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憶衫影視
-
2 # 周朝文DMU
三國時期,誕生了無數的傑出人才。而其中,被譽為“武聖”的,是蜀國的關羽。但是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被稱作“千古完才”,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幫助弱小的蜀國,再一次延長了數十年的壽命,他就是諸葛亮,被後世無數人所佩服的人。
雖然諸葛亮的軍事不是那麼強,但是卻六出祁山,打得曹魏不敢卸甲,而他的政治能力,更是在此之上。可惜的是,最後丞相在五丈原身死,使得蜀國再也無法改變命運了。但是也因此,出現了一個數千年來,都無人能解答的問題:丞相的墓,究竟在哪裡?
如今我們上網查閱,會發現,在漢中市那邊,有一座墳墓就叫做武侯墓。可是自從墳墓被發現之後,就激起了不少考古學家的興趣。因為這個墓地,雖然年代非常久遠,但是從墓葬的完整性和墓碑刻文上,有經驗的考古人員一眼就能看出,諸葛武侯的墓,數千年來,都沒有被人盜挖過!
諸葛亮的名字大家都瞭解,自然研究他的墓中情況,也是讓所有歷史學家都感到興奮的事情。可遺憾的是,這個墓雖然做得很好,但是用各種科技研究後,考古學家不得不得出結論:這是個假墓。但是這塊墓的位置,卻是和史料上記載的一模一樣。
蜀建興十三年(公元234年),一代名相諸葛亮隕落在五丈原。根據《三國志》記載,丞相在死前,曾經留下過遺囑。大意是,讓手下將自己埋葬在定軍山下,根據地勢和風水來修築墳墓,但是墳墓不要太大,也不需要任何陪葬品,穿著便服就行了。
從正史當中,我們還是可看出,諸葛丞相直到死前,都還念念不忘匡扶漢室的夢想。因為漢中正是劉備稱王、劉邦稱王的地方,代表了漢朝的光榮和落幕。可現如今我們看到的卻是假墓,這不禁讓人想起,那個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諸葛亮曾密奏劉禪說:“我死後讓四個壯漢抬著棺材一直向南走,等到了繩子斷了地方,就是我的歸處。”
這其中究竟有何深意?筆者下面給大家一字一句地來分析。
首先為什麼要讓人抬著往南走呢?
在當時的三國局勢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端倪。諸葛亮去世的時候,整個北方除了漢中外,早就被曹魏所佔,而東南則是孫吳的地盤,蜀國在西南和四川等地。往南,意思就是為了遠離曹魏,原因有二:一是諸葛亮是漢朝忠臣,自然和當時佔據北方的曹魏勢不兩立,二則是當時的曹魏地盤裡,盜挖之風頗為流行,我們所知道的曹魏的創始人曹魏,早期就是靠盜墓起家的。
東漢末年,群雄並立,想要拉起很大的一支隊伍,必須要有糧餉。況且人們生活窮困潦倒,民間很多打起盜墓的注意,為了生計也是沒辦法的事。而且在前段時間,網路上曾經流行的各種盜墓小說中,都提到了摸金校尉這個詞,而這個詞的來源,正是在東漢末年,曹操親自成立的。曹魏發家之後,這個機構雖然被取締了,但是挖墳將陪葬品換為軍費的事,可一點都沒減少。誰也不希望自己故去之後,還要被人打擾。就連曹操本人,為了防止自己的墓地被盜,以致於設計了很多衣冠冢,然後讓自己的子孫把自己悄悄下葬。可見當時的社會風氣太亂,那麼諸葛亮給自己設下假墓,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繩子斷了就下葬,更是將他對人性的琢磨,體現得淋漓盡致。
如果是見過葬禮的人,那麼都對棺木的沉重,以及繩子的堅韌有所瞭解。想要磨斷繩子,除非是風吹雨淋一段時間,或者拿銳器所磨。但是,諸葛亮的智慧就在這。要知道,這可是蜀國丞相啊,自然棺材和繩子,都是上等材料,想要短短几周內磨壞,幾乎是白日做夢。而且棺材本身的重量,再加上裡面身體的體重,哪怕是四個大男人,也很難連續扛幾天。雖然丞相死的時候,已經是秋冬之際,但是這不意味著屍身不會腐爛,若是壯漢真的靠重量磨斷繩子,那怕是等到猴年馬月了。
其次,諸葛亮要的是壯漢,而不是士兵,如果是士兵,或許憑藉著對他的崇拜,還真的會這麼做。但是壯漢不在意這些,他們在累了之後,自然就會隨便找個地方趕緊安葬,然後回去交差。
