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國富民強家家樂

    家譜編寫方式為:比方說一頁紙,正中間為老祖。老祖為兩個兒子,老祖的兩口子佔中間,以次他兩個兒孑和兒媳婦,他們排位左邊為大,右邊為小。也就是說大兒子及兒媳婦在左邊,小兒子及兒媳婦在右邊。(注兩口子即夫妻男在左女在右)

    比如埋葬又有一種解釋。又以男左女右之說。

    又有公父不踩兒媳頭之說。

  • 2 # 根正苗紅

    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大致應有以下24項:

    1.譜名。一般稱為族譜、家譜、家乘、家志、家傳、通譜、統譜、譜錄、譜牒、世牒、世譜、世家、世典、宗譜、支譜、房譜、祖譜、故譜、合譜、譜傳、真譜、私譜、本書、族系、族講、石譜、系譜等,也有的稱為淵源錄、源流考、清芬錄、世恩錄、族譜圖、大同譜、大成譜、聯宗譜、先賢錄、傳芳集、家傳薄、先德傳、譜志略、家譜彙編、家模彙編、源流大典等,是以記載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蹟為中心的歷史圖籍。

    2.譜序。稍具規模的家譜,卷首一定會有一篇至幾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譜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譜序包括新序、舊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語、目錄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關於本族的記述。

    3.譜例。又稱凡例,主要是闡述家譜的纂修原則和體例。

    4.譜論。許多家譜都專門闢有譜論一章,專收先賢的譜說、譜論、譜議的篇章和古代經典中的有關論述,對修譜的作用、功能、意義、歷史、原理、方法等加以發明和闡述,是研究譜學的寶貴資料。

    5.恩榮錄。主要內容為歷代皇帝對家族中的官員及其家譜的敕書、詔命、賜字、賜匾、賜詩、賜聯、御諡文、御製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贈諭文字等,以顯示和炫耀朝廷對該家庭及其成員的獎勵和表彰,同時反映該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遺像、像贊。祖先及家族中歷代英賢、重要人物的影象資料,一般為正面是遺像,背面是像贊。

    8.族規族約。是宗族家族成員共同制定的、用以約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規,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名稱各異,種類很多,諸如家規、家約、家戒、家法、家禮、家典、家儀、家條、族規、族約、祠規、祠約、規範、規條、規矩、條規、戒諭等。

    9.祠堂。記載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歷史,介紹祠堂的建築規模、地理位置,收錄有關祠堂的碑文、詩文、祠聯、祠匾、祠堂圖、建祠捐資人名,記錄祠堂內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況等。

    10.五服圖。又稱服制圖。所謂五服,就是指古代喪服制度中的五種服色,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喪服是根據生者與死者的遠近親疏關係而穿著的一種服飾。

    11.世系考。這是家譜中的主體部分,又稱為世系圖、世系考、世系記等。這部分內容為所有中國家譜所共有,因而成為家譜區別於正史、地方誌的最明顯的標誌。世系表除歐陽修、蘇洵所發明的歐式圖譜和蘇式圖譜外,還有兩種比較常見:(1)寶塔式圖譜。這一圖譜形式何人所創、創於何時目前尚元定論,不過至遲已在南宋時出現,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產品。(2)牒記式圖譜:這一圖譜的特點是分別按世代以文字敘述先人的事蹟,既不用線條,也不用圖表。

    12.傳記。家譜中的傳記又稱行狀、行述、行實、事狀、志略等,其體裁有傳記、行狀、壽文、賀序、墓誌、祭文以及抄自史傳中的資料,主要載錄家族成員中“方行可書”的“忠臣孝子”、“節婦義夫”的事蹟和傳記資料。

    13.譜系本記。也稱作世序、世系錄、先世考等,主要內容與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記載本族成員的簡況即本人名諱、父名諱、排行、字號、生卒年月、壽數等。

    14.族產。記錄家族、宗族的集體財產,如祀田、墳地、義莊、學田、義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據文約。專門登載與記錄和族產有關的契據文約、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內部關於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書及契約。

