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沉默是金87731206
-
2 # 伯仲679688
“凡野史俱可毀,獨此書不可毀”,這句話就是說:“野史全部可以毀掉了,只留下紅樓夢即可”。所以紅樓夢真實可靠,絕對權威,它才是正宗的大清正史!紅樓夢作者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死於壬午除夕)。這也是紅樓夢為什麼最早起源於皇宮、以及被列為禁書的真正原因。
賈寶玉和秦可卿是有夫妻之實的!脂硯齋:“雲龍作雨,不知何為龍,何為雲,何為雨?”一語道破賈寶玉乃真龍天子,秦可卿就是廢太子胤礽的嫡妻。在賈母眼中,秦可卿是重孫媳中的第一得意之人。賈母便是孝莊太皇太后。秦可卿,正是太子妃瓜爾佳氏。這才是真相!秦可卿的葬禮,乃大清國葬。賈府逾制挪用了“義忠親王老千歲”的棺木。脂硯齋點破作者在葬禮中使用了“十二生肖”。又是作者所用的春秋筆法。作者以此來暗射全華人的屬相,進一步暗指全華人。也就是說秦可卿的葬禮,全華人民都來送葬了。完全符合清史對太子妃瓜爾佳氏葬禮的記載。
在第五回,書中亦明確說警幻仙子的妹妹名叫兼美,字稱可卿。並稱她“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可見兼美(秦可卿)是黛玉和寶釵兩人的“融合體”。林黛玉和薛寶釵就是秦可卿(瓜爾佳氏)的分身。由於《芙蓉女兒誄》明誄晴雯,暗誄黛玉,又由於賈寶玉的原型是廢太子胤礽,所以表面上看是賈寶玉祭悼晴雯,實際上影射的是廢太子胤礽在祭悼妻子瓜爾佳氏。
賈寶玉在《芙蓉女兒誄》中稱晴雯“而玉得於衾枕櫛沐之間,棲息宴遊之夕,親暱狎褻,相與共處者,僅五年八月有畸。”就是說晴雯在絳芸軒陪伴寶玉的時間是“五年八個月多點”。而這“五年八月有畸”,恰恰是太子胤礽被廢后圈禁在鹹安宮,太子妃瓜爾佳氏陪伴在廢太子身邊,直到病逝的時間。這是有史可查的,胤礽第二次被廢,被關進鹹安宮的時間是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九日。而瓜爾佳氏於五十七年五月下旬病重,七月初去世。恰恰是:五年八月零幾天!
賈寶玉、金陵十二釵、副十二釵這25人,其實是“乾隆二十五寶”的化身。他們是皇帝大印的化身,這正是《石頭記》一書的“石頭”本色,不僅象鐵一樣地證明《石頭記》和乾隆帝有關。它堪稱:“一部紅樓夢,半部乾隆史”!而且象鐵一樣地證明《石頭記》一書創作於1746以後……
清宮四大疑案曾轟動一時。這四大疑案就是: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被刺、乾隆身世謎案。這四大謎案,屬於四大絕密級別的大清宮闈秘史……但實際上,作者早就把真相寫在紅樓夢裡了。
作者還在書中透露:努爾哈赤朝的孝烈武皇后實際上是被皇太極勒死的;康熙朝的太子妃實際上是自縊身亡的;乾隆朝的孝賢純皇后實際上是在山東德州的運河上跳河自盡的;而慧賢皇貴妃則是投井自殺的……作者還特別強調:“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明確強調《紅樓夢》寫的這些都是真人真事,絕非造謠生事。比如“秦可卿淫喪天香樓”,脂硯齋透露作者用的是史筆,無不證明是真有其事。
大觀園直徑3.5裡,它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規模。裡面羊腸鳥道不止幾百十條,還有湖泊,甚至還有寺廟道觀。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自然就會明白此園之大,天下罕見,不是江寧隨園可比擬的。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載:“清暉閣北壁懸《圓明園全圖》。乾隆二年,命畫院郎世寧、唐岱、孫祜、沈源、張萬邦、丁觀鵬恭繪。御題‘大觀’二字。”這才是“大觀園”之名的真正由來。是乾隆帝的御題!
