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隨緣說車

    關羽北征始於漢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當時的背景是劉備已取得漢中(東川)和上庸(湖北西北部),曹操大軍退扎長安(陝西西安)。就在此前不久,襄樊地區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究竟是誰挑起的,諸說不一。參照有關文字,乃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九月,曹操到長安後,宛城(河南南陽)守將侯音、衛開與關羽勾通,據城反叛,延及周邊諸城,而在以北的豫西更甚,所謂是“梁(河南汝州)、郟(河南郟縣)、陸渾(河南嵩縣東北)群盜,或遙受羽印號,為之支黨”。此間場景,如火如荼,由是引起關羽注視,即由荊州(湖北江陵)引軍北上接應;但在關羽還未至襄樊時,曹仁已會同由長安來的龐德先遣部隊攻復宛城,誅殺侯音等人。龐德即會同曹仁“遂南屯樊,討關羽”。

    此時關羽行動日程可列為:

    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曹仁等將南下荊州,七月,關羽軍先發制人,北上,與曹仁軍相持於襄陽、樊城。曹操由長安遣于禁助曹仁擊關羽。

    八月,關羽圍呂常於襄陽,圍曹仁於樊城,擒于禁,覆其全軍;本月,關羽遊騎至郟。曹操命徐晃救曹仁。

    十月,曹操還洛陽,擬南征;徐晃破關羽。

    閏十月,呂蒙襲取江陵。

    十二月,關羽敗走麥城,身死。

    對於“劉備、諸葛亮不發兵營救關羽,以致其兵敗身死麥城”這一歷史懸案,在學界有不同意見:

    第一種觀點,也是史學界大多數人的見解認為:一方面,當時關羽攻打襄樊的前期,擒于禁,斬龐德,把曹仁圍困在樊城,軍事上節節勝利,諸葛亮沒有必要派蜀兵來增援他。後來從丟失荊州到敗走麥城,時間很短,諸葛亮無法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來不及增援。而另一方面,劉備戎馬半生,做了漢中王后,還要創造條件籌備登基;當時雖已據有兩川,但還須鞏固;更有甚之就是他的將士須要較長時間休整。劉備自建安十六年(211)入川,為據西川就用兵三年,未久,又在漢中打了一年仗,將士疲乏,這也是一個原因。當時上庸還有劉封和孟達的軍馬在,他們的不發兵營救關羽,也是劉備、甚至諸葛亮預計不到的原因外。

    第二種觀點認為諸葛亮不救關羽是為了“借刀殺人”。這一觀點最早是由近代國學大師章太炎在《訄書》中提出“葛氏假手於吳人,以隕關羽之命”的見解。,他認為,關羽鎮守荊州,手握重兵,驕狂不可一世,不但易代(劉備死後)之後將難以對付,即使劉備健在之時,諸葛亮也很難越過關羽這道屏障而攝取更大的權力。故諸葛亮寧可丟失荊州,也要假吳人之手除掉關羽。

    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朱子彥也撰文指出,關羽之敗,敗在吳魏聯盟絞殺,但真正把關羽送上斷頭臺的卻可能是自家人諸葛亮。

    一方面當時諸葛亮雖不能執掌軍政大權,但他明知關羽攻取襄樊條件並不成熟,且完全違背了《隆中對》提出的待“天下有變”,兩路北伐曹魏的戰略決策。然《三國志》正文及斐注中均未見諸葛勸諫的記載。而只要諸葛亮負起自己作為“軍師”的職責,隨時將荊州的“險情”提醒劉備,與關羽“自小結契”、情同手足的劉備絕不會“疏慢”到只作壁上觀,對兵敗臨沮(關羽被擒殺之地)的關羽不以一卒相救;

    另一方面還要從諸葛亮的抱負,以及關羽的為人中尋找答案。諸葛亮胸懷天下,關羽無疑是他攫取權力的最大障礙。朱子彥指出,諸葛亮高臥隆中,聲稱自己“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實則“藏器在身”,是胸懷大志的。他曾對好友石韜、徐庶、孟建雲曰:“卿三人仕進可至刺史、郡守也。”當三人反問他可仕至何官時,“亮但笑而不言”。笑而不言為何?蓋因刺史、郡守一類官職皆不在諸葛亮眼中,而其大志所欲則難以啟齒告人也。

