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剪輯的阿酋
-
2 # JasonFilm
科幻片,把不能變為可能,把沒有變成有,天馬行空,是創造力的爆發和想象力的外放。科幻片也是敘事,是在科學上的幻想,以此為基礎而展開敘事的。科幻片表達出的是未來世界的幻想和創造,其採用的科學理論是不被主流科學界所接受,因為沒有任何根據,比如外星體,超能力,時空旅行等等,但是科幻片是用現實世界不存在的元素,通常把時間背景設定在幾十年後或者幾百年之後,以此來表現和現實世界的差異。
很多科幻電影,會用中心理念來折射現實世界的政治問題,人文思想,或者環境問題,會有警示作用,但是一些科幻電影是根據科幻小說改編的,這樣的科幻片往往注重人文方面的表達,而忽視小說裡的科幻思維的邏輯和嚴謹,那麼排出來的東西也只是劇情片,沒了靈魂。科幻片所表現出邏輯推理和嚴謹是會讓人深陷劇情而無法自拔,會想要一探究竟,但是說它是對未來的預言,太過牽強,也不夠有說服力,未來的事,有誰會知道呢,就像瑪雅預言,2012已過八年,地球不也照樣在轉著麼。
-
3 # 藍色毛球
不能!科幻片也只是幻想題材的藝術創作 ,對未來的展現,也多是基於感性的想象,而不是嚴謹的邏輯推理。
而且好的科幻作品,其突出之處在於對人性的探討和衝突矛盾的安排。而不是在某個科研方向做出探索。
霍金的著作也許對未來有預言作用,但喬治·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拍好電影。
-
4 # 譚宏21
科幻片的基本特性就是具有科學邏輯性,即科幻的各種預言,在未來都有可實現性,至少有可實現的邏輯性。如果科幻片預言的都是神化小說說的,像“如來佛的五指山”、“唸咒搬山”、“神仙壽命幾百萬年”、“神仙到太空渡劫”等,則科幻片就“過渡”到了“玄科雜種片”了,披著科幻外衣的,宣揚鬼、神、上帝的玄幻片。
像美國導演拍的科幻片,其中有個片段說,雷神(人)的大錘比孫悟空的金箍棒,還重,還結實的多,還“智慧”的多;更有甚者一個肉人手能拿著、具有炸燬宇宙的能量珠子,純粹就是“宇宙奇點”再現。科學邏輯告訴我們,一定的物質量也就只能有那麼一點能量、那麼一定力量,因為你一個肉人,畢竟是由原子這麼個拓撲層次的物質組成的,也只能利用化學能,就算你像老和尚練出了“神功”,你也沒法把自己身體變成“核聚變爐子”,就算你能“利用核能”,你那70公斤的肉人,也沒有拿起“宇宙能量珠”的力量,總之,這就屬於“玄科雜種”思想。
科幻片的魅力就再於給人們一個嚮往,一個在未來可實現的希望、盼望;如果科幻片成了“玄科雜種片”,給出的都是玄幻片說的、神棍夢境的東西,這給正常的人們是一種受騙的失落感,不願看此類“哄孩子的片子”,至少“不拿正眼看”。
當一個“特異功能大師”給你表演,或“展示”其,“千里摘花”、“萬里救火”、“意念控制”等神功時,你認為他體內能發出這麼大能量嗎?有神棍聯想到《三體》“科幻”的東西后說,“大師們”是使用了“降維打擊”,“大師們”練成了“高維空間人”,從高維空間“打擊”我們地球三維空間。目前,像《三體》這種“玄科雜種片”,具有極大的欺騙性,特別是使科學知識極少的人“深信不疑”,給混際於“把戲界”的“人”以有力的“理論根據”。
《流浪地球》給出的、一萬臺直徑20公里的火箭發動機。這似乎在邏輯上可實現,而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其能流密度遠遠超出原子拓撲層次的、化學能所能提供的極限,即便是用上核聚變堆也不行;核聚變堆在此只能是一個“加熱鍋爐”,能流密度不能太高,否則就爆炸了,想提高能流密度,只能加大“核鍋爐”體積和數量,這樣其額外負荷又增加,依然是個守恆量,提升不了能流密度增高帶來的效率。另外,原子拓撲層次的、發動機外殼和噴嘴材料強度,只有那麼高,有個極限,這麼大火箭沒有材料可搭建出來,就算豎起來了,也不敢點火噴。所以說,《流浪地球》“科幻”的,基本就是不可實現的、“哄人”的東西,其實仍然屬於“玄科雜種片”。
-
5 # 桃之夭夭81464967
回頭看看未來世界,我們不得不說未來已來。科幻片是一種預言,但只有優秀的科幻片才是,打著科幻名義的玄幻片就算了
