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留青史
-
2 # 談閒士
吳起和白起都是兩國在變法改革紅利中崛起的統帥。
首先來看一下吳起的成長:魏國始於魏文侯,魏文侯繼承的基業是相當薄弱,甚至可以說是岌岌可危。他繼承的魏地,是一個四戰之地,不但趙韓這兩兄弟對魏國虎視眈眈,秦國和楚國也對魏地垂涎三尺。所以魏文侯開始改革變法歷程,從根本上否定了世卿世祿制度,一大批新興地主階級的“士”進入到國家統治機構,魏文侯從“士”階層中選拔了一大批賢才並委以重任,如吳起、樂羊、西門豹及李悝等人。
一場改革的興起,必將源於思想的變遷和整合,而正是在一次次的軍事交鋒和政治角逐中,吳起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而深邃的軍事理論,吳起在魏國實行具有嚴格考選制度的“武卒制”,魏國再也不分“華人”和“野人”了,所有魏國臣民都有當兵的權利,一旦當兵,賜田宅、免徭役,極大的提高了魏國當兵熱情。吳起開始精煉“魏武卒”,為魏國打造了一隻戰無不勝的虎狼之師。
吳起注重國家軍事力量的加強,同時還爭取國家和軍隊集團內部的協調統一,一旦國家出現“四不和”,就只能止戈息武,換個角度講就是強調一個國家內部要“和”才可以出兵打仗,打仗之前軍隊內部要“和”才能出征,出征列陣,每個環節都要“和”才可以出戰,具體到戰場,軍隊作戰相“和”才可以獲勝,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在吳起的眼中,更講究帶兵的策略,與貧苦計程車卒同吃同住,行軍時,他留著車馬不乘不騎,而他自己的糧食也像普通士兵那樣親自背在身後,士兵們看了都覺得這位將軍與別的不同,他是“自己人”。吳起能夠放下身段,親自為身上長滿瘡計程車兵吸膿,清理潰爛的傷口,在得到這個士兵的感動的同時,得到了周圍更多計程車兵為他以死效力。
吳起鎮守西河期間,強調兵不在多而在“治”。
西河是秦魏兩國交界處,此前兩國在此地已經打了七八年的拉鋸戰,雙方互有攻守,互有勝負。而吳起來了後,戰況瞬間得到改觀,他沒有與秦國耗下去,也不再糾纏於具體戰役的枝節,而是首先佈下全面的戰略部署,他從少梁出兵,急行軍迅速攻佔元裡、臨晉,又派重兵把守,在這一帶建立永久堡壘工事。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揮兵直取鄭地,如此一來就在秦國土地上狠狠的劃了一刀,刀鋒起於北面的龐繁,收於南面的鄭地,至此,整個西河與秦國再無干系,而這距吳起戍守西河才不過兩年時間。
吳起還親自設計了一整套激勵機制,每次戰勝後,他都請魏文侯在軍中舉辦慶功宴,而且要分成三六九等,正式的就像是宮廷宴會。
在戰場上立了“上功”計程車兵給請到第一排就坐,他們的桌面上豬、牛、羊三牲俱全,且享用最貴重的金、銀、銅等餐具。立了“中功”計程車兵則被安排在第二排就坐,只能吃到豬肉,而且只能用銅餐具。那些寸功為立計程車兵,他們只能坐在最後一排,而且餐具也只不過是一些陶罐,他們只能坐在別人看也不看或者投來鄙夷眼色的角落裡,默默的看著那些立功的人滿臉笑容的接受魏文侯的嘉獎,聞著他們籌光交錯之際散發出來的酒香,這種感覺就好像是自己是被人拋棄的孤兒,這還不算,宴會結束後,還在大門外對士兵的家屬進行論功行賞,以嘉獎他們對家人投身行伍的支援,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西河之地,秦人捲土重來,這次他們集結了五十萬大軍殺來,最後在魏國重鎮陰晉城外列陣布營,情勢萬分危急。吳起胸有成竹,只是將從未在戰場上立功計程車兵挑出5萬人,準備用他們來對付城外的秦人。他們心中都憋著一股勁,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在下次慶功會上坐到第一排,站在舞臺正中央!這5萬人渴求立功,上了戰場就像是餓了很久的猛虎突然看到肥羊群,於是個個以一當十,拼力廝殺。
士兵作戰勇猛,吳起又指揮得當,兩個條件加在一起,以5萬精兵吊打秦軍50萬大軍。
陰晉之戰也是軍事史上少數以少勝多戰役中的著名例子,此後,吳起在魏國的戰神地位無人可以撼動!
