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沉的經遠

    袁紹對劉備也只是表面上的禮遇而已,而且他不聽信忠言,失敗就在眼前,劉備不想玉石俱焚,自然只能選擇跑路。

    衣帶詔事件事發以後,曹操親自率軍東征徐州,劉備抵擋不住,只能經青州逃到河北去投奔袁紹。

    劉備在袁紹那裡確實受到了禮遇。袁紹的長子青州刺史袁譚因為是劉備舉薦的秀才,因此親自帶著軍馬出來迎接劉備,並派信使去鄴城告知袁紹。袁紹派人去奉迎劉備,自己也出城二百里相迎,可以說給足了劉備面子。所以《魏書》裡說說袁紹父子“傾心敬重”。

    袁紹這麼可以主要是因為此時他和曹操正在交戰,需要用劉備做榜樣以拉攏人心,共同對抗曹操。而且劉備雖然兵敗而來,不過他在徐州也頗有聲望,可以拉起一定的隊伍幫助作戰,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劉備也沒讓袁紹失望,收攏了一些殘兵協助袁紹和曹操作戰。像汝南黃巾餘黨劉闢起兵叛亂響應袁紹時,劉備就率兵南下,和劉闢一起襲擾曹操後路。

    不過袁紹和劉備彼此之間畢竟沒有太多的交情,雙方的關係也僅僅是互相利用而已。袁紹對劉備雖然非常禮遇,不過卻沒有給他什麼實際權力。甚至劉備要招兵買馬擴充點實力,都得瞞著袁紹偷偷進行。

    更重要的是袁紹聽不進田豐、沮授等人的正確意見,空有兵力優勢卻打不過曹操。劉備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人,自然要考慮安排一條退路。所以劉備接著去聯絡劉表的名義再次去了汝南,和龔都等人匯合,在曹操後方搗亂,還殺死了曹操的部將蔡陽。

    這麼一來劉備可以說立於不敗之地了,如果袁紹獲勝,他在曹操後方牽制曹操兵力,自然有功。如果袁紹失敗,此時他也有跑路的餘地,不至於在戰敗時玉石俱焚。

    事實證明劉備的預感是對的,也虧得他跑的早,不然袁紹大軍崩潰時,他可就危險了。

  • 2 # 韶華傾夢

    袁紹,出身於四世三公家族的袁家。在董卓被殺之後,袁紹儼然成為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劉備,是蜀漢政權的建立者和開拓者,他是大器晚成的人物。在劉備前期,其沒有一個穩定的地盤,前後依附過公孫瓚、曹操,以及袁紹等人。

    在劉備依附袁紹的時候,被袁紹所敬重,禮待有加。那麼,面對如此厚愛的袁紹,劉備為何要離開袁紹,不和袁紹共患難呢?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劉備投奔袁紹是迫不得已。劉備和袁紹有過接觸,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八路諸侯討董的時候。當時,劉備是跟著同窗公孫瓚去討伐董卓。而在後來,隨著劉備漢室宗親的名聲遠播,袁紹曾讓劉備為自己的長子做舉薦。所以,袁紹在一定程度上是欠了劉備一個人情的。

    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劉備于徐州大戰中不敵曹操大軍,被曹操所敗而不得不投奔袁紹。所以,劉備投奔袁紹,是為了借雞生蛋,且想要依靠袁紹的勢力去對抗曹操,去暗中發展的,並不是真心投靠。

    其二,劉備和袁紹因關羽一事而產生間隙。劉備投奔袁紹,本就是不懷好意;而袁紹之所以接納劉備,也存在著想要刷聲望的念頭。畢竟,劉備身上有漢室宗親的名頭,若是接納劉備,有千金買馬骨之效,這和劉備之前接納呂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兩人之間的相互尊重存留於表面,而關羽斬顏良一事則讓兩人有了一定的間隙。雖然劉備憑藉著自己隨機應變的才能躲過了一劫。但是,袁紹本就是一個喜怒無常之人,若是想要暗害劉備,只需要一個莫須有的罪名便可。畢竟,袁紹對待功臣許攸都能如此冷酷,何況是劉備。

    其三,劉備不可能和袁紹共患難。投奔袁紹,只是暫時的。畢竟,當時的袁紹勢大,而且又遲早和曹操有一戰,投靠過去必然會得到好處。再者,劉備習慣北方作戰方式,若不是迫不得已,還是不習慣南方的作戰。

    在官渡之戰後期,袁紹在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都被曹操所敗,再加上曹操火燒烏巢一事,袁紹一方的敗勢已經很明顯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和袁紹本無君臣之間的關係,只是暫時的合作而已。所以,劉備脫離袁紹南下,也在情理之中了。

    所以說,劉備前期雖然顛沛流離,沒有固定的地盤。但是,因為劉備身上的漢室宗親光環,再加上他的好名聲,使得他的勢力並沒有減少,反而是不斷地積蓄著,直到赤壁之戰後,三分天下。

  • 3 # 遊子dream

    劉備一直擁有雄心壯志,又豈會甘居人下,何況袁紹並非明主之選,逃跑乃必然事件。

    《三國演義》中,藉著動盪的局面,群雄逐鹿,而實力最雄厚的要數有著“四世三公”之稱的袁紹。也因為如此,袁紹手下猛將如雲,謀士頗多,遠道而來的投靠者更是絡繹不絕。其中劉備就曾投奔於他,但與眾不同的是,劉玄德是逃難而來,為了避禍暫居於此。

    眾所周知,劉備志存高遠,但其屬於大器晚成者,因而前期一直四處流浪,尋勢依附,只為打響自己的知名度,繼而尋找下一目標。這不剛從曹軍手中逃脫,就直奔勢力更大的袁紹那去。

    起初,劉備剛到袁營,就受到款待,袁紹早聞其名,因而對他敬重有加。恰逢官渡之戰在即,像劉備這樣的人才,人人得而求之。可透過朝夕相處,劉備發現袁紹不足與謀,只因其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即便擁有千軍萬馬,也難成大業。後期官渡之戰的失敗卻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回到問題本身,劉備之所以要跑,是因為他看清了局勢,當時投奔袁紹只想找個避難所,如今看來此處就要成為殉葬地,自己還有宏圖偉業要去建立,此時不跑更待何時,因此藉故離去,不得不說劉備的確是一位慧眼識珠、有勇有謀的英雄。

  • 4 # 龔柳輝

    袁紹是世家大族出身,大手大腳,卻不知怎麼經營天下,他這樣的人,擱在太平盛世還可以維持家業,亂世之中,只會成為群雄的攻擊目標,表面實力雄厚,其實僅僅是外表光鮮而已。

    不過,他對劉備還確實不錯,那麼,為什麼劉備最終還是要離開他呢?主要還是這麼四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袁紹缺少帥才,沒有戰略思維和自知之明,聽不見謀士沮授的勸告,更加不會掌控全域性

    舉個例子,袁紹開始對漢獻帝的繼位,可能有意見,故不喜歡他,大概也是擔心身邊有個發號施令的皇帝,自己就不大自由,就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白白給曹操送去個大好機會。

    以後的歷史證明,曹操功業的成功,很大的因素可以說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帶來的豐厚回報,其實這機會本來是袁紹的。

    再則,劉備與曹操在徐州大戰前,劉備曾經向袁紹求救,還搬出了袁紹口口聲聲景仰的大儒鄭玄,也是這個沮授建議出手相救,因為這不僅是助劉備,也是牽制、消磨曹操勢力擴張的好機會。

