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一個親親魚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該專案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資料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工業4.0已經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中德雙方簽署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有關工業4.0合作的內容共有4條,第一條就明確提出工業生產的數字化就是“工業4.0”對於未來中德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雙方認為,兩國政府應為企業參與該程序提供政策支援。

  • 2 # 工業採購寶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透過充分利用資訊通訊技術和網路空間虛擬系統—資訊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製造業向智慧化轉型。

    “工業4.0”專案主要分為三大主題:一是“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二是“智慧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慧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三是“智慧物流”,主要透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援。

    透過工業4.0戰略的實施,將使德國成為新一代工業生產技術(即資訊物理系統)的供應國和主導市場,會使德國在繼續保持國內製造業發展的前提下再次提升它的全球競爭力。在社會根本上,德國完善的民主法制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是保障德國製造業健康發展的堅實後盾,更是降低社會生產成本、提升效率的真正利器。

  • 3 # WOT黑槍汪

    通俗易懂版其實也沒有其他的版本... ...因為其他版本的內容,我就算連續碼一個月的字都碼不完!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然後中國現在加入了~而且這個4.0計劃裡面也只有中德兩國~

    那為什麼是叫工業4.0呢?因為每個國家都想要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啊,誰先引領了,誰就高几率在整個第四次工業革命裡成為這個世界的大哥!

    我們這個時代就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雖然暫時誰都還沒發現/明那個引爆點!中德的工業4.0有三大目標(目標)以電腦舉例... ...

    1:智慧工廠

    目標並非這這個工廠是智慧的,而是智慧化生產系統(中樞控制,可以看似電腦的系統)與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各司其職,可以看似電腦的各個配件,如記憶體、CPU等)。

    2:智慧生產

    全自動生產化設施,把公人從工廠裡完全去除,只留下工程師。(可以看做電腦的軟體)

    3:智慧物流

    不光是把這個“快遞”送來送去,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個“快遞”送來送去,這並不光意味著速度要快過光速,同時也意味著各個智慧工廠駐地要合理、生產要控制!而要想達到這樣,就要整合整個“快遞”網路,從而揮使如臂,發揮出這個物流網路的全部能力!(可以看做是傳輸資料的訊號脈衝)

    這裡只是只是拿快遞舉例子... ...物流系統可不光是快遞!當前挑戰(當前難點)缺乏足夠的技能來加快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程序,就是尚沒有發現引爆點。企業的IT部門有冗餘的威脅,就是如何充分的去拓展每個人的計劃。利益相關者普遍不願意改變,就是拿你錢你願意嗎?可要是強制那這個國家不要了?

    中德合作的中方生態園在山東青島,叫做“中德生態園”

    兄弟好好幹,以後記得提攜提攜黑槍汪哦[笑Cry]~

  • 4 # 風信子視野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

    德國所謂的工業四代(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資料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

    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革命性的生產方法。該戰略旨在透過充分利用資訊通訊技術和網路空間虛擬系統—資訊物理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相結合的手段,將製造業向智慧化轉型。

    由德國“工業4.0”研究機構、中國相關院所和中德兩國企業組成的青島中德“工業4.0”推動聯盟,2月9日在中國第十一個國家級經濟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成立,成為中國首個“工業4.0”聯盟。

    德國的工業4.0可以為中國提供一種未來工業發展的模式,幫助中國解決眼下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如資源和能源效益、城市生產和人口變化等。

    相對於德國的工業4.0,中國政府提出了智慧製造2025規劃,這是結合中國發展實際提出的製造業的發展計劃。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必將走向輝煌。

  • 5 # 評科技前沿

    工業4.0與中國製造2025其實都是說——智慧智造。

    之前的幾次工業革命裡我們經歷蒸汽時代、電氣化時代以及資訊化時代,而目前最火的工業4.0說的就是智慧智造。

    什麼樣的工廠才屬於智慧製造呢?

