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史人
-
2 # 歷史微書
阿魯特氏即歷史上的孝哲毅皇后,她是清朝歷史上最後一位蒙古皇后,是同治皇帝的結髮妻子,也是其唯一的一位皇后。阿魯特氏與同治皇帝雖為包辦婚姻,然而大婚之後的帝后感情十分親密,同治皇帝雖然有一後四妃,卻單單獨寵皇后阿魯特氏,因此引起了其生母慈禧太后的嫉恨,兒子媳婦感情親密,通常情況下, 作為母親應該深感欣慰,然而慈禧太后卻十分嫉恨阿魯特氏,這是為什麼呢?
慈安太后中意的皇后人選:同治十一年,兩宮皇太后為業已十七歲的同治皇帝舉行了選後大典 ,按照清朝祖制,皇帝十三、四隨便可舉行大婚,然而作為同治皇帝生母的慈禧太后卻始終以“典學未成”為藉口,拖延同治皇帝的大婚。慈禧之所以拖延同治皇帝大婚,實際上有著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據清朝祖制,皇帝大婚預示著年幼的皇帝已經長大成人,既然皇帝已經長大成人,那麼在皇帝大婚之後便會舉行親政大典,這也就意味著以皇帝年幼無法理政為由臨朝稱制的兩宮皇太后再無垂簾聽政的必要和理由,這是嗜權如命的慈禧太后無論如何不願接受的。因此慈禧太后對與同治皇帝的大婚,始終消極拖延。
然而同治十一年時,已經十七歲的同治皇帝無論如何也要舉行大婚了。因此兩宮皇太后開始為年輕的小皇帝張羅起了婚事。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這樁原本普天同慶皆大歡喜的皇帝大婚,卻在皇后人選的定立上出現了問題。同治皇帝的嫡母慈安皇太后認為阿魯特氏端莊秀麗,頗有母儀風範,因此堅持立阿魯特氏為皇后,而同治皇帝生母慈禧太后則堅持立風流俏麗的富察氏為後。
兩位皇太后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眼見皇帝大婚日期即將來臨,可是皇后的人選卻遲遲無法定下來,最終,兩位皇太后各讓一步,決定由同治皇帝自己挑選。讓慈禧太后萬萬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親兒子竟然站在了慈安太后的一邊,選了阿魯特氏為皇后。顏面盡失的慈禧太后無法公開反對同治皇帝的決定,因此將怒火發在了皇后阿魯特氏的身上。
政敵鄭親王的外孫女:阿魯特氏遭到慈禧太后的嫉恨還有一個政治方面的原因,這與阿魯特氏的出身有關。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琦,娶了鄭親王端華的女兒為福晉,因此阿魯特氏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這位鄭親王端華不是別人,正是咸豐皇帝臨終前遺命的顧命八大臣之一,也就是在辛酉政變中被慈禧太后賜死的鄭親王端華。
阿魯特氏是自己政敵親外孫女這樣的身份,讓慈禧太后憤恨不已。除此之外,阿魯特氏與慈安太后也有親戚,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同治一朝後期,原本在辛酉政變中親密合作的兩宮皇太后因為權力分配和朝政處理的問題上,漸漸產生了嫌隙和矛盾,兩位皇太后都希望透過皇帝來強化穩固自己在宮中特別是垂簾聽政中的地位,這也是兩位皇太后當初在皇后人選上互不相讓的原因。皇后與慈安太后的這層關係,不僅讓慈禧太后嫉恨,更讓她十分忌憚。
