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
2 # 平陽狐狸說水滸
平陽狐狸,回答問題
這二位嫂嫂,風流婉轉,都是「紅杏出牆體質」,與閻婆惜(宋江外宅),賈氏(盧俊義之妻),並稱為水滸「四大淫婦」。武松石秀雖都誅殺嫂嫂,但其性質,手段與後果卻有所不同。
親嫂與義嫂(潘金蓮 劇照)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故事,大家比較熟悉,這裡補充一下石秀殺嫂的背景。
石秀,綽號「拼命三郎」。在薊州與病關索楊雄結為兄弟,居住在楊雄家中。後楊雄之妻潘巧雲與和尚裴如海通姦,被石秀髮現,與揚雄併力殺之。
武松與武大郎乃親兄弟,潘金蓮即武松親嫂。石秀和楊雄是結拜兄弟,潘巧雲乃石秀義嫂。力殺與智殺(武松)石秀號「天慧星」,是一個十分聰明機敏的人,與燕青類似。當他發現潘巧雲與裴如海通姦時,先智殺裴如海,後將實情告訴楊雄。與楊雄定計,將潘巧雲及丫鬟迎兒誘至城外翠屏山上,將其殺死。
武松是條好漢,有怨報怨,有仇報仇。在酒樓上殺死西門慶,後回家殺死潘金蓮,乾淨利索。
所以說,兩位殺嫂,一個用計,一個用力,手段套路不同。獨殺與輔殺(石秀 劇照)武松為兄報仇,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都是一己所為,自己獨立完成。而石秀殺嫂,卻是讓楊雄將潘巧雲誘至城外山上,由楊雄殺死,石秀從旁協助。
這也是石秀的聰明之處,雖然潘巧雲與人通姦,但畢竟是楊雄的妻子。所以由楊雄親自動手,極有分寸感。自首與逃亡(石秀 劇照)武松殺死西門慶和潘金蓮,為兄報仇之後,在街坊鄰居的見證下投案自首,後刺配孟州。這是武松的性格,一人做事一人當,敢作敢當,光明磊落。
石秀與楊雄殺死潘巧雲後,二人偶遇鼓上蚤時遷,一同逃亡。路過祝家莊時,時遷偷雞,石秀火燒祝家店,又引發了梁山三打祝家莊的故事。後一同上梁山。
二人結局梁山大聚義時,武松排第 14 位,號「天傷星」。石秀排第 33 位,號「天慧星」。在梁山均為「十大步軍頭領」,武松第二,石秀第八。徵方臘時,石秀戰死,武松傷一臂,後出家歸隱。
-
3 # 一半秋色
石秀和武松,是一對異常相似的人,不論家庭出身,還是人生經歷。
石秀自幼父母雙亡,跟著叔父生活;武松也是一樣,無父無母,與武大郎相依為命。
並且,他倆都幹過同一件事,即殺嫂,弔詭的是,嫂子們都姓潘。
石秀的嫂子叫潘巧雲,並不是他親嫂子,而是結義兄弟楊雄的妻子,義嫂。
石秀殺嫂,不是自己殺,而是慫恿楊雄殺妻,而且是虐殺。
本來,楊雄並不想殺妻,畢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妻子雖然背叛了他,但罪不至死。
然而,石秀頻頻施壓,不停言語刺激楊雄,硬逼著潘巧雲親口說出勾搭裴如海的經過,以及誣陷石秀的經過。
堂堂男子漢,當著好兄弟的面,老婆“繪聲繪色”地講著與和尚的風流韻事,換誰也會火冒三丈,並且,老婆還誣陷他的好兄弟,這讓楊雄丟盡臉面,尊嚴盡失。
楊雄以殺人為職業,性格火爆,他是個劊子手,一挑就起。
在石秀的不斷挑唆下,楊雄怒殺了潘巧雲,並且是虐殺,先割舌頭,後又取出五臟六腑,然後大卸八塊。
這是《水滸傳》裡最最殘忍的一幕,沒有之一,比武松殺嫂有過之而無不及。
武松殺嫂,一刀下去,簡單直接,要了潘金蓮的命,潘金蓮連喊都沒來得及喊一聲,就去見閻王了。
比較起來,石秀比武松狠多了,要不是石秀的瞎管閒事,潘巧雲根本不會死。
石秀不僅比武松心狠,心眼子也比武松多。
裴如海剛到門口,恰好碰到了石秀,石秀趕忙讓座,寒暄一番,二樓的潘巧雲聽見了聲音,問是誰?
石秀說是個和尚,潘巧雲笑道:“是師兄裴如海吧,他常來做法事,唸經的聲音動聽極了!”
書中介紹,石秀“自肚裡已有些瞧科”,意思是石秀開始懷疑潘巧雲和裴如海有事了。
為了證實自己的猜測,石秀躲在布簾後面,偷偷向外張望,果見潘巧雲和裴如海眉來眼去,石秀內心冷笑,更是確定他倆有事了。
反觀武松,就像個單純大男孩,啥都不懂。
武松並沒想別的,直到潘金蓮要與武松喝交杯酒,這才察覺,真是後知後覺。
武松大怒:“嫂子不要不識好歹,我看錯了你!”,說罷,恨恨而去。
比起石秀,武松更光明磊落,石秀陰險的多了!
-
4 #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在小說《水滸傳》中,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
關係不同,武松殺的是親嫂子,石秀殺的是義嫂
武松和武大是親兄弟,那麼武大的妻子潘金蓮就是武松的親嫂子。所以,當武大向潘金蓮介紹武松的時候,說的是:
武大郎接了擔兒入去,便出來道:“二哥(武松)入屋裡來,和你嫂嫂相見。”
雖然武松和潘金蓮兩人是第一次見面,但武大在介紹的時候非常的硬氣。
石秀與楊雄只是新結識的朋友,兩人結拜之後才成為了兄弟,所以,當楊雄向潘巧雲介紹石秀的時候,就成了這樣的情景了:
楊雄入得門,便叫:“大嫂,快來與這叔叔相見。”只見布里面應道:“大哥,你有甚叔叔?”楊雄道:“你且休問,先出來相見。”
嫂子犯的錯誤性質不同,潘金蓮害死了武大,而潘巧雲僅僅只是出軌
潘金蓮出軌西門慶,雖然是她有錯在先,但罪不至死,但她後來用毒藥害死了武大,就是罪大惡極了,武松殺死潘金蓮,一點兒也不冤枉她。
潘巧雲的錯誤,僅僅是出軌和尚裴如海而已,她始終都沒有害楊雄性命的心思。雖然後來她誣陷了石秀,說他曾經勾引過自己,但那也只是為了在楊雄面前自保才說的謊。
因為這點兒過錯,而把自己的性命搭在石秀的手上,是相當不值的。
手段不同,武松殺的光明磊落,石秀殺的陰險毒辣
武松一開始,是沒有想要自己動手為哥哥復仇的,他先是掌握了證據,包括人證、物證,都是齊全的,但當他告到知縣那裡的時候,知縣卻貪圖西門慶的賄賂,沒有為他伸張正義,這才惹得武松親自動手。
即使是這樣,武松也是在大哥家裡,在眾位鄰居的見證之下殺的潘金蓮,然後又投案自首,可謂是殺的光明磊落,大義凜然。
相比之下,石秀就顯得十分的陰險毒辣了。他先是幫助楊雄設計,把潘巧雲和侍女迎兒騙上山,然後再細細地拷問潘巧雲和迎兒,讓她們說出自己的淫行,一方面為了洗刷自己的清白,另一方面也是在激怒楊雄,最後,在石秀的步步緊逼之下,楊雄殺了這兩個女人。
可以說,石秀殺嫂,其實是假手於楊雄來完成的,在石秀的擺佈之下,楊雄簡直就像一個無知的小孩一般,沒有自己的主意,任由石秀調遣。石秀殺嫂,手段就顯得十分的陰險了。
