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溪寶一起長大
-
2 # 好吃的桃子
孩子確實比較頭疼的,四歲應該上幼兒園了,也就說可以和TA講道理,但是TA聽不進就是有點頭疼了,打也就知道哭,罵也不怕,而且如果家長經常用打罵,批評,威脅的方法去教育孩子的話就會導致孩子越來越皮,基本都是不聽管教的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教孩子才會好點呢?
首先我們得弄清楚孩子心裡需求是什麼?有時是出於好奇要去做危險的事時,如果是在家長視線範圍,比較還算安全的範圍的話,就應該讓孩子體驗下那一點點危險的事,比如會摔,會燙,會疼之類,要讓孩子體驗到危險的感覺在好好和孩子說教,有的家長太過緊張什麼都不讓孩子去碰,去體驗孩子反而更有慾望去犯皮。
很多時候對待小孩時家長都會下家長的身份去和孩子交流,孩子確不聽教!不如換個方式,把自己也當成小孩子,奶聲奶氣的幼稚一回的和孩子一起投入的玩耍,慢慢的你會發現你把TA當朋友,TA也會把你當朋友時交流起來就容易多,交流多了TA會更願意和你分享內心的想法時你會發現其實他也沒那麼難教的。 我們家長最常犯的錯就是覺得自己是家長,你得聽我的,我就是為了你好!其實這麼小的孩子壓根不懂什麼叫好,什麼叫乖什麼叫壞,TA需要的是陪伴,理解,寬容和懷抱 有人又會說會不會把娃寵上天,其實家長做到孩子犯原則性問題時要堅持不遷就就好,就比如買玩具打滾撒潑時要堅持住不買,從第一次鬧騰時就要明示拒絕,家長不用反應過激烈,就堅持說家裡有咋不買,回家玩,也可以說去哪裡一起玩(就是做平時和孩子一起玩的開心的事)只要第一次拒絕TA以哭鬧形式威脅大人做的事我們都要說不。堅持下來一般都不會有下次了,要讓TA明白用這種方式是沒用的。
說了那麼多不知道您有耐心看完沒?其實孩子很簡單的,把TA當成朋友相處你就會發現TA其實真的很可愛的
-
3 # 孤獨行者Noodle
看到這個問題的描述其實挺心疼的,當然是心疼孩子,這個問題題主你應該換一個提法,就是“四歲的寶寶很無助不被理解怎麼辦?”
你描述的管教她她不聽,包括老師經常罰她的站,她經常與大人對著幹,所有這些行為的背後就是她很無助,不被理解,她勢單力孤,用自己幼小的身軀去反抗著這世界。
請仔細想想她行為背後的原因吧,我們把自己先代入她的世界,如果我們是被居高臨下的說教,甚至單純地懲罰,我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
當然,絕大部分的孩子,還有世故的老油條們會選擇忍氣吞聲趨利避害,但仍會有奮起反抗的一小部分,這裡面就有你這四歲的寶寶。
世界越對她有壓迫,她反抗的越厲害,是因為你的教育方式的問題,比方說你是否經常性地根本不注意自己的態度式的長篇大論在她耳朵旁邊講道理,講不通就你必須這麼做沒有商量的餘地?
蔓延到幼兒園,很多老師也根本不理解幼兒的心理,甚至無暇顧及,只生硬地罰站,所以她的行為愈演愈烈,這是一種反強化了!
大人發脾氣一次兩次如果起作用還行,你總是不自控地發脾氣的話早晚就會無效,包括各種各樣的壓制和懲罰,請審視一下自己的行為吧!孩子的教育和引導方式必須改變,否則即便她有一天屈服,會讓她在幼小的心靈裡種下逆來順受的根,深深埋在她的潛意識裡,等她長大你就會知道這有多麼的可怕了!
望回答有幫助!
