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磨刃
-
2 # 皇家橡樹1972
二戰期間的火炮基本上和現在是一樣的,都採用定裝彈和分裝彈,通常來說105毫米以下口徑採用定裝彈,也就是炮彈的彈丸和發射藥彈殼在工廠內結合完畢(不安裝引信),整體裝箱運到前線,戰鬥的時候直接從彈箱裡拿出來,擰上引信裝進炮膛擊發...比如說:圖片上的德軍88毫米高炮的炮彈,它就是定裝彈。另外一種是大口徑火炮用的炮彈,比如圖片上的德軍SFH–18型150毫米榴彈炮,它的150毫米炮彈用的是分裝彈,也就是彈丸和發射藥彈殼是分開存放的,運到戰場上使用時先將彈丸推進彈膛,再把發射藥彈殼放進發射藥室,關閉炮栓後彈丸和彈殼就被擠壓結合在一起了,然後擊發...。
那為何會出現兩種不同形式的炮彈呢?首先:就是重量和射速問題,通常來說105毫米以下的炮彈重量在15~16千克左右,這個重量裝填手能拿得動,可以較快速的裝填進行急促射擊,口徑更小88毫米高炮炮彈在12千克左右,高炮必然要用到定裝彈,打擊飛機再用分裝彈顯然是速射更慢,根本打不著飛機,所以中小型炮彈為了提高火炮的射速都採用定裝彈;而大口徑火炮炮彈的重量很重150~155毫米的炮彈重量都超過了40千克,這個重量要是再使用定裝彈的形式裝填手裝填2~3發後就拿不動了,所以為了提高大口徑火炮的射速要採用分裝彈SFH–18榴彈炮很明顯採用的是分裝彈。
第二個問題就是火炮在射程內有多個打擊點(火力覆蓋點),比如說:105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15千米,在這個範圍內根據不同的目標距離要有8個以上的打擊點,火炮在打擊這些點時靠“俯仰機”的上下角度調節射擊就可以將炮彈打擊到目標;而大口徑火炮由於射程更遠只使用“俯仰機”調節射程是不夠的,還需要將發射藥進行編號,編號代表著發射藥量,比如說:1號裝藥它的最佳仰角射擊距離8公里,在這8公里內再透過“俯仰機”的角度調節可以實現射程內所有目標的覆蓋,2號裝藥最大射程12公里...以此類推,所以大口徑火炮需要分裝彈是因為射程遠,射程之內要打擊的點更多。同時發射藥量的多和少也影響到了彈丸的初速,初速越大彈丸飛行的距離就會越遠,炮彈的穿透力也更強,打擊遠距離的地下掩體目標必然要裝填全裝藥量。陸軍大口徑炮分裝藥量,海軍炮也是一樣的,圖片上是美軍“衣阿華級戰列艦”上用的406毫米炮彈,塗成藍色代表它的訓練彈,即便是訓練彈它的重量也接近了900千克,靠人力去裝填是根本力所不及的事情,只能是由半自動裝彈機來完成,這也讓MK7型艦炮的射速更慢,發射一發炮彈需要2分鐘的時間。而它的發射藥則採用發射藥包的形式,因為根本製造不了它所用的金屬彈殼,即便是製造出來了由於它的裝藥量太多產生的能量過高,會讓彈殼在擊發過程中嚴重的變形!彈殼要是變形卡在發射藥室內後果很嚴重的,所以戰列艦的巨炮使用發射藥包要採用高檔的蠶絲編成外包裝,這樣既有很高的韌性不讓發射藥包變形,同時在發射過程中發射藥的高溫可以讓蠶絲燒成灰燼,不會殘留在發射藥室當中,那為啥不用棉線呢?是因為強度不夠,其它纖維也替代不了...406毫米炮彈的價格非常昂貴,一枚在1940年代成本價5000多美元,而B–29轟炸機機長月薪才200美元,所以當時的陸軍大口徑儘量用金屬彈殼,只不過裡面的發射藥量是有標準,不可能都用蠶絲,價格太貴了原料也非常缺乏。
-
3 # 軍武小咖
二戰時期的炮彈可以分為定裝彈和分裝彈兩種,定裝彈顧名思義就是炮彈在出廠的時候,發射藥和彈丸便已經連線到一起,不需要在發射的時候再進行分開填放,只需要擰上引信就能夠裝彈發射。分裝彈指的是炮彈在出廠的時候,發射藥和彈丸分成兩個部分,在發射的時候先把彈丸放到彈膛裡面,然後再將發射藥放到發射藥室,透過關閉炮栓把彈丸和發射藥連線到一起,然後才能夠進行發射。