吳起在魏武侯時遭到迫害,離開魏國,轉頭楚國,並且在楚國主持變法強軍,經濟、軍事等方面得到一定發展,國力逐漸強盛,尤其是在軍事上,向北伐魏救趙,收復了被三晉佔領的陳國、蔡國故地,將勢力擴充套件到黃河岸邊。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佔有洞庭、蒼梧之地。當時諸侯各國皆畏服楚國,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諸侯"。
更重要的是吳起的變法思想和理念也間接地影響了秦國的商鞅變法。
我們再來看白起:商鞅在秦孝公時期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建立性的變法措施,其中針對秦國一些掌權貴族貪婪、軟弱、墮落的特性,商鞅在變法的法令中特別提出:有戰功者才能升遷。
白起實現了從兩手空空的普通老百姓鯉魚躍龍門的奇蹟。
十六歲的白起還是一個懵懂的少年,懷揣報效國家、建功立業的夢想,踏上了行軍旅程。十年間,軍隊中不斷磨練,立下赫赫戰功。秦昭襄王十三年,白起因軍功獲得了左庶長的爵位,成為秦軍領導層最年輕的將領。那時候的左庶長屬於秦軍的中層領導,屬於卿的範疇。此時此刻,英武不凡的白起已經在軍中嶄露頭角,並且日益成為秦軍中可以獨當一面的人物。
十年磨一劍。
白起遇到了一個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一飛沖天入九霄的機會,那是能夠改變他命運的人,這個人就是手握重兵地位尊崇的魏冉。在魏冉的眼裡,白起作戰勇猛,為人心狠手辣,做事果斷乾脆,但缺乏心機,不懂政治,他正是魏冉在政治鬥爭中所需要的!
白起的第一次實踐之地就是戰略要點新城,它處於楚國和南韓交界處,只要控制住這裡韓楚間的關係就被切斷,為了打破韓楚之間的聯絡,白起果斷出手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用了不足一萬的兵力就攻取了新城。
六國為之震驚,白起的名號開始引起各國注意。還不等白起班師回朝便官升兩級,封為左更。後來南韓為了挽回頹勢,聯合魏國攻打秦國,白起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他深諳用離間之道,利用離間之計使得魏國主將和南韓主將互相不信任,然後才派兵圍住了南韓闕與,魏軍率軍來營救卻不出手,打算趁著秦軍與韓軍陷入到焦灼狀態時打秦軍一個措手不及。豈不知,白起竟然放著在南韓守關的一萬軍隊不顧,轉而攻打強大的魏軍。等到魏國反應過來時已經來不及了,秦軍陣勢已成,魏軍猝不及防,很快陷入浴血苦戰中。
魏軍且戰且退,朝著韓軍營寨逃去。就在魏軍大敗的同時,另一邊南韓的軍隊終於發現秦軍正在偷襲魏軍,可是韓軍不敢貿然行動,然而敗退的魏軍卻已經席捲而來,南韓的軍營,因為來的盟軍,所以原來設定的各種陣勢都沒了作用,雙方軍隊相互交叉,亂作一團。
白起就等這個機會,趁著敵人還沒喘過氣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向了韓軍。秦軍如入無人之境,韓軍大勢已去,想要退兵,但白起不會放過這個大好機會,因為他的作戰思想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所以白起當機立斷,命令軍隊脫了沉重的鎧甲上衣,糧草淄重一律棄之不顧,只帶殺人的刀劍,和獲取頭顱的腰帶就成。秦軍一路所向無敵,順利將敵人五座城池收入囊中。
白起之名,讓國際側目。
白起一戰成名,被封為“國尉”,實際上已經成為秦軍最高統帥。數月之內,白起度過了黃河,攻取了安邑以東大片韓魏領土。
白起的戰略戰術透過闕與之戰、華陽之戰、攻滅楚國等戰役中已經表現的很明顯。
一、白起堅持打殲滅戰思想,他的目標不僅僅是攻城奪地,更重要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二、白起更加強調追擊戰,他對“窮寇莫追”不屑一顧,即使有伏擊,他也能夠將計就計。
