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福建妹子雪兒

    我認為30多歲的女性做好職場的四個關鍵:

    第一,提前做好規劃和定位.是創業還是上班,這個要根據自己的職業經驗積累和性格而定,做好規劃.

    第三.重新包裝自己的技能和學歷,首先你需要提升自己的學歷,雖然學歷不重要,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很重要.以及提升你的技能,讓你的技能年輕化,現代化,與時俱進.瞭解所在行業,多看行業資訊,瞭解行業大咖的講演並梳理他們的觀點.國內有不少線上學習平臺都是我們充電學習的好地方.

    第四,重新塑造自信.大專文憑只做過文員,擔心HR看不上你,說明你的思維很可能快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人也漸漸失去了自信.把過去優雅打包,面對職場勇敢自信樂觀從容.

    第四,工作有個生命週期.去任何一家公司第一年是蜜月期第二年是低谷期第三年到第五年是復員期.知道自己那個週期然後積極調整,比頻繁突破不了老換工作更好.

  • 2 # 職場仙女

    35歲在職場中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年紀,不僅僅是對於女性,在公司裡,35歲會面臨著被清退的風險,求職的話很多公司也會考慮年齡的原因而將你拒絕。那麼作為35歲以後的女性,我們該如何面對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給大家說兩個我身邊的例子,一個是同事A,一個是同事B,正好都符合題主35歲女性的條件。

    我們是一家市政設計單位,同事A是畢業於某985院校的研究生。從她開始入職起,就非常的踏實和努力的工作,因為她明白,她的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在敲開了職場的大門之後,她與其他人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線。為了比別人更優秀,她的努力不僅限於工作,工作之餘她也在不停的學習給自己充電,在她29歲的時候,考過了註冊裝置的證書,32歲評上了副高階工程師。現在她已經年過35,缺絲毫不用擔心會被職場給淘汰,反而成為了職場的精英和骨幹。哪怕她在現在這家公司不想做了,後面排隊等著她的公司也很多。

    同事B同樣是畢業於985院校的研究生,但是與A不同的是,B非常享受能進入到我們這個公司,她覺得只要進來了,她已經離成功不遠了。入職之後她與同事相處的也非常融洽,她喜歡打聽比她年長的同事的收入,並對這份收入心懷憧憬,想象著幾年之後自己也能如此。對待工作,B只能算是循規蹈矩,業餘的時間,因為B有著高於一般同齡人的收入,她選擇了享受人生。紛紛紅塵總是能讓人沉醉其中而難以自拔,如果年過35,去年聽到了她要辭職的打算。因為公司給她的收入已經遠低於A,她覺得不公平,面子過不去。但是細想一下,公司為什麼會給出這樣“不公”的待遇呢?同樣的年紀,B除了一箇中級職稱,沒有任何能夠拿得出手的證書和獎項,論技術,B還在吃著多年前的老本。論精力,她早已和年輕人不能比擬。雖說是她自己提出了離職,但是跟公司淘汰了她沒什麼區別,她再想在行業裡換到其他公司也是非常難的。

    透過A和B的對比,我們會發現,同樣是畢業於名牌大學,進入了同一家公司,為何若干年之後會產生這樣的差距?我總結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職業規劃

    很明顯A是做了很充分的職業規劃的,在什麼樣的時間,自己的職業目標是什麼,什麼時候追求什麼樣的證書,什麼時候獲得什麼樣的職稱,這一切A都是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B就是因為沒有做好職業規劃,在該取得相應的成績的年齡段沒有取得,造成的後果就是比別人晚一步,然而職場是殘酷的,一步慢,步步慢,最終只會落得淘汰的下場。

    第二、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

    對於女性來說,結婚生子之時正處在自己職業上升期的年紀,如何權衡工作和家庭成為了她們最大的困擾。想處理好這個問題,離不開家人的支援和幫助,處理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才能讓自己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幫助,才能在生活中游刃有餘,這樣也就能騰出更多的精力來經營自己的事業。