然而,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諸葛亮可是劉禪的相父,辛苦這麼多年,劉禪對諸葛亮還是很尊敬的。這些壯漢的行為肯定會引起朝廷的注意,在起疑之後,一詢問便知道事情的結果,諸葛亮應該是算準了事情的結果。可以說,諸葛亮不僅生前攻於算計,甚至自己死後都計劃好好的,一代名相,完美地保全的了自己的陵墓,真是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
3 # 齊郎才盡話古今
諸葛亮號稱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做不到了。
在他去世以後,根據他的交代,葬於其山,因地制宜,不加墳頭,保持原生態植被,因此他的墓地永遠都是迷,咱們現在所看到的是衣冠墳,對於假墳,盜墓賊就不感興趣了。諸葛亮的墓葬也就永遠被埋葬在歷史長河裡,成為未解之謎。
-
4 # 小老鼠的救贖
劉伯溫挖的。
民間曾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對此劉伯溫心裡是不服的,他或許認為自己比諸葛亮更厲害一點,所以民間曾傳說有個小故事,就是說劉伯溫與諸葛亮之間的較量,兩人雖然時代相差一千多年,但也曾隔空較量了一把。
話說劉伯溫幫朱元璋打下天下,名成身就之後,因民間傳聞劉伯溫為天下第二軍師,諸葛亮乃天下第一軍師,為此劉伯溫心中頗為不快。心想:我劉某功勳卓著,創萬世之偉業,你孔明何德何能,僅憑一個天下三分的蜀國,而且出師未捷身先死,就風頭蓋過我。
劉伯溫越想越氣,越氣越恨,於是令一干人等浩浩蕩蕩開赴諸葛亮的墓冢並開始掘墓,待到掘地三尺之時,發現線裝之孔明神算一本。交與劉伯溫,翻開一看,上寫赫然寫著:”學生伯溫,我知後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為師孔明“。
伯溫頓然醒悟並跪拜曰:恩師在上,請恕學生魯莽無禮,先生乃天下神人,天下第一軍師當之無愧。遂命眾人重新造墓並立高大石碑,上面鐫刻“天下第一軍師”。
擴充套件資料:
諸葛亮巧計隱瞞墓地
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延壽之法被破壞後,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 ,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
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
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這個故事至此就該結束了。
但是後人為了渲染諸葛亮之機智,認為這一切都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因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為司馬氏所滅,而蜀國滅亡後司馬氏必來挖他的墳墓,所以他“導演”了這齣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
5 # 快樂天使Wjx
劉伯溫所挖掘。劉伯溫自小聰明,博覽群書,那時候的人都把他比作諸葛亮,劉伯溫跟隨諸葛亮平天下,出計謀,最終奪得天下。按道理說,劉伯溫對諸葛亮應該是惺惺相惜,為什麼會挖了諸葛亮的墓呢?這還要追溯到朱元璋與劉伯溫的一次閒聊。
一日朱元璋與劉伯溫閒聊,朱元璋隨口說諸葛亮聰明蓋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後又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有一說法,“前朝軍事諸葛亮,後朝軍事劉伯溫”,你認為你二人說更厲害?
