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沒有依據,怎麼證明自己的石頭是隕石?歡迎朋友們參與討論!
9
回覆列表
  • 1 # ggt370

    最簡單的,登陸中國隕石網

    最靠譜的,國內最權威的兩家鑑定機構,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北京天文博物館

    ​​​

  • 2 # 小小和海二

    隕石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天外來客即是劃破天空的流星,首先(1):隕石與地球礦石不同,成份複雜,比重大於同等地球崖石、礦石等。(2):隕石也不可磨滅的特徵,熔融、表面的熔殼、氣印、熔流文線,熔溝,形狀奇異等特點,但也有些風化嚴重的隕石很難鑑定。所以用肉眼看到以上(1)、(2)特徵幾乎肯定它有90%是隕石,最後一步就是檢測它來自太空的慧星是什麼星體和化學成分和物理特徵。謝謝。​​

  • 3 # 金水木館

    首先,看這石頭的比重大小,就是用手掂量,特重的就有可能是,其次是石頭表面有無隕石特徵(氣印,流線型隕坑),三,通常地球上的岩石是沒有球形顆粒結構的。最後才看有無磁性。如果以上特徵都具備,一定是,如果僅有磁性,而別的特徵都不具備,肯定不是。

  • 4 # 錦繡科學

    當我們拿到一塊石頭,或是在野外撿到一塊石頭,覺得很奇怪,挺沉的,看著像隕石。該如何鑑定它呢。主要看以下幾點:

    形態特徵

    多數鐵隕石表面都具有似波紋狀的條紋,多數石隕石的表面還有很多氣印,看起來就像是手指按上去的。隕石來到地球要經過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所以多數隕石呈不規則狀,形態多渾圓而無稜無角。

    熔殼

    由於隕石高速進入大氣層且在降落過程中與大氣發生磨擦產生高溫,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石隕石的熔殼厚約為1毫米,而鐵隕石由於其物質緻密度高,其熔殼厚度要薄得多。

    密度

    岩石在密度上表現不同,這也是一個用來區別隕石和地球岩石的重要工具。隕石因為含鐵鎳比重較大,鐵隕石密度非常大,可達8g/cm³。大部分隕石是普通球粒隕石,密度範圍3.0-3.7 g/cm³,密度稍大於地球岩石。例如我們熟知的石灰岩的密度約為2.6g/cm³,花崗岩約為2.7-2.8 g/cm³。需要指出的是,地球上的岩石也有密度很高的岩石,如一些超基性岩,而有些隕石的密度也比較低。所以,密度高並不能作為鑑定隕石的唯一標準,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

    磁性特徵

    大部分隕石的鐵、鎳含量都很高,所以多數隕石都具有磁性。地球上的大部分岩石沒有磁性,但是一些地球岩石,如含磁鐵礦和富鐵礦物的一些岩石也含有磁性。可用磁鐵或者含鐵的物體來測試一下就知道了。

    除了上面幾點,根據岩石成分與結構、條痕及藉助專業儀器都可以對隕石的鑑別提供準確的依據。

  • 5 # 希望d田野

    當我們在大自然中發現一塊與眾不同的石頭的時候,也許會突發奇想,這是不是隕石呢?其實地球上一般的石頭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鈣,而隕石的化學成分是鐵鎳與矽酸鹽。那麼我們臨時用肉眼判斷手裡的石頭是否是隕石有以下幾點:

    1)樣品有沒有黑色的熔殼?

    2)樣品是否是緻密的固體?

    3)樣品是否比相同大小的普通石頭重些?

    4)是否能被磁鐵吸引?

    5)樣品是否由金屬組成或者在樣品的破碎面,切面或者拋光表面能看到金屬的斑點?

    如果以上問題的答案是“是”,這塊樣品有可能是隕石,如果大部分或者所有的問題答案是“否”,這塊樣品石可能不是隕石。

  • 6 # 至道至純

    如果外觀符合隕石特徵就做個切片.看看什麼結構有無球粒結構.有無金屬顆粒.有無衝擊產生的裂痕.如果具備這三點.就可斷定是石隕石.。圖為碳質球粒隕石.黃色的球粒是橄欖石.側光可見白色金屬顆粒.及白色鈣鋁難溶包體。

  • 7 # 南山智叟2

    從天上掉到地球上來的叫隕石,實際上天外來客的成份差別很大。有的含鐵鎳多於其他成份,這樣的叫鐵隕石,顯著特點手感重,有磁性。還有的含矽、鐵等其他成份比例相差無不多,"外表呈石性,叫石隕石。還有的含矽成份為主,其他成"分微量,呈現石瑛質,一般叫玻璃隕石。

    隕石是高溫、高速、長距離來到地球。隕石與空氣磨擦產生高溫,使隕石燃燒,落地冷卻後成為熔殼,熔殼經成千上萬年的風吹雨蝕,已經多為風化層代替,只有鎳含量很高的,還能保留90%的原貌,當隕石落到湖河裡時熔殼、流紋、氣印保留完好。但不易被發現,只有挖沙、清淤.時才有見天日後可能。有人說新疆隕石多,實際是地,廣人稀,人為擾動少,降雨量少,沒有被帶到河流裡。流紋氣印熔殼