-
5 # 春風解語
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何《水滸傳》中姓潘的嫂子都被兄弟給殺了。
武松殺的嫂子是自己的親嫂子潘金蓮,石秀殺的是自己的義嫂潘巧雲,兩位嫂子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美麗動人。
書中是這樣描述潘金蓮的:眉似初春柳葉,常含著雨恨雲愁。臉如三月桃花,暗藏著風情雲意。纖腰嫋娜,拘束著燕懶鶯慵。擅口輕盈,勾引得蜂狂蝶亂。玉貌妖嬈花解語,芳容窈窕玉生香。
描寫潘巧雲的呢?是這樣的:“黑鬒鬒鬢兒,細彎彎眉兒,光溜溜眼兒,香噴噴口兒,直隆隆鼻兒,紅乳乳腮兒,粉瑩瑩臉兒,輕嫋嫋身兒,玉纖纖手兒,一捻捻腰兒……”
這個潘巧雲的外貌是透過石秀的眼睛裡表達出來的,那幾個兒化音描述得比潘金蓮更多了幾分嫵媚妖嬈。
可是就這樣兩位活色生香的美人,被兩位粗豪漢子殺掉了。
一位是尋仇殺嫂,一位是保護“義兄”殺嫂武松殺潘金蓮是因為她毒害了自己的哥哥,石秀殺潘巧雲是怕害了“義兄”。
兩位均是“殺嫂”的人,但是武松有正當理由去做這件事情,因為潘金蓮不但出軌了,還犯下了人命官司。
武松早就知道潘金蓮不會和哥哥安心過日子,也許心中早就有計較,所以他是時刻準備著有一天會這麼幹的。
而石秀和楊雄只是“義結金蘭”的兄弟,他殺潘巧雲少了幾分正義性,如果要了結夫妻之情,那是夫妻之間的恩怨,與外人何干?雖然後來潘巧云為了自保汙衊了他,但是不代表他可以結束潘巧雲的性命。
武松殺潘金蓮後,再殺西門慶順便為民除害,也算除暴安良,而潘巧雲的“姦夫”並不是大惡之人,裴如海頂多算一個六根未淨的“花和尚”。
武松為哥哥兩肋插刀,是血緣親情,石秀和楊雄算什麼?大不了是萍水相逢,兩人的感情也並未深厚到沒有嫌隙,如果是彼此那麼信任,為何潘巧雲說石秀勾引她,楊雄會心生芥蒂呢?
為了自證清白,讓潘巧雲說出真相,然後再結果了她的性命,這個人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善良之人。
一個坦蕩,一個隱秘武松找出潘金蓮殺兄的證據之後,是當著父老鄉親的面殺掉的嫂嫂,然後再殺掉了始作俑者王婆,後來又去獅子樓殺掉了西門慶,整個過程行雲流水,絕對不拖泥帶水。
做完這一切之後,自動去投案自首,秉承了好漢做事漢當的江湖道理。
而石秀就缺乏了武松的坦蕩,他選擇僻靜的翠屏山,並不光明磊落,而是 躲躲閃閃。
他處理的方式也沒有武松的磊落,捆綁、剝衣、斷舌, 動刀的雖是楊雄, 操縱的卻處處是石秀。
而這個石秀還似乎有剝衣的癖好, 從對頭陀的誑誘、剝衣、血刃, 一直到翠屏山,一以貫之。
多管閒事殺人也就算了,還要剝衣服,這對於潘巧雲來說,算不算侮辱,楊雄也任由石秀的挑撥,殺掉了潘巧雲,之後又各種後悔,可見一個並不堅定,一個也不磊落。
石秀處理完這些之後,選擇了偷偷逃跑,與武松的磊落形成了一個鮮明對比。
《水滸傳》 是一部偉大的小說,但是裡面對於女性的描寫,卻有失公允,當然我們無法用現代的標準去評判當時的生活,但是這也無法阻止人們對這部小說的熱愛。
-
6 # 棲鴻看紅樓
殺人犯和非殺人犯。
不,我不是說武松和石秀的區別,而是說潘金蓮和潘巧雲的區別。
如果只是出軌,潘金蓮和潘巧雲不僅可以原諒,簡直值得同情:武大郎是身有殘疾,楊雄則成天晚上不回家,都是夫妻生活不和美的。
潘巧雲被殺,幾乎完全是石秀在推動:從她與海和尚的勾搭開始,就被石秀看在眼裡,一分、二分、三分、四分,一點一點積累下來,自以為有了充分把握,就跑過來找楊雄告狀,又替楊雄謀劃,怎麼捉姦,怎麼逼供,怎麼殺人報仇。難怪民國作家施蜇存,認為石秀心理變態,對潘巧雲有異常的情愫,“得不到她,就要毀了她”。石秀的確激動得有點超常了。
而武松呢,雖然也警告過潘金蓮,但他的關注重點,是哥哥別受人欺負。所以出差之前,他告誡哥哥武大郎:“如若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
就是在武大郎被殺之後,武松也是先告官,試圖透過司法手段來解決問題的。如果不是官府受賄,偏向西門慶,武松其實用不著私刑殺人。
如果潘金蓮與西門慶遇合,向武大郎明言要求離婚再嫁,武大郎當然不能阻止,就是武松也不會反對。但是潘金蓮沒有走這條路,卻下毒害死了武大郎,這就難怪武松要殺她了。
-
7 # 忠肝義膽嶽老三
兩次事情最大的共同點是他們殺之前都剝光了她們的衣服!這不僅僅是武松和石秀對兩個女子這種無恥行為的憤恨,更是內心憋屈的一種釋放!所以,他們殺之而後快,要掏出他們的心肝看看什麼顏色,以解心頭之恨。
武松道:“哥哥靈魂不遠,兄弟武二與你報仇雪恨 !”叫土兵把紙錢點著。那婦人見頭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可以說武松剝了潘金蓮的衣服是為了方便掏心肝,而石秀剝了潘巧雲的衣服更讓人感覺是一種發洩!
楊雄道:兄弟,你與我拔了這個賤人的頭面,剝了衣服,我親自伏侍她。石秀便把那個婦人頭面首飾衣服都剝了,遞過刀子來說道:哥哥,這個小賤人,留她作甚麼?一發剷草除根。不知道,是不是他們殺人都有這種嗜好,先把衣服給脫了,讓她們死之前還被人看看清楚,在她們死之前還被侮辱一下!當然,潘巧雲被剝光衣服那一段,《水滸傳》裡面的描述真是不忍直視,難以言語!
當然,二者被殺還有很大的區別!
第一,潘金蓮是殺了武大郎,而潘巧雲沒有殺人!潘金蓮因為和西門慶有所勾結,不想做偷偷摸摸的夫妻,而是想天長地久,所以他們毒死了武大郎!這是武松必須要報仇的原因。而潘巧雲也和和尚私通,被石秀髮現,她卻反咬石秀,挑撥離間兄弟關係,這讓石秀難以接受!
第二,背叛的原因不一樣!潘金蓮是嫌棄武大郎,覺得他沒地位,跟他很憋屈,她希望她男人榮華富貴,有錢有地位,帥氣逼人,而西門慶剛好滿足了她,所以就和西門慶勾勾搭搭,潘金蓮屬於主動出軌!而潘巧雲確是被楊雄冷落,楊雄有地位有錢財,但是更多的精力放在兄弟情義上,潘巧雲得不到滿足,寂寞難耐,就找了一個大和尚裴如海,卻被石秀髮現,最終被揭破,潘巧雲屬於被動出軌!
第三,被殺的原因不一樣!潘金蓮被殺的主要原因是武大郎之死,而她偷情之事倒是次要,武松必須要給兄長報仇雪恨,所以潘金蓮必須死!而潘巧雲被殺的主要原因是楊雄接受不了被“戴綠帽子”的事實,他的自尊心難以接受,所以他做男人的屈辱迫使他必須殺了這個女人!
