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郭靜,喬峰,是為國為民。楊過呢,怎麼可以稱五絕,
17
回覆列表
  • 1 # 孫少俠品金庸

    楊過和張無忌雖然最終退隱江湖,但是他們都曾經為國為民,他們兩人和喬峰郭靖兩位所不同的是,一生一死,一喜一悲而已。

    楊過曾經年少輕狂,但是很早就想成為郭靖那樣的大英雄。

    郭靖一直是少年時代楊過的偶像,幾番挫折經歷,楊過終於成長為神鵰大俠。

    他開始行俠仗義,扶危濟困,在襄陽保衛戰的關鍵時刻燒燬蒙古軍糧草、挫敗先鋒部隊、擊殺蒙哥大汗,楊過最終和郭靖齊名,並肩進入襄陽城接受百姓的歡呼。

    只不過楊過和小龍女的感情太過悽美,餘生不多,朝廷又太過於軟弱昏暗,楊過選擇了歸隱而已。

    張無忌少年時候倒是從沒想過以後會成為一代大俠,為國為民之類的。

    他整天想的是如何抵禦玄冥神掌的寒毒,讓自己能生存下去。

    後來機緣巧合,他練成了九陽神功,又成了明教第三十四代教主。

    明教一直從事的是反元大業,張無忌無意當中成了義軍的領袖,當然當的起這為國為民四個字了。

    可惜張無忌無心於政治,朱元璋又即將大功告成,退隱對張無忌來說,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綜上所述,楊過和張無忌兩人不像喬峰和郭靖那樣捨身為國,顯得非常悲壯,也更加讓人佩服不已。

    其實他們都是大俠,都是英雄,都值得別人尊敬。

  • 2 # 菸斗的傳說

    《神鵰俠侶》中,郭靖對楊過說:

    “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但這只是俠之小者。……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濟人困厄只是“俠之小者”,為國為民才是“俠之大者”,這其實也是金庸對真正大大俠的解讀,代表人物就是郭靖。

    那麼,楊過、張無忌為什麼最終隱退江湖,難道他們就沒有想成為真正大俠的志向?

    楊過受了郭靖的教誨,也是聳然動容。他曾幫助過郭靖擊退蒙古大軍。但是,當時的宋王朝已是日薄西山,非憑他們幾人之力能力挽狂瀾的。

    楊過選擇和小龍女隱退江湖,只因他心有餘而力不足,也因他和小龍女所歷的遭遇太虐心太折磨人了。

    至於張無忌,後來成為明教教主,率領教眾抗擊元軍。可是張無忌性格優柔寡斷,毫無魄力,不是個稱職的領導。

    連在感情上都無法選擇趙敏還是周芷若,這樣的人最終難有建樹。好在張無忌有自知之明,選擇退隱,傳位楊逍。

  • 3 # 悠然布衣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是金庸託郭靖之口說出來的,也是因為這句話,讓武俠的境界得到了昇華。不再僅僅是行俠仗義、除惡揚善、快意恩仇的小俠,而是與國與民相關,為國為民的大俠。而金庸筆下的不少角色,也是秉持著這種大俠的理念行事的,讓讀者們感覺到了他們身上的民族大義,光明磊落,義薄雲天。

    但是其實金庸筆下的角色形象都是比較立體的,而他塑造的俠客形象也是比較的多元的,融入了金庸不同時期的不同思想。因此他筆下的角色從性格到經歷都不會讓人感覺這個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而是各個獨立的存在。如果將金庸筆下的俠客們按照思想型別進行分類的話,大致可以分為儒俠、道俠、佛俠、無俠、反俠這幾個型別。

    所謂儒俠,就是金庸曾經將儒家思想融入到武俠當中,也因此而誕生了儒俠型別的人物。《碧血劍》的主角袁承志,《書劍恩仇錄》的主角陳家洛,還有《射鵰英雄傳》的主角郭靖,都是典型的儒俠型別的人物,這類人物的特徵就是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為民族、為百姓請命,不惜犧牲自己,有著儒家的浩然正氣和達者兼濟天下的理想追求。

    而所謂道俠則是金庸將道家思想融入到了武俠角色當中,比如《飛狐外傳》中的胡斐,《神鵰俠侶》中的楊過,他們都是屬於那種自由灑脫,有一股正氣。雖然他們也會去行俠仗義,但是又不像儒俠一樣將俠義當做使命,當做崇高的理想,更多的時候就是行小俠和獨善其身,所以楊過最後選擇了歸隱,而不是與郭靖一同抗擊外辱。