    第三、自律

    職場是每一個人都要經歷的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外面的花花世界總是充滿誘惑的,你可以去享受外面的世界,但是不能沉迷這種享受。做一個自律的人,堅持學習,量變終將引起質變。

    第四、隨波逐流

    人都是愛比較的,我們喜歡跟同齡人比較,同齡人在做什麼?同齡人是怎麼工作和生活的?比較並不是壞事,跟好的比,會更加激發我們的積極性和鬥志。怕就怕在跟差的比,比完之後還被同化,認為大家都是這麼活的,我也應該這樣。

    說了這麼多,總結起來就是作為一名女性,如果想讓自己35歲的時候在職場還有競爭力,不被淘汰,那麼你應該早早的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並嚴格自律,去為了實現一個個小目標而努力。在這個過程中你會有很多工作和生活上的取捨,這就需要你時刻矯正和調整自己。希望所有女性在35歲以後仍然能夠從容的面對職場。

  • 3 # 女性職場甜甜圈

    今年剛好進入35歲,對於題主的問題很有共鳴,特針對題主問題的3個關鍵詞:1、35歲+職場 2、女性 3、如何面對 做以下回答。

    35歲+職場相信找過工作的朋友都會發現,招聘網站上釋出的大部分的崗位年齡要求35歲以下,超過35歲,意味著在簡歷篩選環節就會被過濾掉了,連面試機會都沒有。而且,這不僅針對女性求職者,男性亦然。

    當然,這樣設定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的。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崗位大部分是初中級崗位,按近些年的經濟執行速度、企業發展模式和常規人力資源職位體系,以22歲本科畢業進入職場人士為例,如果工作超過10年不能晉升到資深或管理崗,人們會習慣性推斷該人選的工作能力或工作態度上也許存在某些不足,進而推斷與招聘崗位所需的經驗和能力匹配不足。

    而大部分企業組織管理架構中,位於金字塔頂端的職位少,需要優中選優,競爭自然越激烈。因此,現在職場中一般35歲左右成為職場“分水嶺”的年紀,對於有的崗位,這個年齡可能就是屬於“高齡”,處於這個年齡段的女性職場之路會走得比男性更艱難。

    女性+職場

    隨著現代職場的進步和男女平等觀念的深入普及,在職場上,性別歧視問題已經越來越少見。甚至很多政策都傾向於對女員工的保護。甚至在一些行業,特別是一些服務業和銷售性質的崗位,女員工更有優勢,公司也更願意聘請女員工。但是,不可否認,女性三十歲之後需要面對更多的問題,家庭關係,親子教育等等都會消耗一部分精力。三十多歲以後,大部分女性都已經結婚生子,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之間的關係這個問題經常困擾著職場女性。

    如何面對?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重要!

    這邊給大家介紹洛杉磯前副市長陳愉(Joy Chen)女士,她是一位在美國出生的華人,她克服了重重文化障礙,在31歲時便成功當選為洛杉磯市副市長,同時也是一位作家,現為一家獵頭公司老總。很認同她做的進階版訓練營《提升你的核心競爭力,打造你最想要的職場人生》提出的發現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兩件事:

      1、找到你的激情所在

    找到你的激情所在,其實就是找回自我,真實地面對自我。

      在選擇職業的時候,大多數人都會受到外界的影響——

      家裡人會說,「看看你同學,你表姐,人家當公務員,工作安安穩穩。我們都是普通人,不要老想著幹什麼大事業。」

      又比如,從學校畢業的時候,我們會隨波逐流,跟著專業領域最吃香的工作,追逐市場上最賺錢的行業。

      再比如,當了媽之後,都說當了媽就要以孩子為重,不能再做經常加班的工作了……等等

      但是效仿他人無法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理想職業,也無法讓我們找到自我。

      我們知道這一點,卻又無可奈何地被捲入「成為別人眼裡成功的人」的漩渦。畢竟我們從上學開始,就被訓練成只會透過高高低低的排名來看待周圍的人。

      作為學生,我們的「工作」就是要衝到那個排名的最前頭。一旦離開學校進入真實的社會,那張巨大的排名表就消失了。

      別人不再是你的標準。你的內心其實有一個真實的自我,它在等待你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2、讓你的激情產生意義,產生價值。