其實,個人感覺《水滸傳》或多或少對女人有一種天然的不尊重,書裡面描述的基本沒有什麼好女人,這其實也是一種錯誤的引導!當然,《水滸傳》主要男人的戲,而為了讓男人上梁山只能藉助利用女人,導致女性角色都帶有色彩,這是不好的!
-
8 # 安眠冬夜
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是水滸傳兩個經典橋段了,但是在水滸傳中可以發現,無論是殺嫂還是殺妻,都免不得有幾個共同點。
1、女子出軌或反害親夫導致殺身之禍
不論是潘金蓮還是潘巧雲,都是紅杏出牆導致殺身之禍,潘金蓮勾結西門慶,害死武大郎,潘巧雲和和尚偷腥,也欲反害楊雄,這才導致自己殺身之禍。
2、復仇前的都有奇怪舉動
無論是楊雄還是武松,他們在面對手刃仇人之時,,往往會在殺人前剝衣服,這和宋朝法律有關,因為剝衣服會形成鬥毆的假象,鬥殺比蓄意殺人判刑更輕。
3、兩人動機不同
武松殺潘金蓮,實實在在的是為了哥哥報仇,於情於理也說得過去,帶有英雄主義和復仇主義色彩,石秀完全也是氣不過自身被誣陷,自身本來就是無牽無掛的人,殺人只是出於自身的氣憤而已。
-
9 # 待我施為地煞變
武松殺嫂是給哥哥報仇,石秀殺嫂是拖哥哥下水。
受瞎編胡改的電視劇的影響,很多沒看過原著的都以為潘巧雲也跟潘金蓮一樣,想勾引自己的小叔子。事實上,潘巧雲第一次見石秀是相當不感冒。
〖石秀見那婦人出來,慌忙向前施禮道:“嫂嫂請坐。”石秀便拜。那婦人道:“奴家年輕,如何敢受禮。”楊雄道:“這個是我今日新認義的兄弟。你是嫂嫂,可受半禮。”當下石秀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那婦人還了兩禮,請入來裡面坐地。〗
石秀對潘巧雲很有禮數,慌著行禮,而潘巧雲只不冷不熱地迴應。你若認為沒什麼的話,再看看潘金蓮第一次見武松時
〖武松揭起簾子,入進裡面,與那婦人相見。武大說道:“大嫂,原來景陽岡上打死大蟲新充做都頭的,正是我這兄弟。”那婦人叉手向前道:“叔叔萬福。”武松道:“嫂嫂請坐。”武松當下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那婦人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殺奴家。”武松道:“嫂嫂受禮。”那婦人道:“奴家也聽得說道,有個打虎的好漢,迎到縣前。。〗
見了武松,潘金蓮先萬福,武松行禮她又急忙拉住,然後又說自己敬仰武松的英雄事蹟。真是沒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可以看出潘金蓮很快就成了武松的迷妹,潘巧雲根本就不把石秀放眼裡。畢竟,武松身長九尺,相貌堂堂,又打死老虎威名遠揚,還作了陽穀的都頭。長相、名聲、權勢一應俱全,哪個女人不喜歡?而石秀,相貌不出眾,名氣沒有,還得靠揚雄接濟才能找點工作,很難讓人看得起。女人跟男人不一樣,男人可以看中很多女人,女人只會喜歡她看得上的男人。像電視劇裡那樣,潘巧雲勾引石秀,不可能的,她還忙著找裴如海呢。
裴如海是潘巧雲最優選擇,根本沒正眼看過石秀;潘金蓮最喜歡的是武松,沒成功才選的西門慶。
潘金蓮試圖勾引武松,出於對哥哥的情義,武松拒絕了。但他對潘金蓮對他的敬仰,還是很享受的,沒哪個男人會不喜歡一個女人崇拜自己。所以,此時他對潘金蓮沒有恨。
石秀在潘公手下殺豬,有一天發現案板被收了,他以為揚雄要趕他走:〖哥哥自出外去當官,不管家事,必然嫂嫂見我做了這些衣裳,一定背後有說話。又見我兩日不回,必有人搬口弄舌〗。上來就這樣想,可見潘巧雲平時對他不咋地,要是想勾引他,還會捨不得幾身衣裳嗎?他對潘巧雲是有恨的。
武松是自己唯一的哥哥被殺之後,想走法律途徑解決掉。走不通之後,他才什麼都不顧了。他原來認了義兄宋江,打虎天下名揚,又跟哥哥團聚,還作了都頭,上司喜歡,下屬敬仰,一切都那麼地美好。現在為了撫養自己長大的哥哥,把這一切跟自己的性命都拋在一邊,去為哥哥報仇。
石秀本身啥都沒有,揚雄大大小小是個官,這“官”在梁山好漢心中分量多重,看看宋江寧當囚犯哭著喊著不上梁山,林沖一心想回去,楊志四處打點以求官復原職就知道,之前戴宗勸石秀上梁山也是說,〖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作個官人〗。石秀一身本領,只作個屠夫太屈才了,一心想上梁山,最好再有個同夥。
老婆出軌,打一頓休了就是了(宋江根本沒當回事),要覺得不解氣就當眾揭穿他們再休了。可是石秀,先把揚雄誘上翠屏山,再激他殺人,這樣揚雄就交了投名狀,只能跟他落草了。當然,這也跟潘巧雲平時看不起石秀,他懷恨在心有關。所以,你就是再看不起一個人也不要表現出來,他記恨上了,不知道什麼時候陰你一下。
武松只殺殺死他哥哥的罪魁潘金蓮、王婆、西門慶。
石秀連潘巧雲的使女也殺了。
-
10 # 滿月尋桂子
武松殺嫂與石秀殺嫂的最大區別就是:一個哥哥被嫂嫂謀害了,一個哥哥還好好的。一個是替哥哥報仇雪恨,一個是怕哥哥將來吃嫂嫂陷害。
倆人的哥哥也完全不同:一個是矮,矬窩囊的三寸丁谷樹皮,一個是一表人物(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一個是靠挑擔賣炊餅維持生計的底層貧民,一個是英雄威武的兩院節級。一句話一個地來,一個天。
倆人的嫂嫂倒是很多地方相同:都姓潘,都生的嬌俏妖嬈,最大的共性是都愛偷漢子。
潘金蓮不喜歡武大郎,紅杏出牆還情有可原,誰讓大郎太窩囊,所以儘管潘金蓮百般勾引武松,武松其實並沒有如何對潘金蓮動怒,甚至不對哥哥說(明知哥哥窩囊,說了只會讓他堵心)。去東京出公差之前也是百般交待哥哥,不論發生什麼事,不可與人爭執等他回來解決。交待嫂嫂的是: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看覷他,表壯不如裡壯,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煩惱做甚麼?豈不聞古人言,籬牢犬不入?
其實嫂嫂紅杏出牆是武松料定的事,但想將就哥哥過一家人,得過且過。沒想到潘金蓮遇上的是西門慶,把武大郎謀害了。武松沒想到最不願發生的事發生了:哥哥沒了。武松不是不通人情世故,你偷人也許我可以原諒你,但你害死了我哥哥,手足情深,血海深仇,殺你沒商量。
潘巧雲其實比潘金蓮更可恨,①她是寡婦再嫁,②楊雄有本事,有相貌。你卻和一個和尚私通,誰知潘巧雲與裴和尚的私情被石秀撞破,石秀告訴楊雄,誰知楊雄酒醉後對潘巧雲洩了密,反被潘巧雲誣陷他調戲嫂嫂,石秀被趕出家門。
石秀覺得被冤枉事小,自己與楊雄結義一場,明知此婦人不賢良,他日哥哥若被這對狗男女算計,豈不是自己對不起哥哥。況且哥哥如此豪傑,卻恨討了這個淫婦!石秀本就忿忿不平,又兼誣陷了自己。正所謂:殺人可恕,情理難容!這個嫂嫂是非殺不可!
