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蠍子王

    未來的世界經濟最終靠什麼推動?說到底靠人才。即靠大學。靠各種沒有標答充滿活力的大學。靠各種勇於上下而求索的大學。(中國現標答的教育體系必須得改革,)。

  • 2 # 使用者羊洋倡導科學飲食

    未來的世界經濟最終靠科學技術來推動和發展生產力,從而產生剩餘價質,從古到今科技每發展一步,工作效率提高一程,靠雙手肩扛時代被機械化所取代,產生的社會價質不同,六七十年代的人都記得,農民每年要出人出力改造水利工程,靠的是小推車,扁擔肩挑,而如今再見不到了,大型挖機代替了人工速度效率翻數百倍上千倍,機器人進入醫療行業,工廠流水線智慧化提高了效益,一切與科技有關連,生產力出自科技含量,而人則被繁重的體力勞作而得到解放,福利提高,生活水平上升,國家GDP提升走向富強,未來的世界經濟靠科技比拼及拉動,人才的競爭是大勢所趣,謝邀。

  • 3 # 周慶和1178559755

    未來世界的經濟仍然脫離不了農工商三大產業的推動。

    農業是基礎,千萬不可轉移重點,這是關鍵。

    工業需要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來適應於社會的需求。房地產經濟不可持續,前兩年的房地產價格的再度上漲,可以說只不過是房地產業的迴光返照 ,造成的後果是房地產泡沫化的進一步加劇。在目前的情況下如果誰還想依賴於房地產而發展經濟,或者象以前那樣的依賴房地產去賺大錢,失敗是必然的。未來工業需要向哪個方向發展,這一點也很難說,總而言之一句話,就是要適應於市場的需求,需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而不斷調整產品結構。

    未來經濟對商業的依賴性需要做出調整。中國經濟不可以過度依賴於商業,這是由我們的國情決定的。以前的美國之所以能夠依賴於商業而高枕無憂,原因就在於美國擁有世界貨幣的發行權,美國之所以要不惜遺力的維護美元地位的高居不下,就是為了能夠拿著印鈔機裡印出來的錢去採購所需要的全部商品。我們因為沒有這個能力,即使有了這個能力也不想去剝削全世界,所以我們不可以向美國學習只依賴於商業去發展經濟。過度發展商業的後果是商品價格嚴重脫離價值,從而造成低收入群體的生活艱難,造成從事三大產業人群收入的失去平衡。目前某些農產品的批發價只夠成本價,而消費者又嫌價格高,就是由商業的過度擴張造成的問題。如果對此問題不予重視而仍然認為發展商業是發展經濟的最強大動力,那麼就必然造成經濟泡沫的形成。

    因此,未來中國發展經濟的動力,仍然是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重點,第三產業為配角,這個次序永遠不可顛倒。顛倒了這個次序,也許能得眼前利益,但遺害無窮。

  • 4 # 閒看秋風999

    有人說經濟發展靠科技,有人說靠人才,有人說投資,有人說靠全球化,還有人說靠消費,等等,莫衷一是。其實,稍微回顧歷史,特別是工業革命後的歷史,就不難發現,世界經濟發展的動力有兩個:一個是市場;第二個是政府幹預。前蘇聯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不用說了,都是政府最大限度的控制,將發展階段分解為"五年計劃"(中國現在叫"五年規劃")。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崇尚市場經濟,不過也並沒有完全摒棄政府幹預,如美國上世紀經濟蕭條(great depression )後羅斯福政府推出的"新政"(new deal )。美國國會和總統通過了一系列的法案和行政命令,對國內經濟進行了全面干預。隨著"新政"的逐步實施(1933—1938),美國經濟逐步走出困境,為日後參加二次世界大戰打下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二戰後,美國政府更是推出了"馬歇爾計劃"對歐洲非蘇聯集團國家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並主導制定了一系列"遊戲規則",如世界銀行,世貿組織(前身是關貿總協定),對世界經濟進行了干預。川普上臺後,政府幹預經濟活動的作用更加突出。川普政府用稅收的經濟手段鼓勵美國跨國公司將投資撤回美國,提高就業率,逐步踐行他"美國第一"的競選口號,而且積極鼓吹"買美國貨,僱美國人"(buy American, hire American )。儘管川普本人飽受詬病和質疑,不過紐約證交所的股票指數卻屢創新高。這些都說明政府幹預也是經濟發展的動力。

