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劍秋954

    唐,杜甫《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洩春光有柳條。

    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

    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也就是臘八節,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後經歷代演變逐漸成為中國民間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在東北過了"臘八我是年,當天會做臘八粥,臘八蒜,有些地方還祭祀先祖,神靈(門神,宅神,灶神,井神)尤其是在農村為的是祈求豐收,吉祥。從這天起就開始為春節做各種準備了。

  • 2 # 裴曉鋒

    【習俗之一——臘八飯】

    臘八節,許多地方的習俗是臘八粥,我們洛川人的講究則是吃臘八飯。

    縣域內南北臘八飯的做法也有差異。北部是用麥面做成又細又長的麵條,南部則是用蕎麵捏成老鼠尾和元寶形狀,南北都配白蘿蔔、胡蘿蔔、土豆塊、豆腐塊和姜豆、黃豆、綠豆等八種原料做湯,下入麵條,是為臘八飯,也稱八寶飯。

    臘八飯在初八黎明已經做好,天一亮即食,食用時如家裡有人外出未歸,要留一碗等其歸來時食用,故又有團圓飯一說。臘八飯須做許多,除供初八早盡飽食用和村民相互饋贈外,還給雞、狗、豬、牛、羊、騾馬等家畜家禽也吃一點。初八以後,每天做飯時要給鍋裡添一勺,一直持續到年底。如果能持續到年底,說明明年收成好,春糧夏糧能接上,如果續不到年底,則是不好的兆頭,要青黃不接了。

    關於吃臘八飯的習俗,還有種種傳說。傳說秦始皇抓去成千上萬的人修萬里長城,造成田園荒蕪,莊稼欠收,不少人被活活餓死。臘月初八這天,有神仙託夢說做八寶飯祭神,可使來年豐收,於是群眾於臘八這天做八寶飯祭神後食用,第二年果有好收成。久而久之,成了風俗。

    另一傳說則與佛教有關,釋迦牟尼成佛前,在印度的摩揭陀國餓昏,幸虧牧羊女做八寶飯救助才將其救活,釋迦牟尼後來於此日成佛,民間便有於此日做八寶飯以求佛佑的習俗。

    【習俗之二——打冰】

    臘八節有打冰的傳統習俗。

    初七下午,全家人都要到河裡或澇池打冰塊,回來後和木炭分別放在大門的兩邊。

    一種說法是可透過碎冰塊裡的氣泡預測來年的收成,氣泡多則收成好,反之則不好。

    另一說法是說冰塊和木炭為白狗與黑狗,放在門口兩邊可守門,壞人和邪魔不敢進入,能保家人平安。

    【習俗之三——戴臘八蓖子】臘八節有戴臘八蓖子的習俗。

    初七晚在盆子內點木炭火,大人小孩圍在火盆周圍,把火焰燒的很高很旺。傳說是妖魔鬼怪見了這樣的大火不敢來,小孩也就安全了,其實這是原始先民對火崇拜的遺風。

    火滅後,將玉米、小麥放在未燃盡的火堆裡爆玉米花,從中挑選大一點的綴在高梁杆做的小蓖子上,一個掛在大門上,其餘的給小孩戴在帽頂或衣服上,祝福小兒多福多喜。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臘八節習俗,無論是什麼樣的習俗,都蘊含著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時代在變遷,習俗也會隨時勢而改,但美好的願望不會改變。

  • 3 # 凡人凡事er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

      【臘八節簡介】

    臘八節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並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曆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歷史記載】

      ​《說文》

      臘八節記載:“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可見,冬至後第三個戍日曾是臘日。從先秦起,臘八節都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這項活動來源於古代的儺(古代驅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療方法之一即驅鬼治疾。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風俗通》記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各種禽獸經過一年的生長,膘肥毛美,歇冬的農人獵之用於祭祀,用之當時。

      但當時臘祭的日期並不固定,規定在每年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舉行,並將這個日子稱為“臘日”。將“臘日”定為每年的“臘月初八”始於南北朝時代。南朝梁代的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明確記載說:“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重要的一個節日了。