    袁紹也可以較小的力量,支援盟友去與強敵作戰,從戰略考慮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但是他卻憂心忡忡,優柔寡斷,最後喪失擊敗曹操的大好機會。

    由於袁紹表面光鮮,本身還是個公子哥而已,所以曹操等人,根本不把他當回事兒

    再舉個例子,當年曹操對劉備一直心存懷疑。曹操曾對劉備說:“放眼天下,能稱得上英雄的只有你我二人,至於袁紹之類的人,根本不足為懼!”劉備剛要吃飯,嚇得手中的筷子掉了下來。劉備因此知道曹操乃一代梟雄,不久,就設法跑掉了。

    後來,袁紹進軍黎陽之時,他派遣顏良攻打劉延於白馬。謀士沮授諫言袁紹說:顏良性情促狹,雖驍勇善戰,然而他不能獨當一面,袁紹不聽勸諫。

    後來,曹操救援劉延,與顏良大戰,破斬顏良,袁紹渡河而來,築壁於延津南,而後才派遣劉備、文醌等人,去挑戰曹操大軍。

    不久,曹操擊破劉備,再斬醌,而禽袁紹大將,袁紹的軍隊因此驚恐不已,後來曹操才回軍官渡。

    這個時候,謀士沮授又對袁紹說,咱們北兵人數雖然眾多,而果勁不及南方士卒,南谷虛少,而貨財不及咱們北方的軍隊。

    曹操軍隊的優勢,在於速戰速決,咱們的北方軍隊的優勢,則在於永續性的“緩搏”。

    因此,咱們應該用持久戰來消耗曹軍,曠以日月必將大勝曹軍,袁紹居然不聽從其建議。

    而是快速向前進軍,逼官渡而來,兩軍合戰,曹軍不利,進入壁壘。袁紹在曹軍壁壘之前,為高櫓,起土山,急急忙忙的進攻曹軍。

    結果,曹操火燒袁紹的糧草,袁紹功虧一簣,喪失剿滅曹操的大好機會。

    這些事情,都是袁紹和劉備一起的經歷,因此,劉備太瞭解這個“公子哥”的為人,他怎麼可能會留在袁紹這裡,自取敗亡呢!

    其二、劉備依附袁紹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對抗曹操而已,他有自己的大算盤劉備當了袁紹的先鋒官,主要還是為了對付曹操

    曹操命令全部放棄,押送計程車卒集中過來準備作戰。這時嘹望計程車兵報告:有五六百騎正在靠近!曹操沒有理睬,一會兒士兵又報敵騎漸多,步兵已經不可勝數了。

    曹操發令不用再數了,再數下去估計自己計程車兵就要心慌了。率先渡河的袁紹軍是由左將軍劉備、大將文丑率領的步騎混合而成。

    事實上,劉備對袁紹的這次軍事行動,也是持絕對支援態度的。他自己的妻兒們生死不明,可以肯定必陷曹營,與此同時,關、張不知去向,但最大的可能也是折於曹軍,那罪魁禍首便是窮兇極惡的曹操。

    自己依附袁紹也是拜曹操所賜,反過來也可以說依附袁紹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對抗曹操而已。

    袁紹的大軍向許都逼近一步,也就等於劉備與禍福難測的妻兒兄弟距離縮短一步。

    現在真的與曹操打仗了,劉備雖為客卿,也是打心眼兒裡樂意自己親臨前敵。

    文丑則是在袁軍中與顏良齊名的勇將,平素與顏良英雄相惜,私交不錯,這次聽聞顏良命喪戰場,屍骨無存,恨不得親自操刀上陣,斬殺曹操於陣前。

    但是,劉備的心情很複雜,自己孤軍為袁紹效命,而袁紹又非真正的英雄,依附袁紹的目的總歸是權宜之計,也就是為了對抗曹操而已,劉備還是想著自己的大算盤,如何復興漢室。

    其三、袁紹一心想得天下,卻缺乏大丈夫敢於捨棄一切的豁達氣概,他色厲膽薄,好謀而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談不上是什麼英雄人物

    事實上,袁紹也一心想得天下,不過他缺乏大丈夫敢於捨棄一切,而橫行天下的浩然氣概。

    曹操征伐劉備之時,他本可以出兵和劉備前後夾擊曹操,只因喜歡的小兒子生病,他方寸全亂,拒絕出兵,失去了難得的良機。

    曹阿瞞和劉玄德煮酒論英雄,論到這個霸主還說: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話說是英雄非英雄,戰場上見分曉。

    袁紹和曹操會戰於官渡,一決雌雄。

    事實上,袁紹也就是羊質虎皮而已,外寬內忌,忠言逆耳,下面謀士互相嫉妒,武將也是相互爭奪利益,百萬大軍人多心雜,最終成一群烏合之眾。

    對手以少迎多,以弱抗強。會戰,鏖戰,糧倉被燒,袁紹就此一蹶不振。

    據說劉玄德權且安營。土人知是玄德,奉獻羊酒,乃聚飲於沙灘之上。玄德嘆日:“諸君皆有王佐之才,不幸跟隨劉備,備之命窘,累及諸君。

    今日身無立錐之地,誠恐有誤諸君。君等何不棄備而投明主,以取功名乎?”

    眾人皆掩面而哭。關羽說:“兄言差矣。昔日高祖與項羽爭天下,數敗於羽,此後一戰成功,而開四百年基業”。

    可以說劉備手下,都是英雄豪傑,他們追隨劉備也是為了將來成就大業,何況是劉備,他怎麼可能效忠袁紹這樣不思進取,坐吃山空的“公子哥”,他當然會藉機離開袁紹,而另謀出路。

    其四、劉備若有本錢,他對天下的碌碌之輩,就根本不會放在眼裡

    劉備是何等人物,他怎麼可能會屈居人下呢?不要說袁紹這樣的非劉姓世家大族,就是劉姓的諸侯,他也沒有放在眼裡。

    據說,劉表曾經對劉備說,他“不敢居吾弟之先,何慮功業不建乎?”劉玄德乘著酒興,失口答說:“備若有本錢,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

    劉表聞言沉默不語。玄德自知語失後,託醉而起,才故意儘快歸館舍安歇。劉表聞玄德之言,口雖不言,其實早就心懷不足,別了玄德,也退人內宅。

    蔡夫人說:“剛才我於屏後聽得劉備之言,看來此人,甚輕視人,足見其有吞併荊州之意,今若不除,必為後患”。

    事實上,像劉備這樣的人,乃漢中山靖王之後,身邊又有一群英雄豪傑相助,自然不會效忠袁紹了!