    再來看中國。改革開放就是政府幹預經濟活動,而且卓有成效。近年來更是推出了"新三駕馬車"(新型消費,新型投資和"一帶一路")。GDP 平穩,中速發展,為"兩個一百年"創造著物質基礎。國內情況,無需贅述。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和政府幹預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二者缺一不可。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交替使用,不能偏廢。

  • 5 # 尾太郎

    一是靠創新,始終是經濟發展的源動力和助推器。二是靠生態,發展必須是在保護生態環境基礎上進行。三是靠政治,也是根本保障,國內政通人和,國際貿易在規則框架內,消除歧視性和霸權主義貿易。

  • 6 # 蒼耳子78413762

    謝邀!這個未來不知是多遠的未來?短期的未來,我想國家己經規劃出來的:大至上人工智慧:,生命科學(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還有量子科學等新技術以及大資料這幾個方面吧。這些應該是短時期閃引導並推動發展經濟的主要動力。相對飽和的傳統的工業,面臨巨大的產能過剩,只有這些新的科技技術‘才能推動經濟的再次起飛。

  • 7 # 海岱山夫

    謝謝邀答。人類的經濟發展規律是世界經濟的的推動力,由農耕經濟,到工業化,再到資訊化經濟,將來最終由智慧化,也就是依靠智慧的力量來推動世界經濟的高速發表。也就是農耕時代的原始社會。工業時代的社會。資訊化時代的資訊社會。最終的智慧化時代的智慧社會

  • 8 # 劉典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耳熟能詳的標語成為改革開放各地陸續脫貧致富的實踐真理,而“一帶一路”同樣順應這一發展邏輯,與沿線國家達成基礎設施建設的合作意向,尋求雙方發展的共贏之道。

    在實踐中,“一帶一路”並非輸出一種秩序,而是尋求合作意向的對接。在規劃中的沿線國家,各國、各地區組織有自身的發展戰略,比如俄羅斯的“歐亞經濟聯盟”、蒙古的“草原之路”、哈薩克的“光明之路”、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歐盟的“容克計劃”等等。[i]“一帶一路”順應世界經濟區域一體化的潮流,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為各地區的發展戰略統籌提供一個全域性性的“上層建築”。

    具體路徑是透過“六大經濟走廊”打造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透過基礎設施投資,打造公路、鐵路、海運以及航空陸海空三位一體的交通網路,同時更新沿線國家的輸電網路、通訊網路以及油氣管網,順應世界經濟新常態的趨勢變化,實現更便捷的能源輸送途徑、更高效的物資交換網路,重構世界經貿格局。

    新亞歐大陸橋、中蒙俄以及中國—中亞—西亞三大經濟走廊將亞歐大陸兩端的發達經濟圈連為一體,中巴經濟走廊、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將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經貿關係變得更加緊密[ii],在開放中分享機會和利益、實現互利共贏。

    這種合作,需要切實為沿線國家的發展帶來實惠。從產業升級的角度來講,二戰以來經濟迅速崛起的經濟體無不藉由國際勞動力密集型加工產業轉移的機會,承接到本國實體經濟,從而實現工業化。[iii]如今中國同樣面臨產業升級的壓力,在中央財經工作會議中,“去產能”成為經濟工作的重心。

    中國從事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的僱傭工人有8500萬,如此巨大規模的產業轉移,將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機遇。中國提出“一帶一路”,也為沿線國家疏通產業轉移渠道,以此為基礎形成多元化的國家溝通合作正規化,為沿線國家工業化提供視窗機遇期。

    [i]桑百川、楊立卓,拓展我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貿易關係——基於競爭性與互補性研究,《經濟問題》,2015年第8期,第69-78頁。

    [ii]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堅持規劃引領 有序務實推進—— “一帶一路”建設三週年進展報告,《中國發展觀察》 2016年第1期,第12-14頁。

