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拉松1號
-
2 # 財說得明白
用20萬來購買指數型基金,怎麼配置與這筆錢什麼時候要用有很大的關係。如果是短期的多點放在中小板創業板裡,如果這筆錢可以中長期的放著,千萬不要買這些指數基金。
01,短期購買指數型基金有一個前提,相信自己的判斷,目前股市處於低位,並且即將上漲或者正在上漲。否則還是不要買指數型基金。
假如真的認為目前是處於低位即將上漲,甚至正在上漲,而這筆錢就是想短期之內獲得一波的收益,低買高賣的,我覺得可以多配一點中小板和創業板。
因為在四季度和年初,密集的公佈相關的財報,中小板和創業板體量較小,容易被炒作起來。
建議滬深300配置大約40%,創業板配置40%,中小板配置20%。
02,中長期如果資金一段時間之內不用,至少可以放三五年的,千萬不要買指數型基金。
因為指數型基金跟隨指數的變化,而我們的股市指數的上漲太緩慢了,甚至大部分時候是陰跌,只是偶爾衝起來。
又比如10年前的3000點和現在的3000點,上證指數沒有上漲,滬深300中證500,雖然有上漲,但是對應的指數基金還是明顯不如主動管理型的。
所以中長期的錢,就完全不用考慮這三個指數型基金了。
03,無法判斷未來走勢即使是短期的錢,在無法判斷未來走勢的情況下也不應該配置指數型基金。
不管上證指數還是滬深300,或者像創業板這一類的指數,在三五個月甚至一兩年裡面,完全有可能一直陰跌或者盤整。在這種情況下購買指數型基金,不會有什麼收益,甚至會虧損。
-
3 # 西格瑪的化學
滬深300指數相對於其它兩個指數基金會更好,因為滬深300的成分股,高品質的股票好過中小板指數基金與創業板指數基金的成分股。
創業板雖然跌了將近四年,但是估值還是明顯偏高,而且整個板塊好公司太少,品質普通或者差的公司佔大多數,這類公司盈利能力太弱,市場對這些公司的預期嚴重過高。
中小板的股票,2015年開始發行的,與創業板中的股票並無本質差別,2015年開始,創業板擴容,擴容上市的公司,高品質的同樣極少。,同樣盈利能力弱,這些品質不好的公司,每年只有很少的盈利甚至虧損,投資這類公司,公司對股東不會有實質的回報,所以不值得投。
而滬深300則是經過一定的篩選,其中優質公司的比例高,遠比另外兩個指數高。從長遠看投指數基金,指數基金中的高品質股票越多,指數的回報率越高。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道瓊斯工業指數,其30個成分股全部都是美國最優秀的工業公司,所以回報率很高。
所以,如果從長遠看,投滬深300指數更可靠。當然,投A股的指數基金,也要學會逃頂抄底。持有時間太長,收益率可能會變成負的,比如行情特別好的時候高位買入指數持有十年,可能沒有收益。
-
4 # 沉默的磚家
大部分人從年齡段角度來考慮這個問題,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思路。既然要在三個指數之間進行配置,其目的就是想通過按照某種合理比例買入,可以比較大概率獲取相對最高的收益。這個目的,是與年齡無關的,只與這三個指數本身有關。所以,我們的配置建議,應該基於這三個指數目前所處的位置,預期將來可能上漲的幅度,以及實現這種預期漲幅的概率。
滬深300總體上是震盪上行的狀態,過幾年就有不同的高低點出現,尤其是兩輪大幅上漲後都出現了長時間的調整。上面圖中可以看出,大體上有一個緩緩上升的中軸線,但很不規律。目前接近前期低點,但並沒有跌破前面的低點,有形成低點的可能。
中小板指數的走勢與滬深300指數有類似的地方,但也有所不同。尤其是最近幾年的走勢,2015年見頂後一路下行,中間有過一小段反彈走勢,之後又再次創出新低,現在正在築底,是否成功仍未可知。
創業板指數的時間很短,看不出上升的趨勢。而且,創業板指數震盪幅度特別大,上一輪上牛市漲將近7倍,高點跟最近的低點相比將近4倍。這兩個數字在滬深300指數分別是2倍和1.8倍,在中小板指數分別是3倍和2倍。
為了便於理解,我們不使用那些複雜的數學來計算。假設我們不考慮對目前有可能是底部的判斷是否正確,假設買入後上漲和下跌概率都是50%,就以上面描述的最近一輪上漲下跌倍數來推理,分別投入1萬元買入滬深300、中小板、創業板三種基金後,大致會變成:1.3萬、1.7萬和3.8萬。(資料未必準確,看思路)
這樣看來的話,20萬元基金不同配置了,全部買創業板預期漲幅最大。但是,因為創業板指數交易時間過短,無法判斷這樣一種趨勢是否有持續性,而滬深300和中小板就好多了。所以,我個人建議,買中小板基金比較靠譜,20萬全梭。
-
5 # 杜耶說理財
從當前這三隻板塊的估值和投資回報率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投資回報率的價值更高,而滬深300目前已經上漲到3100點以上,短期內有回撥的風險,可以回撥至3000點以下開始建倉。
從個人資產配置的四三二一原則進行配比:
滬深300佔比70%滬深300的股票選自滬深兩市市值排名在300名以內的股票,公司的市值管理和收入能力都行業內的領頭羊,因此滬深300的波動性會小於中小板和創業板,但是也更具有穩定性。考慮到當前上證指數已經大幅拉昇到3100點以上,短期內等回撥到3000點以下分批買入,記住基金投資一定不能梭哈,分批買入才能攤博成本。
中小板、創業板佔比30%長線來看,中小板和創業板的成長性明顯要優於滬深300,但是由於這兩個板塊的股票的上市門檻低於滬深300,而且公司的營收能力偏弱,大部分屬於成長期,所以風險程度也會高於滬深300指數。
如果你的這筆錢是作為長線投資,完全可以拿出30%博取更高的收益。其實對於中國股市而言,投資A股就是投資中國的國運,當前中國和美國兩強爭霸,不相上下,但是從股市上來看,中國還在青年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經過時間的歷練,這筆長期的投資絕對是有價值的。
-
6 # 散戶和大戶的區別
20萬資金也不算什麼大資金,如果單純的買指數基金的話,就沒必要分配了,直接買創業板指數基金!
