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會奔跑的金絲魚

    赤壁之戰是具有歷史典故以及事蹟和人物思想和可以激發現代人更有使命感,中國歷史上“雙方強弱不同,弱者先讓一步,後發制人,因而戰勝”的著名戰例之一。戰爭的勝負取決於雙方政治、軍事、經濟等多方面的條件,但首當其衝的是雙方軍事實力的較量。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實力明顯不如人力物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的袁紹,但他卻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並最終大獲全勝,其取勝之道是值得後人很好地深思的。

  • 2 # 做你的歷史老師

    說起使命感,不得不想起一句話,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關於歷史典故讓人產生使命感的有很多:

    1.周恩來總理為了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我覺得是最有代表性的,那個亂世,憂國青年為了國家不懈奮鬥。

  • 3 # 種花家看門兔

    正面例子有許多,就不一一列舉了,說個反面的。就說說“誇誇其談”的典故吧,剛剛好疫情當前,牛鬼神蛇具現,頗具現實意味。

    這件事記載於《史記.酷吏列傳》。講述的是漢武帝時候,一個博士狄山的事,這件事大致時間應該是在公元前121年到前115年這段時候。當時,朝廷面對北面的匈奴的襲擾,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和派以太子劉據為首。

    由於經過前期對匈奴的打擊,匈奴勢力大不如以前,渾邪王投降,休屠王被斬。但,漢朝這時候也是國庫空虛,空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渾邪王投降,漢朝用了兩萬輛馬車去迎接,但是國庫拿不出錢來,只能向民間賒借馬匹,老百姓不願意接受,把馬匹藏起來,為此,武帝還下令治了長安令的罪。所以,漢朝內部主和聲音大起,恰逢匈奴遣使來天朝提請和親。

    漢武帝召叢集臣在朝堂就此議事。一上來,博士狄山就說:“和親好”。武帝問:“何以見得?”狄山:“戰爭是個兇險的事,不能經常打仗。你看高祖打匈奴,被困在了平城,被逼得沒辦法,和了親才得脫困。孝惠帝、高後呂雉在的時候不打仗,天下安樂。孝文帝打匈奴,又把北邊的百姓弄得家破人亡。孝景帝平定了七國叛亂,不用兵,又天下安樂。現在皇帝你打匈奴,又弄得國庫空虛,天下苦不堪言,所以這樣看來,不如和親”!(實際情況是:就算和親了,匈奴照樣對漢朝邊境大肆燒殺搶掠。《史記.匈奴列傳》記載:孝文帝和親,右賢王入侵河南地,殺人越貨,又用公主作為單于妻子,結果匈奴日益驕橫,年年來燒殺搶掠,雲中、遼東、代郡這三個郡最慘,損失都是上萬人。)但是總體看來,覺得博士這話是不是說得有理有據的,比坐在家裡“聽我朋友說”“據我朋友講”寫日記來得更真實吧。

    武帝就轉頭問張湯:“湯,你怎麼看?”張湯這人情商不咋滴,一上來就人身攻擊:“陛下你莫理他,他是個智障。”這回答,一如我們許多網友,反正我知道你說的不對,但是不對在哪兒我也說不上來,只能罵兩句。於是乎,兩邊開始互相人身攻擊,武帝一看:“我的本意是想讓你張湯有理有據的批駁他,你這上來就開罵,這完全偏離了我的劇本啊。”於是,趕緊踩剎車:“你們都別罵了,博士你說得很有道理,那這樣你看行不行,我讓你去治理一個省,你能讓這個省不被匈奴入侵百姓安居樂業嗎?”不得不說,狄山博士倒是比某些公知大V有自知之明,很乾脆的回答:“我不能”。漢武帝又問:“一個縣呢?”回答還是“不能”!“一個村呢?”狄山博士想,在說不能怕是說不過去了,只能回答說:“能”。然後,武帝讓狄山博士自己選了一個營寨去實現他的理想。結果,“至月餘,匈奴斬山頭而去”!武帝看到他的遺物給了一個評語:“腐儒無能,誇誇其談!”

