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延續。這一說法,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認同,一戰作為一個不徹底的戰爭,並未真正瓦解德國實力,為其再次挑起戰爭,埋下了“禍根”。當然,苛刻的《凡爾賽和約》更是德國挑起戰爭的根本原因。

    但令人不解的是,自德國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以及吞併奧地利和蘇臺德地區,甚至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表現出了咄咄逼人的野心。作為一直主導歐洲局勢的英國,為什麼對德國採取一味的妥協和綏靖?曾經強硬的英國去哪裡了?

    這個問題要從一戰說起,一戰後的英國“外強中乾”。

    持續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戰敗國來說,結局是“很悲慘的”。昔日的帝國紛紛瓦解,國家被肢解得四分五裂,尤其是奧匈帝國被分割成只有8.4萬平方公里的小國。但很少有人知道,對戰勝國英國來說,一樣損失慘重。

    首先,沉重的財務負擔。一戰爆發前,許多人都認為戰爭的時間不會持續太久,甚至有人樂觀地認為,只需個把月就能結束戰爭。然而,武器技術的升級,致使一戰成了誰也滅不了誰的塹壕戰、消耗戰,戰爭的每一天都是靠“錢”來支撐的。

    英國為此耗費了約130億英鎊,相當於年收入的6倍,這是足以讓英國破產的數字。之所以能堅持下來全靠借貸,英國幾乎借遍了全世界,由昔日最大的債權國淪為最大的債務國。直到2015年,才把一戰時欠的的債務還清,時間長達100年。

    其次,英鎊地位不保。以英鎊為結算單位,是一戰前英國強大的標誌,也就是說,英國只需印刷一些鈔票就能獲得豐富的實物和勞動。當然,這是以英國的信譽,以及國家的收支平衡作為保證,而金本位更確定了英鎊的霸主地位。

    但一戰巨大的開支,讓英國可謂是債臺高築,英鎊持續貶值,大量的黃金外流,而美國憑藉強大的製造能力和大量的黃金儲備,使得美元一躍成為英鎊最有力的挑戰者,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開始動搖。說白了,就是沒錢支撐下一場戰爭。

    雪上加霜的是,一戰時的英國,所有的工業都轉為了軍工廠,傳統工業品市場出現了真空,美、日等國趁虛而入,再加上各國自己的工業製造能力也在提高,戰後的英國根本賺不到錢。張伯倫自然明白,不是不想強硬,是沒有實力強硬。

    殖民地紛紛獨立,英國無暇顧及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讓英國花費了鉅額資金。而作為戰勝國,雖然獲得了一部分原屬德國在非洲的殖民地,但這些國家就是現在也還是很窮的,非但不能給英國創造更多的價值,反而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維持,加重了負擔。

    那時的英國是相當的牛氣,土地面積擴張了330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4,人口更是高達4.5億。也就是說,在當時每4個人中就有一位是大英帝國的子民,達到了英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刻,成為世界最強大的國家。

    但實際情況是“攤子鋪得越大,實力被攤薄得越多”。因為殖民地需要大量的辦事機構和外派駐軍,這都需要大量的錢財支撐。隨著“入不敷出”的財政,越來越力不從心,而糟糕的是,這些殖民地趁其衰落,紛紛爭取獨立。

    愛爾蘭就是其中的典型。其頻繁不斷的獨立運動,早已讓英國為之頭疼,一戰後的國力削弱,英國已無力進行鎮壓。無奈之下,讓其南部的26個邦獨立,只留下了北部較為發達的6個郡。這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由來。

    愛爾蘭自由邦的成立,是大英帝國衰弱的標誌,也是其分裂的開始。隨後,加拿大、南非、澳洲、紐西蘭紛紛提出自治的要求,二戰前,英國放棄了對這些國家的殖民,成為相對獨立的英聯邦國家。然而,這些並不是最可怕的。

    真正的危機是,印度也要求獨立。加拿大等國的自治並不影響與英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反而還使英國減少了防務負擔,可謂是“倆好擱一好”。但印度不同,英國是靠赤裸裸的掠奪,為自己賺取更多的錢財。印度一旦獨立,英國就真剩下空架子了。

    一戰時,印度派了120萬人部隊參加了戰爭,就是為了英國戰後答應其獨立。可最後,英國還是食言了,憤怒的印度人獨立運動更加高漲。從某種角度說,英國自己的事情還未“處理乾淨”,哪裡還有“閒心”警惕德國的崛起。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全史》