-
6 # zhangmaodemogu
比如人工智慧,最具代表性電影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慧》和《少數派報告》。人工智慧說的是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尋找母愛的故事。少數派報告裡湯姆克魯斯運用的AI智慧眼鏡和手勢控制。在現實生活中,人類已經制造出了各種形態和技能的機器人應用於各個領域,智慧眼鏡和手勢控制也已經實現了,給機器人注入感情是遲早的事(想想就覺得恐怖)。
克隆技術,電影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預見,代表作《銀翼殺手》主要講人類製造出來的複製人和人類開戰的故事。後來現實中的多利羊就是很好的例子,由於違揹人類道德被禁止了,不過克隆技術運用於醫療造福人類還是很值得期盼的。
-
7 # 越lai越開心
能。
科學不是無根據的放肆的瞎想,所有情節都是有邏輯推論的。
要是做不到這點,那麼科幻片就是一些無聊人的亂想。這樣拍出來的片子基本上就沒有什麼人看,只能當做無聊的喜劇來看。
可能說他們是喜劇都覺得侮辱喜劇片了。就是腦洞在開啟,估計也是垃圾的不能再辣雞的玩意。
科學是嚴謹的,每一個推理是不是有證據,都必須經過很多人去驗證的。
科學幻想,人們可以有幻想可以有夢想,但是請別亂想。
-
8 # 江順濤
好的科幻片,確實可以這樣去看待。對於一部好的科幻片,雖然片中的情節並不一定都會在未來應驗或實現,但影片中出現的許多道具和裝備,有許多都是科學家們正在研製或正在設想驗證的,比如現在已經接近實戰應用的電磁炮和鐳射武器,在很早的許多科幻片中就出現了。有些現在還沒有在科學領域出現,但也可以預見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很多科幻片中出現的在低空中穿梭飛行的交通工具,我認為這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必將成為現實,比如純電動飛行摩托加遠端無線充電,或者是電力無線傳輸,或者是超高容量電池、微型核電池的技術突破等,這都會讓未來低空穿梭飛行交通工具成為現實。
-
9 # 幕後大劉
科幻片,都是建立在一定基礎的科學邏輯基礎上,然後再加入天馬行空的幻想。
就像蓋樓一樣,地基就是科學基礎或者說基礎理論。地面建築就是科幻片的天馬行空的幻想,具體樓房想蓋成什麼樣就看設計師怎麼設計。只要符合基礎定律,樓房就不會坍塌。
科幻片的成功一定是需要大構架下的細節處理。好的故事情節,再加上好的細節處理,粗中有細。
-
10 # 小呆自媒體
科幻片裡的邏輯分為兩類,一類是所有型別的片子都必須有的邏輯,俗稱生活常識,另一類是科幻片自己特有的邏輯,即科學原理。
前一類是必須嚴格遵守的,否則故事就根本講不下去,比方說愛情片裡,兩個長相一般的陌生人不能只因為一句話說的投機就立刻上床,比方說偵探片裡,偵探不能依靠完全偶然發生的事情來實現對案情分析的重大突破,比方說動作片裡,英雄不能手撕歹徒。再比如,即使是科幻片裡,也不能讓毫無經驗的毛孩子衝鋒陷陣(人家安德的遊戲裡毛孩子們是經驗豐富的高手),也不能讓一個武夫以撞大運的方式來決定星球的存亡。
後一類的要求就只能寬鬆些。因為科幻不是科學,只是用科學概念包裝起來的文學,它最大的價值在於宏闊的想象力和亦真亦幻的神奇景觀。科幻片如果違反了人人皆知的科學常識,又沒有自圓其說的解釋,那麼故事就講不下去,但如果要求它完全符合已有的科學知識並嚴格遵循邏輯推導,則想象力會缺乏施展的空間,故事就不好聽了,在這兩極之間尋求合適的落腳點,是科幻創作者的功力體現。
對科幻電影的科學原理吹毛求疵的人,其實是把科幻作品的本質搞錯了,甚至把創作者的身份搞錯了。絕大多數科幻作家,不論其作品多麼引人入勝,都只是個語言藝術家,而不是科學家或哲學家,他們沒有從事過任何真正前沿的科學研究或任何嚴格遵循學術規範的哲學研究,他們充其量是對相關文獻有所梳理和涉獵,如果讀者想要向他們尋求科學的真相或人類的未來,就完全走偏了,他們的思想根本達不到引領人類社會實踐的高度。