    找到激情是指找回自我,滿足我們的需要。那麼意義,就是滿足他人的需要。說白了,就是能經過市場的驗證,既能服務他人,也能為你帶來收入。

    陳愉(Joy Chen)女士她所從事過的四種不同職業:房地產商、洛杉磯副市長、CEO獵頭,以及作家,每一種都充滿了激情和意義。而且每次進入新行業,她都能做到前20%。

      看上去她的四份職業都很不同,但其實,她的意義一直都在幫助他人釋放自己全部的潛力,唯一改變的只是她服務的人群。

    結語

    世界在變,與其盲從經驗,不如趁勢而為,讓世界為你而變!

    「別做泛泛之輩,人生就是一場神聖的饋贈,

    要麼接受它,要麼失去它。 」

    時間不可逆,但我們可以接受它,透過發現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我們的內在優勢。然後才能進一步的,透過培養可遷移能力,以及協同工作和家庭,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成就屬於自己的職場人生。

    ——與姐妹們共勉。

  • 4 # 丁根紅

    年齡只是一個生理指標,當然不排除很多職業需要年輕貌美的女性,不過從公司發展的角度,管理層都需要一定工作經驗積累,一般情況下,年齡會作為我們判斷一個人成熟與否的常規標準,不過越來越多35歲以下的管理層很優秀,我想這跟社會大環境有很大關係,一定的生活壓力會加速一個人的成熟,因為要挑起更大的擔子,承擔更大的責任,經歷更多的事情,所以,35歲並不是一個絕對的分水嶺,作為女性同胞,我們永遠要做的就是內外兼修,眼裡寫滿了故事,臉上卻不見滄桑,與你共勉,我也在努力的路上,一起加油。

  • 5 # 浪矢雄治雜貨鋪

    董明珠出生於1954年,在她兒子2歲的時候丈夫去世了,一家的擔子到了她的肩膀上,1990年她在36歲的時候進入格力做業務經理。1994年40歲的她開始擔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經營部部長、副總經理、副董事長。並在2012年5月,被任命為格力集團董事長。連任第十屆、第十一屆和第十二屆、十三屆全華人大代表,擔任民建中央常委、廣東省女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珠海市紅十字會榮譽會長等職務。2004年3月,當選人民日報《中國經濟週刊》評選的2003-2004年度“中國十大女性經濟人物”。2004年6月被評為“受MBA尊敬的十大創新企業家”和2004年11月被評為“2004年度中國十大營銷人物”。現任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Quattroporte。

    這麼精彩的人生也是因為她的拼搏奮鬥才得來的,她的個性是非常要強的,也是非常自信的!

    從她和雷軍的賭約中可以看出來!她贏了10個億她都不要了,還給了小米5年時間發展,最後還是贏了!

    淘汰的只是不願意努力付出的,只要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結果必然不會太差!勇敢面對吧!加油!

  • 6 # Maki老師

    35歲,無論是男性女性都會面臨職場大考。

    女性受到的衝擊會更大一些,談到如何避免,這要從職業價值觀來分析一下。

    我們現在在做什麼,其實取決於2-3年前我們在做什麼,這是一個播種和收穫的過程,沒有一蹴而就。如果到了35歲才想這個問題,只能說自己的前瞻性不夠。

    職場上發展順利的人,30歲左右已經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個職業生涯閉環,具備了生存能力,不管人放在哪裡都可以生存。

    30-35歲需要完成自己的職業生長期,連結更多的資源,實現個人品牌,並外化輸出,如果這個階段成長的很好,35歲將是一個收穫的季節,工作會來找你的,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如果當下的你處在35歲,感動迷茫和困惑,請回顧一下自己的成長曆程,在哪裡出了問題。只要意識到問題,行動起來,任何時候都不晚,有個詞叫大器晚成,也許就是你。