    赤壁之戰前,諸葛亮出使東吳,東吳重臣張昭想推薦他侍奉吳主,諸葛亮說:“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賢”、 “盡”兩字的寓意深長,必須參而悟之。所謂“賢”,即把諸葛亮看成是“賢士”,對待“賢士”的最高規格無非是以“國士”待之,而“盡亮”就很難用一兩句話來表達箇中之意。

    然而,諸葛亮進入劉備集團以後,其地位和權力也是逐步上升和提高的。其實,劉備對諸葛亮亦並非一開始就推心置腹,君臣猶如魚水。在劉備稱帝前後,關羽、張飛的地位均高於諸葛亮,其他如趙雲、龐統、法正、黃忠、馬超等人的地位亦不低於諸葛亮,正如大多數史家所指出的: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係比之於諸葛亮顯然要更進一層。這對於一心欲謀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諸葛亮來說,這個排他性極強的小圈子是他仕途上的嚴重障礙。

  • 2 # 文王韜武彥略

    開始,此人高大雄武,臥眉鳳目,熟讀春秋,明曉大義,除暴安良,怒殺社會腐霸,此乃義舉。最終流浪江湖,四海為家,為他後來的桃園之會和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埋下伏筆。

    在桃園結緣後,喜得仁主,而且關羽大義凜然,一戰成名。溫酒斬華雄,令諸侯刮目相看,不敢小覷,都給曹操留下深刻的印象,想辦法拉他三兄弟入夥,共謀大業,誰知英雄且入他人之懷。

    在劉備與曹操的戰爭中,中了奸計,關羽不得已歸降曹,與曹操簽約三事並開始演出。掛印封金,過關斬將,千里尋兄,成為關羽人生的轉折,就連人稱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的曹操對他都又敬又畏,忠肝義膽,可昭日月。曹操雖奸,適逢亂世,也喜歡忠義之士,畢竟曹操要得天下,得靠兵馬,權謀,英才。曹操不但沒殺關羽,還親自送了關羽一程,送了戰袍,賜了恩典。還感嘆,天下之敵,為劉是耳。

    關羽匹馬一路護嫂北上,收服周倉還得嫂嫂決定,古城會張飛,遇趙雲,收關平,就連袁紹也說其實自己很喜歡關羽。在赤壁之戰中,念及夕日舊恩,華容道私縱曹操,此乃義舉。伐西川功成封五虎,高居榜首,這是關羽人生的巔峰。鎮守荊州,單刀赴會,戰龐德,刮骨療毒,水淹七軍,擒于禁,這是勇略儒將的一面寫照。不因大意失荊州,敗麥城,命殞落而損毀,就連劉備也稱他二弟勇冠天下。非常信任關羽,才把荊州交予他。不但不怪關羽,還舉傾國之兵為其雪仇,說明威猛天下的關羽在劉備心中有很高的地位,甚至高於孔明。

    卒後曹操以王侯之禮葬之,關羽在演義中是位沒有瑕疵的英雄,在諸侯中有極高威望,如此完美的人物,以至於他的忠勇義而流傳,得到歷代王朝的加封,穩穩坐下了神侯封榜的歷史交椅。

    在民間,關羽已成神化。關公廟興建,如雨後春筍,參拜有增無減,就連黑社會也拜他為始祖。很可能,關公之神位已成為大多數行業的靈仁,易中天老師說:清朝有人貢奉關公神象,上書到:問天下頭臚幾許,看老夫手段如何?將來可能關羽還會走進婚姻,成為愛神,畢竟當年關公對貂蟬有感。

    關公成就武聖人,不是一朝而就,而是民間和官府的總體結果,然關公的忠勇義也才決定性因素。在演義中,恐怕他是第一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英雄就這樣煉成了。

  • 3 # 桀瑞

    關羽雖然看不起這些世家士族,可他內心卻想成為這樣的世家士族,說白了就是羨慕、嫉妒、恨而已。

    因為出身的問題,關羽年輕的時候不小心得罪了人,結果被逼著成為了一個遊俠,聽起來好像有點行俠仗義的味道,其實就是犯了事,跑到外面躲起來而已,屬於有家不能回的型別。

    在關羽流浪這麼多年的時間裡,看多了各種人情冷暖,也更加明白這些所謂的世家是一群什麼樣的人,所以就更加痛恨那些為虎作倀的世家,可是自己內心卻希望自己某一天也能實現這個理想。

