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野渡獨釣

    波蘭人與俄羅斯人、塞爾維亞人(前南斯拉夫大部分)、烏克蘭人同源於斯拉夫人。

    十一世紀上半葉,波蘭成為一個統一和強大的國家。

    十七世紀中起,波蘭走向衰落。

    十八世紀起,波蘭慘遭三次滅國。

    第一滅國:

    1733年起,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經過多年爭奪波蘭的戰爭,三國於1772年,1793年和1795年簽訂三個瓜分波蘭條約,徹底瓜分了波蘭。至此,一個存在了800年的國家徹底滅亡。

    第二次滅國:

    1805---1807年,波拿巴.拿破崙打敗了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並於1809年成立華沙公國。但隨著拿破崙一世的失敗也被俄羅斯滅國。

    第三次滅國:

    1918年,第一世界大戰以普魯士和奧匈帝國失敗而告終,在協約國支援下,同年11月18日成立波蘭共和國。1920年,波向蘇俄發動力圖恢復1772年俄波分界線的"蘇波戰爭",最後以"松寇線"確定雙方邊界。

    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德國向波蘭發動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同年9月17日,蘇軍越過蘇波邊界進攻波蘭,並於18日在佈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與德軍會師。德軍於9月28日攻克華沙,德蘇再次瓜分波蘭,波蘭第二共和國滅亡。

    波蘭歷史上三次被滅國,與歐洲的地緣政治和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波蘭除16世紀是歐洲強國外,其餘時間在歐洲只屬二等國家,大國強國東有俄羅斯,南有普魯士,西有法蘭西,被瓜分是必然的了。況且,波蘭平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沒有同盟國力挺,根本沒有任何抵抗力。這是波蘭脫離華約後完全徹底投入北約的原因。

  • 2 # 茶書壹家

    波蘭的歷史可以說是可歌可泣,它不像是英國那麼穩定壯大,也不想是德、法、俄羅斯那麼常立潮頭。

    波蘭被反覆入侵,主要原因,我認為是波蘭的位置很尷尬。他處於德國、捷克、俄羅斯、烏克蘭等的中間位置屬於戰略中間地帶,所以單反覆被周邊大國衝擊得體無完膚。

    而地緣因素的基礎上,宗教政治也是一大原因。德國、瑞典等國信奉新教,俄羅斯信奉東正教,而波蘭人信奉的是天主教。這次不說,波蘭教徒經常引以為正統,常常黨同伐異,甚至對俄羅斯發起宗教戰爭,結下世仇。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波蘭被單獨侵略,比如歐洲北方戰爭,俄羅斯與瑞典就直接在波蘭領土上對決。這種戰略形勢,導致無論那個國家勝出,波蘭都是受害者。

    此外,還有個因素。三國時期,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因此,諸葛亮幫劉備制定了《隆中對》總戰略。隆中對對荊州的戰略定位,可以和波蘭在歐洲的地位類比。就像是荊州那樣,反覆易主的經歷,也發生在波蘭身上。但歐洲和中華不同,他們缺乏統一的基礎和基因(文化基因吧),所以波蘭也就一直處於四戰之地,永無寧日。

  • 3 # 徽南城意

    波蘭本來是東歐平原上的一個封建制強國,透過和立陶宛的聯合,一度成為歐洲第三領土大國,領土包括現今天的波蘭,烏克蘭、白俄羅斯,立陶宛等大片土地。強盛時期的波蘭,也曾是影響歐洲的強國之一,數次侵略周邊的國家,只其中就包括周邊的俄羅斯與德意志邦聯的成員。

    1648年的歐洲

    然而由於自身的問題,17世紀中葉之後,波蘭逐漸走向了衰落。國內由於農奴制的強化,造成封建割據嚴重,“自由選王制”致使王位頻繁更迭,外國人多次成為波蘭國王,“自由否決權”制度使波蘭無法實行有效統治。在那個更需要集權的中世紀後期,“民主”的波蘭因為中央集權的衰落,政局混亂,國力衰弱。而周邊的沙皇俄國,奧地利與普魯士則正在興起,強敵環繞的波蘭自然成為掠奪物件。