題主提到的沒有藥包的炮彈,就是二戰時期的定裝彈。因為二戰時期沒有自動裝彈的火炮,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定裝彈的裝彈速度要比分裝彈更快。當然定裝彈也不是沒有任何缺點,定裝彈的炮彈是一個整體,裝彈手想要裝填定裝彈,必須要擁有一個好身體。如果大口徑的炮彈做成定裝彈,那麼裝彈手根本無法裝填炮彈。因為小口徑炮炮彈的重量比較低,所以二戰時期的大部分小口徑炮,都採用了定裝彈。
相比於簡單易操作的定裝彈,分裝彈也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分裝彈的彈丸和發射藥分開,更加適合裝彈手搬運炮彈,二戰時期的大口徑炮彈一般都採用分裝彈。裝彈手在發射分裝彈之前,將彈丸和發射藥分開搬運,就能夠搬動一些口徑較大的炮彈,除了能夠降低裝彈手的體能要求外,分裝彈還能夠調整炮彈的射程,提高炮彈的打擊精度。
小口徑炮能夠透過調整炮的角度,來打擊不同位置的目標,大口徑炮調整角度的難度比較高,只能透過調整發射藥的數量,來打擊不同位置的目標。採用分裝彈的火炮,則可以透過換裝不同型號的發射藥,改變炮彈的落點來打擊敵人。實際上一直到現在為止,定裝彈和分裝彈的地位仍然不分高下,兩種炮彈在不同用途的情況下,各有各自的優缺點。
-
4 # 天翼飛艇
炮彈的擊發種類目前所知有四種:第一種自擊發 迫擊炮,炮彈丟進炮筒靠慣性擊發底部引信。第二種外擊發 中小型炮彈帶有炮殼,後裝填堂,尾部擊發。第三種 重型炮彈 彈頭跟藥包分開填堂。第四種 就是現在比較先進的電磁炮,後堂無需放藥,直接電磁推出去彈頭,缺點充電速度慢,這個不屬於二戰。
-
5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並不是二戰的鍋,不是所有的大炮都需要分裝個藥包出來,畢竟有些時候定裝彈藥更便利,也足以解決大多數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火炮已經發展得相當出色,基本上與我們現在的火炮已經沒什麼兩樣了。
實際上火炮在一開始確實是分裝彈藥的,人們將火藥粉末塞入炮膛,然後再塞入球形彈丸將之射出去,或者你高興的話,打打鏈球彈、葡萄彈什麼也都可以。
早期火炮中就已經出現了一個異類——弗朗機子母炮,這種小型火炮採用了可拆炮膛設計,在大的炮膛內塞入一段小一點的子藥筒發射。
弗朗機炮手可以先把子藥筒裝好火藥和彈丸,使之成為臨時的定裝彈藥,在使用的時候填入炮膛發射,如此輪換打起來非常快,只是氣密性有點不佳,但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弗朗機以後很少再出現這種子母炮,人們最終還是依靠規範發射藥量,實行標準化裝填來解決大炮的發射問題。
這種習慣延伸到了現在,一個標準藥包是多重,發射藥最大能裝填幾個,多少發射藥在不同情況下的發射表現,這些都有標準的量化數值去對應,甚至還有“智慧化裝藥”,由計算機負責計算和藥包裝填。
15世紀以後,一直到19世紀人們才發明出了真正的整裝式炮彈,這還是搭了後膛火炮的潮流才出現的,畢竟如果總從炮口塞炮彈,也沒必要非得整裝,擊發方式不一樣嘛。
如果沒錯的話,應該是英國的阿姆斯特朗大炮率先使用了後膛結構,他們應用了螺紋炮閂和楔形炮閂相結合的方式,讓後膛裝填柱狀炮彈成為可能。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整裝式炮彈就已經屬於完全成熟的技術了,隨著戰爭的發展,它們成為中、小口徑火炮的標配。
至於大口徑火炮麼,它們使用的還是分裝式的藥包,這是因為人們根本扛不動那些口徑奇大的火炮彈藥,也懶得為其浪費錢製造碩大的彈殼。