這種情況有時是比較危險的,因為某些科幻作家並不像儒勒凡爾納那樣遵循主流的價值觀,只在科學的發展方面施展想象力,他們會利用人們對前沿科學技術的盲目崇拜,在故事中悄悄販賣自己偏激的價值觀,他們貌似科學的故事裡潛藏著非常不科學的歷史觀、文化觀、人性觀等等,還偽裝成對未來的科學預言,這種問題並不會表現在表層的邏輯中,沒有受過學術訓練的讀者和閱歷尚淺的青年知識分子,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被其灌輸而走向片面或簡單的結論。典型的例子,就在我們眼前。
回覆列表
美國大眾機械雜誌popularmechanics彙編了迄今為止10部預見性最強的科幻電影,比如說1997年的《變種異煞》預見到了基因識別將會被應用到現實當中,1981年的《衝鋒飛車隊》預見到了能源戰爭將會上演等等。
1.《變種異煞》(Gattaca)
上映時間:1997年
劇情展開時間未明確交代
電影概述
該片描述的是,在不久的將來,經基因搭配孕育而成的人才是精英,而經自然繁衍的則被視為“病人”,影片主角文森特就是這樣的病人。他為了能夠參加一項太空計劃而假裝扮成精英成員的基因身份,事情進展得非常順利,然而一樁謀殺案讓事情節外生枝。
預見性:基因識別技術
基因識別是生物資訊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使用生物學實驗或計算機等手段識別DNA序列上的、具有生物學特徵的片段。如今,基因識別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現實生活中,比如說案件偵查、考古、親子鑑定等等。
2.《少數派報告》(Minority Report)
上映時間:2002年
劇情從2054年展開
電影概述
萬人迷湯姆克魯斯主演的《少數派報告》曾是盛極一時的票房冠軍。影片中,人類發明了能偵察人的腦電波的技術,它可以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從而預防犯罪。可能很多看過該片的觀眾已經記不清劇情了,但是對於湯姆克魯斯面對螢幕用雙手快速處理圖片和資料的畫面相信還歷歷在目。
預見性:螢幕顯示技術和無人駕駛車
當微軟的Surface釋出之後,相信那些對《少數派報告》裡湯姆克魯斯面對螢幕用雙手快速圖片和資料的情形還記憶猶新的觀眾一定會聯想都微軟首款支援觸控式螢幕的平板Surface或者蘋果的iPhone手機。更有甚者,在年初的CES展會上,某科技公司公佈的3D顯示技術也與電影中的一些情景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關於影片中出現的無人駕駛車,事實上也已經在成為了現實。
3.《衝鋒飛車隊》(Mad Max 2: The Road Warrior)
上映時間:1981年
劇情展開時間未明確交代
電影概述
在該片中,整個澳洲陷入危機:在那裡活躍著一幫飛車惡徒,他們在與代表正義的力量交戰中並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他們搶奪因供應緊張而價格昂貴的汽油時不擇手段,在公路上為非作歹,十分兇殘。最終,石油的短缺導致了全面的戰爭。
預見性:能源戰爭
並非所有人都認同地球上的石油正在消耗殆盡這一事實,但是不可爭辯的是油價一直在高歌猛進。儘管當前的石油危機尚未完全顯現出來,但是很多國家已經開始大肆勘探石油,同時不遺餘力地開發可代替的能源。早在2003年,美國國防部的一份國情諮文中就提到資源的短缺可能會引發軍事衝突,而且2006年英國國防部長在一次演講中也釋出了類似的觀點。另外,一些專家也表示:能源戰爭已經開始了,蘇丹的達爾富爾軍事衝突的根源就是石油。
4.《楚門的世界》( The Truman Show)
上映時間:1998年
劇情展開時間未明確交代
電影概述