    1763年的歐洲

    18世紀中葉,俄羅斯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逐漸壯大,不斷的透過對瑞典,波蘭,土耳其的戰爭,吞併更多的土地。特別是平原遼闊,地廣人稀的波蘭,成為俄國最主要的入侵物件之一。而普魯士也希望早日打通波蘭走廊,將東西普魯士連成一片。至於奧地利,也積極在東南歐擴張。日益衰落的波蘭和土耳其是它的主要目標。

    俄,奧,普三分波蘭

    在俄羅斯的主導下,普魯士和奧地利積極配合,從1772年到1795年,波蘭在不到30年的時間裡,三次遭到瓜分,最後徹底亡國。波蘭的亡國,不僅讓本國人民陷入了苦難,也改變了近代歐洲的政治格局,俄、普、奧三國領土增加,奠定了自身成為歐洲大國的基礎,而三國在瓜分波蘭之後矛盾逐漸加劇,也為日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埋下了隱患。 而經歷了這三次瓜分之後,波蘭從歐洲地圖上消失長達123年之久,直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才真正意義上的重獲獨立。

    拿破崙戰爭中的華沙大公國

    拿破崙帝國時代,波蘭在法國的扶持下,雖然一度“復國”,組成了所謂的華沙大公國,但是實際上只是法國將軍們控制下的附庸而已,並且隨著拿破崙帝國的曇花一現,這個所謂的波蘭人的政權再次消失,第二次亡國。

    一戰之後的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在英法等國的支援下,波蘭再次復國。歷經100多年的苦難亡國史,再次獨立的波蘭可謂是喜出望外,也因此而衝昏了頭腦。獨立後的波蘭軍事實力確實還可以,仗著有英法的支援,波蘭對東邊的俄國咄咄逼人,武裝干涉俄國革命,對西邊的德國更是不依不饒,割讓了德國的土地不說,還積極幫助英法遏制德國 。當然了,波蘭在巴黎和會上也是少數支援日本侵略中國的國家之一。波蘭錯誤的外交政策,以及盲目的信任英法等國,很快就給自己招來了又一次滅頂之災。

    蘇、德瓜分波蘭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兩個星期之後,蘇聯從背後侵入了波蘭,波蘭又一次亡國。二戰中,波蘭在蘇德兩國的爭鬥中陷入苦難,先是幫助德國侵略蘇聯,後是幫助蘇聯反抗德國,戰死和被屠殺的軍民近600萬人,佔波蘭總人口的六分之一,是二戰中損失人口比例最多的國家之一。

    二戰後的波蘭

    二戰結束後,在蘇聯的扶持下,波蘭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但是蘇聯並沒有因為新政府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權,就歸還佔領的波蘭土地,而是將德國的土地劃給波蘭,儘管如此,波蘭還是損失了大量的土地。

    今天的波蘭

    東歐劇變後,波蘭走上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道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波蘭雖然和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了。同時,多次因為外交失敗導致國家遭遇滅頂之災的波蘭也調整了自己的策略,與周邊的國家改善了關係。

  • 4 # 不沉的經遠

    波蘭曾經在1795年被普奧俄、1815年被普奧和1939年被蘇德瓜分,所以說三次滅國。波蘭三次滅國主要是因為地理因素和波蘭自己的因素兩方面造成的。

    說起來波蘭當初也曾經是東歐的強國,特別是在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一度是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然而糟糕的是,之後在歐洲其他國家加強中央集權之時,波蘭卻強化了貴族共和制度,國王由議會選舉產生,更為奇葩到後期還通過了大貴族的一票否決制,導致整個波蘭的中央政府幾乎陷入癱瘓,各個貴族領地儼然一個個小王國,農民逐步轉變成農民,城市化程序中斷,波蘭的總體國力開始下降。

    更糟糕的是,波蘭的貴族為了自己利益,紛紛和外國勢力勾結,毫不在意波蘭的國家利益,而隨著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的強大,地處三國之間,而且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波蘭,自然成為三國瓜分的目標,最終在1795年第一次滅亡。

