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心隨墨

    白居易和杭州淵源頗深,他自己也非常喜歡那裡,到晚年依然年年不忘,曾寫過有名的《憶江南》來回憶那段歲月。而這首詩這是他在杭州任上所做。

    這首詩寫早春的錢塘之行。先寫所遊之地,再寫所見所聞,春水上漲,雲色淺淡,已有喜悅之情在其中。而燕子啄泥,早鶯爭樹寫出了春之活潑,下面花色漸出,草色新綠,既寫出了春景的特點,又寫出了心中的情,而且色覺聽覺都有。最後寫到喜愛之地,更進一步,寫出了春行之樂,之趣,之滿足。也襯了白沙堤之美好 杭州之迷人。

  • 2 # 祁門小謝

    先上詩: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然後我們再來說說怎麼叫欣賞。我發現一個很糟糕的事情,一說欣賞詩,很多人就會回到初中高中時代,作者運用了什麼樣的手法,描寫了什麼什麼樣的景物,借什麼什麼景物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這不叫欣賞,這叫語文老師的課堂作業,這種課堂作業毀了課本上所有美好的詩句。

    什麼是欣賞?你走近一朵花,看了看它,聞了聞它,覺得很愉悅,然後你走開了,走了很遠,離開了很久,你還記得那朵花的模樣,還記得那朵花的味道,這叫欣賞。如果非要在看完之後寫一篇五百字的感想,這不叫欣賞,這叫折磨。

    所以怎麼欣賞一首詩?怎麼才能不折磨詩,也不折磨你?

    我覺得有很多種方法,也和詩人有很大的關係。像白居易這樣的詩人,像《錢塘湖春行》這樣的詩,就應該去欣賞一種感覺。

    現在,你就是白居易,天氣這麼好,春天這麼美,你換上一身春衫,信步來到了西湖。

    你看見了孤山寺,看見了賈公亭。看見了溫柔的湖水,看見了遠處的白雲。看見了Sunny下飛舞的黃鶯和燕子。你坐在柳樹下,坐在沙堤上,看見在花叢中擺拍的美女和大媽,看見少年和少女在嫩綠的草地上騎著馬。那一瞬間你忽然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那一瞬間你忽然覺得春天很溫柔,那一瞬間你忽然覺得這種生活過著也很有意思,那一瞬間你忽然又愛上了這個煙火人間。

    如果這不叫欣賞,那麼什麼叫欣賞呢?

    你化身為白居易,看到他眼睛裡的春天,感受著他感受的溫度,忽然意識到,原來,那已經是一千一百九十八年前的春天了。

    然後你放下手機,往窗外望去,窗外原來也是一個春天,你忽然也想換上一件春天裡穿的衣服,走到外面去看一看。

    一首詩最打動人心的地方,永遠不會是某一個詞有多麼漂亮,某一個句子對仗有多麼工整,而是你看到這首詩,眼裡忽然有了一個世界。那種感覺才是詩歌的美感所在,就像一朵花和它的香氣,你若非要將這朵花的香氣寫成化學式,非要把花描述成根莖枝葉蕊瓣葉綠體光合作用,還叫欣賞花嗎?

    -------丸--------

  • 3 # 譚文祿

    《賞錢塘江景》

    滿目湖霧彩霞披,

    水光山色輕舟移;

    秋雅迷人開心賞,

    冬趣雪舞漫天飛。

  • 4 # 江湖夜雨92

    農民的歌手。白居易是熱心救世的儒家代表人物,在韓愈文以載道的基礎上,倡導新樂府運動,詩歌要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要關心民間疾苦。他的藝術主張歸結為一句話,便是,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時而作。他的《賣炭翁》就是諷諭詩的代表之作。據說,白居易寫完詩歌后,常要念給鄉村婦女聽,詩歌直改到她能聽明白為止。

    西湖白沙堤水利工程的策劃修建者。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看到河堤殘破,不能灌溉農田,就開始發動,號召全城人民興修水利,開溝治渠,疏浚水道。他帶頭捐獻半年俸祿,集資成立了治理西湖的基金會,並把治理的方法刻下來,以資後人借鑑。他的這筆資金一直到黃巢起義時,才被洗劫一空。白居易為西湖的白沙堤傾盡心血。

    可見《錢塘湖春行》的最後一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詩人直抒胸臆說,我最愛的,還是這綠樹掩映的白沙堤呀!僅僅是景色之美嗎?你去西湖看看,就知道了,白沙堤也很普通嘛。關鍵是裡面有白居易重修時付出的辛勤,汗水和勞累,也有一種為百姓做點事的愉悅感。現在那些不關注民生,只顧面子工程的公僕可以反省一下了。