      後由於佛教介入,臘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臘八節又謂之“佛成道節”,亦名“成道會”,據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靜坐六年,餓得骨瘦如柴,曾欲棄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罷盤腿坐於菩提樹下,於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公元1世紀佛教傳入中國後,為祭祀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這一天都要念經,煮粥敬佛,即臘八粥。後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

      清代,雍和宮的臘八盛典極為隆重。雍和宮內有一口直徑為2米,深1.5米的古銅大鍋,重約4噸,專用熬臘八粥。臘月初一起,皇宮總管內務府派司員把粥料和乾柴運到雍和宮。粥料品種繁多,有上等奶油、羊肉丁和五穀雜糧以及各種乾果等,到初五晚準備就緒,初六皇帝派大臣會同內務府總管大臣,率領三品以上官員及民夫到廟裡監督稱糧、運柴。初七清晨,皇帝派來的監粥大臣下令生火,並一直監視到初八凌晨,粥全部熬好為止。

      這時皇帝派來的供粥大臣率領官員開始在佛前供粥,宮燈照耀、香菸嫋嫋、古樂齊鳴、眾喇嘛進殿唸經,隨後把粥獻給宮廷,同時裝罐密封,用快馬送往承德行宮和全國各地。直到天亮以後舍粥完畢,盛典才告結束。據史料記載,每一鍋粥用小米12石,雜糧、乾果各50公斤,乾柴5000公斤,共熬6鍋。第一鍋供佛,第二鍋獻給皇帝及宮內,第三鍋給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鍋給文武官員和封在各省的大官吏,第五鍋分給雍和宮的眾喇嘛,第六鍋作為施捨。

      【臘八節各地習俗】

      天津風俗

      天津人煮臘八粥,同北京近似,講究些的還要加蓮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麥仁、粘秫米、粘黃米、雲豆、綠豆、桂圓肉、龍眼肉、白果、紅棗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還有加入黑米的。這種臘八粥可供食療,有健脾、開胃、補氣、安神、清心、養血等功效。

      山西風俗

      山西的臘八粥,別稱八寶粥,以小米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綠豆、小棗,還有粘黃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晉東南地區,臘月初五即用小豆、紅豆、豇豆、紅薯、花生、江米、柿餅,合水煮粥,又叫甜飯,亦是食俗之一。

      陝北風俗

      陝北高原在臘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鹹,依人口味自選酌定。倘是午間吃,還要在粥內煮上些麵條,全家人團聚共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民間相傳,臘八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萊莊稼地裡雜草多。陝南人臘八要吃雜合粥,分“五味”和“八味”兩種。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後者用上述五種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蘿蔔,另外還要加調味品。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甘肅風俗

      甘肅人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 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城市地區,臘八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豆、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後先用來敬門神、灶神、土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風俗

      寧夏人做臘八飯一般用扁豆、黃豆、紅豆、蠶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

      青海風俗

      青海的西寧人,雖是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青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山東風俗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裡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裡當差們喝的。

      河南風俗

      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八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後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穀豐登。

      江蘇風俗

      江蘇地區吃臘八粥分甜鹹兩種,煮法一樣。只是鹹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薺、胡桃仁、松子仁、芡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入。”

      浙江風俗

      浙江人煮臘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實、蓮子、紅棗、桂圓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長命百歲。據說,這種煮粥方法是從南京流傳過來的,其中內含若干傳說。

      四川風俗

      四川地大人多.臘八粥做法五花八門,甜鹹麻辣,而農村人吃鹹味的比較多,主要是用黃豆、花生、肉丁、白蘿蔔、胡蘿蔔熬成的。異鄉人來此品嚐,雖入鄉隨俗,但很難習慣,現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稱風味各異。臘八與粥可謂密切相關,而粥喝在臘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樣,喝出了水平。

      華人如此鍾情臘八粥,食俗之外,也確有些科學道理。清代營養學家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詳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說來,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應注意不宜多喝。其實,何止是臘八,平素喝粥,對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種也相當多,可因人而異,按需選擇,酌情食用

  • 4 # 品味人生yingjie

    ☞臘八節各地有以下習俗: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過了這一天,到處都是年的氣息,人們紛紛開始置辦年貨了。臘八的臘字有很多含義:其一:“臘者,接也。”蘊含新舊交替的意思。其二:“臘者同獵”,意為準備好祭拜祖先神靈的物品。其三:“臘者,逐疫迎春”是去寫除惡的一天,驅散一年的壞運氣。