    但是我們上面也說了,這些所謂的貴族可不是你努力就可以達到的,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東漢末年,經過了幾百年的變化,那些世家士族依然還是高高在上,而普通的平民百姓依然沒有出頭之時。

    而就在此時劉備的出現給予了關羽極大的希望,用我們現代人常說的話,我成不了富二代,但是我卻可以讓我的孩子成為富二代,而劉備就是那個讓關羽成為世家的踏板。

  • 4 # 贏在挫折後

    二哥初名關長生。

    最初的二哥是一個老實人,一個在亂世中艱難求生的老實人。

    二哥做夢都沒有想到的是,老實人做不了老實人,二哥殺人了。

    亡命天涯,為了逃避官府的追蹤,改名關雲長。

    雲長,意指天雲廣闊。

    最適合流浪了!

  • 5 # 午夜情感屋

    三國關羽是華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英雄業績在民間流傳,從一個故事版本到另一個故事版本,關羽被千萬次誇張化了。從古至今,關羽的形象流傳在歷史畫卷中,歷代帝王將相到普通百姓都知道武聖關羽的威名,關羽的英雄氣概為世人所景仰。人們讀三國演義,讀三國史,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關羽在歷史畫巷中流浪,在民間流浪,在風俗故事和傳說中流浪。關羽的流浪是對中國英雄文化的藝術解讀,關羽的流浪是千古的。

  • 6 # 何處風蕭蕭

    流浪是為了遇見更好的風景,認識更好的人,發現更好的自己。關羽流浪,可能就是為了遇見劉備,成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留下桃園結義、單刀赴會、刮骨療毒等等忠肝義膽的故事。

    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胯下一匹赤兔馬,手提使青龍偃月刀,關羽是三國武將中的明星,被後世尊為“武聖”。

    關羽一生經歷過兩次流浪,最著名的當屬“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尋兄”。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做了丞相,弄權做大不把皇帝看在眼裡。皇帝寫下衣帶詔,與國舅董承和太醫吉平合謀,決心要除掉曹操。不料事情敗露,吉平自殺,曹操將董承等人全部處死,又殺了董承已懷孕五個月的女兒董貴妃,連皇帝、皇后求情也無濟於事。

    曹操知道劉備也參與了此事,便領二十萬大軍,分五路殺向徐州要捉劉備。袁紹不願出兵相助,跟張飛去劫曹營又中了埋伏,劉備孤身一人投奔了袁紹,張飛則逃到芒碭山。剩下關羽在下邳,保護著劉備妻子等家小,被曹操軍馬包圍在一座山頭上。

    張遼上山勸關羽投降曹操,關羽思考再三,答應降曹,但提出三個條件∶一、我只降漢朝,不降曹操;二、用劉備的俸祿養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劉備的下落,便立即去尋他。曹操愛惜關羽是個人才,全都答應下來,想日後再慢慢感化,收服他。

    曹操對關羽三日一宴五日一請,上馬贈金,下馬贈銀,關羽全都不為所動。有一天,曹操將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關羽,關羽卻再三拜謝。曹操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麼?關羽說有了這千里馬,他便可早一天找到他的大哥劉備。曹操聽了之後,才明白,有些人的感情,是無法收買的。

    身在曹營,關羽殺顏良,誅文丑,也為曹操立過一些戰功。但後來,關羽見到劉備的一封書信,便義無反顧地向曹操辭行,去找劉備了。

    西晉陳壽所著《三國志·關羽傳》記載:“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主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由此可見,關羽雖有千里尋劉備之事,但由於曹操敬慕他的人品和氣節,並未派兵追趕。所以“千里走單騎”是真,但“過五關斬六將”或許是《三國演義》中的杜撰。

    關羽的第一次流浪,是因為殺了一個惡霸,為了躲避官府的捉拿,流浪天涯。

    相傳關羽原是河東解良人,名叫常生。解良縣西關有一大惡霸,名呂熊。呂熊依仗財大勢大又與河東郡太守是親戚,經常為非作歹。一天,常生聽說惡霸呂熊又搶了一名姑娘,他義憤填膺,當夜,翻牆跳進呂府去救人,結果搏鬥中殺死了惡霸,後來一路逃亡至涿縣,認一個做豆腐王老漢為義父,紮下腳跟,改名關羽。

