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董較瘦

    中國古代幾個重要的朝代的京城保衛人員的詳情:

    1、周是我國第一個有年代可考的王朝,《周禮》中敘述可週朝的禁衛體制。周朝將禁衛軍按照其任務區分為“腹心之兵”、“重兵之衛”和“環列之兵”三部分。擔任宮廷宿衛的禁衛軍稱為“腹心之兵”,由宮正、宮伯統領,兵士由士大夫階層的賢良子弟擔任,專門負責宮廷的警衛。

    2、秦朝實行皇帝、皇宮、京城三級保衛體系,即由郎中令率領郎官等貼身侍衛部隊守護皇宮殿內,形成皇宮的核心警衛;由衛尉率領衛士守衛皇宮殿外和宮牆之內,擔任宮門守衛,形成環衛皇帝的第二道防線;由中尉率領的禁衛軍負責皇宮之外宮城的警備,形成拱衛皇帝的外圍防線。

    3、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特別是禁衛制度在秦朝制定的皇帝、皇宮、京城三級保衛體系的基礎之上又一步完善。漢朝初年,設定郎中令負責皇帝的核心警衛;設定衛尉負責皇宮殿門之外,宮門之內皇宮禁衛;設定中郎掌握京城衛軍,負責京城治安保衛。

    4、魏晉南北朝時期御林軍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曹魏時期,禁衛體制基本沿用秦漢模式,設定了宮殿、皇城、京師的三條防線,但有結合戰亂頻仍、政局動盪的總形勢,進一步加強了以精銳部隊為主的禁衛力量。

    5、隋煬帝繼承並改革北周軍制,將中央禁衛軍設定十二俯,太子東宮禁軍設定東宮十率。

    6、唐代的禁衛軍制度規模遠遠超過漢代,其中央禁衛軍分為南北衙兵兩個系統,職守各有側重,共同擔負皇帝、皇宮和京師的警衛任務。此外太子還掌握一支相當規模的禁衛武裝,設定太子中左右衛率俯、太子左右司御率俯、太子左右清道率俯等,分別負責東宮的警衛安全。

    7、宋朝禁衛軍沿用後周舊制,設定侍衛親軍司,統領馬步禁軍;設定殿前司,統領殿前諸班以及馬步諸軍。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並稱為二司。

    8、元朝。1263年,忽必烈設定樞密院管理全國軍事機要,負責宮禁宿衛,繼承了成吉思汗的舊制還建立了強大的侍衛親軍,分別擔負宮廷和都城的警衛。侍衛親軍初稱武衛軍,約3萬人,後改為侍衛親軍,分別設定前、後、左、右、中五衛。

    此外,還有東宮、後宮侍衛親軍左右都威衛,左右衛率俯,衛候司等,專門負責太子的和皇后的警衛。隨著禁軍數量的增加,根據任務,元又建立了圍宿衛、依仗軍、邑從軍、看守軍、巡邏軍等。

    9、明朝設定“上二十六衛”擔負宮廷警備,建立了一套防衛與治安制度。所以明代的禁衛軍不同於歷史上其他時期的禁衛軍,他既是京城的守備力量,又是對外作戰的主力。

    10、清朝。清朝最高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利益,集八旗兵力過半約十萬餘人於京師(北京),號稱“禁旅八旗”以保衛皇室和都城的安全,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統轄,為皇帝親軍,是清朝禁衛軍的核心力量,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

    “禁旅八旗”按照任務又可以分為郎衛和兵衛。郎衛由滿蒙貴族子弟組成,負責皇帝的安全。兵衛負責守衛京城、皇城、禁苑和隨從皇帝出巡、狩獵等。

  • 2 # 漫步人生路mm1

    中國古代幾個重要的朝代的京城保衛人員的詳情:

    1、周是我國第一個有年代可考的王朝,《周禮》中敘述可週朝的禁衛體制。周朝將禁衛軍按照其任務區分為“腹心之兵”、“重兵之衛”和“環列之兵”三部分。擔任宮廷宿衛的禁衛軍稱為“腹心之兵”,由宮正、宮伯統領,兵士由士大夫階層的賢良子弟擔任,專門負責宮廷的警衛。

