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式
-
2 # 可為媽媽育兒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家長在生活中要遇到的,其實教育孩子要分階段的。我們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一二年級的時候覺得孩子小,就放養,三四年級有點著急了,但是孩子的一些習慣已經形成了,而五六年級就會出現“管不了”的狀態。正確的步驟應該是一二年級打基礎培養習慣,三四年級習慣養成階段,五六年級就“不用管了”,因為孩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好的生活習慣已經形成了。
問題中一方的家長注重放養,一定要看看孩子現在處於哪個階段,畢竟“三歲老大七歲看老”這句老話還是有道理的,現在想讓孩子不那麼累,那等孩子進入社會就一定會比其他孩子更累,甚至挫敗,因為這個社會很現實,沒有一個好的文憑連給一個好公司投簡歷的機會都沒有。
一方的家長只注重學習成績,中國本來就是應試教育,注重成績沒錯,但一定一定不要只注重成績,近年來,考入清華北大得學子因為自理能力差而被迫退學的事件不再新鮮,所以,注重學習成績的同時,一定要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和周圍人怎樣相處,遇到什麼問題該怎樣解決等等……都是需要我們父母在生活中灌輸給孩子。
最好的教育方式我認為就是與子女共同成長,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所要學習的東西也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應體現出求知上進的精神。給子女做榜樣,使孩子明白學習新知,不斷進步是伴隨終生的,然後就是經常與孩子溝通,縮短彼此的距離,願意聽孩子的知心話,真實的瞭解子女,和他們成為朋友。
-
3 # 守護的美好
兩口子的教育理念不一樣就需要協調,方式過程可能不一樣,但教育的原則和教育的目的是一樣的。所以夫妻之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可以列出幾點原則和目的,然後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來選擇更好的方式。一旦協商好了,雙方必須努力站在同一戰線上,要麼女方管,男方在一旁支援,要麼是男方管,女方在一旁支援。這裡說到一個注重放養,另一個注重學習成績,這其實是兩個不衝突的教育目的。放養是釋放孩子的天性,追求自由和民主的環境下培養孩子的成長,注重成績是培養孩子的學習本領,追求孩子將來的成材。成長和成材都是父母的教育目的,成長自然要順應孩子的天性,但是絕對的放養也是有問題的,當孩子不願意寫作業或是他的行為有問題時父母應該及時的督促和糾正。只有父母適當地引導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才能讓孩子獲得他的生命價值。畢竟孩子就像一棵小樹,不修剪多餘的枝葉而任其開枝散葉的話,最終樹的價值頂多就是燒火。
-
4 # 雙胎媽媽的百味人生
兩口子教育理念不同這樣更好啊,現在的問題不是孩子教育理念的問題,而是得先把夫妻間因為教育理念不同而產生的矛盾解決。可以想想不管放養還是注重學習都是為了孩子好,可以私下裡商量對孩子的教育一個唱紅一個唱白。該放養的時候就放養,該學習的時候就學習。家庭氛圍好了,孩子的學習肯定也好了,兩口子目的也達到了。夫妻相處也更融洽了,一舉兩得。
-
5 # 安媽說親子
夫妻二人教育理念不同,真的很容易引起情緒過激!我深有體會!
寶爸平時忙於工作,對孩子的教育幾乎處於真空狀態,而我自己平時比較注重學習,對教育也有自己的理解,所以相對於寶爸的教育缺失,我幾乎包攬了孩子的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念!
但我依然會碰到難題,就是寶爸的拆臺!這往往讓我的情緒幾近崩潰失控!
