是以宰予的事情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們多做少 說,言行一致罷了。” 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為在這個世界上的確有那麼些人說 起比唱起還好聽。這段文字說的正是"言"與"行"的關係。

    《論語疏證》中引用《韓非子·顯學篇》曰:澹臺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久而行之不稱其貌。宰予之辭雅而文也,仲尼幾而取之,與處而智不充其辯。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所以,我們不僅要聽他怎樣說,而且還要擦亮眼睛觀察他怎樣做啊!

  • 5 # 寒鴉戲水

    由此可見聖人也有武斷時,如果是我,應該先問清楚為什麼白天睡覺然後再表態,萬一人家是因為頭一天晚上做學問熬夜了呢?

  • 6 # 太公門文化觀天下

    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 “宰予晝寢”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值得好好探究!

    首先,宰予晝寢肯定不是宰予白天在寢室作畫。因為從宰予的老師——孔子的反映就可以證明。

    先聖師孔子是敦厚善良的人,尤其通情達理。張嘴罵人的事,是極少發生的。除了罵厚葬甚至殉葬的人,他罵了句“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其他很少見到他勃然而怒。

    《論語》記載:孔子罵宰予“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圬也”,甚至認為宰予已經不可救藥了“於予與何誅? ”顯然不可能是宰予在臥室畫畫。

    (原文: 宰予晝寢,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 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於予與何誅? ” ——《論語· 公冶長第五》)

    譯文: 宰予大白天睡覺, 孔子說: “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刻, 用髒土壘砌的牆面不堪塗抹! 對於宰予這樣的人, 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

    孔子倡導“中庸之道”,主張“以及不予,勿施於人”,為什麼如此激烈批判宰予“睡覺”呢?這個事件反映了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麼呢?他對於後世有什麼影響呢?

    先說人的“睡眠”,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在睡眠中度過。世界上大多動物都需要睡眠。睡眠本是個生理問題,但是,對於人類來說,卻成了一個社會問題乃至文化問題呢?

    西方基督教世界裡,記載著耶穌批評弟子彼得“睡覺”的故事。

    以歷史的角度比較,在西亞傳教的耶穌可比開門收徒的孔子,聖彼得是耶穌的十二門徒之首,堪比宰予。據《聖經》記載:

    主耶穌知道了猶大為了三十兩銀子要賣他,而他為了擔當世人的罪將要被釘十字架。

    主耶穌基督離世的日子近了。在被釘十字架的前夜,他帶著門徒來到客西馬尼園禱告。主叫他們坐著,警醒禱告,等他回來,如果彼得認出耶穌來,耶穌則可以免於死亡。但主三次禱告回來,他們全都睡著了。尤其是跟隨他三年,親身享受他的大愛的十二門徒中的大弟子彼得。耶穌曾預言彼得將三次不認主,然而彼得卻信誓旦旦地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

    然而當耶穌也需要他力救助時,門徒卻都睡著了。 耶穌當時非常憂傷,極其難過,幾乎要死,禱告時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然而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最後和小偷一起,被羅馬總督定死在路邊的十字架上。

    基督教世界的這個故事,或許是想告知我們:世人的肉體是孱弱的,意志是脆弱的,靈性是軟弱的,即使是耶穌親炙大弟子彼得在挽救耶穌生命的關鍵時刻,也被睡眠捕獲。因此,只有不斷的向上帝祈禱,從神性中汲取意志和力量,才能抵禦誘惑、戰勝自己的慾望,得到救贖。

    在佛教世界裡,還有一個出名的關於睡眠的故事:

    相傳,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傳教時,座下有十位是最著名的弟子。他們道行最出眾,各有一方面的獨特專能,並因此得到佛陀的讚許和眾僧的擁戴,成為原始佛教教團的中堅力量。 阿那律尊者是佛的堂弟,也是大弟子中的一位。

    有一天,佛發現他白天睡覺,就呵責他: 咄咄胡為寐,螺螄蛤蚌類; 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 ( 咄咄,這是責怪之辭;胡為寐,你為什麼要睡覺?你就好像海里那個螺螄蚌蛤似的,一天到晚總眯在殼裡邊睡覺。一睡就睡了一千年,也聽不見佛的名字!)