阿魯特氏一句話刺痛慈禧內心:出於以上兩種原因,阿魯特氏在大婚之後便不為慈禧太后所喜,皇后每天向慈禧請安時,慈禧也從不給阿魯特氏好臉色,然而大婚之後,同治皇帝獨寵皇后阿魯特氏,反而將慈禧太后原本中意為皇后人選的慧妃丟在一邊,不聞不問。這讓慈禧太后怒不可遏,有著寡母心態的慈禧太后對於兒子和兒媳的異常恩愛十分眼紅,嫉妒不已。
一次皇后向同治皇帝哭訴自己遭受婆婆慈禧太后虐待之事,年輕的同治皇帝也無可奈何,只能安慰皇后,因此隨口說了一句:“忍忍吧,早晚能熬出頭的。”恰巧這句話被在窗外探聽的慈禧太后聽到。怒火中燒的慈禧太后闖進屋內抬手便要打皇后阿魯特氏,阿魯特氏一世情急,脫口便說了一句:“請皇額娘給兒臣留點臉面吧,兒臣好歹是從大清門抬進來的。”
阿魯特氏說出這樣的話,無非是想說明自己是中宮皇后,希望慈禧給自己留點顏面。可是皇后阿魯特氏這句話卻讓慈禧勃然大怒,在慈禧看來,阿魯特氏是在諷刺自己並非從大清門抬入皇宮的中宮皇后,慈禧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做過皇后,即便她生下了兒子,做了皇太后,也不得不因為妃妾的身份而處處對嫡出的慈安太后退讓三分。阿魯特氏這一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慈禧的自尊心,也正是因為這一句話,註定了同治皇帝死後皇后阿魯特氏被逼自盡的不幸結局。
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3月27日,已經被光緒皇帝尊為嘉順皇后的阿魯特氏崩逝世於儲秀宮,年僅二十二歲。此時距離同治皇帝駕崩僅過去七十二天時間。帝后在相距百日之內相繼去世,一時之間讓朝野上下議論紛紛。很多人認為阿魯特氏的死是早了慈禧對的毒手,這種說法實際上毫無歷史依據,人們在將阿魯特氏之死歸咎於慈禧的同時實際上忽略了十分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作為母后皇太后的慈安太后此時尚在世慈安太后無論如何不會對慈禧害死阿魯特氏而置若罔聞。
根據清朝太醫院現存的檔案可以發現,實際上阿魯特氏是患病去世的,並且阿魯特氏的病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而這個發展過程恰好是在同治皇帝駕崩前後。名門出身,性格剛烈的阿魯特氏很有可能是因為丈夫同治皇帝的絕望厭世。無兒無女,又無法成為皇太后的阿魯特氏極有可能是抑鬱發病,最終拒絕治療而身亡。無論如何,對於阿魯特氏的死,慈禧是富有間接責任的。
-
3 # 香姐逛歷史
在慈禧太后六十年的宮庭生存中,一共閱歷過三位皇后。分別是:孝貞皇后(也就是厥後的慈安太后)、孝哲皇后和隆裕皇后。這三個皇后,分別是本人丈夫咸豐帝的原配皇后、兒子同治帝的皇后和養子光緒帝的皇后。
盡人皆知,在這三人中慈禧太后最恨的是兒子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
因為早在當初選皇后的時分,慈禧太后壓根就沒有看上阿魯特氏,而是看上了別的一個女孩——崇綺之女,也就是厥後同治帝的惠妃。
慈禧太后為何恨兒媳婦阿魯特氏?其一,皇后不是慈禧心目中的兒媳婦,她心目中的兒媳婦是慧妃。但是,兒子同治反而立她為後,這無形中加深了慈禧心中怨恨之情。
其二,皇后不僅長得漂亮,而且脾氣性格也很好,對人和藹可親。這與一貫以嚴肅面孔出現的慈禧相比,可以說是有天壤之別,所以她在慈禧眼裡格格不入。
其三,皇后很聽慈安的話,對她十分尊重,使慈禧把她與慈安、同治皇帝視為一股強大的異己勢力。在權力鬥爭中,慈禧把皇后視為政敵,當作自己將來爭奪權力的絆腳石。