  • 8 # 英峰6863390829362

    判斷一塊石頭是不是隕石,必須具備科學的依據。共所周知,隕石經過大氣層經高溫熱熔後,穿過大氣層隕落至地球,在隕石的表面會留下很多的特徵,如熔殼、氣印、氣流線、熔流紋、熔蝕坑等等,只有根據這些獨特的特徵,我們才能判斷是不是隕石。所以,判斷隕石,一定要有依據。與此同時,我們就必須要有判斷隕石的專業知識,只有具備了這些專業知識,我們才能分清什麼是地球岩石、什麼是隕石。由此而言,判斷一塊石頭是否隕石,沒依據不行。

  • 9 # 好時光151370030

    隕石的依據特徵很多,氣印、熔流槽、脈衝線、燃燒皮、磁性、比重、密度、顏色……;再有元素檢測(現檢測到的元素達113種)。還分鐵隕石、石鐵隕石、石隕石三大類,含磁性的石隕石是對人體最有益的隕石。

  • 10 # 奇石奇遇石頭緣

    新鮮的,剛隕落不久的有隕石的特徵,依據隕石的外部特徵可以判斷,一些稀有的,古老的,熔殼脫落後的,很多隕石的特徵不明顯了,鐵隕石,石鐵隕石的特徵相對明顯,石隕石的特徵不明顯,月亮隕石,火星隕石等稀有的隕石,熔殼脫落後,和地球上的石頭一樣,幾乎沒有辦法分辨,只有儀器鑑定分析了,看看隕石的元素分析,很多元素和地球上的石頭含量不同。

  • 11 # 諸葛小村姑

    判斷任何事物都要有依據!否則就是上帝來了也沒辦法。呵呵,這不是隕石本身的問題,是思維的問題,能夠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已經不是人類範疇,大機率屬於縱橫寰宇、毀天滅地、改變數學規律的“鬼靈者”,因為判斷一個事物連依據都不需要,這是何等超然的修仙想法啊!

    火山熔岩凝結

    正確地描述咱們的地球,那是一個熔融的岩漿體外面包裹著一層薄薄的冷卻層,這個冷卻層是因為熱量散佚和雨水蒸騰凝結的結果導致的,至今也不過平均17km厚度,相對於地球6371km的半徑,簡直比蛋殼還要薄,若不是大天體的流體靜力學平衡,地球表面還處於翻騰狀態呢。這個冷卻曾十分脆弱,至今還在不斷運動,有時候被內部的岩漿衝破,形成火山、地震之類的災害,當然也有好處,就是形成了新的陸地、島嶼、山脈。地殼經過冷卻而得到的岩石,種類繁多,比如花崗岩、玄武岩、變質岩等,在大型地質構造內部,很多比較單純的物質可能凝結成結晶類岩石,比如石英岩、玉石、翡翠、大理石等。火山熔岩佔據地表岩石的絕大多數。

    有些岩石中含有純度相當高的某種化合物或者單質,那就形成了礦脈,比如黃鐵礦、磁鐵礦、銅礦、鋁土礦等,個別的地區,甚至有單質的礦藏,比如石墨、金礦、硫磺、金剛石等,人們可以直接得到單質黃金與單質硫!地表絕大多數的岩石都屬於這一類,是地下岩漿翻湧冷凝而形成的。其特點是冷凝的狀態下,岩石的外表不會有熔殼現象,有的結晶岩石表面甚至極端光滑,富有解理,比如水晶、孔雀石、剛玉之類的晶體,有的則是多孔,比如玄武岩、麥飯石、浮石。

    沉積岩

    滄海桑田就是講的這個效果:沉積岩的形成是水的功勞,在風化、微生物裂解的作用下,上面提到的這些岩石,經過幾億年的作用,變成了極為細膩的顆粒,伴隨著微生物遺體,在水流的作用下,層層堆疊, 逐步下沉,億萬年的積累,有的隨著地殼運動,被另一個板塊壓制,逐步接近熔岩溫度,但是還沒有被完全熔解,這樣層層堆疊的細沙、泥土在高溫高壓狀態下,開始板結,最終形成了奇妙的沉積岩,我們看斷面,發現這些沉積岩如同書頁一般,層層疊疊,裡面甚至還含有動植物遺體化石!

