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人追夢
-
2 # 馬哥自媒體
在《西遊記》裡,唐僧經常被人稱呼為“唐三藏”,而其人物原 型玄奘也有“三藏法師”的稱號。那麼,“三藏”是什麼意思?這 種稱號是怎麼來的?玄奘又是怎麼得來“三藏法師”的稱號 的呢?“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篋,含無所不包、包 羅永珍之意。
佛教藉以用來概括全部佛經,近乎“全書”。 正因 為這樣,“藏”成了佛教經典的總稱。按內容區別,“藏”可以分為三類:一、素怛纜藏,意譯為經藏,指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說教。二、毗殺耶藏,意譯為律藏,指 佛門戒律。
三、阿舭達摩藏,意譯為論藏,指釋迦牟尼弟子對於 佛教學說的論述和註解。因“藏”分經、律、論三藏,所以慣稱“三藏”。 與此同時,人們對不同程度通曉佛經的僧人也有不同的評 價和定位。
一般能夠通曉一藏佛經,就堪稱法師或高僧了。據 說能夠通曉三藏經典者,即使在號稱世界佛學中心的中天竺也 沒有幾位,因而“三藏法師”其實是佛教界對學問僧的最高評價 和最尊稱呼。玄奘法師天資聰 慧,對佛學悟性很高,西 遊之前已經很有名氣。
到了中天竺後,他在那 爛陀寺留學五年,師從 戒賢法師學習大、小乘 教義。戒賢法師在該寺 學問最大,地位最尊,堪 稱世界佛教領袖。他看 到玄奘大才可造,於是 破例設講,專門對玄奘 傳授佛學,並扶持他頻 繁參與天竺佛界的重大 活動,幫助教經典和聖物。
後來也又遊歷 地,方名剎高僧,學問日精。 最具代表性的是,羯若鞠羯國戒日王請玄奘為論主,在曲女城召開 佛學辯論大會,有五天竺18個國王、大小乘佛教3000個學者和 外道2000人參加。
當時玄奘講論,任人問難,但無一人能予詰 難。一時間名震五大天竺,被大乘尊為“大乘天”,被小乘尊為 “解脫天”。戒日王又堅請玄奘參加5年一度、歷時75天的無遮 大會;戒賢法師則極力挽留玄奘留在那爛陀寺。
玄奘法師的佛學水平由此可見一斑。歷經16個春秋,玄奘取得了“三藏”真 經,返抵長安。以後又經19年嘔心瀝血譯出佛經75部,凡1335 卷,計1300萬言。
著有《會宗論》、《破惡見論》,以及由他口述、 門徒辯機記錄的長達12卷的遊記《大唐西域記》。正是基於這 種世界頂級水平的佛學功底,玄奘才獲得了“三藏法師”的至尊 稱號。
-
3 # 小炁圓寶兒
“我有佛法三藏,傳與汝,帶去東土大唐,講與眾生……”
唐僧名叫“玄奘”,唐僧的意思是唐朝的僧人;唐三藏是因為他要去西天靈山如來佛祖處取回真經三藏,所以才這麼稱呼!
這些都和金蟬子沒有關係!