    這就是佛發起脾氣來罵他,你這個東西啊!真是沒有出息,你真是不長進!這麼懶惰,就知道睡覺! 尊者被佛這樣呵斥之後,就發了慚愧心了,從此以後,他就不睡覺了,白天也不睡覺、晚間也不睡覺!一天到晚也不準自己睡覺!一連七天七夜沒有睡覺,把眼睛搞都瞎了。 釋迦牟尼佛對他生一種憐憫心,因為精進研究佛法,把眼睛都瞎了。於是就教他修“樂見金剛照明三昧”;他依法修這種的三昧,即刻得到天眼通。

    回到本問題:為什麼孔子反對白天睡覺?

    當代人可能不理解,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知識大爆炸的時期,社會上出現大量的知識。孔子之後不久的莊子感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面對知識的大爆炸,道教追求“小國寡民、棄智絕聖”,”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中國社會是世俗化為主體的文化結構,尤其是佛教傳入之前。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強調積極入世,透過知識和社會活動實現人生價值和精神圓滿。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中國的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強調人的價值和意義來自社會的實踐,無需求助於“神性”,無論這個“神性”被稱為“上帝”還是“安拉”。人生的價值與當世展現,”孔子不語怪力亂神“,”不知生,焉知死“,佛教的”灰身滅智“,涅槃寧靜”更不是孔子的價值追求。

    孔子十五歲有志於學,乃至老而彌堅,不墜青雲之志,是一生價值追求的體現。即使到了晚年,勤讀《易經》乃至“韋編三絕”(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只有在對知識無限追求中,不但可以“知天命”,“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實現人生的意義和終極價值的唯一途徑。

    “業精於勤荒於嬉”,由此才能理解孔子為什麼對宰予如此嚴厲的批評了!

  • 7 # 老徐2430

    對“宰予晝寢”我看到過不同的解釋,覺得比較好,朱熹版的解釋顯得聖人很無聊。

    宰予身體素質不好,健康狀況堪憂,經常生病,想做事也做不了,所以經常白天躺在床上休息。聖人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是感嘆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做基礎,有再大的本事又能怎麼樣。所以聖人說不能光聽,還要看,才能瞭解到實際情況。

  • 8 # 陝西人闖新疆

    和孔子相關的,所有都必須和禮制聯絡起來,因為孔子一生所有的言行都是一以貫之→就是要恢復禮制!(其實,孔子非常容易理解,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也有類似孔子的人,比如計劃經濟時代,經歷過激情狂熱革命時代的一些人,面對改革開放後的鉅變,特別是近幾年,改革開放越來越深入,全社會方方面面都在變化,他們自然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落差,然後就是各種不自覺的對比和懷念,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孔子,熱衷於批判現實各種現象,而年輕一代在不斷的開啟新局面,他們從骨子裡都是新的,以前的觀念是無法影響時代的進步,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宰予)

    禮制規定,天子,諸侯,士大夫,華人,野人平民,奴隸等所有人都在等級制度下存在,他們的生老病死,吃穿用度,衣食住行等規格標準都是有明文規定的,當然包括他們的寢室,絕對不能超標!就像今天大企業出差,什麼級別的坐頭等艙,經濟艙,住總統套房,或者快捷酒店等,都是有明文規定的,超標不報銷,當然,周代越禮是犯罪!

    可是,當時代發展,生產技術,制度創新,兵器製造,導致周天子被架空,權力逐漸轉移到諸侯和士大夫手中以後,原來的禮制金字塔就出現被顛覆的跡象,有的新興地主有錢了,然後就超過規格享受生活,影響最大的就是喪葬制度,甚至引發社會風氣變化,比如厚葬之風,於是才有了孔子說的“未知生焉知死”那一段話。

    “畫寢”,就是畫自己的臥室,孔子從宰予的畫中看到,這個孩子把自己的臥室收拾根本不符合自己的身份,再加上之前宰予和孔子討論過喪葬制度中的守孝時間規定,可以看出來宰予就是一個典型的功利主義者,三年時間太長,雖說孔子解釋幼兒必須被父母在懷裡餵養三年,可是,宰予的觀點是成人正是做事情的時候,居然要浪費三年,實在划不來!雖然經過孔子教訓,宰予口頭上說懂了,可是心裡還是一萬個不服氣!