    這些沉積岩記錄的是地表變遷歷史,形成溫度不高,因此根本就不會具備表面被燒熔的可能性,這類岩石辨識度很高,甚至輕輕一敲,就會呈現片狀裂開,具有這個現象的,就會被排除在隕石之外。

    天外來客

    從天上可以掉下來岩石並且含有複雜化合物來看,這些岩石不是宇宙大爆炸的產物,也不是恆星爆炸的產物,通常是第1-n代行星崩塌或者碰撞出來的碎片,因為很多化合物的存在需要水的輔助。宇宙太空實際上是比較繁忙的,各型別的行星都有,大的比如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超級巨無霸級別,被厚厚的大氣層包裹,核心的岩石表面十分穩定,沒有崩裂出來的可能,但是星空中也有小不點,比如地球、火星、金星和水星,這些星球的表面,有的具有大氣層,比如地球、火星、金星等,當然厚度不一樣而已,如果遇到強烈的碰撞,其表面物質或者被撞飛,形成流浪的小天體,這就是隕石的來源之一。

    當然,在太陽系形成之初,有些物質來不及組成巨大的星球,處於遊蕩狀態,比如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裡有數億個小天體,大的直徑差不多900公里,小的可能只有指甲蓋大小,這些天體被火星和木星玩弄在股掌之間,稍有不慎,就會亂飛,很可能撞向地球,這也是隕石的最重要來源。

    還有的天體,根本不把這些行星看在眼裡,它們圍繞太陽的軌道極其狹長,有的甚至與黃道面具有很大的夾角,它們的近日點速度極快,核心直徑可以是數公里,有的是數百公里,這些叫做“彗星體”,這些太陽系的刺客,很可能撞向大天體,變成隕石。相傳,6500萬年前的那一次大碰撞,應該就是一個彗星體造成的。這些彗星絕大部分不是太陽系本身的產物,而是被俘獲的。甚至有不少巨大的彗星被木星、土星這樣的巨無霸俘獲,成為它們的衛星。當然,也有俘獲計劃失敗的案例,彗星被撕扯成碎片,部分砸向大行星,部分變成大行星的光環,少部分成為流浪天體,跑到內太陽系,掉落在地球上。

    上面提到的天體,包括行星,都是上一代恆星系崩塌的產物,也就是說,這些星體的物質組成其實與地球沒什麼區別,大都是不同的質子數區分,只是元素比例或者化合物組分不同而已,隕石愛好者們不要奢望在這些石塊當中找到什麼地球上不存在的元素。(這是元素層面的問題,已知地球上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元素種類!)

    就算是地球形成40億年之後的今天,每天降落到地球體系的天外來客都數以百噸計,絕大部分都在大氣層中被燒掉了,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看到夜空劃過的流星,就是這些流浪小天體與地球的親密接觸。

    當然,如果這些天體的體積達到某個程度,角度允許的情況下,有些流星就可以墜落到地表,變成我們“垂涎”的隕石!不過這是一場灼熱的考驗,經過上千公里的大氣層,隕石的表面受熱融化,形成獨特的熔殼,有的呈現火焰狀,有的則是有內凹,其基本特色是表面黑得發亮,也有不少隕石在撞擊地面的時候發生崩裂,只有一個表面形成熔殼,這需要經驗判斷。

    判斷隕石的依據:

    比重、磁性、熔殼等特徵,需要綜合考慮,不是說所有的隕石都有磁性,這一點要牢記,如果我們把100公斤純石英帶到太空,扔向地球,經過大氣層的灼燒,轉化為隕石,可能根本沒有磁性!上面的三個特徵單獨拿出來,都不足以成為判別是否隕石的唯一依據。這是一種系統思維,千萬不要抱著撞大運的態度,把“黃鐵礦”當成黃金!

    比重,絕大部分隕石比較沉重,那是因為隕石的組分以鐵鎳為主,這種金屬原子組分,本身比重就很高,在經過行星爆炸這樣的高溫高壓,原子排列更加緊湊,密度比地殼流動組成的礦石要高一點,拿到一塊石頭,感覺比重高,就是俗稱的壓手,心中可以驚喜一下,僅此而已。

    鐵鎳隕石在行星爆炸中,可能影響到該物質組成的順磁性,這種爆炸是地球正常環境難以比擬的,因此,鐵鎳隕石所具有的強磁性,比單純地球上的磁鐵礦石要高很多,在人類世界,只有釹鐵硼類的合成物質可以媲美,但是,釹鐵硼類磁性衰減比天然鐵鎳隕石要快很多。

    熔殼是隕石的基本特徵,但不是絕對,上面提到過,有的隕石在砸向地面的時候或者在大氣層中崩裂,表面根本就來不及形成熔殼現象,但是這不代表它就不是隕石,有很多在西伯利亞荒原、埃及大沙漠中找到的片狀隕石,就是此類。據說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隕石事件中找到的大部分隕石,都沒有熔殼現象,因為它們在接近地面的時候發生爆炸,很多表面沒有熔殼。但是它們是在雪原、湖泊中被發現,表面沒有藻類附著,不可能是一萬年前放在那裡的。

    隕石的困惑

    天文學家對於隕石不那麼熱衷,只是當成普通的岩石,經過宇宙漫長旅程抵達地表,研究隕石只是瞭解這些石頭的組分或者特殊結構,可以判斷出當時岩石所在星球的地理狀況,甚至有的天文學家結合生物學家能夠發現隕石中所含有的特殊物質結構,判斷該星球是否含有原始生命,比如小報上經常有聲稱科學家們發現某個隕石含有”細菌結構“、”DNA碎片“的文章,最後被證實都是胡說。最靠譜的研究發現是有些化合物的存在,證明當時這顆星球上存在液態水,別的毫無根據。