其四,皇后與同治皇帝在大婚後如膠似漆,恩愛情篤,使慈禧回想起了她曾經與咸豐皇帝親密相處的情景,而眼下自己卻守活寡,是一種變態心理在作祟。 在種種因素的促使下,慈禧曾想著把皇后廢掉,立慧妃為後。
為何慈安太后不出面保護呢?慈禧太后時常為難阿魯特氏,慈安太后想保護,但確實是不能時時保護。
儘管慈安太后與阿魯特氏有著dao直接的親屬關係,但是同治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兒子,慈禧太后才是阿魯特氏真正意義上的婆婆,很多情況下慈安太后也不好插手他們之間的事。此外,慈禧太后不斷壯大自己的權利,慈安太后根本無法左右了。
慈禧太后和同治皇帝之間雖是親生母子關係,但是感情並不是很好,同治帝反而和慈安太后更親近一些。並且在選皇后一事上,他們的關係更加惡化了。慈禧太后原本想要富察氏來做皇后,但同治帝更喜歡阿魯特氏,且慈安太后也是,最終在慈安太后的支援下選擇了喜歡的阿魯特氏為皇后。由此,慈禧非常不滿,不僅將阿魯特氏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更是與同治帝的關係惡化,與慈安太后也生了間隙。這才有了慈禧太后常常為難阿魯特氏的現象。
當時,慈安太后雖然對慈禧有制約權,但只是在國家大事上,卻沒有辦法去管這些後宮事務的。因為慈禧太后畢竟是同治帝的生母,她干涉其兒子後宮的事務,雖然為難兒媳,讓阿魯特氏受了很多委屈,但這都屬於家事,對國家是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這種情況下,慈安太后一個外人卻是不好時常去管理的,即使去幫助,也是不可能每次都能幫上的,畢竟不是天天都聚在一起。
再者,後來同治帝因為慈禧的干涉,感到十分厭煩,不再踏足後宮,常常留戀煙花之地,最終患上梅毒。而此時,慈禧就不斷收攏權力,對沒有威脅的阿魯特氏也不再搭理,慈安太后也沒有精神力去照顧這個皇后了。最後阿魯特氏的死也並不是慈禧太后逼死的,而是因為同治帝的死亡導致阿魯特氏萬念俱灰,最終鬱鬱寡歡的。這種病逝,慈安太后也沒有辦法的。
結束語在同治帝逝世一個月後,生存有望的皇后阿魯特氏,也鬱鬱而終,跟隨本人的丈夫而去。固然,關於皇后阿魯特氏的死,又說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又說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另有說是為本人的丈夫殉情他殺的。
但不管如何,皇后阿魯特氏的死和兒子同治帝的死,都和慈禧太后的淫威脫不了干係。
-
4 # 聊在南書房
慈禧太后恨兒媳阿魯特氏,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阿魯特氏不是慈禧自己選中的兒媳婦;另一個原因是阿魯特氏是慈禧處死的“顧命八大臣”之一的端華的外孫女。不過我認為,也可能和慈禧早年守寡,導致心理變態,看不得兒子和媳婦之間關係太好,覺得自己受到了冷落,從而在心裡對兒媳婦有一種反感情緒。“婆媳關係”難相處,這也是一道千年難解的難題。
從阿魯特氏進宮,慈禧就不喜歡她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後因封后而抬旗入滿洲鑲黃旗)。其父崇綺曾擔任戶部尚書,祖父更是大名鼎鼎的大學士賽尚阿。阿魯特氏的外祖父就是被慈禧處死的“顧命八大臣”之一的鄭親王端華,這可能也是慈禧討厭她的原因之一。