    第二次波蘭復國,是依靠著拿破崙的興起,強制普魯士和奧地利將佔領的波蘭土地交還,建立了華沙大公國,但是這只是靠拿破崙的強權所建立的國家,在拿破崙失敗以後,自然很快消失。

    在一戰後,波蘭再次抓住機遇,重新建國。但是此時波蘭還沉迷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強盛時期的光榮之下,幻想著恢復當年所有的疆域,拒絕了國聯提出的寇松線,主動對蘇聯發起了進攻。這一想法和做法在當時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這導致了波蘭和德國、蘇聯的關係迅速惡化。

    特別是在德國要求吞併捷克的蘇臺德地區時,波蘭不顧德國日益增加的威脅,拒絕了蘇聯共同對抗德國的建議,反而主動對捷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捷克割讓土地。這直接導致了捷克的被瓜分,中歐聯盟的瓦解,也意味著波蘭第三次滅亡進入倒計時。

    總的來說,波蘭的三次滅亡,和自己內部內訌導致國力下降,和自身所處地理位置有關,大國邊上的小國命運總有點坎坷。

  • 5 # 自在行走的老若

    可憐之國必有可恨之處,它乾的壞事兒一點不少,屬於歐洲都不待見的混混,每次都被當槍使,時不時的被出賣,被蹂躪也是活該,不思悔改,將逃脫不了繼續被蹂躪的命運……

  • 6 # 猛禽950

    回答這種問題很簡單~

    波蘭三次滅國,還很不夠,現在它又開始作,也許明天,也許不久的將來……還得滅它三次、六次、九次……!

    該!

  • 7 # 彼得堡的肥天鵝

    別看波蘭在歷史上曾經三次被滅國,但這個國家(波蘭立陶宛聯邦)昔日可是歐洲國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是個軍事強國。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儘管波蘭三次滅國的外因是輸了戰爭,但事實上卻是波蘭自己“作死”的內因造成的。波蘭這塊“歐洲的墊腳布”總是在關鍵時刻沒有把握好時機,被滅實在是不怨。

    在波蘭建立封建統一國家的時候,其周邊完全沒有像後世俄普奧這樣的列強,能夠對波蘭造成威脅的也只有一個條頓騎士團,為了抵抗條頓騎士團的入侵,波蘭和立陶宛聯合起來組成了波蘭立陶宛聯邦,並於1410年的格倫瓦爾德戰役中給予後者致命一擊。但在擊敗條頓騎士團後波蘭並沒有吞併直接管理騎士領地,而是把它收為自己的附庸,這就為自己留下了一個日後的隱患——普魯士。

    創作於1878年的巨幅油畫《格倫瓦爾德戰役》, 尺寸426×987 см,現藏於波蘭華沙國家博物館

    之後波蘭趁俄羅斯王位繼承人的混亂空隙入侵俄羅斯並佔領莫斯科,但是波蘭國王自己想要兼任俄國沙皇意的意圖太過明顯,於是遭到全體俄國人的強烈反對,之後被俄國的民兵逐出莫斯科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1683年,奧斯曼大軍圍攻神羅首都維也納時,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揚·索別斯基率軍前去解圍,在維也納城下力挽狂瀾大敗奧斯曼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巴沙指揮的奧斯曼帝國軍,儼然成為了天主教和歐洲的保護者。但在奧斯曼做出妥協將特蘭西尼亞割讓給波蘭時,但波蘭並未見好就收接受這一條件,而是繼續追擊奧斯曼潰軍,直到在黑海地區碰到對方強大的防禦力量,最終因戰況不利而失敗。

    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解救維也納之圍

    從上述內容來看,波蘭人從來都沒有把握好度,在自己擊敗他國之後有能力吞併對方卻不選擇吞併,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要百般的死纏爛打,最終導致波蘭總是錯過了最佳時機,而養虎為患就給自己埋下了禍根。這或許是波蘭人的性格使然,讓這個老牌軍事強國逐漸沉淪。