  • 4 # 濁酒一壼談古今

    亂世中的一縷芳魂

    杭州,一座高門大府裡,一位丰姿飄逸的絕色女子沐浴更衣、對鏡梳妝、向南方焚香跪拜後,在房間牆壁上奮筆疾書留下一首震驚後人的絕命詞,隨後縱身投入池塘,一縷芳魂向西而去,飄向她離別一年多來日夜思念的故鄉——湖南嶽州(今湖南嶽陽)。

    這事發生在公元1276年(南宋恭帝德祐二年)的韓世忠(就是韓蘄王)故居,當然,這時的韓世忠已經不在了,甚至連他那座故居這時也不屬於南宋,他現在的主人是從北至南、一路衝殺而來的元軍大將、荊湖行省右丞相~阿里海牙(1227~1286年)。那位投湖自盡的美貌女子至今都不知道她姓甚名誰,僅從她留下的絕命詞中得知她是嶽州(岳陽古稱嶽州)人。也就是這首詞,給後人展現了兩宋時期的文明與繁榮,深刻揭露了野蠻民族對文明的摧殘和毀滅,更讓我們看到了亂世中,無助女子那忠貞靈魂不屈的吶喊和悲涼的嗚咽!

    漢上繁華,江南人物,尚遺宣政風流。綠窗朱戶,十里爛銀鉤。一旦刀兵齊舉,旌旗擁、百萬貔貅。長驅入,歌樓舞榭,風捲落花愁。

    清平三百載,典章文物,掃地俱休。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破鑑徐郎何在?空惆悵、相見無由。從今後,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滿庭芳》

    我們看到的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繁榮的江南,安逸的人們還保留著政和、宣和時代的風流瀟灑,在銀光燦爛的十里安樂鄉,享受著美味佳餚、歡歌笑語,哪曾有半點想到迫在眉睫的刀兵之災!而野蠻的侵略者象兇猛的野獸,將一切文明與繁榮象秋風掃落葉一樣摧毀得一乾二淨。 可惜我三百年清平世界成就了多少燦爛文化,如今已蕩然無存了。幸運的是,我自身仍保留著貞操沒有被玷汙,可是我的徐郎你現在哪裡啊?希望我們能象戲文裡的徐言德與樂昌公主一樣,有破鏡重圓的那一天。但擺在眼前的情形告訴我,那只是空想,這輩子我們無法相見了,馬上我將結束我的生命,從此後的每天夜裡,我的魂魄將回到生我養我的故鄉~岳陽。

    國破家亡的年代,人的生命尤如螻蟻,一個柔弱的女子在生死關頭,首先想到的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和燦爛的文明,繼而想到的是忠貞,這即是對自己、更是對國家的忠貞!唯獨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與那些貪生怕死之輩直有云泥之別,這一份豪情與情懷,該令多少後世男人汗顏?!

    作者十幾年前,在岳陽巿民間文藝家協會工作時第一次看到這首詞作,當我讀完後已是淚流滿面,多少年後心情都無法平靜,既為詞作的立意高遠、才華之卓越,女詞人心胸之寬廣而深深折服,又為女詞人身處亂世柔弱無助的境地而痛心!更為詞人置生死於度外的忠貞之志而驚歎!

    “讀其‘幸此身未北,猶客南州’與‘夢魂千里,夜夜岳陽樓’之句,知其‘生為南宋人,死為南宋鬼’之意。——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

    更甚的是,對造成國破家亡和女詞人個人悲慘命運的那些卑躬屈膝、貪生怕死的男人們,沒有半句責備的言語、坦然地承受眼前的一切,更令生為男人的我,心在流血,汗顏不已!我為我的家鄉有這樣一位才華橫溢、風姿綽約的女子而欣然,又為這樣的一位女子在後世默默無聞幾盡被遺忘、甚至到現在連她的真實姓名都不知道而悲哀。於是,我利用一切時間和能找到的資料,竭力想還原事情的脈絡,找到我那位可愛可敬的祖先。

    公元1275年(南宋恭帝元年)元軍大將、荊湖行省右丞相~阿里海牙率水軍萬戶張容實、解汝楫統兵十萬,於當年三月攻陷嶽州(今岳陽)。說是攻陷,不如說是兵不血刅、不費力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嶽州。元軍剛到嶽州城下,首先是嚇破了膽的湖北安撫副使兼嶽州知州高世傑率先投降,想給敵人做條乖狗,沒想到敵人連做狗的權力都不給他,直接一刀殺了。接著,嶽州總制孟之紹前赴後繼再次舉城投降,這就是公元1275年岳陽被攻陷的過程。投降後的嶽州並沒有得到投降的安寧,先是高世傑被殺,後來投降成功的孟之紹結局也不知如何,可憐的是城中百姓被姦淫擄掠、洗劫一空,毫無人性的元兵幾乎屠盡了嶽州城的人,我們的女詞人就是在那時被元軍統帥所擄獲、她的夫君也在那時是被殺還是自行逃跑不得而知,反正是不見了蹤影。

    看到這裡,我反覆在想:高世傑就是被殺也要投降,孟之紹冒著自己有被殺的風險並置全城百姓的生命於不顧還是要去投降,這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態?何不奮起一搏,反正是一死,為何寧願死得窩窩囊囊也不來個痛快而萬古留芳?