潘巧雲比潘金蓮更該殺!
-
11 # 歷史一書生
沒什麼區別,就是小說改編,這小說內容能當成歷史來說嗎?《水滸傳》都是騙人的,沒有歷史依據,和《封神榜》一樣。
-
12 # 泊圖泊途
兩個姓潘的淫婦在書中之被結果算是大快人心。不過石秀比武松私心更重。
原因不同武大郎是被潘金蓮、西門慶和王婆合夥致死的,大郎喝藥啦。武大郎有著傳統小民的委曲求全,他自身條件差,又沒權勢,總想息事寧人。可是這並不寧人。武大郎死後,武松的第一反應並不是殺了姦夫淫婦,他身為都頭選擇去報官,這一舉動非同小可,他心中有法度。讓他失去信心的還是官商勾結,既然官府不能給他伸冤,那就只能自己來。
(《水滸傳》中潘金蓮)
潘巧雲雖然矇騙楊雄,但是畢竟沒有殺了他,甚至可能壓根沒有殺楊雄的心,石秀則認為有。即便潘巧雲行為不檢,但罪不至死。由於潘巧雲汙衊石秀,石秀總把汙衊之事掛在嘴上,想擺脫這個汙名,殺潘巧雲不是石秀動的手,卻是石秀設計的。
行為不同武松殺完了潘金蓮、讓街坊鄰居錄了口供,武松並沒有跑,要知道那時候假如兇手跑了,官府完全可以把目擊者用其他罪名頂罪以示其功。武松既不想連累鄰居也甘心伏法。此時他對官場還沒喪失信心,只是對那個縣官失望了。後來武松血濺鴛鴦樓,還是寫了“殺人者打虎武松”。
(《水滸傳》中楊雄和潘巧雲)
石秀最初殺死姦夫裴如海和那個放哨站崗的頭陀是偽裝了案發現場,當地官直接認為這兩個死者是相互火併致死。之後殺死潘巧雲前也早就想好的退路,那就是去梁山,和武松相比差別很大。
心機不同武松被潘金蓮百般調戲,但是心正,最初只當成親情,後來爐火旁發生衝突,武松對哥哥也不解釋,並未給自己辯白。
(《水滸傳》石秀)
石秀特別想給自己洗刷乾淨,有一種咄咄逼人的氣勢。這也情有可原,因為武大郎、武二郎是親兄弟,而楊雄、石秀是半路兄弟,沒辦法的事。
影視劇對潘金蓮有些許同情,但對潘巧雲是一如既往的厭惡。武松給人的感覺是粗中有細,石秀相對細中有粗。
-
13 # 西嶽頑石
讀《水滸》,你會發現總能找出那麼兩個人,要麼經歷相似,要麼性格相似,可細品之下,二者又截然不同。比如同樣寫粗魯,魯智深是豁達大度,而李逵是天真爛漫。再比如武松和石秀,二人性格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樣精細冷靜,同樣心狠手辣,但石秀偏陰,武松偏陽。在武松和石秀殺嫂這件事上,我認為唯一的相同點大概都是一場風花雪月引發的血案,我著重說一下二者的不同之處。
首先事件性質不同,潘巧雲和裴如海只是單純的偷情,楊雄雖然被綠了,但生命不會受到威脅。可潘金蓮和西門慶不僅搞婚外情,還在王婆的攛掇之下,合謀毒殺了武大。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潘金蓮和西門慶沒有對武大下死手,那麼武松極有可能放二人一馬,頂多將西門慶痛打一頓,然後勸武大一紙休書將潘金蓮掃地出門。
可現在搞出了人命,死的人是武松的親哥哥武大,長兄如父,武松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願武大受半點委屈。所以潘金蓮和西門慶必須償命,不管是誰,武松絕對不會放過他,沒有任何妥協的餘地。相比之下,潘巧雲更令人同情,她只是一個得不到丈夫關愛的寂寞少婦,並沒有像潘金蓮那樣狠毒到令人髮指的程度。
其次心態不同,武松純粹是為兄報仇,而石秀與其說是為了維護楊雄名聲,倒不如說為自己洗白。對於潘巧雲的賊喊捉賊,石秀其實想到了,不然他也不會叮囑楊雄當做沒事一樣,待證據確鑿之後再行計較。可惜楊雄酒後失言,事情最終搞砸了,石秀在楊雄的心中成了一個忘恩負義,勾引大嫂的渣男。
對於好兄弟的誤解,石秀並沒有過多辯解,而是轉身離去,這正是他的精細高明之處,因為他知道空口無憑說什麼也沒用,事實勝於雄辯。所以石秀對潘巧雲的恨,並不是因為潘巧雲給楊雄戴了一頂大大的綠帽子,而是因為潘巧雲的反咬一口,導致石楊二人的兄弟反目。石秀要向好兄弟楊雄證明,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最後,手法不同。武松先是詢問當事人,蒐集完證據之後到縣衙告狀,他的初衷是透過法律的手段制裁那對姦夫淫婦。無奈告狀不成,武松才對二人痛下殺手,以慰哥哥武大郎的在天之靈。
石秀是怎麼做的呢?先是殺了姦夫裴如海和報曉頭陀,然後剝光了二人的衣服往楊雄面前一撂,言語之下大有奚落怪罪之意,搞得楊雄面子裡子俱失。最後石秀親手導演了翠屏山的慘劇,教楊雄騙潘巧雲和丫鬟上山,又逼得兩個女子口述直播了偷情的全過程。試想一下,楊雄聽著自己被綠的經過,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怒火中燒啊,這時候,石秀又恰到好處的遞過來一把刀,兩個女子的下場可想而知。
所以說,楊雄是直接行兇者,但真正的兇手其實是石秀,是他一直在背後推波助瀾。整個過程,楊雄的情緒一直被石秀調動著,怎麼說怎麼做都是石秀出謀劃策,楊雄就像一個提線木偶一般被石秀控制,當楊雄的情緒被調動到火山爆發的臨界點時,石秀親手導演的這場借刀殺人的好戲也即將完美謝幕。
如果沒有石秀,或許二愣子楊雄的氣頭一過,會放潘巧雲一馬。不得不說,石秀的狠毒太陰了,讓人不寒而慄,寧得罪武松也不得罪石秀。石秀的狠是暗地裡使壞,而武松的狠是光明磊落。
-
14 # 悅讀會
要說武松與石秀殺嫂既有相同之處,也不同之處。
相同之處在於,武松曾被潘金蓮勾引過,後武松嚴詞拒絕。而石秀也曾受到了義兄之妻潘巧雲的誘惑,雖說好吃不過餃子,好睡不過嫂子,但石秀也是抵住了誘惑。
那從這個方面來講他倆人可以說都是正人君子。
但是,他們殺嫂的目的是有很大區別的。
那武松之所以要殺潘金蓮,是因為潘金蓮在王婆的推波助瀾之下,與西門慶好了後,惡從膽邊生的她與西門慶合夥殺了武大郎。而武松本想著將這兩人告到官府,可是官府的知縣也不敢得罪西門慶,以捉姦見雙,捉賊見贓為由,拒絕辦了潘金蓮與西門慶。那這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正義無法伸張的情況下,武松決定自己親自動手。那他殺嫂,最根本的原因是為兄報仇。
那石秀為什麼殺嫂,說實的就有點讓人覺得奇怪了
他當時發現了楊雄的老婆潘巧雲與潘裴如海姦情。
這還了得,所以他毫不猶豫的選擇告訴了楊雄,但哪知卻被潘巧雲反咬一口,說石秀調戲了自己。楊雄在兄弟與女人面前,他選擇相信自己女人,把石秀給趕走了。
說到這,按一般人來講,楊雄都把自己給趕走了,那他老婆是不是偷情有,有沒有姦情,也不關自己的事了,但石秀這人有講死理,後面上了梁山,因為很拼被人稱為拼命三郎。
所以當時石秀雖說沒跟楊雄爭辯,而是離開後,悄悄的潛伏了下來,等到潘巧雲再去會情郎裴如海時,他來個活捉,並把裴如海就在正法了。
可對於潘巧雲他並沒有自己動手,而讓楊雄親自動的手。這一來報了自己被冤枉的仇,二來還不要動手以免引起楊雄的不滿。