    這裡面還有個很關鍵的原因:波蘭“超前”的政治制度,當時波蘭政治制度堪稱奇葩,它採用的不是當時歐洲主流的君主專制制度,而是議會選舉制度,即國王由貴族議會選舉產生,往往貴族會選舉對自己最有利的國王而不是出於對國家有利來考慮,其他國家也通常會藉著波蘭選王制度來發動戰爭干涉波蘭的內政,扶持對自己國家最有利的波蘭國王。而更過分的是1652年大貴族迫使議會通過了自由否決權,即只要有一位議員投否決票,則議案將無法透過。這導致隨後的100多年裡波蘭的國家機器運作效率異常低下,常常出現國會議事程式癱瘓,國家處於無政府狀態。

    而歐洲各國在專制君主的統治下國家得到了蓬勃的發展,誕生了強大的俄羅斯和普魯士,而這兩國都在歷史上與波蘭有著深厚的矛盾,再加上波蘭自身的積弱不堪,普魯士想要讓東普魯士與勃蘭登堡相連,而俄羅斯想要除掉波蘭這個自己在陸地上通往西歐的障礙,奧地利也害怕普魯士在波蘭的繼續擴張威脅到自己的利益,因此三國一拍即合,就這樣經過三次瓜分波蘭第一次亡國了。

    法國在與周邊列強之間的不斷地爭鬥中,出於削弱自己敵人的考慮先後幫助波蘭兩次復國(拿破崙扶持建立的華沙公國和凡爾賽條約下獨立的波蘭共和國),可以說每一次波蘭復國運動中都能看到法國人及其盟友的影子。可以說波蘭隨著法國的勝利而復國,但也隨著法國的衰弱而再次亡國。

    歸根結底,波蘭對自己所處的地理位置拎不清,對自身的實力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還一直抱有恢復昔日榮光的遠大抱負,但在自身不夠強大的情況下還肆意招惹強鄰,以至於四面樹敵,最終走上亡國的道路也是咎由自取的。而如今這個被中國軍事歷史愛好者圈子戲稱為“平獨震露大波波”的國家依舊如此,下一次亡國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如有疏漏,還請多多斧正。

    我是肥鵝,一個熱愛歷史的碼字鵝!

  • 8 # 木春山談天下

    200多年的時間裡,被三次滅國又三次復國,波蘭也算創造一個奇蹟了吧!

    在歷史上該國確實是一個挺悲慘的國家,所以很多事件都值得紀念。就在前幾天的9月3日,還在紀念被“第三次”滅國的事件——二戰爆發。

    為什麼二戰爆發成了波蘭被第三次滅國的原因,其實這和波蘭沒啥關係。就是因為有人想要波蘭的命。

    其實每次波蘭滅國都離不開德國,是當之無愧的“波蘭滅霸”。

    按理說,應該是對德國最為憤怒。

    比如,前兩次波蘭被滅國,一次是1795年的時候被當時的奧匈帝國、普魯士和沙俄所滅;一次是1815年被普魯士和奧地利。

    所謂的普魯士就是德國的前身,甚至奧地利其實和德國人也差不多。

    在木叔看來,波蘭地做法雖然有其合理性,但也缺乏歷史責任感。

    之所以說有合理性——

    是因為在波蘭來說,它們對俄羅斯是越來越警惕,越來越敵對的。這種現實的外交態度,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他們對歷史的看法。

    歷史上俄羅斯是波蘭3次滅國的主要原因,堪稱波蘭滅霸之一。正如以上所言,波蘭曾被瓜分過三次,至少兩次俄羅斯都有份兒。

    以至於1939年二戰爆發前1個月,德國和俄國還簽署了一個“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就規定兩國以立陶宛和波蘭的一側劃分為彼此的勢力範圍。

    德國入侵波蘭,二戰爆發後,德國佔領了波蘭西半部,東邊的很多地區就成了俄國人的地盤。當然後來都被納粹奪去了。

    但不管怎麼說,這種大國瓜分小國的歷史,讓波蘭對俄羅斯沒好感。

    要知道二戰後德國已經對波蘭道歉了,並且給予大量賠償,而俄羅斯從未對歷史上對波蘭的傷害做過任何道歉,相反,還曾說自己的波蘭的解放者。這讓波蘭人聽起來當然更難以接受。