    這個可以說現在我們所看見的高科技工廠的不是,現在他們最多屬於3.5。真正的工業4.0要求的是,從收到客戶訂單、到自動進行生產規劃、到生產出貨全部實現自動,而且要求全程視覺化、智慧化。我們現在做的所有“智慧工廠”其實最多算自動工廠,它是不具有智慧化這一特點的,

    按照行業內人士分析,真正的工業4.0裡我們還比較遙遠,但工業4.0的出現是無法阻擋的。相信我們一定可以看到真正的智慧製造。

  • 6 # 硬核韭菜

    工業4.0即Industry4.0,是基於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按照目前的共識,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資訊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慧化時代。

    工業4.0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在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該專案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

    德國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資料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

    “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合作對接淵源已久。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工業4.0已經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中德雙方簽署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有關工業4.0合作的內容共有4條,第一條就明確提出工業生產的數字化就是“工業4.0”對於未來中德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雙方認為,兩國政府應為企業參與該程序提供政策支援。

    “工業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的生產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傳統的行業界限將消失,並會產生各種新的活動領域和合作形式。創造新價值的過程正在發生改變,產業鏈分工將被重組。

    “工業4.0”專案主要分為三大主題:

    一是“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慧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該計劃將特別注重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力圖使中小企業成為新一代智慧化生產技術的使用者和受益者,同時也成為先進工業生產技術的創造者和供應者;

    三是“智慧物流”,主要透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援。

  • 7 # 阿中線上

    大家好,我是科技領域愛好者,在我看來科技讓我們的生活進步,科技讓我們變得方便。,針對這個問題 以下就是關於我的觀點和分享:

    之前的幾回工業革命裡咱們閱歷蒸汽年代、電氣化年代以及資訊化年代,而現在最火的工業4.0說的便是智慧智造。

    這個可以說現在咱們所看見的高科技工廠的不是,現在他們最多歸於3.5。真實的工業4.0要求的是,從收到客戶訂單、到主動進行出產規劃、到出產出貨悉數完成主動,並且要求全程視覺化、智慧化。咱們現在做的一切“智慧工廠”其實最多算主動工廠,它是不具有智慧化這一特色的

  • 8 # 蠟筆小添

    百度百科:工業4.0俗稱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維基百科:工業4.0的核心詞彙是智慧整合感控系統,而且是高度自動化,可以主動排除生產障礙瞭解工業4.0前我們先了解一下工業革命的發展史

    第一次工業革命(工業1.0):標誌性代表發明就是蒸汽機的誕生,透過水和蒸汽動力機械化大規模生產,;

    第二工業革命(工業2.0):標誌性代表發明的磁生電的誕生,讓工業發展進入電氣化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工業3.0):標準性代表發明就是第一代計算機的誕生,讓裝置進入資訊化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在第三個是基礎開始採用計算機和自動化,再由自動化邁向智慧化

    工業4.0有哪些應用呢?

    物聯網和雲:在這裡有個概念叫萬物互聯,特別是在今年大力發展5G技術的情況下,可以將所有的工業裝置進行網路連線,所有裝置的資料都可以採集起來,在雲端進行操作,監控和運維。

    工業大資料:大資料這個詞已經火熱幾年了,採集連線機器執行的各種資料,然後進行視覺化資料分析,可以通知維護、效能和其他問題,以及分析這些資料來識別模式和見解,對製造商行業4.0提供了機會來最佳化他們的操作快速、高效地瞭解需要注意的問題,還可以進行機器學習模型的訓練,做到讓機器自動識別裝置故障和最佳化等問題。

    最佳化物流和供應鏈:大量的資料分分析,可以對連線的供應鏈進行調整和適應,如果由於天氣原因延誤了發貨,一個連線的系統可以主動調整以適應這一現實,並修改生產優先順序。

    自動裝置和車輛:有一些船廠正在利用自動起重機和卡車來簡化操作,因為他們接受來自船隻的集裝箱。

    工業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現在已經比較廣泛了,最常見比如京東倉庫的智慧分倉和商品分揀配送,大疆的無人機等。工業4.0的未來和展望

