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樂小妖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皇帝冊立繼後之後,原配皇后所生之子算不算嫡子?這個問題問得……當然算,必須算!而且原配皇后所生嫡子的宗法地位在還要凌駕於所有繼後所生的嫡子之上。
何謂嫡子中國古代實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妻生之子是為嫡出、妾生之子是為庶出。但是,所謂“一夫一妻”並不是說男子一生只能娶一位妻,而是說妻的“編制”只有一位。妻去世或者被休、和離(主要在南宋之前),男子可以續娶,續絃的繼妻仍然是妻,地位依然凌駕於妾之上!繼妻所生之子也同樣被視為嫡子。但因為妻的“編制”只有一位,所以繼妻所生之子通常情況下齒序都要晚於原配所生之子,其宗法地位自然也要低於原配所生之子。
當然,特例也是存在的,那就是繼妻為側室扶正。在民間,以妾為妻,妻在復娶妻都是“違法”的,通常情況下都會受到責罰並責令改正。但帝王和貴族之家除外,出於政治利益的需要,帝王和貴族之家側室扶正的例子還是相當常見的。那麼,側室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到底算不算嫡子呢?這個歷朝歷代的處理方式不盡相同。
商周時期,側室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一直都被視為庶出,這也是商紂王帝辛為何有兩位胞兄微子啟和微仲衍存在,卻可以跨過兩位胞兄繼承商王之位的原因所在。但是,但秦漢時期,這種界限已經不再那麼嚴格,側室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同樣會被視為嫡子。如漢景帝劉啟原本庶出的兒子漢武帝劉徹,在其母王氏被扶正為皇后之後,他也成了漢景帝彼時唯一的嫡子。而這,正是漢武帝非嫡非長卻能夠成為皇太子、繼而成為漢王朝皇帝的原因所在。再如魏文帝曹丕,他出生時其生母卞夫人尚未被扶正,但這並不影響他後來與幾位嫡出胞弟之間的競爭,他依然是魏武帝曹操的嫡長子!
可問題依然存在,那就是繼妻扶正前所生年長之子與原配所生嫡子的地位問題。不少朝代將繼後扶正前所生年長之子的地位排在了原色所生嫡子之後,就算年長也沒用!而這,也是很多朝代內亂的根源。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避免重蹈歷朝歷代的覆轍,在冊立皇太孫時索性來了個“簡單粗暴”!不管你是原配生的,還是繼妻生的,都算嫡子、只論齒序,徹徹底底解決了這樁“歷史公案”。建文帝朱允炆之所以能夠越過懿文太子原配常氏所生的嫡子朱允熥、成為皇太孫,這是唯一的法理依據。
但是,我們必須搞清楚,即便是像建文帝朱允炆那樣的情況,也只是宗法地位上超過了懿文太子朱標原配常氏所生的嫡子朱允熥,但並沒有影響到朱允熥嫡子的身份。中國古代論嫡庶,只論生母生下這個兒子時的地位?不論後續。換言之,嫡子的生母后來被休也好、和離也罷,影響的只是其妻的地位,與其所生嫡子的地位無關,嫡子的身份是生來就註定的。至於原配去世,就更加不會影響到其所生嫡子的地位了。
莽古爾泰清太祖努爾哈赤一生生下了很多兒子,為何位列“四大貝勒”的只有清太宗皇太極、代善和莽古爾泰三人?原因很簡單,這三位是彼時清太祖最年長的嫡子。代善的生母是清太祖的原配佟佳氏,莽古爾泰和清太宗的生母是繼妻富察氏和葉赫那拉氏。雖然富察氏後來被清太祖給休了,但這並不影響莽古爾泰的嫡子身份。否則,莽古爾泰的地位憑什麼凌駕於清太祖那麼多年幼的嫡子之上?如清太祖繼妻烏拉那拉氏所生的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就是因為這個嫡子身份!