    之所以說波蘭缺乏歷史感——

    是因為儘管俄羅斯幾次瓜分波蘭,但確實也是俄國出兵最終將納粹逐出了波蘭的土地,這也是歷史,一樣不容抹殺。

    波蘭只看到“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沒有看到自己國土最終光復也有俄羅斯的功勞,這也是缺乏歷史責任感的表現。

    更何況二戰後波蘭和俄羅斯長期友好,彼此之間還有許多重要的歷史關係難以割捨。

    常說的以史為鑑,面向未來,波蘭人應該也學學。

    此外俄羅斯也應該想想:為什麼之前的東歐小夥伴對自己都冷眼相對,以至於連歷史都想重新改寫?也不能全怪波蘭吧!

  • 9 # 歷史哨聲

    波蘭第一次滅國是因為貴族民主制、第二次滅國是因為法國拿破崙失敗、第三次滅國是德國和蘇聯的夾擊

    波蘭立陶宛聯邦因為沒有及時改革導致被滅

    1569年齊格蒙特二世成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並建立了以貴族民主的選舉君主制,首都從克拉科夫搬遷到華沙。

    17世紀的波蘭是一個強大的歐洲國家,絲毫不比南邊的神聖羅馬帝國、俄羅斯帝國、奧斯曼帝國遜色。1618年波蘭立陶宛聯邦疆域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公里。在波蘭莫斯科戰爭中,擊敗並佔領莫斯科。1683年維也納之戰波蘭立陶宛騎兵擊敗了奧斯曼帝國部隊,阻止了伊斯蘭教進入歐洲,獲得了基督教前哨的稱號。

    18世紀時波蘭立陶宛聯邦因為貴族民主制所帶來的行政無效率而率領。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貴族民主制有兩個缺點:

    1、國王只能由貴族選舉,非貴族無權選舉;

    2、自由否決權,只有有一個議員反對,任何議案就無法透過。這就導致了波蘭議會基本上不可能透過任何議案——因為任何議案都會有人反對。

    和波蘭立陶宛聯邦不同的是,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大公國等鄰國都進入了君主專制時期,行政和組織效率更高。

    一盤散沙的波蘭立陶宛聯邦,面對行政和組織效率更高的鄰國,只有敗戰。在經歷三次瓜分後,1795年,波蘭立陶宛聯邦滅亡。

    1573年波蘭立陶宛貴族選舉

    波蘭公國被瓜分是因為扶持波蘭公國的拿破崙被擊敗

    1809年,拿破崙擊敗普魯士,在普屬波蘭建立華沙公國。1815年的《維也納和約》上,華沙公國被瓜分為:西部是普魯士管轄的波茲南公國;克拉科夫成為自由市;其餘地方成立波蘭會議王國,有俄羅斯沙皇兼任國王,又稱俄屬波蘭。

    波蘭第二共和國被滅是德國和俄羅斯共同所滅

    1918年11月18日,畢蘇茨基在華沙建立波蘭第二共和國,恢復波蘭獨立。

    1919年12月,協約國在巴黎協會承認波蘭獨立。

    1920年4月,波蘭進攻蘇俄,以恢復1722年俄邊境線,最後雙方停戰,並1921年簽署《里加條約》,規定了烏克蘭(僅僅是指今天的東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獨立,西烏克蘭屬於波蘭領土。同時波蘭根據巴黎和會從德國獲得東波莫瑞和波茲南地區。波蘭領土面積38.8萬平方公里。

    波蘭第二共和國的最大問題是:它是在德佔區、奧佔區、俄佔區合併而成的,民族矛盾非常複雜。不管是德國,還是蘇聯,都對波蘭存在領土要求,雖然波蘭在1932年、1934年先後和蘇聯、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直到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互不侵犯條約,波蘭在德國和蘇聯共同瓜分。

    事實上,在1939年,不管波蘭如何做,都避免不了虎視眈眈其領土的德國和蘇聯的夾擊。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亙古不變的道理。