    《孟子》中有孟子和齊宣王的對話,齊宣王在自己的皇家公園裡問孟子,君子也可以快樂嗎?孟子說,君子可以快樂呀。但不能獨樂樂,你看,後來的秦始皇建阿房宮,慈禧太后建頤和園,很快國家就滅亡了。君子可以眾樂樂,也就是以百姓的快樂為快樂。這才有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句,千古文化都是一脈相承的。扯遠了,再回到詩歌首聯:

    水面初平,雲角低掛。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先交待詩人的位置,行蹤,這首詩就是以行蹤為線索。我在哪呢?我在孤山寺的北面,賈公亭的西邊。西湖勝境,當然在湖了,所以鏡頭先對準了西湖。春天來了,冰雪融化,湖水上漲,與岸齊平,天邊,掛著低低的雲角。

    鶯為歌手,燕是使者。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緊接著,詩人聽到鳥兒細碎的鳴聲,想到鶯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便抓住這兩種鳥來寫。幾處,誰家,說明春天尚早,鶯燕不多。一個爭字,寫出了黃鶯搶著飛向南邊向陽枝頭的情景,畢竟春寒未盡。一個啄字活化出了小燕啄泥築巢的神情,一切都洋溢著勃勃生機。

    花欲迷眼,草沒馬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花不多,有的剛剛睜開惺忪的睡眼,草不深,剛剛能埋沒馬蹄。讓人想起韓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 5 # 河東一粟

    白居易在杭州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他在公元822年7月到杭州任刺史,到825年3月份的時候就被調到蘇州任刺史了,所以這首詩極有可能在他到杭州的第二年也就是823年的初春所寫(當然也有可能是824年春季)。

    白居易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屆的“素描”高手,他的詩歌都非常容易從字面感受到作者的心境,但這些並沒有影響他詩歌要表達的意境和美感。

    蟄伏一冬天的詩人,迫不及待地在初春時節,來到西子湖畔,看到的是旖旎駘蕩的初春風光,陶醉的心態透露在字裡行間,在他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幅水墨畫,西子湖流露出的寧靜之美,讓人如痴如醉欲罷不能。於這番寧靜之美所襯托的不遠處,春樹以及屋簷下展現出來的鶯歌燕舞給這個美麗的早春帶來無限春意盎然,寧靜之美和生機勃勃在這裡是一個有機的統一。然而循著這些再遠目,竟然春花爛漫,綠草如茵,馬兒在那裡撒歡嘶吟。

    詩人憑他對生活的熱愛和深厚的文學功底,用短短的幾行詩句把他在西子湖畔的所見寫成了有聲有色的西湖春遊記。“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讀他的詩,從頭到尾,我們腦海裡都會浮現出一幕幕電影式的畫面!

    美到感動,美到醉!

  • 6 # 泉240830234

    杭州西湖,著名的景點是白堤和蘇堤了。

    文人士大夫受儒家思想的薰陶,講究造福一方,實現自己的一番事業。

    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的時候,帶領百姓築堤清湖,修理圍堰,百姓為了紀念他的有所作為而起名白堤。

    文如其人,白居易成為現實主義的偉大詩人也就不足為奇了,他主張“歌詩合為事做”就是說要從真情實景出發,表達內心最深切的感受。

    《錢塘湖春行》,就是詩人在春天的西湖所見所聞,我最喜歡其中的佳句。

    亂花漸欲迷人眼,

    淺草才能沒馬蹄。

    是啊!不覺感慨!物慾橫流的社會,亂花漸欲迷人的雙眼。

    大詩人白居易心中所想始終不和現實脫節,春天始終在心裡,讓我怎麼不心生佩服啊!

  • 7 # 知名看淡

    《錢塘湖春行》是白居易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原文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意思是從孤山寺北到賈公亭西面,湖面春水恰同湖堤平齊,雲腳很低,同胡波連成一片。幾隻早出的黃鶯爭著飛向向陽的暖樹,也不知道誰家剛從南方回來的燕子在啄著春泥築巢。那麼繽紛多彩的春花簡直要迷住了人們的雙眼,而淺淺的春草也剛剛能遮沒馬蹄。我最喜愛這湖東百看不厭的春景了,尤其是這綠楊陰下的白堤。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終。以“春”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遊人帶來的喜悅之情。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人的感受。非常生動。從結構看,前兩句銜接自然。不僅使人在欣賞西湖美景,同時也深深地被作者對春天,對生命的滿腔熱情所感染和打動了。三,四句,由靜到動,從全景的寫意到細節的工筆。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鶯聲婉轉,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勤勞,又啟迪人們人們春日的勞作,都寫出了初春的生機。“幾處”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誰家”又表現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並使讀者由此產生豐富的聯想。五六句,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不是盛夏,能見到的尚不是奼紫嫣紅,而是東一團,西一簇,比較散,用一個“亂”字形容。一個“淺”字,準確生動把早春的氣息狀寫的清新宜人。最後兩句,總寫,寫感受不寫景,像讀後感,像觀後感,點出作者陶醉於期間,意猶未盡,給人留下了非常多的回味與想象的餘地。詩中有幾個字用的妙趣橫生。“爭”字,寫出了黃鶯你追我趕,忙著搶佔先機,好佔住最先見到眼光的暖樹,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一個“啄”字,寫出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催人奮進。具有動態美。一個“才”字,將作者驚人的觀察力展現無疑,提現了作者對春天的關心與喜愛的程度。由此可見,再美的景也沒有發現風景絕美處的眼睛與心靈更重要。全詩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近人。既寫出了濃郁的春意,又寫出了自然之美給人的強烈感受。