    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行動派,上路吧,別在糾結。

  • 7 # 職場蜜語

    你好,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因為30-35歲這個年齡段,大部分女性會經歷從未婚到已婚到生孩子,角色從情人到妻子再到母親的角色轉變。正因為這樣的角色轉變,我們之前所從事的很多行業比如文員,一些服務行業的職位對於目前的狀況來說,已經不適配。我的老師迪雅當時在一家外貿公司已經做到公司的銷售總監,同樣會因為生孩子休了個產假,就被動辭職。

    應該怎麼面對呢?其實不管是主動選擇換行業或者創業,就算是被淘汰,想要重新找工作,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核心能力。

    首先是選擇權。你可以選擇在家做一個全職媽媽,一心一意陪伴孩子,同樣可以選擇回到職場繼續奮鬥或者自主創業。因為和權利對應的是義務。你選擇什麼,就要承受相應的責任和對應的後果。選擇陪伴孩子,承受經濟壓力;選擇工作,承受沒時間陪伴孩子的擔憂。

    第二是要有鈍感力。因為不管你怎麼選,一開始一定會存在一個混亂期,這個時候往往容易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迴圈怪圈。因為我就有這樣的親身體會,當你選擇工作,身邊的全職媽媽會議論,小孩0-6歲你不陪他,等你有空時,他已經不想跟你親近了。當你選擇全職帶孩子,可能又會被嫌棄,只知道花錢,不懂得掙錢。這時,就需要有鈍感力,遮蔽一些外部的聲音,堅定你自己的選擇,當你自己對未來無比堅定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為你開路。當你捋清楚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就會進入一個平穩期。

    第三是要有學習力。不管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不斷學習,慢慢提升自己的能力。比學習更重要的是實踐,只有不斷的實踐,才能將新知融入到你的工作生活中,如果光學習,不實踐等於白學,還不如不學。

    第四是時間管理的能力。因為家庭結構的改變,要陪娃又要兼顧事業,管理時間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這是你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必備技能。

  • 8 # lily的生活頻道

    要想知道自己做什麼工作合適,主要考慮以下幾種因素:1.社會需求度。選擇的職業社會的需求度大,職業發展前景自然要好;如果選擇的職業沒什麼社會需求,個人求職和事業發展將會很難。2.競爭性。具體指同時選擇一個職業的人多不多?如果這個職業的社會需求性很大,但同時選擇這個職業的人很多,已呈飽和狀態,那麼也應該考慮是否應選擇另一職業了。3.個人適合性。如果個人選擇的職業各方面都很好,但由於本人性格或能力上根本就不適合從事這個職業,那麼,也不應選擇此職業。如性格內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業務員,性格外向的人最好不要去做撰稿人,相貌不佳、嗓子不好的人怎麼努力也成不了歌星。4.職業發展潛力。一個職業如果現時很紅火,待遇、福利等各方面都不錯,但這只是泡沫現象,預計不久就可能會沉寂下去,那麼,這個職業你也最好不要進入,特別是那些要投入大量資金和時間,進入成本大的職業尤其要注意。5.環境因素。環境因素是指個人所在的環境能否讓你在所選的職業上取得成功。如你所在的單位有一個高層老闆非常賞識你,那麼你就要抓住機遇,力求在本單位上有所建樹了,因為這類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6.個人興趣。一個人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會比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要做得好得多。當然,在選一個職業時關鍵看它最終能給我們帶來的經濟回報,如果興趣和經濟回報沒有衝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無疑是十分明智的,但如果要你在興趣和經濟回報上做選擇的話,這你就得考慮清楚了。