    然後就是佛俠了,將佛教的思想融入了武俠當中,創造出來了例如《天龍八部》的虛竹和《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佛俠講究的是博愛、慈悲,但是也無慾無求,沉溺苦海卻也能夠超脫。雖然也有人認為蕭峰和段譽也屬於佛俠範疇,因為《天龍八部》本來就是講述了八苦當中求不得苦的故事。但是我卻認為這三個都代表了三種不同的思想,蕭峰的儒俠、段譽的道俠和虛竹的佛俠。因為蕭峰的儒俠太鮮明瞭,特別是他在最後在儒家守仁、克禮的矛盾下選擇了殺身成仁。當然了,更主要的是,儒俠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

    與佛俠類似於或者說更進一階的就是無俠了,要說佛俠是無慾無求,那麼無俠就是真正的無正無邪、亦正亦邪,就像《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和《俠客行》中的石破天。他們都沒有太過鮮明的善惡觀,或者說書中的人物很多都是亦正亦邪的,甚至於說這兩本書的江湖背景也不同於其他的與歷史結合,是無政府背景的江湖。

    而到了最後就是反俠了,所謂反俠就是離經叛道的、顛覆式的俠客,也就是《鹿鼎記》當中的韋小寶了。韋小寶的形象是金庸長期思索的結果,也是理想向現實的具現。從家國天下到無仁無義,從儒俠到反俠,這正是現實,正是現代的社會。

    因此說,金庸筆下武俠人物都是俠客,但是卻又不能說t"m他們都是大俠。“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句話是金庸說的,但是也不能說金庸就是主張這種思想的。這只不過是金庸在寫小說時候的思想碰撞而產生的一種想法,而他的想法也在不斷的變化當中,從理想到現實具現。

    圖:網際網路

  • 4 # 珍貴歷史檔案揭秘

    個人認為跟其所處的時代背景以及身份有關,郭靖喬峰處在南宋和北宋,雖有外患,但又相對安穩的時代背景下,並且都與丐幫息息相關,而保衛國家也是丐幫一向的宗旨;而楊過當時南宋氣數已盡,並且楊過也是在襄陽城破之後,大勢已去的情況下退隱江湖的;最後是張無忌,張無忌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明教滅元已是大勢所趨,他不想因為權力的爭奪影響反元大事,才選擇退隱,當然與其本身性格也有關係,張無忌對權力沒有慾望;而且其在退隱的時候警告朱元璋要愛民如子,做個好皇帝,也是為國為民著想了。

  • 5 # 嫩江於大夫

    俠者常有,俠之大者不常有,就像每個人都有過當大俠的想法,可是公交車上碰到小偷了,有幾個人去組織。

    楊過張無忌都是俠之小者,就是大部分普通人的俠。

    如楊過張無忌的俠義都是順手,碰上了就管,就像楊過小龍女在武林盟主大會上大戰金輪法王,是因為和金輪法王有過節和為了郭靖,都屬於個人原因就行大家人為的俠義之事,而郭靖是為了天下百姓才去爭取這個武林盟主,出發點不一樣。

    心中為了天下百姓想著去做些什麼,如郭靖蕭峰毛爺爺這樣才是俠之大者。

  • 6 # 會飛的姬金魚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為國為民做貢獻,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只不過人的能力有大有小,為國家做的就有多有少了。至於楊過張無忌什麼的那是作者安排的,不用多想。

  • 7 # 如切如磨

    先謝過相愛兄的邀請~~且聽小弟挨個給您捋一捋。

    在我看來金庸先生雖然主張“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可並未主張一定得死在這上頭嘛。郭巨俠和蕭大王屬於理想信念的殉道者,傳奇總需要偉大的悲情英雄。小說賦予他們的性格和境遇註定了他們的結局。是不能要求一概仿效之的。

    從江湖中來,回江湖中去,有始有終。功成身退,不戀棧名利權位,隱士哲學,這才是完美的故事結局。何況我認為楊過、張無忌也完全對得起“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這八個字了。