比如,孩子不愛吃飯,挑食,我會告訴她,水果可以幫我們變得更漂亮,青菜可以讓我們的面板變白,小肚肚不會因為上廁所而痛,肉肉可以幫助我們長高,有力量,當然,對孩子說這些,我不是從科學角度去驗證到底哪種菜真的可以幫助美白或者排便,而是完全只是為了引導孩子吃飯有時隨口說說,但寶爸是一個非常古板的古董,他當著孩子的面反駁我,不會!這個菜不一定會排便,不一定美白,這個肉不一定會長高……諸如此類的拆臺,“人前教子,背後訓妻”這個道理他完全不懂!有幾次我也是情緒失控到當著孩子的面叫他閉嘴!生活中這樣的拆臺例子太多了,我慢慢意識到,他這種行為實在是太不可取!不僅影響我的情緒,讓夫妻關係劍拔弩張,更重要的傷害是讓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該聽哪位?而且當面吵架對孩子是極大的傷害!
我最後是透過數次找他溝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非常的古板而且固執,一次不行就二次三次……雖然他嘴巴上還是不願意說軟話,但這種當面拆臺也慢慢地減少了許多!
有位家長曾經也和我吐槽,她的丈夫一度主張放養,而她因為和其他家長接觸比較多,孩子之間一比較有差距,就讓她覺得焦慮不已,覺得完全的放養並不可取!
我分析他們二人的意見得不到統一,其實是他們夫妻二人所接收的資訊有差異,丈夫出於對女兒的心疼,建議放養,尊重孩子的所有意願,是因為丈夫從理想角度出發考慮問題,平時忙於工作,忽略了去瞭解當下的孩子真實狀態,而妻子因為有比較,覺得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而產生焦慮,希望孩子能多學一些東西!再加上受環境的影響,各種培訓班興趣班的轟炸!我建議他們二人找個時間一起溝通梳理下現在孩子的學習環境和周邊環境,找到一個平衡點,絕對的放養,孩子沉迷於電視和玩樂,其結果也是可想而知,而成績雖然不是絕對,但是檢測孩子學有所成的標準,關鍵是陪孩子一起找到問題的癥結,引導孩子的學習興趣,適當的鼓勵,無興趣而不長久,孩子的學習之路還很長,如果一味地追求結果忽略過程和感受,這條路走不遠!學習是必須的,關鍵是,找到一條快樂學習的路!
-
6 # 考研上岸指南
過度放養和只注重成績都是不對的想法。
1-首先應該要知道孩子的真實想法。過度放養的心態是責任的缺失,瞭解孩子內心的需求,給予孩子關心和愛!過度注重孩子的成績也不可取,時間久,孩子就會喪失對學習的興趣,塗於應付,對父母厭倦,產生逆反心理。
2-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應該保持一致!也應該承擔不同的角色!比如父親教會孩子擔當和責任!母親教會孩子善良和慈愛。
3-關於孩子的學習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提升的,父母應從自己做起,用自己學習的態度影響孩子!
-
7 # 瑞茵釋出
家庭教育過程中不是父母的妥協,而是對孩子充分肯定的三方統一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我們人類一生中最重要的教育階段,是教育的起點,至關重要。中國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那麼三歲之前怎麼教育才能看大,三到七歲受到什麼樣的教育才能看老,七歲之後又如何?很多為人父母的不解,不管怎麼樣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未必最終的結果一定是自己想要的。父母之間的教育觀念的不一致,尤其是當今社會,男女各有半邊天,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如果不統一,很容易讓孩子左右失衡,最終不管偏廢任何一方,孩子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不管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和理念,首先家庭教育過程中,必須是一個統一的,方向一致的模式。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父親也好,母親也罷,最為家長首先雙方必須統一,起始階段孩子是被動的受教育者,父母的思想行為對其影響比較大,甚至是影響到今後一生的行為處事方式。什麼樣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目前大家追捧的是成才的教育,可是從古至今首先都是成人比成才更為重要,教和育自然一體,但是需要相輔相成,俗話說“有爹生沒娘養”,那麼可以看出母親育在先教在後,父親是教在前育在後,也就是說父母之間在教育孩子問題上需要的是雙方的配合和分工。