    16.墳塋。記載族中公共墳地的情況,包括墓地圖、墳向、祖墳及各支派墓地分佈等。

    17.名跡錄。記載與本族或族中成員有關的山水橋樑、亭臺堂舍、庵寺書院等。

    18.任宦記。記載族中成員歷代官宦名人事蹟,其內容與傳記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歷、科第、政績、功勳、著作、學說等。

    19.年譜。是按照年、月、日專門記載一個人生平事蹟的一種體裁。

    20.藝文。收錄家族、宗族成員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試文、萬言策、詩詞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輩譜。又稱派語、派行詩、行第、派引、排行等,專門登載族內成員姓名排行的字語。

    22.領譜字號。中國古代家譜修好後,在派發給族中成員前,對每部譜都編以號碼。

    23.續後篇(長生普、餘慶錄)。指家譜修完後,專門留空白紙數頁,留待後世子孫續,以示綿延不絕。

    24.纂修、捐資人名。家譜的纂修或續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許多人員,且須動員全族成員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譜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譜也許不可能將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譜序、凡例、世系圖、傳記、家規、藝文、字輩譜等肯定會有,家譜也正是憑藉上述內容將家族的歷史淵源、遷徙情況、歷代英賢等儲存下來,並流傳後世。

    其實一部完整的家譜,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書。透過這部家譜,我們可以瞭解到該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化、居地變遷、婚姻狀況,該家放成員在科第、官職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蹟,該家族的經濟情況和喪葬、禮典、家規、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譜也正是將這些內容以書、圖、志、表、史的形式記錄下來,是與正史與方誌並列的三大文史寶庫,是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瑰寶。

  • 3 # 大剛說幾句

    以前的家譜是不讓人隨便觀看的,隨著現在傳統文化的刪繁就簡,家譜已存入普通百姓家。我們家的族譜最近是1993年新修,出資即可得族譜一部,所以我有幸看到。

    首頁為序。即介紹家族的來歷,字輩排序,再就是族訓。

    一般第一冊為總譜,記載從一世祖為始的歷代,記載子嗣,不記載女兒,夫人只記載籍貫和姓氏。

    以後各冊以分支分別記載家族的繁衍。格式為從右往左記載,父在上,正下為長子,長子往右以此排開次子、三子……

  • 4 # 書苑探珍

    我曾參加過《蕭江氏族譜》(安慶卷第六次編修)工作,關於修譜有許多講究,不是一篇短文能說清楚,擇其要說一、二。家譜格式豎排版,最重要的規矩是“五代榮”,其含義是每頁五格五代,每豎行限字五個。按照傳統女兒不上譜,而是選親房叔伯兒子繼嗣。六修族譜時,大打破了這一慣例,也充分體現男女平等,譜編修好後限量印刷、發放,迎譜是最熱鬧的,家家燃放編爆,按慣例,三十年一修。

  • 5 # 雲譜文化

    家譜格式歐式,蘇式格式最多,一般是五世一提,歐式只有橫線作為世代間隔,蘇式是在歐式基礎上發展的,不僅有橫線,還有豎線,明確標記了父子關係,此外碟記式也有一些,但檢視世系相對弱一些,一般在前面加個葡萄體。

    老式家譜都是從右往左看,所以長幼比較分明,但葡萄體例外,是從中間往兩邊看。

    南旺敦睦堂劉氏自清初開始續修家譜,截止今年已經續修十次了,從看到的歷史家譜來看,我們劉氏家譜一直採用的蘇式。

  • 6 # 半修佛緣半修卿

    這是我們朱氏家族巴渝地區渝東片區的族譜,2000年時候重修的。

    我們是朱元璋第十七個兒子——朱權的後代。

    我們的輩分為:(總60輩,排完迴圈!)

