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關鬱乘

    我們經過長期教學研究總結出的字形定位法,可以比較好的解決你的問題。在你還沒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

    經常有教小孩子寫字的老師來問我:

    如何教學生把一個字寫在格子中間?怎樣知道字的第一筆位置寫在哪裡?

    現在很多老師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學生透過找田字格或其他各種格中的輔助線定筆畫的位置,從字的第一筆到第後一筆都是這樣靠看格里輔助線來確定。

    對於剛學寫字的小孩子這樣教是有必要的,但對於度過寫字初期的學生而言,就不應該一直依賴格子的輔助線來找點定位了。打個比喻,剛上學的學生在操場站隊,每個班級的排頭首位同學,要看地上的畫線來確定自己是否站在正確位置上。但時間久了,正常只要憑觀察周邊物體或其他同學的位置,不需要看地上的畫線就可以基本站對,不會相差太大。

    寫字也是同樣道理,剛學寫字的小孩子觀察力有限,所以要由老師告訴每個筆畫在格子裡的位置怎麼透過看橫中線、豎中線來找。但時間一長就會形成依賴性,只會看格子裡輔導線找定位,沒有格子就寫不好了。其實,我們可以從一開始就完全不用依靠格線來找點定位。下面我來介紹其原理方法。

    我們都知道美術畫人物,是按人體自身各部分內在比例關係來畫的。比如畫頭部,比例是三庭五眼:頭長可接上、中、下庭三等分,頭寬約為五個眼晴的寬度。

    畫身高就是站七、坐五、蹲三(頭長)。

    意思是人體按成年人比例標準,以頭長為長度單位,站立的人約7個頭長。

    坐在椅子上約為5個頭長,坐在地上的人約3. 5個頭長。

    蹲姿約為3個頭長。

    自古有“字如其人”之說,意思是看一個人字寫的怎麼樣,可以看出這個人為人做事如何,這是符合筆跡行為學,有科學道理的。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字就好比是人(的身體),一個獨體字可看成一個單獨的人,一個合體字可看成兩個或三個人的組合。

    每個字是由筆畫、部件及偏旁部首組合而成,好比一個人的身體,是由身體多個肢體部分組成,既然各肢體部分之間有相應的比例關係,那麼,我們也可以類推到字的組成上來分析,每個筆畫在字的整體結構上,彼此也是有相應比例關係規律可循的。

    古語說,書畫同源,這個書字就是書寫的意思,指的就是寫字,古人寫字最早是沒有在格子中寫的,那怎麼定位置?這和畫畫一個道理,小孩子剛塗鴉時,畫人臉一定知道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的大概位置,沒有格子也能畫的不會差太多,就是根據每個器官部件在頭部的位置定的。寫字也是一樣,每個筆畫在字中,根據字的不同結構需要,都有其相應的位置、長短、方向。

    每個人的身高、體形,以及姿態體位不同,字也是冋樣,可以分為八種類型。第一種,高僧打坐型,如: 二、三、土、生等字,字形好似高僧打坐於蒲團之上,上窄下寬,比正常站立的身高低。寫這種外形的字,首筆根據起筆處位於其字的腰中部位置起筆,不宜過高。如果是生、主等字,首筆在要在其字的頭部或肩部起筆。

    具體如果要寫更精準,我們還可以設想,每個字好比是人張開雙臂雙腿,從身體丹田處到指尖、腳尖和頭頂,大約是在一個圓的半徑範圍內,那麼這個字的每個筆畫起筆、收筆處,也應該基本是在這種字形其寬的半徑範圍內,至少首筆起筆點,就根據字的不同形狀來定。

    我們之前講過,每個字的筆畫組合構成這個字,筆畫的長短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先不考慮主筆情況下,長筆畫約為一字之長或寬。短筆畫約為一字之半長或寬。但一個字大多有不止一兩個筆畫,就不能這麼簡單統一來定。

    教學中靈活掌握,也可以這麼比喻:

    一個字的所有筆畫就好比是家中的各個成員,最長的筆畫是父親,稍短些的長筆畫是母親,短筆畫分別是小弟弟、小妹妹,個頭也有所不同。最小個頭的是點、提等筆畫,就當成是剛出生的嬰兒。每個字的主筆就好比是一家之主,是最大。所以要寫長、寫大,如果是獨體字,通常要寫的至少是一個字長(或寬),甚至更長點,要符合主筆法則,突出主筆,字就好看。