    這些男人在我們的女詞人面前該是何等的猥瑣與不齒!

    我們的女詞人就這樣被元軍擄走了。元軍統帥見到女詞人後,被女詞人的美貌和雍容華貴的氣度驚呆了,捨不得殺了,就是用強也怕惹了美人不高興,無數次的糾纏、恐嚇也無法讓美人就範,那隻好帶著她走了,就這樣,拖拖沓沓一年後來到了杭州(當時叫臨安,為南宋都城)。一年多來,耗盡了耐心的元軍統帥再也等不下去了:今晚你必須同意,否則,我就霸王硬上弓!美人說道“等我先祭奠先夫,然後再成為你的女人也不遲,將軍何必發怒呢?”,於是,統帥開開心心離開,準備今晚的好事去了。女詞人“嚴妝沐浴,再拜默祝,南向飲泣”,揮毫留下絕筆,內心呼喊著:別了,故國、故鄉,還有我的愛人!縱身躍入水晶宮。

    在尋找女詞人的身世時,通過歷史資料,我知道了她的丈夫叫徐君寶,也是岳陽人。我尋遍岳陽徐姓家族,試圖透過她丈夫的家譜找到女詞人的蛛絲馬跡,然而,最終讓我失望而歸。只有城西一徐姓家族告訴我,徐君寶和女詞人是他們家的祖先:

    女詞人姓金,是嶽州太守的獨生女兒,叫淑貞;徐君寶是嶽州城西徐員外之子,生得俊朗英武又文武雙全,被太守看中納為女婿,倆小口郎才女貌,婚後恩愛有加。

    但是,我檢視這徐姓的家譜,沒有找到有倆人的記載。到是後來在明代周楫著的《西湖集》第十卷有《徐君寶節義雙圓》裡,看到了相同的故事情節,不知是《西湖集》的內容來自真實,還是城西徐家看到《西湖集》後,把其中的主人公杜撰成了自己的祖先。

    儘管我沒有找到女詞人的確切身世,但她的存在卻是真真切切的,她的的絕命詞給我們後人留下了痛徹心扉的警示:居安而不思危,則國安勢為累卵;男人沒有血性則禍妻禍子又禍國禍民!

    想到了二戰時斯大林的一句話:我們的身後就是莫斯科,我們沒有退路!但願在關鍵時刻我們的男人們也能說:我們的身後就是祖國和妻女,我們沒有退路!

  • 5 # 白羽居士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讀書人階層實現人生價值的最高目標。但廟堂風雲變幻,宦海浮浮沉沉,因一言不合,或政治見不同,遭遇貶官發配、身陷囹圄的官員士大夫也不乏其人。少年天才橫溢沒有挺過磨難,蹉跎一生鬱郁不得志的人也比比皆是。

    明代著名的宰相張居正可謂是一代名相,他所創造和推廣的“一條鞭法”為大明王朝續命百年,最後功成名就名垂青史。《明史》張居正傳中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情,張居正少年時,天資聰穎,才思敏捷,聰明絕倫。12歲時就考中秀才,成績名列前茅。這個年輕人的精彩表現引起了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注意,他非常器重這個年輕人。透過觀察李士翱認為張居正將來一定是前程似錦必然能夠入閣拜相的優秀人才,為了讓他能夠早日進入官員體系,李士翱推薦他做了補府學生。

    一年後,年輕氣盛的張居正打算參加鄉試,打算以13歲天才兒童的身份躋身大明官場。為了給主考官增加點好印象,李士翱特意將他介紹給主持本次鄉試的官員以及胡廣巡撫顧璘。顧璘見到這個年輕人以後,命他作詩一首。張居正的詩句讓顧璘對這個年輕人的才華和見識也是暗暗佩服,他對周圍的官員說:“這個年輕人,絕對是宰輔之才,他日必成器。”說完這句評語,就解下了自己的犀帶贈予張居正,並對他誠心實意地勉勵了一番。要知道,巡撫的犀帶這種物品是高階官員身份的象徵,贈送給張居正絕對是預示著張居正將來能夠封侯拜相。等張居正走後,他叮囑主考官:“本次考試,無論成績如何千萬不要讓這個叫張居正的秀才中舉”。因為他的心中有一個直覺:此人將來絕非池中之物,一定要讓他受點挫折,人生如果太順了,對他將來的人生歷程和現在就進入暗流湧動的官場絕對不是什麼好事。

