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硯歌

    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出現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族長的秋天》,墨西哥作家胡安·盧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平原烈火》,古巴作家阿萊霍·卡彭鐵爾的《方法的根源》,瓜地馬拉作家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總統先生》,委內瑞拉作家烏斯拉爾的《雨》等。

    我將從以上作品出發,回答問題。首先是內容主題,反映拉美社會的現實生活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揭露大莊園主的殘酷統治,鞭撻人們的愚昧落後思想;

    2、反對內戰,揭露新殖民者的入侵和掠奪;

    3、對獨裁政治的揭露和鞭撻。

    01 揭露大莊園主的殘酷統治,鞭撻人們的愚昧落後思想

    拉丁美洲原是土著印第安人的美洲,可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由於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的大批擁入,中斷了拉美各國民族的發展,也阻礙了拉美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西方殖民者在對印第安人長達幾百年的統治過程中,逐漸採取了對土生土長的白人屬臣分封土地的政策,土地和政權完全為白人大莊園主所掌握。他們跟西班牙、葡萄牙的貴族一樣,對印第安人和底層的印歐流血人進行著殘酷的剝奪和奴役。

    作為具有民主思想和人道主義的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大多立足於印第安人和混血人的立場上,對這種殘酷的現實感到不滿,因而揭露大莊園主的封建統治,為被壓迫者鳴不平,就成了他們作品的重要主題之一。

    《佩德羅·巴拉莫》是一部很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除卻作品的“魔幻”因素外,作家提出了拉美人民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

    作品以墨西哥農村生活為背景,透過對莊園主佩德羅·巴拉莫形象的描繪,控訴了封建莊園主的殘酷掠奪,佩德羅·巴拉莫本來地產不多,但他野心很大,生性兇殘,帶有一些新興莊園主的特徵。

    他的地盤的擴大和最終把全村土地據為己有,完全靠的是抵賴債務、偷移地界、圖財害命等傷天害理的不正當手段。

    在私生活上,他道德敗壞,私生子多得連他自己也數不清。他的所作所為,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墨西哥農村的嚴酷現實。

    另外,長期的封建奴役統治,給拉美人民帶來了嚴重的惡果:近親結婚、亂倫、迷信、社會偏見等種種愚昧落後現象佔據著人們的思想,這也是拉美社會長期停滯不前的一個原因。

    對於這些阻礙社會進步的不文明現象,在魔幻現實主義作家的作品中,差不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百年孤獨》涉及了多方面的主題,但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對馬孔多村鎮愚昧落後現象的揭露。

    作者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愚昧落後現象給馬孔多帶來的悲劇:馬孔多的開創人何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和烏蘇拉夫婦,由於是表兄妹關係,屬近親結婚。

    為此,羞恥和怨懼之心一直折磨著他們。他們是為了避免重蹈上輩的覆轍,才遠離故土來到洪荒的馬孔多的,因為他們上輩曾因近親結婚生下了一個畸形兒—帶豬尾巴的孩子。

    但是最終這個家族也未能逃脫掉懲罰,不僅布恩地亞神經失常,被家人綁在樹下,死在那裡,而且第六代的奧雷良諾因和姑母阿瑪全塔的亂倫婚姻,還是生下了一個帶豬尾巴的小女孩,整個布恩地亞家族經過百年的演變就這樣滅亡了。

    《百年孤獨》插畫

    至於除布恩地亞家族之外的其它馬孔多人,幾乎也同樣被愚昧落後意識主宰著。馬孔多死了人,被認為是生命的延續,鬼魂可以重回人世和家人談話,家人也可以託鬼魂給陰間的親人捎信。

    磁石、放大鏡、火車、電影等,在世界許多地方人們的眼中早已是習以為常的東西,可是在馬孔多人看來卻是“新鮮玩藝兒”,感到驚訝、恐俱,不可思議。甚至用自己的一大批騾子、山羊去換取小塊磁石,或一個放大鏡。

    上述所有這些愚昧落後現象的描述,都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現實的深沉思考,揭示出封建奴役統治給人們心靈上造成的創傷和所帶來的悲劇。