    關羽初次見到劉備時,說自己“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就是這段負罪流浪的特殊經歷。

    逃到涿縣,關羽認識了劉備、張飛,他們一見如故,意氣相投,言行相依,在一個草長鶯飛的春天,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三人對天盟誓,義結金蘭,發誓要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去幹一番大事業。此後的事情,大家就很熟悉,我就不再贅述。

    雖然三國名將輩出,關羽的武力值可能還不如問候呂布他們,但是關羽重義輕利、赤膽忠心,是最受人愛戴的。曹操說關羽: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毛宗崗稱關羽為《演義》三絕中的“義絕”。時至今日,他仍是民間很多地方供奉的“關公”。

  • 7 # 饞嘴肥貓鏟史官

    對於三國時代的關羽,大家都不免產生一些疑問。關羽在《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就閃亮登場,一出來就武藝高強,膂力驚人。大家都知道,關羽是因殺人而受到官府戢拿,流落江湖,在涿郡與劉備、張飛相遇,結拜為兄弟,從此開始了壯麗的傳奇一生。

    那麼,關羽以前是幹什麼的?他的武藝來自於名師傳授還是天生?他又殺了誰人才被迫遁入江湖呢?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讀過《三國演義》,大部分朋友沒有看過《前傳》,咱們就來聊聊《前傳》中對於此事的解答,也就能夠明白《三國演義》中一些情節的來龍去脈。

    西漢武帝時朝,有一支大族遷到了幷州雁門。這支大族原本姓聶。族中有位英雄,名叫聶壹,大家都知道,這個聶壹非常愛國,他曾經受命詐做客商,深入匈奴境內,為漢軍刺探情報,並設計企圖將匈奴主力誘入馬邑漢軍包圍圈內,事情敗露,被警覺的單于當場殺死,壯烈捐軀。

    為了避免匈奴對本族進行報復,族人們就在長老的率領下遷到了幷州雁門,全族改姓為張。

    忠君愛國是張氏族人的信念和傳統,他們非常重視對後輩的教育。族中設立塾學,興辦武館,對年輕人加強教育,為國家培養人才。所以張氏一族是代代名人輩出,

    族中有一脈兄弟三人,長兄張傀,字孟禮,是個武術名家,十八般武藝樣樣皆精,神傳戟術更是精妙絕倫。 張傀他非常善於教學,他收徒不分門第出身,來者不拒,有教無類。能夠因材施教,根據徒弟的不同特點而揚長避短,發揮出各自的優勢。

    張傀的開山大弟子就是典韋,張傀看到典韋身高力大,虎背熊腰,就教給他一套“惡來十三雙魔戟”的戟術。由於典韋箭術不精,張傀就將“夜摩飛戟”的暗器絕技傳授之,以彌補典韋的遠端功擊力。

    太史慈是張傀的第六個弟子,他視力超人,雙臂如猿,比較敏捷,但力量不足,張傀就將一套“水火槍”傳授給他,並教給他“八面神射”的射藝,“夜摩飛戟”的暗器。這就使太史慈比較全面,遠中近程都具備強大攻擊力。

    張家的老二兄弟名叫張偃,字仲伏,他沒有學武,而是勤於讀書,成為了一個文士,頗有名氣。他後來被朝廷任命到宛城去做官,娶了個妻子叫鳳茹夫人。這個鳳茹非常厲害,她精通槍術,是當世第一高手,天下無敵,槍下從無十合之敵。

    張家老三名張儉,字叔樸。他不善言辭,性情高傲孤僻,他也是個武術大師。他對徒弟的選擇比較挑剔,要求很高。他唯一的徒兒就是呂布。

    張儉只有呂布一個弟子,就心無旁騖,將所有的絕技都授予呂布一人。“霸王戟”的戟術天下絕倫,“羿王神射”的箭術能夠在一百五十外力破三重鐵鎧。呂布在張儉的悉心調教下最終成為了三分時代的天下第一勇士。