紅樓夢作者是愛新覺羅·弘暟!他是康熙的孫子。因為逝於“壬午除夕”。九子奪嫡最終是在親哥倆老四胤禎和十四胤禎之間爭奪,而這個十四皇子又恰恰是他的父親——胤禎!第五回吾家自國朝定鼎以來,功名奕世,富貴傳流,雖歷百年,奈運終數盡,不可挽回者。故遺之子孫雖多,竟無可以繼業。【甲戌側批:這是作者真正一把眼淚。】繼業,實乃繼承帝位也。作者乃離帝位很近之人,最終失之交臂。不得不“無材補天,幻形入世”,哭成此書。
無材可去補蒼天,【甲戌側批:書之本旨。】枉入紅塵若許年。【甲戌側批:慚愧之言,嗚咽如聞。】脂硯齋還提到“無材補天,幻形入世”這八字,是《紅樓夢》作者一生的慚恨。暗示《紅樓夢》作者也曾是一塊被廢棄的“補天石”!天,即天下,亦即國家。補天,即治理和管理國家。作者曾經是離帝位很近的人,是“補天石”的候選人。他系清王朝愛新覺羅的子孫。他感嘆自己空有一身才藝,卻無用武之地。他就是康熙的孫子——愛新覺羅·弘暟(1707年—1759年)!弘暟逝世的這一天恰好是除夕,而除夕那一天又恰恰是“壬午日”,完全符合“壬午除夕”記載。
-
3 # 原創詩詞德春
芙蓉女兒誄
寶玉的心中將晴雯封為芙蓉女神。做此文之時,所祭奠之物,之心,之情都頗可玩味。
而其文體,更可以使得我們想見曹其人,這點和葬花詞不一樣,後者仍然還是小說中之人物的一部分,而在芙蓉女兒誄中,曹幾乎自己都要跳出幕後了。這篇紅樓中第一長文,曹的滿紙悲憤,滿腔熱情,滿腹才華,正如曹自己所認為和在紅中“標榜”的為人當盡真情,真性情一致,俱都噴薄而出了!
這篇文章可見莊子之風,離騷之體,,然而糅合統一為紅樓中第一長文,可見其才。:再聯絡紅中諸多形容之物體,可見曹之雜學,。
其文跌宕性情,而莊子之文,屈原之人自可想見,可見曹之至情至性。
其文所獻者晴雯乃一奴婢也,卻的芙蓉女神之祀。曹滿腔深情與悲憤“昇華”於此,恰如晴雯卑賤之身,卻得永如芙蓉之美。可見曹之思想。而後引申至黛玉,可見紅樓情節之線。
曹雪芹,魏晉人物耳。而魏晉之人,恰以莊周之思想為濫觴。而曹借妙玉之口也說“文是莊子的好”,而楚辭之體,祭祀招魂之用自是最好,然而實則曹卻也絕非完全放浪形骸之徒,這也是為和曹之才思揮灑為芙蓉女兒誄這一奇文,而非乙醇之中了
還有儒家之祭之誠,這點和魏晉人物一般,表面上是蔑視禮法,其實卻是最珍視道德禮法之人,因為司馬氏假借禮法之名而行不義之事,故而竹林七賢假借放浪形骸,實則追求真心真德。曹所重者,真,真心,真性,真情,真美也。
-
4 # 儒帥哲師
寶玉為晴雯寫下《芙蓉誄》,也是寫給他自己,寫給黛玉,寫給那些在“媚俗”當道,敢於反叛和鬥爭的高潔之士。就連平時裡“小心眼”的黛玉,讀後也說到:“好新奇的祭!可與曹娥碑並傳了。”而一向“寬厚溫柔”的襲人,一聽寶玉贊晴雯,便大罵起來。由此可見兩種人的真偽優劣。寶玉對晴雯的感情,是純潔和真誠的,他對晴雯的理解也是深刻的。他毫不猶豫地將她與那些堂皇正大、千古不滅之物相比。同時對歷史上那些不肯媚俗從眾的高潔之士加以給予肯定和讚揚。愛國遭陷,不肯隨波逐流的屈原;貧困自守,不肯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他們雖然知道只要妥協低頭,阿諛權貴,就可以安度一生,富貴一世。但是他們拒絕喪失自己的人格和尊嚴,寧願放棄這樣的生命之輕,而選擇了生命之重。同樣,司馬遷在眾口一詞的情況下,為李陵辯解,而遭受了殘酷的迫害。但是他認識到了生命之輕重,得出了“輕於鴻毛,重於泰山”的兩種不同人生價值觀。