    2、秦朝實行皇帝、皇宮、京城三級保衛體系,即由郎中令率領郎官等貼身侍衛部隊守護皇宮殿內,形成皇宮的核心警衛;由衛尉率領衛士守衛皇宮殿外和宮牆之內,擔任宮門守衛,形成環衛皇帝的第二道防線;由中尉率領的禁衛軍負責皇宮之外宮城的警備,形成拱衛皇帝的外圍防線。

    3、漢朝繼承了秦朝的制度,特別是禁衛制度在秦朝制定的皇帝、皇宮、京城三級保衛體系的基礎之上又一步完善。漢朝初年,設定郎中令負責皇帝的核心警衛;設定衛尉負責皇宮殿門之外,宮門之內皇宮禁衛;設定中郎掌握京城衛軍,負責京城治安保衛。

    4、魏晉南北朝時期御林軍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曹魏時期,禁衛體制基本沿用秦漢模式,設定了宮殿、皇城、京師的三條防線,但有結合戰亂頻仍、政局動盪的總形勢,進一步加強了以精銳部隊為主的禁衛力量。

    5、隋煬帝繼承並改革北周軍制,將中央禁衛軍設定十二俯,太子東宮禁軍設定東宮十率。

    6、唐代的禁衛軍制度規模遠遠超過漢代,其中央禁衛軍分為南北衙兵兩個系統,職守各有側重,共同擔負皇帝、皇宮和京師的警衛任務。此外太子還掌握一支相當規模的禁衛武裝,設定太子中左右衛率俯、太子左右司御率俯、太子左右清道率俯等,分別負責東宮的警衛安全。

    7、宋朝禁衛軍沿用後周舊制,設定侍衛親軍司,統領馬步禁軍;設定殿前司,統領殿前諸班以及馬步諸軍。侍衛親軍司和殿前司並稱為二司。

    8、元朝。1263年,忽必烈設定樞密院管理全國軍事機要,負責宮禁宿衛,繼承了成吉思汗的舊制還建立了強大的侍衛親軍,分別擔負宮廷和都城的警衛。侍衛親軍初稱武衛軍,約3萬人,後改為侍衛親軍,分別設定前、後、左、右、中五衛。

    此外,還有東宮、後宮侍衛親軍左右都威衛,左右衛率俯,衛候司等,專門負責太子的和皇后的警衛。隨著禁軍數量的增加,根據任務,元又建立了圍宿衛、依仗軍、邑從軍、看守軍、巡邏軍等。

    9、明朝設定“上二十六衛”擔負宮廷警備,建立了一套防衛與治安制度。所以明代的禁衛軍不同於歷史上其他時期的禁衛軍,他既是京城的守備力量,又是對外作戰的主力。

    10、清朝。清朝最高統治者為了維護其利益,集八旗兵力過半約十萬餘人於京師(北京),號稱“禁旅八旗”以保衛皇室和都城的安全,其中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統轄,為皇帝親軍,是清朝禁衛軍的核心力量,下五旗由諸王、貝勒、貝子分領。

    “禁旅八旗”按照任務又可以分為郎衛和兵衛。郎衛由滿蒙貴族子弟組成,負責皇帝的安全。兵衛負責守衛京城、皇城、禁苑和隨從皇帝出巡、狩獵等。

  • 3 # 南朝居士

    禁軍是統稱,是指保衛皇城的軍隊,每個封建王朝都設有禁軍,由皇帝親自統領,主要任務是保護皇室和宮廷的安全,不過朝代不同,禁軍的稱呼也隨之改變,禁軍還有禁衛軍、御林軍和親衛隊等稱呼,