-
4 # 佳話童心
孩子不聽話也不一定是什麼壞事,我們要根據具體事情做具體分析。但是題主描述太少,所以無從判斷孩子的不聽話都是表現在什麼地方,也無法給出詳細的引導建議。
三歲左右的時候,孩子有一個叛逆期,這段時間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獨立性,開始有意識地宣告自己的獨立,不再像以前那樣聽從大人的指揮,所以家長會覺得孩子這段時間很不聽話。
對於4歲的寶寶,家長還需要關注到這個時期的一些心理發展特點。比如這段時間的探索慾望比較強,你讓他離開自己玩耍的地方回家吃飯,在沒有滿足自己的探索慾望之前,他肯定不會聽從指揮。
有的孩子還處於秩序敏感期,你讓他打亂自己的秩序按照大人的方式來,他肯定也不願意。
所以家長要多瞭解孩子每個階段的不同內在需求,才能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而不至於讓自己焦躁,也讓孩子的心智不能順利發展。
其次家長對於不聽話的孩子要給予正向的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批評管教。比如你可要透過發現孩子的優點,有意地表揚發揚這一方面,來讓孩子逐漸忘記一些不好的習慣。
再次家長和孩子交流,一定要用心交流,而不要僅僅沿用自己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粗魯對待孩子,這樣很有可能會毀掉孩子很多優秀的特點。
再一個孩子對於大人的話聽不進去的情況,家長要認真分辨,是真的不聽還是不會聽,如果孩子不會傾聽,需要家長給孩子做專門的訓練,因為不會傾聽的話,會嚴重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生活。
-
5 # 蘭波
現在很多家長沒空管孩子 陪伴孩子 孩子有點哭鬧任性 也捨不得說 總是順著他的意思來 長久下來 孩子就比較自我 還有的是老人帶 溺愛 而且很多家長怕孩子管太聽話就出去受欺負 所以孩子都採取所謂放養 這個放養應該是指孩子玩啊 蹦跳什麼的在不發生安全危險時 儘量讓孩子多玩 不是指哭鬧 任性都不管不交流 四歲孩子在幼兒園都不聽老師的話 那很大程度是家裡人從來都是依著她 順著她的意思 沒有拒絕過她 既然家人都沒說過她 她怎麼可能拿老師的話當回事 她不會拿任何人說的話當回事 都是家長的責任 多些時間陪伴 適當拒絕 讓她知道不是所有事都要依著她的意思來 她不是太陽 不能因為陪伴時間少 她說怎麼樣就怎麼樣 訂立一個界限 家長打罵不解決問題 四歲了 自我意識相當強烈 多時間陪伴慢慢改善 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善的 這個情況也不是一天兩天行成的 不用著急 個人感覺 女孩子還是要聽媽媽的話 不然長此以往到青春期叛逆起來就不知道朝哪個方向發展 有點個性是好的 但是媽媽要努力做女兒的朋友
-
6 # 家庭問題研究員
題主很無奈很憤怒麼?4歲的孩子竟然這麼叛逆,不聽大人說話,怎麼可以?
可是您想過平時您是怎麼對待孩子的麼?孩子的話您聽麼?
在孩子4歲之前,您有沒有和孩子講過要遵守紀律或者是和孩子講道理,引導孩子聽父母講話?
再簡單一點,您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做遊戲,這裡指的是真正的和孩子玩兒在一起,而不是您玩兒手機孩子玩兒玩具?
生活中,我接觸到很多的父母,來找我抱怨,孩子“不聽話”,但是無一例外地,當被問及孩子為什麼要聽你說話,你是怎麼教育你的孩子的時候,他們都無言以對。
許多家長都覺得,孩子還小,講道理他們也不聽,殊不知,他們往往在這麼自以為是中錯過了和孩子溝通講道理的“黃金期”。
有資料指出,孩子在說出第一個音節的時候,他們大概已經聽過這個字一萬遍。他們不會說,不代表他們不懂。所以,建議題主,從現在開始,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多和孩子做遊戲,在遊戲中教會孩子規則以及怎麼和別人和平相處。
而不是一味地說孩子不聽話~你首先要聽孩子的話,用孩子能聽明白的語言去引導孩子!
-
7 # 暖爸萌媽育兒記
我家寶寶也是這樣子,特別是二寶情況更為嚴重。平時的不聽話我基本上都是忍,唯一難於接受的就是不吃飯。
大概也正是因為一日三餐都不肯吃的緣故吧,長得面黃肌瘦的,看著都讓人心疼。平時由婆婆帶,每頓飯都是要追著喂,一頓飯下來便可能是幾個小時。想想就扎心!