    當然,袁紹也確實是實力雄厚,他的兒子們都各自統轄一個州呢,他命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

    袁紹這個時候,已有將士幾十萬人,他命審配、逢紀統管軍事,田豐、苟諶、許攸為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顏良、文丑為主將,挑選精銳步兵十萬,騎兵萬餘,準備進攻許都。

    在此之前,曹操曾派劉備前往徐州抗擊袁術。袁術恰好病死,劉備趁機便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引兵屯駐沛縣。

    袁紹也派了一支騎兵前來支援劉備。曹操惱羞成怒,派部將劉岱、王忠拼命攻打劉備,都未能獲勝。

    建安五年,曹操親率大軍東征劉備。謀士田豐勸袁紹趁機突襲曹操後方,袁紹居然以兒子有病為由,加以拒絕。

    可以說,從頭至尾,袁紹就沒有把曹操放在眼裡,也沒有從戰略的角度重視劉備的力量。

    他太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兵強馬壯,就可以不用計謀,不用速戰速決,可以“貓捉耗子”一樣的玩弄曹操,結果卻成為曹操的手下敗將。

    如此,真的是自取敗亡,袁紹的這些事兒,劉備都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他怎麼可能不跑呢,對袁紹這樣的人,敬而遠之,應該也是劉備最好的選擇。

    綜上所述,事實上,袁紹缺少帥才,沒有戰略思維和自知之明,聽不見謀士沮授的勸告,更加不會掌控全域性。

    再則,劉備依附袁紹的目的,也就是為了對抗曹操而已,他有自己的大算盤。

    其實,袁紹一心想得天下,卻缺乏大丈夫敢於捨棄一切的豁達氣概,他色厲膽薄,好謀而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談不上是什麼英雄人物。

    事實上,劉備若有本錢,他對天下的碌碌之輩,就根本不會放在眼裡。

    所以袁紹對劉備“傾心敬重”,劉備還是要跑,畢竟離開袁紹,就是海闊天空,英雄豪傑豈能無遠慮!事實上,離開袁紹,最後卻成就了劉備的大事業。

  • 5 # 漩渦鳴人yy

    我給你講一個情況,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都覺得劉備不要跑的話,那劉備確實可以待在那裡!

    就比如說有一天風和日麗,袁紹跟劉備一起出去遊玩,這個時候劉備說天下大難。朝廷被曹操掌控了,應該這個時候去救天子於水深火熱之中,袁紹應該成為天下的首席大臣,然後袁紹會樂呵呵地告訴你說,玄德,我有個好主意,你看看,咱倆要不要一起去辦。

    然後你就會覺得很奇怪,你有什麼好主意,說一下是不是要發兵去攻打曹操,袁紹說我沒那麼墨跡。我呢,要立刻就天子於水深火熱之中,我要立刻恢復大漢王朝的榮光!然後你會覺得很奇怪,說你到底有什麼主意,既然有這麼好的主意,為什麼不拿出來呢?

    然後袁紹會告訴你說,我想立你,做皇帝,你想,你當了皇帝,我就成為了柱國大臣。大漢王朝在我手底下不就能恢復往日的榮光了,天子不再受曹操的擺佈!

    你想想看,當時如果你是劉備,你的第一選擇是什麼啊?當時腦子充血,一天到晚想當皇帝的人除外,這些人也不大可能會去理性思考這個問題!只要是個腦子正常的,都知道袁紹這個手段有問題!不說袁紹到底是不是在試探你,就你當了皇帝之後,天下人對於你的討伐天下人對於你的指責都是一個大問題。到最後說不定袁紹會把你給宰了,作為一個《投名狀》扔到大漢天子面前,說,你看,我幫你殺死了一個亂臣賊子!

    有人會說了,袁紹會這麼傻嗎,去立一個假皇帝,袁紹還真這麼幹過,而且他曾經的合作伙伴就是曹操!

    當時,袁紹想要立劉虞,作為大漢天子甚至於專門刻了一個印章!去和曹操打商量,結果曹操壓根兒就沒鳥他!你想想看,當時劉備如果一直待在袁紹的身邊,袁紹跟曹操對戰是一直處於失利的狀態!那這個時候的袁紹狗急跳牆啦,身邊一個名望最重的關係最硬的,得到天下認可的劉姓子孫做皇帝。你劉備逃的掉嗎?

    而且你作為曾經的徐州刺史,被曹操一直這麼追殺,袁紹當然理所應當的認為你肯定會接受他的提議,到時候把你累到皇帝這個位子上面去。甭管天下到底是袁紹拿下來,還是曹操拿下來,反正你必死無疑!

    與其這樣去當一個人的傀儡,倒還不如逃出來逃出一番天地,自力更生比較強!所以對於劉備來講,為了逃避殺身之禍,也為了逃避未來可能遭受到的劫難,同時劉備這個人也不是一個能夠安分的主!所以劉備必須要逃出來,他不能一直成為袁紹的傀儡,也不能一直受袁紹擺佈,更不能完全的被綁在袁紹的戰車上!這樣的劉備將會失去一切自主權,成為別人的一個傀儡,一個工具,甚至於連一個工具人都不是!

  • 6 # 故鄉阿劉

    劉備心懷天下之志,怎肯寄人籬下。和曹操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心怕被看穿,故意親自種菜,韜光養晦。所以說劉備不論在誰的門下,都是權宜之計,不會長久。

  • 7 # 凌煙歷史社

    劉備從袁紹那裡跑路還是廢了一番心機的,而給他出主意的是他以前的下屬簡雍,劉備在投靠袁紹時,意外與簡雍相遇,簡雍於是又產生了繼續跟劉備奮鬥的心思。他建議劉備以去與劉表聯盟抗曹為由,向袁紹辭行,袁紹同意,但這時簡雍卻對袁紹說:“主公,我以前在劉備手下任職,我知道劉備這個人,他這一次去劉表那裡,肯定會一去不回,不能讓他一個人去,一定要派一個人監視他,我願意為主公分憂,去監視他。”於是袁紹欣然應允,就這樣劉備從袁紹那裡離開的時候,既順走了一支軍隊,還附送了一個謀臣簡雍,袁紹本想借助劉備的名聲來謀求利益,卻損失慘重,可以說袁紹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劉備做的這事也不是君子所為,與他仁義的名聲相去甚遠。

    袁紹出生於汝南袁氏這個四世三公家族,自然沾了家族的光,士族都爭相依附他,所以實力雄厚,手下謀臣武將無數,袁紹雖然看起來頗有王者風範,但好斷無謀,處事猶豫不決,不知如何用人,手下謀臣內鬥嚴重。

    袁紹與袁術不同,袁術是從骨子裡看不起劉備這種出身的人,所以論劉備最恨的人,袁術肯定排第一,而袁紹沒有袁術偏激,劉備投靠他時,他更多的是看重劉備的名聲,但在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他對劉備並沒有多少敬重,當初劉備的徐州被曹操攻擊時,劉備派使者求援,袁紹卻因自己的兒子病了而不願意出兵,後來劉備投靠他,他表面上敬重劉備,但當得知關羽投靠曹操時,他卻第一時間想要斬了劉備,幸好劉備以一封大罵關羽的信取得了袁紹的原諒。

    既然袁紹已經不準備殺劉備了,劉備為何還是要跑呢?

    我認為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劉備天生的對危險的預知能力。不得不佩服劉備,每次遇到危險都能提前感覺到,並迅速逃跑,雖然有時候有點狼狽,但剩者為王,只有活到最後的才能成為王者,那些在電視劇中只能活兩集的人,即使再風光,到後面還是沒有幾個人能記住他。

    二是劉備認為袁紹難以成就大業。劉備在官場摸爬滾打十多年,已經練就了一身識人的本事,他投靠袁紹後,觀察袁紹的所作所為,以及在與曹操官渡之戰的對抗中的做法,認為袁紹必然會敗給曹操。

    三是劉備從小就有羽葆蓋車的夢想,在他的潛意識裡是不希望永遠寄人籬下的。所以即使劉備投靠了這麼多人,但只要一有機會,他就跑出去單幹,雖然歷經多次創業,總是在有所成就的時候就被搞得傾家蕩產,但夢想激勵著他一直在努力,從未放棄,所以不管投奔誰,最後他都會跑。

    你們覺得劉備跑路時,還順走袁紹的部隊和謀臣,做得對嗎?他投靠曹操時,也從曹操那裡騙走了一支隊伍,劉備真的仁義嗎?

