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段華為

    讀范仲淹的文章和詩歌,最是能夠感受到他的偉大,特別是一首《岳陽樓記》,通篇洋洋灑灑,即有寫景,又有言情,同時也有著他對於骨子裡的家國情懷,“先天下之憂而憂,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可以說是深入人心,成為了千古名言。一個人有才華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要有家國情懷,要有擔當,無論是對這個社會,還是對於普通的民眾,一定是要有憐憫之情。很顯然范仲淹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為人處事,還是寫文章,立足於天地之間。

    我最推崇范仲淹,除了他的學識,更重要的是人品,這也是最讓我感動,從他身上可以學會很多的東西,是我們應該學習的榜樣。范仲淹的一生轟轟烈烈,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傳統知識分子為國為民的傳統美德。他不僅文章寫得好,還一位將軍,帶領將士衝鋒陷陣,保一方平安。僅僅是這一點,那就讓人望塵莫及。

    范仲淹的詩歌也是自成一派,有著明顯的個人風格,以這首《明月》來說,那就是一首經典之作,通篇寫得很唯美,讀來讓人會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其實古詩詞裡關於詠月的名篇有很多,月亮也是詩歌裡很重要的主題,大部分的作品應當都落入了俗套,為了詠月而詠月,無非是借景抒情,以此來表達個人的悲傷。但是范仲淹這首詩不一樣,沒有任何的議論,只不過是以平淡的筆觸描寫尋常的月景。

    明月照前墀,牛弦奏流水。

    清風如未回,敢望無雲起。

    月亮原本是很稀鬆平常,只要不是月初,不是烏雲密佈,無時無刻與我們相伴,這種尋常的月景,對於古代的詩人來說,則是成為了詩歌最重要的靈感來源,無數的詩人透過對於月色的描寫,歌頌美好的生活,道盡人生的酸甜苦辣。一輪彎月,或者是滿月,那都是讓人古人牽腸掛肚;但是很多的詠月詩沒有意境,讀來也就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然而范仲淹這首詩不一樣,每一句都很美。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詩人,也是那個時代的翹楚,在這首《明月》一詩中,他只是以平淡的口吻描寫了尋常的月景,沒有任何的技巧,只不過是平鋪直敘,但是每一句都很唯美,也是達到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雖然這首詩並不是很出名,在他的作品中也算不得一流,不過由於寫得好,同樣成為了詠月裡的名篇。

    開篇的兩句一起筆便是直接描寫夜空中獨特的明亮的月色,還有對於月色的喜愛,坐在夜色下撫琴,那也是一種人生享受。最後兩句更是如詩如畫,清風如果沒有回來,抬起頭就能夠看到月亮,還有旁邊的雲彩。看似寫得很平淡,但是最是能夠體現出詩人對於人生的態度,還有對於生活的熱愛,這樣的作品最是令人感動,讀來也是朗朗上口,所以值得我們反覆品讀。

    用文字構建美是很難,畢竟不像繪畫,只要把事物描繪出來了,人們自然能夠發現其中的美,詩歌這種東西,除了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之外,還有就是對於事物的觀察,再結合才情;不然創作出來的作品,始終是會落入俗套,讀來讓人覺得平淡如水。范仲淹在這首詩中就營造出了一種唯美的意境,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但是無一字不唯美,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情畫意,讓人置身於唯美的月色中。這樣的一種樸實無華,我們每個人都能夠感受到,這也正是此詩最具有魅力的一個地方。

  • 2 # 致淵閣

    《江上漁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 3 # 濮陽老張

    范仲淹沒到過岳陽,憑友人的描述,寫出千年流誦的岳陽樓記,並寫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高景界名言!

  • 4 # 天香雲外飄

    一,范仲淹簡介

    范仲淹是北宋(公元960年由宋太祖趙匡胤建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 授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發起“”。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妢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二,范仲淹的詩歌代表作。

    就遴選范仲淹的三首入選小學以及中學語文課本的詩作,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其一,《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其二,《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其三,《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三,最喜歡范仲淹散文名篇《岳陽樓記》。

    最背得的是最後一段: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 5 # 翻倍小螞蟻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出自名篇《岳陽樓記》,還有《靈烏賦》的“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都是范仲淹的寫的千古傳誦的名句。