    先說楊過。楊過只從老爸楊康那繼承了好皮囊和撩妹的本事,卻多了一副天生的俠義心腸。剛出場就為了救程英姐妹而得罪李莫愁。在半生和老郭家的糾葛中,也始終秉承俠義胸懷,不計嫌仇,再三救護。在等待小龍女的十六年中,楊過武功大成,踏遍江湖,闖下神鵰大俠的名頭。作者借郭襄的耳朵讓我們領略了他的一些事蹟。不但維護弱者,更仗義為朝廷除卻賣國求榮的奸臣。隨後又以為郭襄慶生為由準備三件禮物。找回打狗棒還則罷了,前兩件殲滅蒙古先鋒軍、燒燬蒙古大軍糧草可真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實實在在為抗擊蒙古侵略做出巨大貢獻。當然高潮還是在傳奇的以飛石擊殺蒙古大汗蒙哥。使忽必烈不得不回老家與阿里不哥爭奪繼承權,蒙古大軍撤退,襄陽解圍,更得保數年平安。這些事蹟足克力證楊過同樣是一位為國為民、當之無愧的大俠!再說張無忌。張教主俠義為懷也是沒跑的。千里護送楊不悔,搏命從六大派手下挽救回明教教眾。為國為民這點上更是沒說的。因為小說裡他才是統率義軍,反抗蒙元解放大業的最高領導人。因此楊過、張無忌在為國為民的大節上、行俠仗義的宗旨上,都是無愧於行的。二人最後的隱退也是緣於他們的性格。楊過是極於情的代表,一生執念就是與小龍女廝守。半生坎坷磨難終於得償所願,天下無雙的愛情自然值得用餘生去珍惜!張無忌優柔寡斷,性格軟弱。本來就不是當領導的材料,而且他本人也自知難堪大任,於權位也是毫不戀棧。至愛的趙敏又是蒙元的郡主,於情於理他們的結合必然會被雙方勢力反對。因此他也只能退隱,一是全了大義,二是不負愛人,三也是遂了自己心意。做到了不負如來不負卿。最後關於五絕的問題五絕從開始就是對武學能力的認可,與行事、人品毫無關係。第一代的東邪、西毒就是代表。黃藥師行事全憑個人好惡,因此冠一個邪字。歐陽鋒是整個射鵰最大的反派,惡事做盡,手段毒辣,因此冠一個毒字。所以楊過名列第二代五絕也是因他卓絕的武功修為。以他的實力和最年輕的年齡優勢,其餘四絕恐怕都難以出其右。西狂名副其實!

  • 8 # 最吧啦剪輯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出自金庸小說神鵰俠侶,為郭靖教導楊過時說過的一番話。

    郭靖乃了不起的大英雄,國破時死守襄陽,不枉江湖都稱一句郭大俠。

    大俠也是人,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大俠,普通人做了不普通的事,才會被稱大俠。楊過也好,張無忌也罷,首先他們是個人,其次他們並不是不是大俠。,但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郭靖那種大俠。

    他們也都曾為國家戰鬥,也為了山河挺身而出,但是歷史的大勢不是靠個人武力可以扭轉。國家民族危難之時,不光是他們,每一個立志報效國家的男兒都可以稱為大俠,不是武功好就是大俠,歐陽鋒武功好吧?成昆也不錯吧?可他們是大俠嗎?

    楊過,張無忌都是這樣,他們也有熱血,敢於抵抗,拋頭顱灑熱血,可是這樣就能改變歷史嗎?我想他們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才退隱江湖。但不能不說他們是俠。

    做大俠要有強烈的正義感、責任感,敢於與侵略者進行抗爭,不惜犧牲性命為人拍難,在國家存亡之際站出來,甚至捨生取義…

    大俠從來都只是一個選擇,他們可以死,可以成為大俠,他們也這樣做了,只是面對歷史的潮流選擇了退隱。

  • 9 # 萬卷縱橫眼欲枯

    “入世”與“出世”,這個困擾了無數古代文人的問題,也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無數英雄人物的精神困局。

    金庸從小受中國傳統文學的薰陶,他的武俠小說,寫得雖然是俠士,是武者,但許多人物身上都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人的情懷。亦俠亦儒,或者說陽俠陰儒,是金庸武俠小說中許多人物的共性。

    在金庸筆下,儒和俠結合地最突出的,或者說最能夠體現儒家精神的俠士,無過乎郭靖和蕭峰。

    郭靖是金庸小說中最著名的大俠,那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名言也是借他的嘴說出的。

    從《射鵰英雄傳》到《神鵰俠侶》,我們見證了一個受人崇敬的大俠的煉製過程,也見證了一個儒家仁人志士的煉製過程。

    一個真正的俠士,一個真正的儒者,既要有先天素質,也需要後天的培養。而郭靖正好具備了這樣的條件。

    少年時,他雖然遲鈍木訥,但有著一顆天然的赤子之心。這份與生俱來的俠氣,讓他救哲別,救華箏,助鐵木真解圍,皮鞭和恐嚇,豹子的利口,甚至千軍萬馬的重重包圍,都不能阻擋他的俠義行為。