    社會要進步,必須和愚咪落後作鬥爭;否則,拉美人民的命運是不是也會遭到跟布恩地亞家族和馬孔多人一樣的悲劇命運呢?這是馬爾克斯提醒人們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02 反對內戰,揭露新殖民者的入侵和掠奪

    十九世紀初期,拉美各國紛紛獲得獨立,擺脫了西班牙、葡萄牙老殖民者的統治。然而獨立並沒有給拉美人民帶來多少好處,美國乘虛而入,利用金元外交和大炮政策向拉美擴張,肆無忌憚地控制和掠奪拉美。

    這樣一來,拉美各國獨立後,一方面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國內黨派之間的矛盾加劇了,內戰連年不斷,一方面又引起了拉美各國和美國的矛盾。

    因而,反對內亂、揭露新殖民者的入侵和剝奪,也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很重要的主題。

    《百年孤獨》著眼於哥倫比亞獨立時期的社會生活,用了很多篇幅描寫內戰和新殖民者的侵入給布恩地亞家族、馬孔多村人帶來的新災難,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現實。

    馬爾克斯

    關於內戰的描寫,集中地體現在老布恩地亞的次子奧雷良諾的軍事生涯中。他作為自由派的堅定擁護者,在同保守派的鬥爭中曾“發動過三十二次武裝起義”,躲過十四次暗殺、七十次埋伏和一次行刑隊的槍決,為革命南征北戰,出生入死,還曾當上了革命軍的總司令。

    然而內戰帶來的是什麼呢?它不僅使大批無辜的老百姓生靈塗炭,而且也使布恩地亞家族的許多成員成了它的犧牲品。

    他們有的被暗殺,有的被保守派軍隊槍決:“奧雷良諾的十七個兒子在一週之內一一殘遭殺害”。

    至於奧雷良諾本人雖然倖免於死,但他晚年的生活是夠淒涼孤獨的,隱居家中借製作無任何實際意義的小金魚消磨時光,打發殘年。

    《百年孤獨》插畫

    這樣的內戰是荒唐的,假若內戰給布恩地亞家族和馬孔多村人帶來的只是無謂的犧牲,那麼,新殖民者的入侵則是使其完全毀滅了。

    美國聯合果品公司在馬孔多經營著大片香蕉種植園,對農業工人進行殘酷的盤剝。在書裡作者不僅描寫了農業工人的無生路,還表現了他們為爭生存奮起罷工的情景。

    可是這一正義鬥爭卻惹怒了美國人,他們在殘忍地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工人後,又“命令”上天“一連下了四年十一個月零兩天的大雨”,馬孔多又回覆了先前荒漠的狀態。

    作者以哥倫比亞歷史上實有的美國人“香蕉熱”和對工人的大屠殺事件為依據,真實地反映了美帝國主義對拉丁美洲的掠奪和剝削。

    03 對獨裁政治的揭露和鞭撻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對獨裁政治的揭露和鞭撻。這種獨裁政治對內欺壓剝削人民,鉗制言論和行動自由,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出賣民族利益。

    因此描繪專制幕君統治的作品在他們的創作中是屢見不鮮的。如《族長的秋天》、《總統先生》、《方法的根源》都是很典型的作品。

    《族長的秋天》運用“多人稱獨白”的筆法,敘述了主人公家長即總統尼卡諾爾的身世。這部小說是繼《百年孤獨》之後再次轟動拉美和世界文壇的作品。

    小說中的尼卡諾爾是一個集各種慾望和殘忍於一身的專制暴君。在生活上,他窮奢極欲、嘴淫成性,一生中有情婦千餘人,共生了五千多個懷孕七個月的“七月子”,甚至還和他的生身母親發生暖昧關係。

    在政治上,他任人唯親,國家的一切指令都由第一夫人下達,把剛滿月的兒子任命為唯一合法繼承人,並授於少將的軍銜。

    而對那些異己則一一加以鎮壓,為了排除異己,他施展了種種陰謀詭計,殘殺了許多文武官員和數以萬計的無辜群眾,其心之毒辣、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如有一次他遇刺後,懷疑刺客是受了國防部長德阿吉拉爾的指使,於是將他烤得焦黃供私人衛隊餐用,儘管國防部長曾是他的親信,為他立下過汗馬功勞。