選阿魯特氏成為皇后,並不是慈禧的意思。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兩宮皇太后慈安和慈禧要為同治皇帝選立皇后。當時慈禧特別喜歡侍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而慈安太后則喜歡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其實這裡邊還有原因,阿魯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太后的親姑姑,兩人有親戚關係,所以,慈安就偏向於選阿魯特氏為皇后。
雖然慈禧太后是同治皇帝的親生母親,但由於她平時對同治過於嚴厲;而慈安的性格卻非常溫和,所以,同治對慈禧只有害怕而沒有親情,而同治對慈安卻很親近。兩人的感情也非常好。所以,在徵求同治皇帝的意見時,同治聽從了慈安的意見,選擇了阿魯特氏。當然,這也與同治見阿魯特氏容貌出眾、聰明伶俐、知書達理,兩人非常投緣有關。
雖然,慈禧強力推薦富察氏,但由於同治不喜歡她,認為富察氏舉止輕佻,就沒有聽從慈禧的意見。再加上,畢竟慈安太后的位置要高於慈禧,慈禧也不得不接受了慈安和同治的選擇,選擇阿魯特氏做了同治的皇后。但在慈禧的堅持下,富察氏也一同進了宮,被封為慧貴妃。由於選阿魯特氏為皇后不是慈禧的意願,所以,從她進宮起,慈禧就非常討厭她。
阿魯特氏之死阿魯特氏進宮後和同治皇帝相處的非常融洽,同治經常和她一塊背唐詩、嬉笑玩耍,畢竟兩人都還是小孩子,同治當時才十七歲,阿魯特氏也才十九歲。而對於慈禧喜歡的慧貴妃富察氏,同治卻非常討厭。所以,同治皇帝每天和皇后阿魯特氏待在一起,對富察氏就非常疏遠。
受了冷落的富察氏就經常到慈禧那裡告狀,說阿魯特氏的壞話,這就更讓慈禧恨阿魯特氏。他將同治叫去進行訓斥說:
你身為一國之君,不思祖宗的基業,成天一味的在後宮廝混,成何體統?再說慧貴妃論模樣、人品哪一點差了?你怎麼能如此冷落她呢?皇后年紀輕輕不懂禮法,往後你不要動不動就到皇后那裡去,那樣會影響你處理朝政的。
同治知道又是慧貴妃在慈禧太后面前搬弄是非,就更不願理她了。而慈禧還暗中讓太監監視同治,看他是否聽自己的話不與皇后親近。為此,同治非常苦惱,他既不敢經常到阿魯特氏那裡去,又不願到富察氏那裡去。所以,同治就那裡也不去了,經常一個人在乾清宮獨住。後來,同治為了排解心中的煩悶,就偷偷的和太監一起溜出宮去,被太監帶到了煙花之地,最後,竟感染了性病。
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十二月初五,同治病死於養心殿,終年十九歲。據清宮檔案記載,同治皇帝是死於天花。但根據同治治療時的《進藥用藥底簿》分析,同治有可能同時患上了天花和梅毒。在同治死後,阿魯特氏的日子就更不好過了,慈禧責怪她不關心皇帝,伺候皇帝不盡心,才導致同治患病。
本來同治之死就令阿魯特氏傷心不已,剛剛二十出頭就成了寡婦,又沒有子女,阿魯特氏對自己的將來已經是非常絕望了。再加上,慈禧太后的刁難和責罵,讓阿魯特氏每日以淚洗面。傷心之餘,阿魯特氏選擇吞金自殺。但是,被宮女及時發現,經過搶救,阿魯特氏又被救了過來。
阿魯特氏的自殺行為,讓慈太后更是非常生氣,她並沒有同情阿魯特氏,反而更加討厭她。在慈禧選擇新的皇帝時,為了便於她操控,最後選擇了載湉(即光緒帝)繼位,光緒是作為咸豐的繼子的身份來繼承皇位的,慈禧沒有為同治選擇嗣子來繼位。這樣,阿魯特氏的地位就更為尷尬了,她成了新皇帝的嫂子,而不是母后。