  • 2 # 謀世123

    一個攪屎棍,做的缺德事又很多,只會在背後剪羊毛,一旦歐亞一體化,英美國家早晚分裂,這就是臥榻之下豈容他人安睡,

  • 3 # 海中巖haha

    因果說反了。是因為英國衰弱了,愛爾蘭才獨立。不是愛爾蘭獨立了,英國衰弱。大英帝國強大時,愛爾蘭也獨立不了。正是因為大英帝國衰弱了,愛爾蘭才會獨立。

  • 4 # 世界人文通史

    愛爾蘭能夠獨立建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削弱有很大的關係。

    愛爾蘭共和國曾是英國的殖民地之一,與其他的英屬印度殖民地英屬緬甸殖民地不一樣的是,愛爾蘭島距離英國近在咫尺。英國連近在咫尺的殖民地都喪失了,這不是衰落是什麼呢?因此,說愛爾蘭的獨立標誌著英國殖民體系的瓦解和英國國力的衰落,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到重創,國內失業率飆升、經濟衰退、欠下鉅額債務,從而削弱了對殖民地的管理能力,而近在咫尺的愛爾蘭也起來鬧獨立,這反映出了英國的艱難處境。

    在英語中,英國的全稱本來叫做“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四個大部分組成的。但在1921年以前,英國還包括了第五個部分,那就是愛爾蘭。愛爾蘭多次謀求獨立都沒有成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趁英國衰落,才成功脫離了英國。

    在版圖成份上,英國與日本比較相似。日本的本土也是幾個大的板塊組成的,比如九州島、本州島、四國島、北海道島。

    1801年,英國透過殖民手段吞併了愛爾蘭地區,由英國國王同時兼任愛爾蘭的國王。不過,英華人信奉天主教,而愛爾蘭人信奉新教,所以雙方有著不可調和的宗教矛盾。

    在歷史上,愛爾蘭人曾多次起來反抗英國統治。試圖謀求獨立,但都沒有成功。這是因為當時的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地遍佈海外,擁有世界上四億多人口。

    太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無論是升起,還是落下,日光始終照耀在英帝國的土地上,這句話反映了英國全盛時期的國力。

    可是在1914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後來加入)為了爭奪霸權和殖民地,與德國、義大利、土耳其、奧匈帝國組成的同盟國交戰。

    在這場戰爭中,英國傷亡將近兩百萬人,並且欠下了鉅額債務。在一戰開始前,美國還欠下英國4億英鎊,但戰爭結束後,英國反欠美國鉅額債務,可見一戰對英國的削弱。

    戰後,美國取代英國成了新的世界領袖。內外交困的英國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也失去了對殖民地的統治,霸權體系開始崩潰。在這種背景下,愛爾蘭人的獨立運動再次掀起高潮,成功獨立建國。

  • 5 # 李三萬的三萬裡

    這個說法不對,英國現在依然是藍星五強之一,但跟他自己當年的日不落帝國獨霸全球勢態相比,確實是衰落了,不過這與愛爾蘭沒有一毛錢的關係,關於日不落帝國的衰落序幕,公認的就是布林人戰爭,雖然布林人戰爭英華人最後還是取得了勝利,戰爭本身也不能說對英國造成什麼很大損失,但它宣佈了一個現實,就是英國原本日不落帝國殖民體系的動搖!英國以自己偏居世界一偶的狹小國土,全部加起來也才幾百萬的人口,當年是怎麼控制著全世界如此龐大的殖民地呢?比方香港,英國割佔香港後,圍繞香港經營自己在東亞地區的利益,但實際上香港的防禦,並不是無懈可擊的,即使是腐朽落後的清政府,如果確實有心,也並非沒有辦法攻擊香港並重新佔領它,但是英國隨後而來的報復,則肯定不是當時清政府所能承受的,整個日不落時代,只有美國,在法國及還有很多歐洲國家背後的援手之下,從英國殖民狀態獨立出來,而且美國的獨立也並非完全是因為軍事勝利,而是在當時經營出一種讓英華人覺得這地方你要麼讓他獨立、要麼乾脆殺光算了的態勢,這些人並不是土人,而是來自歐洲的白人,這時的英國已經做不到殺光他們重新移民這種選項了,所以乾脆讓他們自己混,覺定用他們獨立後的慘樣給別的殖民地做娃樣子。當時美國確實不咋滴,陸軍可以被墨西哥欺負,海軍可以被智利欺負。然而布林人戰爭不同,南非有重要的貴金屬和鑽石,英華人最後的勝利,顯示的是英華人很盡力了,在這麼個層面上的戰爭,就可以把曾經以富裕聞名的日不落帝國,拖進到處借錢的窘境,前膛槍時代英華人軍事思想的領先,已經被拉平,布林人就是一群殖民地農夫,僅依靠保衛家園的熱情,就能把認真起來,派來整規軍的英國拖到這個程度,這實際上就宣告了英國原本以點控面的殖民體系搖搖欲墜,所以英華人也很聰明,布林人戰爭後,主動改變殖民統治策略,開始放下自己的傲慢,但是這種改變所需要的時間已經沒有了,很快在歐洲德國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崛起,拖住英國太多精力,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掏空了英國的家底,在歐洲和德國的糾纏中,眼睜睜看著新世界美國真正崛起,一路名正言順的成了新霸主。所以到四九年,愛爾蘭的獨立,最多也只能說是英國衰落後,終於得以獨立,這個時候,非要說是英國衰落的標誌,還不如說印度的獨立呢,愛爾蘭真的排不上號。愛爾蘭還有個北愛爾蘭問題,就是北部六州最精華的部分,由於英國大量移民投資,已經被英國徹底同化控制,在愛爾蘭獨立時,也並不包括北愛爾蘭六州,愛爾蘭本身,宗教上都是新教信徒,從來與英格蘭部分沒有融洽過,在英國殖民體系裡,政治、軍事、經濟,也從來沒有具備過什麼重要意義,完全就是封建時代古英國家門口領土擴張的產物,獨立不獨立,對英國來說真的很難具備多少象徵意義,至少在中國,民眾特別關心國際問題的國家裡,恐怕都是以為愛爾蘭還是英國一部分,並未獨立,而加拿大則是一個獨立國家的人佔多數呢。