    事實上,今天波蘭積極引入美軍駐紮,和二戰前波蘭積極依靠英法,在模式上基本一致,但內容卻大有不同:

    二戰前英法沒有類似北約集體防禦機制,只是靠協議維持,成本和風險太大,是英法坐視波蘭被滅的原因;二戰前英法沒有駐軍在波蘭。

    夾在大國之間的波蘭,二戰前重視英法,現在重視美國,採取的和蒙古國的第三鄰國政策基本相同。

  • 10 # 百戰保山河

    波蘭本來很強大,而且作為斯拉夫民族天生就具有擴張的基因,當年條頓騎士團就是波蘭消滅的。15世紀波蘭國內也出現了一定的手工業、並且出現了貨幣地租,貨幣地租使得農奴不必束縛在土地上而成為手工業勞動力,但後來的發展中波蘭落後了、被邊緣化了。西歐出現了手工業革命,波蘭的手工業品沒法與之競爭,於是轉向發展農業,用糧食從西歐換取手工業品,由於手工業品附加值高,在貿易中波蘭的農場主處於不利地位,所以就在國內壓榨農奴,貨幣地租也廢除了,使得農奴被束縛在土地上而且生活非常貧困,如此而來,國立日漸衰落,根本無法抵抗日益強大的普魯士、俄羅斯和奧地利,滅國的命運也就無法改變了。

  • 11 # 健康小費

    其實最最核心的點就是,人都以為“事在人為”,但卻忽視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誰都沒法代替老天爺(哦哦,他們那邊叫作“上帝”)辦公,誰佔了便宜誰吃了虧,最終都是老天爺說了算,這就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 12 # 使用者高山人

    說起波蘭,當初也曾是東歐的強國,特別是在波蘭立陶宛聯邦時期,一度是歐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而波蘭的三次滅國,據相關資料記載,波蘭曾經相繼在1795年被普奧俄、1815年被普奧和1939年被蘇德瓜分,所以,後來才說成其三次被滅國的。波蘭三次滅國主要是因為地理因素和波蘭自己的因素兩方面造成的。因為:

    一是由於波蘭最初曾是東歐強國,然而此後在歐洲其他國家加強中央集權之時,波蘭卻強化了貴族共和制度,國王由議會選舉產生,更為奇葩到後期還通過了大貴族的一票否決制,導致整個波蘭的中央政府幾乎陷入癱瘓,各個貴族領地儼然一個個小王國,農民逐步轉變為貧民,城市化程序中斷,波蘭的總體國力開始下降。更糟糕的是,波蘭的貴族為了自己利益,紛紛和外國勢力勾結,毫不在意波蘭的國家利益,而隨著普魯士、俄國、奧地利的強大,地處三國之間,而且地勢平坦無險可守的波蘭,自然成為三國瓜分的目標,最終在1795年第一次滅亡;

    二是由於第二次波蘭復國,是依靠著拿破崙的興起,強制普魯士和奧地利將佔領的波蘭土地歸還,從而建立了華沙大公國,但是這只是靠拿破崙的強權所建立的國家,在拿破崙失敗之後,就自然曇花一現,很快就隨之消失,導致第二次亡國;

    三是因為在一戰後,波蘭再次抓住機遇重新建國。但是此時波蘭還沉迷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強盛時期的光榮之下,幻想著恢復當年所有的疆域,拒絕了國聯提出的寇松線,主動對蘇聯發起了進攻。這一想法和做法在當時顯然已經不合時宜了。這導致了波蘭和德國、蘇聯的關係迅速惡化。特別是在德國要求吞併捷克的蘇臺德地區時,波蘭不顧德國日益增加的威脅,拒絕了蘇聯共同對抗德國的建議,反而主動對捷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捷克割讓土地。從而直接導致了捷克的被瓜分,中歐聯盟的瓦解,也意味著波蘭第三次滅亡。總之,波蘭的三次滅亡,既和其自己內訌導致國力下降有關,也和自身所處地理位置相關,加上大國邊上的小國命運自古多舛是常有之事。故此,其國運坎坷也不足為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天正是野菜旺盛的季節,到鄉下采摘野菜應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