所以說到這裡,大家其實都明白了,石秀殺嫂子只是為了私心。那個潘巧雲除了出軌,並沒有說對楊雄不利。那潘巧雲雖說有錯,但罪不至死嘛。那相對武松的血海深仇,不得已而為之來講,石秀為證自己清白要了人命,這簡直有點小題大做,心狠手辣。
-
15 # 春秋與故事
《你知道嗎,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武松身上卻有如此致命的弱點》
在《水滸傳》裡武松算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他一生經歷了無數坎坷,也做出過很多驚天動地的大事。自從景陽岡打虎一舉成名後,本可以憑藉自己的能力過上令人羨慕的生活,可是就因為他身上的一個致命弱點導致自己不得不落草為寇,一生過上漂泊的生活。
重情義是武松的優點,但也是他致命的缺點。他的重情重義與魯智深,石秀等人不同。魯智深、石秀等人可以和普通人結成兄弟。在他們內心裡不分貧窮富貴,只要為人正直,他們都可以交往。而且他們喜歡打抱不平,看到天下的不公平的事就出手相幫。這種講義氣是站在天下一個“公”字上。而武松與魯智深、石秀不同,他為人孤傲,瞧不起任何人。他的幾次出手都是為了洩私憤,而不是打抱不平。
武松在走投無路時投靠了柴大官人。但是,一向孤傲的武松不懂低頭,總是在眾人面前擺出一副趾高氣昂的架勢。有時還當面頂撞柴大官人,久而久之就混不下去了。要不是遇到宋江,恐怕自己連命都得混丟。
宋江之所以叫及時雨宋公明,就是因為宋江會解人之所急,送得公,送得明。這也正是宋江的過人之處。為了拉攏武松,宋江仍然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領。剛一見到窮困潦倒的武松,宋江馬上把自己的銀子包掏出來,在武松面前一分為二。同時還不停地帶著武松出席各種高檔宴會,逢人就介紹,這可是了不起的大英雄,極大地滿足了武松的虛榮心。最後,武松只服宋江一人。由此可以看出,武松性格的孤傲,很難與人相處。
正是他得這種性格,導致武松喜歡殺人,而且一時興起,一言不合就動手。武松殺人基本都是在洩私恨。包括舉刀殺死潘金蓮,那時在為自己的哥哥報仇。
而花和尚魯智還有石秀等人,即使出手殺人也是為了打抱不平,出為了解救弱小的無辜受害者,為社會除害。這就是武松殺人與石秀殺人最大的不同。
-
16 # 文狼說名著
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其實有本質的不同,從而可以看出武松和石秀不同的品行。
武松殺嫂是為兄長報仇
武大郎被潘金蓮一碗毒藥毒死了。武松想走司法程式,到縣衙裡告西門慶、潘金蓮和王婆。沒想到,西門慶賄賂了縣長。
於是,武松請了幾個鄰居,親自審理案子,錄了潘金蓮和王婆的口供。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為武大郎報了仇。
北宋末年,朝政腐敗,貪官汙吏為害地方,老百姓有冤無處申。當過刑警大隊長的武松,面對著司法腐敗,只能採取暴力手段維權。
石秀殺嫂表露出石秀的自私和殘忍
石秀殺了嫂嫂潘巧雲的相好裴如海和報曉的頭陀。這樁殺人案,官府找不到頭緒,成了一樁懸案。要是石秀告訴楊雄真相,捲鋪蓋逃走,也許楊雄和潘巧雲會相安無事,安安心心過日子。
石秀不這麼想,他要逼楊雄殺了潘巧雲,讓楊雄成為自己的同謀。雙手沾滿老婆鮮血的楊雄,只好跟著石秀上梁山。
石秀唆使楊雄殺潘巧雲,表面上是證明自己的清白,事實上,他想在亡命江湖後,能有個同夥,萬一被官府捉拿,也有個墊背的。
武松殺嫂,好漢也!石秀殺嫂,歹人也!
-
17 # 渤海郡閒人
武松殺嫂是替哥哥報仇,石秀殺嫂是出於淫心。
1.武松替哥哥報仇。潘金蓮和西門慶搞到一起,按道理來講這種事情,潘金蓮完全可以與武大郎分道揚鑣,就算是出軌,武松也不能把潘金蓮怎麼樣,畢竟是嫂子不是妻子。結果潘金蓮和西門慶選擇了最差的一條路,殺人成奸。如此情況下,武松怎麼能夠放過西門慶和潘金蓮。武松殺嫂是在衙門包庇西門慶,走司法之路不通的情況下,下不得已的私刑求義之路,所以,無論怎麼說,武松都是為哥哥報仇的好漢。
2、石秀殺嫂。石秀和楊雄是結拜兄弟,楊雄收留了居無定所的石秀。但石秀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沒事三不知地關注起人家楊雄的媳婦來。他為了抓姦,比楊雄勤奮的多,整夜整夜的盯梢。楊雄這個人很寬容,知道媳婦有情況並沒有深究,而且還對石秀多有微詞。石秀到這時候還不收手,非得給楊雄證明其老婆有情況,甚至不惜殺死報曉的頭陀,把楊雄的家的醜事弄得滿城皆知。
其實,楊雄根本不在乎媳婦的行為,直到最後殺妻一節,還在問媳婦答案,如果媳婦當場說不是那樣,楊雄會不會放掉媳婦呢?石秀的行為非常惡劣,等於越俎代庖,介入楊雄的家事過深,干預別人的家庭,他比裴如海更不堪,因為他的行為導致4個人的死亡,楊雄的事業毀了,一個家庭也家破人亡。石秀其實從本心裡對楊雄的媳婦有了想法,如果沒有想法不可能如自己老婆偷人般瘋狂。
石秀和武松比,一個是真小人,一個大丈夫。
-
18 # 愛跳的球
石秀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而武松麻痺大意沒保住哥哥;武松純粹是在為哥哥報仇,而石秀則是為了洩私憤。
武松早就發現潘金蓮有問題,但他做夢也沒想到,離開陽穀縣才兩個月時間,潘金蓮從勾搭西門慶到謀害親夫,惡事做足。
當初面對潘金蓮的挑逗,武松怒懟:
武松睜起眼來道:“武二是個頂天立地噙齒戴髮男子漢,不是那等敗壞風俗沒人倫的豬狗!嫂嫂休要這般不識廉恥!倘有些風吹草動,武二眼裡認得是嫂嫂,拳頭卻不認得是嫂嫂!再來,休要恁地!”
武松發現潘金蓮有問題,也能在她面前發出“拳頭”警告,可回頭面對潘金蓮的惡人先告狀,武松卻選擇了沉默,不僅沒有告訴哥哥真相,反而示弱搬到了縣衙。
也許是因為武大郎娶妻不容易,武松才不忍傷哥哥的心,但他哪裡知道,自己的沉默其實是助長了潘金蓮的囂張氣焰。
石秀就不一樣了,發現嫂嫂潘巧雲與那和尚裴如海貌似有點問題了,他才不管什麼面子不面子的,直接就告訴楊雄“你老婆貌似和報恩寺禿驢勾搭在一起了”。
雖說石秀這麼做讓楊雄有點難堪,但至少也是給楊雄提了個醒。
既然發現問題,當然是要儘快解決。
石秀不僅細心,而且還特別的執著。
楊雄好心收留,所以石秀就有了一種報恩的意識。比如有外人來訪的時候,石秀總會留些心眼看看來者何人,尤其是那種直接和嫂子面對面的,他更不會放過。
這石秀細心到什麼地步呢?比如初次見到裴如海,石秀就發現了問題。
那和尚連手接茶,兩隻眼涎瞪瞪的只顧那婦人的眼。這婦人一雙眼也笑迷迷的只顧這和尚的眼
僅憑眼神,石秀就看出這兩人有問題,並且能馬上聯想到「幾番見那婆娘常常的只顧對我說些風話」,馬上就斷定潘巧雲不是什麼良人。
這石秀也太厲害了!
