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敵魚寶
-
2 # 泊雨渡風
在三國演義小說中,謀士的作用相對比武將大一些,按照題主的假設,假如徐庶沒有離開劉備,那麼,徐庶走馬薦諸葛便不會那麼早發生,參考後面劉皇叔對待諸葛亮和龐統的態度,徐庶應該能和他們平起平坐。
徐庶的才能也非常人可比,在我看來,應該是荀彧這個級別的,那麼劉皇叔有了強力謀士,再加上自己收攬人心的能力,三名強力武將,他依然會得荊州。得了荊州就會按照正常的發展來,依然要聯吳抗曹,赤壁之戰也還是少不得。龐統再獻連環計,火燒赤壁少不了,曹操雖敗,但他還是能逃走的,後面三氣周瑜就不一定了。
另一方面分析,徐庶器量不如諸葛亮,謀算也遜色於諸葛亮,諸葛亮氣死周瑜再把龐統拉來,不僅對東吳進行了人才打擊,還讓劉備新增了鳳雛,諸葛亮野心大,器量更大,不在乎龐統會不會搶自己風頭。
徐庶可就不一定了,徐庶得志時不曾想起諸葛亮,走後復返才把諸葛亮推薦給劉備,徐庶想要施展抱負,也知道諸葛亮比自己強,所以應該會在自己坐穩劉備第一謀士之位以後,才會考慮引薦人才。
那麼,勝了曹操,得了荊州之後,若要進軍益州,便不得不將諸葛亮或龐統請來。若請來了龐統,龐統急功近利依然會死在落鳳坡,結局還是會最先被滅。
如果請來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寸功未立,自然不會坐鎮荊州,定是隨劉備入川,那麼後面就會略有不同。徐庶聯合東吳,諸葛亮出山,兩面夾擊曹操,但曹操實力過於雄厚,可能會連敗,但不會被消滅,時日久了諸葛亮必然糧草接濟不上,徐庶與東吳也還是會有分歧,難保東吳不會下黑手奪荊州。
這樣一來,三足鼎立的局面會更加穩定,等到了下一代,劉備孫權後繼人才不如曹操,必然又是曹丕滅了蜀吳,一統天下。
-
3 # 奕朗寶寶
這是一個探討性的問題,結果充滿了變數。如果徐庶沒有離開劉備,那麼可能他也不會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了,因為大家知道,徐庶是因母親的原因才回了曹魏,因此才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徐庶能文能武,然而其文不及臥龍鳳雛,武不及曹魏各名將。可能也就沒有了草船借箭和赤壁精典的一大勝仗了。
蜀漢失敗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兒在於關二爺大意失荊州。當時曹操勢大,劉備卻因關二爺的死去,不聽勸阻,執意攻打東吳,兵力大減,沒能夠蓄足強大的兵力以抗曹魏,這也是蜀漢最後被曹魏所攻敗的一個重大原因。
但是如果徐庶沒有離開劉備,並且最後還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的話,那麼結果可能是另一個變數。如果是徐庶和關二爺同守荊州,那麼徐庶的文加上關二爺的武,那麼荊州極有可能保住,關二爺也不至於死去,那麼劉備就可能不會去執意攻打東吳了,那麼蓄足兵力,擴大勢力的劉備興復漢室的願望是可能實現的。
-
4 # 玉米糊
也許徐是個明白人。但即便臥龍鳳雛和徐都歸劉備,也不能一定如何。劉備自己不聽話又如何?小說裡他非要為報仇打東吳。估計徐也勸不了。劉備佔了皇叔的光,不如曹操孫權大局觀。
-
5 # 小雞看世界
首先我的觀點是還就是那樣了,也不會有多大的成就最多也就是後來的蜀國
原因有以下幾點?在當時的大環境背景裡面最牛的兩個謀士或者有名氣的當屬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這個問題就舉個例子吧!你現在讀初中你在你們全級可能學習非常好然後好多其他同學不困的問題都會請教你這個這個時候你感覺自己很厲害因為在此時此刻,你的觀點結論來源於自己所處的環境假如把你從你們學校提到全省或者全國赫赫有名的學校裡面然後你再來對比,或許你就並不是那麼優秀了大家感覺徐庶在三國演義裡面厲害是作者有鋪墊的作用為後來諸葛亮的登場奠定基礎作出襯托好比現在出了一個問題,你可能不會做了但是省重點中學裡面的尖子做這道問題信手拈來,很是隨意而且在電視劇中諸葛亮是徐庶,推薦給劉備的他本人也承認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遠超與自己所以從多方面來看就算徐樹不走,等諸葛亮出山之後徐庶必然據於諸葛亮之下而劉備的高度取決於擁有頂級人才,發揮潛能的高度所以我得出結論劉備還就是那樣了因為他擁有了臥龍還擁有了鳳雛或許有的朋友會感覺說,或許有了徐庶會有不同的結果但是這個問題回答有一定的背景我們不能過多的做很多假設個人感覺這個問題應該改為假如劉備只有諸葛亮,沒有鳳雛,會怎樣這樣的問題會更好?