大口徑火炮、巨型火炮根本就沒必要上彈殼,除了重量和加工靡費外,人們還需要更加靈活的使用那些大口徑重炮,需要能透過調整藥包數量,將射程控制在儘可能大的範圍內,而不是一整顆定裝彈藥塞進去,只能覆蓋2000米以外的射程。
中、小口徑的火炮射擊頻繁,還往往需要直面一線陣地,所以再使用藥包就不合適了,變得如子彈一般的定裝彈藥卻再好不過,它們容易儲存,使用相對安全簡易,射擊步驟更少,大大加強發射效率。
比如機關炮,20mm一發的炮彈,一分鐘就能打出幾百上千發,還得裝在彈鏈或彈帶上持續輸送,怎麼可能使用分裝彈藥呢?
又比如高射炮,二戰德軍的88mmFLAK 36,一分鐘打15發,隨打隨退,旁邊還得有個人捏扳子給引信藥盤定高,要是再弄個分裝式彈藥,這一群人不給忙死?別說打飛機了,還會挨飛機打。
實際上,在分裝式和整裝式彈藥外,還有種半整裝式,人們可以把戰鬥部擰下來,從藥筒中摳出或替換不同的藥包,以此來修改炮彈的發生效能。
總而言之,二戰一些大炮採用整裝式彈藥這很正常,這可以沒毛病,因為一戰都這樣了。
-
6 # 九品侍衛
這是口徑決定的!首先要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藥包究竟是幹什麼用的?所謂的藥包其實就是炮彈的發射藥,說白了這類似於子彈的彈藥分裝。就好像是早先的滑膛槍,基本上都是先狀態火藥,然後再裝填彈丸。直到定裝彈藥的出現,這種分裝彈藥才徹底從戰場上消失,但也僅僅限於子彈而已。
要知道炮彈這種東西是體積越大重量也越大,一般像是那種口徑較小的反坦克炮彈或是裝藥量較少的榴彈炮炮彈,基本上就可以被製作成定裝炮彈,也就是以炮殼為容器將炮彈與發射藥融合在一起,而且炮彈在發射出去之後炮殼也是能夠回收並繼續製作炮彈的,所以也不會產生資源浪費。
但是口徑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尤其是那種裝藥量大的穿甲炮彈,連炮彈加炮殼基本上都超過一米多,而重量也是一個人無法裝填的。這樣一來就會使裝填手的體力消耗極快,以至於裝填速度被拖慢,所以像是裝藥量大的穿甲彈或是炮彈本身重量大的榴彈,基本上都會使用彈藥分裝。先往火炮中塞入炮彈,然後再把藥包塞進去,就可以很方便的進行發射了。
而且分裝彈藥的好處就是可以自行調配藥包數量,如果你想把炮彈打的近一些,那麼裝填一個藥包即可,如果想把炮彈打的遠一些,那麼裝兩到三個藥包即可。所以說二戰期間定裝彈藥的炮彈,基本上只會出現小口徑穿甲彈以及短粗的榴彈而已。
-
7 #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分成兩個來解讀,1.火炮使用的炮彈是定裝藥還是分裝藥的問題?2.火炮使用的是炮彈是發射後沒有彈殼產生的藥包,還是有彈殼產生的藥包。
而決定火炮是使用定裝藥還是分裝藥的問題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你的人扛不扛得動炮彈,如果扛得動那就使用定裝藥,如果扛不動那就把彈頭和發射分開來。而第二個問題就技術的問題,因為定裝可不是簡單的將彈頭和發射藥組合在一起那麼簡單,裡面所涉及的門道不是我們能簡單理解的,其中安全性、可靠性的問題就夠軍工科技人員研究了。而定裝藥的好處就是提高火炮的射速,不用像分裝藥那樣先把彈頭塞進去再塞發射藥。
火炮是否使用分裝藥的分界線主要是在6英寸(152毫米)的炮彈,因為像一般的152毫米炮的炮彈重量都能超過100斤,這個時候基本上是人體承受重量的極限,重量再高的話真的扛不動了,所以無論是海軍的艦炮還是陸軍的大口徑火炮都是使用分裝藥。而且對於大口徑火炮來說使用分裝藥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發射的時候並不需要退彈殼,特別是對於艦炮來說,因為軍艦的艦炮空間就那麼大,產生那麼大的彈殼你往哪堆?