    在我看來,現階段的工業4.0還是在一個起步的階段,但是已經有初見的成效,利用雲端技術,大資料分析等構建的機械自動化生產大大提高了工業生產力,也節省很多人力成本,許多生產商也引入大量的智慧化裝置進行生產線的升級。

    以本人的經歷來說,本人目前的公司原本是一個大型的家電製造業公司,目前的已經全面的進入了數字化和智慧化的發展,公司的工廠生產線大量引入自動化裝置,同時裝置資料儲存到雲端提供給大資料部門進行分析,然後反饋最佳化結果給工廠的操作人員。

    在未來的幾十年,工業4.0的使用場景會越來越豐富,同時智慧製造化和數字化也會普及各行各業,人力操作的成本也會大大的降低,未來將進入機械智慧自動化的時代。

  • 9 # 梁瑞林

    工業4.0,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簡稱。具體含義是,無人化工廠、無人化加工、工廠生產全部由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這次工業革命以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為代表。

    在此之前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即工業1.0,是實現機械化。以蒸汽機與內燃機為代表。

    第二次工業革命,即工業2.0,是實現電氣化。以發電機與電動機(馬達)為代表。

    第三次工業革命,即工業3.0,是資訊化。以計算機與網際網路為代表。

    現在世界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開始階段。人工智慧大力發展,機器人開始廣泛應用。

    下圖是多臺工業機器人在共同加工生產汽車的照片。

  • 10 # 哲理見聞

    從工業革命的歷史程序來看,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Industrial Internet)”也好、德國的“工業4.0(Industry4.0)也好、以及“中國製造2025”也好,是三個平行的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概念,旨意讓工業生產依託於現代資訊科技從一般的工業自動化水平向更高階的工業智慧化水平方向發展。

    “工業網際網路”(Industrial Internet) 的概念最早由通用電氣於2012年提出,隨後美國五家行業龍頭企業聯手組建了工業網際網路聯盟(IIC),將這一概念大力推廣開來。除了通用電氣這樣的製造業巨頭,加入該聯盟的還有IBM、思科、英特爾和AT&T等IT企業。目的是建立開放、全球化的網路,將人、資料和機器連線起來,屬於泛網際網路的目錄分類,它是全球工業系統與高階計算、分析、感測技術及網際網路的高度融合。

    工業4.0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並於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意圖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搶佔先機。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德國學術界和產業界認為,“工業4.0”概念即是以智慧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從內容來看,工業網際網路、工業4.0,或“中國製造2025”無外乎涉及到如下表所列的各個專業領域,只是各國根據自己的情況不同,其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有所不同。以工業4.0概念為代表,列表如下表1~2所示。

  • 11 # 華哥自動化

    先介紹一下工業發展的幾個階段。

    工業1.0時期。

    機械化,以蒸汽機為標誌,用蒸汽動力驅動機器取代人力,從此手工業從農業分離出來,正式進化為工業。

    工業2.0時期。

    電氣化,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用電力驅動機器取代蒸汽動力,從此零部件生產與產品裝配實現分工,工業進入大規模生產時代。

    工業3.0時期。

    自動化,以PLC(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和PC的應用為標誌,從此機器不但接管了人的大部分體力勞動。

    工業4.0時期。

    德國叫工業4.0,美國叫工業網際網路,我們工信部稱之為兩化融合。簡單來說就是實現的是工廠、消費者、產品、資訊資料的互聯,最終實現萬物互聯,從而重構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其核心就是網際網路+製造業。

    工業業4.0主要分為三大主題:

    一是“智慧工廠”,重點研究智慧化生產系統及過程,以及網路化分散式生產設施的實現;

    二是“智慧生產”,主要涉及整個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人機互動以及3D技術在工業生產過程中的應用等。