劉伯溫隨口說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句話一出,住朱元璋就讓劉伯溫去挖諸葛亮的墳墓,如果挖到了就說明你更厲害,否則就是欺君。當時諸葛亮的墓是千古之謎,劉伯溫也不敢挖人墳墓,朱元璋赦他無罪。
劉伯溫領旨後急忙趕路,天氣炎熱口渴,看到一眼清泉,泉邊有一石碑,刻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心想我不是來了嗎,於是推翻了石碑,只見背面刻著:唯有伯溫到。劉伯溫趕緊行禮。原來諸葛亮早已料到劉伯溫要來挖墓的具體時刻,果然更勝一籌啊!
-
6 # 讀書是福
諸葛亮墓
武侯墓,在勉縣定軍山腳下。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諸葛亮墓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陽都人,東漢末,隱居南陽郡,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 建安十二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協助。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據其謀略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佔領荊,益,建立了蜀漢政權。曹丕代漢後,他幫助劉備稱帝,任丞相。建興元年劉禪繼位,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傳說他革新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又製造"木牛流馬",有利於山地運輸。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建興十二年,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定軍山。
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後,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鬥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號曰"護墓雙桂"。
-
7 # 高臺民俗博物館鄭
劉伯溫所挖掘。劉伯溫自小聰明,博覽群書,那時候的人都把他比作諸葛亮,劉伯溫跟隨諸葛亮平天下,出計謀,最終奪得天下。按道理說,劉伯溫對諸葛亮應該是惺惺相惜,為什麼會挖了諸葛亮的墓呢?這還要追溯到朱元璋與劉伯溫的一次閒聊。
一日朱元璋與劉伯溫閒聊,朱元璋隨口說諸葛亮聰明蓋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輔佐劉備三分天下,後又輔佐劉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有一說法,“前朝軍事諸葛亮,後朝軍事劉伯溫”,你認為你二人說更厲害?
劉伯溫隨口說道: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這句話一出,住朱元璋就讓劉伯溫去挖諸葛亮的墳墓,如果挖到了就說明你更厲害,否則就是欺君。當時諸葛亮的墓是千古之謎,劉伯溫也不敢挖人墳墓,朱元璋赦他無罪。
劉伯溫領旨後急忙趕路,天氣炎熱口渴,看到一眼清泉,泉邊有一石碑,刻著:吾到無人到。劉伯溫心想我不是來了嗎,於是推翻了石碑,只見背面刻著:唯有伯溫到。劉伯溫趕緊行禮。原來諸葛亮早已料到劉伯溫要來挖墓的具體時刻,果然更勝一籌啊!
-
8 # 雲哥看歷史
諸葛亮墓被挖過嗎?除民間傳說外沒有任何資料記載諸葛亮墓被挖掘過。倒不是不想挖,根本原因是找不到。
《三國志》記載: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冢足容棺就說明諸葛亮墓是很小的,那麼大的定軍山上哪去找?
結論就是諸葛亮墓目前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人挖掘過,但沒有被記載下來。一種是沒有被挖掘過,年深日久,已沒人知道確切的位置。比如曹操墓,21世紀才被官方發現,但明顯已被盜過。只是盜墓人已經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了。
-
9 # 程者天之驕子
諸葛亮墓,即武侯墓,在勉縣定軍山腳下。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河南南陽),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諸葛亮墓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侯墓,即諸葛亮墓,在勉縣定軍山腳下。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隱居南陽郡,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協助。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劉備據其謀略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佔領荊,益,建立了蜀漢政權。曹丕代漢後,他幫助劉備稱帝,任丞相。建興元年(公元223年)劉禪繼位,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他決定。他勵精圖治,賞罰嚴明,推行屯田政策,並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傳說他革新連弩,能同時發射十箭,又製造"木牛流馬",有利於山地運輸。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建興十二年,與魏司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於五丈原軍中,葬定軍山。武侯墓區,崗巒起伏,山環水抱,素有"陝南天然公園"之稱。
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大殿龕上,端坐著諸葛亮的塑像,綸巾,羽扇,鶴氅,方據,神態莊嚴。關興、張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後,南北向,頭北腳南,取北顧中原,南立蜀國之意。墓周砌以磚牆,其圓周為60米。墓家為覆鬥形,高約6米。墓前有一小亭,號曰"墓亭",內豎石碑一通,上刻"漢諸葛忠武侯之墓"。墓後有古桂兩株,高大,繁茂,濃蔭如蓋,傳為"漢桂",號曰"護墓雙桂"。
-
10 # 秋葉的記憶
聽說是劉伯溫,在明朝前期劉伯溫被朱元璋稱為當代孔明,然而自詡過分聰明的他認為比諸葛亮強,或許這是,畢竟兩個人都是扶明主,而諸葛亮沒有讓劉備統一天下,劉伯溫卻讓朱元璋統一了天下,當然覺得比彆強,因此劉伯溫就去挖了諸葛亮的墓.