使用藥包的話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打完一發炮彈就可以直接裝填下一發炮彈。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大口徑艦炮使用的發射藥包都沒有彈殼,大口徑艦炮到底要不要裝彈殼就得看你的炮栓結構是怎樣的,當時使用的炮栓主要有“螺紋式炮閂”和“楔式炮閂”兩種,大口徑艦炮一般使用的是前者,因為螺紋式炮閂的。緊密性比較好,在使用發射藥包時不用擔心炮尾漏氣,但這種炮閂的結構比較複雜,開鎖動作比較繁瑣。而楔式炮閂多用於陸軍的中小口徑火炮,這種炮閂的優點在於快鎖動作快能快速射擊,但缺點就是氣密性不好,不過可以使用彈殼來解決,因為發射藥在燃燒時銅製的彈殼頂住炮尾的縫隙,這樣就解決氣密性的問題了。
這種就是螺紋炮閂
所以海軍的艦炮是很少有使用楔式炮閂的,但也不是沒有人使用,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就是使用這種,它的發射藥分成兩組,前面一組是用絲綢包好的發射藥,後面的一組是裝進一個彈殼裡的,這樣在發射時就可以解決氣密性的問題。
德國海軍艦炮的楔式炮閂,注意和上面的對比有什麼不同
-
8 # 武器前沿視角
在管狀射擊火器誕生之初,為推動彈丸發射需要使用火藥,這也是為何會有“彈藥”一詞,到19世紀,紙質定裝彈藥的出現使得步槍開始告別彈藥分裝的局面,而後紙質定裝彈藥則更一步衍生為小巧且穩定的金屬定裝彈藥。
但在火炮上,對於定裝彈藥的推進卻沒有如此積極。直至今日在150毫米以上口徑的火炮中,往往還在使用分裝彈藥,即先填裝彈頭再填裝藥包。究其原因,是槍與炮在作戰任務以及彈藥特性上的不同。
步槍的射擊往往都是直接瞄準直接攻擊,一些小口徑火炮也是採用這種攻擊方式,對於子彈/炮彈所需的發射藥無需變動,只需要透過標尺調節火炮射角。而對於如榴彈炮、迫擊炮以及艦炮這類的需要進行大仰角曲射的火炮,除了使用標尺調整射角外,還需要透過變更發射藥包來實現對射程的調整,以實現對目標的精確打擊。採用分裝彈藥,可以透過變更不同的發射藥包實現這一方式。而部分採取定裝彈藥的榴彈炮則採用組裝式彈殼,在更換裝藥時效率不如採用分裝彈藥的火炮,部分迫擊炮則採取加裝藥包的方式,即原始裝藥只安裝最小裝藥,視打擊距離加裝藥包。
另一方面,無論是早期的人工裝填還是如今的自動裝填機構,人力/裝彈機都有其能負載的最大重量,尤其是150mm以上的大口徑火炮,僅僅是彈頭的重量就高達50kg,倘若選擇定裝彈藥,則無論是人力還是自動裝彈機都無法負擔其重量。這裡著重提一下,採用分裝彈藥實際上能節省下大量的重量。由於採用分裝彈藥,包裹裝藥的材質是絲綢或紙,而採用定裝彈藥則只能使用金屬,而不能像步槍一樣使用紙殼定裝彈,否則彈頭的重量會導致整個炮彈的變形,甚至引發爆炸。
這也是為何我們會見到許多采取發射藥包發射的火炮。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火炮都採用分裝彈藥,實際上最早的金屬定裝炮彈誕生的時間與金屬定裝子彈的列裝時間差不多,但最初僅僅被應用於75mm以下的步兵火炮,其最初目的也是為了減少步兵火炮使用的門檻,減少步兵攜行火炮的難度,到二戰時期,定裝彈藥已經全面擴充套件到105甚至120mm的重型火炮,定裝彈藥的使用能大大提高裝彈速度,實現快速打擊。
這就是為何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有很多大炮不使用藥包的原因了。
-
9 # 汗青正浩
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過去近百年的時間了,但在這場人類的大浩劫中,留給人們回憶的武器卻總有點沒有盡頭的意思。比如二戰時期的大炮,這不算冷知識,卻有點小新意,那就是為什麼那個時候有的大炮竟然不需要藥包呢?