    [iii]李丹、崔日明,“一帶一路”戰略與全球經貿格局重構,《經濟學家》,2015年第8期,第62-70頁。

  • 9 # 高金波

    合作,將義務轉嫁給智慧機器

    當前經濟困境主要源自:債務危機。

    為什麼會產生債務危機,根源在於:第一,城市化是透支未來的閥門,隨著全球城市化拐點的出現,這一閥門正在被悄然關閉;第二,科技公司自身就是提款機,並不從銀行貸款,銀行貸款依然指向未來將被顛覆的傳統產業,這導致銀行遠期資產負債情況惡化;第三,傳統的工業社會的底層產業結構正在被顛覆:電動汽車、無人駕駛、道路無線充電技術組合將取代加油站(石油)、內燃機汽車、司機和...智慧化導致失業潮,失業促使社會失去安全支點。

    更宏觀來講:工業社會勞動主體:人類和機器。

    現在社會勞動主體:機器、軟體和人類。

    未來社會勞動主體:聯網的智慧機器。

    因為智慧機器的成本遞減,而人類的成本遞增,一減一增將使智慧機器全面取代人類的勞動,客觀的聚變要求主觀上隨之改變,但我們依然固守著傳統思維方式,這是所有危機的根源。

    如何透過合作義務指向智慧機器,將權利指向人類?

    合作會使其變得十分簡單:以勞動承諾投資,以勞動支付。

    以勞動承諾投資,以勞動支付

    錢是什麼?從某個角度看,它是能夠調動經濟人勞動的契約憑證。

    如果全社會的每個勞動者以勞動承諾投資某個平臺,大家投入多少勞動承諾,該平臺內就會產生多少錢。這種錢可以調動每個做出承諾者進行勞動,這種錢就在大家的註冊賬號內,你投入10萬承諾,你獲得10萬調動他們勞動的錢。你兌現承諾等於賺錢,他人兌現承諾也等於賺錢。也可以說這個平臺是勞動自由兌換的平臺。假設每個人透過該平臺做出10萬勞動承諾,該系統會產生140萬億錢,這些資金投向各個領域,將很容易使各個領域實現智慧化,當所有領域都實現智慧化,且你都是持股股東,那麼,智慧化就會很自然的轉換為你的福利。

    所以,未來是靠合作開啟的,未來經濟的核心推動力是:人類獲得消費自由權,釋放需求;智慧機器按照人類指令生產,釋放供給。

  • 10 # 劉曉博說樓市

    (-東南偏北)

    不知道題主的未來是指得多久?!

    不過要是以近百年為基礎來講的話,筆者覺得在百年之內還將是以科技發展為核心。這一點我們從各個國家的階層就可以看出來。

    現在國際上國家的階層,大致分為四個階層: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幾乎處於無競爭領域,如英特爾的CPU,微軟的作業系統,谷歌的智慧製造,他們享受絕對的話語權和定價權,享受著高額利潤

    第二梯隊,是以歐盟、日本為代表的高階製造業,這一塊仍舊屬於弱競爭領域,有競爭但參與競爭的企業很少,通常也能享受不錯的利潤

    第三梯隊,是以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為代表的中低端製造業,屬於強競爭領域,產品通常是你有我有他也有,科技含量不高,只能死拼價格,很多企業也只能算苟延殘喘

    第四梯隊,是以OPEC、拉美、非洲等國為代表的石油和資源輸出國。

    很明顯,現在第一梯隊基本上還是寡頭,而要想世界的經濟從一個階層邁向另一個階層,一定會是諸多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從這一個角度來看,起碼再未來百年之內,世界經濟都將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發展。

  • 11 # 真知薈

    下面我向大家介紹《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

    1、移動網際網路。

    概念:價格不斷下降能力不斷增強的移動計算裝置和網際網路連線。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3.7到10.8 萬億美元 。

    生活:遠端健康監視可令治療成本下降 20%。

    主要技術:無線技術 ,小型、低成本計算及儲存裝置,先進顯示技術,自然人機介面,先進、廉價的電池。

    關鍵應用:服務交付,員工生產力提升,移動網際網路裝置使用帶來的額外消費者盈餘。

    2、知識工作自動化

    概念:可執行知識工作任務的智慧軟體系統。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5.2到6.7 萬億美元 。

    生活:相當於增加 1.1到1.4 億全職勞動力。

    主要技術:人工智慧、機器學習 、自然人機介面、大資料。

    關鍵應用:教育行業的智慧學習、醫療保健的診斷與藥物發現、法律領域的合同 / 專利查詢發現、金融領域的投資與會計。

    3、物聯網

    概念:用於資料採集、監控、決策制定及流程最佳化的廉價感測器網路。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2.7到6.2 萬億美元,對製造、醫保、採礦運營成本的節省最高可達 36 萬億美元。