    有時他還將政敵處死後扔到河裡喂鱷魚,或把他的皮剝下來寄給受害者家屬。他還借第一夫人被害之機,以數億元的酬金為代價換來了上千個無辜者的人頭。

    所有這些情節都十分生動地揭露了專制暴君尼卡諾爾的兇惡嘴臉,同時也是拉丁美洲軍事獨裁政治的真實寫照。

    至於《總統先生》和《方法的根源》兩部小說,與《族長的秋天》一樣也是揭露拉美獨裁者的作品。

    所不同的只是獨裁者在懲治政敵、排除異端時採取的手段和計謀的不同,或更毒辣殘忍,或更陰險狡黠,但其本質是共同的。

    作者都是著意塑造拉美專制暴君的典型,並將其披露於世。

    總而言之,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立於拉美社會現實生活,把殖民時期的封建統治,獨立後的內亂、軍事獨裁以及新殖民者的入侵等,都給予高度的集中概括,藝術地給表現出來了。

    再回答第二問題,魔幻現實主義之所以“魔幻”,在於它的“魔幻”表現手法,關於“魔幻”表現手法,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01 以拉美土著的傳統觀念表現生活

    所謂拉美土著的傳統觀念指的是他們對神話傳說與現實、人生與世界、夢幻與現實等問題的看法。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一般都主張“超脫”自己,按照土著人對上述問題的理解去表現生活,揭示他們的內心,而不是絕對精確的反映客觀世界。

    拉美的神話傳說,本來是當地土著印第安人在氏族社會階段的藝術創造和藝術結晶,是他們在科學還不發達的情況下,“用想象和藉助想象”把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加以形象表現的結果,為的是表達他們對自然和社會敵人不屈服的精神。

    《百年孤獨》插畫

    但是,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和歐洲殖民者宗教意識的滲入,各種迷信思想和宗教信仰漸漸在土著印第安人意識中佔據了統治地位。把一切都加以神化,甚至連對統治者也產生了神化的傾向。

    這些迷信和信仰在土著人看來就是現實,真理,魔幻現實主義作家正是抓住了土著人的這樣的理解,在其作品中用“變現實為神話”的手法去塑造形象和表現生活的。

    如《總統先生》中獨裁者形象,他既是現實中的人,又是一個非凡的神,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連街上的石頭都會恐懼得發抖。

    這個使人感到害怕的偶象,是具有濃厚迷信意識的土著人把自己的想象和現實結合起來所創造的形象,也是作者按照他們的觀念所刻畫的形象。

    這種把神話傳說和現實融為一體的手法,才使作品披上了一層神奇魔幻的紗幕。

    在人生與世界這個問題上,拉美土著人也有自己的理解,認為世界分為兩半:一半是活人的世界,一半是死人的世界,人生僅僅是一個“過渡”,死亡是另一種生命的開始和延續,死人還會有衰老的時候。

    根據土著人的這一傳統觀念,作家在構築作品情節和塑造人物時,大多都打破了生與死、人與鬼的界線。

    如小說《佩德羅·巴拉莫》透過青年鬼魂普羅西多,尋找生身之父巴拉莫的所見所聞,以及眾多鬼魂之間的談話、回憶,再現了莊園主巴拉英生前的種種罪惡,作者寫的雖然是鬼的世界,但卻反映了現實。

    又如《百年孤獨》寫了許多鬼與人攪在一起的情節,鬼魂時隱時現,出入人世。烏蘇拉曾幾次見到,被丈夫殺死的阿拉吉爾的鬼魂夜間出入她家的情景。

    有時見他站在院子裡“用蘆葦草做的止血塞堵脖子上的傷口”,有時見他“在浴室裡正在洗脖子上的血痴”。

    《百年孤獨》插畫

    這種人與鬼、生與死相混淆的表現方法,組成了一個人鬼混同、生死難分的光怪陸離世界,給作品染上了一層濃厚的“魔幻”色彩。

    在夢幻與現實問題上,土著印第安人認為人生包含著夢幻和現實兩個方面的內容,並且二者時常是混淆在一起的。

    這種“亦夢亦覺”的意識,是印第安人認識生活的傳統觀念,也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在表現生活時所遵循的原則。