    萬登秀三元,國學有宗全;

    文光良能重,賢名應自傳;

    大德承世守,興立起乾坤;

    福壽康寧遠,榮華富貴綿;

    延顯希才彥,道隆本君安;

    厚祿盈東海,鼎盛永相連!

  • 7 # 易知命數6595904069

    家譜過去有歐式與蘇式兩種編寫格式。要編寫好家譜,首先掌握好五服九族圖。按照五服九族編寫懸絲圖(一世、二世、三世.....九世,以九世分支下寫十世、十一世、十二世......十八世----),分支編寫譜牒。依據人的多少,可用五代或九代世系編寫。

  • 8 # 田地之間一農人

    我乃彭城郡劉氏,手中就有本從萬曆記載到民國的劉氏自家家譜,現傳至我手中,按農村傳統,這應該傳給我大哥,但父親覺得在家裡我算得上一個文化人,生前就囑咐我要完成續譜大業,這不父親去世後在箱底找到了,母親連同高祖曾祖的靈牌交給了我,一看並沒那麼複雜。正頁外殼有:彭城郡,林鐘月,劉盈裕修,從右到左的豎寫。裡面笫一頁是寫祖籍,姓氏從何而來,怎麼遷徙至此;然後就寫高祖籍貫,出生年號,卒逝年號,某公諱某人之子,幼配某氏為妻,生有幾個兒女,兒媳,女婿,見孫,曾孫等,附葬祖塋或新塋,以此類推。而後有個簡單的綜合輩分排列如:高祖下幾個兒子,兒子有幾個孫子,順序至後輩生者。就這麼寫下去,因為平民就這麼簡單。

  • 9 # 許氏文化愚翁

    下面將我自己上三代下三代族譜原文摘錄下來(曾祖父許三芳有許春堂,許公堂二子)

    ……

    十八世三芳公長子名春堂德配西永康王女生三子四女長女德配洛紂郭次女德配北陳莊朱三女德配北永康張四女德配本村張

    十九世春堂公長子名景山德配洛紂郭生三子一女女德配高平司成其

    二十世景山公長子名延章德配西彰儀呂女生六子三女長女…次女…三女…

    二十一世延章公長子名仁明…生一子一女女…

    二十二世仁明公子名澤剛…生一子一女女…

    二十三世澤剛公子名普寧

    二十一世延章公次子…

    ……

    二十一世延章公三子…

    ……

    ……

    二十世景山公次子…

    ……

    二十世景山公三子…

    ……

    十九世春堂公次子…

    ……

    十九世春堂公三子…

    ……

    十八世三芳公次子名公堂…

    ……

  • 10 # 汪叔華

    關於家譜編寫格式,也是現在新續家譜的爭論所在,這其實和主編的認知有直接關聯,喜歡中國傳統歷史和文化的,大多沿用老譜格式,甚至是修新如舊,豎行繁體,文言參白,所以世系上就會選用歐體和蘇體什麼是歐體呢?歐陽修,北宋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因為先後任翰林學士、史館修撰等職,與宋祁同修《新唐書》,又自修《五代史記》(即《新五代史》),因為史記和地誌,同家譜都是相通的,所以他著有《歐陽氏譜圖》,這也是歐體家譜的範本,民間修譜大多引用,它包括譜序、譜圖、傳記、譜例等,世表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橫行,五世一表(這也是民間五腹的來歷),用起來很方便。每個人名左側都有一段生平記敘,介紹該人的字、號、功名、爵位、生辰年月日、配偶、墓地、功績和子女等情況。

    所謂蘇體譜,是北宋文學家蘇洵創制的一種以“世系圖”特色見長的修譜體例。蘇洵和歐陽修是同時代人,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雖然只大二歲,但歐陽修提攜過蘇洵二子蘇軾和蘇轍,且歐陽修為當時文壇泰斗和政界元老,在參閱過《歐陽氏譜圖》後,為顯示歐體其始其尊,蘇洵用自己獨創的體例編撰成《蘇式族譜》,後人尊為範本,這跟《三字經》描繪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的一致。簡言之,蘇體譜是以圖反映人物關係,以文敘述人物資訊。