    主要技術:先進、低價的感測器 ,無線及近場通訊裝置(如 RFID),先進顯示技術,自然人機介面,先進、廉價的電池。

    關鍵應用:流程最佳化(尤其在製造業與物流業),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智慧水錶、智慧電錶),遠端醫療服務、感測器增強型商業模式。

    4、雲

    概念:利用計算機軟硬體資源透過網際網路或網路提供服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1.7到6.2 萬億美元 ,可令生產力提高 15%到20%。

    主要技術:雲管理軟體(如虛擬化、計量裝置) ,資料中心硬體,高速網路,軟體 / 平臺即服務(SaaS、PaaS)。

    關鍵應用:基於雲的網際網路應用及服務交付,企業 IT 生產力。

    5、先進機器人。

    概念:具備增強感測器、機敏性與智慧的機器人;用於自動執行任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1.7到4.5 萬億美元 。

    生活:可改善 5000 萬截肢及行動不便者的生活。

    主要技術:無線技術 ,人工智慧 / 計算機視覺,先進機器人機敏性、感測器,分散式機器人,機器人式外骨骼。

    關鍵應用:產業 / 製造機器人,服務性機器人到食物準備、清潔、維護,機器人調查,人類機能增進(如鋼鐵俠),個人及家庭機器人到清潔、草坪護理。

    6、自動汽車

    概念:在許多情況下可自動或半自動導航及行駛的汽車。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到1.9 萬億美元 。

    生活:每年可挽回 3到15 萬個生命。

    主要技術: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 ,先進感測器,如雷達、鐳射雷達、GPS,機器對機器的通訊。

    關鍵應用:自動汽車及貨車。

    7、下一代基因組

    概念:快速低成本的基因組排序,先進的分析,綜合生物科技(如”寫“DNA)。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7到1.6 萬億美元 。

    生活:透過快速疾病診斷、新藥物等延長及改善 75% 的生命。

    主要技術:先進 DNA 序列技術 ,DNA 綜合技術,大資料及先進分析。

    關鍵應用:疾病治療,農業高價值物質的生產。

    8、儲能技術

    概念:儲存能量供今後使用的裝置或物理系統。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1到0.6 萬億美元 ,到 2025 年 40%到100% 的新汽車是電動或混合動力的。

    主要技術:電池技術到鋰電、燃料電池 、機械技術到液壓泵、燃氣增壓,先進材料、奈米材料。

    關鍵應用: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分散式能源,公用規模級蓄電。

    9、3D列印

    概念:利用數字化模型將材料一層層打印出來建立物體的累積製造技術。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到0.6 萬億美元。

    生活:列印的產品可節省成本 35%到60%,同時可實現高度的定製化。

    主要技術:選擇性鐳射燒結 ,熔融沉積造型,立體平版印刷,直接金屬鐳射燒結。

    關鍵應用:消費者使用的 3D 印表機,直接產品製造,工具及模具製造,組織器官的生物列印。

    10、先進材料

    概念:具備強度高、導電好等出眾特性或記憶、自愈等增強功能的材料。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到0.5 萬億美元。

    生活:奈米醫學可為 2025 年新增的 2000 萬癌症病例提供靶向藥物。

    主要技術:石墨烯 ,碳奈米管,奈米顆粒到如奈米級的金或銀,其他先進或智慧材料到如壓電材料、記憶金屬、自愈材料。

    關鍵應用:奈米電子、顯示器,奈米醫學、感測器、催化劑、先進複合物,儲能、太陽能電池,增強化學物和催化劑。

    11、先進油氣勘探開採

    概念:勘探與開採技術的進展可實現經濟性。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1到0.5 萬億美元,2025 年每年可額外增加 32到62 億桶原油。