    ①祭祀【圖一】

    臘月本就源於祭祀,精神供佛,祈求和慶祝豐收,主旋律自然不會變。

    ②吃冰【圖二】

    臘八的前一天人們會提前用容器裝滿水,做成冰塊。相傳臘八那天吃冰,一年都不會肚子疼。

    很多人都聽說臘八粥,在不太常吃米飯的地方,都是用臘八面代替臘八粥的。

    ④臘八豆腐【圖四】

    這是源於安徽的民間特產。在當地,每家每戶都會在臘八前後曬豆腐。

    ⑤臘八蒜【圖五】

    臘八蒜以紫皮蒜為最優,泡在米醋中,然後用小壇裝好封口,冷藏起來,一直等到蒜變綠,即可食用。解膩,幫助消化。

    ⑥臘八醋【圖六】

    前面提過的醋泡大蒜的醋就是臘八醋,臘八醋要泡至初一,吃餃子蘸臘八醋,別有一番味道。

    ⑦臘八粥【圖七】

    臘八粥應該是家喻戶曉的臘八習俗,用以慶祝豐收。現代人的臘八粥通常包括:大米、花生、綠豆、紅豆、蓮子、扁豆、紅棗、桂圓、山藥、百合,枸杞子、薏米、小米等,依據個人口味可加糖或鹽。

  • 5 # 雅室雕龍

    農曆臘月初八,中國的傳統節日臘八節。有關臘八節風俗有很多,並且因地域不同而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據我瞭解主要有以下風俗

    1.臘八祭。在這天祭佛(這一天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祭神、祭祖祈福。

    2.喝臘八粥。粥的原料各地不盡相同,例如熬八寶粥(大米、小米、花生、赤小豆、豇豆、紅棗、桂圓、冰糖、蓮子……大雜燴),喝臘八粥。所謂:“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用粥粘下巴,喝粥禦寒,祈求健康。

    3.吃冰。北方有吃冰風俗,吃冰祈禱不怕凍,身體健康。

    4.吃臘八面。聽說陝西關中地區有臘八面的風俗。

    5.做臘八醋、臘八蒜。用醋泡大蒜,醋叫臘八醋,蒜叫臘八蒜。過年吃餃子時吃,吃了健康不生病。

    6.吃臘八豆腐。據說安徽黟縣有吃臘八豆腐的習俗。

    7.吃麥仁飯。聽說在青海西寧不喝臘八粥,吃麥仁飯。

  • 6 # 無名草2020

    我們這邊主要喝臘八粥,自備八寶,諸

    如蓮子,桂元,紅豆,紅棗,黑豆,黑

    芝麻等,自家熬成粥,再放些冰糖或紅糖

    什麼的。就這樣過臘八節。

  • 7 # 小侯自媒體

    臘八節

    今天是臘八,它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臘八節喝臘八粥是中國的傳統民俗。

    我們來聊聊臘八粥。

    臘八粥起源於中國古代的天子大臘八。天子大喇叭的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二是進行禱祝和祈求。

    鄰里鄉親,親戚朋友之間,有互相贈送臘八粥的習俗。你家送過來,我家送過去,送的人要客氣地說是請對方嚐嚐自家的味道,受者很高興地道謝。張家的臘八粥中含有是豆類,李家的臘八粥中含有的是穀類,王家是甜的,而趙家是鹹的,就在互相品嚐臘八粥的過程中,一起分享收穫後的喜悅,加深親友間的積福和惜福。中國民間還有“福壽粥”,“福壽粥”最初源於杭州天寧寺,寺中僧人每日把剩飯曬乾,臘八時將這一年的幹剩飯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說吃了可以增福增壽。後來,很多寺廟也在臘八節這天將臘八粥贈予信眾,稱之為“福壽粥”。

    臘八,開啟過年模式。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

    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8 # 使用者572604335693老先

    農曆臘月初八,也是華人的傳統節日,在我們家鄉,這一天一般人家會用大米為主料,佐以七、八種輔料煎熬米粥食用。

  • 9 # 皎月夕子

    臘八節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也是臘八節。

        關於臘八節的起源,有這樣的傳說:追溯到700多年前,在現在的安徽鳳陽走出一個農家放牛娃,先前他經歷饑荒,一家人幾乎全部罹難;只剩他孤身一人,四處流浪,到處乞討,還做過和尚。