清宣宗道光帝旻寧嘉慶二十五年,清仁宗嘉慶帝顒琰在避暑山莊去世,因為事起突然,清仁宗身邊的人一時間竟未能找到清仁宗隨身攜帶的秘密立儲詔書。回北京取回另外一份時間又太久,正所謂國不可一日無君,最終群臣公議,請皇后做主、擇立新君。這位皇后並不是清宣宗的生母,而是清仁宗的繼後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更重要的是,彼時鈕祜祿氏還有兩個親生兒子在世!但鈕祜祿氏的選擇卻讓許多人“大跌眼鏡”,她並沒有選擇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選擇了清仁宗原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所生嫡長子、時任智親王綿寧,即後來的清宣宗旻寧。
為何?原因很簡單,清宣宗是清仁宗的嫡長子!雖然是密立皇太子,但因為清仁宗的個人好惡,智親王綿寧皇儲的身份對於群臣而言早已不是什麼秘密。更何況還有北京的另一份詔書在,孝和睿皇后別無選擇……當然,我們這裡不去糾結孝和睿皇后作出決定的原因,就說彼時清宣宗的地位。雖然清仁宗原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已經去世多年,但清宣宗依然是清仁宗如假包換的嫡長子!即便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也生了兩個嫡子,但他們的宗法地位依然在清宣宗之下,毫無疑問。
綜上所述,除了側室扶正之前所生的兒子之外,中國古代嫡子的身份通常不隨生母的地位而改變,只要出生時生母的身份是妻,嫡子永遠都是嫡子!但是,在帝王之家,廢后所生嫡子雖然依舊頂著嫡子“光環”,但實際待遇恐怕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以清高宗乾隆帝弘曆的繼後納喇氏為例,她的兒子永璂在其被“不廢而廢”之後,雖然名義上一直還是清高宗的嫡子,但實際待遇恐怕連庶出的兄弟都不如……其他不少庶出的兄弟都紛紛封王了,可永璂直到去世,清高宗也沒有給他任何爵位!直到清高宗去世之後,清仁宗才給這位嫡出的哥哥追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貝勒爵位……但無論怎麼說,永璂一直都是清高宗嫡出的皇子,這一點毋庸置疑。
-
3 # 雍親王府
按照“子以母貴”的標準,無論是先皇后還是新皇后所生的皇子,都具備嫡子的身份。
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對於後宮中母子身份與地位的判定,一貫以來都是遵循先“子以母貴”,再“母以子貴”的原則。
也就是說,皇子的身份與地位的高低,主要是由其生母的地位所決定的,生母的地位越高,皇子的出身則越為高貴,反之亦然。
根據這樣的關係描述,我們便可以得出結論,先皇后所生的兒子,是皇帝的嫡子,先皇后死後,冊立了新的皇后,這也使得新皇后的兒子因為母親身份發生變化,自己也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皇帝的嫡子,並且,這個嫡子的身份是不管他出生的時候生母是否已經被冊立為皇后,都會被看作是嫡子。
而在皇帝駕崩之後,皇子登基稱帝,他的生母的地位也會因此得到提升。
以清朝基業的開創者努爾哈赤為例。
努爾哈赤的結髮妻子佟家·哈哈納扎青所生的兩個兒子,褚英和代善,是他的嫡子;他的第二任大福晉富察·袞代所生的莽古爾泰與德格類,以及第三任大福晉葉赫那拉·孟古哲哲所生的皇太極,也都是嫡子;而他的第四任大妃烏拉那拉·阿巴亥所生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毫無疑問同樣是他的嫡子。
因而在努爾哈赤時期,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能位列“四大貝勒”,多爾袞三兄弟年紀輕輕就被分配給了數量可觀的牛錄統領,這些都是“子以母貴”的表現。而在努爾哈赤去世,皇太極登基後金大汗並且改元稱帝后,在這努爾哈赤生前冊立的四位大福晉中,僅僅是將其生母孟古哲哲追封為皇后,而這體現出的又是“母以子貴”。
再以乾隆皇帝為例。
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所生的兩個兒子,既永璉和永琮,必然是乾隆皇帝的嫡子,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由繼後輝發那拉氏所生的永璂,在輝發那拉氏正式冊立為皇后的時候,其身份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嫡子。
所以,按照“子以母貴”的原則,無論是先皇后,還是在其去世後所冊立的新皇后,她們所生的皇子,都是嫡子,具備同樣的嫡子身份,有的只是年齡上的差別。
然而,同樣是嫡子,嫡長子的“待遇”則會有著明顯的不同。皇帝與結髮妻子,也就是第一任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被稱為嫡長子。