    民間隕石收藏熱度在5年前才開始在我國興起,人們抱著撿漏的態度去認識它們的,其根源在於當年炒作“黃龍玉”的案例,屬於一種投資標的性質,因為絕大多數人根本就不認識什麼叫做隕石,凡是在河邊撿到什麼石頭,都有可能成為隕石,當作寶貝,企圖賣個高價而已。

    實際上,鑑定隕石是一件專業要求非常高的行當,要準備多種科學儀器才能夠得到準確判斷,這些儀器價格不菲,基本上是科學院、天文監測機構以及大學才有的玩意,有的價格以億計,這可是普通人不敢想象的。檢測的費用也很高,指定5-6個特殊元素的檢測費用需要近萬元,不是一般人能夠承擔得起的,再進一步的什麼岩石結構測試,晶向之類的,那就更貴了。這就給”隕石造假“留下了巨大視窗。

    在國外,占星術的存在,讓人們對天外來客表示出異乎尋常地嚮往,他們期盼天外來客能夠帶給他們宇宙深處的能量或者資訊,有些外國的巫師甚至可以憑藉稀有的隕石,與”宇宙之神“溝通一二。國外對隕石加工利用也很普遍,在歐洲的小店,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運勢加工成的手串或者戒面,浮誇一點的可以做成吊墜、項鍊,不過價格都十分高昂。

    我國古代人民對於隕石的偏好並不強烈,有些古代的鑄劍師喜歡鐵鎳隕石,因為這是他們最容易找到的富含鐵元素的礦石了,相傳春秋戰國的鑄劍師歐冶子,就能夠冶煉隕石提煉鐵元素造劍,這種劍在青銅時代,被稱為神兵利器。

    具有強磁性的鐵鎳隕石在我國通常作”占卜“用或者是做成指南針,記得有本古代文獻說的”指南車“,就是用一根長度在5寸的隕石磨製的磁針指示方向,在茫茫戈壁草原指引大軍前進。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過,有一個做”羅盤“(看風水用)的世家,他們有一塊4斤左右的隕石,鵝蛋大小,密度很高,祖上傳下來的,老師傅用隕石的磁性來給鋼針做磁化。其磁性堪比釹鐵硼永磁體,收藏家想用30萬購買都不給(2001年吧)。

    隕石搜尋是一項專業度很高的職業,他們尋找寶貝的地點基本在野外,地表特徵單一,比如:雪地、冰湖、沙漠,大部分隕石是黑色塊狀物質,在這些地方,容易識別,並且能夠呆在雪地上、沙漠表面的黑色石頭,不可能從地下蹦出來的,只能夠是天上掉下來的,這個很好判斷。這些人尋找隕石,裝備高檔,吃苦耐勞,往往一兩個月搜尋,所獲甚微,這就是隕石價格奇高的根本原因。現在有的人用無人機大面積掃描地面搜尋,效率很高。

    經常網上有人說在山區、河灘這類地方撿到“隕石”,具有磁性,還有火焰熔殼,吹噓得神乎其神,基本上機率為零,除非我們能夠準確看到某顆流星墜落的地點,因為這些地方,草木茂盛,地表狀況複雜,能夠在一堆亂石中撿到隕石,這機率比中500萬大獎還要低很多。

    隕石造假是一門產業

    隕石的神秘性、稀缺性產生了經濟效益,品相完好,能夠具體標識墜落過程和觀測記錄的鐵鎳隕石,每克的單價在50000美元!那些在野地裡發現的隕石碎片,就沒有這麼高的價格了,通常也就是紅寶、藍寶這樣的價格吧,也有巨大的隕石,好幾十噸重,那就賣不了價格了,因為被國家收走了。

    在我國,隕石賦予的神秘力量更多一點,比如稀有元素、養生、通靈什麼的,很多標榜養生的專家,現在都不用什麼稀有動植物藥材了,轉而利用隕石當中的”宇宙能“來給渴望養生的人輸送能量,”效果奇佳“,市場上居然出現了隕石製作的水杯;有的聲稱自己的運勢裡面含有”鉲、鐳“等元素,殊不知這些元素只有專業的檢測機構才能檢測出來,且具有放射性,想想都害怕;有的隕石持有者,聲稱自己的運勢可以通神,居然聯絡到了外星文明,想想也令人害怕!