嚴格來說,《楚門的世界》是一種電影嵌合體,它一半是喜劇,一半是戲劇,同時介於虛幻和現實之間。該片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平凡的小人物是怎樣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製造成聞名的電視明星,卻完全被剝奪了自由、隱私乃至尊嚴,成為大眾娛樂工業的犧牲品。
預見性:現實中的電視傳媒業
《楚門的世界》上映1年後,美國家喻戶曉的電視真人秀《Big Brother》開播了,而看過《楚門的世界》的觀眾肯定會把兩者聯絡到一起。儘管早在1992年,和《楚門的世界》風格類似、MTV旗下的《The Real World》已經上映,但是我們並不能確認前者到底是準確預測到了這種劇情勢必將會火起來還是純屬巧合。
5.《終點站月球》(destinationmoon)
上映時間:1950年
劇情展開時間未明確交代
電影概述
雖說是1950年上映的科幻電影,但是《終點站月球》確實一部非常經典的關於太空探索的科幻電影。該片是當時僅有的兩部關於人類登月的科幻電影之一,講述的是4位美國宇航員成功登月,但是卻發現沒有足夠燃油回到地球的故事。他們的飛船在浩瀚的宇宙空間緩緩的漂流著,並最終在火星著陸。在那裡,宇航員發現了繁華的現代文明。影片的一些情節符合牛頓力學原理,高潮部分是當宇航員發現缺乏足夠的燃料返回地球時,他們開始丟棄一些不必要的裝備,而且他們中的1個人還必須留下來才能讓其他成員逃生。
預見性:逼真的太空飛行
該片中描述的關於宇航員的太空行走以及太空漫遊中宇航員出現的併發症和實際情況基本一致。當飛船起飛時,宇航員的面部因為物理加速作用出現痛苦的表情也和實際情況一樣,這很科學。而且值得一提的是,當太空飛船準備發射時,地面工作人員是從30秒開始倒計時的,這也和目前發射太空飛行器的情況一樣。
6.《過關斬將》(The Running Man)
上映時間:1987年
劇情從2019年展開
電影概述
對美國社會能產生最大文化影響的電影並不足以成為美國史上最佳電影,而事實正好相反,那些對社會很有文化影響的電影很多時候都陷入了非常尷尬的境地,該片卻不是這樣。影片中,21世紀的美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快速衰退、且獨裁專職的國家。由阿諾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飾演的本是一名警察被誣陷遭到逮捕(事實上他並沒有像暴徒開槍)。後來他有了一個重獲自由的機會——去參加一個收視率極高的電視臺節目——“過關斬將”,並最終獲勝。
預見性:現實中的娛樂節目
《過關斬將》上映2年後,“美國角鬥士”(American Gladiators)真人格鬥電視娛樂節目開始登上銀屏。該節目將業餘運動員配對來進行比賽,每個參加比賽的“角鬥士”可以給自己起一個名字,比如說“一觸即發”、“冰”或者“鐳射”等等,參加比賽的選手可以用網球拍來攻擊對手。
7.《銀翼殺手》(BladeRunner)
上映時間:1982年
劇情從2019年展開
電影概述
故事講述了2019年的洛杉機,天空變得越來越糟,即使是向來Sunny高照的南加利福尼亞的氣候也變得難以捉摸。但是糟糕的情況還遠不止這些,那時的人類開始製造與真人無異的複製人,併為人類工作,而當這些複製人有了思想感情時就要將他們毀滅。此外,在曼哈頓的時代廣場,在日本的新宿區,交通變得擁堵不堪。
預見性:城市的發展趨勢
在影片《銀翼殺手》裡,世間萬物都能感覺到自身都在不斷的變舊、變老。沒有人會去反感建築物上巨大螢幕裡的藝妓,因為如今這樣的事情似乎已經持續了好多年。此外,如今的交通擁堵情況比影片中的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現實世界或許不會變的像影片裡呈現的那麼糟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現實世界沒有變的更清潔、更高效,而是在慢慢老去。
8. 《超世紀諜殺案》(Soylent Green)
上映時間:1973
劇情從2022年展開
電影概述
