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驍驍媽

      石斑魚是中國南海沿海養殖的重要經濟品種,隨著石斑魚養殖技術的逐漸成熟,同時因石斑魚價格持續看好,銷路順暢,石斑魚養殖規模迅速壯大。近些年來,海南,廣西,廣東,福建,山東等沿海省份掀起了養殖石斑魚的熱潮,養殖模式由原來的池塘、網箱養殖發展到了工廠化養殖。

    池塘養殖模式:養殖水體面積較大,石斑魚活動空間大,生長快,魚色鮮豔。靜水養殖,魚類的活動空間比較大,生長速度比較快,時間週期最短,餌料係數最低。

    養殖池條件:池塘可在墾區內的低、中潮區挖地建池或利用原有的對蝦養殖池修建而成。底質以沙質、半沙質為好,硬泥底也可以;周圍海區水質無汙染,透明度高;魚池面積5-10畝為宜,池水水深1米以上。清塘及人工魚礁投放,魚池經曝曬、清淤後,在池底鋪設一些亂石或投放些有穿空的廢舊輪胎,瓦水筒等,以適應石斑魚喜鑽洞的習性。

  • 2 # 儒林居士7727355

    1、石斑魚魚苗的要求:石斑魚苗種培育池以土池為好,亦可以用室外水泥池,一般單池面積為50-100m3,水深l-1.5米。魚苗放養前,將池水排幹,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並施足基肥培肥水質,讓魚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餌料。

    2、石斑魚魚苗放養:魚苗放養前,應先試水。同一池內放養的規格要求整齊,大小一致。放養密度視餌料、養殖技術水平和培育規格而定,一般放養密度為100尾/m3左右。魚苗入池前要用sop的食鹽水浸泡魚體15-20分鐘。

    3、投餵:石斑仔魚下池時,以浮游動物為食,隨著魚苗生長,攝食量增大,而池中浮游動物逐漸減少。這時,一可透過追肥培育浮游動物,二可增喂豆 漿。經15-20天培育,當魚苗達3釐米以上時,其食性開始轉化,這時可投 餵魚糜於食臺上馴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飼料拌魚糜投餵,以後逐步 增加人工配合飼料比例,減少魚糜用量,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飼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0%左右,日投餌3次。

    4、石斑魚養殖培育管理:

    (1)調節水質:在魚苗培育過程中,由於施肥投餌,所剩糞渣殘餌最易敗壞水質,為此,應每3-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4。還可在池 中移植一些浮萍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以淨化水質和便於魚苗隱蔽、吃食。

    (2)及時分養:當魚苗生長規格出現較大差異時,因其有大吃小的習性,因此,要及時過篩分養。同一池的魚苗,力求規格一致,以免影響魚苗成活 率。

    (3)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觀察魚苗吃食、活動、水色變化等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飼量和做好預防魚病工作。

    藍色海洋漁業平臺 提供石斑魚的魚苗批發。

  • 3 # 餓傑狼

    育苗池塘水錶面的適宜光照強度範圍在5000~15000lx,以6000~8000lx最適宜。當光照低於5000lx時,仔魚發育緩慢;而光照太強,則容易造成育苗池塘藻類生長過旺,導致pH偏高與溶解氧過高,對魚苗生長不利,特別是在仔魚開口後的一個星期內,很容易發生氣泡病,造成仔魚大規模死亡 氣泡病就是水體中氣體過飽和的典型症狀。該病沒有固定的症狀,很可能當發現魚死亡的時候,也僅僅是氣泡進入了魚體的心臟和腦部,但在外部並無任何體徵。另外,常見症狀還有諸如氣泡出現在皮下、眼睛或者是鰭棘中。實驗顯示,治療氣泡病的最常見方法是將塘水充分曝氣,使氣體溶解水平降低到飽和,或者飽和以下水平。