三、白起注重野戰工事,他經常誘敵走出營壘,繼而在預期地點築壘阻敵。
四、白起在戰前進行精確料算,這是軍事家最神往的境界,料敵於先。包括政治,經濟,軍事,國際國內局勢如何,他都會進行精確料算。
有如此四點,再加上以往的戰績,白起被稱為“戰神”,實在是實至名歸。
結語吳起和白起都有“戰神”稱號,在戰場上都是戰無勝,所向披靡。但是他倆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吳起善於治兵,白起善於用兵。
吳起更注重國家軍事力量的加強與建設,透過改革、變法等途徑重塑國防力量,屬於國家戰略級別人才。
白起從士兵起家,一路高歌猛進,坐到了軍事最高統帥,是名副其實“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軍事人才”。
他倆一個是全能型國家級幹部,一個是純軍事型“戰爭販子”。
論個人能力,吳起更勝一籌,白起略顯遜色。
不過,最終倆人都沒有好的下場。吳起被楚國處以車裂之刑,白起自刎於刀下。
英雄殊途同歸!他們倆的死都是國家的損失,或許如果吳起沒有離開魏國,也就沒有後來秦國崛起,也就沒有白起什麼事了。
-
3 # 使用者67724358697
白起就算了吧。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周幽王被犬戎殺死後,豐鎬(西安)被犬戎殺得片甲不留。
秦國發源地在甘肅天水,秦公墓在甘肅隴南禮縣大堡子山。
秦攻破豐鎬(西安),趕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陽。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嬴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
4 # 歪史
對比兩個不在同一時期的歷史人物,沒有確切的直接資料證明他們之間的優劣,所以只能透過他們一生的事蹟,取得的成功,在世時候的功績來比較他們的優劣,但是這一些比較往往都帶有個人主觀臆測,缺乏歷史實據,也無任何價值。
軍事上對比但是他們之間的差別就是白起所率領的是以及強大起來的秦軍,他的軍隊綜合實力在戰爭時期已經超過了他的戰爭對手,主要是韓趙魏楚的軍隊,無論人員,裝備,後勤補給。可以說是以強勝弱。而吳起則相反,率領弱小魯國的軍隊大破齊軍,率領五萬魏軍大破秦軍五十萬,率領楚軍打敗強盛的魏軍。
我們似乎可以看出來,吳起的戰績都是他處於劣勢時候建立的。而且不分國別,只要他經手,短期內就熟練排程,指揮有方,絕對的大帥之才。白起沒有類似情況,他一生所率領的都是秦軍,而且謹慎細微,完全是一個將才,即使在長平大破趙軍之後,處在優勢之下仍然不敢再次率軍攻趙,最後被賜死。這一點可以斷定,吳起強於白起。
行政上對比如果軍事上沒辦法拉開差距,在行政上,吳起絕對可以甩開白起。白起一生的成就完全在軍事是,沒有其他領域的成績。這一點乏善可陳。而吳起在魏擔任西河太守,聘請孔子弟子子夏講學,開創盛極一時的西河學派,在任內將西河治理的物阜民豐,成為魏國的西方重鎮。
在離開魏國以後,吳起來的楚國,得到楚悼王的信任之後,被任命為令尹,開始了吳起變法,經過紀年的努力,楚國國力大幅度提升,北面拆解三晉聯盟。解除了楚國的威脅。雖然他最後被射殺,新法廢止,但是他的能力不能被抹殺。
-
5 # 皓月蔓
戰國名將雙起:吳起、白起,誰更勝一籌?
我個人是認為吳起更勝一籌!
為什麼呢?
1、舉個簡單的例子:讀書的時候,老師要求德智體美綜合發展。有些學生是偏科目的,有人喜歡語文,語文成績就好一些;有人喜歡數學,數學成績就更勝一籌!在歷史上,按資料所示,吳起是多方面發展的。
吳起歷經三國、集兵家、法家、儒家思想於一身,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軍事內政上成就輝煌!