    由於隕石天價的存在,催生了隕石造假行業,在上世紀初就出現了,找到一塊質量、外觀、體積差不多的岩石,用高壓噴燈加工外殼,經過打磨拋光,形成近乎完美的熔殼,然後帶到撒哈拉這樣的地方,自己退回到幾公里外,然後開啟定位儀,幾個人組成搜尋隊前進,“驚詫"地找到它,拍照、狂歡、記錄經緯度什麼的,就可以標上高價了,要是能夠出手,一般不低於500萬美元,真的很令人著迷呢,不過這是高階造假。市面上更多的隕石造假使用黑色”戈壁瑪瑙“,具有天然的表面凹陷,色澤也不錯,很唬人,也有用冶鐵熔渣的,居然還能夠造出來磁性特徵,估計花費了不少功夫。

    ▲冰面尋找隕石

    總結:依據的問題

    回到題目本身,這裡面所蘊藏的意義不在隕石本身,而是判斷失誤的依據,題主能夠這樣問,本身對於客觀事物的辨別出現了認知差錯,在他看來,萬事萬物我說是什麼就該是什麼,你憑什麼質疑?這在收藏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很多人已經到了痴傻癲狂的地步,曾有熟人拿一塊白色的石頭讓我看看是不是玉石,還口口聲聲說是和田玉,我上手掂了一下,感覺較輕,我說您不介意的話,讓我用鉛筆刀劃一下可以麼?經過她本人的同意,我輕輕劃了一下,出現了明顯的劃痕,再看看我手邊的玉石,怎麼劃也沒有,然後她嘟囔著就離開了,哎~,那是2003年,那塊”玉石“要70000塊錢,她丈夫做生意,人家拿來抵債的。

    能夠具有這類思想的人是悲哀並幸福著的,他們把客觀事物按照自己的認知賦予某種價值,不具備科學性,也不考慮市場因素,純粹是一種自我陶醉,晚上喝上一壺小酒,溜達到十點半回家,夜深人靜的時候,點上一支菸,從錦盒中拿出來,一遍遍地撫摩,滿腦子幸福感,甚至可能通靈。

  • 12 # 李哥北京收藏

    說句實話,隕石在我們地球上面應該是太多了,之所以沒有多少人知道和明白,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它,沒有認識它,沒有理解它。

    說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說我胡說八道。我是有理論根據的,我也是認真的!

    隕石之所以多,是因為,我們的地球有幾十億萬年的歷史,即使每年有一顆星星撞擊地球,那麼就有無數塊隕石會保留在地球上的,這是其一。其二呢?即使每十年一次撞擊地球,大家也明白,隕石在地球的數量,也會不計其數!時間,就能證明,隕石,在地球上並不是少數,反而,我覺得應該是多數!

    那麼為什麼隕石很少見呢?這是因為我們的地球在不停的變動,大地分解成無數塊大陸,海洋佔據了地球的三分之二,許多的隕石沉默在了海洋。這是其一。

    其二;隕石墜落到地球表面上,經歷了億萬年的大自然的風吹日曬雨淋雪沁,自然風化,已經與地球成為了一體。

    其三;人類的活動也加劇了隕石的消失。

    話題跑遠了。那麼怎麼辨別隕石呢?

    這要看隕石是怎麼形成的。所謂的“隕石”就是因地球的吸引力而捕捉的宇宙星體。也就是說,宇宙裡的無知星體透過地球的吸引力,經歷高速,高溫,高壓的過程而撞擊地球表面而得。這個過程可謂驚心動魄來形容。所以我們就可以分辨認識了。

    第一;外形,由於隕石的高速,高溫,高壓,它的表面有方向性劃痕,流紋或指壓痕跡。以及撞擊地球表面的碎裂痕。

    第二;由於它是宇宙裡的無知星體,所以它含有地球末知的元素和礦物質。假如沒有,何談隕石?

    第三;最讓人忽略的就是,隕石有撞擊地球表面的特性,假如你在方圓幾里地就有一塊石頭,那麼只有假的沒有真的。它即使很小也會在周圍有撞擊碎片。

    第四;至於是否有磁性,那就是科學家爭論不休的問題了。

  • 13 # 永珍經驗

    現在有很多很多的人想必都是非常喜歡流星,對於流星雨這個詞也是充滿著非常的嚮往,非常的喜愛。其實現在網友們所看到流星,其實也就是從外太空飛來的石頭,也就是隕石。這個詞也就是比較正式的名字。在上上世紀,也就是1886年10月份的時候,曾經有兩塊隕石從天上墜落到西伯利亞的一個小村子裡。當地的居民也是很快的發現了這兩塊隕石。這兩塊隕石是有約4000克的重量。再一些專家檢測之後發現這兩塊隕石中是含有1%的寶石的。

    這世間上的石頭是有很多的,網友們你們知道如何判斷一塊石頭到底是不是隕石呢?現在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個判斷的幾個方法。首先先來看隕石的分類。根據隕石物質構成的不同可以將隕石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石隕石,第二種是鐵隕石,第三種是石鐵隕石。如果你看到的一塊石頭或者是類似鐵塊的東西,它的表面如果有一層氣印或者是一層薄薄的殼的話,那它就是一塊隕石。

    因為這些隕石是從外太空墜落下來的,它是要穿過大氣層的。隕石在高空墜落的這個時候速度是比較快的。然後,高空經過大氣層的時候,那個溫度可以達到幾千攝氏度那麼高。也因此在這樣的一個高溫環境下,隕石的外部會慢慢的融化成液體。隨著它的墜落和一些氣層的阻攔,它的速度會漸漸的慢下來。所以隕石外部融化的那一層的會慢慢的冷卻下來,最後形成固體。最後變成一層薄薄的外殼。這層外殼的學名就叫做熔殼。