    當然,對於他思想的形成,母親李萍的言傳身教,江南七怪、丘處機馬鈺還有洪七公的諄諄教誨,更是起到了關鍵性作用。母親李萍雖然只是一個普通婦女,江南七怪和洪七公也都是市井之人,但在他們身上,卻最能體現傳統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的道德要求。所以,郭靖雖然沒讀過多少書,沒有大儒的文化修養,但他的一生,光明磊落,誠實守信,克己復禮、打抱不平是為義,捨己救人、忠恕待人是為仁,處處堪稱儒家人格的典範。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兼濟天下”的儒家情懷。

    郭靖的一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反金和抗元。反金很容易,因為金國王子完顏洪烈是他的殺父仇人,這種國恨家仇是母親從小就給他灌輸的。但抗元對他來說就是一種心理的掙扎:他在蒙古長大,接受了蒙古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周圍的人對他很好,這裡有他的結義兄弟(拖雷),有他的師長(哲別),他還為成吉思汗立過許多功勞,差一點就成了成吉思汗的“金刀駙馬”。

    所以,抗元更像是在對抗以往的生活,是對抗另一個自己。但面對“大義”,這些都不再是問題。

    攻打花剌子國時,郭靖擔任主帥,但之後蒙古軍的屠城卻讓他愧疚萬分,他明白了侵略者的可怕,進而萌生出對侵略的反抗。他要保護那些弱小的民眾,讓他們無須面對侵略者的屠刀,為此,他可以犧牲一切。

    不僅是郭靖,就連他的母親李萍,也可以為此毅然地獻出生命,李萍臨死時告訴郭靖,他雖然在蒙古長大,但流的是華夏的血液,他名字就是要他記住靖康之恥。這些更堅定了他保衛南宋的決心,他放棄了在蒙古的高官厚祿,放棄了桃花島的安逸生活,毅然來到襄陽,成為了“義守襄陽”的郭大俠,這一守就是幾十年,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殺身成仁,捨生取義”,這是儒家精神的最高體現。

    同樣能夠體現這一精神的,還有蕭峰(喬峰)。

    蕭峰和郭靖的身世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郭靖是在蒙古長大的漢人,蕭峰是由漢人養大的契丹人,他們都曾手握重兵,都處在民族矛盾極其尖銳的時候。

    在最關鍵的時刻,他們都毫不猶豫的放棄戰略優勢方的榮華富貴,一個站在父母之國,一個站在養育之邦。讓他們做出這種選擇的,其實就是儒家的自我犧牲精神。他們放棄富貴權勢,甚至放棄生命,是因為他們把百姓的苦難放在了第一位,他們或力抗敵軍,或竭力避免戰爭,都是為此。而且,他們都知道自己的所選擇道路的艱難,但都並沒有退縮和猶豫,這就是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但是,這些具有儒家精神的俠士們都難以避免各自的人生困境。陳家洛失敗退隱,袁承志遠赴海外,郭靖襄陽殞身,蕭峰自盡身亡……

    他們無法逃脫的歷史的宿命,他們在世間奮力拼爭卻最終一事無成。乾隆皇帝不會恢復漢家天下,李自成不會建立袁承志所期望的政權也無法阻擋清兵的入關,郭靖不能挽救南宋滅亡的命運,蕭峰也不能解開遼宋之間的仇怨……

    和中國古代文人的“入世”之路一樣,想要實現理想真的很難。於是,“出世”的思想也就應運而生了。

    陳家洛的歸隱,袁承志的出海,其實就是“入世”不得之後的“出世”,金庸為這些江湖俠士們找到了道家思想(當然,在一些作品和一些人物身上,還有佛家、墨家思想的印記,此處不論)。

    於是,陳家洛學會了以道家哲學為基礎的“庖丁解牛拳”,《碧血劍》裡出現了一個秉性率真的“金蛇郎君”,《倚天屠龍記》的主人公張無忌則一直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在儒家與道家之間徘徊猶豫……

    道家“出世”思想表現的最為突出的,是和郭靖、蕭峰截然不同的另一類俠士——楊過和令狐沖。

    “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在道家看來,世俗的一切變化,在實質上並無差別。道家人物,既不看重塵世的興衰、朝代的變遷,也不注重個人的名利得失,他們講求的只是自我的“全性保真”,一切選擇都是從順從本心出發。