-
4 # 小李很哇塞y
唐僧被稱為唐三藏,其一是他生於唐代,其二,他是通曉佛法三藏的法師。三藏即佛法三藏經、律、論,又稱大藏經,是佛教典籍整合。這些精深奇妙的佛法,是佛陀的遺教,是巨大慈善的佛陀,為後世弟子修學擺脫懊惱,不再沉淪於苦海,證得涅槃的寶藏。
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在中國,對來自印度、西域的佛典進行漢譯的僧侶,常尊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
玄奘(602年~664年),本名陳禕(yī),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其先潁川人。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由於唐僧西天取經,一路直至天竺,盛名遠播,還在天竺的時候,當時連唐朝的皇帝都經由那些來唐的異域僧侶、商人、貴族等口中聽說了“唐僧”玄奘的威名,由於此和尚也令大唐聲名遠播,來往過路之人都尊稱為“唐僧”。
由於玄奘法師西天取經在唐初影響甚廣,不僅在京都長安和洛陽等地,而且逐漸傳遍全國,乃至朝鮮、日本與東南亞,受到了唐朝奉為“國寶”的待遇,往後遂一直流傳下來都尊稱為“唐僧”。
擴充套件資料: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裡,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
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玄奘取經事蹟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蹟。他的足跡遍佈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
5 # 上官恨水
在唐僧翻譯的經書的題目下邊是這樣的: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唐是唐朝。
三藏是指:經部,律部,論部,稱佛教三藏(cang),是深義,妙寶的含義。
玄是指唐朝的官稱。
玄奘法師通曉三藏所有經典義理,所以稱唐三藏。
《西遊記》是明朝一位作家也是一個官員,吳承恩先生根據真實《大唐西域記》中的部份原型創作的神話作品。所以,唐僧的名號並沒有改動。
當然,《西遊記》不是講佛法的。是作者借用唐僧取經來表達對明朝統治和社會的看法。
-
6 # 覺醒207580216
唐僧:父慘死,母含辱生下唐僧,以木板將唐僧放入江中,後被僧人救起扶養,亦稱江流兒;母親獲報仇雪恨後自刎。唐僧知其家境苦難,倍加努力,暗中誓言救度苦難民眾。在上大學期間,苦讀經、律、論三藏,又經菩薩在夢中指點,領悟全部經文;顧稱唐三藏。
-
7 # 核雕子陵
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約前273—前232在位)時由高僧編纂。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律藏》規定了佛教僧侶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規,《經藏》記載了釋迦牟尼及其最早門徒的教義,《論藏》為佛教各派學者對佛教教義的論述解說。通常對一些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或簡稱“三藏”。
-
8 # 十全一凡
唐僧,也叫唐三藏,唐僧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的人物,前世為如來二弟子金蟬子,原型為唐代高僧玄奘,修成正果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玄奘,生於今河南洛陽,俗家姓名“陳禕”,法號“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取得真經後被封為旃檀功德佛。
實際上三藏法師是一種敬稱,指精通佛教聖典三大類別「經、律、論」三藏的法師,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
-
9 # 昨夜夢迴
既然你提到了如來和金蟬子,想必是根據《西遊記》這本名著。
那麼,就拋開其他歷史因素,只單獨分析《西遊記》中的前因後果。
所謂的三藏,其實在《西遊記》中,指的是“三藏經書”,最早出自如來之口。
如來回:“我有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西遊記》第八回
如來要讓觀音去東土大唐尋找取經人,讓他來西天取經,取得經書就是這“談天、說地、度鬼”三藏,總共一萬五千億百四十四卷。
而觀音去到東土大唐,一番操作後,同樣跟李世民說好,陳玄奘要去大雷音寺,取三藏大乘佛經回來,再召開水陸大會。
太宗正色喜問道:“你那大乘佛法,在於何處?”菩薩道:“在大西天天竺國大雷音寺我佛如來處,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西遊記》第十二回
就這樣,唐太宗李世民,選派陳玄奘去往大雷音寺,取經。
所以,李世民把陳玄奘送到城外,並囑咐: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西遊記》第十二回
陳玄奘的“三藏”之名,就是這麼來的。
最後再提一句,唐僧並沒有完成使命。
因為如來反悔了,開始弄了個不知真假的“無字真經”,然後傳有字真經的時候,縮水了。
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乃一藏之數。——《西遊記》第九十八回
只給了三分之一!
-
10 # 和俊哥一起聊歷史
《西遊記》原著第十二回,有寫到為何叫“三藏法師”的原因:
太宗舉爵,又問曰:“御弟雅號甚稱?”