  • 8 # 白話三國正史

    劉備沒有從袁紹那裡跑,是被袁紹派到敵後汝南主持騷擾曹操後方的工作。

    只是是失敗後就近選擇了繼續到袁紹的盟友劉表手下工作。

    這就好比一支國軍部隊在日軍後方騷擾,失敗後,穿過日軍佔領區回去肯定傷亡很大,於是就近加入了周圍的共軍游擊隊繼續和日軍作戰。

  • 9 # 安笙的情書

    第一點,袁紹沒有匡扶漢室的能力。

    第二點,劉備有野心不願久居人下。

    第三點,袁紹也不是真的對劉備那麼放心。

  • 10 # 北疆同心聊歷史

    因為劉備害怕呀!就是因為害怕這個簡單的原因,劉備才會不顧袁紹的“熱情”而逃跑的!為什麼這麼講,有兩個原因。

    ①袁紹這個人一慣是:外寬內忌的!什麼是外寬內忌?就是說袁紹表面上禮賢下士,謙恭隨和,但是他的內心卻是狹隘的。遠沒有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完美”!所以劉備要想在袁紹那裡得到庇護,就得時時刻刻對袁紹曲意逢迎,而不能稍有觸犯!假如劉備稍稍有表現出來不甘心屈居人下的意思,袁紹就必將翻臉無情,置劉備於死地!

    假如劉備肯居平庸,也還罷了。可是他卻時刻夢想著掃平群雄、興復漢室!這一點又怎能不令袁紹對劉備生出戒備之心!劉備時刻處一種危險之中,所以逃離袁紹的控制也就成了必然選擇!另外在當初袁紹起兵時,因為地盤有限而缺乏糧草。袁家的老部下韓馥及時伸出援手給予支援,可袁紹是怎麼報答恩人的呢?他是用反客為主,反奪取韓馥地盤,逼走韓馥的辦法來“報恩”的——袁紹寡恩至此,劉備又怎麼敢久依袁紹?所以對於劉備來說:袁紹處可以暫歇,但卻不可久居。

    ②東漢未年諸侯爭雄,彼此之間爾虞我詐也己司空見慣!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也是他們常用的手段!在這一點上劉備當然也不能例外。為了能夠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劉備曾因實力不濟而到處尋找靠山。今天可投袁,明天可附曹,後天又可以依附劉表。對於這類人物來說,有利則聚、無利則散是毫不奇怪的。因此不能高估他們對除了本陣營以外的其他勢力的忠誠度!劉備脫離袁紹陣營,也是原因在此。

    此外,關羽和張飛是劉備的羽翼和主要助手,他們都有萬夫難擋的本領。缺了他們的輔助,劉備要想成就一番事業也難!因此當劉備得知關羽陷於曹營時,便欲與其相會!故便以招降關羽為袁紹所用為名義,騙過了因顏良文丑被關羽誅殺而遷怒於己的袁紹!袁紹好謀而寡斷,所以被劉備那“忠厚老實”的外表騙過:放劉備等人去招關羽和張飛歸附。自此劉備才能夠如出籠之鳥、漏網之魚一般僥倖逃離袁紹陣營,避免了莫測之禍!

    綜上所述,不是袁紹留不住劉備。而是劉備不願留、不能留,更不敢留啊!

  • 11 # 中孚鑑

    袁紹是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其出身名門之後,其家族有四世三公之稱,可見袁氏在當時的地位。後來董卓亂政,在關東諸軍聯合討伐董卓時,袁紹則被推尊為關東聯軍首領,雖然此次討伐董卓並未成功,但後來經過袁紹的努力,他得以統一河北,從而其勢力達到鼎盛,可謂是在當時諸侯中實力最為雄厚的。當時曹操雖然這挾天子以令諸侯,但就以實力而言,還是袁紹勢大的。不過,雖是如此,袁紹好謀少斷,最終在官渡之中,實力雄厚的袁紹還是敗給了曹操。

    而劉備雖然後來得以三分天下得其一,建立蜀漢政權和東吳、曹魏三足鼎立,但是在早期時的劉備卻頗為落魄而四處奔走的。他亦曾先後依附過公孫瓚、陶謙、袁紹、曹操、劉表等割據勢力諸侯。

    不過劉備雖然實力不大而先後依附多個諸侯,但是他素有仁義之名,所以也曾受到袁紹、陶謙、劉表等人的敬重。

    就以劉備依附實力雄厚的袁紹時,袁紹對劉備就頗為敬重,但是後來劉備還是離開了袁紹,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袁紹雖然實力雄厚,但他卻不會運用自己的強大實力,因為袁紹謀多而少決,又不聽謀士沮授等忠言。

    以袁紹的性格和處事風格,在劉備看來,袁紹雖然實力雄厚,但卻難以成大事,最終他還是會走向覆滅的。如此劉備依附袁紹又有什麼好處呢!這不僅不利劉備未來的發展,可能還會給劉備帶來危險。

    其次,劉備素有大志,他依附袁紹,也只是暫時之舉,而並非是長久之計。劉備當時只是因為尋一安身之地,然後在尋機以圖後舉。

    這也就是說劉備依附袁紹,並非是真的要一直要為袁紹效力的。所以劉備離開袁紹也是在所難免的。

    最後,劉備素有大志,他又怎麼能久甘居人下呢!而袁紹實力雄厚,可謂是當時勢力較大的諸侯,如此劉備若一直在袁紹那裡,袁紹又怎麼會讓劉備做大,若劉備受到袁紹的壓制,那劉備又何談有未來呢!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劉備、袁紹兩人都是有野心、有大志的人物,如此他們又怎麼會長久的相處呢!

  • 12 # 徒途M

    空招俊傑三千客,漫有英雄百萬兵,羊質虎皮功不就,鳳毛雞膽事難成,這就是袁紹,外寬內忌,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一母所生兩兄弟尚不能相容,豈能容的下別人。 劉備不甚好讀書,性寬和,寡言語,喜怒不形於色,胸懷大志,作為英雄豪傑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大丈夫生於天地間豈能寄人籬下,仰人鼻息,劉備一生五易其主,四失妻子,這些都是權宜之計,無論怎樣他都能東山再起,初心不改,何懼風雨! 最終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是歷史的必然!

  • 13 # 安定郡小書生

    一、袁紹敬重劉備,是因為劉備是英雄。

    劉備是英雄,這個不僅袁紹知道,天下還有許多人都知道。舉幾個個例子:

    ①劉備在當平原相的時候,孔融當北海相,孔融被黃巾軍包圍了,沒有辦法,孔融認為劉備能夠解圍,派太史慈突圍出來找劉備,請劉備去救援。劉備吃驚的說到:“孔北海還知道天下有劉備這個人啊!”這說明孔融認為劉備是英雄。

    ②劉備在幫助陶謙解徐州之位後,陶謙臨死前說到:“非劉備不能安定徐州。”劉備在徐州眾士族及孔融的勸說下掌管徐州。這說明徐州陶謙等所有人認為劉備是英雄。

    ④劉備乘機截擊袁術,向曹操要兵脫離曹操掌控,曹操身邊的謀士郭嘉、程煜認為劉備是英雄,放掉劉備就是放虎歸山。這說明曹操身邊的有識之士都知道劉備是英雄。

    劉備即使在不怎麼有名時候、或者沒有什麼軍隊時候、或者在韜光養晦的時候,都有人知道劉備是英雄。袁紹作為一方諸侯,雖然有很多缺點,但還是識人的。劉備投奔袁紹,袁紹出二百里相迎。