畢竟諸葛亮和龐統是相互比肩的,各有優勢兩人在劇中也有透露得一人者得天下但是劉備得了兩個在大的戰略方針中,劉備就陷入了選擇的境地,甚至兩人沒有產生1+1大於二的效果甚至出現了內好的情況這樣也削弱了劉備的實力以至於後來劉備意氣用事大家可以參考後續因為有龐統的存在,劉備雖說可以相互制衡但是相互制衡也會相互限制會在很多重大國策上產生分歧所以二人的能力都沒有發揮到淋漓盡致
-
6 # 東城陰陽魚
劉備得到了諸葛亮和龐統後尚且不能保住蜀國不被滅亡的現實,即使徐庶不離開劉備也無濟於事。
首先看徐庶的型別,應當屬於謀士,和龐統屬於同一種類型。功能上是有所重複的。諸葛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安定政權控制區域內的穩定和發展經濟,為前線提供穩定的支援。後期能夠跟隨劉備出征的主要是龐統和法正。對於一個君主來說,能夠寵信的也只有那麼一兩個人。從戰術上看諸葛亮和龐統還是有不同見解的,龐統戰死一役前諸葛亮是反對出兵的,且夜觀星象看到了將星隕落的凶兆,作為和諸葛亮同窗並且是龐德公孫子的龐統不會看不到,只是心存僥倖才招致殺身之禍。反觀徐庶的戰術安排和諸葛亮是有共同之處的。因此後期即使徐庶留在劉備陣營中想必也會和諸葛亮一樣不會得到劉備的充分認可。也許很多讀者不同意我的看法,認為劉備對諸葛亮是想當信任的,否則不會把諸葛亮作為託孤重臣。這個並沒有錯,只是認可和信任是兩碼事,由於關羽張飛陣亡後諸葛亮反對劉備出征東吳,劉備對諸葛亮還是很有意見的。因此當諸葛亮得知劉備被陸遜打敗的訊息後才說: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人都是這樣,對待人會有薄有厚。曹操手下謀士雲集,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賈詡等等,但曹操最青睞的只有郭嘉。
其次,徐庶在曹營的時候,也在為劉備出力。長坂坡一戰,徐庶能夠在趙雲危難之際對曹操一番言論讓曹操升起愛將之心,才保住了劉備身邊最得力的大將,也成就了趙雲長坂坡七進七出的戰績。在赤壁之戰之前,徐庶配合諸葛亮和周瑜完成了火燒戰船計策的關鍵一步,建議曹操把戰船用索鏈連線,使兵士及戰馬在船上如履平地。否則曹操的損失也不會那麼大。徐庶為劉備出力不一定要在劉備身邊。只是後來戰局變換,蜀國需要同時應對兩個國家,非一人之力能夠改變。因此即使徐庶在蜀國也不能改變歷史的程序。
-
7 # 良人豪
徐庶(徐福),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後歸曹操,並仕於曹魏。 早年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徐庶南下時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此事被藝術加工為“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被廣為流傳《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成功讓人佩服不已。他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所依仗的除了“皇叔”這塊金字招牌外,就是麾下的眾多人才了。文有諸葛亮和龐統,武有五虎上將。真可謂人才濟濟,星光熠熠。
但在爭霸初期,劉備過了一段只有大將沒有軍師的苦日子。那時的他,就像空有許多名貴的食材,但沒有高明的廚師將其加工成一盤色香味俱全的大餐。直至諸葛亮的出現,劉備的軍師危機才得到了徹底的改變。
其實,在諸葛亮之前,有一個人曾經短暫地擔任過劉備的軍師,這個人就是徐庶。後來,程昱利用徐庶事母至孝的特點,偽造徐庶母親的信函將其騙到曹操軍中。若是徐庶不被迫離開劉備,諸葛亮還會出山相助劉備奪取天下嗎?