    軍秦朝由九卿之一的衛尉掌皇宮諸門屯兵,中尉掌京師駐兵。

    漢代初期,延襲為南、北二軍。以衛尉統南軍,守衛皇宮;中尉統北軍,屯衛帝都。

    東漢,南軍羽林、虎賁及北軍八校尉,皆延設之,尤以北軍中侯為衛戍宮城之最高武官。

    隋朝的禁軍有十二衛(左右翊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屯衛,左右候衛、左右御衛)和東宮六率(太子左右衛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唐朝沿襲隋朝十二衛(其中左右翊衛改稱左右衛、左右屯衛改稱左右威衛,左右候衛改稱左右金吾衛、左右御衛改稱左右領軍衛),並增加四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稱南衙十六衛。

    宋朝的正規軍就叫禁軍,並非守衛京城的叫禁軍,禁軍八十萬是指正規軍八十萬,禁軍有中央禁軍也有地方禁軍,宋初建立的時候為加強中央集權就將地方軍隊派到中央加強中央禁軍,中央禁軍也就是在皇帝身邊保護皇上安全。

    清朝在完成了對全國的佔領和控制後,將八旗的主力安置在京城,對皇宮和京師保衛系統進行了重建,皇宮侍衛在上三旗士兵中選拔,由領侍衛內大臣統領,

    紫禁城設定九門提督,為鎮守皇城最高長官;統帥之軍隊紮營於豐臺大營步軍營掌管京城九門的守衛與治安,銳健營、巡捕營掌管京城區外圍的治安。

  • 4 # 知行合一2020
    禁軍和御林軍性質相同,都是防禦外來之敵、對抗內部之亂、保衛皇室安全的。

    禁軍,帝制或封建時代直轄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漢武帝時,於南軍新設“建章營騎”、“期門騎”兩支天子侍衛禁兵;隋朝的禁軍有十二衛。

    御林軍,亦稱“ 羽林軍”,是古代封建王朝護衛皇帝、皇家、皇城的特殊軍隊。始於漢武帝劉徹,此後,歷朝歷代的御林軍多有變化,隸屬系統、機構統領、職能權力和地位都不一樣。

  • 5 # 牧荑

    禁軍的名稱及職能各朝皆不同,但肯定不是僅護衛皇宮這一職能。禁軍是直轄屬於帝王,擔任護衛帝王或皇宮、首都警備任務的軍隊。

    以下面幾個朝代舉例:

    漢代初期,設南、北二軍。以衛尉率南軍,守衛宮城;中尉統北軍,屯衛帝都。漢武帝時,於南軍新設兩支天子侍衛禁軍,一曰“建章營騎”,二曰“期門騎”,後改稱“羽林”、“虎賁”。

    唐朝前期的中央宿衛機構謂十六衛,分別是左右衛、左右驍衛、左右武衛、左右威衛、左右領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等。除左右監門衛、左右千牛衛外,其餘十二衛皆分別領有府兵,是全國府兵的統領管理機關,均負有宿衛京城、皇城的職責。但是從宿衛宮廷的角度看,有著直接關係的還是左右金吾衛、左右監門衛與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掌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統率千牛備身等為皇帝侍從、儀衛左右金吾衛掌宮中及京城日夜巡查警戒。

    宋代,天子之衛兵,以守京師,備征戍,曰禁軍。全國武裝力量分為禁軍和廂軍、鄉兵,禁軍為正規軍,除護衛京師,還分戍各地,至北宋中期,禁軍已達八十萬人之巨,宋代護衛皇宮的主要是殿前司和皇城司所屬諸班直、寬衣天武官等。

    (北宋禁軍)

    明朝禁軍分為守備京師的京營及衛戍皇城的上直二十六衛親軍。上直二十六衛親軍除錦衣衛外,皆為皇宮宿衛。

    (大明京營)

  • 6 # 帶著夢想奔跑的青春

    自古以來,國家安危關係民族存亡危機,所以我國曆朝歷代都有設立專門軍事機構來保護京城安危。

    我國能夠追述到最早期設計軍事機構來保護京城安危,據歷史可考證是周朝時期,《周禮》中敘述可週朝的禁衛體制。周朝將禁衛軍按照其任務區分為“腹心之兵”、“重兵之衛”和“環列之兵”三部分。擔任宮廷宿衛的禁衛軍稱為“腹心之兵”,由宮正、宮伯統領,兵士由士大夫階層的賢良子弟擔任,專門負責宮廷的警衛。