  • 8 # 只要堅持夢想總會實現

    賞析《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一作者簡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生於河南新鄭。29歲中進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二咬文嚼字

    1雲腳低與雲霧低,雲霧彌

    雲腳低:一個“腳”字把雲寫成了人,寫出了雲霧足跡緊貼水面,籠罩遠方山水。

    雲霧低:無情趣,景雖美,少人情。

    雲霧彌:寫出了雲霧瀰漫,似仙似幻。

    故“雲腳低”好。

    2爭暖樹與飛暖樹,向暖樹。

    “爭”

    (1)寫出了黃鶯春天活潑歡快的氣息,積極向上Sunny的心態。

    (2)寫出了紛飛競躍的動作。

    “飛”只寫出了黃鶯的動作。

    “向”只是寫出了黃鶯的運動方向。

    3“新”燕與“春”燕

    “新”說明是剛剛成年,還未建窩的新婚燕子。

    “春”只是說時間上是春天的燕子。這是無法說明燕子為什麼還要築巢的。因為燕子有舊巢,不築新巢,它戀舊。

    4“亂”花與“繁”花

    亂:說明花的種類多而雜,不按順序出牌,雜亂無章。

    繁:說明花繁茂妖嬈。

    根據實際情況,與音律哪一個合適選哪一個?

    作者要表達的是雜而無序,所以亂好。

    5“淺”草與“綠”草

    “淺”說明草長得不高,不繁茂。寫的是草的形狀。還包含草是綠色的。因為春天花開草是應該的。

    “綠”只是顏色。沒有草的形狀。

    6“漸”欲與“將”欲

    “漸”是一個時間過程,是一個變化過程。

    “將”是未來的一個期盼的時間點,不是過程。

    故“漸”好。

    7“迷”人眼與“晃”人眼

    “迷”是應接不暇,迷幻。因景色太美,恍入迷境,恍然如夢。“迷”亦有光線刺目,晃眼之感。

    晃是從光線的角度來說的,就是耀,刺。光線變幻太快,眼睛不適應。

    故“迷”好。

    8“才”能沒馬蹄與恰“能”沒馬蹄。

    才是剛剛。

    恰是剛好。

    從意思上理解都行。但音律不同。“才”字響亮乾脆。“恰”字音律洪亮拖沓。

    故“才”字好。

    9“沒”馬蹄與“遮”馬蹄

    “沒”是沉入其中。不露分毫。

    “遮”是漏風漏光的,從側面說明草有一定的厚度。

    也說明“淺”是有厚度的,厚度以馬蹄為準。超過馬蹄就是深,剛剛過馬蹄就是淺。

    三意境

    咬文嚼字的功夫到了,意境躍然心上。

    所以不談意境了。

  • 9 # 阮軍發
    書法作品《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鑑賞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故民間有諺雲: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杭州位居江南,天氣澄和,風物閒美,湖山旖旎,自古文人墨客吟誦頗多。其中品題杭州山水的詩作,以白居易的作品數量最多,影響也最大,一首《錢塘湖春行》更是讓杭州錢塘湖蜚聲海內。

    西湖風光

    錢塘湖,系圍墾錢塘江而攏成的內湖,即現在的西湖。白居易開發西湖有功,以詩詞為西湖做“廣告“更是不遺餘力,所以當今人們欣賞“西湖十景”(蘇堤春曉、斷橋殘雪、麴院風荷、花港觀魚、柳浪聞鶯、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雙峰插雲、南屏晚鐘)時,自然會不由自主的想起白居易來。

    白居易“寄傲遍林泉”的生活態度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生於河南新鄭。白居易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杜甫並稱“唐代三大詩人”;白居易與唐代大臣、文學家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又與唐代大臣、文學家、哲學家並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並稱“劉白”。當然,白居易本人自然不俗,“詩魔”和“詩王”的“高帽”也戴著呢,而且當仁不讓。