  • 6 # 奇騎馬

    這可是個好訊息,應該是報應來了。1839年之前英國對中國實施鴉片計劃,毒害中國人民。次年,林則徐虎門銷煙,震國威、揚國氣。之後些年,只可惜清朝軟弱無能,最終走向滅亡。

  • 7 # 使用者金尊李

    歷史上凡大帝國衰落都是分裂造成的,大英帝國也是殖民地分裂獨立而衰弱成如今二流國家,若愛爾蘭繼續分裂獨立,那大英將從歷史上徹底出局,衰竭成三流皆有可能,將徹底喪失話語權,看看現在的蒙古吧,英國好自為之吧。

  • 8 # 英國小導一凡

    這麼多人熱火朝天的分析者二戰後的局勢,那麼作為一個英國導遊,經常前往愛爾蘭,我說說另外一個維度的考量。

    即便在如今仍然是英國版圖的被愛爾蘭的首付貝爾法斯特,一道並不應該屬於旅遊景點,卻讓很多遊客都希望前往的和平牆,在依舊略顯壓抑的一片區域存在著。

    愛爾蘭獨立,是民族的獨立性,更多的是宗教信仰的獨立性

    現如今的愛爾蘭共和國是天主教國家,這跟以新教為國教的英國有著最根本的不同,在貝爾法斯特每年的聖帕特里克節,成立的氣氛都非常緊張,信仰所爆發的力量很容易催化成宗教極端主義,這也是愛爾蘭獨立的一個主要原因。

    其次,愛爾蘭總的來說資源有限,土地比較貧瘠,一部記錄片如果您對愛爾蘭有興趣可以看一下,就叫愛爾蘭故事,從早期的凱爾特人一直到14世紀開始的幾次嘗試獨立,可以說介紹的非常全面,但透過紀錄片你會發現,民族自身的多疑也是讓愛爾蘭多災多難的原因。

    至於愛爾蘭獨立,有一定的世界大環境的影響,還有就是隨著20世紀的到來,尤其是20世紀中葉,英國的殖民地相繼獨立,這讓英華人也有反思,到底如何處理跟殖民地的關係,是花更多的管理與經營成本維繫市場,還是以其他的方式,在市場損失不大的情況下,節省管理與運營的成本。

    愛爾蘭也許多少有一些不同,但也多少收到了這種思維慣性的影響,也就是為什麼要付更多的成本保持非常少的利潤。

    愛爾蘭的獨立有血性,但相對來說英雄主義浪漫主義是存在著的,走在都柏林的街頭,獨立時期的主要人物雕像隨處可見,一些歷史遺蹟,甚至獨立宣言都可以找到。

    可任何的變革都有兩面性,初一獨立的愛爾蘭問題也非常多,不過好在人們總是很努力地讓生活向幸福的方向發展,至少此時的愛爾蘭是比剛獨立的時候好很多了。

    那麼可以說愛爾蘭的獨立,跟英國的關係不那麼大,甚至英國的衰落我一直覺得是個相對的偽命題。

  • 9 # 歷史神秘人

    現在的英國早已經沒有當年日不落帝國威風了,從上個世紀愛爾蘭獨立開始,英國就好像走在一條崩潰的道路,英國衰落已經是必然的事啦!