    繁體字來看,“晝”和“畫”確實很像,通用也是極有可能的!孔子一生致力於恢復禮制,所以說,孔子大發雷霆,義憤填膺的時候基本都和有人破壞禮制有關,比如“八佾”事件,結合宰予以前對孔子說過非常正確的話,對於恢復禮制也是表過態的,可是竟然無意中做出“畫寢”這樣僭越之事,所以感覺這傢伙已經被時代不良風氣腐蝕了,爛到骨子裡了,沒法糾正他了!孔子才說以後要聽其言也要觀其行!

  • 9 # 閒仙浪語

    宰我是孔門弟子中比較另類,善於思考的那種,他敢於向老師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刁鑽問題,敢於質疑孔子。這樣的學生自然不受老師待見,即使象孔子這樣聞過則喜的聖人也不能免俗。

    孔子對宰我的批評向來嚴厲而不堪。宰予晝寢,就是宰予白天睡覺。這讓孔子非常厭惡,罵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 10 # 彩雲飛翔

    "宰予晝寢"出自《論語-公冶長》: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意思是宰予白天睡覺,孔子憤怒異常,一反他的溫良敦厚,氣憤異常把宰予臭罵成:朽木糞土般的廢物,不值得教誨。從此以後,我再也不能聽信說的,而要聽其言觀其行了。

    孔子為什麼會如此暴怒,古代人也覺得不可理解,最早是漢朝的王充在《論衡-問孔》中:寢之惡也,小惡也;朽木糞土,敗毀不可覆成之物,大惡也。責小過以大惡,安能服人?使宰我性不善,如朽木糞土,不宜得入孔子之門,序在四科之列。使性善,孔子惡之,惡之太甚,過也。“。

    可是對於王充的疑問,許多人並不認同。自先秦以來人們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何有於我哉!", 孔子: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都要求人們珍惜時光,而把白天睡覺視為浪費時間和懶惰。因此,對於宰予晝寢孔子十分氣憤,斥責也不為過。

    朱熹《四書章句集註》:"晝寢,謂當晝而寐。……言其志氣昏惰,教無所施也。與,語辭。誅,責也。言不足責,乃所以深責之。……宰予能言而行不逮,故孔子自言於予之事而改此失,亦以重警之也。

    可是,僅僅因為“晝寢”這樣的小事,大發雷霆甚至怒不可遏,也確實說不過去。

    對子孔子暴怒,梁武帝蕭衍,唐-韓愈等提出了新的解釋:宰予不是白天睡覺惹火了孔夫子,而是,僣越了。《論語-公冶長》不是宰予晝寢而是宰予畫寢。按周朝禮制諸侯雕木畫寢;大夫寢室用丹色(紅色);士庶用堊土(白灰)。也就是宰予畫寢嚴重違反了孔子的等級禮儀教導。所以孔子暴怒。

    宰予晝寢改為宰予畫寢。這一新創意一經提出,即刻引起了千年爭辯。

    韓愈、李翱《論語筆解》: “晝當為畫字之誤也。宰予四科十哲,安得有晝寢之責乎?假或堰息,亦未足深責。"。晚唐-李匡義 “《論語》宰予晝寢:鄭司農雲:‘寢,臥息也’,梁武帝讀為‘室之寢’,‘晝’作‘胡卦反’,且雲:‘當為‘畫’字,言其繪畫寢室,"。 南宋周密《齊東野語》、清代李聯琇《好雲樓集》等,都持此說。

    “畫寢說”依據主要有二,一是繁體字“畫”(畫)與“晝”(晝)字型相近,文中“晝”應是“畫”字之誤;二是如果宰予僅僅白天睡覺,不至於使孔子大動肝火,只有理解為宰予裝飾他的臥室,孔子才會對他嚴厲斥責,因為這是公然違反禮制的行為。