  • 4 # 海產品微我

    育苗池塘水錶面的適宜光照強度範圍在5000~15000lx,以6000~8000lx最適宜。當光照低於5000lx時,仔魚發育緩慢;而光照太強,則容易造成育苗池塘藻類生長過旺,導致pH偏高與溶解氧過高,對魚苗生長不利,特別是在仔魚開口後的一個星期內,很容易發生氣泡病,造成仔魚大規模死亡 氣泡病就是水體中氣體過飽和的典型症狀。該病沒有固定的症狀,很可能當發現魚死亡的時候,也僅僅是氣泡進入了魚體的心臟和腦部,但在外部並無任何體徵。另外,常見症狀還有諸如氣泡出現在皮下、眼睛或者是鰭棘中。實驗顯示,治療氣泡病的最常見方法是將塘水充分曝氣,使氣體溶解水平降低到飽和,或者飽和以下水平。

  • 5 # see鄉村日記

    山溪石斑魚的養殖技術如下:

    (一)、苗種培育技術

    1、魚苗地要求:淡水石斑魚苗種培育池以土池為好,亦可以用室外水泥池,一般單池面積為50-100m3,水深l-1.5米。魚苗放養前,將池水排幹,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並施足基肥培肥水質,讓魚苗下池就能吃到天然餌料。

    2、魚苗放養:魚苗放養前,應先試水。同一池內放養的規格要求整齊,大小一致。放 養密度視餌料、養殖技術水平和培育規格而定,一般放養密度為100尾/m3左右。魚苗入池前要用sop的食鹽水浸泡魚體15-20分鐘。

    3、投餵: 淡水石斑仔魚下池時,以浮游動物為食,隨著魚苗生長,攝食量增大,而池中浮游動物逐漸減少。這時,一可透過追肥培育浮游動物,二可增喂豆 漿。經15-20天培育,當魚苗達3釐米以上時,其食性開始轉化,這時可投 餵魚糜於食臺上馴食,2-3天后加少量人工配合飼料拌魚糜投餵,以後逐步 增加人工配合飼料比例,減少魚糜用量,直至全部用人工配合飼料。日投餌量為魚體重的20%左右,日投餌3次。

    4、培育管理:

    (1)調節水質:在魚苗培育過程中,由於施肥投餌,所剩糞渣殘餌最易敗壞水質,為此,應每3-5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為池水的1/4。還可在池 中移植一些浮萍或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以淨化水質和便於魚苗隱蔽、吃食。

    (2)及時分養:當魚苗生長規格出現較大差異時,因其有大吃小的習性,因此,要及時過篩分養。同一池的魚苗,力求規格一致,以免影響魚苗成活 率。

    (3)日常管理:主要是巡塘,觀察魚苗吃食、活動、水色變化等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飼量和做好預防魚病工作。

    (二)成魚養殖技術

    淡水石斑魚養成可採取混養,在混養中可採用兩種方法:一是在池塘中混養少量淡水石斑魚,每畝水面混養淡水石斑魚22-50尾左右,經半年時間養殖,體 重平均可達300克以上,經一年時間養殖體重可達500克左右。二是主養魚為淡 水石斑魚,混養種類有羅非魚、草魚、鯽魚等,每畝水面放養淡水石斑魚150-200尾,混養魚300尾,飼養期間投餵人工配合飼料,還可投餵鮮嫩牧草,當池中浮游動物不足時,需要適量追肥,以培育浮游動物。經過半年養殖,淡水石斑魚平均體重可達200克左右,經一年時間養殖,體重可達250克以上。

  • 6 # 漁歌阿官

    石斑魚類為暖水性礁棲魚類,廣泛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熱帶、亞熱帶海域。目前國內市場消費的大部分石斑魚來自釣捕作業的漁獲和養殖產品,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澳洲、東南亞國家和中國臺灣輸入的。中國南方適宜石斑魚養殖的海域廣闊,除了眾多的優良港灣可供石斑魚網箱養殖外,還可以透過其他方式養殖,例如外海網箱養殖、池塘養殖,室內工廠化養殖及投放人工魚礁粗放養殖等。