徐庶的能力
我們先來看一下徐庶的能力。徐庶加入劉備軍中後,接連打了兩個勝仗,分別擊敗了呂曠呂翔兄弟和曹仁。這兩個勝仗一掃劉備軍之前的頹勢,大大振奮了軍心,真可謂雪中送炭。
曹操曾問程昱徐庶的能力有多強。程昱說徐庶之才十倍於己。這裡不排除程昱有謙虛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徐庶的才能這裡不排除程昱有謙虛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徐庶的才能是超過程昱的。而程昱是曹操手下的主要謀士之一,由此可見,徐庶的能力非常強,強到曹操都要想方設法把他騙到自己軍中。徐庶希望諸葛亮出山嗎
這裡從人性中自私的角度出發進行假設,諸葛亮不出山,徐庶就是劉備的第一軍師。但諸葛亮加入劉備軍,他的智謀強於徐庶,必然會奪走徐庶第一軍師的地位。徐庶會甘心嗎《三國演義》中,徐庶是在分別之際才向劉備告知諸葛亮的詳細資訊。之前,劉備只是從水鏡先生處知道有臥龍鳳雛二人。臥龍是誰,家住哪裡,他是一無所知的。
-
8 # 什麼名稱不重要
劉備不會三分天下,最終會東奔西走遺憾終生,因為劉備沒有戰略路線,雖然每天忙忙碌碌也只是為了找個落腳的地方。
-
9 # 三國演義的智慧
這個問題的關鍵是,為什麼徐庶會離開,諸葛亮會出現!這是值得我們研究的。
一個團隊要成長起來,有實力能幹成事業,需要理性的東西,比方說,人才結構、主次配合、戰略執行,等等;但是不能忽略的是、非理性的方面。
比方說徐庶離開劉備,直接原因是徐母的一封信,但是,我們把視野擴大一些,恰恰徐庶相信了那封信、恰恰曹操可以利用這些因素!只是,這些因素產生的結果是唯一嗎?也就是說,當時可以出現別的結果的,如果徐庶看出了信件的問題呢?
所以,不可以忽略偶然、非理性、巧合!
同時,我們也應該瞭解到,人與人的配合,是講究感覺的、緣分的、默契度的!歷史的事實是:劉備諸葛亮的配合和成就,是了不起的!
歷史不能假設!同時,歷史也不是邏輯學,不是1+1=2、2+3=5,不是!
歷史充滿了巧合和偶然、人是有活思想的!有的事情,不能倒推出結論!
-
10 # 立體書法
也許歷史要改寫,徐庶與孔明相比,一個有大才,有建國安邦戰略之才,不說三國演義有沒有水份,諸葛亮伐魏前後出師表是真的,流傳下來的,而徐庶只有小謀小計,缺少鴻圖謀略,憑兩人出山對曹操第一戰便知,徐庶使用的是主將進入八卦陣破陣法,嘗若失手大敗,那自己和劉備關張等將,要麼拼個魚死網破,要麼大敗而逃。再來看諸葛亮第一戰,得知曹操派大將夏侯惇及十萬士兵來捉拿劉備,提前堪察地理地形位置用什麼策略等等,假設夏侯惇不上當,諸葛亮也有完勝的計策,由趙雲在前迎戰,關張在後兩邊包抄,雙方撕殺,傷亡很大,開始選擇上策。
-
11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倘若徐庶不離開劉備,三分天下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不過時間要長一些。從後來的火燒赤壁、奪取益州看,徐庶不會有諸葛亮行進得快。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謀士當數司馬徽,徐庶、諸葛亮都求教過司馬徽,徐庶自知才華遜於諸葛亮。若將徐庶和許攸、荀彧相比,只能是席地之分,程煜曾贊徐庶才華勝他十倍,可見徐庶才能是可以的。不然曹操怎能抓住徐庶是個大孝子的弱點,設計要挾徐庶佔為己用呢?於是才有“徐庶走馬薦諸葛”、“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的典故。
本來是做二把手的日子不會有一把手的日子好過。若徐庶不離開劉備,他是不會推薦諸葛亮的,若推薦諸葛亮,只能聽諸葛亮的使喚。對於諸葛亮而言,雖說“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這似乎不是心裡話,憑他的性格,他的報國之志,他會有辦法叫劉備三顧茅廬的,這是遲早遲晚的事,況且諸葛亮看好的是劉備,不會跟曹操、孫權的。因此在徐庶看來,還是走了吧!以後就避免在一起有不愉快的事了。徐庶走馬薦諸葛,對劉備而言,安撫了劉備,讓他看到希望;對諸葛亮而言,也等於讓了位,送個人情。
-
12 # 晚上喝酒好睡覺
歷史是沒有如果的,這個問題就如同問二戰時期德國真的製造出了原子彈,世界歷史是不是會被改寫?要知道,當時德國的科技水平領先全世界,以致於德國二戰戰敗,美國和俄羅斯都來爭搶德國的科學家,所以爆發了後面的冷戰。不過嘛,有時候學習歷史也需要有想象力,所以就有了《三國演義》這樣如此恢宏的鉅作。歷史是一面鏡子,我雖然沒有重新寫一部三國的實力,但我希望我下面的分析能夠給你們更多的啟發。