這大概也是教育環境所致吧。三寶當年是我自己一手帶大的,所以比較聽話一些。而二寶是婆婆帶的,也就造成了這樣的性格。
其實,隔代教育真的是有很多弊端的。就拿我家來說吧,在老人跟前,最最起碼的“信用教育”是蕩然無存。
打個比方,寶寶要吃零食。婆婆會一邊給她們,一邊嘴裡嘮叨著:沒了沒了,最後一塊了!可是過不了多久,當寶寶又吵著時,她又會拿著一些來,嘴裡依然是說著:沒了沒了,最後一塊了……
更生動的時候是,嘴上說的“就不給你吃”,同時卻伸手給他們發零食。
吃飯時更是如此,每當孩子不肯吃飯時,便抱怨著沒完沒了,不停地說著下一頓不給你們飯吃。然而,她的話卻從來沒有兌現過。
所以,婆婆說的話在她們心裡全部都沒有當一回事。在她們心裡,奶奶的說話只是“說話”而已,沒有任何其它的含義。這個觀念或許已經在她們心裡根深蒂固了,所以一時半會兒也實在難於改變。對此我也是很苦惱。
而我們夫妻對孩子的教育理念完成不同。
首先第一條,說出的話就一定要做到。只因為說好要給孩子看看真實的青蛙,老公專門帶著孩子到幾十裡鄉下田野裡去尋找。只因為孩子不聽話,我們狠心地沒帶她們去郊遊。
其次,一定要賞罰分明。一個小小的孩子不具備完整的價值觀,也不可能完全理解是非對錯。而是獎是罰,則是對他們最直接的價值觀影響。有了獎罰,他們才會知道,什麼是提倡做的,什麼是不該做的。
另外,也要以身作則。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你也不能要求孩子去做到。很多家長教訓的孩子不能玩手機,自己卻坐在一玩入迷地玩著,這對孩子的心理自然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如果,我說不能看電視了,那麼我會把電視機關掉,全家人都不看。至於吃飯,我教孩子不可以留剩飯,首先我自己會每次都把碗裡的飯粒吃得乾乾淨淨,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有句話說的: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怎麼樣,孩子就自然而然怎麼樣。你想讓孩子聽話?那麼平時就該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吧。
不過話又說回來,一個4歲的孩子,不聽話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吧?
-
8 # 孫小青
四歲的孩子,你覺得不聽話。其實原因不在於孩子,而是家長和老師的規定限制沒有對孩子起到完全的作用,所以才會覺得孩子“不聽話”。
孩子剛出生的第一聲啼哭,為什麼不覺得孩子不聽話?
從一歲到三歲之前,孩子做的事情都讓你覺得很聽話嗎?為什麼四歲了才覺得孩子不聽話?
我用了這麼多問號,就是在提醒你,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孩子沒有遵守大人的規定和限制,是大人給孩子貼上了“不聽話”的標籤,並不是孩子真的不聽話。
孩子小的時候,大人比較寬容嬌慣,等孩子慢慢長大,開始融入集體,孩子也得有個適應規則的過程。
有的孩子適應環境比較快,有的就相對慢一些。家長和老師一定要適度引導,多點耐心和愛心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靠懲罰和訓斥就能夠解決的。
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家長們任何一個階段都會有孩子“不聽話”的煩惱,四歲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在家長和老師及一切條條框框的規則限制裡,只要孩子沒有遵守,就會成為“問題孩子”“熊孩子”“不聽話的孩子”。
孩子是一張白紙,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孩子遇見的是什麼樣的老師和家長了,你若只喜歡在白紙上寫上“不聽話”三個字。
那也難怪孩子不聽話。因為她的父母和老師水平太低,有待提升。
要知道,專業的父母,才能培養出卓越的孩子。
-
9 # 媽媽充電屋