    它是非常非常薄的,大約在1mm左右。顏色大多是黑色或者是棕黑色。在隕石表面液體冷卻的這個過程中,由於空氣的流動,會在這隕石表面留下一些痕跡。最後隕石表面液體最終冷卻成固體的時候,這個痕跡保留下來。這個痕跡被稱之為氣印。它的形狀是很像那個手指印。熔殼和氣印就是一塊隕石的非常重要一個特徵。所以如果你看到一塊石頭,如果是具有熔殼和氣印這兩個東西的話,那它就是一塊隕石了。

    這個方法是對於那些落下來很快就被發現的隕石的。它的表面痕跡和特徵什麼的都是比較完好清晰的,所以你就能透過這種方法來判定。但是對於那些落下來很久了,然後又經過風吹雨打,它的熔殼和氣印會慢慢的脫落,慢慢的消失,那剛才的這種辦法就不容易判定它是否是一塊隕石了。對於這些表面特徵已經非常不明顯了的隕石,又該用什麼方法來判定呢?網友們也不要著急啊,肯定是有別的辦法的。

    隕石中的石隕石這一類,它的樣子是和地球上的岩石是非常非常像的。而且石隕石會比與它同樣大小的岩石重一些。除此之外,石隕石一般是含有少量的鐵。如果你用一塊吸鐵石的話,你會感到有磁性。這是第一個小方法,第二個小方法就是這些時暈時的斷面有許多的小的顆粒狀的東西。這些顆粒狀在一般情況下只有1mm那麼大小。有也有一些是2mm或者3mm這麼大的。90%以上的石隕石,它的斷面都是有這些顆粒狀物的。

    這是在隕石落下地面的時候產生的,所以這兩點是石隕石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其次是鐵隕石,鐵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和鎳。在鐵隕石上切開一個斷面,然後把它稍微的打磨一下。然後抹一些硝酸酒精,這個斷面就會呈現出一些條紋狀的花紋,就像條紋格子那樣。一般情況下,鐵隕石都會出現這種條紋,所以也是判別一塊石頭是否是鐵隕石的一個方法。

    隕石中的最後一類就是石鐵隕石,這種隕石是非常少見的。隕石的這三類中是石隕石出現的最多。比如1976年3月份的時候,在中國吉林省內就出現過一場隕石雨,並且這規模還不小。其中有一塊最大的隕石,它的重量是達到了一千多千克。而且它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一塊石隕石。

  • 14 # 神奇妙

    判斷隕石是需要依據的,只是依據不容易百分之百確認,而且每個人對依據的理解和認識也不同,因此判斷隕石往往是先肉眼觀察要點初判,再利用工具裝置進行分析確認。

    初判三點:

    1、有無熔殼

    2、有無磁性

    3、與普通岩石比重

    初判並不能提供任何確鑿的證據認定就是隕石,所以在初判較為可信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採取技術手段去分析辨別,國內有些正規研究院所可以提供相應的服務,他們有專業的裝置和方法進行探測,並且提供相應的檢測證明(注意,一般不會證明確為某種隕石,但檢測專案明細可作為間接證據)。

  • 15 # 手機使用者夯粗

    一般隕石外表都有一層微薄二氧化矽的晶體,閃閃發光,可能是高溫高壓與地面舜間接觸的反應。二是比重大,三是同一個方向的大小氣印,四是燒皮,五是表面的遠古包槳(一般少有新鮮的)。如果是人造的一般沒有什麼包漿,大小手印就象倒模一樣的,沒有人與空氣磨礪的跡象。

  • 16 # 萬川畢匯平湖之州

    如你所說,判斷是不是隕石需不需要依據,得根據你的用途來說。如果是個人收藏玩玩就沒有必要,純屬愛好。

    如果非得弄清楚他的屬性和材質,那麼就需要有專業的鑑定機構了。目前我們國家已經有專業的鑑定機構進行鑑定。

    因為隕石不同於一般的岩石,我們通常叫他“天外之物”。所以它的有些東西是我們不能憑經驗和肉眼就能辨別出來的。必須得要專業儀器。

  • 17 # 麗人郭

    判斷是不是隕石,就像我們判斷地球上的任何一塊岩石一樣當然需要有依據,但是,令我們失望的是,至今人類還沒有這個真正的依據。亦就是說,嚴格意義上講我們還無法鑑定一塊石頭確實是不是隕石,隕石的科學還是初淺而不成熟的經驗和理論,甚至可以說目前所謂的隕石鑑定專家也都是偽專家。

    地球上任何一種岩石都有其明確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這就是我們判斷鑑定岩石的依據。而天外飛來的隕石,可能落入地球的很多但被人類發現的卻很少(至今才4萬多塊),由於受樣本的限制,我們對隕石的認識還相當初淺,其隕石科學還是一種統計範疇的學術。