早在西周時期所制定的《周禮》中,就已經對嫡長子的身份與地位進行了釐定,並且用“分封制”和“宗法制”這樣的法律制度加以確認與鞏固。
換句話說,嫡長子具有天然的“法理性”優勢,尤其是在“繼承權”上,享有絕對的“合法性”基礎。
要知道,嫡長子被譽為是“上天賜予皇帝的禮物”,其根本性的目的與作用就是在於襲承皇位,並且在有些典籍中明確說明,如果嫡長子的去世,其父母要以敬天祭神的方式進行守孝,以示對上天的崇敬。
所以,皇帝與結髮妻子所生的嫡長子,在地位上是要高於其他嫡子,而結髮妻子所生的嫡子的地位又要繼任皇后所生的嫡子,除非是犯了重大的過錯,否則結髮妻子所生的嫡子由其是嫡長子必然是法定的第一順位的繼位人選。
對於皇子們而言,皇帝本人才是他們命運的真正決定者。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上,儘管出現過諸如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以及朱棣“靖難之役”這樣的奪位事件,但是在大部分時間裡,皇位傳承還是一直遵循著“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兄終弟及”這一套基本的原則與理念。
特別是在明朝的時候,這一皇位襲承的原則得到了非常徹底的貫徹,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來,明朝的諸位皇帝,都在堅定不移的執行著這一制度原則。比如朱棣,儘管他非常喜歡自己的次子朱高煦,並且期間也在長子朱高熾與次子朱高煦之間猶豫過,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朱高熾,並將其立為了太子,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好惡而改變這一原則。
二來,就是明朝的大臣們,特別是清流言官,成為了這一制度執行的重要“監督者”。萬曆朝時期“國本之爭”,便是大臣們極力勸諫要立長子朱常洛為太子,萬曆皇帝則一直想要冊立由其非常寵愛的萬貴妃所生的朱常洵為太子,雙方對峙十數年,最終萬曆皇帝只能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立了朱常洛為太子,進而遵循了這一原則。
當然,冊立國之儲君,儘管有著這樣的原則與制度,但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皇帝本人手中,這一點在清朝時期“秘密建儲制度”的背景之下體現的尤為明顯。
還是以乾隆皇帝時期為例。
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所生的嫡長子永璉,不僅乾隆皇帝非常的寵愛,就連乾隆的父親雍正皇帝都非常青睞,包括永璉這個名字就是雍正給起的。而乾隆皇帝也在登基之後,馬上透過秘密建儲的方式確定了永璉繼位人的身份,只是天命不假,永璉過早的就去世了。之後,富察皇后又生下了永琮,但是永琮沒過多久也死了,富察皇后也在傷痛中去世,使得乾隆傳位給富察皇后所生嫡皇子的願望就此落空。
而繼後所生的永璂,由於乾隆皇帝對於繼後輝發那拉氏的“恨屋及烏”,其自始至終都沒有被乾隆皇帝喜歡,到死也沒有得到過冊封。儘管繼後只是被收走四份聖旨寶冊,沒有行廢黜之禮,永璂依然是法理上的嫡子,但是他的爵位和地位甚至比不上一個普通妃子所生的皇子。而這樣的結果則完完全全是由乾隆皇帝的好惡所決定的。
由此可見,伴隨著封建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極強,皇帝手中的權力越來越集中,也就此凌駕於“禮”“制”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嫡子的身份只是一個法理性的象徵,長子的地位也僅僅是年齡上的區別,真正決定皇子未來命運的還是皇帝本人。
-
4 # 萌萌和毛毛
肯定是的,原配正妻即便去世,其地位仍是高於繼任的,原配所出的嫡長子應該是所有皇子中地位最高的,是理所當然的皇位繼承人,這一點受歷代宗法制度認可,不過這個嫡子能否真的繼承皇位,甚至能否平安活下去,要取決於他父親的心情,還有他繼母的手段,歷來嫡長子被父親玩壞的大有人在,能順利繼任的實在不多。
-
5 # 老虎牙林妹妹
是的,清朝道光皇帝就是如此,道光皇帝綿寧是嘉慶皇帝原配喜塔臘氏的兒子,喜塔臘氏是嘉慶帝為王爺時的嫡福晉,後來嘉慶繼位,封為皇后,後來去世後,由當時的貴妃鈕鈷祿氏為皇貴妃,位同副後,後來繼位為皇后,而綿寧還是嫡子,先皇后的嫡子。
-
6 # 桐華凰珞
皇帝原配皇后死後娶了繼室,皇后兒子依舊是嫡子,不但是嫡子且地位還高於繼室所生的嫡子,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皇帝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即皇后是妻子、嫡妻,皇后也是君,皇后之下的小妾則什麼都不是,原配死後娶進門的繼室如果生了兒子,那麼繼室所生之子也是嫡子,但繼室所生的嫡子會在原配嫡子面前矮了那麼一截,中國古代很少有嫡長子和嫡子並存的局面,更何況兩人都是嫡子呢!