    石斑魚生物學特徵

    1、 形態特徵

    斜帶石斑魚隸屬鱸形目鰭科、石斑魚亞科、石斑魚屬,俗稱青斑。魚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體背棕褐色,腹側線褐色,全身均散佈橙黃色斑點,各鰭均為灰褐帶綠色,背鰭條部邊緣及尾鰭後緣為黃色,魚體表色彩斑斕。

    2、 生態分佈與生活習性

    斜帶石斑魚為暖溫性中下層魚類,多生活在岩礁底質海區,常棲息於沿海島嶼附近的岩礁間、珊瑚礁的巖穴或縫隙中,一般為夜行性,利用其嗅覺尋覓食物,白天則隱藏於巖穴內。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可生活在11-41的鹽度範圍內,最適水溫為22-28℃。據實驗顯示,斜帶石斑魚在水溫22-30℃之間時,魚活躍,攝食量大,生長快;當水溫下降到19-22℃時次之;水溫下降到19℃以下時,攝食量明顯減少,生長速度減慢,活動情況隨著水溫的下降而減弱;在室內水池越冬時觀察到,水溫降到10℃以下不捕食死餌,但對活的甲克類仍能選食;當水溫下降到7.5℃,停止攝食,魚處於靜止不動狀態;水溫低於5.5℃時,魚出現死亡。在淡水中最長忍耐時間為15分鐘。

    3、 食性

    斜帶石斑魚常棲息於沿海岩礁底質海區,一般不結成大群。性兇猛,是肉食性魚類,並有互相殘殺現象。尤其在稚幼魚階段,個體小的常常被個體大的吞食。食物以蝦、蟹等甲殼類為主,魚類和軟體動物次之。斜帶石斑魚攝食週期一年有兩個高峰,第一個出現在5月份,第二個出現在秋季的8月份以後。

    4、 繁殖習性

    斜帶石斑魚在華南沿海繁殖盛季在5-7月份,產卵水溫範圍為21.4-24.5℃,海水相對密度1.017-1.021。斜帶石斑魚為變性魚類,雌雄是隨著個體的成長而變化的。成魚先為雌體,產浮性卵,待長到3.5千克以上時才轉變為雄體放精。

    石斑魚網箱養殖

    1、 海區條件

    (1) 海區 無工農業及生活廢水汙染,水質符合國家漁業一類水質標準,在臺風、暴雨季節能避免大風大浪的襲擊,無大量淡水流入,交通、通訊、供電便利。

    (2) 底質 以砂礫、岩礁底質為佳,泥沙底質次之,泥質的不好。

    (3) 海況 海流速度應在15-35cm/s。要有足夠的水深,在最低潮時,網箱底到海底的距離至少有2米以上。

    (4) 鹽度 海區的鹽度不應有太大的變化。石斑魚能適應的鹽度為11-41,最適的鹽度為25-35。海區鹽度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應在25-35。在大雨季節也不應低於15。

    (5) 水溫 大部分石斑魚能夠適應的水溫為15-38℃,但生長最好的水溫是23-28℃

    2、 網箱的規格

    石斑魚養成的網箱規格以較大為佳。目前一般用3米ⅹ3米ⅹ4米或4米ⅹ4米ⅹ4米的網箱,但效果不如6米ⅹ6米ⅹ5米規格的網箱。大規格網箱魚體活動空間大,減少了網箱隔層,有利於水流通暢,減少疾病的發生,日常管理比較省工。