    二、劉備要跑,是因為袁紹不足以共事。

    天下有人識劉備是英雄,同樣劉備也識人,直到天下誰是英雄,否則怎麼能夠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呢。

    ①劉備識人,劉備見到袁紹後,就知道袁紹這個人的缺點,剛愎自用、目光短淺,不足以成就大業。何況此前,曹操對袁紹進行了評價,認為袁紹不足以成就大事;曹操評價的時候,劉備就在身旁端著酒杯。

    ②袁紹不會惜才。袁紹身邊有許多人才,而袁紹不會做到人盡其才,眾謀士勾心鬥角。另外在關羽斬顏良誅文丑後,袁紹多次揚言要殺關羽;即使知道關羽有可能投到自己麾下的時候,依然惦記著殺關羽。這樣劉備怎麼會留在袁紹身邊呢。

  • 14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早期的劉備別的本事不多,但有兩個本領特別強,不得不讓人佩服,這兩個本領就是:一、識別危險的能力;二、逃跑的本事。

    如果說呂布是三姓家奴,經常投靠他人的話,那劉備不知道是多少姓家奴了,劉備在早期投靠的勢力非常多,劉備投靠的勢力除了曹操之外,都有一個特點:就是都敗亡了。但劉備每一次投靠,都能保持獨立,同時還活著挺好。

    劉備自公元184年平定黃巾起義有功,被封為安喜縣尉,後來被朝廷免了官,之後又因功被封為下密縣丞,後又辭官,之後擔任高唐縣令,結果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走投無路,就去投靠了他的同窗好友公孫瓚。

    劉備投靠公孫瓚之時,正是公孫瓚最輝煌的時刻,當年公孫瓚率領步騎2萬人大破30萬青州軍,斬首六萬,俘虜七萬,一時名聲大震。之後公孫瓚開始走下坡路,與袁紹進行了界橋之戰、龍湊之戰,但劉備卻在194年敏銳的捕捉到公孫瓚將會敗亡,於當年趁援建徐州牧陶謙之際,劉備留在徐州不走了。

    劉備等於就是投靠陶謙了,陶謙在第二年病重,將自已的兒子和徐州託付給劉備,劉備由於這一次投靠,居然混到了徐州牧,收穫不小,不得不佩服劉備的眼光。

    可是好景不長,劉備任徐州牧的第三年,因為在前線對抗袁術的軍隊,結果徐州被呂布佔了,劉備又一次走投無路,乾脆不顧臉面投靠了呂布,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劉備投靠呂布沒多久,就因為招兵買馬,與呂布發生衝突,劉備再次走投無路,就投靠了曹操。

    劉備投靠曹操沒多久,與曹操一起俘虜呂布並殺害,之後劉備與曹操一起到許都,由於劉備意識到曹操可能容不下自已,劉備就在曹操官渡之戰期間背叛曹操,佔據徐州,之後,劉備被曹操大軍打敗,連關羽都被曹操俘虜,劉備再一次走投無路,於是就投靠了袁紹。

    劉備是在公元200年正月投靠袁紹的,在當年七八月就逃離了袁紹,投靠了劉表,算起來劉備投靠袁紹只有半年時間,很短,劉備為什麼要離開袁紹?

    很簡單。劉備看出來袁紹將會在官渡之戰中失敗,而且看出會袁紹失敗的,在當時三國時期,不超過十個人。

    劉備剛剛投降袁紹時,官渡之戰還沒有開打,還是兩軍對峙階段,沒過幾個月,袁紹在白馬之戰和延津之戰中就損失了顏良、文丑兩員大將,被曹操挫了銳氣,雖然袁紹損失了兩員大將,但是並沒有落下風,但是劉備就看出來袁紹將會失敗。

    劉備怎麼看的,這就是眼光問題了,一是在官渡之戰中的用兵,劉備看出曹操用兵不知道高於袁紹多少倍,這就是用人的能力;二是劉備投靠了袁紹,親自接觸到袁紹的為人,認為袁紹不堪大用,或者不能成氣候,這就是識人的能力。

    如果袁紹真敗了,劉備如果不逃,那不是跟著一起死嘛,所以劉備在投靠袁紹沒多久,發現袁紹將會失敗後,就準備想辦法離開袁紹,當然劉備不能明說了,於是劉備就想了一個辦法,說是準備帶一支軍隊到曹操的後方搞破壞,袁紹特麼還同意了。

    於是劉備就帶著一支軍隊,聯絡了豫州汝南黃巾軍首領劉僻,一起反對曹操,結果被曹仁擊敗,戰敗後劉備帶領軍隊回到袁紹處,又因為想離開,於是向袁紹建立聯合劉表,並且自告奮勇願意再次帶兵去襲擾曹操,袁紹還是同意了,劉備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去過。

    劉備離開袁紹的根本原因就是:劉備發現了袁紹用人、識人都不堪大用,將會在官渡之戰中失敗,因此趁早離開了袁紹,再次逃跑,提前挽救了自已的性命。

    不得不說,劉備發現危險的能力和逃跑的能力是最強的,在三國早期,劉備那麼弱一支軍隊,居然屢戰屢敗,而且屢敗屢活,從來沒有丟過性命,這就是劉備的優點。

  • 15 # 青史回聲

    袁紹實力雄厚,又對劉備傾心敬重,為何劉備還是要跑?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劉備並不是袁紹的手下,他去了袁紹那邊不是為了投奔,只是為了能夠有一個棲身之地,另外也是為了能夠勸說袁紹共同對抗曹操。

    話說回來,袁紹這人雖然好大喜功,但對劉備真的非常敬重,絲毫沒有將其當做自己的屬下,反而當做盟友來對待。畢竟劉備之前被漢獻帝公認為漢朝的劉皇叔,雖然現在在袁紹軍中無一兵一卒,之前被曹操打敗得無家可歸,但“皇叔”這個身份,只要漢朝不亡,天下任何諸侯都會對劉備劉皇叔禮遇有加,更別說是坐擁冀、並、青、幽四州的袁紹袁本初了。

    既然如此,那麼劉備後來還要跑呢?

    其實這很簡單,劉備已經看破了袁紹的為人。起初劉備剛來的時候,那袁紹是真的對他恩遇有加,可是到後來與曹操大戰之時,先後顏良文丑兩員大將死在了關羽手裡,而這兩次因為劉備的口才,加上袁紹這人猶豫不決,所以劉備這兩次沒有被袁紹所殺。不過下次呢?下次再出現類似事情,劉備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畢竟還是在人家地盤。

    於是劉備想了一個辦法,關羽不是威猛勇武嗎?身為劉備的二弟,勸他來袁紹這裡,豈不是更好?另外為了共同對抗曹操,劉備向袁紹請纓,前往荊州說服劉表共同出兵。其實這兩個建議都是劉備脫身的藉口,只要一逃脫,這兩個建議自然就作廢了。

    後來袁紹得知劉備欺騙了他,大呼要殺了這個“賣履小兒”,可是隻能嘴上過過癮,事後就把這件事忘了。劉備畢竟還是個梟雄,必然不會久居人下,後來佔據荊州和益州,就是最好的證明。

  • 16 # 湘水微波

    袁紹實力雄厚,對劉備傾心敬重,為何劉備還是要跑?