    所以,和儒俠相比,道家之俠更加率真隨性。他們追求人的個性與天真,就像莊子所說的“聖人法天貴真,不苟於俗”(《莊子·漁父》)一樣;他們還追求絕對的自由,追求一種“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莊子·逍遙遊》的精神境界。

    這些,在楊過和令狐沖的身上都有完美的體現。

    楊過為人處世不像郭靖那樣善惡分明,完全是憑自己個感情,他說過:“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所以,大惡人歐陽鋒對他好,就真心認為義父,甚至覺得要比人人敬仰的郭靖夫婦要可親可愛得多。古墓派的孫婆婆對他好,他就可以不顧後果地叛出名門正派全真教。

    令狐沖的為人處世也完全符合道家的隨性,採花大盜田伯光也好,魔教的向問天也罷,恆山派的尼姑也好,少林武當的和尚老道也罷,無論貧富貴賤正邪,只要意氣相投,就是朋友。

    道家對禮教的蔑視,也是他們身上最閃光的地方。

    小龍女是楊過的師父,他卻堅持娶她為妻。宋人眼中的師徒倫理綱常,楊過不是不懂,而是偏不放在眼裡,就像他和黃藥師說的那樣:“師徒不許結為夫妻,卻是誰定下的規矩?我偏要她既做我的師父,又做我的妻子。”甚至面對郭靖即將打下來的致命的一掌,他依然不變:“我一定要娶我姑姑作妻子。你不准許,就打死我好啦。”

    令狐沖也是個傳統禮教的背叛者。作為“君子劍”的弟子,他卻總是不能遵守華山派的那些門規,那些打著“仁義忠信”幌子的條條框框,和他的本性實在是格格不入。他好酒放曠,行止不謹,是一個典型的江湖浪子,卻也正體現出了道家人物的人格魅力。讀《笑傲江湖》,令狐沖真有“禮教豈為我輩設”的晉人風度。

    老子曾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道德經》)莊子也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莊子·胠篋》)道家蔑視禮教的虛弱,重視人的自然本性,楊過、令狐沖就是這種抱朴含真、表裡如一的道家之俠。

    但是,道家之俠的“出世”理想也是不容易實現的。

    楊過沒有“以天下蒼生為念”,只想和“姑姑”快快活活的在古墓生活,但卻總是捲入宋朝和蒙古的紛爭之中。

    楊過三次幫助郭靖抵抗蒙古:第一次是為了報父仇和忽必烈合謀設計殺死郭靖,在最後關頭被郭靖感動,轉而奮力幫助郭靖,說明他不能完全把國家百姓拋在腦後;第二次他打著給郭襄過生日的旗號,割了兩千蒙古兵將的耳朵,燒了蒙古二十萬大軍的糧草,揭穿了霍都王子的陰謀,若說只是為了讓郭襄這個小姑娘高興一下,那人們也就不會稱他為大俠了;最後一次,他助宋軍殺死了蒙哥,解了襄陽之危,自己說是為了報答老天,“此生與龍兒相會,老天爺實在待我至厚”,其實還是內心家國情懷的體現。

    在放下與放不下之間,他其實一直在徘徊,雖然最後選擇了功成身退,和小龍女攜手歸隱古墓。但就像他初入古墓面對小龍女問題時的猶豫一樣,他真的能把古墓外的萬丈紅塵完全置諸腦後嗎?

    令狐沖是一個純粹的政治厭惡者,甚至是逃避者,他只想在江湖底層快快樂樂的生活,喝酒,打架,和小師妹說說情話,如此而已。但江湖紛爭卻是躲不掉的,蒙冤,被逐,得練神功,救任我行,殺東方不敗,抗左冷禪……他這個只想做個小人物的人,他的一舉一動卻無不改變著江湖的權力格局,自己也深陷江湖的權利鬥爭之中。於是,像他這樣一個無爭無慾的人,卻還是做了恆山派掌門,也差點加入日月教,成為“千秋萬載,一統江湖”的教主繼承人。

    在小說結尾,楊過和令狐沖貌似都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歸隱世外,琴瑟和諧。可是,如果我們追問一句,終南山的“活死人墓”和杭州西湖的“孤山梅莊”就真的是世外桃源嗎,他們就真的能遠離塵世嗎?

    這個問題,金庸沒有給出答案,但根據世俗經驗,我們知道,“出世”往往也是不容易的,就像另一位武俠小說家古龍所說的那樣:“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入世”與“出世”,真的是個問題。這個問題不僅困擾了中國古代的無數文人,也困擾著金庸武俠小說中的無數英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非常時期,有的人發現咳嗽、發燒,為什麼不及時就醫檢查,在怕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