    關於歐體和蘇體譜各有什麼特點呢?歐體的“世表”,其記系方法本質上融當今常用的“世系圖”和“世系表”為一體:無論從何人起,大宗一貫到底,小宗向左橫行;無論宗族大小,同代人在五世一圖的同格內由右向左橫行,以至窮盡,使閱者對自己的近親瞭解比較明瞭。因此,這種五世一圖、圖表合一、涇渭分明、向左推進的“世表”,開創了家譜體例的典範,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和影響。蘇式將世系從世表中獨立出來,創造了“掛線圖(世系圖):縱線由父及子,世代相傳,猶如一串珍珠;橫線由兄及弟,長幼有序,使串串相連。這種以世系圖揭示人物關係為主體,以文章敘述方式表達人物資訊為輔助的寫法,是在歐式體例的基礎上又一次創新。

    我們不妨引用 後世名人對他們文風的評價來了解他們各自特色,理學大家朱熹評歐陽修:‘’外若優遊,中實幹淨”,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評蘇洵:“煩能不亂,肆能不流”,為了珠聯璧合,相映生輝,後人又有了歐蘇結合式:取歐式、蘇式各自長處而創造的一種組合式體例。這種家譜,前以蘇式世系為綱目,提綱挈領,人物關係分明,後配以歐式世表作解讀,有血有肉,人物形象豐滿,世系和世表前後呼應,這種體例清末民國初期被大量引用。

    家譜歷史悠久,從史前結繩記事周朝記錄貴族氏姓、世系、遷徙、名號的《世本》漢代至魏晉南北朝,已出現譜牒名稱唐代修譜為官府壟斷,唐太宗李世民專門組織官員編纂《氏族志》,把姓氏分為等級,宋朝,政府允許民間修譜建祠,家譜從官修轉為民修,其功能從“別選舉、定婚姻、明貴賤”的社會政治功能轉化為“尊祖、敬宗、收族”的倫理道德功能。由宋代歐陽修和蘇洵倡導的面目一新家譜體例格局,為家譜的進一步發展、普及奠定了重要基礎。明、清以至民國時期,家譜開始普及,家族修譜蔚然成風,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時期,號召民間修譜,使家家有譜。尤其古江南地區的蘇州、徽州、杭州成為全國三大譜牒中心,內容比以往更豐富、詳盡,而且規定了三十年一修,修譜成為一項全民的文化運動。

    盛世修譜,改革開放後,人們思想開始解放,尤其是九十年代後,海外華人開始尋根問祖,民間又萌發了修譜的念頭。近十幾年來,傳統修譜活動已經復興,許多老輩人都認識到這是搶救中國傳統文化之舉,而且隨著現代電腦排版技術的鼎革,新出現了歐式後轉式、吊線式、吊線後轉式、現代歐式、現代歐式後轉式、現代吊線式、現代吊線後轉式、敘述書籍式、書籍分欄式體例,因為還需要大量時間的檢驗,這裡不做進一步的表述。

    最後應答題要求講一講我的家譜。吾汪氏發源潁川(今河南禹州),發祥於今績溪縣登源河畔,得益於徽州古文化的生生不息,《汪氏家譜》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中國現存最早家譜就是收藏在上海“朵雲軒”的《汪氏宗譜》,從“序”文《新安汪氏譜系繇歷》、《敇付尚書佐著作郎袁彥叔》,《唐越國公華上譜表》的內容來看,系唐時語境無疑。《中國家譜目錄》(國家檔案局編,1997年中華書局出版)收錄了汪氏家譜259種,其中元代汪松壽纂寫的《汪氏淵源錄》是研究家譜學的重要典籍。乾隆四十年刊發的有一百二十卷之巨的《汪氏通宗世譜》,因為錄入量大、體例規範、文字優美,所以也是各大圖書館家譜珍藏的範本。“有譜”才“靠譜”,因為汪氏家譜傳承有序,世系記載得條分縷析,朗若列眉,所以我們汪姓之間第一次見面都要問對方是多少世裔,以答出正確答案為榮。

    (完)

  • 11 # 許科雲

    誰見過自家家譜,什麼編寫格式?