這裡有一個很重要的人和事,那就是諸葛亮和他的《隆中對》,我們不是歷史中的人物,所以不能假設,但是我們可以用歷史中的人物進行假設,我覺得這是我學習歷史的很好的一種學習方法,也分享給大家。
首先要說明一下當時的情況,在劉備得到徐庶的時候,只有關張趙等武將;而曹操已經擁百萬之眾,收斂天下人才,挾天子以令諸侯,掌天下牛耳;江東孫權已立三世,國險民附。這是當時的實際情況,而劉備要逐鹿中原,中興漢室,則需先取荊州、益州保其險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派軍出秦川,收北方,定天下。
這種三步走的謀略站在軍事的角度來講,完全可以實施,當時能提出來的人應該不只是諸葛亮一人,為何呢?且聽我娓娓道來。
其一,徐庶和諸葛亮是同學,並且在當時諸葛亮隱居山野的時候,自比於管仲樂毅,只有崔州平,徐庶認可,可知他們是同路人,這就相當於馬雲開始創業的時候,沒人敢給他投資,但是孫正義就相信他。再一個徐庶出山的時候,水鏡先生說了,徐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應當能輔助好劉皇叔成就功名大業,可見其才能,後來的首戰也體現了這一點。
其二,就是一個人的性格,如果硬是要做個對比,我覺得徐庶更加像荀彧,因為他們都是很有才能並且都能不讓功高蓋主,會處理主公以下的人際關係,自己的位置很明確。有句話說得好,聰明的人不應該讓別人看出他的聰明。
其三,蜀國戰敗的根本原因是首先因為經濟上無法與曹魏抗衡,大家可還記得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話,蚍蜉撼樹,這是永遠不能成功的。第二是蜀國地廣人稀,益州雖然易守難攻,但也給軍事行動帶來了不便,無法組織大的軍事力量北伐,只能是自保。諸葛亮想以個人的力量,復興漢室,但大勢所趨,諸葛亮無法改變,第三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東漢的政治制度,同時也繼承了許多的弊病。在諸葛亮主政時,吏治還算清明。到諸葛亮死後,由於後主劉禪的昏庸,吏治混亂,百姓賦稅繁重。
綜上所述,如果讓徐庶替代諸葛亮的位置,劉備也不一定會是這個樣子了,起碼在性格方面還有用兵方面會比諸葛亮強些,成大事者首先在於人,人最重要的還是性格問題。但同時也要看對手,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與他生在同一時代,是榮幸也是遺憾,想幹大事兒是好事兒,但是要付出代價的。
-
13 # 玄門道學
關於徐庶和諸葛亮相比,哪個更厲害的問題。我來談談個人看法:
網上有人說徐庶比諸葛亮厲害,這一點我很難贊同。你看,郭嘉死後,曹操會緬懷郭嘉,說若奉孝在,不會有此大敗。而徐庶走,劉備得到諸葛亮後,很少再提及徐庶了,從這方面來說,也許,劉備認為諸葛亮高過徐庶。
在三國演義中,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時候,也說自己不如諸葛亮,原文大致如下。
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願聞此人姓名。庶曰:此人乃琅琊陽都人,叫諸葛亮。
後來,徐庶的母親死了,徐庶也沒有投靠劉備,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有諸葛亮在,他回來後起的作用沒有原來那麼大了。
綜上所述,是諸葛亮比徐庶更厲害。
但是而我更喜歡徐庶,不僅是因為他的才華,能為劉備打勝仗。更是因為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三國演義中第三十六回中的記載如下
操曰:徐庶之才,比君何如?程昱曰:十倍於昱。操曰:惜乎賢士歸於劉備!羽翼成矣?奈何?昱曰:徐庶雖在彼,丞相要用,召來不難。徐庶為人至孝。幼喪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現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無人侍養。丞相可使人賺其母至許昌,令作書召其子,則徐庶必至矣。
當時,徐庶在劉備軍中風光無限,事業上蓬勃發展。一聽說母親叫他回家,立刻捨棄了風光無限的事業回家。徐庶絕對是一個孝順的人,無疑。
其二,徐庶說終生不為曹操獻謀,後來就真的做到了這一點,亂世之中,投降別人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比如張遼投靠了曹操依然是一代名將,呂布投靠了董卓依舊榮華富貴,還有關羽,劉備都投降過他人,為別人出過力。而徐庶能夠信守承諾,終生不為曹操獻謀,可以說他很特別了。這在我看來,徐庶很有義氣。
可以說,除了才華。孝義兩全,也是徐庶最大的優點。
那麼,你覺得徐庶這個人怎樣?