  • 9 # 糊塗一姐

    如果是最基礎的崗位35歲可能是會面臨一些困境,因為最基礎的工作完全可以用年輕人,工資低能吃苦。但是對於絕大部分有點技術含量的工作來說,35歲不僅不會被淘汰,反而是黃金年齡。已婚已育,經驗豐富,心態成熟,處事周全,能獨當一面。所以不論什麼時候都要注意自身技能的提升,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這樣35歲危機自然離你很遠

  • 10 # 行走的鶴媽

    35歲成為職場一道坎,其實不僅僅是女性,男性也同樣如此。35歲確實面臨著職場淘汰的壓力,但也不盡如此,仍然有很多職場女性發揮著重要影響力,可以看看她們是怎麼做的。

     

    Why——為什麼35歲是道坎?

     

    人們一般在23歲左右進入職場,最初的5-7年時間處於職場生存期,一方面我們吸收全方位的職場營養,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積攢職場發展期的能力和資源。這個時期,是我們學習成長最快的時期,隨著年齡增長,婚姻家庭提上了日程,職業收入也慢慢穩定下來。28-35歲幾乎成為了很多人的分水嶺。

     

    大部分人安於現狀,滿足於職場上的舒適區,也把更多精力放在婚姻家庭,在職業發展、能力提升上往往鬆懈下來。殊不知,時間如流水,當我們停滯不前的時候,更多年輕人奮勇追上。很多工作經驗和能力,職場新人往往在2、3年的時間就可以非常熟練,甚至超過前輩。職場前輩的優勢不再,又沒有發展出更勝一籌的能力和資源儲備,年齡卻邁向了35歲的門檻。

     

    作為職場女性,還不得不更多精力投入到家庭孩子身上,如果你在職場還是處於相對基層的職位,當然會被年輕人拍在沙灘上,也就站在了被淘汰的邊緣。

     

    How——如何成功邁過35歲這道坎?

    一、 升職要趁早

     

    如何能在35歲左右成為公司的中層,或者部門總監,那可能就不再擔心職場淘汰的問題了,因為擔任部門總監這個職位,已經不是再用初入職場的那些能力打拼了,而是靠的團隊管理能力,專案整合能力,也會積累更多的資源和人脈。

     

    也許你會說,誰不想升職呀?可是升職輪不到我呀!其實我們就是要思考為什麼升職輪不到自己的原因,在職場最初的幾年,一方面去學習探索,吸取經驗,但也不能忘了爭取機會,展示自己,同時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我年輕時,我也覺得看不上那些“拍馬屁”的行為,現在想想,其實所謂的“拍馬屁”無非是為自己爭取機會,其實當有一天自己也能決定一些事情的進展時,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二、尋找更大的平臺或創造職場唯一性

     

    升職的總是少數,不可能所有人都晉升到總監的職位。對於普通人,還有什麼出路嗎?我的看法是跳到更大的平臺,或者在現有組織中創造唯一性。

     

    我們剛進職場時,也許沒有機會進入行業中的明星公司或者大平臺。但隨著職場經驗的積累,我們要關注行業中大的平臺的職位機會。如果有機會,建議進入這樣的大平臺。一方面,大平臺,本身組織內的發展機會就會多一些,也會接觸到行業領域內更加專業的人才,此外,大平臺抗風險能力更大,對於未來職場的安全性也會更好一些。

     

    創造在組織內的唯一性也是保持職場競爭力的一個方法,其實就是成為某領域的明星員工。讓組織和大家都覺得你不可或缺。

     

    三、探索職場第二曲線

     

    很多女性在生產之後,對職業有了更多思考,也不妨趁早發展自己的第二曲線。第二曲線的培養,建議從興趣和優勢入手,先慢慢養起來,結識更多的圈內人士,開啟自己的視野,再慢慢謀求著專業發展。當自己職場第一曲線發展受阻時,第二曲線可以順利接上。

     

    當然,要想邁過35歲這道坎,其實是需要提早做規劃,提前做準備,而不是到了35歲才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有職場的未雨綢繆,才有更大勝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都有哪些古風歌手呢?你們最喜歡他們的哪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