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狄飛驚
-
2 # 懷疑探索者
迫害岳飛,主要是秦檜在主導和具體操作,宋高宗趙構是默許,為的是議和。
有人說,宋高宗殺岳飛是因為岳飛要迎接宋徽宗父子“二聖”回來即位,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是不可能的。宋徽宗一個亡國之君,早就威嚴掃地,和垃圾桶差不多,他就是回來,滿朝文武也不會支援他復辟,要知道宋高宗已經登基很久了,是這幫文武百官支援的,再讓宋徽宗復辟,宋徽宗會怎麼看這些支援趙構登基的人?再說,提出“迎二聖”迴歸口號的人,根本就不是岳飛,而是趙構自己。趙構身為人子,不喊上幾句口號,就顯得自己不孝,為了有個好名聲,趙構在登基之初,就喊了幾句“迎二聖”。為了配合皇帝,當時滿朝文武都喊了幾句“迎二聖”,但是根本沒有人當真的。岳飛無非就是跟著喊了一句,不僅僅是岳飛,其他的將領都喊了。岳飛就喊了一次,以後就再也沒有提這茬,他不傻,傻子還能當軍事家?
還有人說,是岳飛性格太桀驁不馴,宋高宗怕岳飛造反。但這是想象的。做將領的,性格桀驁不馴的比比皆是,也不光是岳飛一個人。趙構曾經親自賜予岳飛“精忠岳飛”的名號,說明他是充分信任岳飛是一個大大的忠臣,別的將領怎麼沒有這個稱呼?岳飛的軍隊數量不過10萬,但後勤補給完全依賴朝廷,岳家軍沒有獨立的經濟來源,趙構根本不怕岳飛造反,也不信他會造反。
所謂的“十二道金牌才勉強讓岳飛回朝,說明岳飛不太聽話”,這種想法更是意淫。實際上,十二道金牌是在一天之內下達的,以當時的通訊條件,發出第十二道金牌的時候,千里之外的岳飛完全不可能收到第一道金牌。
真相就是,宋高宗不可能認為岳飛有造反的意圖,岳飛之死與秦檜有關,秦檜想議和,而議和的首要條件就是讓岳飛死,秦檜迫害了岳飛,並且說通了趙構,說如果岳飛不死,江南必然不保,秦檜的說法得到了趙構的認可。在當時,軍事形勢撲朔迷離,岳飛取得了輝煌戰果,但沒有消滅金國主力,金國依然在軍事上居於優勢,趙構懼怕再打下去會徹底激怒金國,最終被金國吞併整個江南;而金國見識了漢人的激烈反抗,知道自己暫時無力統一全國,所以也有議和的念頭,但又不能示弱,擺著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在這種複雜的博弈中,岳飛就成為了犧牲品。
岳飛之死,是多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是一種政治交易的犧牲品。
-
3 # 滴水載舟
現在我們知道的岳飛,是經過無數評書演義、小說電視劇等無限美化神化過的,人們在岳飛身上寄託了太多的符號。人無完人,真實的岳飛絕不是這種神人,大家千萬要分清。
岳飛有幾個死穴,是趙構必殺他的理由。再說一次,秦檜不過是個執行者和出主意的,沒趙構點頭,誰也殺不了岳飛。
岳飛擁兵自重,軍隊叫岳家軍;功高蓋主,聲望蓋過皇帝。光這兩條,放到任何朝代,皇帝必殺之。
迎回徽欽二帝可能岳飛只是口頭說說,但他不應該對趙構立太子一事指手劃腳,插手皇家之事犯大忌。
宋金議和,岳飛是主戰派,極力反對,不僅與趙構心意相左,道德上又置趙構於尷尬境地。
趙構一旦決定要殺岳飛,絕不會給岳飛任何機會反抗反撲,斬草除根,所以連岳飛的兒子也一起殺了。
-
4 # 太極雲飛揚
殺岳飛是高層交易的結果,因為金國拿宋高宗趙構的母親韋太后,還有議和作為條件換岳飛的命。
岳飛冤死是時代的悲哀,首先是宋朝本身就得國不正,宋太祖趙匡胤依靠黃袍加身,謀朝篡位獲得皇位。而且宋太宗趙光義,也有殺兄篡位的嫌疑。宋朝對“謀反”這個詞比較敏感、忌憚。而且趙構在經歷過“苗劉兵變”之後性情大變。苗劉兵變導致趙構唯一的獨子身死。岳飛提出立儲觸犯了趙構心中的大忌,內涵就是趙構生不出兒子。秦檜投宋高宗所好,添油加醋,火上澆油。導致岳飛被冤殺。