下來,石秀就處處留意了,甚至晚上聽到外面出了點動靜,就能想到也許和潘巧雲有關……正因為他的這種精細,潘巧雲做的壞事才一點一點的浮出水面。
武松不像石秀那麼直接,他能做的只能是警告。說到底,還是因為臉面。
武松出差之前曾經警告過潘金蓮,希望她能讓這個家「蘺勞犬不入」,把籬笆扎牢了,別人家的狗才進不了。意思很明顯,就是在暗示潘金蓮別亂搞,否則我回來給你吃拳頭。沒想到,最終還是讓西門慶這隻狗鑽進來了。
事實上,武松是有機會防止出事的,至少可以保住武大郎性命。比如剛到哥哥家時,武松曾經提議從縣衙裡調個兵來幫忙幹家務活。可見,身為都頭的武松,他有使喚屬下幫忙做私事的權力。
如果武松下決心要防潘金蓮,出差前就該派一兩名手下每日去武大郎家走走才是。
只可惜,武松沒這麼做。
委婉的警告潘金蓮之後,武松或許認為這女子應當害怕打虎英雄的拳頭而不敢亂來,或許是想著潘金蓮再放肆也不會對哥哥怎麼樣……有事回來再說。
可最終,悲劇還是發生了。
武松報仇,純粹是為了給哥哥報仇,而石秀的主要目的則是報復潘巧雲。
武松殺潘金蓮,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哥哥報仇,這點毫無疑問。下來主要談的是石秀。
這個拼命三郎不好惹,潘巧雲雖然不是他直接殺的,但要沒有石秀在一旁不斷慫恿的話,楊雄頂多也就是休了潘巧雲而已。
但是,石秀因為自己的私憤,不僅結果了罪不至死的潘巧雲和丫鬟迎兒,而且還把楊雄逼到亡命天涯的路上。
剛到楊雄家,石秀就有點反感潘巧雲,就連穿個新衣服也擔心被嫂嫂說三道四,待在家怕被嫂嫂說偷懶……說白了,就是看潘巧雲不爽。
這種不爽多了,也就逐漸成了憎恨。後來發現嫂嫂有問題了,石秀當然是竭盡所能要把潘巧雲扳倒。
和潘金蓮一樣,心虛的潘巧雲也是惡人先告狀,但她哪裡知道,這麼做其實已經徹底激怒了石秀。
努力收齊證據後,石秀馬上找到楊雄,請哥哥安排個時間和地點與嫂嫂對質。
那時的楊雄對潘巧雲其實還沒有殺心,所以他一直安慰石秀「你是清白的,哥哥誤會你了」,可石秀不幹,非要對質。
好,對質!明天上午,翠屏山見。
其實要怎麼處理潘巧雲,這怎麼說也是楊雄自己的事,但石秀堅持要當軍師,明明說好了「哥哥那時寫與一紙休書,棄了這婦人」,可第二天到了約定地點,石秀的想法就升級了,“休書”變成了“做掉”。
在翠屏山上,石秀重點問潘巧雲「你怎地對哥哥倒說我來調戲你?」,壓根就不是在幫忙解決人家夫妻矛盾,而是極力想證明自己的清白,並且因為自己被人汙衊而感到憤憤不平。
石秀便把婦人頭面首飾衣服都剝了。楊雄割兩條裙帶把婦人綁在樹上。石秀把迎兒的首飾也去了,遞過刀來,說道:“哥哥,這個小賤人留他做甚麼!一發斬草除根!”
主動遞刀給楊雄,自己則站一旁煽風點火,楊雄受了刺激還能住手麼?
可憐的丫鬟迎兒,只不過是在為主子做事而已,而石秀卻不打算放過。
夠狠!
有意思的是:
潘巧雲後來喊“叔叔,勸一勸”的時候,石秀居然回了一句“嫂嫂,不是我!”……這是害怕潘巧雲死後找他算賬麼?
-
19 # 再言春秋
不管你是否接受金聖嘆對《水滸傳》的評價,但只要你是真的《水滸傳》愛好者,那你就一定要去看一看金評本。
金聖嘆在批《水滸傳》的時候,對其中的人物描寫有過這樣一番評價:
《水滸傳》寫一百八個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樣。若別一部書,任他寫一千個人,也只是一樣;便只寫得兩個人,也只是一樣。
他除了對人物描寫做出瞭如此之高的評價外,對《水滸傳》中的情節描寫也有著極高的肯定:
江州城劫法場一篇,奇絕了;後面卻又有大名府劫法場一篇;一發奇絕。潘金蓮偷漢一篇,奇絕了;後面卻又有潘巧雲偷漢一篇,一發奇絕。景陽岡打虎一篇,奇絕了;後面卻又有沂水縣殺虎一篇,一發奇絕。真正其才如海。劫法場,偷漢,打虎,都是極難題目,直是沒有下筆處,他偏不怕,定要寫出兩篇。
分析讀了水滸之後,我有這樣一個感覺。雖然一百八人各有一百八人的性格。可在這“迥異”的性格之後,其實也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就拿武松和石秀來說,他們二人的經歷其實是有著很多“相仿”之處的。街頭認兄,嫂嫂調戲,被人挑撥,為兄除嫂,獨自闖樓••••••
只不過,在二人的相仿之處背後,又有著細節上的區別。也正是這細節上的區別,讓人能夠看出來武、石二人的區別。也讓金聖嘆對二人有不同的評價——武松上上人物,石秀中上人物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二人“殺嫂”這件事上究竟有什麼“不同”。
從律法開始說起不管是武松還是石秀,他們二人“殺嫂”都是有一個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潘金蓮與潘巧雲都是與人通姦在前。
如果不是潘金蓮與潘巧雲與人通姦有染,那自然也不會有後面的故事,武松和石秀也自然不會去“殺嫂”了。
《水滸傳》的背景是北宋,而北宋的律法是源於《唐律》。唐朝由於民風開放,對於通姦之罪沒有前代處罰嚴格。
在唐代,通姦者需要判處一年半的徒刑,而如果女者有夫的話,這個刑期需要再加上半年。北宋的時候與此相仿,只不過有一個細節發生了變化。
那就是,通姦雖然有罪,但如果女子的丈夫不做追究的話,那可以不採取法律手段解決。說白了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不過,通姦之罪到了元朝之後,又重新變得重了起來。通姦者除了要接受徒刑之外,還要對其執行杖刑。
等到了明朝的時候,對通姦的處理就更重了。重到什麼程度呢——通姦者被夫家捉姦在床者,夫家殺死二人而無罪。
這裡說的是通姦的罪過,除了通姦之罪,在《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時候還涉及到了另一個律法的內容,那就是復仇。
在中國歷史上,為父兄復仇而殺人者,只要肯主動自首那就是會從輕處理的。這一點尤其在宋、明極其寬容。
換句話說,武松之所以敢在殺死潘金蓮和西門慶後敢於自首,除了因為其有擔當的性子外,還是因為他把一切都算明白了。他知道,他這次復仇後,府衙對他的處理就是“表面”行徑。
咱們回到《水滸傳》創作上來,施耐庵創作《水滸傳》時是明朝。而《水滸傳》完全成書,成為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樣子是在明嘉靖之後。
也就是說,《水滸傳》的律法根據極有可能是以明朝律法為準,而並非以宋朝。換句話說,在《水滸傳》的創作背景下,通姦本就可以是“死罪”,這樣一來二潘之死就顯得“順理成章”。
不同的目的不管是武松還是石秀,他們二人殺嫂的根源都可以追到潘金蓮與潘巧雲與人“通姦有染”。當然,都是通姦可以有不同。