據史書記載,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公元1875年3月27日),阿魯特氏崩於儲秀宮,終年二十二歲。據記載,阿魯特氏是病死的。但也有人說阿魯特氏是被慈禧害死的,當然這也沒有證據;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說阿魯特氏是自殺而死,我覺得這種說法的可信度更高一些,畢竟她已經自殺過一回,人一旦有了自殺的念頭,是很容易鑽牛角尖的。再加上她生活的環境又很複雜,再有慈禧的排斥和打擊,她很有可能會選擇再次自殺。
-
5 # 澹奕
婆婆不待見媳婦,本來就挺正常的事,同治帝正宮皇后阿魯特氏本身就不是慈禧太后心中選定的皇后人選,自己的兒子敢違逆自己的意思就讓慈禧很不滿,而且阿魯特氏也是個性格剛直的女子,跟向來強勢的慈禧之間必然矛盾不斷。
阿魯特氏雖然很好,但並非慈禧太后所喜阿魯特氏出身名門,其祖父賽尚阿曾為軍機大臣與文華殿大學士,而外祖父則是鄭親王端華,乃是皇族,其父崇綺乃是當年慈禧太后欽點的蒙古狀元,也是清代首位以漢文獲得翰林院修撰的滿蒙之人。這樣的家庭,阿魯特氏自然也相當出色。
根據記載,阿魯特氏“雍容端雅”,從小就知書達禮,性情耿爽,美而有德,文采也非常好,兒時在家中由其父親崇綺親自教導功課,“讀書聰穎,十行俱下”。說白了,阿魯特氏不僅相貌好,而且有文化有品德,無論哪一方面都是個相當完美的皇后人選。
可正所謂王八看綠豆,再好的媳婦慈禧太后未必就看得上,當時選秀,慈禧太后看中的乃是員外郎鳳秀的女兒富察氏,也就是後來的慧妃,而阿魯特氏,則是慈安太后心目中的皇后人選,兩宮意見不一致,所以就讓同治帝載淳自己選,沒想到載淳選了阿魯特氏。
這裡要說一句,那就是阿魯特氏的祖父端華,就是當年被兩宮剷除的“顧命八大臣”之一,而且也是慈安太后的姑父,也就是說,阿魯特氏是慈安太后的親戚。在慈禧太后眼裡,阿魯特氏的家世讓其非常忌憚,再說,自己的親兒子居然不順從自己的意思,這讓向來強勢的慈禧太后非常難以忍受,連帶著就不喜歡阿魯特氏。
阿魯特氏性格太剛,令慈禧不滿慈禧太后雖說掌握晚清數十年,也是官宦出身,但實際上,慈禧太后並沒有什麼文化,由於家道中落,其修養見識等都無法與阿魯特氏相比。從小接受了良好教育的阿魯特氏,個人修養極高,為人也非常剛直,與慈禧太后截然相反。
晚清時期,慈禧太后時常在宮中傳戲,而且其中不少都是比較露骨的,折讓阿魯特氏覺得非常不妥,但慈禧太后終究是自己的婆婆,所以每每有這種場合,阿魯特氏都閉目養神,沒多久就藉口離開,而這些在慈禧太后眼中,就是她在跟自己作對。
同治帝越寵愛皇后,慈禧太后越不滿本來,阿魯特氏就不是慈禧太后選中的媳婦人選。同治帝大婚時,礙於情面,原本慈禧太后選中的富察氏也一起被冊立為妃,即慧妃富察氏,另外還有三人,分別是阿魯特皇后的姑姑珣嬪阿魯特氏、瑜嬪赫舍里氏與瑨貴人西林覺羅氏。
可這些女子入宮之後,唯獨阿魯特皇后寵冠後宮,同治帝對皇后寵愛有加,對其他幾位妃嬪幾乎不聞不問,而載淳對於阿魯特氏的偏愛,使得慈禧太后更加心中生怨,竟然直接阻撓載淳宿在皇后的儲秀宮,硬要載淳去寵幸慧妃,但載淳不肯,最終在小太監的誘導之下,流連宮外的八大胡同,踏上了一條不歸之路。
非大清門入之人,不可廢大清門入之人滿清入關之後,將原本的大明門改成了大清門,清朝時期,大清門並不輕易開啟,而皇帝大婚之時,只有皇后的鳳輦才能透過大清門,其他妃嬪只能走神武門,再則,由於大清門的尊貴地位,清代有個規矩就是,非大清門入之人,不可廢大清門抬入的皇后。
據說,慈禧太后與阿魯特皇后曾有齟齬,而阿魯特氏就說了這樣的話來堵慈禧太后,沒想到這戳中了慈禧的痛處。其雖然是皇帝生母,但終究只是妃妾出身,當初也不過是個懿貴妃,再如何也是庶,阿魯特氏是清朝第三位從大清門抬入的皇后,這是讓慈禧太后心中最恨阿魯特氏的地方之一。