晴雯在拒絕媚俗的時候,採取的是積極的“入世”的態度,而黛玉採取的是消極的“避世”態度。因為她與當時的主流意識形態格格不入,所以,她對媚俗的態度更明顯地表現為思想上的反叛,這點她和寶玉是一致的。他們同處在賈府的上層,對媚俗的不妥協,表現為在行為和思想上以“雅”對抗“俗”。他們對個性自由和美好愛情的追求,對一種具有審美意義的生活的嚮往,對封建社會主流價值的否定和反叛,就成了他們反抗媚俗的主要內容。而且寶玉具有“混世”和“避世”兩種性質,由“混世”的反抗,到“避世”的遠離,是他反對媚俗的方式的更替。在他和黛玉的愛情還有希望的時候,他對賈府和大觀園有所眷戀。雖然對媚俗的世道很厭惡,但卻沒有完全地厭世。還有“林妹妹”,還有知己“晴雯”那樣真心關心和愛護自己的人,還有那些美麗純潔、天真無邪的少女。但是晴雯死後,他和黛玉的愛情也在封建主流意識的高壓下逐漸枯萎。大觀園裡的姐妹們一個個地離他而去之後,他也就對“汙濁”的世界沒有了一絲的留戀了,於是遁入空門。
-
5 # 老兵4200
《芙蓉女兒誄》是《紅樓夢》全部詩文詞賦中最長,含意也最深的一篇誄文(敘述死者生平,哀悼何文章),也可以說作者發揮詩詞歌賦才能最充分,表現的思想觀念,對現實態度最明顯的一篇。
關於這篇誄文寫作,小說中原來有一段文字,對我們理解作者寫誄文意圖,十分重要,可惜現在看到的《紅樓夢》刪去大部。
現抄錄如下,(寶玉)想了想:“如今若學那世俗之奠禮,斷然不可。竟也還別開生面,另立排場,風流奇異,於世無涉,方不負我二人之為人。況且古人有去!“潢汙行潦.蘋蘩蘊藻之賤,可以饈王公,薦鬼神。”原不在物之貴賤,全在心之誠敬而已。此其一也。二則誄文輓詞,也須另出已見,自放手眼,亦不可蹈襲前人的套頭,填寫幾字搪塞耳目之文;亦必須灑淚泣血,一字一咽,一句一啼,寧使文不足悲有餘,萬不可尚文藻而反失悲慼。況且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無奈今之人全惑於“功名”二字,故尚古之風一洗皆盡,恐不合適宜,於功名有礙之故也。我又不希罕那功名,不為世人觀閱稱讚,何必不遠師楚人之《大言》,《招魂》《離騷》《九辨》《枯樹》《問難》《秋水》《大人先生傳》等法,或雜參單句,或偶成短聯,或用實典,或沒譬寓,隨意所之,信筆而去,喜則以文為戲,悲則以言志痛,辭達意盡為止,何必若世俗之拘.拘於方寸之間哉”寶玉本是個不讀書之人,再心中有了這篇歪意,怎得有好詩好文作出來。他自己卻任意篡著,並不為人知慕,所以大肆妄誕,竟杜撰成一篇長文。”。
這裡需特別注意的一句“古人多有微詞,非自我今作俑也”一句,明白無誤告訴我們誄文是有所寄託的。所謂“微詞”實際上就是透過小說虛構的人物.情節的褒貶來譏諷現實?,特別是政治的黑暗,實是不滿。有何憑證,何以見證,我所引用的先人“楚人”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是譏喻政治的。由其我在誄文中借用最多的是屈原向上《離騷》,這並非偶然。《離騷》中美人香草它實際上與男女之情根本無關,完全是屈原對政治理想的代用詞而已。
曹雪芹透過誄文直指當時的時弊,可以說露骨而又大膽,當時可以說沒有任何人敢“傷時罵世”“恐不合適宜,於功名添禍”觸犯文網,丟掉烏紗。唯曹雪芹“不希罕那功名”又不為“世人觀閱稱讚”。逆潮流而上,我行我素,沒有膽量,恐怕也不敢喻罵現實。因此《芙蓉女兒誄》,明祭晴雯,暗悼黛玉下掩蓋的是作者的政治理念。