    1⃣️老譜、新普都見過,你想寫老式譜,上網多參考人家的格式、

    2⃣️你要寫新式的就以"樹式"的好,上下輩象大樹從根到主幹到各分支,第幾代生了几子幾女,再分頁包括生辰,以及移居地一一的記錄、以便後人認祖歸宗。

    3⃣️新式的要配上照片,在電腦上排版,彩印,可將底稿資料儲存,隨時影印。

    4⃣️如本族內出了大人物,可詳細一點記錄官位,生平等以顯榮宗耀祖。另寫本族的祖訓。

    5⃣️現代人可用現代白話文來寫,譜開頭要先查老譜資料敘述本宗族始源,從何處來,已有多少代,這樣後人看到本譜後才知道向上追溯到以前的第幾本家譜。(比如臺灣同胞,他只要記得祖上在福建省哪個縣,鄉,姓什麼,前幾輩人的輩分,他就可查出認祖歸宗)所以記譜的格式是讓每個後輩都能從家譜中找到自己的來源和傳承,比如孔子第72代人,他就看到這一代多少人,分佈,相關資訊。

    6⃣️你如果有組織編排能力,就用樹式的(組成分解)方法去排版。為了寫好譜要投入人力精力,現在好的通訊發達外調方便,對於開銷,電腦排版彩印方便,可以對要入譜人收取一點經費,拾至二十元,也有族人不要書,可傳給他資料,他自己可以列印,這樣會更省錢、新風新法更簡便些。⬇️參考樂譜組成分解式樣

    家譜名稱有如下叫法⬇️

  • 12 # 紫氣東來Y

    家譜分為幾個章節。第一章是姓氏的來源,以文言文形式之乎者也一番,介紹了袁氏的來源以及入黔始祖的豐功偉績。第二章是各條嚴厲的家族法規,從中可以看出,對婦女的歧視、限制相當明顯。有一條是婦女如有敗壞名聲者,將逐出本族,不得和本族姓氏再有任何瓜葛。還有一條是家族商議建祠堂和公益活動的,出資攤派,未繳納者,由眾人強收,如沒有錢,可賣科田來抵。由此看出清朝的家族門規和權力有多大。

    第三章就是列舉袁氏歷代名人。三國時的袁紹、袁術乃四世三公,威望猶在,名不可少。還有多位有名氣的文臣武將,這裡不一一細述。

    第四章才展現各支脈的歷代祖宗繁衍的歷程。洋洋灑灑,大凡是宗親的遷居,留在原地沒有變化的葬地都記載的很詳細,一目瞭然。

    由於時間久遠,道光時修建的家譜只存一本,後來的子孫也沒有記載,2002年,袁氏家族文化人又組織和撰寫了新的家譜。和老家譜不同的是:

    凡組織人對家譜都發表了各種意見和修譜的感想都放進了家譜;主修的身份和寫的有關譜系的文章也放進家譜;本地和袁姓無關的經濟、文化、旅遊、有名的景點、政策也放進了家譜;後增名人袁世凱、袁隆平、袁國平等,以此彰顯袁氏的能人。

    最大的區別是,袁氏女同胞也上家譜了。如本支知曉的袁姓嫁出去的姑媽,嫁的地點也可寫入家譜。女性考入的大學,現在在何地工作也要寫入家譜,真是百花齊放了。

    家譜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中國的發展離不開家族的貢獻。每個家族都很重視家譜的續寫。我對家譜的寫法一無所知,以上介紹的格式不知是歐式還是蘇式,還請多多指教為謝!