總之岳飛冤死,宋高宗是主謀,秦檜等人是幫兇。
-
5 # 風雨中的梅雲
岳飛死有幾個原因,第一不懂的以迂為直。這麼說吧,岳飛的一句話,直搗黃龍,迎還二聖。前半句,趙勾非常受用。趙勾畢竟是皇帝,自然也希望自己的地盤越來越大。不然的話,他不會讓岳飛剿滅楊么等農民起義軍。回過來再說迎還二聖,這就是趙勾最大的忌諱了。因為一旦二聖回來,趙勾的結局是十分悲慘的。他到時候能再做回康王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了。第二,岳飛的軍隊戰鬥力太強。把金軍打怕了。岳飛用步兵將金兀朮的騎兵打得落花流水。牛頭山,愛華山。金兀朮差點投胎。若不是牛皋貪功,金兀朮就全軍覆沒了。八大錘大鬧朱仙鎮,金軍只恨爹孃少生了兩條腿。可以這麼說,只要有岳飛在,金國別說入侵大宋。滅國都是預期之數。所以,殺岳飛是金國給的條件。當然了,這裡頭秦檜的作用是“功勳卓著”的。第三,功高震主。各朝各代,皇帝對手握重兵的大臣的猜忌是最大的。趙勾就更是如此了。說的簡單點,是岳飛的兩個性格特點害死了他。1他說過,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怕死。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是多麼合格的清官呀。可對皇帝來說,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因為岳飛越是這樣,在國內的聲望名望就越高。皇帝也就越害怕。總是在內心問自己,岳飛會不會背叛我,他會不會造反?他要是造反的話,我該怎麼半辦?論軍事,我不是他的對手。因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論聲望,全國老百姓都愛戴他。因為他水火不浸,我拿他也沒辦法。君不見,蕭何為什麼要自汙。大家看,隨著蕭何的自汙,劉邦的心裡很是高興。人常說,木實繁者劈其枝,劈其枝者傷其心。同樣的道理,岳飛哪毫無缺點的人格和性格,讓趙勾如坐針氈,坐臥不寧。大家再看韓世忠,既能打仗(擂鼓戰金山,大家還記得吧?韓世忠把金兀朮困在黃天蕩裡動憚不得),還又貪財。趙勾很是高興。韓世忠是隻打仗,只收復領土失地,就是不提迎還二聖。韓世忠還學王翦,給皇帝要錢要地。他看中了西湖邊上的一塊地,給趙勾一說,趙勾大喜。不僅答應,還建好別墅送給韓世忠。坦白說,岳飛只要稍微的圓滑一點,都不會死的那麼快,那麼慘。不過有秦檜和金國的狼狽為奸,再加上趙勾的擔心。岳飛的就義是遲早的。
-
6 # 德厚致遠
紹興九年(1139),撻懶敗於政敵兀朮之手,以”與宋交通,倡議割地"的罪名被處死,兀朮反對把河南、陝西之地交還南宋,紹興十年五月,金兵分四路南下,佔領東京後,繼續向南進軍,卻不料損失極重,最精銳的柺子馬也被岳飛消滅,沒有達到預期目的。於是大造輿論,揚言讓欽宗所立的太子趙湛回中原做皇帝,以取代高宗。
趙構害怕失去容身之地,意欲保住江山。秦檜也憂心忡忡,唯恐兀朮向他問罪,更不願岳飛北伐。因此,以趙構的名義令劉錡、岳飛、韓世忠擇日班師。秦檜知道岳飛不肯從抗金前線撤兵,就先命令張俊、楊沂中率先撤退,然後以孤軍不可久留為藉口,請求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飛退兵。
岳飛心中悲憤,流著眼淚說"十年之功,廢於一旦",取詔書出示眾人“吾不得擅留“。哭聲震野,退軍鄂州。
趙構不僅主動放棄軍事反攻良機,而且害怕苗、劉之亂的事情重演,決心在適當時機收奪兵權。防止將領們尾大不掉,紹興十一年,趙構、宰相秦檜、次相王次翁實行辛酉軍改,宣佈韓世忠、張俊升為樞密使,岳飛升為樞密副使,馬上入府議事,不再返歸軍營。
高宗還對三大將部下也不放心,派張俊、岳飛到韓家軍駐地楚州(淮安)視察。臨行前,秦檜要他們收集韓世忠的過錯,羅織罪狀,遭岳飛痛斥,從此,秦檜認定岳飛不死,終梗和議。