-
6 # china傳統文化
晴雯死了,寶玉傷心,做芙蓉女兒耒。晴雯在寶玉心中是一支芙蓉花,是高潔的象徵。
大觀園生活中,晴雯勇於追求自我,不依賴與男子,敢於表達自我感覺,比如撕扇子情節。但晴雯也重感情,比如補雀裘。晴雯的一生讓人敬重,讓寶玉喜歡。
晴雯和黛玉都是芙蓉花,是一花兩支。她們倆性格互為表裡。也許原型是一個人,被曹雪芹拆分成兩個人物描寫。
-
7 # 文創一砥
《芙蓉女兒誄》文采飛揚、感情真摯、寓意深刻,全面體現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
在誄文裡,首先介紹了晴雯的身世遭遇,回顧了他們之間的相與共處的生活,敘述了她的慘死經過,然後以無限的深情悼念晴雯,以金玉、冰雪、星日、花月等比喻,讚美了晴雯的高尚品質和情操。在這篇誄文裡,晴雯是奮翅高翔、博擊長空的雄鷹,是香味濃郁的蘭花;而王夫人、花襲人之流則是玩弄口舌、以毒殺人的鳩鴆,是一類的惡草。他熱烈頌揚晴雯傲世獨立、堅貞不屈的反抗精神,聲淚俱下地控訴王夫人等的殺人罪行,甚至發出了“鉗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的怒吼。他以優美的想象,讚揚晴雯有如偉大詩人屈原,“志潔行芳”,始終堅守著高尚的情操。他憤怒地刻畫了封建正統勢力及其幫兇們的猙獰面目,揭露了他們搞的“諑、謠、詬”的陰謀詭計。他懷念晴雯,上天人地以求索,用美麗的神話來慰藉自己,深深祝願晴雯在“天國”生生不息。《芙蓉女兒誄》可以說是聲討封建專制主義的檄文,也是對富有反抗精神的處於社會下層者的頌歌。這篇誄文的出現,標誌著賈寶玉叛逆性格的重要發展。一個貴族公子,作文祭悼,讚美一個奴僕,歌頌其反抗精神,表與批判鋒芒,在賈寶玉創作中堪稱高峰,置諸《紅樓夢》全部人物詩文中也別具一格,十分醒目。
-
8 # 七月流火140400643
《芙蓉女兒誄》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為丫環晴雯所寫的一篇祭文。這篇祭文大約表現出相互聯絡的兩方面意思:從社會意義上說,它表現了賈寶玉的思想與社會普遍的道德標準的不同和衝突。從個人意義上講,它預示了賈寶玉愛情的悲劇結局。無論是從社會和個人來說,這兩個方面都是很深刻的。
賈寶玉思想與社會普遍道德觀的衝突在哪裡呢?就在於賈寶玉的愛情觀念和對女人的態度與社會不同。封建社會里,男女是不平等的。大男人與小女子的地位是絕不相同的。所以,女人在愛情中的地位也是不平等的。以鳳姐之才,之威,之能,在抓住丈夫賈璉實錘的前提之下,也絲毫不能把丈夫怎麼樣。何況其它平庸之輩了。
賈寶玉對這種男尊女卑的社會道德標準是不認同的。他能平等看待周圍的女孩子們,對他們尊重,把她們當人看。在他心裡把女人當人看,女人的地位提上來。男人的地位就壓下去了。所以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男人是須眉濁物,就連那些當官的大人老爺們,一樣被他看做“祿蠹”。認為“文死諫,武死戰”的愚忠是對國家有害無益的。可以說,賈寶玉的思想,是一種先進思想的盟芽。但是,任何先進思想在萌芽的時期,都會受到保守思想的打壓。賈寶玉的愛情悲劇,從社會層面上來講,就是先進思想被保守思想打敗的悲劇。悲劇必然反襯出社會道德的不合理,這就是它的深刻性。