玄奘道:“貧僧出家人,未敢稱號。”
太宗道:“當時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
玄奘又謝恩,接了御酒道:“陛下,酒乃僧家頭一戒,貧僧自為人,不會飲酒。”
太宗道:“今日之行,比他事不同。此乃素酒,只飲此一杯,以盡朕奉餞之意。”
三藏不敢不受。接了酒,方待要飲,只見太宗低頭,將御指拾一撮塵土,彈入酒中。
-
11 # 難忘劇情
佛教經典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時由高僧編寫,分為,《律藏》、《經藏》和《論藏》,
這三部分經典總稱為三藏。
法師是精通佛教教義,又能如法修行,善於為他人演說的僧尼。
唐僧遠赴西天取得三藏真經,翻譯講解與他人,因此叫三藏法師。
-
12 # 張弦先生
唐僧人們稱為三藏法師,這是對於一個和尚來說最高的榮譽,他們需要對於經、律、論這三種才可以配的上這種稱號,在中國有這個稱呼的法師。
實叉難陀法師、求那跋陀法師、大廣智不空法師、菩提燈法師、安世高法師等等。
日本歷史上唯一的三藏法師為靈仙法師。
-
13 # 1吃貨
唐僧,又叫唐三藏,這早已為人熟知。至於“三藏”之稱的由來,恐怕知者不多。
“藏”,按梵文的原意是指盛放物品的筐篋,含無所不包、包羅永珍之意。佛教藉以用來概括全部佛經,近乎“全書”。正因為這樣,“藏”成了佛教經典的總稱。
按內容區別,“藏”分三類:
一、素怛纜藏,意譯為經藏,指佛教始祖釋迦 牟尼的說教。
二、毗殺耶藏,意譯為律藏,指佛門戒律。三、阿毗達摩藏,意譯為論藏,指釋迦牟尼弟子對於佛教學說的論述和註解。
因“藏”分經、律、論三藏,所以慣稱“三藏”。
唐僧經九死一生艱難跋涉,終於抵達佛教發源地古印度,先後在那爛陀寺從戒賢高僧學習了5年,後又遊歷各地,拜訪名剎中高僧,學業日精。經16年後取得“三藏”真經,返抵長安。以後又經19年嘔心瀝血譯出佛經75部,凡1335卷,計1300萬言。
古時,對通曉“三藏”真經的僧人,尊稱為“三藏法師”或“三藏”。唐僧因而被稱為“三藏”。
-
14 # 人間山水貴
三藏法師是個尊稱,並非某個人的專有稱號。
佛家講的三藏是《律藏》、《經藏》和《論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約前273—前232在位)時由高僧編纂。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
《律藏》規定了佛教僧侶的戒律和佛寺的一般清規,
《經藏》記載了釋迦牟尼及其最早門徒的教義,
《論藏》為佛教各派學者對佛教教義的論述解說。
"三藏法師", 意謂其通曉三藏教法, 自己修法而得利益, 又令人修行而得實在受用, 所以堪為人師。我國曆史上的三藏法師是玄奘法師、鳩摩羅什法師、實叉難陀法師、求那跋陀法師、大廣智不空法師、菩提燈法師和安世高法師。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玄奘,也就唐僧,所以很多人就把三藏誤認為是唐僧的專有稱呼。
《西遊記》中,唐僧被叫做三藏法師跟他的前世是誰無關,而是因為他的修為已經能精通貫串三藏教義,眾人於是尊稱他為三藏法師。
-
15 # 小張熱愛生活
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略稱三藏。在中國,對來自印度、西域的佛典進行漢譯的僧侶,常尊為譯經三藏或三藏法師。
-
16 # 天下熱文
大家都看過西遊記,都知道唐僧又叫唐三藏,那麼在佛教中,三藏是什麼意思呢,看看這篇文章吧。
什麼叫“三藏”呢?聽過經的人都知道;沒有聽過的人,就不知道“三藏”是什麼。三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就是講定學,律藏就是講戒學,論藏就是講慧學。經、律、論所包含的道理,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戒、定、慧所具的這種功能,也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所以經、律、論是妙法,戒、定、慧也都是妙法。

戒、定、慧,我們聽的已經很多了,可是要問一問,我們做的有多少呢?要緊的地方,不是說“我聽了”,就表示“我已明白佛法了”;而是要設身處地,實實在在地去依法修行,這才是真正有所得。你知道而不行,那就等於沒有知道一樣的。為什麼呢?你要是知道了,你為什麼不去行呢?為什麼不去做呢?就好像你知道所吃的東西是好吃的,但是你要吃了之後,才能得到受用;如果你只知道它是好吃的,而你不去吃它,那麼你只知道它是好吃,而自己沒有得到真實的受用。

對於佛法也是這樣子。你知道一點,就行一點,這才是實行家;你若知道而不行,這樣對於佛法和你自己本身,都沒有益處。這就好像什麼呢?就好像石頭人似的,會說不會行。為什麼不會行?因為他是個石頭人。雖然他形象是個人,但是本身是石頭的;因為石頭太重了,所以只能說不能行。我們學佛法的人,必須要能說、又能行;所謂“說的是法,行的是道”,“說得好、說得妙,不實行,沒有道”。一定要實實在在去做去!