張俊貪功忌賢,對岳飛非常嫉妒,他和岳飛來到楚州後,在是否修築楚州城牆上發生爭執,於是就說岳飛提議要放棄楚州,退兵保守長江。秦檜馬上以此為藉口,指使他的同黨右諫議大夫万俟昚上奏章彈劾岳飛,還抄寫副本,大肆宣揚,事情至此,岳飛只好提請辭職,高宗下詔,免去飛樞密副使官職,讓他到廬山閒居。
為討好金人,"必殺飛,始可和"。秦檜於東窗下謀,欲以謀反罪殺死岳飛,單憑万俟昚誣告的罪狀不夠,其妻王氏曰“擒虎易,放虎難"。"岳飛屬下王貴嘗以穎昌怯戰,險被岳飛誅殺,眾將請還,方獲免……"。檜意遂決。
秦檜和張俊策劃後,買通了岳飛部下王貴、王俊,寫了首告狀,誣告岳飛最倚重的部將張憲要領兵到襄陽造反,然後加以逮捕,並把捏造的證據,歪曲的材料,送趙構審閱。趙構表示一切聽從秦檜辦理。
岳飛從廬山到達杭州,秦檜命人將岳飛騙至大理寺,見岳雲和張憲身負重刑,遍體鱗傷,雙眼浸滿淚水,御史中丞何鑄在審理這一案件中,已覺察到所有材料都是捏造而成,便向秦檜彙報,秦檜嫌他辦事不力,便改命万俟昚審理,邊嚴刑逼供,邊羅織罪名。
飛坐系兩月,無可證者,歲暮,獄不成,檜手書小紙付獄,即報飛死,時年三十九,雲棄市,籍家貲,徙家嶺南。
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和議成,秦檜代高宗跪接金國詔書,南宋成為金王朝附屬國。
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完顏亮率六十萬大軍,分道南下,想一舉滅宋,完顏雍借完顏亮南下侵宋之機,發動宮廷政變,自立為皇帝,完顏亮惱羞成怒,強迫金兵冒死渡江,激起兵變,殺死完顏亮。
在採石,宋將虞允文擊敗金兵,收復兩淮,大獲全勝,南宋軍民抗金熱情高漲。高宗尷尬,堅持議和行不通,抗戰又違背初衷,於次年下詔退位,讓他的養子,太祖七世孫趙昚(孝宗)繼位,當了太上皇,退居德壽宮。
-
7 # 喵喵仙貝
岳飛是抗金名將,民族英雄(鐵定事實),官至少保,樞密副使,封武昌郡開國公。當時南宋抗金名將不少,中興四將,宗澤,劉錡,吳玠等,唯獨只有岳飛被殺,難道只有岳飛功勞大?岳飛功高震主,老百姓只知有岳家軍,不知有朝廷,完全可以革職解除兵權呀,很簡單的事,因為軍需是朝廷補給的,說叫你岳飛走人就走人了,因此,功高震主佔一部分因素,但不全是。
有的觀點是,岳飛要迎徽欽二帝,趙構怕皇位不保,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迎徽欽二帝是趙構提出來的,岳飛也就跟著喊了兩聲,之後上書給趙構的時候稱“天眷”,就是趙構你家親戚的意思,可見岳飛很謹慎的,不像現在人一說就是岳飛是政治白痴等等。金向南宋通報宋徽宗死後5年才殺岳飛,只有宋欽宗了,宋欽宗在金人放走韋賢妃(構之母)時,跪在地下攀住車架,說你回去跟我弟弟說,我回去就是想當個太乙觀主,其他無敢望也。韋太后回去就跟趙構說了此事,因此這個肯定不是原因。
好了,那是什麼呢?就是議和,議和過程很複雜,秦檜“居功至偉”,中間包括宋金將軍的不少戰爭,在博弈的過程中都很難吃掉對方,自己也有被吃的危險,因此這個時候宋金都有議和的想法,岳飛的死就是議和結果。岳飛的罪名是“坐擁重兵,逗留不進”,高宗已經警告他“犯吾法者,唯有劍耳”,只是當時議和還沒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飛來抵抗金人南侵,但從皇帝角度來看,岳飛已無法駕馭,高宗對岳飛的猜忌只有日益深重,紹興十一年議和已成定局時,高宗再無顧忌,必殺岳飛“示逗留之罰與跋扈之誅”。
-
8 # 帝國的臉譜
1142年初,岳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被宋高宗趙構和宰相秦檜合謀殺害於大理寺獄中,年僅39歲。一代民族英雄,就這樣在皇權與陰謀的算計下,化作一縷冤魂,為南宋百餘年的民族恥辱,作了最好的註腳。