-
11 # 詩宇末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在諸葛亮死以後,他讓手下把自己的棺材用繩子綁上,然後往回抬繩子在哪裡斷了就在哪裡下葬,而那些抬棺的人在途中覺得太累了,於是就隨便找了個地方把諸葛亮給安葬了,但是那些人在抬棺的人,回到成都後就被劉禪給處死了。今天小編要說的是諸葛亮的墓到底在什麼地方?其實有兩個說法,第一個說法就是諸葛亮的墓被司馬懿找到,而另一個說法就是諸葛亮的墓被劉伯溫找到了。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諸葛亮的墓是被司馬懿找到的,小編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死諸葛治死活仲達,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句話,只聽過死諸葛嚇退活仲達,嚇退活仲達指的是在諸葛亮死了以後,蜀軍把諸葛亮的雕像拿出來以後就讓司馬懿嚇得退軍了。而是治死活仲達是在諸葛亮死後,其中的一件隨葬品是一件兵書,而諸葛亮在生前一直用毒泡這本兵書,在諸葛亮死以後司馬懿找到諸葛亮的墓,並且得到了這本兵書,而且司馬懿還每天都看著兵書,最終被書上所帶的毒給毒死了,這就是死諸葛治死活仲達。在這裡出葛亮的墓應該是被司馬懿找到了。
第二個說法就是被劉伯溫找到的,我們知道劉伯溫是朱元璋手下的一位謀臣,朱元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必然離不開劉伯溫的幫忙,但是在朱元璋稱帝以後,劉伯溫就選擇了離開朱元璋出家為僧了,因為劉伯溫很清楚如果他不離開朱元璋的話,自己就會被殺頭的,畢竟伴君如伴虎嘛。其實劉伯溫挖過諸葛亮的墓,在挖開後他就恍然大悟了,因為諸葛亮在夢裡有一張紙條,上面寫的是,我知後世出伯溫,伯溫後世出誰?看到這句話後,劉伯溫自以為自己比諸葛亮差得甚遠。而在這裡就是諸葛亮的墓被劉伯溫到的。
不過小編個人認為,沒有人知道諸葛亮的墓在哪裡,畢竟給諸葛亮下葬的人已經被劉禪被殺了,所以就沒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裡,就算知道諸葛亮的墓在哪裡,那他的墓一定被那些盜墓盜過了,所以他的墓裡只是一個空穴而已,除了以上的兩個說法有以外你們還知道什麼呢?