    愛爾蘭是1801年英國透過殖民手段吞併的,也就是說之前的愛爾蘭都是自己說可算,你英國用武力吞併,愛爾蘭當然不服啦,重新獨立的思想沒有消失掉!英國在一戰中的損失是愛爾蘭獨立的導火索,英國雖然在一戰贏了,可是付出的代價太大了,兩百萬軍民傷亡,還欠了美國一屁股債,英國自己都沒錢了,也就是自然沒錢補貼愛爾蘭了,愛爾蘭百姓生活不好啊,獨立的思潮開始高漲了,反正你英國受戰爭創傷嚴重,所謂趁你病,鬧獨立就最好了,在你最軟弱的時候搞,成功的機會才大!1916年,愛爾蘭都柏林爆發了復活節起義,警察和軍隊抗擊英國的殖民統治,雖然最後起義失敗了,可震醒了愛爾蘭人,他的持續和英國作鬥爭!1937年愛爾蘭終於獲得獨立,建立愛爾蘭共和國,英國似乎看到自己分崩離析的下場了!

    愛爾蘭的獨立起到的影響是深遠的,到現在英國都沒有緩解過來,因為愛爾蘭獨立了,北愛爾蘭就是個無法逃避的問題,愛爾蘭當然想奪回北愛爾蘭啊,畢竟北愛爾蘭同在在愛爾蘭島上,跟著我走多好啊,可北愛爾蘭有些人想跟著英華人,總之鬧了幾十年,到現在還沒有解決!更甚至的是英國脫歐了,蘇格蘭也想獨立啊,畢竟蘇格蘭比愛爾蘭更富裕,資源更多,人口也多,你愛爾蘭獨立了,我蘇格蘭獨立自己過也不錯啊!所以這些年蘇格蘭一直有獨立的聲音,支援的民眾也不少,隨著英國脫歐,英國更加衰落,蘇格蘭獨立的心思更重,未來蘇格蘭真的獨立了,那英國就真的崩潰了,這個國家就完蛋了,不只是衰落的問題啦,也許這是報應啊,以前英國老是殖民別人的土地,現在輪到自己分崩離析,真是一報還一報,出來混,總是要還啊,做的惡遲早要遭報應!

  • 10 # 歷史縱橫帝

    導讀:愛爾蘭的獨立和英國走向衰落很難說誰是因誰是果:如果不是從布林戰爭和一戰造成英國的嚴重消耗,也許愛爾蘭沒有這麼輕鬆贏得獨立;而愛爾蘭透過自己努力實現獨立,進而引發南非、澳洲、加拿大等提出自治要求進而獨立確實導致了英國的衰落。總之愛爾蘭獨立和一戰是英國地位的分水嶺:雖然英國獲得了德國海外殖民地成就了3300萬平方公里的巔峰時刻,但是盛極而衰開啟了迅速衰落的過程。殖民地紛紛獨立,以佈雷頓森林體系為代表的美元國際地位的奠定以及二戰後印度的獨立讓英國徹底失去了霸主地位。

    愛爾蘭緊鄰英倫三島確實是不幸,由於優越的海上地理位置很早就引起了英國的覬覦。歷史上英國早在16世紀就不斷的入侵愛爾蘭,到1541年英國國王開始兼任愛爾蘭國王后更加的肆無忌憚。到19世紀初葉英國直接吞併愛爾蘭長達百餘年,經濟掠奪加上文化滲透都沒能讓愛爾蘭同化。在一戰前後愛爾蘭還是爆發了獨立戰爭並最終於1922年獨立,愛爾蘭獨立猶如導火索引發了英國殖民體系的鬆動進而崩潰。

    從愛爾蘭開始英國擴充套件殖民體系,藉助工業革命和皇家艦隊的強悍實力以及英鎊的國際地位奠定了大英帝國縱橫四海的日不落地位

    英國主體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都是從歐洲大陸渡海而來,況且由於自身屬於島國的原因非常重視海軍。所以對盡在咫尺的愛爾蘭早就垂涎三尺,透過不斷的入侵和滲透逐漸把愛爾蘭併入英國長達一個世紀。而早期的西班牙由於較早的開啟了大航海時代,透過發現新大陸攫取了海量的資金並組建了縱橫大西洋的無敵艦隊。英國透過擊敗無敵艦隊逐漸確立了自己的地位,隨著最早展開工業革命讓英國實力暴漲。憑藉龐大的殖民掠奪獲取了無數財富,透過七年戰爭等鯨吞法國海外殖民地實力更上一層樓。金本位英鎊的國際地位也助推了英國實力的強大,一如現在的美國經濟、軍事、貨幣一樣強大。