中國古代的皇帝一般在很多情況下都會慎重考慮冊立新皇后,因為皇帝冊立新皇后不僅要考慮皇后身後的勢力、還要考慮到新皇后的人品,如果新皇后身後的勢力太大就會危及到皇權,這是任何帝王都不能容忍的存在,總不能冊立一個惡毒女人當新皇后吧,當然古代女子不乏惡毒女人當皇后的例子,也有不乏繼皇后害死原配皇后的兒子例子存在,
綜合來說古代皇帝冊立新皇后就會代表著原配嫡子和現任嫡子平起平坐。但各個方面的待遇會有差異,相差再哪裡呢?衣食住行還有賞賜,嫡子和嫡子之間能不能容得下對方,就要看皇帝能不能平衡他們之間的關係,
嫡子和嫡子再表面上雖然是平級,但他們之間所擔任的官職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振糧救災,振糧救災可以使嫡子獲得一定威望,除非一方成為東宮太子,東宮太子的地位一般都沒人能夠動搖,能夠動搖東宮太子的除了清朝康熙的最後一任太子胤礽,但那也是胤礽自己作出來,當然康熙負一大部分的責任,
但綜合來說原配嫡子高於現任嫡子,清朝的唯一的嫡長子就是繼室扶持上的,道光也是清朝唯一一位是嫡長子繼位的皇帝,能做到捨棄親生兒子扶持原配兒子繼位的可不多見,
-
7 # 博興國史
按照封建宗法制,子以母貴,任何一個皇后生的兒子都為嫡子。皇帝原配皇后死後,又冊立新皇后,若死去的皇后是在皇后位上死去,那麼他的兒子依然是嫡子(如嘉慶帝的嫡子、道光皇帝,生母為皇后,死的早,後由新皇后撫養);若死去的皇后因過失或其他原因被廢,再或者死後被剝奪皇后封號,那麼她的兒子就不再是嫡子(如劉秀廢了第一任皇后,原太子就主動請辭將太子之位讓給新皇后陰麗華的嫡子)。
-
8 # 時光不語zzh
嫡子是正妻(原配)所生子,不只是皇家專有名詞。原配如果去世了,繼妻的地位是在原配之下的,繼妻的兒子地位也是要排在原配之子之下。如果有爵位也是先有原配子繼承。所以才會有一些繼妻陷害原配子的戲碼,因為原配子擋了繼妻子之路了。
-
9 # 引力明波
嫡子是身份。商紂王和微子啟是同母所生,且啟是長子,為何是商紂即位,因為商紂是嫡孑,而啟不是,同母所生為什麼有這個區別呢?因為商襯是他母親冊封之後所生。有人質疑說,啟出生時,他媽只不過還是個妾,身份不夠尊貴
-
10 # 1點1的n次方
必須先給出本次題目的答案:是,而且還是不容任何人質疑的嫡子,要比後面的嫡子還尊貴
接下去來嘮嗑一下古時候的婚姻制度等級是非常森嚴的:嫡庶不分,寵妾滅妻那是要獲罪的
妻子s後可以有繼室(或者續絃),但是這些後來人對著正室還得執妾禮,哪怕男人掛了,元配也會葬在男主人的左邊,左邊為大
古時候皇帝的後宮是古代婚姻制度加強版,最高階的是皇后,生得小孩就是嫡子,如果皇后沒有嫡子,抱養(過繼)的小孩也可以算嫡子!