    當然,剛才提及的都是散文。范仲淹,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的改革家、文學家、教育家。北宋仁宗時候人才濟濟,朱熹評價范仲淹為“本朝人物第一人”。

    題目問的范仲淹的詩歌,我這裡只記得三首,第一個是我們小學的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簡單、朗朗上口,但也有很強的藝術張力。

    還有《春日遊湖》

    湖邊多少遊湖者,半在斷橋煙雨間。

    盡逐春風看歌舞,幾人著眼到青山。

    范仲淹和蘇東坡一樣也擔任過杭州知府,這應該是他在杭州知府任上寫的西湖吧,特別提及西湖的斷橋。

    《野色》

    非煙亦非霧,冪冪映樓臺。

    白鳥忽點破,殘陽還照開。

    肯隨芳草歇,疑逐遠帆來。

    誰會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范仲淹仕途三起三落,卻始終豁達!

    其實,范仲淹詩歌存世305首,內容非常廣泛,或抒寫偉大的政治抱負(他也宦海沉浮幾十年,主持過慶曆新政);或關注民生疾苦,憂國憂民(寒士入仕途,擔任多地行政首長,業績斐然);或吟哦山水,歌頌祖國大好河山(換個崗位,就一趟長途旅行);或詠物寄興,展現自己的人格操守(沒有站隊,只有站對)。

    另外,相較於詩作,他的詞作存世只有五首,數量很少,卻都是膾炙人口的名作。

    《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 6 # 神經在發燒

    讀范仲淹的長賦,詩詞會使人沉醉其中,被他的文學素養和人品情懷所傾倒。讀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是享受,是文人素養的魅力。“范仲淹的詩代表作?”。我不知道是誰評判的。范仲淹留下的詩篇哪一篇是屬於他的代表作呢。也許會有人說我是文盲,沒有文學的修養不懂得文學評論與文學批評。然而文學的價值不就是在每一位讀者的心中嗎?我覺得范仲淹的文賦詩篇每一篇都是中國文化的精髓。我喜歡范仲淹的詩詞是喜歡他的文彩風格,並不是從他的作品之中挑揀出來幾篇別人認為的“代表作”去讀。

    這是從網上搜來的范仲淹代表作品:

      《漁家傲·秋思》作者是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其古詩全文如下: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說的是:邊境上秋天一來風景全異,向衡陽飛去的雁群毫無留戀的情意。從四面八方傳來邊地特有的聲音隨著號角響起。重重疊疊的山峰裡,長煙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緊閉。

      喝一杯陳酒懷念遠隔萬里的家鄉,可是燕然還未刻上平胡的"功績,無法預計迴歸的時間。羌人的笛聲悠揚,寒霜灑滿大地。徵人不能入寐,將軍和戰士們愁白了頭髮,流下了眼淚。 

    可是我最喜歡讀的卻是這首呀: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繫?一品與千金,問白髮、如何迴避?

    我說別把前人留下的經典亂點鴛鴦。

  • 7 # 愛上貓的石頭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政績斐然,文學成就也很突出,創作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思想和節操也為世人所敬仰。

    范仲淹的文學作品有很多,最著名的應是《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名句就是出自這篇文章。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以“慶曆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後文抒情設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的導引。

    第二段,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範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浩浩湯湯,橫無際涯”,說明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後,並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作者寫出了超脫常人的理想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

    本文表現了作者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范仲淹寫這篇文章時他正處於被貶謫的狀態,本可以對政事不聞不問,但他仍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要求自己,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以前只以為范仲淹是文人,寫著“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後來讀過《岳陽樓記》,才知道範文正公這一顆憂國憂民的心,最令人敬佩。

  • 8 # 成長伴書行

    很多人都因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認識的范仲淹。其實范仲淹留給我們的精神文化有很多。“以民為本”只是他的一個側面而已,范仲淹還有很多可以代表他精神文化內涵的作品。吃苦耐勞的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雖然范仲淹的仕途遭遇到不順,但是范仲淹依心繫天下百姓,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

    這種為國為民的精神,是范仲淹一生的寫照,他從小刻苦讀書,不為功名利祿,只為匡扶社稷。

    他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自然就會得罪當朝權貴,多次遭到貶謫,因為他的為民精神以及任勞任怨的做事,又多次召回京城。