人口過剩,這是近幾個世紀以來最沒有惡意的恐嚇和威脅。早在18世紀,英國著名諷刺文學大師就曾著書描述這種威脅。1973年,好萊塢出品了這部關於未來人口過剩的電影——《超世紀諜殺案》,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影片描述的是2022年的紐約,那時候,地球已經被過度工業化生產和過度人口汙染破壞到一定程度。農村已經被汙染的不能住人,人們只能擠在城市裡。那時候的紐約城,新鮮食物非常稀少,幾乎每天都在因為食物引發騷亂,老百姓只能吃到每週二政府免費發的Soylent Green餅乾。但是這裡隱藏著一個驚天的陰謀——政府在用這種餅乾殺人——導演將未來世界演繹成一個人口過盛的人吃人社會。
預見性:全球氣候變暖
儘管上世紀70年代初期,關於溫室氣體對環境的影響已經開始被逐漸提及,但是影片《超世紀諜殺案》卻開門見山,直接提到了最關鍵問題——全球氣候變暖。未來,全球人口的增加就意味著更多的汙染,也就是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氣候變暖的程度將會比現在更嚴重。儘管影片中描述的“2022年的紐約全年都是夏天”的情景有些誇張,但是氣候變暖是不爭的事實。而且現在,隨著油價的不斷攀升,或許某一天真的就會像影片中描述的那樣——只有富人才能開得起車、吹的起空調,而中產階層就只能苦苦煎熬。
9.《霹靂五號》(Short Circuit)
上映時間:1986年
劇情展開時間未明確交代(可能也是1986年)
電影概述
無論是昔日經典的、以機器人為題材的電影《大都會》、《終結者》,還是現如今形形色色的成功的、或是不夠成功的機器人電影系列,它們均百變不離人工智慧(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概念。那麼為什麼會偏偏選中這部1986年上映的《霹靂五號》呢?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他們很難將之奉為經典之作:沒有精彩的打鬥場面、平淡無奇的故事情節。但是不能否認,《霹靂五號》有一點確實做的很對——它選擇了當時雖尚屬概念階段但關注度卻正在不斷增加的武裝機器人作為人物模型,而且事實證明,影片中的關於機器人很多虛構的東西“被”時間轉變成了現實。
預見性:自主式軍用地面機器人
現實中,就先進性而言,美國軍方發展的無人地面戰車(UGV,Unmanned ground vehicles)遠不及《霹靂五號》影片中5個 SAINT(Strategic Artificially Intelligent Nuclear Transport)人工智慧的核轉運機器人出色,但是它們的基本結構卻和影片中機器人的物理結構驚人的相似。影片中的機器人用車輪行走,如今現實中美軍UGV無人地面戰車同樣也是採用這種執行方式;另外,影片中機器人的大腦裡植入了感應器,而當前美軍規劃中的MULE機器人同樣在大腦中植入了類似的感測器。
不過,影片中的機器人有臂膀,而且還長了一對靈巧到可以拿著書預讀、摟著女士跳舞的手。看來現實中,機器人的發展還任重道遠。
10.《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上映時間:1968年
劇情從2001年展開
電影概述
現在的時間是2001年,為了尋找黑石的根源,人類開展一項木星登陸計劃。飛船上有冬眠的三名宇航員:大衛船長波曼、富蘭克和還有一臺名叫“HAL9000”的高智慧電腦。HAL在宇宙飛行過程中發生錯亂,令到富蘭克和三名冬眠人員相繼喪命,剩下波曼和這臺電腦作戰。
預見性:太空旅行
影片中宏偉場面令人記憶猶新,飛行員的飛行器並不是那麼龐大和先進,而是印有泛美航空公司logo的一艘宇宙飛船,或許它只比目前的噴氣式飛機飛的更高而已。但是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片中人物太空旅行的情景,當時的觀眾對於這一幕相信一定會用“難以想象”來形容。但是現在,太空旅行已經變成了現實,你不需要有強壯的身體,不需要做過多專業的訓練,也能實現太空走一趟的夢想,當然前提是,你得有足夠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