針對孩子的問題,不能頭疼醫頭,腳痛醫腳。你需要解決的不是孩子不聽話的問題,而是孩子為什麼“不聽話”的問題。
我給不聽話加了引號,是因為我對這個描述有點異義。聽話或不聽話,本身就表現的不對等的地位。孩子雖小,也是一個有思想有想法的人。
孩子4歲,已經很有自我意識,很有主意了。如果強迫孩子按照大人的話去執行,孩子會不自主的反抗,故意反著來。大人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和口吻,儘量不用命令的方式,用商量,徵求意見的方式,讓孩子也有一定的自主權,滿足他小小的自我滿足。
孩子這種形式的“反抗”是比較單純的,可以看成是為自己發聲,為反抗而反抗,沒有更多隱藏的情感訴求。
還有一種可能,是孩子用反抗來“爭寵”,引起大人的注意,或者掩飾自己內心的害怕恐懼不安。這時候家長就要用心體諒孩子的想法。
孩子是否是自己帶大的,安全感有沒有缺失?家裡是否有什麼變動,比如生二胎多了“弟弟妹妹”爭寵,或者換了撫養人,經歷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等等。
孩子是很單純的,他們的行為背後會有小小的自私的目的。家長用心找到背後的訴求,就能夠解開孩子的心結,所謂的“不聽話”也就迎刃而解了。
-
10 # 兒科醫生鮑秀蘭
對於4歲的孩子,講道理太早,他們不容易或者沒有能力去理解和接受。嚇唬和懲罰更會讓他們產生挫折感,而且有可能會產生牴觸情緒,其最終結果是適得其反。
首先,您要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事情,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進而接受他們的感受,即便有時您認為他們的態度和要求是無理的,可當孩子知道他們的感受被您接納時,他們會和您建立親近及信任的關係,進而會更容易接受您的建議和提議。
其次,要給孩子一定的時間去從一件事情轉到另一件事情。因為他們的大腦還在發育中,還沒有能力在一件事情完畢後迅速去做另一件。所以當您需要他們去做另一件事情時,一定要給他們一個提前預告。比方說,孩子正在看電視,您需要她去洗澡,您可以說:“嬡嬡.睡覺的時間就要到了,看完這個動畫片我們要去洗澡了。”這樣孩子心理上就會有所準備。
再次,要給孩子選擇的機會.這樣可以避免使用命令。舉個例子,當孩子不願去洗手時,您可以這樣說:“嬡媛,今天你是要象小兔子一樣跳到衛生削去洗手呢,還是要象蛇一樣爬進去洗手呢?”不管您相信不相信,孩子通常會選一種她喜歡的動物愉快地去洗手。
總而言之,威脅和懲罰有可能短期見效,但它破壞了孩子和父母之聞的親密和信任關係,不但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對孩子未來的成長有百害而無一利。尊重孩子和體會孩子的感受,用合適的方式和孩子溝通,能幫助建立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家長的一些好做法好習慣能被孩子接受,將來孩子會獲益終生
好好掌握和孩子的交流也是一種學問和藝術。
-
11 # 兒童情商培養工作室
四歲孩子不聽話,不應該完全落腳於“不聽話”,兩歲多三歲起孩子就開始了自我意識的發展,從物權意識到自我意識,所以有Terrible Two的說法。“不聽話”?是不聽誰的話?不聽大人的話?大人的話就該被孩子奉為圭臬?就因為你是大人,你就對孩子擁有絕對的“控制權”?我們應該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並不能因為孩子不按照我們的說法做就否定他,看見他行為背後的動機、情緒感受,理解他,在安全的大前提下,放手並允許他試錯,放下大人的控制感,和孩子一起設定規矩,給孩子空間,讓他成為自己!
-
12 # 七寸憂傷
有人覺得孩子越大越難管教,因為孩子越大,他們越有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和家長不一樣,所以家長才覺得難管教。那三四歲的小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呢?