        在落難監獄時,寒冬臘月,他又冷又餓,意外從監牢的老鼠洞中刨出一些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五穀雜糧,煮成了一鍋粥,僥倖活下來。後來,這個放牛娃到了軍隊,最後當了皇帝。

        為了紀念當年那個在監牢裡特殊的日子,就把這一天命名為臘八節,把當年那鍋讓自己活命的粥命名為臘八粥,這個人就是朱元璋。

        其實,華人過臘八很早,古籍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士以逐疫”,這描繪了中國先民慶祝農業豐收,祈求驅散瘟疫的情景。

        有豐收,也有災禍,可以說臘八節是苦樂同味的。先苦後樂,才是幾千年來華人的常態。

        “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是華人一年人生測驗的最後一聲響鈴,鈴一響,人就要從一整年的勞累中解放出來。

        臘八節的誕生,似乎就是為了調節一整年生活的苦與樂,給枯燥的生活帶來溫暖。我們中原地區在這一天,大多要做臘八粥,溫暖而又營養豐富。醃臘八蒜醋,儲存起來,以後可以長年享用,蒜和醋都很美味。

      

  • 10 # 閆鳳琴4

    臘月初八,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臘八",我們這的習俗就是早上喝臘八粥。然後家家做臘八蒜。"過個臘八就是年"像徵著春節的到來。

  • 11 # 農村小愛

    臘八將至。自古以來,臘八被認為是十二月最重要的節日,是中國漢族的傳統節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粥”。據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創始者釋迦摩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含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作紀念。

    對於它的傳說總說紛紜,在各地也形成了不同的臘八文化,其中以臘八粥為主。南北各地,只是臘八粥的材料不太一樣。

    在民間,吃臘八粥時,有的地方要在太陽出山以前。吃飯時,端一碗粥,先用筷子往院內各顆樹上抹一些:然後用木根敲打樹幹三下。口中還要唱道,“管你結棗不結棗,年年打你三斧腦。”“看你結杏不結杏,年年打你三大棍”等等。習慣稱之為祭樹,卻有除蟲防蟲之效益。

    民間相傳,臘入這天忌吃菜,說吃了菜莊稼地裡雜草多。另外,在這一天,忌諱出嫁的女兒回孃家。否則,孃家一年不如意。俗諺雲:“臘八不吃孃家米;吃了孃家米,一輩子還不起。”山東武城、沂南等地,新媳婦(結婚不滿三年)這天必須回孃家,否則,對婆家不利。

    臘八節其他地方有什麼習俗呢?

    (1)甘肅風俗

    甘肅人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在蘭州、白銀等地區,臘入粥煮得很講究,用大米、紅棗、白果、蓮子、葡萄乾、杏幹、瓜幹、核桃仁、青紅絲、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熱後先用來做門神、灶神、士神、財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管;再分給親鄰,最後一家人享用。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麻花同吃,民俗叫做“扁豆粥泡散”。

    (2)青海風俗

    青海西寧,雖漢族人居多,可是臘八不吃粥,而是吃麥仁飯。將新碾的麥仁與牛羊肉同煮,加上請鹽、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經一夜文火煮熬,肉、麥交融成乳糜狀,清晨揭鍋,異香撲鼻,食之可口。

    (3)山東風俗

    在山東“孔府食制”中,規定“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米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您米等熬成的,盛入碗裡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這種粥專快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給孔府裡當差們喝的。

    (4)江蘇風俗

    江蘇地區吃臘八粥分甜威兩種,煮法一樣。只是成粥是加青菜和油。蘇州人煮臘人粥要放入茨菇、李養、胡桃仁、松子仁、炎實、紅棗、栗子、木耳、青菜、金針菇等。清代蘇州文人李福曾有詩云:“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摻人。

  • 12 # 煙雨好

    明天就是臘八節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伴隨著逐漸濃厚的年味,讓我們用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迎接新年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低谷期的男人最需要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