嫡子為什麼這麼重要,因為古代的繼承順序是: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
所以嫡長子這個稱號的人是未來的掌舵手,後面的不管嫡子,庶子都是要依靠第一個嫡長子混的,除非自己把擋前面的人挪開!
這個大家都想得到呀!所以這個人出意外的也越多
-
11 # 小菇涼程程子
皇帝的嫡子指的是皇帝與正宮皇后所生的孩子,即使原配皇后死後,又冊立了新皇后,也不影響先皇后所生的兒子嫡子身份。
除非特殊情況,原配皇后死後被廢除後位,或者是嫡子身份被廢除。
-
12 # 黑山0老妖
皇后只要不是被廢掉,她的一切權利都會在,包括孩子,也依然算嫡子嫡女。。廢掉的皇后,子女肯定只能算庶出了,而且本人會從宗廟遷出
-
13 # 百里沫心
當然是的,古代嫡庶尊卑有別,原配正妻的地位是非常穩固的。就算續玄再娶,新婦在原配牌位前行的也是妾禮。
倘若原配膝下有子女,在侯爵人家,是有資格承襲爵位的。就好比,知否裡面,顧廷燁他們一家。原配大秦氏,與寧遠侯顧偃開成婚十年方得一子。可惜大秦氏身體一直不好,終於香消玉殞了。然後續娶了顧廷燁生母白氏,攜萬貫家財嫁入侯府,卻始終走不進顧偃開的心裡,最終悲憤交加,死於難產。而後續娶大秦氏的妹妹小秦氏。
三個正妻,各自生有一子,皆是嫡子,寧遠侯歸西后,由大秦氏兒子顧廷熠接任侯府,承襲了寧遠侯。大兒子死後,由二兒子顧廷燁襲了爵位。倘若顧廷燁有所差池,將會由三兒子顧廷瑋襲爵,當然,這是小秦氏最希望看到的。
侯爵人家尚且如此,若是皇家,只會更遵循禮法,但是少不了明爭暗鬥。
電視劇中,前朝大臣們在立太子時常常會爭論:
立嫡長乎,立賢能乎,孰佳?
有道是母憑子貴,在皇宮裡,也有子憑母貴這麼一說,如果皇后去世了,留下嫡子,嫡子就算身份貴重,難免被宮人苛待,只有長進點,讓皇阿瑪器重,才不會讓其他人輕視了去。
-
14 # 大理小哥生活日記
永遠都是嫡子,在古代不論是皇上或官員百姓取妻,原配永遠是最大的,無論以娶多少隻能做妾。所以原配皇后所生的是嫡子,就算皇后死了,皇帝別立皇后也改不了,除非皇后被廢,嫡子才可能也被廢
-
15 # 買櫝還珠
是的!
只不過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並不多。我指的並不是原皇后死亡,而是指原皇后在有兒子的情況下死亡,一些帝王是不會冊立新皇后的。
一是沒有必要,在古代倫理和繼承製度的規則內,皇后的最大功能就是生下嫡子,而不是治理後宮或輔助天子生活起居。所以,生下了嫡子,皇后的法定職責已經完成了。如果死亡,為了不對後宮產生外戚模式的干擾,大多數皇帝不會再冊立新皇后,也不會有太多臣子上奏冊立皇后,因為很容易被認為是別有居心。
二是為了嫡子的安全,沒有必要立新皇后。如果新皇后也懷孕生子了,那麼就意味著有兩個以上的皇位法定繼承人。同時也意味著,只要原皇后的嫡子一死,那麼新皇后的兒子必然一躍而成為第一繼承人。而讓原皇后嫡子死於意外或死於疾病,簡直是太容易操作的一件事情了。
三如果原皇后死時嫡子尚未成年,那麼皇帝一定會安排一個沒兒子的妃子來伺侯這個嫡子的起居。這個妃子只要精心伺侯,榮花富貴是絕對少不的。在孝道的支撐下,這個原配皇后的嫡子只要登上皇位,這個沒有兒子的嬪妃與太后沒有區別。
嫡,具有絕對的排它屬性。
所以,只要不是太蠢的帝王,不會新立皇后。新立皇后只意味著一件事情,原來的嫡子(太子)有被廢的可能,甚至新立皇后本身就相當於一種暗示,諸位愛卿,我不喜歡這個嫡子啊,你們可要揣磨我的意思,在適合的時候上一本哪!