-
17 # 我就是竹韻
唐僧前世的身份
唐僧的前世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名喚金蟬子,這是如來佛祖親自給他說的,也得到了各路大神的一直認可。金蟬子因為不聽佛祖說法,輕慢大教,所以被罰轉世重生。
金蟬子到底是犯了什麼錯,估計是動了凡心,因為很多女妖精說和他有宿緣。他已經轉世重生了九世,前九世也是去取經,但走到流沙河都讓沙僧給吃了,他的前九世具體叫什麼名字不清楚,因為書中根本沒有說。
第十世是南極星君奉觀音菩薩旨意,親自把他送到大唐的殷溫嬌處重生的,他的父親叫陳光蕊,後來被害。他小時候叫江流兒,長大後報仇雪恨,救父救母,認祖歸宗,正名陳玄奘。
三藏法師名字的由來玄奘一心向佛、禪心堅定、佛法深厚,是大唐有名的高僧。唐太宗地府還魂後為了還願,特舉辦水陸法會,全國海選得道高僧講法,於是眾人推薦了玄奘來主持。
而這時候恰好觀音菩薩在長安城尋找取經人,也是選中了玄奘,並以佛祖的九環錫杖和錦襴袈裟相贈,還現出真身為唐朝子民說法,並說西天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而這正是唐太宗所需要的。
因為玄奘是唐朝人,又是唐王御弟,雅號三藏,所以外人自此稱呼他為唐三藏。
三藏法師和三藏真經的故事三藏是佛教經典的總稱,又作三法藏,即《律藏》、《經藏》和《論藏》三部分。
當年如來佛祖在夢蘭盆會上講法,因為心憂南贈部洲貪瀅樂禍、多殺多爭,所以決定將其三藏真經傳過去以勸人為善、普度眾生。
這三藏經書分別為:法一藏,談天;論一藏,說地;經一藏,度鬼;三藏共計三十五部,該一萬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徑,正善之門。
觀音菩薩接受了這項任務,不想在長安城一等就是好幾年,最後才選中了唐僧作為取經人,併為他配置了高規格的保鏢隊伍。
唐僧不負眾望,克服重重困難,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行程十萬八千里,終於順利到達靈山,取得了真經。
但是因為沒有給阿儺、伽葉二尊者人事,第一次給的是無字真經,後來好歹是給換成了有字真經,但是隻給了他們一部分,這是如來佛祖親自吩咐這麼做的:
“在藏總經,共三十五部,各部中檢出五千零四十八卷,與東土聖僧傳留在唐。”此經書只有一藏之數,為什麼會這樣?一則孫悟空許諾給佛祖的那隻犀牛角一直沒有拿出來,阿儺、伽葉二尊者索要人事的目的就是想要那隻犀牛角,無奈孫悟空不理他這茬,二者唐僧最後拿出的人事也僅僅是那隻吃飯的碗,太差強人意了。
用佛祖的話說:“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
可即便是這樣,各方也都很滿意,佛祖順利成全了弟子,唐僧師徒都修成了正果,唐王李世民得以圓夢。
雖然只有一藏經書,但是這是如來佛祖處傳來的一藏大乘佛法,比大唐現有的小乘佛法高明、高階和珍貴多了。
三藏真經雖然沒有取來,但是唐三藏的故事卻得以亙古流傳。
-
18 # 詩魔獨孤求踹
唐三藏這個名字是李世民給起的。
李世民夢遊地府,被李建成和李元吉等一干厲鬼索命。為了超度他們,開設水陸大會,著玄奘大法師開壇說法(這好像是薩貝南的活)
這時候觀音菩薩受如來佛祖法旨到東土長安尋找取經人,也就是如來的二弟子金蟬子轉世的陳玄奘。