  • 13 # 知艾堂艾製品

    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史所以紀一國之事蹟,譜所以敘世代之源流。

    老家有每年除夕上午,家族人去祖輩墳地掃墓的傳統,前年在墳地聽家族長者提及早些年家族人丁單薄,我爺爺的爺爺往上查6代,均為一脈單傳,最近這6代人才開始人丁興旺,所以之前沒有家譜。只是口口相傳,我們這徐姓和南陽市清華鎮的徐氏同出一脈。

    去年清明前夕,我專門去清華鎮參加一年一度的徐氏宗親大會,有幸看到了徐氏家譜,特意看了一下8開的大書有400多個頁碼,從徐氏歷史淵源、現今社會分佈、古往今來光耀門楣的成名人士、當前各個行業的佼佼者……記錄的相當詳細。特意留意了一下,我們村在家譜上一筆代過,最近150年人的資料不詳。

    今年春節的時候和家裡長者商量,在祖墳地立碑明志、接續家譜,結果是:家譜可以續,但立碑這事兒要慎重,長者深信風水問題,擔心對後人不好。

    目前,立碑的事兒暫時擱置,續家譜的事兒已排上日程。

  • 14 # 順勢而為z

    我們家的家譜就是我就是續修的,老譜當然見過,我們家老譜共4卷,第一卷包括譜序引、譜序、凡例等;第二卷各種祭祀活動圖示、家規家訓、世系圖等;第三卷是世系考;第四卷各種贊、字派引、字派、告竣跋等。

  • 15 # 有書共讀

    有書君一看到這個題目就想回答。因為家父在1999年完成了他在1963年時就萌發的修譜心願。

    有書君根據家父的修譜過程,給各位講講家譜的編寫以及有什麼格式。

    修譜,意在尋根思源,瞭解宗族的發展繁衍史。家族文化是人類社會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記錄著人們的足跡。後人為有傑出的先人而自豪,並受到精神的啟迪和鼓舞。

    修家譜的原因——1963年,家父偷偷借來家譜抄寫,作為續寫依據。”文革”開始後,家父懼怕罪上加罪,只好忍痛一把火將其化為灰燼。

    退休後在報社幫忙,接觸的報紙多,關於家譜的資料剪輯了不少,於是又萌動了修譜的慾望。

    回村後,馬上召集年長的,有威望的族人一起商討修譜事宜,他們很支援這項工作,於是分頭進行調查、收集工作。

    家父捐出一部分錢,讓族人去外地收集資料,自己則住在村裡,叫來老人,一個一個地詳細詢問資訊,做好登記工作。祖先是誰,幹什麼的,後代如何,有何過人之處……?

    原來的家譜持有者,早已將其當作古董賣了,家父只好憑著超強的記憶力,還有各地的資料做支撐,很快,家譜有了雛形。有些不放心的地方,家父忍著哮喘,冒著高溫,親自去外省市核實,到圖書館查閱。他當時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把家譜寫完,絕不能半途而廢。

    編排家譜,家父採用的是樹式圖表,一目瞭然。按照族人的輩分大小、居住區域劃分。從始祖開始,一世、二世、三世……,直到目前,有的已經進入二十一世,有的停留在十七八世,有的卻停在十二三世就斷代了。在編寫過程中,家父仔細核對,細心更正,爭取不留遺憾!

    家譜,不是簡單的畫圖了事,還得有文字說明,得把祖先的來龍去脈說清了,產生的根源、演變的過程,都需要交代清楚。這麼說吧,畫圖不能代替的,都用文字說明。

    家父還把村子的原貌,用鉛筆詳細地畫出來,註上文字,這裡是廟,那個是舊學校……好多原有的寺廟、水塘等,在我的記憶裡是空白,因為它們早已不復存在了。

    編寫家譜,需要積累資料,查詢資料,還需購書、借書。家父買到一本滿意的書,如獲至寶,聯絡到作者後,見面詳談,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和決心。