-
12 # 有道似無道
民間傳說當中,諸葛亮和劉伯溫都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無所不精,無所不通的神奇人物。以劉伯溫的智商和性格,肯定不會傻到吹噓自己強過諸葛亮。但老百姓喜歡搞關公戰秦瓊,總把劉伯溫和諸葛亮放在一起比較,搞劉基逗諸葛,一來二去就傳出了劉伯溫不服諸葛亮盜掘孔明墓的故事
傳說諸葛亮死前命四個大漢,抬著自己的棺材向南走,一直走到繩爛槓斷才就地安葬。因此千百年來,無人知曉諸葛亮真正的墓穴所在。劉伯溫為了證明自己不在諸葛亮之下,決定尋找孔明墓。劉伯溫比諸葛亮更擅長風水,他經過苦苦尋覓,終於發現諸葛亮的陵墓。劉伯溫十分興奮,得意洋洋地吟出一句,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你諸葛亮再厲害才是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卻能一統江山,我就比你強。但當進入諸葛亮陵墓之後,劉伯溫卻發現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故事在這裡出現了兩個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劉伯溫在墓穴內發現一塊石碑,石碑上刻著兩句話。我能算後世出伯溫,你能算後世出何人?劉伯溫大驚失色,原來千年知識早在孔明計算之中,真心服了。
第二個版本是劉伯溫進入墓穴後,發現目中有七口大缸,大缸由一根繩連著一盞油燈。其中六口大缸已經油盡,只有第七口大缸尚有一些殘油,維持著油燈不滅,劉伯溫走進第七口大缸,突然發現燈上有一行小字兒。伯溫伯溫,速來添油。劉伯溫大跌眼鏡,孔明不僅算出自己千年後會來,還能精確到燈油將盡之時,孔令真乃神人也。劉伯溫滿面愧色惶恐退出。
當然這些都只是民間傳說,經不起推敲,而且傳說中的諸葛亮和劉伯溫都被誇大了。在正史當中,諸葛亮在蜀國的地位不是劉伯溫在明朝能比的。諸葛亮是蜀國丞相,三分天下,功高蓋世,劉伯溫雖然輔佐朱元璋一統天下,卻只封了誠益伯,屈屈一個伯爵。據剛才的兩個傳說,劉伯溫被諸葛亮教訓一番之後,知道了差距,從此他潛心修行,學術大進,寫下了一部預言奇書《燒餅歌》。雖然是傳說,但是每一個傳說都是有故事的,有一定的可信性。
-
13 # 時間不轉彎
諸葛孔明一生清正廉潔,鞠躬盡瘁,曾五次北伐,最後死於五丈原。死前留下遺囑,葬於定軍山,依山勢而建墓,穿平時衣服入殮,不用其他隨葬品。墓穴僅能容下棺木。
後人敬仰諸葛亮的高風亮節,加上墓室無貴重物品,因此墓室儲存完好,除了青山綠草常伴墓穴周圍,還有後人的懷念常隨於他。
回覆列表
據歷史記載諸葛亮的墓是劉伯溫挖掘的,為什麼要挖掘,我的觀點是,劉伯溫不服諸葛亮
民間曾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的說法,對此劉伯溫心裡是不服的,他或許認為自己比諸葛亮更厲害一點,所以民間曾傳說有個小故事,就是說劉伯溫與諸葛亮之間的較量,兩人雖然時代相差一千多年,但也曾隔空較量了一把。
話說劉伯溫幫朱元璋打下天下,名成身就之後,因民間傳聞劉伯溫為天下第二軍師,諸葛亮乃天下第一軍師,為此劉伯溫心中頗為不快。心想:我劉某功勳卓著,創萬世之偉業,你孔明何德何能,僅憑一個天下三分的蜀國,而且出師未捷身先死,就風頭蓋過我。
劉伯溫越想越氣,越氣越恨,於是令一干人等浩浩蕩蕩開赴諸葛亮的墓冢並開始掘墓,待到掘地三尺之時,發現線裝之孔明神算一本。交與劉伯溫,翻開一看,上寫赫然寫著:”學生伯溫,我知後世有你,你可知前世之為師孔明“。
伯溫頓然醒悟並跪拜曰:恩師在上,請恕學生魯莽無禮,先生乃天下神人,天下第一軍師當之無愧。遂命眾人重新造墓並立高大石碑,上面鐫刻“天下第一軍師”
再分享下諸葛亮巧計隱瞞墓地
諸葛亮巧計隱瞞墓地
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延壽之法被破壞後,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 ,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
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
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這個故事至此就該結束了。
但是後人為了渲染諸葛亮之機智,認為這一切都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因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為司馬氏所滅,而蜀國滅亡後司馬氏必來挖他的墳墓,所以他“導演”了這齣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