    張居正參加本次科舉後,果然落第。事後,顧璘找到他,對他坦誠相告了這件事的來龍去脈,並將自己惜才愛才之心也一併告訴了張居正。並對他說“你將來一定要做伊尹、顏淵那樣的一代賢相,不要當一個少年成名志得意滿的舉人”。張居正再三拜謝顧璘對他的知遇之恩。他也認為顧璘雖然讓自己推遲了考中科舉的程序,但能夠透過科場失意認識自我,在苦難中蛻變形成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堅韌精神與這位人生導師是分不開的。三年後,去掉了年少輕狂,浮躁之氣的張居正考中舉人,再過幾年他以二甲第九名的成績考中進士,併成為庶吉士。

    在經過多年的努力後,張居正成長為中興明朝的一代傑出政治家,他能夠在險惡的政治鬥爭中屹立不倒始終不忘初心,堅持改革,匡正時弊,跟他的年輕時科場失意的經歷有很大關係。

    所以說,人生中經歷的苦難不是財富,在經歷苦難之後的那番自我警醒和思想蛻變,才是成大事者所必須經歷的生命歷程。

    玉不琢不成器,硬脊才能挑重擔,假如沒有顧璘這樣優秀的人生導師,會怎麼樣呢?

    同樣是年少天才,徐渭徐文長也是天資聰穎之輩,六歲開始讀書,九歲就能寫出優秀的高考作文,十歲時寫的《釋毀》就已經引起高階知識分子的關注,在同齡人中鶴立雞群,周圍的人都稱呼他為“神童”。小學課外讀物上經常出現“小神童智鬥地主”的戲碼多是出自根據他的事蹟改編的。

    在眾人的賞識、讚美、吹捧之下,徐渭形成了恃才傲物的性格。而可悲的是徐渭終其一生,連舉人都沒有考中過。就算徐渭在藝術上的成就達到巔峰,後世一幅畫賣出天價。而他在充當胡宗憲幕僚期間寫的奏章讓嘉靖皇帝都感到非常滿意,軍事指揮才能讓所有人都感到由衷的敬佩,也無濟於事。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年輕時太過輕狂,沒有顧璘這樣的好老師在他風頭正勁的時候給予適當打壓,從而導致了徐渭一生潦倒,最後以悲劇結尾。

    所以說,在人生的歷程中一定要他多吃苦,多受累才能養成堅韌的性格,在暴風驟雨來的時候才能展翅翱翔。

    如果有了人生導師,而自己沒有時刻保持警惕的後果也是很嚴重的。少年英才唐伯虎的慘痛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唐伯虎年輕時也是很不檢點,他在參加錄科考試期間放浪形骸,跑去與妓女飲酒作樂,被提學御史發現,差點革去功名。在蘇州知府的求請後,才錄於榜末。經過好友祝允明的規勸,唐寅開始閉門讀書。在弘治十一年的時候,唐伯虎高中鄉試第一名,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唐解元。春風得意的他,放鬆了警惕那顆不安分的心,又開始了莫名的躁動。

    與唐伯虎同行的徐經透過賄賂考官得到試題高中進士後,被人告發。程敏政首當其衝被彈劾下獄,他跟唐伯虎的考前會晤成了犯罪證據。唐伯虎在宴會上曾經誇下的海口和吹過的牛皮都成為了他的罪證,曾經的光環都成了枷鎖。唐伯虎連秋香都來不及點,也被投入了監獄。他的餘生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了搭救他全家的財產變賣家道中落,等唐伯虎出獄後一度醉生夢死。為了逃避現實,他只好寄情於書畫藝術中,潦倒一生。

    從這三個少年天才不同的人生際遇來看,如果你真的是天縱奇才,天賦異稟,那只是命運對你格外垂青。一定要知道敬畏,懂的退讓,為人切莫輕狂,做人千萬不要任性,什麼事情都要分出個高低,什麼話題都要辨別各是非黑白,最終難免摔跌跤。