    一切就緒後,按照目錄排版。扉頁上是汾陽王郭子儀的畫像。

    一、前言

    二、續譜記

    三、郭氏始祖及源地

    四、崞縣郭氏源地

    五、近代宗譜溯源

    六、唐林村郭氏源地

    七、唐林村郭氏族譜

    1、唐林村郭氏分支世系圖

    2、先祖功名錄

    3、其他支系的繁衍與發展

    八、當代郭氏族人事蹟

    1、保家衛國篇

    2、獻身解放篇

    3、經濟建設篇

    4、紮根農村篇

    5、亦商亦農篇

    6、亦工亦農篇

    7、甘當礦工篇

    8、教書育人篇

    9、治病救人篇

    九、當代後裔在外工作者登記表

    十、編後語

    十一、修譜捐資花名冊

    家父按照這個順序逐條撰寫,詳盡地寫出了修家譜的意義,以及修譜的原因、過程、採用的方式、得到族人的幫助……

    修譜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愛族”,並對宗族成員進行倫理教育。因此,修譜祭祖義不容辭。

    家父的家譜傳到一位未曾謀面的有識之士之手後,他寫了文章,發表在他當地的報紙上,盛讚家父道:”歎服其在史學性、考證性、地方性等方面的特色……。家譜中,現代的眾多郭氏家譜名人及其生平事蹟,亦收集了許多。”

    編寫家譜的過程及格式,有書君講完了,有志於這方面工作的你,也可以挑起這份重擔,把自己的家族發揚光大!

  • 16 # 我心永恆vlog

    我見過一次家譜,只記錄在1989年,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就忽略了!現在的社會是發展了,但是家族之間的聯絡越來越淡了,甚至沒有聯絡!只有春節回家的時候,大年初一拜年的時候才說上幾句話!

  • 17 # 武漢修族譜

    我是專業編修族譜的,多年經驗知道,如果現在有人修譜還用什麼歐式蘇式,都已經太太太落後了。因為這兩族譜格式的缺點非常明顯,一是與現代的閱讀習慣不相符,二是不研究透後非常不方便查詢。

  • 18 # 碧海藍天20189686

    家譜:是按先祖生養幾個兄弟姐妹,後再按兄弟姐妹再生養一代一代繼承家業發展。分房大小關係建立遠親近親而立的;慢慢一代疏遠一代後來都可以喜結良緣結婚生子…

    正規的家譜裡面祖輩傳後代都以兒子姓名存在,沒有女兒的份不存在女兒的姓名!必竟女兒都是嫁出的。

    最後家譜有得到編家譜的長者尊重,若代後都會重新編排!不知寫得好不好,敬請博學深者多點糾正。

  • 19 # 物理佬75957

    《劉氏族譜》記載:

    劉累公(聚義公長子),字華美,生於夏廑帝三年癸未(公元前1898年),劉氏族譜中為劉氏十八世祖,卒於夏桀三十一年癸酉(公元前1788年)享壽壹百一十一歲,(一說累公享壽一百零七歲,又一說累公壽八十四歲)。公誕生時,兩手握拳凡三年。張開時兩掌現龍紋,並有文在手曰:累,因以為名。事夏孔甲,公學擾龍於豢龍氏,十歲能擾龍。夏孔甲帝時天降二龍於朝.雌雄各一,帝令累公飼養,公能飲食之,帝嘉,於孔甲三年甲辰(公元前1877年)晉封累公為右丞相,並御賜累公為御龍氏。孔甲七年戊申(公元前1873年)一雌龍死,累公潛醢以食王,王使求之。公恐懼,帶領家少奔魯(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避禍,時年二十六歲,遂遷於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安家置業。

  • 20 # 陳萬鋒8

    我陳氏人也,上祖,江蘇,江寧府,義門陳(百狗陳)。荒年逆漢江而至唐河,蒼臺,弟兄二人。一弟繼郭姓,我是嚴營陳氏二十三代人。為長門,陳興後人。宋時,呂蒙正,包拯曾因家中人口甚眾,恐危趙氏之基。分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羔羊後腿肉怎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