    主要技術:水平鑽探 ,水力壓裂法,微觀監測。

    關鍵應用:燃料提取能源,包括頁岩氣、不透光油、燃煤甲烷,煤層氣、甲烷水汽包合物(可燃冰)。

    12、可再生能源到太陽能與風能

    概念:用清潔環保可再生的能源發電。

    到 2025 年的影響力

    經濟:0.2到0.3 萬億美元,到 2025 年每年可減少碳排放 10到12 億噸。

    主要技術:光伏電池 ,風力渦輪機,聚光太陽能發電,水力發電、海浪能。

    關鍵應用:發電,降低碳排放,分散式發電。

    經濟學——商業——展望2025:決定未來經濟的12大顛覆技術 - 思維導圖

  • 12 # 無所謂213478592

    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智慧機器人,將是未來世界經濟的助推力。這四個科技的方面研究和運用,美國處在領先地位,中國緊隨其後,日歐韓也在加緊推進。

  • 13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在人的“社會屬性”當中。為什麼必須提經濟,而且還得把經濟放在第一位?

    人在社會當中其實就像一頭牛。這頭牛之所以向前奔跑,就在於其後有鞭子,其前有胡蘿蔔。鞭子就是制度、法律,胡蘿蔔就是經濟。而制度,無論是從封建制度,一直到今天的資本主義制度,或者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一直無法解決的人的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人的自私性問題。而這個問題產生的誘因就在於前面的胡蘿蔔。

    人的自私性問題,根本來源於人的“社會屬性”。人的“自然屬性”當中是沒有自私性這個問題的。當制度過於嚴厲,可能會導致個體的反抗。制度過於寬鬆,人的自私性就會導致惰性。如此反覆會導致制度的權衡與制定,非常之艱難(老子還是對的)當在制度層面無法推動人不斷的向前運動時。社會發現了經濟的胡蘿蔔,推動人向前運動的 自覺性非常好。但這是一個慢性癌症。

    經濟為什麼必須要增長?難道只是因為人口的增長?我們會發現今時的人和30年前的人有什麼不同?本質上人都是一樣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人的需求不同了。這就是經濟的胡蘿蔔所產生的後果。經濟發展放大了人的慾望。不斷累積了人的生活需求與 慾望需求。假如說在30年前,滿足一個人的生活需求,一個月只需要30元。可是我們發現,當他滿足了這30元的生活需求之後,他無法為社會創造財富。也就是他沒有自覺性的向前的動力。怎麼辦?社會就製造一個胡蘿蔔慾望。當他向前的時候,他可以吃到一半的胡蘿蔔,而把另一半的胡蘿蔔留給社會。可是事物的發展是個不斷累積的過程。到了第二年,這個人吃到這半個胡蘿蔔以後又不滿足而懈怠了。怎麼辦?社會就創造了第二個胡蘿蔔的慾望。讓人努力之後能吃到一根胡蘿蔔,而把另外一根胡蘿蔔留給社會。……。整個社會的發展,其實就是一種畸形的,被經濟不斷推高的過程。

    這是個社會規律——任何社會性運動當你推動開始時,你必須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加大推動力,否則根本推不動要停止或破滅。

    所以我們會發現經濟必須是得增長的。否則這個遊戲就要破產。但是這個遊戲遲早還是要破產只在於時間的長短。因為到最後我們不可能創造無窮大的貨幣量來滿足整個社會的經濟慾望。所以整個世界經濟,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來一次巨大的反覆——推倒重來。所以我們也應該很清醒的認知到所有的一切,除了慾望,都在貶值,只是數字的放大而已。

    有人說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途徑是戰爭。另一個途徑是革命——技術革命。二者都是辦法。但也都不是根本性解決問題的方法。

    人在社會中的屬性,說到底就是人和社會的關係問題。我在前作中說過一句話——人類唯一不遺餘力去做的事情,就是踐踏自己曾經信誓旦旦的初衷。其實這句話更深層的意思就是:一旦社會破壞了自己的規則——哪怕只是撕開一道口子,那麼就意味著個人再也不需要規則。所有的惡性迴圈就開始了。

    在今天,“經濟”依然還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屬性本身就是個錯誤。之所以這麼幹不是源於內部而是被外部世界“綁架”。

  • 14 # 王道圓空空空無也

    透過區塊鏈,共享鏈,把世界大資料,雲計算形成整體,讓萬事萬物相聯,分享,讓全對共同發展,先進一切進入非州,一些窮國,弱國得到發展,這就剛需市場,上善巨大的市場,把百分之捌拾的窮國致富,當然團結和競爭依然會存在,畢竟世界的本質是優勝劣汰,找出有道德,有責任,有智慧,有能力的國家,集團性企業,大投資機構,來讓世界共富,共福,阿里,騰訊的一切表現,得到最多是使用者,