趙構為什麼冒著引起民憤的危險,一定要殺死岳飛,而不是貶官革職,為自己減少些輿論的譴責和後世的罵名呢?其原因,我想趙構是從鞏固自己的皇權、保住自己的榮華富貴等方面考慮,將岳飛作為了必死的物件!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
岳飛的結局,常常讓人想起南宋後來一位宰相——韓侂冑。宋寧宗開禧年間,韓侂冑作為宰相,響應當時朝野的呼聲,於1206年發動了北伐金國的戰爭,史稱“開禧北伐”。由於用人不當,準備不足,尤其是西路戰線的主將吳曦叛變投敵,導致全線潰敗,“開禧北伐”最後以失敗告終。作為戰勝國,金國要求戰敗的南宋當局,割地、賠款、稱臣,此外,還設定了一個硬性條件:“斬元謀奸臣韓侂冑,函首以獻。”要求南宋殺掉韓侂冑。後來,南宋當局果然殺害了韓侂冑,並把他的頭割下,快馬加鞭送到金國。
岳飛的結局,與韓侂冑何其相似!所不同者,只是以韓侂冑“函首以獻”,有明文記載,而岳飛的死雖然如出一轍,但由於南宋皇帝和宰相的心照不宣,或者對文字的封鎖而不為人知,但其過程和結果,何其相似乃爾!
1141年,趙構與秦檜合謀,解除了抗金英雄岳飛的兵權,將他投入大理寺治罪,初步取得了向金議和資格。同時,南宋與金國簽訂了《紹興和議》,和議規定:宋向金稱臣,並且“世世子孫謹守臣節”,金冊封宋康王趙構為皇帝;宋朝和金國,東以淮河中流為界,西以大散關(陝西寶雞西南)為界,中間的唐州(今河南唐河)、鄧州(今河南鄧州)二州,皆屬金國;金國把宋徽宗的棺材交回宋朝,把宋高宗的母親韋太后送還;宋朝每年向金納貢銀和絹各25萬兩匹。
而這些條款之外,金國還給了宋朝一個附加的必須條件,那就是處死岳飛。因為,岳飛有精忠報國的理想,有“直抵黃龍府,與諸君痛飲爾”的戰略構想,有不收復山河、誓死不還的決心。所以,在金華人眼裡,“岳家軍”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鐵軍,岳飛是不敗的戰神,岳飛不死,對金國始終是個威脅,故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為此,他們利用趙構和秦檜求和的迫切心理,將殺死岳飛,設定成為了一個和議前提。而趙構要江山,秦檜要名位,丟卒保車有何為難?所以,犧牲岳飛,成為了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
金人所懼怕者唯有岳飛,當岳飛被殺的訊息傳到金國後,他們心裡一塊石頭終於落了地,紛紛舉杯相慶,《宋史·岳飛傳》記載:“金人所畏服者惟(嶽)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而作為南宋皇帝的趙構,岳飛之死,增加了他向金獻媚的籌碼,岳飛一死,金人收兵議和,趙構最終做穩了金人的奴才。從此,死心塌地。
-
9 # 遠慕長生
宋高宗為什麼殺岳飛,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皇位,為了高高在上的天子寶座。
1140年,岳飛的第四次北伐尾聲,只待一步,便能將金軍逼過黃河,洗刷靖康之恥,可惜一日之內連收十二道返軍的金牌,最終只能感嘆“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再過兩年,因“莫須有”之罪慘死獄中,悲嘆“天理昭昭,天理昭昭。”其子岳雲與部將數人同樣死於非命,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精忠報國的岳飛,“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那支軍隊湮沒在歷史的塵埃裡,可悲,可嘆!