    因此,他們的作品往往是運用“變現實為魔幻”的手法,把現實與夢幻雜揉起來,藉以挖掘人的心理狀態,揭示現實,使作品形成一種以夢非夢,似真非真、虛虛實實、真假難分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

    如短篇小說《雨》中的老農婦,由於久旱不雨,她連做夢也盼著下雨。於是在幻覺和夢境中把自己頭上的汗珠也當成雨滴,硬要老伴出門去看個究竟。

    但當老伴開啟門時,見到的是一輪明月和在月光照翅下農婦頭上下淌的汗珠。這裡作家寫的是夢幻,同時也是現實。

    阿根廷文藝批評家恩裡克。·因貝特在《魔幻現實主義及其他》一文中曾說:“在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企圖藉助魔幻來表現現實,而不是把魔幻當成現實來表現……是要製造一種既超自然而又不離開自然的氣氛,其手法則是把現實改變成像神經病患者產生的那種幻境。”

    這也就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們所說的:變現實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

    此外,“萬物有靈論”也是拉美土著的傳統觀念。在印第安人部落,一個洗衣婦因失足落水而死,被認為是河水靈魄的召喚。一個騎手因醉酒墜馬而死,被認為是石頭顯靈,是石頭要他跌下馬來身亡的。

    這種“萬物有靈”的觀念,也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藉以表現客觀世界的一個原則。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只是人是具有靈魂的,而且自然界的一切也都是具有靈魂的,並且他們二者之間有一種奇妙的關係。

    如在《總統先生》中當作者寫到乞丐佩萊萊被槍殺時,說:

    “大街小巷都聽到槍聲和佩萊萊的哀號,看到巴斯克斯和他的朋友在逃跑,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在慘淡的月光下,也跟著奔跑。廣場上的樹木把手指板得格格作響,為著不能利用風和電話線把剛才發生的事傳佈出去而感到苦惱。一條條馬路都從街口探出頭來互相打聽出事的地點,他們暈頭轉向地到處亂跑,有的奔向鬧市區,有的奔向城郊”。

    這種把植物、無生物擬人化的寫法,以及人與物之間存在的奇妙關係,在讀者面前展示出一個新奇世界,使作品產生了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所沒有的藝術效果。

    02 運用怪誕、離意、時序顛倒等多種現代主義表現手法

    怪誕既是一種對事物的觀念,同時又是一種表現手法。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常常廣泛地運用這種手法,在其作品中構思了許多怪誕離奇的情節和難以置信的事件。

    如前面提到的《族長的秋天》這部小說,暴君尼卡諾爾一生中竟有千餘個情婦,生了五千多懷胎七個月的“七月子”。

    為了清除政敵,他竟將懷疑物件烤得焦黃,平躺在滷汁四溢的銀托盤上,四周圍滿了菜花和桂枝,被送上餐桌。

    特別是厄卡諾爾曾投靠的那些帝國主義勢力,他們臨走時竟然把住宅、大海分成塊塊,編上號碼拿走,把草原整個揭起來像卷地毯似的捲走,甚至把海風也給帶走了,只留下像月球表面一樣的荒原。

    所有這些情節和事件,都是何等的怪誕,但隱藏在怪誕後面的思想實質,仍然沒有脫離拉美的現實生活。

    因為人們從中看到了拉美獨裁者的荒淫、殘忍的醜惡面目和帝國主義者對拉美人民的貪婪掠奪。

    寓意,指的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在反映現實生活、吐露心聲時往往運用曲折的筆法,在充滿奇特怪異的形象和情節中寄寓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馬爾克斯的短篇小說《巨翅老人》被認為是寓意手法運用得較成功的一篇。小說寫的是一家普通農民的遭遇:

    先是他們屋子爬滿了螃蟹,並且由於螃蟹招來晦氣使孩子染上了重病。等到他們剛把螃蟹清除乾淨後,接著又發現一個被稱為“天使”的“生著一對巨大翅膀的老人”趴在他們院子裡。他像一隻動物一樣到處亂爬,踐踏農民的住宅,毀壞農民的菜地。

    作者的意圖是想透過一家普通農民的遭遇,反映哥倫比亞獨立前後本國壓迫者和外國殖民者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這一現實。