二戰時期比較出名的幾款大炮,但它們基本都兩種型別在瞭解大炮使用藥包與否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看一下當時流行的,或者說比較出名的幾款大炮。因為了解這些,也就意味著對當時那個時代的大炮型別有一個粗略的瞭解了。
蘇聯在二戰時期有著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他們的武器當然也很出類拔萃,這其中就包括了大炮。比如當時蘇聯反坦克炮:zls-2、Zls-3型,它們的口徑雖然不一樣,卻被視為反坦克利器。像當時的虎王坦克,都在它們的炮口下灰飛煙滅過。而且,Zls-3為加農炮,口徑大於Zls-2型,造價低,威力猛,是難得的好武器。
另外,蘇聯還有一款喀秋莎火箭炮,這是他們自行研究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二戰武器,發射口徑為132毫米,一次就可以發射16發火箭彈,其射程之遠,殺傷力之大,威力之猛,都是各國皆知的。當時,德軍送它一個綽號:斯大林的管風琴。
還有,蘇聯還有一款重型火炮,那就是ML-20型,它的發射口徑更大,是152毫米,射程直接達到了17200米,據說可以從遙遠的地方直接將炮彈送進對方的陣營中去。
除了蘇聯的大炮,德國也有厲害角色,比如FH18型榴彈炮,其口徑為105毫米,效能非常優秀,深受德軍的喜愛。當時,在德軍隊伍中,它的數量高達20000門,還對中國出口呢,據說它能進行遠距離曲射壓制射擊。
當然,美國的M1型榴彈炮也不白給,美軍總產量達到一萬門的樣子,只是彈丸的重量就有43公斤。而英國的25磅榴彈炮、法國的20式迫擊炮,那都是在二戰中深受人們關注的炮型。
但這些不同的大炮卻基本被分為兩種型別,一是定裝彈式大炮,二是分裝彈式大炮。其中,定裝彈式大炮則可理解為帶有藥包的型別,它的發射徑口通常都低於105毫米。
這樣的炮彈屬於成品型,其彈丸與發射藥彈殼直接在生產處裝配完成,使用時只要從彈箱裡取出,然後擰上引信,便可直接推進炮膛來射擊了。
而分裝彈式大炮就是我們所講的無藥包大炮,它的發射口徑都是比較大的,也就是超過105毫米以上的。其彈丸與發射藥彈殼必須分開存放,只有使用的時候,先將彈丸推進彈膛,然後再將發射藥彈索放進藥室。這時關閉炮栓,彈丸與彈殼也就在這個擠壓過程中完成了結合,可以射擊了。
為什麼有的需要藥包,有的則不需要藥包呢?原因在這裡可能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明明可以一步到位的事,非要整這麼複雜呢?這可不是非常讓它複雜化的想法,而是因為當時技術,加之使用條件,不得不為之的行為。
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定裝彈與分裝彈的不同之處。首先,定裝彈屬小重量型的炮彈,按其分類的標準,一般105毫米以下的發射口徑所能使用的炮彈重量在30-32斤的樣子。
這就意味著,它是小型炮彈,完全可以透過手搬填進炮膛。當然,如果是更小發射口徑的,那自然炮彈就更小了,炮彈越輕,手動的速度越快,炮兵的完成率也越高。所以,直接將它們與彈殼裝在一起,也就省去了二次製作的麻煩。