    這並不奇怪,凡是真正的人物,都不可能在袁紹那裡久呆。遠距離看袁紹是英雄,近距離接觸,袁紹的優柔寡斷、思維混亂及缺少胸懷格局等缺點就暴露無遺,讓人感到難有前途。早年荀彧成為了袁紹座上客,也是很受袁紹重視,但不久荀彧離開了袁紹投靠了曹操,理由很簡單:袁紹不是成大事者。

    在後來的袁曹官渡之戰,曹操因勢力不及,又遇到缺少糧草等困難,曾一度想退兵休戰,但荀彧寫信給曹操,力主克服困難堅持作戰,因為荀彧除了能正確判斷形勢之外,還有就是他太瞭解袁紹了。

    劉備是個獨立意識極強的人,他依附過很多人,曹操、袁紹、陶謙、劉表甚至有依附江東的打算,但每次他都保留了相對的獨立性,其真正的目的是想佔有對方的領地,一旦不利就會離開,在袁紹處也是如此。試想像劉備那樣一心想獨自做大做強的人怎麼可長時間依附於人,何況一個沒有心胸格局的袁紹。

    關羽在袁紹的敵對方曹操那邊,斬殺了袁紹兩員大將文丑、顏良,引起了袁紹對劉備的憤怒,差點要殺劉備,劉備機智地提出將關羽拉過來為袁紹服務,袁紹立刻又轉怒為喜了。劉備趁勢提出聯合劉表對付曹操的方案,得到了袁紹同意,於是劉備脫離了袁紹前往荊州劉表,開始了一次新的投靠活動。

    如果劉備在袁紹處不跑,必會成為袁紹失敗的殉葬者,或死於袁紹的猜忌中。

  • 17 # Ad哥哥

    三國之中,軍閥之間混戰不休,你方唱罷我登場。自古良禽擇木而棲,賢臣則主而侍,天下英雄不免多有易主,在這樣的世道也無可厚非。

    彼時袁紹實力雄厚,對劉備也是敬重有加,可劉備為什麼要棄他而去,轉投劉表呢?

    以我之見,原因有二。

    袁紹非能成大事之主

    袁紹四世三公出身,坐擁四周萬軍勢力。手下出謀劃策的智者多如雲,而能徵徵善戰的大將多如雨。

    這毫無疑問是亂世中最強大的軍閥,論實力當時諸侯,無有項其背者。然曹操在官渡一戰,以寡敵眾,將他打得再無翻身在力。

    其實說到底,官渡之戰的勝敗,並非將士兵力的差距,而且袁紹跟曹操自身的差距。

    袁紹為人剛愎自用,多謀而無斷,放任三子擁兵自重,而對手下文武俱有猜疑。所以雖然擁有著絕對的實力,但他自己卻不是一個能成大事之主。他最後的下場很好也證實了這點。

    而劉備也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才急於抽身而去。

    劉備非久居人下之人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即便袁紹是個雄才大略之主,劉備也不會長留下來,在他賬下聽命。

    縱觀劉備前半生,尚未立下根基之時,半生漂泊。雖然曾轉投陶謙,袁紹,劉表等幾處地方。但有一點他自己一直很清楚,我來你這裡只是暫時棲身,並非歸入了你的部下,我劉備是要單幹出一番事業的人。

    劉備一生以匡扶漢室己任,志向高遠。雖然期落魄,但如同龍游淺灘,只時暫時蟄伏爪牙,一朝時變,得已騰飛,必然開疆立業,成就萬世功名。

    因而袁紹無能,他又豈會居於其下;並且心懷天下,他又豈會居於任何人之下。

  • 18 # 潯陽鹹魚

    如果只談歷史的話,劉備還真沒有跑。

    就在曹操和袁紹在官渡戰事膠著之時,汝南黃巾劉闢、龔都這些人起兵響應袁紹,攻打曹操後方(潁川許都),袁紹則派處劉備率軍增援汝南。——這是明明白白的事。

    《三國志·先主傳》:曹公與袁紹相拒於官渡,汝南黃巾劉闢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闢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

    那些信誓旦旦地認為是劉備主動逃離袁紹陣營的說法,應該是混雜了演義故事。這就是我說過的,“用演義混雜歷史”解讀出“新歷史”的例子。

    演義故事的改編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對官渡之戰時,劉備與關羽的故事進行了藝術加工,極具戲劇性。當時劉備從徐州逃至河北,歸了袁紹,關羽則投降了曹操(名義上是:降漢不降曹),然後關羽為了報答曹操的恩情,兩次出戰,分別斬了袁紹兩員大將:顏良、文丑。

    河北那邊,袁紹痛失兩員大將,一度對劉備心生怨恨,差點要把劉備砍了洩憤。

    《三國演義》第26回:郭圖、審配入見袁紹,說今番又是關某殺了文丑,劉備佯推不知。袁紹大怒,罵曰:“大耳賊焉敢如此!”少頃,玄德至,紹令推出斬之。

    劉備不慌不忙地向袁紹辯解說:這是曹操的離間計啊!曹操故意派關羽斬文丑,想以此激怒明公(袁紹),借明公之手除掉我(劉備)啊!

    袁紹想想也是,畢竟人死不能復生,自己麾下將領武功稍遜,打不過關羽,自己卻要殺關羽義兄洩憤,未免說不過去,所以袁紹也就算了。

    然後劉備又主動提出,自己願意寫信給關羽,讓關羽來投奔袁紹陣營,這樣可以反過來幫忙對付曹操。袁紹覺得這主意不錯,答應了劉備。這事才算翻篇。

    【電視劇《三國演義》曹操和關羽】

    後來關羽與劉備相會也頗為複雜,羅貫中借孫乾之口說出劉備脫離袁紹的事:

    乾曰:“劉闢、龔都自將軍回兵之後,復奪了汝南,遣某往河北結好袁紹,請玄德同謀破曹之計。不想河北將士各相妒忌,田豐尚囚獄中,沮授黜退不用,審配、郭圖各自爭權。袁紹多疑,主持不定。某與劉皇叔商議,先求脫身之計。今皇叔已往汝南會合劉闢去了,恐將軍不知,反到袁紹處,或為所害。特遣某於路迎接將軍,幸於此得見。將軍可速往汝南,與皇叔相會。”

    在這段話中,劉備看出袁紹陣營中的種種弊端,所以才和孫乾合謀,定了脫身之計,去了汝南。

    綜上“劉備主動脫離袁紹”,理由無非三點:

    劉備想和關羽會合;

    袁紹差點要殺劉備洩憤,劉備在袁紹處有生命危險;

    袁紹軍內部鬥爭嚴重。

    所以說,劉備要跑,要主動脫離袁紹,這是演義故事,絕不是歷史記載。

    官渡形勢分析

    官渡之戰的轉折點是“曹操奇襲烏巢”,位於官渡的袁紹軍營繼而發生張郃叛變,導致袁紹軍全面崩潰。

    在此之前,曹操可以說是處於劣勢的。

    《三國志·武帝紀》:太祖與紹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應紹,軍食乏。

    許攸來投曹操時,曹操軍的軍糧嚴重不足,這缺糧的事在史書上多有記載,例如《荀彧傳》中提到曹操考慮由於軍糧不足,不如干脆棄守官渡,退兵防守許都。在《曹瞞傳》中,曹操承認軍糧只夠維持一個月了。