    後面,延續到秦朝時期,實行皇帝、皇宮、京城三級保衛體系,即由郎中令率領郎官等貼身侍衛部隊守護皇宮殿內,形成皇宮的核心警衛;由衛尉率領衛士守衛皇宮殿外和宮牆之內,擔任宮門守衛,形成環衛皇帝的第二道防線;由中尉率領的禁衛軍負責皇宮之外宮城的警備,形成拱衛皇帝的外圍防線。

    我們所知的近代歷史中清朝時期的康熙皇帝當政期間,為了京城之外的安全問題。特別設立了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為正二品官員,後於嘉慶年間升為從一品官員。屬於駐京武官,又稱為九門提督或步軍統領。其主要職責分管京城九座城門,分別為:正陽門、崇文門、宣武門、安定門、德勝門、東直門、西直門、朝陽門、阜成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還負責巡夜、救火、編查保甲、禁令、緝捕、斷獄等,實際為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

    在清朝時期九門提督最具有代表性人物:隆科多,滿洲鑲黃旗人,佟佳氏,清聖祖孝懿仁皇后之弟,椒房親也。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授一等侍衛。五十年,任步軍統領(亦稱九門提督)。五十九年,擢理藩院尚書。六十一年,聖祖崩逝,隆科多以受聖祖末命得新君世宗之寵信,命與親王允禩、大學士馬齊等,總理事務,襲一等公,授吏部尚書。雍正元年(一七二三),復加太保,兼領理藩院事,並充會典、實錄等官書之總裁官,賜雙眼花翎、四團龍補服,可謂位極人臣,殊恩無以復加。此亦世傳世宗之得位由隆科多內助所致之原因也。惟自雍正三年,世宗先解其步軍統領職,後又以交結專擅,諸事欺隱罪之,令繳回所賜四團龍補服,並不準複用雙眼翎;隨又削其太保銜,令往今寧夏等地修城墾地,可謂聖眷大衰矣!四年,又以受賄事罷尚書,令料理邊疆事務,勘議俄羅斯邊界。雍正五年,宗人府奏劾輔國公阿布蘭以玉牒畀隆科多,私藏於家。世宗震怒,隆科多因是奪爵,召還京師,後以四十一條大罪,永遠禁錮。其子嶽興阿奪官,玉柱發黑龍江。隆科多曾自擬諸葛亮,奏稱“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將至之時”。後世史家乃確認世宗之繼統得隆科多助力之事,蓋此類負氣之語,實隆科多於世宗背棄密約之後,感傷鳥盡弓藏之悲鳴也。六年六月,隆科多死於禁所。

    九門提督編制:

    九門提督負責京師的警衛、治安,其統率的部隊長期保持在3萬人左右,且人員精幹,裝備精良。

    從機構、人員、職掌看,步軍統領衙門除衙門本部外,還下設八旗步軍營、巡捕五營、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門。