    但反對者認為,“晝”與“畫”二字雖然古字形相近,有字誤的可能性,但並不必然。王力先生說:“我們在註釋一句古書的時候,除非有了絕對可靠的證據,否則寧可依照常義,不可依照僻義。”

    也就是自南北通朝的梁武帝到今天,宰予晝寢還是宰予畫寢仍然是爭論不休。

    但,題主說宰予白天在寢室作畫肯定是不嚴謹的,如果改成宰予畫寢也是可行的。

  • 11 # 羲皇鄉下人

    給網友解《論語~宰予晝寢》

    《論語》是弟子們後來編寫的,難免辭不達意,可惜現代人不能瞭解當時的現場實況和感受孔子當時的意境了。

    我們現在只能透過短文來推演猜想,,(切記)短文要分成兩段:

    前一段講宰予大白天睡覺被孔子罵了一頓。宰予本是七十二賢中的優等生,白天學習或工作中睡著了,當時孔子恨鐵不成鋼是不問青紅皂白罵了一頓!這裡面的罵是帶著愛惜之意的。

    ②2段講孔夫子事後反悔,甚至是自我檢討,透過短文我們可以知道,孔子認為自己不瞭解宰予為何大白天睡覺的情況(相信了眼前見到的),,而事實是另有原因的(宰予是幹了什麼造成大白天精神頭不佳而睡著了沒有記錄,弟子們編《論語》時省略了)。,,所以有孔子後面的感嘆:觀察一個人不能只看眼前表面的,還要觀察前因後果深入瞭解(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透過孔子的感嘆,可以肯定孔子認為自己當時罵宰予是草率的。

    之所這一小段故事能記錄進《論語》。重點在記錄孔子這位導師心胸豁達,智慧超群,嚴於律己,能夠做到自我檢討。,,,

    因為這一段文中間少了宰予睡覺的原因,造成了後人都錯誤理解或者不明白這段文章的原意。

    結論是:

    予是好學生,孔夫子是偉大的老師。

    略表如上,敬請斧鉞!

  • 12 # 湛盧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就是宰予大白天睡覺!然後孔子根據宰予為反面教材,說出了流傳千古的名句!根據孔子的思想,說明當時人們很樸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循自然規律而生活。而宰予呢,竟然大白天睡覺!想想他晚上幹嘛去了……哈哈。宰予這樣的做法違背了自然規律!孔子又說這樣的人,說他有什麼用呢!這就可以窺探孔子的思想了!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說多了反而不起作用!什麼事都要作用在點子上才行!

  • 13 # 心齋網易經明師

    “宰予晝寢”語出《論語.公冶長篇第五》【本經】:“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殊?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意思是:孔子有一個叫宰予的弟子,大白天不去上課學習,而在睡覺。於是孔子就在教導眾弟子時把他拿出來當反面教材,並啟發大家考察一個人,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也就是說考察一個人,不能偏聽偏信,光聽他說什麼還遠遠不夠,必須觀察他最後做的怎麼樣,是否做到言行一至。

  • 14 # 樹德漢碩

    熟讀<增廣>會說話,活用<論語>治天下。宰予晝寢,便出於<論語>,問答提示,據查資料說,晝是畫意,卻不言是何資料,是不是在誤導人引爭議?我在想,晝與畫是有繁體的,其繁體字很相似,必是晝畫不分了。晝晝,畫畫,上同下不同,上聿是一樣,晝下是旦,畫下是田一,不小心就晝畫不分了,以為晝是畫了,晝是白天,畫是畫畫,劃分,謀劃。

    <論語/公冶長篇第五>有關宰予晝寢的原文是: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汙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這都成孔子的名言,後人常拿"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汙;聽其言信其行,聽其言觀其行"來引用說事。這一段話,用現在的說是: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腐朽了的木頭不能雕刻了,糞土一樣的牆壁不能粉刷了。對宰予這樣的人,不值得責備呀!"孔子又說:"以前,我對待別人,聽了他的話便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待待別人,聽了他的話還要觀察他的行為。我是因為宰予的表現而改變了對人的態度的。"