潘金蓮與西門慶通姦,結果導致了武大郎之死。而潘巧雲雖然與裴如海通姦,可兩個人倒也沒有謀害楊雄的性命。
所以說,武松殺嫂的目的是為了給自己的兄長報仇。其實,如果潘金蓮只是通姦,而沒有謀害大朗的性命,或許武松會憤怒,會給自己的兄長出氣,但武松應當不會殺死潘金蓮。
在書中,其實早已有明確表示,潘金蓮所通姦者不止西門慶一人:
自從武大娶得那婦人之後,清河縣裡有幾個奸詐的浮浪子弟們,卻來他家裡薅惱。原來這婦人, 見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獕,不會風流。這婆娘倒諸般好,為頭的愛偷漢子。
對此,武松其實早已有所耳聞,所以武松會在外出辦公之前對武大郎有了那一番囑咐:
你從來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來欺負。假如你每日賣十扇籠炊餅,你從明日為始,只做五扇籠出去賣;每日遲出早歸,不要和人吃酒。歸到家裡,便下了簾子,早閉上門,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負你,不要和他爭執,待我回來,自和他理論。大哥依我時,滿飲此杯。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武松所在乎者只有武大郎。雖然潘金蓮試圖挑撥二人兄弟關係,但因為大朗信任武松,所以武松對潘金蓮的所作所為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也就是說,只要潘金蓮沒有謀害武大郎的這件事,武松不會對潘金蓮起殺意。
不過,到了石秀這裡,他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楊雄。作為江湖人,石秀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自古姦情出人命。所以,當他知道潘巧雲與裴如海的姦情後,有過擔憂:
石秀卻自尋思道:“楊雄與我結義,……我若不明白得此事,枉送了他的性命。
但石秀“殺嫂”除了有幫助楊雄的目的外,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上梁山。在石秀與楊雄初識的時候,他結識了戴宗。而他也有上梁山的念想,只是因為時機不湊巧而沒有說出來:
正欲訴說些心腹之話,投托入夥,只聽得外面有人尋問入來。正欲訴說些心腹之話,投托入夥,只聽得外面有人尋問入來。三個看時,卻是楊雄帶領 著二十餘人,都是做公的,趕入酒店裡來。戴宗、楊林見人多,吃了一驚,乘鬧鬨裡,兩個慌忙走了。
那什麼時候是時機湊巧了呢?就是楊雄殺了潘巧雲之後:
石秀道:“哥哥殺了人,兄弟又殺人,不去投梁出泊入夥,卻投那裡去?”
石秀想上梁山,也想拉著楊雄一同上梁山。若是沒有潘巧雲的事,石秀沒有辦法拉著楊雄上山。可因為楊雄殺了人,石秀也就有了一個好的理由,拉著楊雄一同投奔梁山了。
不同的人物表現同樣是殺嫂,其實武松和石秀兩個人在這過程中的表現還是有差異的。這些差異,恰恰能體現出二人的性格特點。
在調查事情原委,佈局殺人條件,等等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中,武松與石秀都表現出了機智、謹慎這些共性。
可如果我們在仔細的看看其中一些小細節,其實也能找到二人“氣度”上的差異。
武松對待武大郎之死的當事人之一何九叔時,有過這樣一番話:
對我一一說知武大死的緣故,便不干涉你!我若傷了你,不是好漢!倘若有半句兒差,我這口刀立定教你身上添三四百個透明的窟窿!閒言不道,你只直說我哥哥死的屍首,是怎地模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來,武松始終以好漢自處,他很明確仇怨到底歸在誰的身上。何九叔在這件事裡,只是脅從,他無力做任何事,所以武松對其倒也沒有恨。
而且,最為關鍵的一點是,武松在最早的時候並沒有想要“報私仇”。他是找到了證據,想要給自己兄長一個交代的:
次日早晨,武松在廳上告稟,催逼知縣拿人。誰想這官人貪圖賄賂,回出骨殖並銀子來,說道:“武松,你休聽外人挑撥你和西門慶做對頭。這件事不明白,難以對理。聖人云:經目之事,猶恐未真;背後之言,豈能全信?不可一時造次。”獄吏便道:都頭,但凡人命之事,須要屍、傷、病、物、蹤,五件事全,方可推問得。”武松道:“即然相公不準所告,且卻又理會。”
其實,只要我們仔細讀一讀武松報仇的前後細節,就能看出來武松心性的坦蕩。在這一點上,他其實是強於石秀的。
金聖嘆口中的中上人物石秀,雖然在很多地方都與武松有相仿之處。可有一點,卻是不及武松,那就是心性:
正走過州橋前來,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哥哥,那裡去?”楊雄回過頭來,見是石秀,便道:“兄弟,我正沒尋你處。”石秀道:“哥哥且來我下處, 和你說話。”把楊雄引到客店裡小房內,說道:“哥哥,兄弟不說謊麼?
石秀的這一句“哥哥,兄弟不說謊麼?”雖然字數不多,可卻能讓讀者很明顯感覺到與武松相比,石秀要更為矯情。
其實也正是這一番矯情,讓他對潘巧雲的“恨”增加了。彼時的石秀,所恨者不只有潘巧雲,其實對楊雄也有不滿。
再加之全書前後文中,石秀先是否認自己殺了裴如海,後來又慫恿楊雄殺潘巧雲。雖然也可以看出石秀對楊雄義氣的一面,可卻讓他少了幾分豪氣。
結語就像金聖嘆所說的那樣,武松與石秀二人所經歷的事情,雖然有“相似”之處,但在細節上卻又明顯不同。
而這不同的根源,其實就在於人。武松殺嫂,從字裡行間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武松的坦蕩。而到了石秀這裡,卻少了幾分豪氣,多了幾分心機。
-
20 # 泥人161
就《水滸傳》裡的潘金蓮和潘巧雲這兩位都姓潘的女人來說,都屬不守婦道的女人,潘金蓮的丈夫武大郎醜陋無比,她的內心肯定是委屈至極,經不住風流西門慶的百般勾引,終與其通姦又與人合謀毒死丈夫,被武大郎的弟弟武松給殺了,武松為兄報仇雪恨是同胞情深,再說潘巧雲的丈夫揚雄處於公務繁忙冷落了她,潘巧雲不甘寂寞,竟與和尚通姦被丈夫的結義之弟石秀髮覺,不但不知康羞,反而在丈夫揚雄面前說三道四,挑駁揚雄和石秀的關係,石秀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最後將和尚殺了,又抓了證據,和揚雄合夥將潘巧雲在亂崗墳前殺了。武松殺嫂是親兄之妻,石秀殺嫂是義兄之妻,武松替兄復仇,石秀為義兄和以示自已的清白而殺人,總的來說這兩樁事情的意義還是有些區別,順便在贅幾句,潘金蓮也罷,潘巧雲也罷,這兩個所謂的淫婦都姓潘,值得深思施耐庵的心意之筆!