    但伴隨范仲淹一生為之奮鬥的理想,卻一直沒有改變,那就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

    更重要的是他武能安邦,詩詞也表達了很多“以民為本”的思想。

    武能安邦

    范仲淹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從小父親離世,跟著母親改嫁,知道自己的情況後。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並不想靠著繼父的補貼生活,一個人獨自出門去討生活讀書。

    范仲淹知道安逸的生活,會讓人失去志向,因此他每天就吃稀飯,而且他還把稀飯放涼凝固成4塊,早晚配著鹹菜各吃兩塊。

    按理說這樣辛苦的人,當上官之後,一般的人都會沉浸在權利之中,但是范仲淹並沒有這樣做。

    他一個文官,卻幹起了武官的事情,官場一般都是拉幫結派,多表自己的忠心,少做事。

    然而,范仲淹卻沒有這樣做。他做了一些鎮守西北邊疆、抵禦西夏入侵,這些武將都不一定能做起來的事情。

    而且還為後來的朝廷拉起了很多的武將班底,最有名的就是狄青。但殘酷的戰爭面前,苦的都是老百姓呀。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以民為本”的思想

    范仲淹從小就苦讀詩書,他所追求的是孔子的“斯文”,是天地之至道。

    在這樣崇高的理想之下,他是看不上那些功名利祿的,他想要的是能為百姓做一些事實。

    可我們也知道這樣崇高的理想,在古代是很難推行的,且先不說可能涉及到權貴的利益,那麼理想事情是不可能完全在,現實生活中展開的。

    但是范仲淹的心中一直有百姓,改革失敗後,他來到江邊檢視民情,看到很多人爭相往來,只為了吃上一口鮮美的鱸魚。

    可誰能想起捕魚者的艱辛,看到平民百姓為了生計,在波浪中飄搖顛簸,一會兒露出水面,一會兒又被風浪隱沒。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總結

    范仲淹雖然一生政治命運不順,自己的改革也很快的消散了。但是他的精神以及他的為民思想,激勵著一代代的後人。

    他的一切也都是我們所學習的榜樣,而且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有很強的借鑑意義。

  • 9 # 文西子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 ),字希文。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和教育家,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范仲淹兩歲時喪父,家庭艱辛,其母謝氏不得不改嫁一姓朱者,范仲淹亦改姓名為朱說,其母未將其身世告知,好在其繼父視為己出。後因生活瑣事與朱氏子弟發生糾紛,得知其身世,遂發奮,立志要光大門楣。考中科舉之後,向皇帝上奏摺訴說了自己的身世,經過同意,改姓名為范仲淹。

    范仲淹在詩、詞、文、政治、軍事、思想上均大有建樹。其《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詩方面,小時候學過的《江上漁者》應為其代表作。

    江上漁者

    宋代: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此詩用詞用句平淡,意思很好理解,來來往往的江上過客,都愛鱸魚之美味,但是他們卻不知道,漁人為了捕這些魚,卻要時常出沒在滔天的風波里面。

    江上來往的過客,只知鱸魚之美味,卻不知漁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冒著生命的危險去捕撈。其實這完全可以華城一幅畫,酒樓裡,過客飽口食之慾,推杯換盞,好不熱鬧;江面上一葉扁舟,風雨大作,波浪四起,一人手持漁網正在向江裡撒網。透過這樣一種對比,讓人產生一種強烈的感情意味。此詩表面上雖對江上來往之人有一點批評之意,實際上卻是對當時社會一種不滿,統治者不體恤人民,讓人民在生死堪憂的情況下還在為生計忙碌。表達了作者對底層勞動者人民的同情。縱觀范仲淹的一生,時時刻刻無不透露著憂國憂民的思想,後為富國強兵安民,宋仁宗採納了范仲淹《答手詔條陳十事疏》中大部分內容,發動新政,最後以失敗告終,雖然失敗,卻足見范仲淹為國為民之大家風範。

    此詩簡單易懂,可作者的心胸、志向全部顯現無遺,與“先天之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遙相呼應,稱得上是范仲淹詩中代表之作。

  • 10 # 不太會飛的小豬豬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釋義: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們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這是什麼緣故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為百姓憂慮;不在朝廷做官而處在僻遠的江湖中間就為國君憂慮。

    這樣他們進入朝廷做官也憂慮,退處江湖也憂慮。雖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快樂呢?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前先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以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路呢?

  • 11 # warmangel

    岳陽樓記

    宋代 ·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說說你認為這幾年開始消失的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