    按以上的規律來寫,根據首先判定約字型不同身形,或直立,或正坐,或蹲下,或橫臥,或金雞獨立,或飛躍,或斜展……字的首筆起筆就不難確定位置,這個字寫出來就至少不會難看。首筆能寫對位置,整個字的位置可以就對。當然,字除了寫在格子正中,還可以寫在格子下邊框線上,和寫在橫線上是一個道理。

    再提醒下,字不要寫太大把格子塞滿,更不能出格,把握好每個字的大小,約為格子2/3~~4/5大小。其他七種字形的寫法,和這種高僧打坐字形原理一樣,都要在寫之前先觀察字形特徵,再根據字形定首筆位置。

    這個以字形定筆位的方法,適合有一點點寫字基礎的學生,透過老師的引導逐漸培養起讀字的觀察力,最後可以達到脫格書寫。如果大家有興趣,再繼續把另外七種字形一一分析出來。

    唐代書法大家孫過庭《書譜》中有段話:“至若數畫並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為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 在這裡,孫過庭重點指出首筆、首字的作用。一點往往成為一個字的準則,而一篇的第一個字也往往成為整幅書法作品的標準,即首筆領字,首字領行,首行領篇。

  • 2 # 沈一書法

    大多數字的書寫起筆都應該在格子的 左上方中間起筆。當然了,字的結構不一樣,其起筆的位置也隨著字的結構發生變化。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獨體字。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和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的字。其比都應該在格的左上方中間開始。獨體字也有在格的左上方中間開始。比如:中等等。還有從中間上方開始的,比如:人等等。 還有從整個格的中間偏上一點開始。比如:一、由等等。

  • 3 # 老跨鬥

    字有筆畫多少之分,字的結構有方、長、扁等形狀之別。無論什麼樣的字,要想把字寫在田、米格中間不是件容易事。

    無論是田字格還是米格,格子的規格是固定不變的。而漢字是多變的,書寫前,腦子裡一定要有這個字的整體全域性概念。有了這個全域性觀念,下第一筆時,才會有準。甚至以後沒有印出的格和手摺的格,依然可以寫的非常正。這種全域性觀念,是長期學習磨練出來的。

  • 4 # 洪南燁

    分享我自己的簡便方法(三步定位):首先,讀字,熟悉字的結構,找到字的中心位置;然後,佈局,在格子中大概規劃好字的位置,使字的中心與格子的中心儘量重合;第三,定位,前兩步做好後,就可以大概確定第一筆起筆的位置。初學者兩三遍就可掌握了。

  • 5 # 軫念信箱

    按照米字格寫字,要求你首先由一個臨摹的範本。比如《九成宮》《多寶塔》《玄秘塔》等法帖。

    如果你買的字帖本身自帶米字格最好。沒有的話,將帶米字格的紙覆蓋上去,然後觀察每一道筆畫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可以參照橫、直、斜四條線,觀察筆畫的起點、終點分別在什麼位置,然後在紙上寫出來。如果你每一道筆畫都能嚴格寫在相應的位置上,那麼寫出來的字結構非常漂亮。使用米字格不斷練習,知道起筆收筆位置都成了本能,再到別的紙上寫,也一樣非常好看。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字帖的米字格是長方形,而寫字的紙所帶的米字格都是正方形,當兩者不同時,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別機械照搬。怎樣確定漢字部首的位置

    我們查字典時,經常會出現不知查什麼部首的情況,有不有確定漢字部首位置的規則呢?答案是肯定的。

    根據以下規則,我們可以很方便的找出應查的偏旁。如果你還沒了解清楚偏旁部首的關係,請檢視這幾篇文章。漢字偏旁與部首的區別 不知名的偏旁部首怎麼叫 常見偏旁部首名稱

      一、一般漢字部首位置是在字的上、下、左、右、外。

    如:

    查今天的“今”,部首在上,查“人”部;查思想的“思”部首在下,查“心”部;

    查臨時的“臨”部首在左,查“|”部;查我們的“我”,部首在右,查“戈”部;

    查同學的“同”,部首在外,查“冂”部。

      二、有的漢字一般位置上沒有部首,就看中間;若中坐沒有,再看左上角。

    如:

    查辦法的“辦”,部首在中間,查“力”部;

    查疑難的“疑”,部首在左上角,查“匕”部。

      三、漢字的部首無法確定,或部首所在位置不合規定的,按起筆取單筆部首。

    如:

    查成長的“長”,查“丿”部,不查“一”部。你說的執筆方法是寫字一般推薦的,也是比較科學的,但我認為寫字的執筆方法沒有固定的模式,中國的毛筆書法執筆方式就有好幾種,五指執筆、四指執筆、三指執筆、兩指執筆法等等,適合不同習慣的人和書寫不同的書體.所以,只要你執筆寫字感到舒服,自由流暢就可以.上圖是某位同學寫的“個”字,是不是覺得哪兒有些不對?我寫一個對比一下就清楚了。

    請忽略筆畫細節,看中間豎筆的位置。相同的是我們都把豎筆寫在了格子中間的虛線上,不同的是與此同時我還把豎筆寫在了撇和捺的交叉點正下方,而上面這位同學,寫在了交叉點的右邊了。

    所以這個字歪了。

    你可以看到大部分人在練字的時候的方法是這樣的:確定某一個筆畫的位置時,參考的是字帖裡這個筆畫在格子裡的位置,上面那位同學寫豎的邏輯必然如此。

    難道不應該這樣嗎?不然我要米字格田字格做什麼啊?

    當然不是。這種做法的錯誤是,你在寫單獨的筆畫,而不是在寫字,你看不到筆畫與筆畫之間的聯絡,是構成這個字的基礎。

    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整個字都是散的,筆畫之間出現錯亂,“個”的豎筆寫偏右了,“中”的豎筆寫偏左了,“二”的第二橫寫偏下了,你離開了格子就不會寫字了……

    你看,上方那位同學的“個”字會這麼怪,不正是因為他寫最後的豎筆時,就是按照“豎筆應該寫在格子的中間線上”這個認識來寫的嗎。

    2

    大家要知道,即使每一個筆畫對著格子寫這種方法是可行的,我們初學者的能力,是無法把每一個筆畫的位置都寫準確的,上面的“個”寫壞了是因為撇和捺的位置出現了偏差,造成了撇捺交叉點的位置偏差,這時候豎的位置寫對了,反而無法和撇捺配合到一起,對吧?

    三個筆畫尚且如此,五個筆畫呢?十個筆畫呢?

    正確的方法是,每一個筆畫,都應該以前面的筆畫為參考,找筆畫與筆畫之間的相對位置,這才是最佳的觀察字帖、找筆畫位置的方法。

    撇的位置不小心寫的偏左了,我們不能把捺的起筆還放在格子中線上,這樣顯然捺和撇就分開了,所以捺的位置要跟著撇往左移動才能銜接起來;同樣的道理,豎筆的位置也要跟著往左,寫在撇和捺交叉點的下方,這樣無論前面的筆畫怎樣偏離,整個字是沒什麼問題的,無非是這個字在格子裡的位置錯了。

    這裡還要注意,寫第二筆的時候顯然參考第一筆,第三筆參考的有可能是第一筆,也可能是第二筆,也可能是前面兩筆所構成的整體。比如寫一個“三”,寫第三筆的起筆時,水平位置參考第二筆的起筆就可以了,看看往左邊多遠;垂直位置卻要參考前兩筆,因為你要確定前面兩筆的間距是多少,才可以確定第二、三筆的間距應該是多少。

    而當你寫一個“淚”字的右邊的“目”的第一豎時,也就是第四筆,起筆位置參考的就是左邊的第一點,因為離這一點是最近的,也是最重要的,它決定了“目”的上端位置;同時豎的收筆位置卻要參考三點水的最後一點,它決定“目”的下端位置。

    這種方式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你離開格子照樣能把這個字寫好,因為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就沒有用到格子,那麼有沒有格子當然都是不影響字的好壞的。

    此外,有的朋友經常問我,為什麼我的字總也寫不到格子中間呢,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是偏上就是偏下。

    解決方法也很簡單,你對照字帖,確定好第一個筆畫的位置,後面的筆畫跟著走,它在格子裡的位置就基本上確定了,不會有明顯的偏離。。

    3

    我知道看到這裡,新的疑問來了,那我為什麼還要用米字格或者田字格練字呢,是不是完全沒有用呢?