    3、 網箱的設定

    許多養殖區網箱的設定是9個或16個1組,然後一組一組地成片密集排列。這樣設定極易造成中間網箱水流不暢,水質惡化。比較科學的設定方法是順潮流方向,2-3個網箱1列縱向排列,每列之間間隔2m左右留一條縱行水道,以使水流暢通。一般原則是6mⅹ6mⅹ5m的網箱2個1列,4mⅹ4mⅹ4m的網箱3個1列,3mⅹ3mⅹ3m的網箱4個1列。 在海流較急的海區,頂流的第一排網箱外數十釐米處應該垂掛一塊網目較小(1cm左右)的網片(並垂以砂袋),讓附著生物滋生以擋緩海流;否則當大潮流急時,網衣會漂浮起來而使網片想貼;石斑魚魚群在網箱中有沿網邊遊動的習慣,這時就會不顧一切地在網片間穿行,造成兩側的鱗片因摩擦脫落,最終染病死亡。

    4、 苗種放養

    (1) 天然苗種 目前養殖的苗種一部分從海區釣捕或以網籠誘捕獲得。作為苗種的個體一般全長15-20cm,體重60-200g;最小的個體全長僅10cm,體重僅20-25g。剛釣捕上來的苗種一般需暫養於活水倉或水族箱中,再運往海上網箱養殖。

    (2) 人工苗種 人工苗種的規格全長4-8cm,體重1-8g,可以直接放入網箱,經過一段中間培育後,再分苗養成。中間培育以魚肉糜及鰻魚餌料混合製作的軟顆粒餌料投餵,每天3-4次,至10cm以後可酌情減至每天1-2次。進行中間培育的網箱上方30cm處,懸掛一盞40-60w的燈泡,用於在夜間誘集水中的糠蝦、橈足類,以及其他的小苗、小蝦等,這些都可以作為石斑魚的活餌料。

    (3) 放養密度 苗種小時候放養密度可以高些,隨著魚的生長,應按個體大小分苗並降低放養密度。密度以預計在養成時,網箱魚容量保持8-15千克/m³為佳。每口6mⅹ6mⅹ5m規格的網箱,放養全長15-20cm的苗種1500-1600尾,中途會因各種原因淘汰一部分,餘下的可以一直養至收成。全長4-5cm的苗種,可放養5000-8000尾,以後待個體長至15—20cm,再選別分苗。

    (4) 養殖週期 石斑魚在水溫14-15℃及更低水溫下基本不攝食,16℃左右可以少量攝食,18℃時即可正常攝食。7月未出池的全長4-8cm的人工苗種,養殖15個月左右至翌年11月份可達300-500g/尾。

    5、 餌料及投餵方法

    (1) 餌料種類 苗種放入網箱,大約2天后即可開始攝食。石斑魚性多疑,所以最好混養少量相同個體大小的黃鰭鯛、真鯛黑鯛、及籃子魚等。因為鯛科魚類比較貪吃,見餌即搶,他們的搶食去帶動石斑魚的攝食。籃子魚喜食海苔、殘餌等,可作為“清道夫”,有利於保持網箱清潔。其他魚種放養比例約為15%。

    (2) 投餵方法 石斑魚胃內餌料的消化時間較長,在水溫24-25℃時,消化時間為24-30h。在5-10月份水溫較高時,20cm以上的成魚,可每天投餌1次,每天的投餌量為魚總體重的1.5%-2.0%;10-15cm的中苗,每天投餌量可為魚體重4%-6%,分早、晚兩次投餵;4-8cm的小苗,每天的投餌量可為魚體重的8%-10%,每天分3-4次投餵。在11-12月份及3-4月份,隔天投餌1次,視魚攝食的情況酌情增減投餵量。冬季水溫較低時,基本不投餌。

    6、 日常管理措施

    (1)巡視檢查 每天應對各個網箱進行巡視檢查,觀察魚的活動情況。正常情況下,石斑魚會沉在網箱底部,清晨和傍晚會在水面悠然自得的遊動,看到人影就迅速沉下。如果無力的遊於網邊,受驚動也反應遲鈍,或狂遊、跳躍,都是不正常的表現,應該撈起或拉網檢查,判明情況,採取對策。