岳飛的死必然是秦檜等奸人不遺餘力地陷害,但致岳飛於死地的,正是他效忠的帝王——宋高宗趙構,一個皇帝為什麼要弄死手下赫赫有名的大將,無非是“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無非是為了帝王寶座。趙家天下來自於宋太祖的“黃袍加身”,所以之後便有了“杯酒釋兵權”,宋家繼承自己開國先祖的意願,一直壓制武將,說來也好笑,宋家自己的天下憑武力奪來,卻偏偏把畏懼這把利刃,並將它束之高閣,憑武將之身奪得天下,也因缺少武將而失去天下。
宋高宗殺岳飛。第一,怕他功高蓋主,擁兵自重,也許你沒有這個野心,但你有了這個實力,便是大忌;第二,岳飛一旦徹底打敗金國,迎回的不僅僅是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夫婦的靈柩,還有高宗趙桓,一國安能容二帝?第三,抵抗金軍已經達到目標,即使岳飛死,岳家軍散,南宋也能繼續存在,宋高宗依然是天子也許後來,在某個寂靜的夜晚,
看著向金國進貢的摺子,他會有過一絲後悔,但也僅是一絲罷了。
回覆列表
那些整日鼓吹“岳飛該死論”,說什麼“岳飛作死,岳飛不懂政治,岳飛是軍閥,岳飛不服朝廷調遣,岳飛敢跟皇帝撂挑子,岳飛整天吆喝迎回二帝,岳飛……”之類論調的人,要麼不好好讀歷史自己瞎琢磨,要麼就是跟趙構、秦檜是穿一條褲子。假若穿越到南宋,必定是誣陷誹謗忠臣良將的一把好手,成為趙構、秦檜謀害岳飛的幫兇。
一、岳飛必須死,這是金國提出的議和條件
1、秦檜是金國奸細,臥底南宋,不惜一切代價議和,是金人主子交給他的任務
秦檜在靖康之變中被被俘,他發揮自己諂媚特長,向金人搖尾乞憐,充當狗奴才,深得金國高層信任,主動向金國提出宋金和議,並派秦檜返回南宋臥底,還製造秦檜自己逃跑的假象。秦檜返回南宋後,和膽小懦弱的宋高宗趙構一拍即合,致力求和。
在秦檜的大力鼓動下,趙構於紹興八年(1138年)12月,不顧滿朝文武強烈反對,接受所有屈辱的求和條件,與金人簽訂了稱臣、割地、納幣的恥辱協議,是為“紹興和議”。
2、金宋再次開戰,金軍大敗,趙構竟求和,金國提出條件“殺岳飛,再和議”
“紹興和議”好景不長,一年後,金軍便撕毀協議南下,未料遭遇頑強抵抗,在順昌、川陝、郾城等處連吃敗仗,尤其是岳飛指揮的岳家軍,不但屢次大敗金軍,在郾城打敗金兀朮精銳,還趁勢反攻,揮師北上,連戰連捷,形成北伐之勢,形勢對南宋一片大好。
二、趙構一心求和,夥同秦檜謀殺岳飛
秦檜害怕岳飛破壞議和,一日之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勒令班師,痛失北伐大好局面。其後,趙構和秦檜策劃收回三大帥兵權,再次向金國表明誠意,乞憐議和。
金軍統帥兀朮(完顏宗弼)是堅定的主戰派,他被岳家軍打怕了,對岳飛及岳家軍恨之入骨,畏之如虎,派人致信秦檜說:“必殺岳飛而後可和”。
岳飛被解除兵權後,又被找藉口革職,但金人對此並不滿意,他們害怕岳飛有朝一日東山再起,便想把這個眼中訂肉中刺,拔之而後快,徹底解除南顧之憂。