    三是“智慧物流”,主要透過網際網路、物聯網、物流網,整合物流資源,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資源供應方的效率,而需求方,則能夠快速獲得服務匹配,得到物流支援

  • 12 # 開悟科技

    工業4.0指的是什麼?怎麼看?所謂工業4.0(Industry4.0),是基於工業發展的不同階段作出的劃分。 按照目前的共識, 工業1.0是蒸汽機時代,工業2.0是電氣化時代,工業3.0是資訊化時代,工業4.0則是利用資訊化技術促進產業變革的時代,也就是智慧化時代。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德國,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為了提高德國工業的競爭力, 在新一輪工業革命中佔領先機。 隨後由德國政府列入《德國2020高技術戰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來專案之一。該專案由德國聯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聯邦經濟技術部聯合資助,投資預計達2億歐元。旨在提升製造業的智慧化水平,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學的智慧工廠,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客戶及商業夥伴。其技術基礎是網路實體系統及物聯網。德國所謂的工業4.0是指利用物聯資訊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簡稱CPS)將生產中的供應,製造,銷售資訊資料化、智慧化,最後達到快速,有效,個人化的產品供應。“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合作對接淵源已久。2015年5月,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部署全面推進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工業4.0已經進入中德合作新時代,中德雙方簽署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中,有關工業4.0合作的內容共有4條,第一條就明確提出工業生產的數字化就是“工業4.0”對於未來中德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雙方認為,兩國政府應為企業參與該程序提供政策支援。

    工業4.0是互聯

    工業4.0的核心是連線,要把裝置、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戶緊密地連在一起。

    工業4.0是資料

    當感測器無處不在,智慧裝置無處不在,智慧終端無處不在,連線無所不在的時候,其必然的結果就是資料無所不在,一切都可以用數字、程式碼表示,一切都是資料。企業研發、製造、銷售、服務以及管理的都是資料。企業就是一個“資料加工”的工廠,車間是“資料加工”的場所,車間是海量資料的集散地,包括“輸入資料”、“過程資料”和“輸出資料”。

    工業4.0是整合工業

    4.0將無處不在的感測器、嵌入式終端系統、智慧控制系統、通訊設施透過CPS形成一個智慧網路,使人與人、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以及服務與服務之間能夠互聯,從而實現橫向、縱向和端對端的高度整合。

    工業4.0是創新工業4.0的實施過程是製造業創新發展的過程,製造技術、產品、模式、業態、組織等方面的創新將會層出不窮。

    馬雲提出五星模式,即新零售、新制造、新技術、新能源、新金融就是製造業模式的一種創新,馬雲認為現在說的“電子商務”會成為傳統概念,未來會是線下、線上、物流結合的“新零售”模式。就像,物流的本質不是快,而是降庫存。只有線下、線上、物流真正結合,才能為企業帶來更多收益。

    工業4.0是轉型物聯網和服務網際網路將滲透到工業的各個環節,形成高度靈活、個性化、智慧化的生產模式,推動生產方式向個性化定製、服務型製造、創新驅動轉變。

    在不久的將來,買車可能實現個性化定製。在手機裡開啟智慧汽車工廠的App,從數百種配置中選擇一款車型,然後在個性化訂單中輸入諸如“把轎車內飾設計成綠巨人”的要求,約一個月,一輛用工業4.0流水線為你度身設計、製造的“綠巨人版轎車”就會送到買家家門口,價格並不比量產車貴多少。

  • 13 # 青口爭

    工業4.0實現萬物互聯,萬物智慧。

    原來是工廠生產出產品,然後透過各種渠道和營銷,讓消費者接受買單。

    工業4.0,將先有結果,後有過程,消費者根據自身喜好,定製產品,工廠根據定製要求生產產品,中間流通與營銷變成平臺連線。

    產品本身也會變的智慧,它會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到哪裡去。自己也知道製造過程引數,如果製造有誤,它會反饋修正,達到引數要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街拍怎樣取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