    如此,可以說,在許攸來投奔曹操之前,官渡的局勢是對袁紹有利的。甚至曹操這邊很多人私下給袁紹寫信示好,曹操在官渡得勝之後,還把這些信件燒了,安撫眾人。

    《三國志·武帝紀》:公收紹書中,得許下及軍中人書,皆焚之。

    由此,從史書上看:劉備去汝南,是袁紹的戰略安排,並不是劉備主動申請的結果,在戰略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劉備無法預見袁紹居然會在官渡戰敗。

    劉備的汝南持久戰

    建安五年(200年)年末,就在袁紹軍在官渡崩盤之時,身在汝南堅持反曹作戰的劉備、劉闢,仍然堅持著,他們並沒有放棄。

    袁紹軍也只是退回黃河北岸,曹操軍追擊到黃河南岸。建安六年(201年)四月,曹操擊敗了蒼亭的袁紹軍,袁紹這才正式全線撤退。曹操則是在九月返回許都。

    在這大半年時間裡,劉備仍然在汝南“打游擊”,曹操先派蔡陽前去討伐劉備,也被劉備擊敗;等到年末,曹操親自來會會老朋友劉備,劉備這才敗出汝南,轉投荊州牧劉表去了。

    【連環畫《三國演義》,劉備投劉表】

    歷史是歷史,演義是演義

    歷史上的劉備,在官渡之戰時是袁紹的盟友,反曹操的“急先鋒”,他去汝南是配合袁紹作戰的戰略安排,並非劉備認為袁紹必然要輸。

    所謂劉備“眼光高明”,“預見袁紹要輸”,“跑一路坑一路”,這些都是拿演義故事混雜歷史記載後開的腦洞。

    筆者以為,請把歷史還給歷史,把演義還給演義。

  • 19 # 笑看三國風雲

    袁紹的實力確實比較強大,其鼎盛時期擁有幷州,幽州,冀州和青州的一部分,並且和關外遊牧部落關係也非常好,其實力在當時諸侯中雄踞首位,大有吞併天下的氣勢。如此強大的袁紹,對劉備的投奔也是傾心敬重,然而劉備為何還要跑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分成幾個關鍵點來仔細的分析:袁紹為何傾心敬重劉備?而劉備為何還是要逃跑呢?

    袁紹為何傾心敬重劉備?

    劉備是皇室貴胄,所以袁紹對他傾心敬重?不是的,當時姓劉的人很多,淵源於劉邦後代的人更是多如牛毛,也不見袁紹如此傾心敬重呀?那麼袁紹為何獨獨對劉備如此敬重呢?

    其實一切都是源於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劉備的實力。劉備有這個能力讓袁紹不惜放下身段來傾心敬重。

    首先,劉備名聲響亮。

    劉備投袁紹的時候並不是無名小卒,也不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胡混小子,而是一方下野的諸侯,或者說暫時比較失敗的諸侯而已。

    劉備逃離徐州的時候,已經官至豫州刺史,左將軍,宜城亭侯,雖說這些東西比較虛,但是劉備曾經實打實的領過徐州,並且在徐州這個地方呆過快兩年的時間,要不是呂布搗亂,說不定最終會消化吸收徐州,成為徐州真正的主人。

    劉備這些經歷讓他的名聲非常響亮,從而鵲起於諸侯之中,成為他而後被其他諸侯重視的重要原因。

    其次,劉備的實力驚人。

    在進入徐州之前,劉備在公孫瓚麾下混了好幾年,一直不顯山不顯水,雖說做了一些政績,積累了一些兵力和名氣,但是在那個戰亂頻發的時代,隨時有可能城頭變化大王旗,因此劉備這點勢力很難入別人的法眼,可是這一切都源於劉備進入徐州之後發生改變。

    曹操攻打併屠戮徐州,這讓徐州牧陶謙非常恐懼,於是到處發英雄帖來救援。帖子發了很多,最後只有公孫瓚派了劉備和另外一個人田楷救援,劉備實力不強,但是比較講義氣,而且非常仁義,明知道打曹操不過,硬是跑來和陶謙並肩作戰。

    劉備憑著這股仁義志氣和陶謙搞好了關係,並且在陶謙臨終前將徐州這個家業交到自己手裡,從而從一個小小的平原相提升為領導徐州的一州之主。

    雖說徐州的位子幹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被呂布佔領了,但是劉備的名聲和能力卻名揚四海,被天下諸侯深刻的認識了,原來劉備的能力這麼強。

    劉備於是得到曹操的招攬,並坐實豫州刺史,封為左將軍。劉備隨後參與了車騎將軍董承謀反,這樣一來,劉備的名聲就更加響亮,搖身一變,成了匡扶漢室,對抗強暴,大義凌然的英雄。

    在脫離曹操之後,劉備再次奪取了徐州,這讓劉備的能力再次顯於諸侯,於是引起了袁紹極大的興趣。

    因此,袁紹聽說劉備來投之後,先是讓他的兒子袁譚出青州來迎接,並且親自出鄴城兩百里來迎接,可謂隆重之極,無人出其右吧。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劉備的實力使然。

    最後,袁曹之爭讓劉備成為香餑餑。

    公元200年左右,曹操和袁紹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這場戰役即將證明誰才是北方的霸主,因此無論是曹操還是袁紹,都在拉朋友或者盟友入夥,壯大自己的實力。

    曹操也曾拉劉備入夥,可是劉備一心恢復漢室,對於曹操專權擅政非常不滿,並且認為曹操是他復興漢室的最大阻力,因此離開曹操想獨自扛起抗曹的大旗。

    然而,劉備實力不濟,在曹操閃電般的攻擊之下迅速失敗,只得投奔北方的另外一個強大諸侯袁紹。

    袁紹和曹操一樣,到處拉朋友入夥以擴大實力,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原則,袁紹對於劉備的投奔非常高興,畢竟劉備的名氣和實力也不弱,有他的臂助,擊敗曹操的可能性肯定會大一些。

    因此,袁紹對於劉備的投靠傾心敬重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劉備為何還要逃跑呢?

    袁紹如此敬重劉備,即使關羽斬殺了自己的愛將顏良,袁紹也沒有怪罪,反而供應糧草,提供了一定幫助讓劉備恢復了一些元氣,這樣的人哪裡去找呢?可是劉備依然還是逃跑了,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首先,袁紹的性格不太容人。

    人盡其才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可是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呢?有些人能夠讓麾下人做到,有些人無法做到,這個既有能力問題,也有性格問題,而袁紹就是性格問題。

    袁紹為人“外寬內忌,好謀無斷”,在對待公孫瓚這樣莽夫的時候,這個缺點也不算是什麼大問題,可是在面對勢均力敵的曹操的時候,這個缺點可是非常致命。

    “外寬內忌”意思是外表上看似寬宏,內心卻多忌,表面看起來對人非常熱情,可是實際上處處對你設防,這讓一心藉助袁紹之力發展並且壯大的劉備如何受得了?