    <論語>是孔子弟子後來輯錄的,並非孔子在生時親筆所寫。為說事明理,所言之事未必全都真實。但所論之理,是很有說服力的。傳說孔子弟子三千,賢人才七十二,說明孔子學生中也有不肖弟子,或許,在孔子眼裡,宰予就是其中之一,不然,不會把他拿來說事,還比喻成朽木不可雕,糞牆不可圬,後又因其改變看人態度,是對他失去了信心,不值一提了。

    或許,真實的宰予並非朽木不可雕,晝睡也許是夜學太疲憊了,這都讓人有想象空間。而孔子比喻是很帖切的,說理性極強,今天還可借鑑,有實用教育意義。

  • 15 # 錦翼

    晝寢,真的有可能搞錯了。

    不過題主說得不對,晝不是畫的意思,晝可能是畫的誤讀。

    晝的繁體字是晝,畫的繁體字是畫。

    區別就是下面晝一個是旦字,白天嗎,自然要有太陽。而畫下面是田字。

    所以,宰予可能不是白天睡覺,他可能是在把自己的臥房給畫得富麗堂皇。

    這違背了禮法。

    周朝的禮教嚴格規定了天子、諸侯、大夫和士的房屋規格。

    房屋是禮法制度中的一環,不能隨意超越。

    而宰予就是把自己的臥房搞得太漂亮了,孔子不太高興了。

    所以要罵他:“朽木不可雕,糞土之牆不可圬”

    很顯然這句說得也是裝修的意思。

    言外之意就是,把這地方搞得太漂亮了,不應該那麼漂亮。

    唐朝的韓愈說,這裡的晝應該是畫字,晝寢其實應該是畫寢。梁武帝蕭衍早就說過這裡的晝應該是畫字,南宋的周密《齊東野語》就說隋唐人侯白也認為晝當是畫字。
  • 16 # 秦川濤哥

    “宰予晝寢”這是《論語》中一個很有名典故,算是老師孔子和學生宰予的一次課堂上的小交鋒。起因很簡單,也是現在老師和學生經常遇到的事情,就是宰予,這個口才上的水平比子貢還要高的優等生在大白天睡覺了,不知道他能否像老師一樣夢見周公呢?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但是課堂紀律還是要有的,看見宰予晝寢,就很不客氣地批評道,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老師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將他比做朽木和糞土,一個腐朽,一個汙穢,兩樣東西都不是好東西,上不了檯面。

    按常理來說,白天上課打個盹,讓講究忠恕,仁愛的孔夫子大光其火,這是什麼原因呢?

    孔夫子很看重細節,小事,認為一個人不能從小事做起,那麼是做不成大事的。不僅重視學生的技能培養,更重視其道德的修養。他擔心宰予自恃其能,做不到言行一致,害人害己。

    宰予是口才很厲害的,師徒兩人經常有交流,也許還有爭論。孔子對這位高材生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看到他晝寢,很有恨鐵不成鋼的意味。他推而廣之,引申到另個話題:我以前相信人是因為他們的話,現在我不但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這是拜宰予給我的啟示啊。

  • 17 # 馴養一本書

    “宰予晝寢”出自《論語 公冶長》,原文如下: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宰予晝寢”是宰予在白天睡覺的意思。孔子評論他:“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砌成的牆粉刷不得,宰予不值得責備啊。”孔子又說:“以前我聽人說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聽到一個人說話,還要考察他的行為。我就是因為宰予才改變態度的。”

    宰予在論語中出現過五回,只有一次是客觀排名,在《論語 先進》篇中,列舉了孔子的幾位優秀的學生,即四科十哲,其中,言語科有:宰予、子貢。因為宰予的口才太好了,孔子才不能只聽他說什麼,而要看他實際做什麼。