而白起專於兵法,善用兵。
從此分析來說,吳起是綜合發展型人才,不可多得!
2、相對於默默無聞來說,人要留下痕跡!於後人來說,是不可多德的財富!
吳起精於兵法,著作有《吳子兵法》。
個人認為,將所得所聞所學,著作為文,為後世作參考,這是吳起的一大貢獻!
3、我們認為術業有專攻!在專攻方面,白起是四大名將之首,戰績累累。按軍事上來說,白起是更勝一籌的!
總的來說,綜合來說,吳起為優,專業來說,白起更勝,要看從哪些方面來解釋!
因而,作為一個社會人,作為領導,作為員工,可以根據自己的方向,選擇綜合發展的道路,也可以選擇術業有專攻的道路,條條道路通羅馬,人生可期待!
-
6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吳起生活的年代是戰國初期,白起生活的年代是戰國晚期,雖然同處戰國時期,但是吳起的活動時間比白起早了一百多年,兩人所面對的戰國形勢是不同的。作為一個人才,想要發揮自己的才能,最基本的前提就是需要一個平臺,而人才所能取得成績的大小,就取決於自身的能力和平臺的支援度。
吳起是衛華人,一生服務過三個國家,分別是魯國、魏國與楚國,作為一個有著雄心鬥志,不惜殺妻換取功名,並極度渴望成功的吳起來說,他最需要的是一個強力支援自己成功的平臺,縱觀吳起一生,他也只不過只找到了半個支援他的平臺,並非吳起不忠心,而是吳起這匹千里馬只遇到過個半個常識他的伯樂。
吳起侍奉魯國,幫弱小的魯國擊敗了強大的齊國,僅僅打一場勝仗而已,就因為受到小人讒言而受到魯國國君的猜忌被免去官職,吳起被迫離開魯國來到魏國,吳起明明是將相之才,卻被魏文侯作為地方官鎮守河西,這是魏文侯沒有重用吳起,即便如此,吳起仍然訓練出一支強大的魏武卒,把秦華人打得落花流水,幾十年不敢東進,魏文侯去世後,魏武侯即位,吳起更加得不到重用,反而再次受到猜忌而逃離魏國。
吳起來到楚國,受到了楚悼王的重用,被封為楚國最高官職令尹,相當於國相,這才是吳起夢寐以求的平臺,之後吳起便開始了一系列的變法強楚,可惜的是變法僅僅維持了5年,就因為楚悼王的去世,導致吳起被心懷怨恨的楚國貴族射殺,一代英才吳才命喪楚國,算起來吳起的三個東家,能被稱為伯樂的,僅僅只有楚國算半個。
吳起的一生是不得志的一生,因為缺乏平臺的支援和伯樂的賞識,但吳起的一生,處處印證了一句俗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吳起的厲害就在於:你把他放在哪裡,他都能戰無不勝,都能成功,並且同時是軍事、政治、改革方面不可多得的奇才,而且在歷史上,僅此一人。
相對於吳起來說,白起的一生顯得一帆風順,白起是楚華人,在秦國依靠軍功爵位制一步一步走上高位,白起的一生就是奮鬥的一生,是一個從底層平民依靠軍功晉升為高階將領的典範,白起一出場就是二十等軍功爵位制中的十級左庶長,天知道白起在拿到十級爵位前付出了多少汗水和鮮血,但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秦國,以及商鞅變法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將領,白起身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顯然名不虛傳,靠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首級和一件又一件的軍功。
白起比吳起的運氣好,就在於白起背後站了一個強大的秦國,而且還是全力支援的伯樂,白起依靠秦國的實力和自身的能力,實現了巨大的軍功,白起一生在秦國為將30多年,攻下城池70多座,斬殺首級100多萬,這個紀錄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秦國實力雖強,但白起的大多數戰爭取勝靠的不是實力,而是謀略,並且多是以少勝多的戰役,白起最擅長的謀略就是:迂迴側後+分割包抄+殲滅伏擊,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目的,這話聽起來非常熟悉吧,沒錯,近代的偉人所用戰略與白起如出一撤,這是戰爭取勝最有效果的戰略,沒有之一。