    並不是,米字格也好,田字格也好,作用不在於寫,而在於寫完之後的檢查。

    以初學者的眼力,有時候是無法判斷自己寫的某一個筆畫的位置和形狀是否和字帖一致的,比如下面這個字:

    右邊的豎鉤部分的角度,很多人在寫的時候都拿捏不好,因為他無法分辨這個豎筆究竟有沒有寫正,是往左偏了還是往右偏了,但是你對比旁邊的中線,就很容易分辨它已經往左偏了,沒有寫正。

    豎筆有時候都無法分辨是否垂直,更不用說撇、捺這些筆畫的角度了,而米字格的虛線在這時候可以給你一個參考。還包括一些筆畫間距大小的分辨,這個格子裡的螞蟻線就等於是一把標尺。

    我們總是反覆強調觀察和對比,觀察就是觀察字帖裡的字是什麼樣子的,對比就是對比你寫完了之後和字帖有什麼不同,而米字格或者其他格子,主要用在對比,但也是在更深入地對比時用到,一些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問題,是不需要依賴格子的。

  • 6 # 小吳寫字

    每個字的結構形態不一,有長的,扁的,大的,小的,因字而異。字寫在格子中要做到上留天,下留地,左右兩邊留縫隙。所以在寫字之前腦海裡要對字的結構有所瞭解,字在格子中大概對應的位置,從而確定第一筆起筆的位置。總的來說,還是要多臨帖,多練習,熟練掌握每個字的結構,才能把字寫好。

  • 7 # 字言字語吧

    首先,寫字不應該以格子為參照系。可能初學書法,可能需要找到書寫的參照物,但是也不建議這樣去參照。應該參考的是心中字的間架結構,讓間架結構爛熟於心,才能夠不拘泥於在哪裡寫,在哪個位置寫。簡單的介紹一下如何認知字型間架結構,方便你參考:

    1.上下結構

    上下結構的字是由上、下兩個部分相疊而成的。而上、下兩個部分在寬窄高矮的對比上又各有區別。因此在書寫時要掌握“起於上者,伏於下”,上坐下託,重心下落,保持平衡和穩定。同時還要注意把握上、下兩個部分的覆載、俯仰、呼應穿插關係,使之寬窄適度、鬆緊自然、收放得當,以免出現頭重腳輕或頭輕腳重而上下失衡的現象。

    2.左右結構

    左右結構的字是由左、右兩個部分並排而成的。由於左、右兩個部分的筆畫多寡不等,大小不同,所以在書寫時,首先要把握它們之間的主次關係,在處理好寬窄、長短的比例搭配的前提下,還要注意左右之間向背、依假、顧盼、爭讓的關係。使之互相協調、左右平穩,錯落有致,防止左右失調、鬆散脫節、擁擠碰撞。

    3.上中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形式古人稱之為“三載”式“疊”,它是上、中、下三個部分相疊而成。書寫這類字時要掌握以下制上、重心下放、對準中線、左右平衡的原則。由於這類字是三部分縱向組成,一般容易造成字形窄長,因此在書寫時要把每個部分的結構儘量壓扁、放寬些。但這並不能過度強求,以免失其自然。要注意三部分之間的避讓、交錯、承接關係,使之上下緊湊、層疊平穩。

  • 8 # 鴻英22

    中國漢字是由點、線組成俗稱方塊字。是世界上最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也是我國一門優秀傳統藝術。

    對初學者來說,先學楷書為宜,先練筆畫,再寫結構,寫好楷書,再學行草就容易多了。

    怎揮確定一個字的起筆要看字的形體和繁簡具體而定。初學者多采用米字格練習,字的中心落在米字格中心為好。

    簡單說一下要注意的幾個要領:

    一、橫平豎直。如豐、圭、非等,橫是帶有斜勢的,左稍低,右稍高,豎要直,要注意粗細,左右對稱要向背分明,這樣的字,看上去就平正。

    二、疏密勻稱。凡筆畫繁複部分,要寫得緊密些,簡單部分,要寫得寬舒一些,字就整齊美觀。

    三、比例適當。一個字的組成部分所佔的比例要適當,有上下左右平分的字,左右平分如輔、韓,上下平分的字如昆、禁;三分的字如謝、意,三分之一比三分之二的字如花、騰,三分之二比三分之一的字如劂 、願。(還有各種字的例子太多,恕不能一一舉出))。