    (2)觀察記錄 每天對天氣、水溫、相對密度、透明度、風浪等情況進行觀察、測定和記錄。尤其是在海區情況有重大改變,如暴雨、海水突然變混。

    (3)換網和清洗網衣 在夏季,當海中有機物增加時,網箱上附著大量附著生物,如牡蠣、海鞘、藤壺、貽貝、海苔、麥稈蟲及其他髒物,網衣應每20-30天更換一次,培養5-10cm的苗種,由於網衣網目小,更易被髒物及附著生物堵塞,造成水流不暢,應該每15-20天更換一次網衣。在冬天(12月至翌年2月),由於海水中附著生物繁殖較慢,魚體不大活動,大多時間不攝食,受了機械損傷而不易痊癒,容易感染死亡,不宜搬動,非特別需要,不必經常更換網衣。

    石斑魚池塘養殖

    1、 場地條件及建池原則

    (1)場地條件 營建池塘的海區水質要求與網箱養殖區大致營建池塘的海區水質要求與網箱養殖區大致營建池塘的海區水質要求與網箱養殖區大致相同,但要求冬季水溫要比網箱養殖區的高些。海區的水溫在冬季低溫期由於大海的容量大,在一定的期間內是相對穩定的,不容易驟升驟降,而在陸地池塘裡的情況要嚴峻得多。例如海區水溫15℃、寒流突然襲來時海區水溫可能不怎麼降低或只降低1℃左右,但在陸地池塘裡,水溫就有可能一下子降低3-4℃,結果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損失。這就要求當地冬季水溫要在15℃以上,同時池塘的水應該儘量深些(2-3m或更深)。在水溫常年較高的福建、廣東地區,可以選擇龍膽石斑魚、馬拉巴斑魚、點帶石斑魚、老虎斑等生長迅速的種類。

    在陸地上建池,海堤應堅固,能抗住颱風和暴雨的襲擊。底質應為泥砂質,泥底質的池塘應通加砂改良底質,方適宜於養殖石斑魚。

    (2)建池的一般原則 池塘面積過大或過小都不適宜,根據緊急上合算、經營管理及操作方便的原則,以1500-7000㎡為佳,水深2m以上,以使水溫不太容易驟升驟降。亞由獨立的進、排水口,從池塘的上方進水,下方排水。池底應該整平,從進水口到排水口應有1:1.5-1:2的傾斜度,以便進排水迅速便捷。池底中央應開有一條寬1.5-2m、深0.5m的主溝,主溝兩側再開數條溝,主溝隨池底一同傾斜,支溝可比主溝淺些,並向主溝傾斜。主溝和支溝的作用一是利用石斑魚喜歡躲在隱蔽處的特點便於捕撈,二是有利於魚的越冬和避暑。

    2、 清池及肥水

    清池及肥水至少要在放苗的2個月前開始進行。將平整好的池塘露幹並讓太陽暴曬1-2周。進水0.5m左右,用漂白粉溶液(濃度0.002%-0.003%)消毒、清除野雜魚等,在有太陽的日子藥效1-2天即可消失。也可以用石灰(濃度0.05%)消毒,石灰對酸性底質有改良作用,不過藥效要1-2周才會消失。

    待水中藥性消失之後,在進水閘門用篩娟網(60-80目)過濾注入新水至1.4-1.5m。每畝施入雞糞、豬糞等有機肥40-50Kg或尿素2-3Kg;以及磷酸銨3-3.5kg用於肥水,以利於水中浮游生物的繁殖。施肥1-2周後,浮游植物繁殖起來,池水呈微綠色,夜間可在水邊用電筒照看,檢查浮游動物的密度。