回覆列表
武松殺嫂是報仇石秀殺嫂是報復
先回答問題,武松殺嫂和石秀殺嫂有什麼迥異?我的回答是武松殺嫂是給哥哥報仇,石秀殺嫂是報復嫂子,同時是拖哥哥下水,而且石秀比武松私心重的多。
武松剛剛見武大郎時,是陽穀縣的都頭,已經當上官了,既不缺錢,也有了社會地位,還有服侍自己的小兵跟班。
在武大郎武松這組兄弟組合裡面,弟弟是佔著強勢的。弟弟武松錢也比哥哥多,地位也比哥哥高,還要負責保護哥哥不受欺負。所以,在後來武松知道了潘金蓮不是個好女人之後,就直接明明白白警告自己的嫂子:嫂子你要守本分,別讓狗鑽了自己家裡來。
這就是警告潘金蓮,武松是有這個硬氣的資本的,因為他比他哥哥嫂子實在強出太多了。
石秀剛剛見到楊雄時,卻只是個砍柴的,窮的不行。
石秀窮到什麼地步呢?窮到張保罵他是:【凍不死餓不死的乞丐】。石秀混的很慘很慘,在外人來看,跟乞丐也沒什麼分別了。
楊雄是當官的,有錢有勢,石秀卻只是個砍柴的,沒錢沒勢。所以,在楊雄石秀這組兄弟組合裡面,哥哥才是佔著強勢的!弟弟進了哥哥家之後,吃也是吃哥哥家的,喝也是喝哥哥家的。就算後來開了個豬肉店,所有資本也都是哥哥家投的。
最關鍵的是,武松跟武大郎,是有親情存在的,血濃於水,跟楊雄石秀這種前一秒還是陌生人,後一秒就拜了把子認了幹兄弟的脆弱關係,是沒法比的。
楊雄根本就沒把石秀當什麼親弟弟看待,楊雄只是看石秀和自己一樣是個江湖好漢,比較順眼,兩人就混在一快玩玩而已。後來楊雄一看他不順眼了,就立刻把他趕走了。並說道:【他又不是我親兄弟,趕走他便罷!】
楊雄石秀的關係,其實相當之脆弱,根本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種兄弟情深的樣子。在書中,總是一個勁的誤導我們,讓我們以為楊雄石秀都是江湖好漢,從而忽略了他們身份地位上的差異。
石秀也很敏感:自己跟楊雄非親非故的,自身背景和金錢又和楊雄差那麼遠,楊雄究竟會不會真心拿自己當兄弟?後來楊雄家要做法事,豬肉店要關門兩天,這就跟老闆有喜,飯店暫時關門兩天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可石秀就立刻敏感得不行,以為楊雄要趕自己滾蛋了,主動提議不行我就先走吧!不在你家住了。
石秀又自卑又敏感,在楊雄石秀這一組兄弟裡面,石秀完全沒有任何硬氣的資本。所以,當後來石秀知道了潘巧雲不是個好女人之後,他壓根沒敢像武松一樣,去警告自己的嫂子——那是自己親嫂子嗎?自己跟楊雄又沒什麼關係,楊雄是信自己這個朋友的,還是信自己老婆的?
武松碰上哥哥武大郎,石秀碰上哥哥楊雄之後,哥哥就帶著弟弟去拜自己嫂子。
石秀見了嫂子潘巧雲,立刻【推金山,倒玉柱,拜了四拜。】
潘巧雲見了,就很禮貌的說不敢當。從這之後,潘巧雲和石秀,就再也沒接觸過。潘巧雲對石秀很冷淡,也沒任何看上石秀,想要勾引石秀的意思。在水滸傳原著裡面,潘巧雲對石秀根本就沒有半點意思!因為潘巧雲目前的三個男人,一個是當官的楊雄,一個是很有錢的和尚裴如海,不管是哪個,就算是已經死了的前夫王押司,都要比石秀的條件要強上太多!潘巧雲完全沒可能看的上石秀。
潘金蓮對武松就完全不一樣了。
寫道:武松見了潘金蓮,立刻【推金山,倒玉柱,納頭便拜。】
潘金蓮是什麼反應呢?潘金蓮的反應是:【連忙向前扶住武松,道:叔叔,折殺奴家!奴家聽得間壁王乾孃說,有個打虎的好漢迎到縣前來,原來卻是叔叔。且請叔叔到樓上去坐。三個人同到樓上坐了。那婦人看著武大,道:我陪侍著叔叔坐地。你去安排些酒食來管待叔叔。武大應道:最好。二哥,你且坐一坐,我便來也。武大下樓去了。】
【那婦人在樓上看了武松這表人物,自心裡尋思道:武松與他是嫡親一母兄弟,他又生得這般長大。我嫁得這等一個,也不枉了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樹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氣!據著武松,大蟲也吃他打倒了,他必然好氣力。說他又未曾婚娶,何不叫他搬來我家裡住?不想這段姻緣卻在這裡!那婦人臉上堆下笑來問武松道:叔叔,在那裡安歇?武松道:胡亂權在縣衙裡安歇。那婦人道:叔叔,恁地時卻不便當。武松道:獨自一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士兵服侍。婦人道:那等人服侍叔叔,怎地顧管得到。何不搬來一家裡住?早晚要些湯水吃時,奴家親自安排與叔叔吃,】
潘金蓮和武松一見面,潘金蓮就表示出對武松極大的熱情和關注,並且,潘金蓮立刻就在心裡盤算起了勾引武松的計劃。
為什麼潘金蓮這麼想要勾引武松呢?書上也寫得很明白了,主要原因,就是潘金蓮的老公武大郎實在是太差了!潘金蓮實在忍受不了嫁給武大郎這種悲劇,所以一看見長相帥氣的武松,潘金蓮就立刻盤算起來要怎麼勾引他了。
潘巧雲則完全不一樣,從頭到尾,她都沒想過要勾引石秀。
當武松知道自己的嫂子不是一個好女人之後,他立刻對嫂子大怒了一場,猛地一推,差點把嫂子推到。但當他的哥哥武大郎問起他這個問題的時候,武松卻啞口無言了,決定什麼都不說,跟哥哥說:哥哥別問了,反正我要走,你就別問為什麼了。
這就證明:武松並不懼怕潘金蓮,也不怕得罪她,但武松卻不想告訴哥哥真相,因為他怕傷了哥哥的心。畢竟是親兄弟。
當石秀知道了自己的嫂子不是一個好女人之後,石秀的做法,竟然跟武松完全相反!石秀並沒有警告自己嫂子,瞞著自己哥哥。而是瞞著自己嫂子,去警告了自己哥哥!
石秀很怕潘巧雲,自己畢竟是個外人,又不是真兄弟,真有什麼事,楊雄是聽自己的,還是聽他老婆的?石秀不敢去警告潘巧雲。
不敢去警告潘巧雲,並不代表石秀膽小,而是代表石秀聰明!在人屋簷下,說話做事確實要小心一點,石秀這麼做,是絕對正確的做法。
警告完自己的嫂子後,武松就暫時不和他們聯絡了。後來武松要出差,就再次警告了自己的嫂子。不過,武松似乎還是相信人性本善的,警告自己嫂子的時候,語氣柔和,已經看不出生氣的意思了。說道:【嫂嫂是個精細的人,不必武松多說。我哥哥為人質樸,全靠嫂嫂看覷他。】
武松已經不記恨自己嫂子揹著自己哥哥勾引自己了。
石秀則是被楊雄給趕走了,重新過上了【凍不死餓不殺的乞丐】日子,臨走的時候,石秀也沒說什麼,只是藏了一把匕首,就走了。
就是石秀已經恨上自己嫂子了,並且恨得很深。潘金蓮的死,武松是沒有預謀的,武松只是出差去了,並沒有想殺潘金蓮。後來武松一回家,看見哥哥被嫂子害死了,才起的殺人之心。
而石秀則剛好相反,潘巧雲的死,石秀從被趕出家門的一瞬間起,就開始密謀了。
石秀根本就沒有殺嫂的必要!他的哥哥還活的好好的!只是被戴了綠帽子而已,石秀殺了和尚裴如海,也就算了,根本沒必要殺嫂子,還把自己的哥哥也牽扯進來。
石秀殺嫂,完全不是為他哥哥報仇,也不是為他哥哥雪恥。石秀殺嫂,其實就是為了給自己復仇!石秀要報復潘巧雲!
其實楊雄的性格,本來是沒想殺潘巧雲的,只是想教訓她和建夫而已。但楊雄千不該萬不該,竟不防備石秀陰他,導致自己中了石秀的奸計,一步一步地走入圈套,最後,竟替石秀出了這口惡氣,殺了潘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