  • 15 # 濤聲依舊太原

    我認為是靠資源,資本和資產相互轉換來推動的。當三者發生不平衡時(簡單點就是這三者其中之一掌握在部分人手裡),就會發生社會制度的改變(更換掌握者或是遊戲規則的改變),當改變到來之際就會發產生新的經濟增長點或是驅動力,由此推動了經濟新一輪上漲。

  • 16 # 此刻正黎明

    世界經濟的發展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最終動力始終是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給世界經濟增添無限活力,科學技術是世界未來經濟繁榮昌盛的首要推動力量。還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

    1.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問題。如果沒有近現代突飛猛進的科學技術就不可能有當今世界走向現代化的步伐。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社會各界的一致共識。

    幾千年來中國和世界由於沒有在科學技術上有突出的發明創造,所以,人類在幾千年來處在農耕和農牧時代。由於歐美國家在近200年來,不斷地發明創造,歐美工業革命的風起雲湧,世界經濟發生了突飛猛進的歷史性前所未有的高度。這都得益於世界上那些偉大的發明家。

    (1)義大利發明家萊昂納多·達·芬奇,發明了計算器。

    (2)美國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發明了無線電。

    (3)義大利發明家亞歷山德羅·伏特發明了電池。

    (4)英國發明家詹姆斯·瓦特改進了原始的蒸汽機。

    (5)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髮明瞭帶給人類光明的燈泡。

    以上僅僅是舉了幾個科學發明者,這只是世界上科學家的幾個代表人物,未來世界經濟一定是依靠未來的科技人才來推動。

    2.全球資本

    現代世界經濟是自由的市場經濟,世界各國沒有雄厚的資金力量,經濟就缺乏關鍵的動力之一,所以,資金也是推動未來世界繁榮的必要因素。世界經濟的發展需要全球資本的積極參與,合作才能共贏。

    3.世界和平

    世界和平對世界經濟的繁榮和發展也及其重要的作用。世界沒有一個和平穩定的社會前景,就不可能有未來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戰爭不但會破壞世界經濟,更可能毀滅人類的生存之地。

  • 17 # 洪鐘財經

    經濟學開山鼻祖亞當斯密認為,經濟增長的根本原因是的生產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勞動力人口相對不變的情況下,假定為100,如果勞動生產率由100提升到150,那麼總財富將從10000增長50%到15000。

    那麼提升勞動生產率的途徑有哪些?

    第一,生產技術進步。這是最容易理解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就是這個道理。舉個例子,砍樹。之前用斧子砍樹,每人每天只能砍20棵,現在使用電鋸,每人每天可以砍100棵,那麼生產效率就是原來的5倍。

    (機器人代替人工,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第二,經濟政策最佳化。經濟政策最佳化可以理解為經濟政策改革。經濟改革對發展的作用,作為華人都知道。比如,之前實行計劃經濟,現在實行市場經濟,這個過程就是經濟政策最佳化。南韓和北韓發展結果迥異的根本原因就是兩國的經濟政策效率不一樣,計劃經濟束縛發展,市場經濟鼓勵發展,提供發展環境。

    第三,貿易和分工。在不分工的情況下,一位女工生產一件衣服需要數天,在分工的情況下,甲縫製袖子,乙縫製紐扣,丙縫製領子,丁剪線頭,四個人的生產效率是一個人生產的十幾倍。世界各國貿易也可以促進經濟發展,每個國家生產自己有競爭優勢的產品,而不是需要大而全,這樣整個世界的生產效率就提高了。

    (國際貿易提升各國福利)

    改革開放以來的40年,為什麼中國經濟發展能有年均增長9.5%?因為中國以上三個方面都在進步。生產技術在提升,政策越來越靈活,參與全球貿易和分工,這些都大大推動了中國經濟,乃至世界經濟發展。

  • 18 # 首席投資官

    未來世界經濟的推動,最終依靠的一定是科技。

    有一個著名的經濟學理論:增長極限理論,裡面對於世界發展的悲觀描述是這樣的:如果實際上自然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關係不發生重大變化,由於糧食短缺,資源耗竭,汙染嚴重,世界人口和工業生產能力等因素的變化,人類社會將要發生非常突然的和無法控制的崩潰。

    這個理論誕生於1972年,從那時候開始,到今天已經超過45年了,世界似乎還沒有明顯的崩潰跡象,這是為什麼呢?