同時也在暗示新皇后,這個原來的嫡子我不喜歡,你可以使一些計,找到他的錯處,讓我有理由廢掉這個太子。然後立我們的兒子做為太子。
所以,所謂立後,其本質就是繼承人之爭!
-
16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是。
中國古代長期實行一夫一妻多姬妾制,一個男子只有一個正妻,其餘都是小妾,正妻是家中的女主人,而小妾只是地位比較高的奴僕。
將這個男子換成皇帝,則皇后是正妻,妃嬪是小妾,只不過由於皇家與國家相合,皇帝作為一國之主,自己的寵愛足以改變一些成規,使得妃嬪的地位凌駕於皇后之上,如明朝萬貴妃。
不過萬貴妃這種人物終究是少數,很少有皇帝能夠這麼寵愛妃嬪,畢竟尊卑禮法可是帝制王朝統治的基礎,皇帝自己一般不會去破壞它。
按照禮制,只要正妻所生,都是嫡子,正如題主所說,正妻是會去世的,換到皇家,就有兩種情況,一是原配皇后病逝,二是原配皇后被廢然後逝世。
這兩種不影響原配皇后子嗣的血統,他們肯定還是嫡子,但關鍵是還能有嫡子的地位嗎?
帝制時代盛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嫡子在繼承方面優勢很大,嫡長子優勢就更大了,如果原配皇后病逝留下的嫡子,皇帝往往會對皇后抱有懷念,她的兒子地位也更高。
如漢宣帝髮妻許皇后,即便漢宣帝認為“亂吾家者,太子也”,也還是讓許皇后的兒子安安穩穩地當著太子,最終繼位為帝。還有康熙帝和赫舍裡皇后,要不是胤礽對手太強,康熙有太能活,他說不定也繼位了,像他這種兩立兩廢的太子可不多見。
可如果是被廢的話,如漢光武帝郭皇后,她跟漢光武帝是政治聯姻,在此之前漢光武帝有髮妻是陰麗華,因為政治原因,漢光武帝立郭氏為皇后,後來廢后,立陰麗華,兩人都有嫡子,漢光武帝廢劉疆而立劉莊。
漢光武帝還算好的,最起碼劉疆也是個王,而乾隆對第二位皇后烏拉那拉氏生的兩個兒子,那可真是刻薄,次子早夭沒有封爵也就算了,長子到了二十多歲死的時候也沒有爵位,直到二十多年以後嘉慶皇帝才給這位哥哥追封了多羅貝勒的爵位。
總結一下就是原配皇后死後,原配皇后所生子嗣仍是嫡子,但這個嫡子的具體地位如何,還得看原配皇后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如果走到廢后那種地步,基本上帝后情誼就盡了,嫡子的日子也很難過。
-
17 # 李家飛宏
是,不管是哪個妃子扶正為皇后,那也只是繼室或繼後,孩子也不算嫡出,如果原皇后沒有孩子,那繼後的孩子就可以是嫡出!