比如伊闕之戰,白起率領十幾萬秦軍,隱藏實力,迂迴繞到韓魏聯軍身後,將24萬韓魏聯軍分割包圍,最終一戰全殲滅,再比如白起攻楚之戰,白起率領20餘萬秦軍攻打楚國都城,白起不僅孤軍深入,而且對面數倍於己的楚軍,採購迂迴側後,擊破楚軍,同時利用水淹城池,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幾百年來,白起是第一個攻破楚國都城的秦國將領,至於長平之戰,更是白起的經典之戰,一戰殲滅趙國軍隊主力,讓戰國軍事實力最強的趙國從此一蹶不振,直到滅亡。
白起的一生是開掛的一生,是不斷高歌猛進、戰無不勝的一生,秦國在當時的軍事實力雖然強於任何一個東方六國,但遠遠小於六國總和,白起能在秦國的所有對外戰爭中戰無不勝,並不全靠秦國的實力,更多的是個人的能力,尤其是白起在軍事上獨特的個人能力,白起在軍事上獲得的戰績同樣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如果把吳起與白起放在一起比較,那麼結果應該是這樣的:
論戰績,白起戰無不勝,吳起從無敗績,但是白起的戰爭結果顯然比吳起輝煌得多,白起勝。
論軍事能力,吳起著有《吳子兵法》這本軍事著作,又有無數次戰爭勝利的例項,可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強典範,而白起是一個從基層摸爬滾打逐漸成長起來的將領,實際經驗豐富,理論知識不足,吳起勝。
論綜合能力,白起的所有能力都集中軍事,也就是行軍打仗,除此之外,白起在其他領域沒有建樹,在政治上還是非常幼稚的,居然屢次抗命秦昭襄王,最終導致白起被逼死,而吳起不僅僅在軍事領域有能力,而且在儒家、法家以及改革和內政方面都有建樹,比如開創戰國第一特種部隊和職業化軍隊魏武卒,在楚國實行吳起變法等,這都不是白起能比的,吳起勝。
論兩人的結局,白起被自己所效忠的秦昭襄王逼死,而吳起則因為楚悼王去世,被楚國貴族射殺,但吳起在臨死前跑到楚悼王的屍體上,楚國貴族射向吳起的箭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最終新即位的楚王誅殺了所有參與此事的貴族,吳起等於是在臨死前就為自己報了仇,吳起勝。
所以,綜合比較起來,吳起比白起厲害。
-
7 # 青史回聲
在我看來,白起更勝一籌。“殺神”白起不是浪得虛名的。雖然吳起名聲早於白起,但誰叫吳起出生早呢。
當然這只是一句玩笑話,事實上年代不同,並不代表兩人沒有比較性。首先咱們來看吳起,吳起原是魏國的大將,當年戰國初期,魏國是第一率先變法,在魏文侯和魏武侯兩代人手裡,魏國率先成為戰國第一強國,而這當中,出力最多的一個是李悝,相當於魏國的宰相,另一個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吳起了。“傳說中的”魏武卒就是吳起建立的,那時的魏武卒是橫掃天下,無人是敵手。可惜魏武侯登基以後,吳起就與他產生了矛盾,與統治者發生矛盾,做臣子要麼死,要麼逃遁,吳起選擇了離去。
相比較吳起,白起還算好的,雖然白起也沒有逃過死得下場,但好歹白起是自殺的。而且白起本來就是秦國計程車族,一直以來都是為秦國效忠,那時的秦國,已經經歷了商鞅變法幾十年,到了秦昭王時期,秦國已然成為了第一強國。在這樣的強國,白起自然有了用武之地,可以白起歷經數十場戰爭,未嘗有敗績。
所以綜上所述,白起更勝一籌。
回覆列表
個人覺得吳起更勝一籌,軍事方面兩人差不多都是戰國時期少有的名將兩人武功也差不多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菏澤市定陶區)人,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其著作有《吳子兵法》傳世。唐肅宗時,吳起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白起(?—公元前257年),羋姓,白氏,名起,郿邑(今陝西眉縣常興鎮白家村)人。戰國時期傑出的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楚平王之孫白公勝後代。 擔任秦軍主將30多年,攻城70餘座,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封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賜死於杜郵。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名列武廟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