同治帝駕崩,慈禧太后依舊不肯放過媳婦慈禧不讓載淳寵愛皇后,而載淳自己又厭惡慧妃等人,所以流連宮外沾染花柳,最終很不體面地駕崩,而慈禧太后並不覺得自己造成了這一切,反而將過錯一股腦都推到了無辜的阿魯特皇后的頭上,再者,同治帝駕崩之後,相傳阿魯特皇后腹中有遺腹子,慈禧太后對其除了厭恨之外,又多了忌憚。
若是阿魯特皇后生下皇子,那麼就能以皇太后身份名正言順垂簾,而慈禧則成為太皇太后,就失去了把持朝堂的足夠理由,這對於慈禧太后來說是不能容忍的,最終,阿魯特氏被慈禧太后所逼S,其腹中之子也隨即未生而夭。
-
6 # 歷史大學堂
同治十一年,年紀已經17歲的同治皇帝要準備成家親政了。皇帝找媳婦,那絕對是國家級大事,流程程式十分繁瑣。凡從旗人家中閨秀都得參加選秀,再經過層層遴選,最後才能夠有資格站在大殿之下等著皇帝欽點,19歲的阿魯特氏就是這“晉級總決賽”大家閨秀之一。
圖1 阿魯特·崇綺,(1829-1900),清代唯一一位旗人狀元
就在這“總決賽”選擇“總冠軍”的時候,兩宮太后意見出現分歧,慈禧太后力挺年紀較小的富察氏,認為這個小姑娘活潑可愛,有自己年輕時的幾分模樣,甚是喜歡。然而,慈安太后認為阿魯特氏端莊賢淑,落落大方,更具有母儀天下之氣質,換句話說也和自己比較像。
別小看了這次分歧,從兩宮太后的選人意見不同可以看出,兩位太后絕對是兩種性格之人,並且都各自認為自己所選才是大清王朝皇后的最佳人選。
圖2 慈安太后(1837年—1881年),鈕祜祿氏
這其實這是一種博弈,博弈的主動一方是慈禧太后,她想要博倒慈安太后主要是為了證明,要不是你的出身優於我,咸豐皇帝皇后的位子就應該是我的。慈安太后雖然對於國家政事不大“感冒”,但她秉承著祖宗制度和那個時代對於女性的整體認知,知道什麼樣的女子,才應該是大清皇后的最佳人選,而阿魯特氏自然就是慈安太后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了。除此之外,這阿魯特氏和慈安太后還有親戚關係,阿魯特氏的母親是慈安太后的表姐,慈安太后向著阿魯特氏也就不足為奇了。
既然兩宮太后意見不統一,那就皇帝自己選,結果同治皇帝選了阿魯特氏,將那柄象徵皇后的金如意交給了阿魯特氏。在這看似“公平”的兩宮太后博弈之中,顯然慈安太后勝利了,慈禧太后能爽嗎?其實,同治皇帝選擇阿魯特氏很正常,因為阿魯特氏當時是19歲,長同治皇帝兩歲,長相咱沒見過照片不敢說,但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她氣質上絕對是群芳之首。而且19歲正是女子最佳年華,而富察氏當時才十三四歲,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女孩,從生理角度來說,同治皇帝的選擇沒毛病。但是,正所謂“選者本無心,看者卻有意”,對於阿魯特氏來說,這登級人生之巔之時,也是她悲慘命運之始,可惜此時的阿魯特氏還渾然不知。
圖3 同治皇帝的婚禮
被惡婆婆慈禧太后記恨
敗興而歸的慈禧太后自然心生記恨,她不敢把慈安太后怎麼樣,這股惡氣就得撒在兒媳婦阿魯特氏身上。像很多“中國式”惡婆婆一樣,經常出來挑撥兒子和兒媳之間的感情,慈禧太后經常阻止皇帝兒子與皇后之間有夫妻生活,總之阿魯特氏進宮之後生活並不如意。
從小養尊處優,如今又活在母親陰影之下的同治皇帝,生活對他來說,似乎失去了目標。於是他開始胡作非為,竟然跟著堂兄載澄跑出皇宮去尋花問柳。一來二去,原本身板就不太結實的同治皇帝,再經過這頓折騰,親政不足一年就翹了辮子。而且,同治皇帝很可能是染上了花柳病而不治身亡。