-
18 # 楚邾
何謂原配,也即“元配”,是指正妻、嫡妻,故名思義,原配所生子即為嫡子。就皇位來說,因嫡長子繼承製的緣故,嫡子的地位很高,即使原配皇后去世,所生子仍然是嫡子,甚至某種程度上地位比新皇后的所生之子地位還高一些。
如嘉慶皇帝嫡福晉喜塔臘氏,乾隆四十七年生嫡長子綿寧,嘉慶繼位正月被冊封為皇后,次年即病逝。嘉慶四年,其子綿寧被秘密立為皇太子。嘉慶六年,嘉靖皇帝又冊封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嘉慶十年生皇四子綿忻,亦是嫡子。但嘉慶之後,作為嫡長子的綿寧最終繼位,是為道光皇帝,也成為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位的皇帝。
當然,如果是廢后, 實際情況就另當別論,因為廢后往往夾雜著皇帝的感情在裡面,雖然原配皇后所生子仍然是嫡子,但是待遇就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繼承皇位就變得更加困難。
-
19 # 棍哥觀史
嫡子原是指皇帝的正妻皇后所生的兒子,那麼原配皇后假如不在了,皇帝另立了一個皇后,那麼原配所生之子還能算是嫡子嗎?顯然是算的,清朝的道光皇帝旻寧(綿寧)就是如此。
綿寧出生在乾隆四十七年,是父親永琰還是皇子的時候與嫡福晉喜塔臘氏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也就是嫡長子)後來乾隆禪位給永琰,讓他登基當了皇帝,喜塔臘氏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皇后。可惜好景不長,喜塔臘氏也真是個福薄之人,皇后的位子都沒坐熱,年僅三十八歲的她在嘉慶二年二月初七便因病去世了。
喜塔臘氏之死一方面導致中宮無主,乾隆太上皇就有意讓貴妃鈕祜祿氏繼位皇后,於是就先封她一個皇貴妃,位同副後,讓她“實習”一段時間再名正言順地接替喜塔臘氏成為嘉慶的第二位皇后(嘉慶六年四月十五日,皇貴妃鈕祜祿氏被正式冊封為皇后,史稱“孝和睿皇后”);另一方面也讓年僅十五歲的綿寧成了個“沒娘疼”的孩子,而父親嘉慶又是一國之君,日理萬機,哪裡還有時間操心兒子的事,基本上一個月都見不了幾面,因此綿寧在一定程度上幾乎成了一個“孤兒”。有鑑於此,嘉慶就做主把皇長子綿寧交給了皇后鈕祜祿氏,讓她代為撫養。
其實嘉慶皇帝這個決定對年幼的旻寧蘊含著極大的危險:皇后本身便有兩個兒子,即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且綿忻深得嘉慶喜愛。皇帝的三個兒子中,長子面貌涼薄,人且凡庸;二子則廣頰豐耳,人亦寬弘;三子最為穎悟,有文藝,年雖少而頗練達事務,皇帝最喜歡他也。要是皇后是個私心極重而又心狠手辣之人,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穩坐皇位,因而對綿寧痛下殺手也並不是沒有可能,且這類事情在歷史上也不乏先例。
所幸的是鈕祜祿皇后是個名副其實的“賢后”,不僅對綿寧這個養子視如己出,關心無微不至,甚至在嘉慶意外暴斃在承德但立儲密旨尚未找到的時候大公無私地站出來為綿寧說話,表示支援他即皇帝位,反而把自己的兩個親生兒子晾在了一邊,綿寧這才能平穩地坐上皇帝的寶座。
二十五年八月,仁宗幸熱河崩,後(孝和睿皇后)傳旨令宣宗嗣位。——《清史稿·后妃傳》由此也就產生了清代三百年間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道光皇帝,史書載為 “有清一代皇帝嫡出者,只此一帝。”
綜上我們就可以看出只要皇后生下了兒子而且在她去世前皇后的位分沒有改變,她的兒子就仍然算是嫡子,在封建宗法社會中仍然具有不可逾越的地位。
-
20 # 沉墨I方之城
肯定是的,只是地位如何,就要看自己老子和繼母的臉色了。
中國封建王朝社會里,皇帝也是遵循倫理綱常,法統禮法的。在古代封建社會里,男人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但擁有社會財富,更是可以擁有很多女人,但是在中國自古以來的儒家禮法制度中,男人的正妻(老婆)的位置只能是一個,其他的妾、室那是無所謂的,只要你養得起。
作為皇帝那就更不在話下了,歷史上除了少數幾個耙耳朵皇帝只有一個女人外,其他的皇帝擁有的女人那不是一般的多。雖然皇帝的女人多了,但是皇帝的正妻(皇后)只能是一個。