    步軍統領之下,設有左、右翼總兵各一人與步軍統領同堂辦公;八旗步兵營則設有左、右翼尉各一人(秩正三品)。八旗步兵營主要駐守內城。

    巡捕五營分佈於外城和四郊。中營駐紮於圓明園一帶,由副將(從二品,隸屬於總兵)一員帶領,下分五汛(每汛有官兵370人至580人不等);南營分防外城及南郊,下轄六汛;北營分防北郊,左營分防東郊,右營分防西郊,以上三營均各轄四汛。巡捕五營總計二十三汛。南、北、左、右四營設參將一人,遊擊一人。嘉慶四年,又添設左、右翼總兵各一人,左翼總兵節制南營、左營,右翼總兵統轄北營、右曹,順治十年(1653),於白塔山(今北海瓊島)設定信炮五位,若京城發生暴亂、敵情、火災、爆炸,則憑金牌“奉旨發炮”;內九門也各設信炮五位。白塔發炮,則九門信炮齊鳴。京城駐防官兵聞炮聲後,立即分割槽集合待命。乾隆八年(1743),信炮及其管理系統移交步軍統領衙門。京師有內城九門,外城七門,內外各城門均派官兵駐守,負責門禁。順治初年,守門軍官稱門千總。康熙十三年(1674),又設城門尉、城門校。乾隆十九年(1754),城門尉改名城門領(正四品),城門校改名城門吏(正七品)。內城九門,每門設城門領二人,城門吏二人,門千總二人。外城七門,每門設城門領一人,城門吏一人,門千總二人。

  • 7 # 棒槌襖襖

    一個朝代建立政權後,首先要設立首都,作為政令釋出和民情上達的中心點。首都也叫京城,京城的安全保衛由誰來負責?這就是衛戍部隊。下面從商王朝開始,逐一簡要介紹各朝代的京城衛戍機構。

    商朝 商朝衛戍國都的部隊稱之為“震旅”。“震旅”是由貴族子弟組成的部隊,平時學習射箭、駕車、格鬥等軍事技能,在商王田獵的時候隨同參加,擔負保護商王、獲取野獸的任務。在商王返回首都後,擔任京城的衛戍防禦工作。周朝 周朝最開始編制有六個師,屯駐於周都鎬京,稱為宗周六師。後來又組建成周八師,屯駐於洛邑。十四個師兵力有四萬餘人。東周時期,各諸侯國勢力逐漸強大,周天子直接掌握的衛戍部隊大幅度縮減。到戰國時期,基本上已經沒有守衛國都的部隊了。秦朝 秦朝的首都衛戍部隊由中尉統帥,分營駐紮在京城內外各要點,主要負責首都的安全和各重要官署、倉庫的守衛任務。漢朝 西漢沿襲秦制,首都的衛戍部隊由中尉統領。漢武帝時改稱中尉為執金吾,執金吾率部隊警戒宮外,與巡行宮內的衛尉相為表裡,共衛京師。東漢的首都衛戍部隊稱為北軍,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執金吾統轄,擔任洛陽宮廷以外的巡邏、警衛工作;另一部分是北軍的主力,由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統領,直接由皇帝指揮,負責宿衛京師。魏、蜀、吳三國,基本上也是沿襲東漢的衛戍制度,在此不復贅述。晉朝 西晉設中軍駐守京師地區。中軍又有宿衛軍和牙門軍的區別。宿衛軍屯駐京城城區,以警衛宮廷和京城為主要任務;牙門軍屯駐京城郊外,作為中央直接控制的機動部隊。宿衛軍的各級軍官包括: 殿中司馬督、司馬督、佽飛督、熊渠督、命中督等。後期建制完備,又設定了領軍、護軍、左、右衛驍騎、遊擊等六軍。六軍總兵力大約二萬人,是皇帝最親近的親軍。此外還有四軍、六校和二營,擔任宮外及京城的警衛。四軍由左軍、右軍、前軍、後軍將軍統領,每將軍領一千兵。王羲之就擔任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世稱其為“王右軍”;六校就是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翊軍六校尉營,每校尉營各一千人;二營是指積弩營和積射營,每營大約二千五百人;太子的東宮設左衛軍、右衛軍、前衛率、後衛率、中衛率五軍,五軍兵力在萬人左右。以上各軍一般統稱為宿衛軍,負責宮廷警衛和京師衛戍,總兵力近五萬人。東晉沿襲西晉制度,首都建康衛戍部隊編制規模與西晉大體相當。

    (篇幅較長,後面朝代的內容未完待續。)

  • 8 # 醫道傳真陳皮

    九門提督這個官職是在清朝康熙十三年的時候專門設立的,目的就是為了壓制當時的兵部尚書,而這個九門提督的全稱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這個九門提督主要是就為了保護當時京城的內城九座城門和內外的守衛還有禁軍,說直接點就是清朝的禁軍的領導,是正二品的官職,就在後來嘉慶上位以後就給升為了從一品的官職。