2019年下半年,創業板指漲幅12.47%,從四個月五大指數的漲幅來看,創業板從7月開始一直位居榜首,看下圖:
從上可以看出,創業板還是比較優秀的。下來看看創業板的優勢:
第一,高科技創新
大家都知道,創業板超過九成的高新技術,大部分企業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也有很多企業屬於戰略型企業。科技股泡沫也很大,但是不在當前。
截止11月,醫藥生物、傳媒、計算機、電子行業等權重高達60%。19年三季度創業板研發總金額高達490.83。其中,邁瑞醫療、藍思科技、欣旺達等研發超過10億。
第二,彈性大
創業板也是小企業的代表,沒有中小板企業那麼穩定。從創業板開戶就可以看出,創業板的特殊。一旦行情啟動,一般小盤股漲幅是很大的,原因很簡單,盤子小啟動當然不會慢。
今年三季度,平均實現了營收13.80億。可見創業板的盈利是毋庸置疑的。
第三,高成長
從歷史的波動率來看,創業板的漲幅均超過了,滬深300等指數,截止11月,創業板累計收益率69.99%。近幾年來,創業板的波動率高達33.25%比同期的滬深300多出10%。
自創業板開市,市場上已經有137成長基金,在創業板十年期間,這些基金有130只取得正收益,平均收益99%。淨值翻倍的“牛基”有58只。從這些基金就完全可以看出,創業板是非常值得投資的。
-
7 # 士心財經
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答案的焦點是你是穩健型還是激進性,還有就是三個板塊的漲跌特性!
滬深300:盤子大,股價波動小,拉昇或打壓需要大資金。業績難有爆發性增長。
中小盤:盤子相對小,概念多,股價彈性大,業績增長或下跌幅度大。
創業板:盤子更小,上市標準低於主機板,所以股價彈性更大。但退市可能性大。
所以,如果你是穩健型客戶,建議全部配置滬深300,如果你是激進型客戶,建議全部配置中小板。如果你是中性客戶,建議配置60%滬深300,40%中小板。
可以看出,沒有配置創業板,理由有幾個:創業板沒有殼的價值,連續兩年就會被退市,上市標準低,所以很多上去後的公司業績變臉快,科創板的出現,將會拉低創業板的估值。
-
8 # 亦真亦幻的眼
寫一點我自己的想法。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這20萬資金,是不是在今後3~5年內不需要用到的閒餘資金。如果你半年後要買車,一年後要買房。那麼最好是買點貨幣基金。穩妥放心,要用時提出來方便。
其次,如果這20萬資金不急用。可以考慮分批買入。不建議一次性全部投入,也不建議一次性買一種型別基金。分批分類買入可以有效的降低風險與成本。
常用的基金型別有貨幣基金、股票基金、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風險與收益正相關,收益越大,風險越大。
而市場上往往是這樣,大盤股漲的好,小盤股就會差些。貨幣基金收益好,股票基金就沒什麼表現。由於投資標的的不同,它們之間有個反相關的關係。
這幾年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組合類的基金。每個組合裡有好幾種不同型別的基金。相對來說組合類基金可以有效降低風險,長期堅持定投,能夠保證穩定的收益。
建議根據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去尋找相關的基金組合,進行分批定投。
回覆列表
從理財規劃的角度來看,投資金融權益類資產,首先要根據年齡階段,風險承受能力來合理配置。
簡單點說,如果您現在屬於中老年人,穩健為主,滬深300藍籌股ETF配置最好多於中小創,反之年輕人的話中小創ETF可以適當高於滬深300。
20-35歲年齡階段:滬深300ETF40%+中小板30%+30%創業板
36-55歲年齡階段:滬深300ETF50%+中小板25%+25%創業板
56歲年齡以上階段:滬深300ETF60%+中小板20%+20%創業板
最後想說一下,普通投資者運用指數基金定投是最好,最穩健,最適合的一種投資方式,複利增長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