這就關乎中國傳統的法統禮法制度了,皇后的位置只能是一個,這個位置上的人要麼被休,要麼死了,皇帝才能重新選擇另外一個女人來接班。
那麼就回答題主說的問題了,皇后如果發生了更迭,這前皇后的兒子算什麼呢,這就又涉及到封建禮法的另外一個問題,子嗣問題。
在中國古代男權社會里,正妻的子女才能算是嫡系,其他的妾、室都只能算是庶系。既然已經區分出了這嫡庶,就關乎了他的血緣正統性。
皇帝的兒子不但遵循這種嫡庶關係,而且更加的嚴格,這涉及到皇權傳續的法統問題,只要一旦確立皇后所生兒子的嫡子地位,終生都不會改變的,就算是被皇帝貶為庶人,甚至所殺,都是皇帝的嫡子。
如果皇后換人了,原來的嫡子身份依然不會改變,但是地位是有可能變化的。
新的皇后繼了正妻之位,那麼她的兒子也就從法統上算是嫡子了,這就和原來的嫡子是同父異母的兄弟關係,如何處理這樣的關係是很微妙的,畢竟這牽扯到皇位繼承權。
按照一般的禮法制度,嫡子繼承皇權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歷朝歷代都恪守的規矩,嫡子眾多的情況下,是按照嫡子的長幼來排列繼承權順序。
皇位實在太過誘惑力了,新任皇后以及她的兒子也是有想法的,如果遇到一個英明的皇帝,他可能更多的進行理智選擇,遵循禮法,嫡長子繼位;如果是昏庸皇帝和一個野心皇后,那麼原皇后的嫡子就有可能地位不保,甚至性命堪憂了。
回覆列表
古代的皇帝后宮當中的妃子們實在是太多了,當妃子們多了之後,各種的麻煩事都出來了,比如說皇位的繼承人之類的事。
為了杜絕這一類的事發生,所以嫡子的重要性都顯露了出來,只有皇帝的正妻,也就是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才是嫡長子。哪怕當時的正牌皇后已經去世了,但是嫡子的身份地位依然不能改變。
很多人可能對於正妻有一些誤解,要知道古代是最講究門當戶對,所以說皇帝的正妻,一定也是聲名顯赫的大家族。
畢竟對於皇帝,也就是一國之君來說,喜歡什麼樣的女人,直接將其召為妃子就好了,喜歡的多一點,就給她抬一抬位置,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
像電視劇當中演得什麼,為了愛情非要讓自己最愛的人成為皇后之類的事情,只能說但凡古代的明君都不會這麼幹的。
畢竟治理國家是不能有任何的私情,但凡被情緒所控制的君王都不是什麼好君王,比如說烽火戲諸侯,不就是為了美人一笑嗎?可結果呢。
所以說自己的皇后之位,都是那些背後勢力比較龐大的家族,家族把女兒嫁給皇帝,無非就是相互合作的訊號,只要自己背後的家族不倒,哪怕這個所謂的皇后某一天死掉了,但是皇后所生的嫡子依然是皇帝與皇后孃家的紐帶。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一幕,正牌皇后掛掉了,然的皇后的妹妹或者說姐姐就會再次頂上來,繼續當新一任的皇后。就像劉禪的兩任皇后,都是張飛的女兒一樣,難道說張飛的女兒就嫁不出去了,一定要在皇家裡生根嗎?說白了就是繼續維持關係而已。
並且為了不讓嫡子之間產生更多的矛盾,這些替代者大多數都失去了所謂的生育功能,為得就是給已經存在的嫡子鋪路。
聽起來好像很殘酷,實際上就是如此,這些大戶人家的女兒生來就比普通人家顯得更加的高貴,各種的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可以說天生就站在了終點線。
但是她們唯一要為家族付出的就是自己的婚姻,一切都是為了家族,就好比電視劇《甄嬛傳》當中的烏拉那拉氏一樣,一輩子都在為了皇后的位置而拼搏。
之後的《如懿傳》看似皇帝喜歡嫻妃,實際上卻是在平衡後宮與前朝的各種關係而已。
難道說乾隆一輩子擁有過無數的女人,當真就對自己的某一個妃子就如此情深義重嗎?
如果不是嫻妃孃家的勢力最弱,乾隆能放心的把後宮的一切都交到她的手中嗎?如果不是最後的嬛嬛跟嫻妃聯了手,乾隆會聽到嫻妃的死之後無動於衷嗎?
這一切都是為了皇家的權勢平衡而已,所以說嫡子在皇后被更換後,還是不是所謂的嫡子,完全就是看嫡子的孃家勢力是否還堅挺,假如嫡子的孃家勢力已經可有可無,哪麼嫡子也就可有可無了,說不定在某天就因為一個意外從而消失在歷史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