    族中有兩位少年,一個名叫張羽,一個名叫張遼,他們自小就在一齊玩耍讀書。張羽父親死得早,母子二人相依為命。

    張羽和張遼逐漸成長,族中的長老先是將他倆推薦給老三張儉去習武。但由於張儉已經有了呂布這個徒弟,就不願意再分心教授其他人,但張儉又不願意讓兩位少年埋沒了大好資質,就將張遼推薦給宛城的嫂夫人柳鳳茹,張羽則推薦給了冀州的蔡雋。

    關於投師鳳茹夫人的張遼的情況咱們以後說,主要說說張羽。

    族叔張儉將張羽推薦給了蔡雋後,張羽就長途跋涉來到了冀州,拜在蔡雋門下。冀州蔡家在武林中赫赫有名,主要是以刀法絕倫而聞名於世,被江湖上稱之為“天下刀祖”。蔡雋,字文永,他繼承了祖上的刀法和名號, 慕名而來的投師學藝者絡繹不絕,踏破了門檻。

    張羽來投,他生得身材高大,天生神力,又聰穎過人,蔡雋一見,頗為心喜。就將自己一身絕技傾囊相授。張羽底子好,人又勤奮,悟性又高,舉一反三,學習起來就提高很快,他的能耐頗有青勝於藍的勢頭。

    受家族世代忠直的遺傳和影響,張羽這個人非常正直,一身俠氣。聰明的人一般都比較驕傲,張羽性情自矜,他對貧苦的底層人員特別和善,得到了蔡府中的家奴僕人們的普遍敬重,反而與那些貴族子弟們比較疏遠。

    歲月如梭,張羽在這裡學藝兩年頭上,轉眼又到了上元節,冀州城內滿街花燈,張羽也和幾位師兄弟到街上觀燈,恰好當地豪族公子袁紘領著一幫家奴在街頭惹事生非,欺男霸女,正被張羽撞見。張羽出身貧末,本來就對這幫公子哥特別反感,學藝時期也曾經遭到這些豪門子弟的歧視。見了此狀,張羽更是怒從心頭起,拔拳相向。關羽本身天生神力,憤怒之下手底沒個輕重,就把袁紘給打死了。

    這下可惹了天大的麻煩,袁家在這裡勢力很大,朝中有人,官府裡也關係眾多,得知訊息,立即派人四處搜拿。

    關羽潛回蔡府躲藏,蔡雋穩住了他。由於懼怕袁家勢力,自己會受到張羽的牽累,蔡雋與兒子蔡陽緊急商議,準備夜間行動,趁張羽熟睡之間,父子聯手將其擒下送歸官府。

    但蔡府中有個老僕名叫蔡福,他恰恰此時從窗前經過,俯耳聽到了蔡家父子的密議。張羽平時對下人奴婢特別親近,蔡福非常敬重張羽,聽到蔡雋父子的陰謀,他就立即找到張羽,全盤告之。兩人夜半悄悄起身,盜出馬匹,又從蔡雋書房中偷走關牒,趁夜出城。

    兩人出逃途中,蔡福考慮到自己年齡已老,行動不便,怕誤了張羽,就執意分路而走。後來蔡福輾轉落腳到鎮國寺,從此削髮為僧,法號普淨,以青燈古經為伴。

    蔡雋父子來擒張羽,撲了個空,知道機密已洩。匆忙集合眾門徒,分路追來。次日凌晨,蔡雋這一路終於在青龍關外追上了張羽。苦誘張羽不成,只好拔刀相向。師徒二人各舞大刀,在青龍關前展開一場激烈的廝殺。

    兩人武藝旗鼓相當,連鬥八十餘合難分勝負。張羽機靈,施展出一招詐敗拖刀,將蔡雋用刀背拍下馬來,栽落塵埃。張羽這人忠義幹雲,因一師之恩,不忍相害,故收刀回馬,未取蔡雋性命。 師徒二人就在青龍關前割袍絕義,再無恩情。張羽指關為姓,指云為字,改名為關羽,字雲長,策馬遠去。

    關羽日夜兼程,奔回幷州,攜老母出城。任職西門城守之職的正是從宛城歸來的張遼。張遼偷開城門,放張羽母子離開。關羽母子歷盡磨波折,一路逃到解州城外的一處村莊落下腳來,隱居不出。

    由於未能將關羽擒住,蔡雋回到冀州後只得向官府投案抵罪,被責令重打了四十板,羞怒之下,一病不起。

    為遮掩名聲,蔡雋將武藝出眾的徒弟弟顏良升為開山大弟子,不許門人再提張羽之名。蔡雋受刑後身體漸弱,精神萎靡,從此將收徒授藝的事情交給兒子蔡陽來主持,由他繼承了“天下刀祖”的名號。而蔡陽則對關羽耿耿於懷,發誓必報此仇。

  • 8 # 上將噯福斯

    這個問題,其實《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已經說得很清楚。

    在關羽的傳記中,陳壽開門見山,兩句話就把關羽青年時代交代清楚: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亡命奔涿郡。

    亡命奔涿郡!