下面我們結合賈寶玉的《芙蓉女兒誄》來看一下。
晴雯的身份是個小丫環。她的死,在當時的社會中,在主子的眼中,與死個小貓小狗是一樣的。是不值得悲哀的。更不用說寫祭文了。或許以我們今天的眼光看來,無論是誰死了,寫個祭文都很正常。但事情不是這麼簡單,古代的祭文,也不是隨便能寫的。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死了之後,才寫的,所謂蓋棺定論。而且,祭文一般都是後輩為前輩寫的。當然,也有為後輩寫的,比如韓愈的《祭十二郎文》,以及顏真卿的《祭侄文》,但那都是至親至近的人。後者還是革命烈士的身份。
無論從什麼角度入手,晴雯都不具備有人為之寫祭文的資格。但是,偏偏她遇上了賈寶玉,於是,她也成了祭文的主人公。這是賈寶玉不講究,或是違背社會道德之處。打破了尊卑親疏的界限,在他的心裡,親與疏,尊與卑只與情感相關。
既然寫了祭文。前邊我們說了,祭文是對人物的蓋棺定論。按當時的社會標準,晴雯就是一個小丫環。沒有什麼值得稱道之處,大不了有點手藝,針錢做的好。再無其它什麼東西了。可是在賈寶玉的筆下,晴雯的人格是高大雄偉的。其中說:“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這樣的評價,是一個丫環嗎?接下來寶玉又說:“姊妹悉慕媖嫻,嫗媼鹹仰惠德。孰料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
總之,晴雯的精神氣質是高貴的。是出淤泥而染的聖潔的。
不僅如此,寶玉還把晴雯比做歷史上的偉大人物。“高標見嫉,閨幃恨比長沙”是說晴雯是女子中的賈誼賈長沙。“直烈遭危,巾幗慘於羽野”這是說晴雯像大禹的父親鯀一樣偉大。
除了對晴雯的品格給予高度評價之外。賈寶玉還毫不隱諱的表達了對晴雯的思念之意和真摯感情。由於祭文采用的是漢賦和楚辭的體例,言辭有點古奧,讀起來還是很感人的。慚違共穴之盟;愧迨同灰之誚。既是深情表達,又有愧悔之意。多讀幾遍,意思懂了之後,還是非常感人的。
賈寶玉就算把晴雯捧到天上去,也不過是他自己的事。怎麼就衝撞了社會呢?道理沒那麼簡單。我們簡單的舉個例子,讓大家看看其中包含的邏輯對不對?寶玉的祭文裡,把晴雯比做忠臣遭禍,把陷害他的那些人比做奸臣小人。我們都知道,奸臣得勢,忠臣遭殃,是因為有昏君。那麼在晴雯一事上的昏君是誰呢?這就不用多說了。奸臣用事,國之亡也。這裡邊也暗含著賈府敗亡的因子。
這篇祭文,除了顯示出賈寶玉的叛逆之外,同樣也顯示出林黛玉的叛逆。這是她與賈寶玉成為知己的內在原因。
當賈寶玉讀完祭文的時候。林黛玉出現了,她對賈寶玉祭文的評價是:“好新奇的祭文,可與《曹娥碑》並傳了。”這是極高的評價。曹娥碑文,是邯鄲淳寫的。現在我們提起它時,大約只想到王羲之的書法了。但是,王羲之之所以抄寫這個碑文,還是因為他的文章寫的好。但《曹娥碑》是宣傳孝道的。以死盡孝。是封建社會極力提倡的,所以,曹娥受到讚頌。而晴雯呢?有什麼被封建社會和主子所承認的道德價值呢?但在林黛玉的眼裡,曹娥碑與芙蓉誄並傳,二個主人公大約也可以一體同觀。如果讓賈政知道賈寶玉這樣評價晴雯,與曹娥,是不是會氣死,或是把賈寶玉打死。這就是林黛玉與賈寶玉成為知己的原因。