    古往今來,任何成就大事的人才都必須要經歷寒風徹骨的苦難磨練,才能“吹盡黃沙始見金”。 就像司機們都知道在寬廣平坦的大路上最容易掉以輕心,最容易驕縱狂飆。現代在喧囂的網際網路時代,更要善於把握事物的規律。人們的社會行為從線下轉到了線上,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交流和社會活動每天都在網際網路上上演微博聊天記錄,我們更要約束自己在公眾場合尤其是網際網路上的言行,不要為突然頭腦發熱,發一些明顯帶有傾向性的朋友圈,引起了旁觀者的警惕。要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做到慎終如始,以更加嚴謹的生活態度,必能戰勝各種複雜負面,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 6 # 癮歷史

    一、少年求學時期,不讀死書,對世界充滿好奇。

    1)錢學森出生於1911.12.11,剛好是辛亥革命爆發後一個月,正值中國推翻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風雲變幻的時局。

    年幼的錢學森會捕捉蝴蝶,收集標本。他學習鋼琴、小提琴和水彩畫,房間裡堆滿了自然科學和數學書籍。錢學森成年後曾回憶說,“父親為我打開了一個藝術、音樂和文學的新世界……這些藝術上的修養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我認為,這些東西對啟迪一個人在科學上的創新是很重要的”。

    2)對比現在的青少年,100年前的少年時的錢學森對世界充滿好奇心,再看下現在的青少年,低頭族玩手遊居多,別說感受大自然了,手裡有手機,一整天宅在家都可以。

    二、青年求學階段,刻苦學習,建設祖國,振興中華,少年強則國家強。

    1)20世紀80年代的一次座談會上,錢老回憶了自己1934年從國立交通大學畢業後,從鐵道機械工程專業轉向航空工程專業,走上“航空救國”道路的過程。他說,我們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建設祖國,振興中華。我們這些在上海讀書的青年,都曾看見黃浦江畔外灘公園門口掛著一塊“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每每想到這些,就使我們熱血沸騰,下決心要學習救國的本領。有了這個學習的動力,就什麼困難也不怕,真是死都不怕。

    2)當代青少年應該學習錢老,要學習他發自內心的愛國精神,從小樹立為國家富強而奮鬥的人生觀,把中國夢與個人夢相結合。多問問自己“為什麼目的而學習”?學習的目的不僅僅為了個人的名利,而是要像錢老那樣為了對民族、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如果全體青少年都心懷報國之志,那我們中華民族全面復興一定指日可待。

    三、出國留學階段,心繫祖國,為救國,努力學習。

    1)當時正值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前期,日本侵略者在東北和山東多次挑起區域性戰爭,全面戰爭即將一觸即發。錢學森看到國家凋敝之景,他放棄了家中穩定的生活,毅然踏上求學之路,只為能學有所成報效國家。於1935年8月赴美國留學,攻讀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錢學森在35歲時晉升為終身教授

    2)在留學期間和工作期間,他的心中始終只有一個願望,就是要將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學到手,學成歸來,報效祖國。他碩士畢業後認識到“一名技術科學家對於祖國的幫助遠大於一名工程師”,於是將研究方向從航空工程轉向航空理論。

    3)無論是在求學還是在做研究的過程中,錢學森從不迷信權威,而是秉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不畏前人,不畏艱險,勇於探索,追求真理。

    4)到了1947年3月,錢學森晉升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年薪高達9000美元。這個年薪在當時的美國都算是高收入人群,此時的錢學森年僅36歲。在美國工作期間,錢學森時刻準備回國,沒有買一美元的保險,為報效祖,放棄美國有著優厚的待遇。當條件成熟後他就義無反顧回到一窮二白的新中國。

    惟圖國強、不圖己榮,愛國情懷感天動地,錢學森始終把祖國利益作為最高利益,把民族振興作為最高追求,彰顯了愛國知識分子胸懷祖國、心憂天下的歷史責任。正如錢學森自己所講“我的事業在中國,成就在中國,歸宿在中國”,生動詮釋了真摯濃烈的赤子情懷。

    四、報效祖國,不畏艱辛,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忘我工作,

    被賦予重任、寄予厚望後,錢學森深知責任重大,自己一切傾注在所摯愛的事業上。面對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國為重,家為輕,科學最重,名利最輕。十年兩彈成。開創祖國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荊斬棘,把智慧鍛造成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他是知識的寶藏,是科學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看完這些,我相信你一定對英雄有別樣的感情,一定也會肅然起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或方言有哪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