    古代沒有電,油燈又貴,一般人白天都要抓緊時間讀書,而宰予在白天睡覺,孔子對他的行為不滿意,所以才說了這些話。

  • 18 # 柳下樹仁

    宰予晝寢的正確解讀是這樣的。

    一方面,宰予為什麼晝寢,他對孔子講的仁義道德不感興趣,還挖苦孔子,設圈套讓孔子往裡跳。有一天,有所預謀的宰予問孔子:老師,對於一位仁者來說,假設有人告訴他井裡掉進人了,他會奮不顧身縱身跳下去救人嗎?宰予是七十二賢人之一,能言善辯勝過子貢,聰明過人,他本以為跳與不跳的行為都是不仁讓孔子難以回答,但是聖人畢竟是聖人,孔子說:怎麼能那樣呢?君子可以近前看看,能救則救,不能救就另想辦法,不要跟著跳下去。這個回答使宰予的歪意落空了,孔子是隨便被捉弄的人嗎?當場就給了宰予一個回擊!孔子緊接著說: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能被愚弄。由此看出宰予是個調皮搗蛋的學生。

    另一方面,宰予為什麼晝寢,他對幾千年沿襲下來的禮儀規範有牴觸心理,導致他在課堂上睡大覺,以此行為表達他的不滿情緒。也有一篇對話為證,宰予問孔子:為父母守孝三年,時間太長了!一年就可以。這句話在當時可謂是大逆不道!孝悌仁義,孝為至上,孔子天天講,當時的社會也孝治天下,宰予的神經是否有點兒錯亂?孔子聽了也沒怎麼生氣,只是問他:你吃著上等的米飯,穿著錦緞衣服,不體量父母的辛苦竟說這話,你心安嗎?宰予的回答讓人難以想象,即使拿到現在也能讓人十分驚訝,也會十分氣憤!對這樣的學生,生氣和譴責有什麼必要呢?所以,孔子就對他說:你覺得心安,你就那麼做吧。孔子說的看似平和,其實他的內心是什麼滋味我們都能感受出來。等到宰予出去了,孔子才對學生們發出一番感天動地的感慨,原文是: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與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最後一句振耳發憒:宰予能有父母對待不到三歲的自己那樣的愛意來對待父母嗎?真是一針見血,對現在的人們也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對話裡體現的孔子批評藝術和內心涵養很值得尋味。

    從以上兩段對話,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宰予是怎樣一個人了。孔子罵宰予晝寢,言語過激,主要是因為以上兩件事,宰予晝寢只是作為道火索罷了。宰予目無孔子,最後結局如何呢?據史記記載,他官至淄博大夫,因參與叛亂被殺,死於非正義。

    孔子罵宰予晝寢,說他是糞土之牆,朽木不可雕,在論語一書裡這是最重的,現在來看是輕得不能再輕了,當今社會,最少能獲得老師的兩個嘴巴,如果老師脾氣大,還有可能再加上兩腳。

    應該!

  • 19 # 兵法天下

    問題:“宰予晝寢”是什麼意思?前言:首先,我們看看這句話的出處: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一一一《論語·公冶長》。

    其次,這段話大體意思就是說:(孔子的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覺。看到這種情況孔子很生氣地說:“宰予呀!你這個不成器的東西,就是腐爛的木頭不可以雕琢,用糞土壘砌的牆面,不可以任意塗抹,對於宰予這樣的人,我們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似乎說完這些先生還不能解恨,又補充說明了一下: “起初我對於任何人,道聽途說,聽了他說的話就信以為真,就相信他的所作所為;而現在我對於一個人, 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的事而改變。”釋義:

    孔子先生的這段言論,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不同的詮釋。就我個人觀點,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先生的說法,似乎更加合情合理,我比較贊同他的觀點。

    錢穆先生說:“此章孔子責之已甚,或因宰我負大志,居常好大言,而志大行疏,孔子故作嚴詞以戒。”這個觀點以全方位的視角,對這個問題進行全面的闡述。

    孔子先生作為“一代文聖”,這個說法當然是從孔子的“聽其言信其行”、“聽其言觀其行”而進一步演化而來的。

    其實,先生責罵弟子的嚴厲程度,在沒有影像錄音的歷史年代,我們是很難根據字面,作出準確的判斷先生說話時的臉色、神態和語氣。

    猜想一:

    孔老夫子當時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兩句話的時候,怒不可遏,青筋綻出、聲嘶力竭的樣子,那這次責罵是一次很尖刻嚴厲的斥責。現實生活中不是沒有可能,聖人也是人,都有喜怒哀樂。

    猜想二:

    如果孔子當時說這兩句話時,言談不露聲色,或許冷嘲熱諷,態度慢條斯理,或者王顧左右而言他,意語悠長地說出來的,甚至可能只是一種自嘲和戲謔,這種情景完全符合孔子的個性和教學理念。特別是熟讀《論語》的人,對這一方式絕不懷疑,孔夫子應該完全具備這個幽默感和潛質。

    結論:

    所以說通常解讀《論語》,一般人喜歡從常規思維模式出發,從語言表面理解,用平常心解讀的同時,難免片面誇大孔子的憤怒程度。

    這主要由於“朽木”“糞土之牆”這兩個比喻,便會認為用詞嚴厲,恨鐵不成鋼,罵之極狠。

    其實針對孔子本人的性情,以及教育家的修養,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僅僅是兩個比喻——生動、形象有力、準確,但一顆溫潤的心裡,也並不見的有多麼憤怒和嚴厲。

    不言而喻,我們解讀古人的曾經,正所謂“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代大儒,曠世師尊,見多識廣,久歷江湖絕不是鄉野村夫,販夫走卒,動不動就火冒三丈,吹鬍子瞪眼,甚至潑婦罵街吧!

  • 20 # 待曉兒

    “宰予晝寢”是《論語》裡的一個故事,但是孔子並沒有責備宰予的行為。

    瞭解故事始末,不可斷章取義

    《論語·公冶長》記載: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

    如果從字面上解釋,很容易認為這是孔子對宰予的責備。但是,如果換一種語氣來解釋,就會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含義。

    宰予白天睡覺,孔子說,朽木不可雕,糞土不可圬,但宰予是朽木或糞土嗎?我以前評判一個人,是聽他說什麼就信什麼,但是,從宰予晝寢這件事情我改變了我的觀感,不僅要聽他說什麼,還要去觀察事情的本身。

    如果這樣解釋,那這其實是孔子的反思,並沒有責備宰予的意思。

    知道了宰予在孔門中的地位,就知道孔子不是責備他

    孔門有四科,《論語》中分類為:文、行、忠、信。後世將它們解釋為德行、政事、文學、言語。而宰予就在四科中的“言語”科。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

    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宰予正是這七十二賢人中的一位,其地位還在子貢之上。如果是一塊不可雕琢的朽木,那麼能位列孔門,排名還高於子貢嗎?

    所以,這句話真正的含義其實在後半部分。如果是普通人晝寢,孔子可能會認為這個人是朽木、糞土。但是宰予也晝寢了,孔子就透過這件事對自己識人的方法進行了反思,從“聽其言信其行”變為了“聽其言觀其行”,這種變化正是因為宰予的行為所引起的。

    用來責備宰予,有不合邏輯之處

    宰予既然是賢人,那麼“朽木”、“糞土”就是無稽之談,孔子責備弟子太過嚴苛,是不符合實際的。而孔子恰恰很注重這一點,他作《春秋》,不隱纖介之惡,不遺毫毛之善,對事物評判以公正為標準。那如果使用“朽木”等責備宰予,豈不是違反了自己的原則。

    如果孔子認為宰予真的犯了錯誤,那麼直接指出,要求其改正就可以了,完全沒有必要去為之改變自己識人的標準。宰予犯錯,孔子改過,這不是不合邏輯嗎?

    還有,如果宰予晝寢都能在孔門中處於賢人的位置,壓過子貢等人,那豈不正說明這個人要比別人聰明得多。宰予如果都被孔子評為“朽木”、“糞土”,那些不如宰予的賢人弟子們又該如何自處呢?

    《論語》畢竟是一本語錄,成書之初只是為了儒家弟子學習,很多記載可能當時的儒家弟子明白,不用過多地解釋,這也就給後世閱讀理解造成了困擾。

    所以,對《論語》的解釋,不應該只關注字面翻譯,更應該去推敲是否合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是手機廠商中能做到全產業鏈的品牌,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