下面,再說情感方面。許多人都說,寶玉誄晴雯,實際上是在誄黛玉。這話雖有一定道理,但並不準確。準確的說,這篇誄文誄的是賈寶玉的愛情。所有與他情感相通的愛情,都是被社會所不容的,最後必然是悲劇的結局。必然是“鳩鴆惡其高,鷹鷙翻遭罦罬,薋葹妒其臭,茝蘭竟被芟鉏”的結局。無論是林黛玉,還是晴雯,以至於芳官都是“花原自怯,豈奈狂飆;柳本多愁,何禁驟雨。”他們最終也都是“偶遭蠱蠆之讒,遂抱膏肓之疚”的結局。這個破害不是某個具體人的迫害,而是整個社會道德的迫害。
社會道德是不合理的,你反抗它,它沒事,你死了,這就是悲劇。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如果你是被小人給死了。說明你沒本事,沒價值。沒有價值,悲劇的力量就不足。所以,《紅樓夢》的悲劇不是好人與壞人之間的爭鬥,是先進與落後的搏奕,最後先進被落後打敗的悲劇。
為什麼有人會說,誄晴雯就是誄黛玉,是因為書中確有暗示。當寶玉唸完祭文的時候,黛玉忽然出來。因為是月夜,既看得見又朦朧,陪寶玉一起祭奠的小丫環一害怕說:“不好,有鬼,晴雯真的來顯魂了。”因為晴雯的眉眼有點象黛玉。這是書已經說了的。而且,之後寶玉和黛玉談起誄文的時候,寶玉無意中又說了:“黃土隴中,卿何薄命,紅綃帳裡,我本無緣”的話。恰恰成了二人愛情的讖語。
為什麼寶玉有誄晴雯而沒有誄黛玉呢?不是因為曹公沒寫完而是情感不同使然。晴雯與賈寶玉雖然有情,但比黛玉畢竟差了一個檔次。黛玉是寶玉情感的全部,黛玉死了。寶玉情感上的傷害比之晴雯一定要大百倍。傷心欲絕之下,萬念俱灰,也就沒有心事賣弄文詞了。再者,晴雯的身份更加低下。誄她,身份上的落差更明顯。
賈寶玉的這篇誄文寫的非常好。如果把整篇翻譯一下,還能看出許多感情上的細節來。因為篇幅較長,太費時間了。況且這文章一經翻譯便沒有味道了。就只寫到這兒吧。
-
9 # 跪射俑
《芙蓉女兒誄》是中國長篇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徵姽嫿詞 痴公子杜撰芙蓉誄)中主人公賈寶玉祭奠丫鬟晴雯時所用的一篇祭文,是《紅樓夢》所有詩文詞賦中最長的一篇。
在這篇誄文中賈寶玉以熾烈的情感、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敘述,回想晴雯在世時,黃金美玉難以比喻她品質的高貴,晶冰白雪難以比喻她心地的純潔,星辰日月難以比喻她智慧的光華,春花秋月難以比喻她容貌的嬌美。所以姊妹愛慕她的嫻雅,婆奴敬仰她的賢慧。賈寶玉用最美好的語言,熱情讚頌這個“心比天高,身為下賤”被迫致死的女婢,他以無限惋惜的心情,追憶了自己和這位女婢近五年八個月的生活、遊處,同時又以無比激憤的語言痛斥、責罵了那些製造悲劇的當權者和那些卑鄙無恥的奴才。
《芙蓉女兒誄》全篇文采飛揚、感情真摯、寓意深刻,全面體現了作者曹雪芹的不世文才。作品所代表詩文創作成就,置諸中國最優秀的悼祭文學之列也毫不遜色。
回覆列表
寶玉寫芙蓉耒時是和林妹妹一起。在紅樓夢裡晴雯和林妹妹被認為像貌最像的兩人。甚至性格也多為相似。晴雯對寶玉也是一往情深,從她終前贈給的物件以及病中補孔雀裘時可見一斑。因而寶玉為晴雯撰寫的芙蓉耒也只有林妹妹能理解其中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