    “好謀無斷”意思是愛用計謀,但缺少決斷,也就是說袁紹空有心計而沒有膽略。每天在討論如何對敵,就是不下決心,或者決心不夠果斷,一旦遭受挫折立即畏縮不前,這讓具有冒險精神的劉備備受拘束。打仗哪有十全十美的把握呢?一味的東考慮西考慮,最後什麼機會都錯過,只會執行那些看起來沒有風險而有用的做法,結果啥也做不成。

    劉備在這樣的環境中呆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理想與現實太遠,而且繼續呆下去就會成為袁紹的陪葬品,因此只能先行一步,離開了袁紹,再次去尋找自己的未來。

    其次,袁紹失敗已經無可避免。

    如果官渡之戰的失敗帶有某種偶然性,並且也不一定意味著袁紹會必然失敗,可是隨後的倉亭之戰卻真正的預示著袁紹必然失敗。

    倉亭之戰是袁紹在官渡之戰失敗之後組織的另外一場決定性的大戰,這場戰役依然以慘敗而告終,不但耗損了袁紹最後精銳兵力,也消耗了袁紹最後的心血,此戰之後袁紹病倒了,並且無力也無心再次發動對曹操的進攻。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劉備如果繼續呆在袁紹那裡就會隨著袁紹的敗亡而消亡,並且這個時候袁氏集團內部爭權奪利日益嚴重,無法形成合力共同對抗勝利的曹操,其失敗已經無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劉備選擇離開也是明智之舉。

    最後,劉表的傾心接納。

    在曹操和袁紹處於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已經和袁紹的盟友劉表接上關係,只是那個時候官渡之戰還沒有結束,袁紹的實力依然存在,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雖然和劉表聯絡上了,但是並沒有打算離開。

    可是隨著官渡之戰的失敗,隨後倉亭之戰再次慘敗,接著袁紹又病倒,雪上加霜的是袁紹集團內部分裂日益嚴重,這讓劉備感到繼續留在袁紹集團毫無希望,因此思考下一步行動,而荊州劉表為劉備的未來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正是有劉表傾心接納讓劉備備受鼓舞,因此才下定決心離開袁紹。

    由此而可見,袁紹傾心敬重劉備是源於他的名聲和實力,希望藉助他的能力來擊敗強敵曹操,而劉備離開袁紹也是源於袁紹實力減弱,無法抗衡曹操,因此所有這一切都是源於實力的緣故。沒有足夠的實力,袁紹也不會接納劉備,更談不上傾心敬重了。

  • 20 # 大愛無恨劉成軍

    劉備當然要跑的,因為劉備不是“池中之物”。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其它的原因。劉備的理想是什麼?劉備為什麼投奔袁紹?劉備離開袁紹以後又將何去何從?我這就按照《三國演義》的思路給大家介紹一下。

    這件事情說來話長啊!劉備從陶謙手裡接受的徐州還沒有呆上幾天,就被呂布奪取了。呂布開始還給劉備一個安身之處,但是隨著張飛的不斷挑釁,劉備和呂布的關係最終惡化,變得勢不兩立。

    劉備只好投奔了曹操。他為什麼投奔曹操呢?因為曹操曾經被呂布折騰的不輕,對呂布恨之入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曹操是呂布的敵人,劉備此時也成了呂布的敵人。因此,曹操和劉備同仇敵愾可以成為朋友。劉備的選擇無疑是正確的。

    但是,曹操和劉備的“蜜月期”很短啊。劉備聯合曹操滅了呂布,就跟隨曹操進京受封。漢獻帝“畫蛇添足”地認劉備為“皇叔”。這一下曹操對劉備產生了敵意。劉備為了表示自己沒有跟曹操爭權奪利的野心,就在後院種菜以韜光養晦。其實我覺得,這完全就是“欲蓋彌彰”。曹操是什麼人啊?是那麼好糊弄的嗎?

    曹操本性多疑,又覺得劉備行動有所詭異,就親自安排導演了經典話劇“煮酒論英雄”。論來論去,結論就是“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劉備以為自己暴露大驚失色,手中的筷子也驚落地下。劉備心想:自己半年以來,“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算是徹底白費心機了。人家老曹還是慧眼識珠啊!千鈞一髮之際,來了一個晴空霹靂。劉備雖然是老實人,隨機應變的能力倒是很強,立即說因為雷聲太大,自己受到驚嚇,筷子也拿不住了。曹操就認為劉備如此的膽小如鼠,錯誤地判斷劉備難成氣候,就放鬆了對劉備的警惕。曹操又倒行逆施相繼殺害了懷孕的董貴妃和一些反對他的大臣。

    劉備也一點也沒有閒著。他閱讀了漢獻帝的“衣帶詔”,為了擁護漢獻帝,他偷偷摸摸地加入了董承發起的反曹聯盟並在擁帝反曹的義狀上簽名表決。從此劉備開始跟曹操不共戴天,走上了“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積極反曹的不歸路。

    後來,劉備又借討伐袁術之機,離開京城擺脫了曹操的控制。消滅了袁術,劉備又順手牽羊地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奪取了徐州,並以徐州為根據地與曹操分庭抗禮。

    曹操大怒,準備討伐劉備。在此之前,為了慎重起見,曹操召開了軍事會議,主要議題就是對於袁紹和劉備,應該先消滅誰?後來,曹操接受了謀士郭嘉的建議,決定首先解決劉備,然後再針對袁紹。

    郭嘉曰:“劉備新整軍兵,眾心未服,丞相引兵東征,一戰可定矣。”操大喜曰:“正合吾意。”遂起二十萬大軍,分兵五路下徐州。

    這是《三國演義》第二十四回《國賊行兇殺貴妃、皇叔敗走投袁紹》裡面的敘述。從這一小段,我們可以看到,袁紹就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因此劉備和袁紹擁有了共同的敵人,也因此劉備兵敗以後投奔袁紹是形式逼迫,也是理所當然。

    緊接著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攻打劉備有如摧枯拉朽一般,批亢搗虛打得劉備全軍覆沒。劉備孤身一人投奔袁紹;張飛去芒碭山落草;關羽被圍土山,無奈來了個“降漢不降曹”。後來,關羽斬顏良誅文丑解了白馬之圍,為曹操立下了不世之功。

    袁紹也因為關羽的表現,就認為劉備私通曹操是來算計他的,就兩次要斬劉備,被劉備搪塞過關。所以在河北的劉備處境危險,簡直就是: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劉備此時的處境之危,絲毫不下於在曹操身邊的那一段時間。因此,擇機離開是劉備的當務之急。

    劉備在得知關羽還是對他忠心耿耿之後,就更加堅定了離開袁紹的信心。劉備就以聯絡劉表為藉口離開了袁紹,帶領關、張、趙投奔了劉表。

    劉備離開袁紹有劉備自身的原因,也有袁紹本人的原因。袁紹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大家對他的評價。

    曹操: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亡命,非英雄也。

    郭嘉:袁紹雖強,事多疑而不決,其謀士各相猜疑妒忌,不足憂也。

    荀彧:紹軍雖眾,而不能用。

    總而言之,袁紹就是優柔寡斷,不會用人,妒賢嫉能等等弱點十分突出,最終必敗無疑。結果也是這樣。

    袁紹在曹操討伐劉備,許昌空虛的時候,不接受田豐的建議,坐失良機。在曹操得勝歸來,士氣高漲的時候又禁不住劉備的攛掇倉促出兵。

    戰爭期間,袁紹不納忠言,決策一再失誤,造成許攸、張郃、高覽等骨幹相繼叛變,投降了曹操,最後終於一敗塗地。

    應該說,劉備的最大長處就是知人善任,所以對於用人識人,劉備有得天獨厚的才能。曹操、郭嘉、荀彧等人對袁紹的中肯認識,劉備在接觸袁紹以後肯定也是深有體會。所以,劉備深知:繼續留在河北,不但實現不了自己的遠大抱負,甚至很有可能性命不保。

    如果等待官渡之戰袁紹大敗的時候,劉備再選擇離開,後果實在是不堪設想。歸根結底地說,劉備必須要離開,只不過離開的時機需要仔細斟酌,認真把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國家鐵路的軌距不同,中歐班列怎麼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