    天空中的隕石,在沒有落入地球大氣層時,是遊離於外太空的物質,但落入大氣層到達地面後就成了我們說的隕石,所以,才有隕石就是微縮版的小行星的說法。隕石粗略的可以劃分為鐵隕石、石隕石、石鐵隕石和玻璃隕石。鐵隕石含鐵量高,密度硬度都最大。

    從物理特性上講,由於透過已知隕石的密度測量,我們知道了石隕石的密度大多數在3-3.96,鐵隕石密度7-8,石鐵隕石密度在4.64-4.89,中鐵隕石密度在4.23-4.27。由於地球岩石的密度一般都<3,鐵礦石密度為4-5,故此,人們喜歡用密度測量法判斷隕石。此外,由於隕石有進入大氣層燃燒並碰擊地球的過程,人們有了熔殼、熔流、氣印和磨圓度的認識;由於鐵隕石佔比量最大,人們知道了隕石帶磁性;由於隕石入地碰撞,人們會利用"不規則錐體"來判斷隕石;當然還有鐵鎳合金的維斯臺登結構等等。但是,不同種類、不同物質、不同密度、不同質量、不同翻滾和不同觸地形式的隕石,特別是不同的隕石在燃燒、熔融、炸裂及階段等方面的差異,會使其物理特性差別很大。例如,密度硬度大的熔殼薄,熔流氣印磨圓度都相對小,質量大的碰撞嚴重入地深,高空爆炸與低空爆炸的形態不同等等。隨便說一句,那些大質量的隕石直接就能在地面找到是令人費解的。

    從化學特性上講,由於已發現的隕石已有明確的礦物組份,特別是發現了一些地球上不具有的外來礦物成份,所以隕石有了一些化學特性上的標準,從而也引進了儀器和化學分析的方法。例如,認為隕石的主要礦物有五種:橄欖石、輝石、長石、鐵紋石、鎳紋石。但是,隕石的這些礦物含量及其組份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世界上很多隕石就出現了例外。例如,中國新彊發現的30噸特大鐵隕石是鐵鎳合金,並有多種地球上不具有的礦物成份,但世界最大的山東莒南石鐵隕石、山西靈石石鐵隕石、河南南陽伏牛山石鐵隕石,甚至我們知道的波黑一男子三年五次被隕石擊中庭院的隕石等等,其中的鎳元素含量都極低。國際隕石協會和中國隕石收藏家協會透過眾多檢測都發現,鐵隕石、石鐵隕石的鎳含量往往低於石隕石,屬百萬分之幾十量級,一般化驗根本無法測出。作為鐵隕石中的鎳元素,地球表面雖然不具有鐵鎳合金,但是地球深部是有鐵鎳合金的,由此推論,小行星燃燒至核部後進入地球的隕石是鐵鎳合金,那行星非核部或宇宙塵埃碎塊或月球火星等星球脫落入地的隕石是不是就不會有鎳元素?更何況一些落地很久嚴重風化的隕石的鎳元素是會被流失貽盡的。另外,還有研究表明,這鎳元素是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後燃燒爆炸後才產生的,那麼燃燒後並沒有爆炸的隕石是不是也就不會含鎳?總之,地球上都有4000多種礦物和數千種具體的岩石,如此大的太陽糸被如此有限的隕石就完全代表是很難以想象的。也就是這些原因,如今全國各大隕石鑑定機構,儘管都會對岩石巖相、結構、礦物化學、同位素等進行逐一分析和嚴格論證排查,但最終仍然只會給你一份化驗分析報告,而並非隕石鑑定證書,這也就是還缺乏真正的隕石鑑定依據的緣故。

    已知的物理特性是常規的,已知的化學組份是不靠譜的,那我們怎麼判斷隕石呢?我認為,現階段最為可靠的只有“證據法則”。例如,已明顯的檢出地球之外的礦物成份,又如2018年6月雲南勐海的隕石,那看著火亮的流星擊到房上然後又散落在附近的地面上,這些就是"直接證據",可以肯定無疑。當然,之外的還有間接證據、推理證據。推理證據,是岩石僅符合通常的物理特徵和化學特徵的分析,這是隕石的可能性大但還不能肯定。間接證據,是特殊環境條件下發現並具有或部份具有通常物理化學特徵者,這雖然仍不能肯定,但是隕石的可能性極大。