    關鍵點在於科技。

    增長極限理論悲觀的根源,在於:(1)人口增加,而耕地面積不足導致的糧食危機;(2)不可再生資源的耗盡導致的能源危機;(3)工業發展造成的環境汙染影響人類本身生存。

    但是,這些問題都可以用科技來解決。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提高了糧食的產量;新能源如風能、太陽能、核能等使得人類對於可再生資源要求降低;先進的汙染治理技術減少了汙染,以倫敦為代表的城市回到了綠水青山。

    因此,未來推動世界經濟的,一定是科技。

  • 19 # 萊蒙夫人

    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一是勞動力,二是科學技術。

    從長期來看,世界人口增長會趨緩乃至停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會逐漸突出。農業社會受到馬爾薩斯陷阱的制約,人口規模週期性擴張和萎縮,大致維持不變。但是,這個階段的人們擁有極高的生育意願,透過儘可能多生育子女,彌補因醫療條件不足、衛生知識缺乏、營養匱乏導致的夭折率過高問題。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過渡期,一方面保留著農業時代的高生育意願,另一方面擁有了更好的醫療衛生條件,從而大大降低了兒童死亡率,從而導致人口爆炸式增長。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人口進入擁擠的城市,面臨狹小的生活空間、緊張的工作節奏、高昂的育兒支出,導致生育成本上升;與此同時,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降低了養兒防老的需求。兩者共同導致生育意願下降。因此,我們能夠發現,無論歐洲、美國,還是南韓、印度,儘管沒有實行強有力的計劃生育措施,但是人口增長都經歷了從高增長到低增長的過程。

    總之,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必然意味著人口增長趨緩;而越來越多的地區進入工業化門檻(從歐洲到北美,再到東亞、東南亞,乃至南亞非洲),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地區正在進入人口增速趨緩階段。人口增長趨緩,意味著老齡化,勞動力減少;年輕人減少,降低消費意願,市場容量減小。

    科學技術的長期停滯還沒有結束。第二次科技革命誕生了內燃機、應用了電力,徹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今天人們駕駛汽車、乘坐飛機,家裡使用的洗衣機、電冰箱,使用的煤氣管道、下水道、供水系統,都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上半葉出現的。到目前為止,這些科技成果並沒有質的提升。我們感覺現在的科技日新月異,但實際上主要集中在網路和通訊領域。所謂的人工智慧本質上是大資料,而大資料是網際網路革命的產物。而且,即使是計算機技術的進步速度,也在趨緩。根據歷史資料總結出的摩爾定律認為,在價格不變時,積體電路上的元器件數目會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但是,目前摩爾定律正在失靈,電晶體密度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至每三年翻一番。科學技術發展的停滯,給了落後國家趕超先進的機會。在加上落後國家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世界經濟的趨同性會日益明顯,表現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進入工業化時代,而老牌發達國家則停滯不前。

    世界人口增長趨緩是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未來的世界經濟增長只能依靠技術突破。由於科技創新具有隨機性,具體何時出現重大突破沒有人能夠確定。目前,大資料驅動的人工智慧是一個可能的突破點。而更深刻的類腦研究(真正的人工智慧)也正蓄勢待發。也許,下一波世界經濟熱潮,只有在上述技術實現真正突破時才能出現。

  • 20 # 抄底狂人松果

    第一,金融,經過了近些年的不斷努力,金融已經成為了我們的支柱產業,隨著金融服務實體的不斷完善,二者將更緊密結合,金融將在未來三十年裡取得更大的發展。

    第二,基建,基建在這30年間帶動了經濟的高速發展,未來也將不斷完善。河道湖泊建設,城際鐵路,港口建設,地下管網,城市交通,老舊小區改造加裝電梯等,都將成為未來帶動經濟的新動力。

    第三,數字時代,隨著5G時代的來臨,我們的生活將會產生長足的變化,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慧時代,將帶動智慧製造,智慧機器人,都將增加全社會的生產力。進而大幅推動社會發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代“太上皇”都是怎樣度過餘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