-
14 # 老夫詫異
三國演義裡,徐庶徐元直是我最欣賞和敬佩的人,此人有古風!
讀書人的氣節在他身上表露無遺。所謂百善孝為先,曹孟德一封書信,徐庶毅然決然赴許昌,自知一身才華從此將無任何施展之機。此人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從小定然門風嚴謹,家教甚嚴。這點從其母身上就可得知,其母為成全兒子大義,竟然慷慨赴死,此等烈女子在中國歷史上也堪為一段佳話!此等大孝之人絕非諸葛孔明可比,三國演義通篇未曾讀到任何關於諸葛亮思念諸葛珪的隻言片語。且諸葛亮生性狡詐,工於心計,說服東吳抗曹而得以苟存,後不思報恩且食言而肥,巧取豪奪。周公瑾前來索要荊州又設計將其害死,實為大不義!
反觀徐元直,身在曹營卻終身不獻一計。既成全了大孝又成全了大忠,是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忠義兩全的人物。同樣委身於曹營的關聖人,助曹操誅顏良斬文丑,如若始終不知劉備蹤跡,定然助曹操蕩平寰宇,橫掃六合。在這點上,徐元直甚至比關聖人更要忠義。
那麼,如果諸葛亮與徐庶互換,劉備的結局會是如何呢?我認為歷史是不會因為一個人而改變的。劉備無疑是三國裡的最佳男主角,活脫脫的老戲骨,和諸葛亮這樣工於心計的人合作無疑是最佳拍檔,換了元直恐怕還不如諸葛亮。但君子元直的大義或許會換來孫劉兩家真心的交好。至少徐庶不會欺魯肅,老實巴交的魯肅定然也會勸說東吳以真心相交之。
論結果,我們分兩點看。一是劉備個人的結果,二是劉備帝國的結果。
劉備個人可能會因為徐庶倖免於難,因為徐庶定然不會同意劉備對孫吳這樣以怨報德的,謙謙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因此,關羽也不會死在東吳手中。
但劉備帝國的結局不會變,創業中,再好的團隊配置也抵不過二世祖的折騰。劉備帝國最後的結局是必然的。
-
15 # 狼的影子716
徐庶頂替不了諸葛亮的地位,實際上是諸葛亮頂了徐庶的位置,這不是說徐庶的才能不如諸葛亮,而是因為徐庶是庶族出身,而諸葛亮已經憑藉著娶了黃家的醜女人混進了荊州士族的圈子,對於劉備結交荊州士族的作用比徐庶要大,劉備到荊州以後,在政治地位上屬於劉表的客卿,他的軍隊屬於劉表的僱傭軍,一切的糧餉開銷,軍服器仗都是由劉表供應,荊州的七大門閥士族蔡,蒯,龐,馬,習,楊都是劉表政權的支持者,劉備只能結交一些不太入流計程車族豪強,只能延攬一些非士族知識分子,徐庶就是在這個時期加上劉備團隊的,並且頗得劉備信任,幾年以後,諸葛亮加入了劉備團隊,為劉備結交荊州士族架起了橋樑,他的重要性很快就超過了徐庶,這不能不讓徐庶產生失落感,而且劉備雖然起自微末,但是他對於門閥士族的觀念卻是根深蒂固,非士族的徐庶在諸葛亮加入後明顯收到冷遇,所以他在得知曹操佔領了南陽郡和襄陽郡,自己的母親也被俘虜的時候,便以此為藉口,主動脫離了劉備陣營,投靠了曹魏集團,在曹操集團累遷至御史中丞,中郎將,也算得上是“求仁得仁”了,
回覆列表
個人的一點淺見,以供各位參考,輕噴~
先說一下徐庶,個人覺得他還是很有謀略,很有能力的。當然他的能力比起諸葛亮,就差許多了,他拿自己和諸葛亮做比喻,“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三國演義)。還有,徐庶此人牽絆太多,顧慮太多。三國演義中,曹操拿他母親要挾他,他就立馬屈服,去了許昌。相反,諸葛亮基本上沒有什麼牽絆,他可以把家室、親友安置的很好,曹操就沒有用此招對付諸葛亮。
如果徐庶沒有離開劉備,頂替了諸葛亮,後期也會受到各種牽絆的制約,難以充分的輔佐劉備,估計劉備也不會有後期的“三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