  • 9 # 文史有意思

    中國各朝代的情況不一樣,我來介紹一下唐朝京城負責治安的機構情況。

    太長不看版

    長安城分為宮城、皇城和郭城。

    宮城,是帝王皇室居住的地方,禁軍屯兵在宮苑裡,保衛皇家治安,主管單位是一個叫做“宮苑使”的。

    皇城,是朝廷各個部門辦公的地方,什麼尚書省、鴻臚寺、禮部、大理寺都在這裡。主管皇城治安的機構叫做“皇城使”。

    太好記了,管宮城的叫“宮苑使”,管皇城的叫“皇城使”。

    至於郭城,則是百官貴族、平民百姓居住的地方。整個郭城有一百多個裡坊。負責郭城警衛治安的是左右巡使、左右街使、京兆尹。

    詳細介紹版

    這裡主要介紹一下郭城,也就是唐朝老百姓、官員貴族居住地方的治安管理情況。

    京兆尹和縣尉:

    首先簡單瞭解一下郭城的結構,大概是沿著城市中央的朱雀大街,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各有五十多個裡坊(相當於五十多個小區),西邊的行政單位叫做長安縣,東邊的叫做萬年縣。

    每個縣呢,都設有“縣尉”和“知捕賊盜”的官,負責下屬裡坊的治安。有點像今天城市每個區的區長。

    《唐會要》:兩府(京兆府與河南府)司錄及尉、知捕盜賊,皆籍幹能,用差專任。

    郭城就等於長安縣加上萬年縣,負責郭城治安的最高長官,叫做京兆尹。長安京兆尹,相當於今天的首都城市市長。京兆尹常常要親自處理長安城的重大治安問題。

    左右街使:

    左右街使是金吾衛下面的組織。金吾衛主要就是管宮中和京城的治安。

    長安城裡有六條主要大街,大大小小的街道將城市分割成了棋盤。左右街使,就負責各個大街的治安巡邏。長安城的所有城門和裡坊坊角,都有武侯鋪,這個武侯鋪很像今天的警察局。武侯鋪是金吾衛的舊名,金吾衛原本叫做武侯,後來改名啦。

    長安城裡的警察局,即武侯鋪,開在城門的叫做“助鋪”;開在主要大街和裡坊坊角的,叫做“街鋪”。

    左右街使,需要每天帶領軍隊在街頭巡邏。長安城有夜禁的制度,也就是說到了晚上,百姓不能隨意在大街上走,負責巡查抓人的就是這些左右街使啦。

    左右巡使:

    這個機構,和前面的左右街使名字太像了,可別搞混了!左右巡使的全程其實是左右巡御使。這是御史臺下面的機構。

    左右街使負責主要大街的巡邏;左右巡使就負責各個裡坊內部和東西市的治安。左右巡使管的事情比較雜,什麼被流放的人藏匿在裡坊不肯離開、有人造謠生事、聚眾賭博、盜竊、作奸犯科、強買強賣等等。左右街使還要巡查所有的監獄,什麼刑部、大理寺、東西徒坊、縣衙監獄,都要管。

    《大唐六典》:凡兩京城內,則分知左右巡,各察其所巡之內有不法之事。

    當時長安城按照一定的時間開閉坊門,換句話說就是各個小區開關門時間有規定,左右巡使也要監督是否按時開門關門了。

    當時每個裡坊(也就是每個小區哦)都有專門看門的人,這個人叫做“坊門守卒”,別看這個職位是軍隊中最低的,但是他要負責坊門的開關,對百姓來說很重要。哦對了,坊門守卒也是歸金吾衛管理的。

    一張圖總結: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唐會要》

    《唐律疏議》

    《新唐書》

    《大唐六典》

    《唐兩京城坊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中,即使男人沒壞毛病,女人也別放棄家庭財政大權”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