當然,這樣的定裝彈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因為炮彈小,其威力就相對會減少。但同時,它也有一定的優勢,這就是不需要二次操作來合成炮彈,從而加快了射擊的速度。所以,當時用來打擊空中飛機的都採用這種小、中型的大炮。
而此時分裝彈的原因也就顯示出來了,它的射擊口徑太大,也就代表了炮彈加大。那些超過150毫米口徑的大炮,其炮彈的重量基本都超過了80斤。這個重量讓人手動投膛顯然不合理,所以,先裝彈藥,再裝發射藥彈殼,將重量給它們分散開來,如此也就解決了過重的現實。
當然,分裝彈有它的缺點,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說一門105毫米口徑的大炮,它的射程不會太遠,而且打擊點也不會太多,大炮在打擊時候,依靠俯仰機的角度調節才可以打到目標。而分裝式的大口徑火炮就不一樣了,它射程更遠,打擊點也更多,無論是穿透力還是打擊掩體的功效,那都是超越了定裝式炮彈的。
不過,分裝式的炮彈可能因為二次加工的複雜性,它的操作方面會落後於定裝式炮彈。畢竟,中間加一次手,那操作起來就會慢一步。按戰鬥中的速度,這種分裝式的炮彈,連續發射的中間時差都要在2分鐘以上。
與此同時,分裝式炮彈雖然射程、威力等都非常可取,但造價也相對要高出很多。據說在1940年的時候,一枚406毫米的炮彈,其價格已經超過了5000美元。這不是射炮彈,而是在赤裸裸地燒錢呀,太可怕了。
其實,一件事從來都是如此,它有好的一面就會有不好的一面。只有利弊皆存的情況下,人們才會發現不同事物的不同好處。這就如同二戰時期不同型別的大炮們,它們可能有的賊便宜,但卻不會被隊伍拋棄,有的造價極高,卻又不得不去使用。用不用藥包都無所謂,真正可以對抗中取勝,那才是關鍵。
-
10 # 都市南鄉子
沒有為什麼。那是你不明所以。無論二戰還是現在,火炮發射原理至今相同,所有的炮彈都需要用藥包才能發射,與大炮無關。區別只是一體化與分裝式而已。按口徑分,一般100㎜及以上的重炮都採用分裝式,炮彈與藥包分開。該口徑以下采用一體化設計,彈體與藥包合一。如此,才讓提問者誤以為這些大炮不需要藥包。
-
11 # 浩蕩揚子江
從克里米亞戰爭開始,世界主要軍事強國就大規模使用定裝炮彈,就是火炮彈丸和發射藥連成一體,這樣可以大大提高火炮發射的速度,也有利於炮彈的運輸和保管,實心彈已經很少使用,大部分使用開花彈,已經接近現代的炮彈,105毫米以上口徑的炮,彈丸和藥筒是分離的,主要因為重量大操作不方便,先放入彈丸,再根據射程裝入預先設定的藥筒,操作有點複雜,但藥筒都可以回收使用。現在加藥包的主要是迫擊炮和岸防炮戰列艦炮,迫擊炮是加一圈小藥包來增加射程,而超過203毫米的巨炮直接使用藥包,來調節射程。
-
12 # 我很想靜靜
口徑不同,需求不同,一般口徑稍小的用定裝藥,不需要藥包,口徑大到一定程度,炮彈太重就採取分裝藥,例如各種戰列艦的各種巨炮。
回覆列表
我來回答:一般大口徑火炮要用藥包,因為炮彈太重所以要彈頭和藥包分開,象海岸炮,大口徑艦炮,要塞炮,重型榴彈炮都是要用藥包發射的,而坦克炮,小型加農炮,高射炮,步兵野戰炮,都是定裝炮彈,也就是彈頭和彈殼予先裝在一起的,火藥包出廠時都是固定裝藥,如果要增加射程就在裝入彈丸後再增加藥包數量即可,如要近射就減少藥包!這種操作現在也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