    四、重心平穩。是字形結構的根本問題,找出它的主筆,重心就界平穩,如卜、幹中間的一豎就是主筆。

    五、點畫呼應。意思是楷書寫得好,既要象草書那樣流暢,又要象隸書般的樸實,如小、永。

    六偏旁容讓。字的組成部分之間相互容讓,是寫好合體字結構的主要方法,如木、土、月等單體字,用在左偏旁時,要寫俠長一些,讓出地位,使右旁能夠容納配合;凡戴帽子的字,如宮、堂、雪等,上部要與寬闊一些,看上去就魁偉;有底座的字如姿、運、息等,下部主筆要寫得長大一些,看起來就端莊穩重;左旁短小的字,如喉、城、明左旁升高,姿勢就好;右旁形扁的字,如和、紅、拉等,右旁放低,就覺妥帖。

    總之,勤學苦練,持之以恆,一定能寫出一手好字,只要毛筆字寫好了,鋼筆字、鉛筆字也一定會寫得好。

    (主要是本人不會發圖,不然還可以寫一些。上前不小心,沒寫完就釋出了,往返了三回,中間難免錯字、掉字。)

  • 9 # 簡小藝

    答案:空白格子裡先找幾條線!簡單,而且一定不會錯。

    如果你要確定格子裡的起筆位置,初期建議你使用米字格。

    有格子線儘量看線,田字格的橫中線,豎中線,米字格又多了斜線,再加上格子的外框,足矣應付各種字的書寫了。

    這種參照是最容易找的,可以觀察與線的距離,與線的關係,初期練習就依照這個來練習,書寫能力提高以後,哪怕是去掉這些線,哪怕是空白格子,你的腦子裡依然會有這些線。

    所以你說空白格里找起筆位置,就先去確定那幾條線。

    其他的方式我認為要麼太理想化,要麼太複雜,有些本子裡畫的又是圓,又是長方形,搞不清這是教寫字,還是為了賣本子

  • 10 # 書法有云

    怎樣確定一個字起筆在格里的位置?這個問題倘若簡單地回答就是:你首先需要確定所書寫漢字的字形,其次,需要把握好漢字的重心。

    圖片:陸維中硬筆楷書

    漢字的字形

    從中國的文字演變歷史來看,我們知道秦代小篆字型以長方形為主,其字形寬高之比約為二比三;漢隸字型以扁方形為主,其字形寬高之比約為三比二;而楷書字型則為方形為主;行書、草書則沒有固定的字形,依照法度進行書寫即可。

    雖然楷書是以方形為主,但是依照每個字的不同,它的形狀還是有所差異的。而這些由於字形的差異就造成了一個字起筆位置的不同。

    圖片:龐中華書法

    楷書的字形與長期的練習

    判斷漢字的字形和長期的練習經驗是寫好每一個字的第一筆位置。一般來說,在沒有豐富的書寫經驗之前,想要寫好漢字的第一筆位置,那麼關於漢字的字形判斷以及漢字的中心定位是很重要的。

    以田字格的書寫來說,其中心位置就處於橫中線與豎中線的交叉點。那麼,我們在書寫任何漢字的時候就需要將漢字的中心位置與之相對應,在這個基礎上,然後再結合漢字的字形來進行第一筆的落筆位置。

    比如:”大“字,其整體字形我們可以看作是一個三角形,最高的筆畫是其撇筆畫,而其第一筆畫則是橫筆畫,因此,我們在書寫第一筆畫的時候可以確定其起筆位置在整個字的字的中部稍偏上的位置。在田字格的書寫中,其起筆位置一般為橫中線稍偏上進行書寫即可。

    圖片:荊霄鵬硬筆楷書

    綜上所述

    關於你的這個問題,我個人的看法是:其實真得沒有必要去刻意強調這一點,因為,只要你掌握漢字的書寫規律,比如:重心平穩規律、主筆規律、黃金分割規律、間架結構規律等的運用,關於漢字的第一筆畫落筆位置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朋友家拿不出20萬彩禮,我糾結該不該嫁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