    在預備要放養石斑魚之前至少30-40天,在池塘中以每畝300-400尾的密度投放羅非魚。羅非魚在池塘中每個月都會產卵繁殖,其小苗將來可以作為石斑魚的餌料。

    3、 苗種的中間培育

    5-6月份出池、全長3-4cm左右的人工苗種,以及同樣規格的野生苗種,必須經網箱中間培育為8-10cm的大規格苗種後再放在池塘中養成。經過中間培育的苗種個體健壯,成活率較高。苗種的中間培育可與投放羅非魚成魚同時進行。用於苗種中間培育的網箱,張掛在立於池塘中的竹子或木樁上。網箱規格為4mⅹ2mⅹ1.5m或6mⅹ3mⅹ1.5m,網箱的網目為0.5m。苗種按60-70尾/m³的密度放入網箱。投餵量可為魚的總體重的8%-10%,每天分3-4次投餵;以後酌情逐漸減少至魚的總體重的4%-6%,每天分兩次投餵。

    4、 養成日常管理

    苗種經過40-50天的中間培育,長至8-10cm時,就可將它們放入池塘進行養成。小心地放低培育網箱一邊,再拉起網底,魚苗就全部遊入池塘。養成的放養密度為每畝400-500尾。這時池塘中的羅非魚苗已有相當數量,可以作為石斑魚苗的餌料,同時有新的羅非魚苗繼續繁殖出來。

    為了把握池中石斑魚的總量並以此決定投餌量,應該每個月拋網捕取一些石斑魚用於測量體長和體重。測量後的魚應放回原池塘。在養成過程中,池塘的水質應保持清新,水色微黃綠或帶點黃褐色,溶解氧應在4mg/L以上。每隔1-2天利用潮水的漲落更換15%-20%的池水。換水時,進水口和出水口都應裝有60-80目的篩網,以攔住池中的浮游動物不使其流失,也不使海中有害生物的卵和幼體進來。在低潮(不好換水)、天氣悶熱的凌晨、深夜或水質不好的時候,要用水車進行增氧。

    每天應該對天氣、水溫、鹽度、溶解氧含量進行觀察、測定和記錄。在天氣驟然變化時,尤其是颱風、暴雨季節,應該更加註意水質的變化,及時發現問題,採取對策。

    5、 收成

    生長快的斜帶石斑魚等,經過7-8個月的養殖,許多個體可達到商品規格,應該開始按捕大留小的原則收成。

    在池塘中原先放置餌料臺和投餌的地方,張掛可以靈活抬高和放低的網箱(規格為6mⅹ3mⅹ1.5m或8 mⅹ4 mⅹ1.5 m,網目為1-2cm),並將之沉入水中。在網箱中放置一些綁在一起的直徑15-20cm、長40-50cm的硬塑膠管,這些塑膠管的作用是誘使石斑魚棲息其間以便於捕捉,經過幾天的投餌,石斑魚會棲息在這些塑膠管中及其近旁。每天凌晨輕輕的提起網箱,就可方便地將達成商品規格的石斑魚挑出,放入預先準備好的暫養網箱(規格為6mⅹ3mⅹ1.5m或8 mⅹ4 mⅹ1.5 m,網目為1-2cm)中,而將未達到商品規格的魚放回池中。在石斑魚暫養等待出售期間,每隔2天投餌1次,飼料喂海水魚飼料,投餌量為魚體重的4%-6%。出手前1天要停止投餌,以便長途運輸。

  • 7 # 農人麗芳

    魚池的水質處理(或者叫淨化過濾)包括物理過濾和生物淨化兩方面。

    物理過濾主要是清除水中肉眼可見的固體廢物及浮塵等;

    生物淨化主要是淨化溶於水的無色有害物質——氨和亞硝酸鹽,分解食物殘渣,魚的糞便等。

    實現上述水質處理的最佳途徑就是將物理過濾與化學淨化結合起來,用來處理魚池內部水。使之清澈、有害物質少、溫度適合、PH和硬度適中、溶氧量高、含有適量有益微生物的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影版《建軍大業》全是一群小鮮肉出演,還有必要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