    亡命,是什麼意思呢?

    按照現在的詞典,大概有這麼幾種意思:

    一是指削除戶籍而逃亡在外。泛指逃亡,流亡。二是指逃亡者。三是指鋌而走險不顧性命的人。四是拼命,不顧一切。

    很明顯關羽是第一種情況,逃亡在外的意思。這也是“亡命”最初的含義。

    亡的本意,就是逃跑。亡命,就是逃命!為了活命而逃跑。

    少年關羽究竟惹了多大的禍,不得不一口氣從山西運城跑到河北保定涿州市。由於三國志沒有記載,現在已經完全不可考證。只好去猜想。

    #大家看地圖,從關羽的老家到涿郡,直線距離650多公里!一千三百多里地。三國時期,翻山越嶺一步一步走過去,真是不容易。

    本人就是關公故里的人,小時候聽過很多關公的傳說。

    據說關公年輕的時候為人正直,喜歡打抱不平。當地有一個惡霸,把村子裡所有的水井都給封住了,只留下他們自己家的水井。村裡人要吃水,就只能到他們家井裡去打水。這惡霸要收高昂的水費,而且只允許各家各戶的女人去打水。惡霸好藉此猥褻女子。

    村民們敢怒不敢言。關羽義憤填膺,以天生神勇殺死惡霸,為民除害!卻遭到官府通緝,不得不亡命天下。

    由此,也開啟他的傳奇生涯。

  • 9 # 散步的魚讀歷史

    首先介紹關羽流浪的背景:是在劉備與曹操的一次戰爭中,關羽中計了,與劉備(戰敗後投靠袁紹)失散,關羽不得已歸降曹,並與曹操簽約“土山三約”,此處就不作過多贅述。後來得知劉備訊息後,帶著劉備的一家老小,開啟了流浪之旅。以上是整個事情的過程。

    現在來說關羽為什麼要“流浪”?

    原由:關羽在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義無反顧開啟“流浪”之旅。

    關羽之所以追隨劉備有以下三點。

    1.關羽歸降曹操,不是為了保全自己,而是因為其擔負著保護劉備妻子的重任。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關羽投降曹操,實在是情有可原。

    2.關羽在曹營,曹操對之厚愛有加,封侯,賞賜。但對於曹操的封賞,關羽的做法是能夠推辭的,就一定推辭,不能推辭的,也會封存下來,等到日後歸還。從這一點來看,關羽顯然不是真心歸降曹操的。

    3.在官渡之戰,關羽得到劉備的訊息。在斬殺顏良,解了白馬之圍,報了曹操的恩惠之後,關羽歸還曹操的封賞,留書告辭,回到劉備身邊。曹操左右欲追殺之,不過曹操認為各為其主而阻止。對此,《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關羽:“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對於關羽來說,在歸降曹操又離開曹操這一事件,不僅對劉備問心無愧,對曹操也是投桃報李,也即回報了曹操的厚待之恩。

  • 10 # 吉祥流年

    這個問題,讓我審視良久。

    關羽?流浪?要流浪?為什麼?

    關羽,看過聽過《三國演義》的不會陌生。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流傳至今。

    關羽的第一次流浪,是因為殺了一個惡霸,為了躲避官府的捉拿,流浪天涯。期間,結識劉備和張飛,兄弟三人開始創業之路。

    關羽第二次流浪,也就是劉關張兄弟三人失散。呂布攻打下邳城,劉備大敗,兄弟三人也各自逃亡。

    還有一次就是吞吐山約三誓,關羽降漢不降曹。其後的流浪就是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保護二位皇嫂千里尋兄。

    再之後,關羽長期鎮守荊州,就沒有流浪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學方面的科普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