圖4 愛新覺羅·載淳 (1856年—1875年),即同治皇帝
成為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同治是一死了之,可是苦了他那些年輕的遺孀們了,首當其衝的必然是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皇帝死的時候,有種說法指阿魯特氏已有身孕,但是大清皇位不可能給一個未出世的孩子留著,所以關於皇位繼承,當時宮廷出現了一段討論。最後,還是以慈禧太后的套路收場,醇親王奕譞的長子載湉以文宗咸豐皇帝過繼子身份,繼承了穆宗同治皇帝的皇位,即光緒皇帝。其結果就是,兩宮太后還是皇太后,可以繼續垂簾聽政掌握實權。
那麼最尷尬的就是阿魯特氏了,此時的她是個什麼身份呢?只要阿魯特氏存在,她就是慈禧太后的隱形政敵,而且此時阿魯特氏若已經懷孕,要是生下來一個阿哥怎麼辦?要是節外生枝,阿魯特氏的兒子繼承同治皇帝的皇位,載湉再回去當他的醇親王世子嗎?那慈禧的日子可就不好過嘍。經歷無數宮廷鬥爭的慈禧太后,絕對不會讓這一切發生。
圖5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欽顯皇后
在二次垂簾之後,慈禧太后就開始逼迫阿魯特氏,目的就是將其逼上絕路。慈禧太后對待這位兒媳婦是百般凌辱與刁難,可想而知,此時阿魯特氏的生活境地。迫於無奈的阿魯特氏寫信給自己的父親崇綺求救,年輕的阿魯特氏哀求父親將自己接回家,自己不想當這大清皇后了。但是,身居朝廷之中的崇綺知道,自己是根本不可能,也更不敢救自己的女兒。在給女兒的回信中,崇綺只寫了一個“死”字,不難想象崇綺作為一名父親此時的無奈與悲痛。
就這樣,走投無路的阿魯特氏,在同治皇帝去世70多天之後,也跟著她的夫君去了,那一年她只有22歲,諡號孝哲毅皇后。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阿魯特氏被迫草草地了斷了一生,真正是大清王朝命運最悲慘的皇后了。
文:王金百
-
7 # 歷史課課代表
慈禧的兒媳婦阿魯特氏,就是歷史上的孝哲毅皇后。她是慈禧親兒子同治皇帝的嫡妻。這位蒙古貴族出身的阿魯特氏從冊立之時一直到死都不為慈禧太后所喜愛。這主要是由於阿魯特氏的皇后之位並非慈禧所屬意,加之阿魯特是性格剛烈,為人倔強,不會討婆婆的喜歡,婆媳自古是天敵,這樣的一個兒媳不要說出身皇家,就算是在普通人家,也不會讓婆婆喜愛。
首先,阿魯特式的皇后之位並非慈禧屬意,而是慈安的決定:公元1872年,同治十二年,兩位共同垂簾聽政十二年之久一直相安無事的皇太后因為皇后人選的問題,爆發了前所未有的爭執,一方面,同治皇帝嫡母慈安皇太后中意蒙古狀元崇琦之女阿魯特氏,而另一方面,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太后卻執意要冊立員外郎富察鳳秀之女為皇后,由於兩宮太后誰都不肯就此問題做出退讓,因此,同治皇帝的選後問題一度陷入停滯。最終由於相持不下,兩宮皇太后為此各退一步,表示可由皇帝自己選擇皇后,同治皇帝最終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這樣的結果既說明了嫡母慈安皇太后在同治皇帝心中的地位之高,同時也確實說明,阿魯特時身上一定有著吸引著年輕的同治皇帝的東西。但是這一切在慈禧太后看來,純屬是自己的親兒子夥同慈安太后在和自己作對,由於不便與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發作,慈禧便將一腔的憤怒發洩在了新後阿魯特氏身上。