    文到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塊可以稱得上是間接證據的隕石(詳見下列照片)。我是從事礦山地質的專業人員,這是10年前我在雲南香格里拉以西塔城以北的山坡上發現的,這一帶也是2017年中秋節香格里拉隕石入地的地方。這塊石頭髮現於一個山坡的滑坡體內,這個滑坡體土多石少(石為變質岩),這塊石頭在入地約20米的深處,當時被雨水沖洗後露出了黑而光滑的外表,由於土層中獨有此石才引起了我的注意。此石有幾個特徵: 一是含鐵量>80%,磁性非常強,摩氏硬度>7,與新彊大鐵隕石含量相當,而此地方圓百里沒有如此富集的鐵礦床。二是密度為4.289g/cm3(該石體積為0.90dm3),與過去發現的中鐵隕石的密度相當。三是已入地20米,有如此質量(重3.86Kg)流星碰撞地表應有的慣量。四是外表圓滑,石逢中有極難洗去的紅泥,此處無江無河沒有像河卵石一樣的形成條件,況且即使是江河中的卵石也不可能殘留如此洗不去的泥土。五是有明顯的熔殼和可見的熔流、氣印,新彊30T鐵隕石的氣印很大,區域性也是如此。六是有極似碰撞地表的不規則錐體形狀。我認為,該石所處的環境條件特別,具有排它性,又具有隕石基本的物理特徵,可以構成隕石的間接證據,這是一塊隕石的可能性極大。

  • 18 # 孟掌櫃vlog

    1、觀察表面法。首先隕石一般是呈不規則的形態,其次隕石在降落過程中穿過大氣層發生摩擦產生高溫,因而隕石表面有燃燒過形成的一層黑色熔殼以及氣流摩擦留下的氣印,同時還具有流紋或流線構造。

    2、吸鐵石是實驗法。隕石基本分為三大類,分別為石隕,石鐵雲和鐵隕。其中石隕的磁性相對來說會比較小,不容易被磁鐵吸引。而石鐵隕和鐵隕中含鐵量比較多,磁性則比較強。

    3、觀察球粒法。球粒隕石的新鮮斷面上一般用放大鏡可以觀察到細小的球粒及球粒之間的基質,並可見到Fe-Ni金屬及隕硫鐵。鐵隕石如用含2%濃硝酸的酒精溶液腐蝕鐵隕石拋光表面,則可顯示維氏臺登構造。隕石的結構緻密,不可能具有泡沫狀,多孔的或爐渣構造等構造。

    4、成份檢測法。隕石由於含有Fe-Ni金屬,比重一般大於地球的岩石(一般2.7g/cm),隕石比重至少3.3g/cm。

  • 19 # 家鄉寶門檻猴

    1.在河灘或荒山撿到,附近沒有工礦企業,沒有工業垃圾場。

    2.隕石表面大多有黑或者灰黑色的熔殼;

    少量有暗紅色,如果是彩色熔殼,那不是隕石。

    3.隕石內部大多都有鎳鐵金屬,所以大多會有磁性反應;但這不是必須的,隕石中也有無磁的,有的磁性反應很弱,要藉助儀器才能測到。

    4.大部分隕石是球粒隕石,可以在球粒隕石的新鮮斷裂面上能看到圓形的金屬球粒;

    5.因為含鎳鐵金屬,比地球上一般岩石都重。

    6.隕石內部和表面顏色不一樣,如果內外顏色一致,那就不是隕石。

    7.隕石從太空落下,所以具有不規則飛行體外形,不會出現園球、方型或餅狀外型。

    8.太空中沒有空氣,經高溫高壓作用,所以,隕石不會出現氣泡或空腔。

    以上方法適用於經典隕石的判斷,如果同時具備多項特徵,你撿到的就有可能是隕石,特徵越多,可能性越大。從嚴格的科學意義來說,隕石的確認還是要透過成份檢測,外表觀察只能排除非隕石物質。

  • 20 # 尋寶新疆大吉

    鑑別隕石的方法有很多種,下面我說下我所知道的幾個方法,對於隕石的瞭解也是小時候,因為我的家鄉那面就有很多隕石還有隕石坑!也會有時候和長輩開車去隔壁撿!

    首先第一,看錶皮,外觀。因為隕石進入大氣層和這個大氣層摩擦會有很大的摩擦起火,石頭上會有燒灼感,同時因為經過高溫燃燒,表面會比較光滑,類似玻璃燒過時間凝固形成的表面!如果表面上面是有稜有角,有很多類似的那種沙眼,那可能就要慎重了。說不定是什麼岩石。

    第二,磁性,一般隕石都會含有礦物質,比如含鐵,只是有些含鐵量多少的問題。所以你可以用一個強力磁鐵試下看是不是有一些磁力的吸引!這個是最方便的。

    第三,聲音,因為含金屬的特質,所以在敲擊的聲音上會比石頭更加的清脆,當兩個金屬碰撞敲擊的時候我想大家都能夠分別出來。

    第四,硬度,隕石和岩石相比,隕石的自身密度會更大。所以大家也會發現,當你試圖搬起隕石的時候,相比同等體積的石頭會更沉。

    第五,氣印,這個就要難一些了,因為很多岩石 ,氣候,都會在石頭上形成,所以這個鑑別方法相對來說比較難就不多說了。

    綜上所述,大家可以嘗試去鑑別下你所發現的隕石。從目前市場來看,有很多藏家都在蒐集隕石,目前價格也是居高不下,所以還是多看看,畢竟這個也就是石頭只不過不是地球的石頭。

    可以推薦大家有機會去阿勒泰那面看看,我的家鄉,那裡就有隕石和隕石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校禁止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卻屢禁不止的背後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