觀音幻化成賣袈裟錫杖的和尚,上門推銷,什麼冰蠶抽絲、仙娥織就。龍披一縷,鶴掛一絲,坐有萬神朝禮,動有七佛隨身。小詞兒整的一套一套的。最後說穿上我的遠紅外按摩袈裟,任你幾十年的哮喘、老寒腿、關節炎冠心病、糖尿病全都能治好。
李世民二話不說,買買買!快買給玄奘升級裝備。
這時觀音菩薩現出法身,李世民帶著滿朝文武慌忙下拜。觀音對李世民說了這樣一段話:“你那法師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昇天。我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能解百冤之結,能消無妄之災。”
李世民問三藏真經在哪?觀音說在西天靈山大雷音寺,距此十萬八千里。多有狼蟲虎豹,山精妖魔。
李世民一聽,這不就是打魔獸嗎,無非地圖大了點,說這有何難,朕親自去一趟。
兩旁文武全部跪倒:陛下!萬萬不可,作業還沒寫完,陛下當以學業為重!
李世民悻悻問玄奘道:法師可替朕代練否?
玄奘表示我就是陛下的一塊磚,哪裡需要往哪搬。
李世民大喜,說哥們兒夠意思,以後你就是御弟了!有啥事提哥哥的名字,哥哥罩著你!
李世民道:“菩薩說,西天有經三藏。御弟可指經取號,號作‘三藏’何如?”)注意,這是原文,不是我瞎編的)
於是玄奘就開了個小號——“三藏”。開啟了西天取經副本……
-
19 # 斑馬影院
1. 原因: 西遊記第一百回 徑回東土 五聖成真,由釋迦如來佛親口點點說來:“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謾我之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2. 出處: 此則因緣故事,實際上源出於道教。根據張真人和黃掌綸所編的《歷代神仙通鑑》卷五,說釋迦由於佈教失敗而來到中國,跟從燃燈道人即金蟬子學習道教。這同老子出關去印度而成了釋迦的老子化胡說一樣,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只限於元代道家之間的說法。3. 唐僧和金蟬子的關係 那唐僧本是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點元陽未洩,有人吃他一塊肉,長壽長生。唐僧是金蟬子轉世, 準確的說是第十次轉世。金蟬子死後, 投胎, 長大, 再死掉, 再投胎, 再死, 再投,......如此反覆到第十次的時候, 才是唐僧
-
20 # 籃球細節Details
三藏,就是“經藏、律藏、論藏”。經藏就是講定學,律藏就是講戒學,論藏就是講慧學。經、律、論所包含的道理,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戒、定、慧所具的這種功能,也是無量無邊、無窮無盡的。所以經、律、論是妙法,戒、定、慧也都是妙法。據說,他十一歲時就能誦讀佛經,十三歲時就在當時中國的文化重地——洛陽出家,之後他在全國各地遍訪名師,刻苦鑽研佛教理論。十八歲時,玄奘在佛教界已經是小有名氣。因為他精通印度佛學中的《經藏》、《律藏》和《論藏》,所以人們尊稱他為“三藏法師”,因為生在唐朝,所以又名唐三藏。
回覆列表
西遊記有云
唐僧從長安講經時,受觀音菩薩指點,西方大雷音寺有法經三藏,可度萬物。後唐僧決定西行取經,唐王因此賜其法名三藏。稱唐三藏,意為其精於經、律、論三藏,熟知所有佛教聖典。
因此唐三藏這個名字跟他的前世沒有太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