其次,同治皇帝婚後獨寵阿魯特氏,讓慈禧妒忌不已:由於同治皇帝選擇了慈安皇太后推薦的阿魯特是為皇后這讓慈禧太后推薦的富察氏境況尷尬,慈禧為了挽回失去的面子,便將富察氏強塞給同治皇帝,並將其冊封為慧妃,並享受貴妃級別的待遇,富察氏因此成為同治帝后宮中僅次於皇后而排名第二的妃子。阿魯特氏出身狀元之家,從小接受過系統而良好教育,這也使得她行為舉止端莊大方,頗有母儀風範,不僅如此,阿魯特氏還頗通詩書,同治皇帝看書時她總能與其聊上幾句,同治皇帝因此對皇后更加寵愛,終日與皇后在一起。慈禧眼見自己冊立的慧妃常年獨守空房,又見皇帝與皇后恩愛異常,形影不離,這讓慈禧太后妒忌不已,她不僅天天對同治皇帝絮叨著慧妃如何如何好,甚至還粗暴的干涉起了同治皇帝的私生活。
最後,阿魯特氏是慈禧政敵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阿魯特是不受慈禧喜愛還有另一個不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阿魯特氏的出身。鄭親王端華的二女兒是崇綺的正妻,所生的長女就是孝哲毅皇后。鄭親王端華是咸豐皇帝留給皇長子載淳的顧命八大臣之一,是慈禧太后的死敵。辛酉政變後,端華被賜令自盡,其世襲罔替的親王爵位也被褫奪。慈禧是視權力如生命的政治人物,自己政敵的外孫女做了兒子的皇后,這讓慈禧越想越彆扭。
有了以上這些原因,阿魯特氏被慈禧所厭惡憤恨就是在所難免了。婆媳自古是天敵,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皇家也是家,所以也就在所難免了。
-
8 # 簫簫好運
很多人一味指責唾罵慈禧,其實慈安就是個腦殘,而且是鐵桿腦殘,明明知道阿魯特氏是八大臣之一端華的外孫女,卻挑來給慈禧的親生兒子做正宮妻子,也難怪慈禧不大喜歡,換做誰誰心裡都不舒服,這根本就不是人是誰挑選的問題。第二,阿魯特氏進宮後,慈禧也曾經主動套近乎,因為既然已經成婆媳了,來日方長,得搞好關係,可阿魯特氏一直冷冰冰的,慈禧當然越想越氣覺得她不識抬舉。所以 慈禧後來冷暴力逼得阿魯特氏無路可走,但我認為慈安的挑選是愚蠢的,她才是始作俑者!好心 卻豬腦袋地辦了壞事!
回覆列表
一種說法,是皇后阿魯特氏生肖屬相與慈禧相剋。皇后生於咸豐四年(1854)甲寅,是屬虎的。而慈禧太后出生於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是屬羊的。如果屬虎的人入選中宮,慈禧太后就變成了“羊落虎口”。這種沖剋非同一般,因而慈禧極力反對選她為皇后,以避免克著自己的“貴命”。
另一種說法,是皇后的出身犯了慈禧的忌。阿魯特氏的母親是慈禧在“祺祥政變”中殺死的顧命八大臣之一,鄭親王端華的親女兒,也就是說,阿魯特氏是慈禧仇敵的外孫女。讓一個仇敵的至親當皇后,日後一旦歸政於皇帝,那皇后便成了六宮之主,會不會報復於已呢?由此便心生無限的警惕,頗有些忌諱,因而極力阻止阿魯特氏入主中宮。
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慈禧不喜歡皇后的性格。皇后為人端凝方正,謹守禮節,品德賢厚,與慈安的性格頗為相近,而與慈禧好動不好靜,驕奢淫逸,陰險狠毒的個性格格不入。德行惡劣的人,往往會視德行高尚的人為眼中盯,肉中刺,因而慈禧太后對敦厚善良的皇后極為仇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