    中唐大詩人白居易

    唐代文人喜遊歷,白居易也不例外,曾自言“性好閒遊,靈蹟勝概,靡不周覽”(《修香山寺記》)。晚唐文學家皮日休在《七愛詩· 白太傅》也說他“忘形任詩酒,寄傲遍林泉”。白居易不僅愛旅遊,遊歷廣泛,而且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旅遊詩歌,如《春遊》《暮江吟》《憶江南》《板橋路》《餘杭形勝》《錢塘湖春行》等,這些旅遊詩是白居易豐富旅遊活動的反映,也蘊含著他不同人生階段複雜而獨特的旅遊觀念和生活態度。

    國畫《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旅遊觀及旅遊詩對後世文人的旅遊活動及詩歌創作影響極大,晚唐詩人皮日休、陸龜蒙,宋代詩人蘇軾、陸游等都深受其益。 白居易的旅遊詩,不僅是唐代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古代旅遊文學的寶貴資源。

    唐穆宗長慶二年(公元822年),已屆天命之年的白居易任杭州刺史,遠離朝堂,他有說不出的解脫之感,有詩《喜罷郡》為證:“五年兩郡亦堪嗟,偷出遊山且看花。自此光陰為己有,從前日月屬官家”。朝廷政事,榮辱升遷,已不再繫懷,在杭州刺史任上,除勤政愛民外,親近自然、縱覽山水成了他的主動選擇。

    白居易眼中的錢塘湖山之美

    古代中國地理志史《太平寰宇記》卷九三杭州雲:“西湖在縣西,週迴三十里,源出武林泉,郡人仰汲於此。為錢塘之巨澤,山川秀麗,自唐以來為勝賞之處。”關於錢塘湖的記述是:“錢塘風物湖山之美,自古詩人標榜為多……皆錢塘城外江湖之景,蓋行人客子於解鞍繫纜頃所見爾。城中之景,惟白樂天所賦最多。”

    西湖十景之“蘇堤春曉”

    即是說,在杭州,白居易寫下了大量題詠杭州山水的寫景詩,其中《錢塘湖春行》造詣最高,傳佈最廣。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此詩大意是: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幾隻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在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西湖十景之“麴院風荷”

    這首作於長慶三四年間的《錢塘湖春行》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摹了西湖春天綺麗的自然風光,並喻示了詩人愉悅的心境。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自然,語氣清麗平易。白居易運用“移步換景”手法,在行進中展開景物描寫,並選取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的方式予以描摹春天西湖的明媚,並藉以抒發內心的愉悅體驗,將現實中的煩惱苦悶棄之腦後,從而享受生命的無窮樂趣。

    《錢塘湖春行》的匠心和結構之美

    《錢塘湖春行》是七言律詩。七言律詩格律嚴密,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由八句組成,每句七個字,每兩句為一聯,共四聯,分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中間兩聯要求對仗。下面據此規則進行分析:

    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立意高起點,落筆大處來,是白居易寫詩的一貫手法,也體現了其高超的駕馭行文能力。進入錢塘湖景區,天高雲闊,神清氣爽,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目之所及,白雲低垂,春水初生,山光、雲影、湖水相連,且山、寺、亭、水、堤、雲,高低錯落,遠近配合,構成了一幅平闊曠遠的立體西湖春景圖。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人在景途行,神在畫中游。早春天氣漸暖,樹木發出新枝,作為“春之歌手”的鶯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而作為“春的信使”的燕已開始銜泥築巢。鶯歌燕舞,動靜之間,生機頓現,西湖早因之生動明豔。

    西湖十景之“花港觀魚”

    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在唐代,人們有騎馬遊春的習俗。而錢塘湖景區比較寬廣,作為杭州刺史且已屆天命之年,白居易自然是攜三五隨從策馬出遊。因景緻優美,心情愉悅,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讓人目不暇給,迷亂的感覺自然孳生。可以想見,那時西湖的春天是的奼紫嫣紅和五彩繽紛?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

    寫景是為了抒情。白居易詩歌語言平實、清麗,表情達意更不矯揉造作,而是直抒胸臆,表達愉悅的體驗和歡樂的心境。區區簡樸的“行不足”三字,卻將詩人陶醉山水、流連忘返的感受表達的淋漓盡致,因為錢塘湖的湖光山色實在太過妖嬈、旖旎,以至於詩人不忍離去。

    在中唐時期,白居易寫景狀物,絕對是一頂一個高手,他像一位高超的攝影師,將鏡頭聚焦於最能代表西湖早春美景的事物,攝製成一幅幅美妙的畫面。

    畫中有詩,詩中有畫。《錢塘湖春行》因而流傳千年,傳誦至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讓自己不會有腳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