    但作者沒有直寫,而是以奇特怪異的形象和情節寓意地把它反映出來了。

    反傳統,打破傳統小說中時間順序的限制,也是魔幻現實主義作家所竭力追求的表現手法之一。

    因此,他們安排結構、敘述故事時往往是將過去、現在、將來隨意顛倒,可以並行,可以交錯,也可以跳躍。

    他們之所以採用這樣的寫法:一是覺得文學反映生活不能像攝影那樣直拍,而應當把現實生活中的正常邏輯打破,重新加以安排,使作品更具有藝術魅力。

    而且讀者不能只是一個旁觀者,而應當在閱讀作品時也參與其中,進行再創作活動。

    透過自己的參與和再創作,把作家打亂了的正常邏輯和留下的空白,再重新加以組合、補充。

    總之,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藝術手法是非常獨特的,它在反映現實生活時和傳統的現實主義手法有一定的距離。

    如果說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是一面鏡子,那麼,魔幻現實主義文學就是一面哈哈鏡,它曲折地映了拉丁美洲的社會現實。

    回答完畢。

  • 2 # 曹宗國

    以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為例。這部典型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以虛構的小鎮馬孔多以及居住在馬孔多的布恩迪亞一家100年間的變遷,反映哥倫比亞的歷史。其中充滿離奇怪誕的情節和人物,帶有濃烈的神話色彩和象徵意味。

    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大多都是這樣,以神奇、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各國的現實生活,“把神奇和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插入到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拉丁美洲現實的政治社會變成了一種現代神話,既有離奇幻想的意境,又有現實主義的情節和場面,人鬼難分,幻覺和現實相混”。從而創造出一種魔幻和現實融為一體、“魔幻”而不失其真實的獨特風格。

    從本質上說,魔幻現實主義所要表現的,並不是魔幻,而是現實。“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現實”才是目的。

  • 3 # QQ奶糖

    魔幻現實主義在內容主題和表現手法上分享下個人理解:

    其形成於拉丁美洲,二十世紀60年代後取得輝煌成就,主要代表作品和作者有: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瓜地馬拉的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玉米人》;古巴的阿萊霍.卡彭鐵爾的《人間王國》等都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重要作品。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以“印第安人的靈魂”自命,將印第安人的傳統觀念和拉丁美洲“神奇的現實”熔成一爐,同時他們也受到歐洲現代主義文學,特別是超現實主義文學的影響。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一般都是關心祖國命運和人民命運的愛國人士,他們的作品有著豐富的社會主義內容非常的突出。其題材基本來自現實生活,被作家改變原有的面目而加以藝術改造變成神秘,並且大量引用超自然力量,創造出一種撲塑迷離的新現實,在小說中把現實變成魔幻但不失真實。

    他們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寓意,非凡的藝術造詣,鮮明的民族色彩和廣泛的群眾性,使得作品高雅和大眾化的奇妙結合。這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4 # 學而時

    魔幻現實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出現的一個流派。1967年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出版長篇小說《百年孤獨》,以怪誕離奇的情節和人物,濃厚的神話色彩引起轟動。評論界即借用三十年前就出現的美術界術語"魔幻現實主義"來稱呼這一新的流派。

    在拉美文學中,這一流派的產生背景是: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歐洲移民蜂擁而至,許多城市急遽擴張,加速了人的異化,也促進魔幻現實主義的出現和發展。社會動盪不安,政局不穩,未經開發的大自然的神秘莫測,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神話傳說,都成了這一流派小說描寫的內容。

    另一方面,歐洲的現代主義,超現代主義思潮還拉美的傳播,也推動了該流派的發展,使之逐漸成為拉美文學的主流,並取得世界性聲譽。1982年,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

    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都強烈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他們反獨裁專政和民族歧視,反殖民主義,反侵略擴張,植根於拉美民間文學的土壤,又吸收歐洲文學的經驗,具有強烈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它擯棄了現代派脫離現實,封閉在個人內心世界的傾向,注重反映重大社會問題,揭露尖銳的社會矛盾。它的特點是在反映現實的描述中,插入神奇怪誕的人物,情節和各種超自然的現象,慣用奇特,怪誕,虛幻的形式表觀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蹄怎麼做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