一、孩子的好奇心要支援
孩子對身邊的一切都是各種好奇的,尤其是越小的孩子,他們看到一樣不同事物都會想要摸索清楚,會不停的問家長關於這樣事物的各種問題,但有些家長直接不回答孩子的問題。其實這種好奇心可以幫助孩子獲得知識,家長應該儘量解答孩子的各種問題,給他們正確的指導和鼓勵。
二、孩子的想法要尊重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已經有了自己的意識和想法,他們想按著自己心裡想的去做,而家長又不答應,就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應該試著去知道孩子究竟想要幹什麼,聽聽孩子的想法,看看他們的選擇,只要不危害到孩子安全的,應該儘量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放手讓他們去做。
三、行為習慣要培養
行為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行為習慣的好或者壞,會間接影響到他的成長。對於三四歲的孩子,家長應該從一些小事開始,慢慢培養孩子的習慣。比如教會孩子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鞋子、懂禮貌、學會分享、講衛生等。
四、立好規矩很重要
給孩子立規矩可以讓他們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比如告訴他們,如果想要玩別人的東西,要先經過別人的同意。很多孩子看到別人的東西,第一時間就是要拿過來玩,不給就開始大哭大鬧。如果事先立好規矩了,孩子就會明白,這個東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要就要先經過別人同意。
等寶寶大了教他學習時,推薦你使用遊戲+教學這樣的方法。比如陪著寶寶做遊戲互動,在生活的過程中教學,還有閱讀繪圖,不過這東西寶寶容易拿來吃。
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
13 # 芸芸讀書
認真的教育他。這個小時候孩子的教育非常的重要,人們都說七歲看小,九歲看大。(記得不太清楚了)
如果小時候一個孩子的教育沒有搞好,以後就肯定沒有什麼前途了。
他要是很倔強是吧,好。把他關門外去。關個一兩個小時他就好了。聽說打罵嗎?這個時候就得需要採用打罵這種極端方式了。
這也是不得已的,畢竟小時候的教育真的很重要,他還太小,認知範圍非常有限。
必須得要認真跟他溝通。到以親切的語言去安撫他,實在不行你就嚴肅起來。總而言之,要是盡千方百計。來教育他。
-
14 # 幼兒教育
很多家長都覺得寶寶什麼都不懂的時候是最可愛的,家長說什麼寶寶都愛聽。等孩子慢慢長大,對外界有了強烈的好奇心,也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時,就變得難管教了,特別是處於叛逆期的寶寶,非常令人頭疼。那麼,四歲寶寶不聽話怎麼辦?
1、多交流
四歲寶寶不聽話主要是因為寶寶正好進入了幼兒叛逆期,對周圍的好奇心過於旺盛,什麼都想嘗試,因此不願意聽從大人的管教。此時,家長可多和寶寶交流。對於寶寶感興趣的事情,可以一起去探究,滿足寶寶的探究欲。平時多陪伴寶寶,多陪孩子玩耍,比如玩親子游戲、一起搭積木等,培養感情。
2、耐心教導
在寶寶叛逆時,家長能否以正確的方法教育寶寶,對其以後的性格養成和認知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寶寶不聽話,家長既不能採取高壓政策,一味地否定、責罵寶寶,也不可過於溺愛放縱。對寶寶的無理取鬧可採取冷處理的方法,而對涉及到品德思想問題的事情,則要嚴肅處理。
3、制定規則
在教育寶寶的過程中,可和寶寶商量好後製定一定的規則。若寶寶觸犯了規則,家長在告知寶寶其犯錯的原因後,進行商定的懲罰,比如不讓玩玩具或看電視等。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15 # 小宣169
其實,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面對孩子的淘氣,犯錯,你馬上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孩子,這樣沒有任何益處。 作為家長,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
女寶寶四歲,和她說話像沒聽到一樣,大人發脾氣她也不會害怕,就算給她說哭了,眼淚擦乾後該怎樣還怎樣!絲毫沒有收斂!
在幼兒園也不聽話,經常被老師說!還被罰站過!
回覆列表
寶寶不會四歲才不聽話,應該是嬰兒時候就有矛頭的。我小侄女兒今年四歲,她三歲的時候就不是很聽話,在語言和動手能力上也跟不上同齡人,我姐姐姐夫太忙了都是老人帶大的,太溺愛了吧。好在她三歲左右開始念幼兒園發現了這個問題,我姐姐把上班以外的時間都用來陪她玩耍了,也不一定要學多少東西,就是玩耍然後耳濡目染的歸正她的一些小毛病。三四歲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了,沒那麼聽指揮,經常氣的她媽媽跳腳,但是我姐姐都忍住,絕對不跟她發脾氣,一遍道理講不通就等她冷靜了心情好了繼續講第二遍,很辛苦。好在現在見成效了,我侄女和以前比脾氣好多了,沒那麼愛生氣了,大部分時候講道理會聽,雖然動手能力還弱了一點,我相信能趕上來。希望對你有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