只有殺了岳飛這面抗金旗幟,其他抵抗派才能乖乖就範,徹底掃除和議道路上的障礙。
只有殺了岳飛,金國才能佔據主動,想議和便議和,想打仗邊打仗,不用擔心吃敗仗。
對主子的要求,趙構和秦檜立刻就辦,唆使万俟卨上書彈劾岳飛,又夥同張俊收買岳飛部將王俊,誣告岳飛父子及部將張憲謀反,將岳飛等人逮捕下獄,並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釀成一樁千古奇冤。
三、凡誣衊“岳飛作死”之人與趙構、秦檜系一丘之貉
趙構、秦檜唆使万俟卨等人翻來覆去控告岳飛“罪大惡極”,歸納起來無非三條“罪狀”,我們挨個批判他們的胡說八道:
一是意志衰退,“日以頹惰”,說岳飛意志衰退,不思進取。
恐怕眼瞎的人都知道這是瞎編的胡話吧?且不說岳飛表現如何是人盡皆知,韓世忠、張俊、楊存中等人哪個不是良田萬頃,活的比岳飛奢華腐敗?怎麼不見你彈劾?
二是援淮西“稽違詔旨,不以時發”,說岳飛不服朝廷調遣。
淮西之戰,岳飛第一次接到詔令是紹興十一年2月初九,2月11日他就領兵直趨淮西,2月19日還得到趙構御札誇獎,何來“逗留不進”之說?難道非要像打遊戲一樣,滑鼠一圈一點,幾秒內大軍就出徵了?再說縱觀南宋歷史,韓世忠、張俊、楊存中等人無數次違抗朝廷詔旨,不是不戰而退,便是催促不進,怎麼不見彈劾?
三是主張“棄守楚州”,誣陷岳飛曾說“楚不可守,城安用修”。
這回就連趙構自己都跳出來,大談楚州多麼多麼重要,必須嚴防死守,一向主戰的岳飛怎麼可能說這種“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的話?而且真正不守楚州的是張俊,此人巡視楚州後,竟把駐楚州的韓世忠軍隊撤回鎮江,退保長江,趙構為何對此置若罔聞,卻對岳飛不知真假的話如此敏感,未經核實便一口咬定?
由此可見,這些完全是趙構和秦檜為了加害岳飛,虛構出來的誣陷之詞,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岳飛被冤下獄乃至被害,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冤屈,就連負責審判岳飛的官員都找不出任何證據,最後找出來一個“莫須有”的謀反罪,殘忍殺害岳飛。
一般來說,歷來被扣上謀反帽子,被皇帝殺了的人,幾乎都會被皇帝大肆抹黑,但在南宋當時和後世幾乎都是眾口一詞,讚賞岳飛而批判趙構秦檜,難道他們都是傻瓜、瞎子不成?
即便是高宗退位當太上皇,還沒有死的時候,即位之後一向小心謹慎,不敢得罪高宗的宋孝宗,竟也敢公開給岳飛平反洗冤,追奪秦檜王爵,改諡“繆醜”。
怎麼時間越久遠,越到了現在的文明社會,越有一些人跳出來,把趙構、秦檜虛構出來,硬加給岳飛的罪名當作證據,喊出“岳飛作死、該死,岳飛不懂政治,必須得死”這類白痴口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