    布林戰爭讓英國揹負了沉重的負擔同時改變了英國光榮獨立的外交政策,加上一戰的巨大損失才讓愛爾蘭獨立成為可能

    龐大的大英帝國曾經讓列強臣服,懸掛米字旗的英國艦隊縱橫幾大洋沒有對手。但是在鴉片戰爭幾乎同時發生在非洲的布林戰爭卻讓貌似強大的英國露出了疲態。布林人是南非的白人群體,是荷蘭和德國的後裔。荷蘭殖民者作為早期海上馬車伕的到達南非比英國早一百多年,所以當英國打算在南非崛起財富時荷蘭殖民者的後裔布林人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國家。為了爭奪南非的黃金、鑽石等珍貴礦產,英國和布林人在19世紀中後期展開了爭奪。尤其是19世紀末期的第二次布林戰爭持續了三年多,英國投入了40多萬人、以陣亡兩萬多的代價勉強獲得了“較為體面”的勝利。英國雖然因為南非豐富的黃金讓倫敦成為金融中心、英鎊也獲得堅挺的國際地位,但是高昂的代價讓英國開始對殖民地採取溫和的態度。

    而持續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給英國帶來的創傷是致命的,雖然作為戰勝國獲得了不菲的賠款,但是遠遠無法彌補戰爭的開支。首先一戰前英國作為重要的工業國商品暢銷全球,而戰後由於工廠轉變為戰時軍工廠所以消費品嚴重不足。而美、日等後起的工業國的商品迅速湧入英國,而一戰後英國由債權國淪為債務國。高達上百億英鎊的欠款讓英國還債週期長達百年,據說到前幾年才還完(2015年)。鉅額的債務和糟糕的經濟影響到了英鎊的貨幣地位,這讓英國透過類似美國一樣印刷貨幣轉嫁危機的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戰。愛爾蘭的獨立戰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英國已經無力控制愛爾蘭的武裝獨立鬥爭。布林戰爭帶來的巨大陰影讓英國獨一派遣大批地面部隊心有餘悸,所以愛爾蘭的獨立得益於英國外強中乾的時機。

    一戰後英國屢屢出現財政危機,雖然獲得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和戰爭賠款依舊強大,但是內在危機已經開始顯現;愛爾蘭乘機獨立也是建立在英國開始衰落的基礎上,猶如引發雪崩的第一片雪花導致了英國殖民體系的崩塌

    英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並且從《凡爾賽條約》獲取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德屬東非、德屬西南非、喀麥隆、多哥等);面積達到巔峰時期的3300萬平凡公里,且獲得不菲的戰爭賠款;但是盛世繁華下隱含著巨大的隱憂,大英帝國已經再勉強維持著體面格局。財政危機頻發、新獲取殖民地需要建設,大英帝國無論是在財力還是在精力上對於殖民體系的維繫已經力不從心了。雖然印度依然源源不斷的產生鉅額財富,但是巨大的消耗讓英國財政捉襟見肘、危機頻發。

    英國與愛爾蘭的矛盾由來已久:英國屬於入侵者且信仰的新教,這與愛爾蘭存在宗教矛盾讓兩者之間不可調和。雖然愛爾蘭曾經被併入大英帝國長達百年,但是英國並沒有把愛爾蘭當做自己人。愛爾蘭的當時的主要農作物是馬鈴薯,但是從1845-1850年五年間愛爾蘭馬鈴薯因為染病大面積減產。而英國根本不予理會,大量的糧食從北美、印度等地出口。英國當時並不欠缺糧食,但是資助愛爾蘭的微乎其微。正是這種沒有把愛爾蘭當做自己人的做法,在這五年間愛爾蘭發生了大災荒。病死、餓死加因飢餓移民,讓愛爾蘭人口銳減四分之一,這更加引發了愛爾蘭人的憤怒。一戰後英國外強中乾,愛爾蘭為追求獨立成規模的武裝鬥爭拉開了帷幕,一直到1922年英國在僅僅保留富庶的東北六郡(北愛爾蘭)的情況下承認愛爾蘭獨立。

    愛爾蘭的獨立讓其他英國殖民地看到了希望,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等獨立情緒高漲。尤其是英國殖民財富最主要來源印度在二戰後獨立,英國殖民體系最終崩潰。所以說愛爾蘭的獨立,猶如引發雪崩的第一片雪花導致了英國殖民體系的崩塌。從這個層面來說,愛爾蘭引發英國的衰落也有幾分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個月的寶寶缺鈣,要怎麼補鈣比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