教和育不僅僅體現在父母的孩子培養分工上,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從遺傳學來講,孩子是父母的結合體。但是從理論的層次上,母親在育的方面作用遠遠比父親重要,孩子從孕育到出生的很長一段時間跟隨母親,母親的情緒、行為、思想等都在無形和有形的影響著孩子。就像我們的家庭和學校及社會一樣,家庭就像孩子的母體,學校和社會就像是父親的角色。家庭和學校的配合遠遠不如父母之間的配合,畢竟瞭解不夠,社會環境更不必說,因此,當孩子離開父母走向學校,父母的角色轉變也是至關重要的,家庭和學校不是相互妥協,更需要相互的瞭解和配合,這個配合在孩子逐步形成自己思想的時段,其意義和影響更加實際和深遠。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不管出發點如何都會為了孩子好,學校和社會環境的複雜就不能夠一概而論,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上什麼樣的學校,處於什麼樣的競爭環境,還有就是未來成為什麼樣的人,都是需要多方協調的結果。作為教育專職人士,我建議孩子未成年前父母的陪伴、尊重以及開導等尤為重要,父母始終要以“育”為中心,學校、社會等因素在“教”的作用起到什麼樣的作用,父母的辨別與配合也很重要。
總而言之,家庭教育不僅僅是孩子受教育的起點,也是貫穿人一生的過程,家庭教育就是一個圓。起點開始,由被動的受教,到最終自己的主動認可,認同以及發展昇華。千萬切記:“家庭教育不是父母之間的妥協,而是建立在尊重孩子,連同學校,根據社會形勢多方協調並進的結果”,孩子前期需要引導,中間需要疏導,最終需要的是獨立!
-
8 # 老顧ing
這個問題還真的是一個大難題!
因為兩者都對,都有道理,都為了孩子好!
我只能建議這對父母注意一個細節:陽至極則陰,陰至極則陽。不要太過度的追求完美,儘量在最短的時間內確定孩子的人生目標,找到孩子喜歡的生活方式,做孩子的教練、助教、保姆、朋友、知心大姐……最好不要做孩子的領導,用命令式的口吻說話。多用一些我建議,我發現……多表揚,多獎勵,少批評!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獨立!
-
9 # 思並快樂著
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是導致家庭矛盾的重要根源。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案例,由於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導致夫妻之間牴牾不斷(甚至到離婚)、孩子逆反。
我姐姐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她是跨國婚姻。她老公是法華人,法華人的教育理念是適應孩子天性,順從孩子的興趣導向,對孩子教育基本採取無為而治的方式。但是華人的思維方式不同,華人的思維是“多個機會多條路”,雖然學歷並不一定能讓人升官發財,但是有一個學歷總比沒有學歷好。
基於兩種教育理念的不同,夫妻雙方經常會在孩子日常時間的管理中發生矛盾:比如法國姐夫就認為孩子童年就應該是盡情地玩,盡情享受;但是姐姐就認為孩子玩耍應該適可而止,有一定界限,相當一部分時間要拿出來留給學習或補習。
雖然姐姐在法國生活了幾十年,思維也有西方化的趨勢,但是根據她的說法,她是西方教育和中國教育之間的夾心層,在孩子的教育中經常會遭遇進退兩難之窘境。華人會認為她對孩子過於寬鬆,而法華人則認為她對孩子過於嚴苛,這種夾心層境遇在一個時期甚至影響到了她的婚姻質量。
後來他們的解決之道是:雙方都折中了一下,各自做出了一定的讓步:雙方不再就孩子的空閒時間安排相互干涉,相互指責,而是交由一方主導,另外一方不輕易干涉,雙方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就這個問題吵架。
關於孩子教育,我自己的經驗體會也很深,我們家是嚴母慈父模式,爸爸相對放養,我相對嚴厲,結果導致孩子有一段時間對我相當牴觸。後來夫妻雙方統一意見,以嚴厲教育為主導,而且規定互相不能在孩子面前拆對方臺,這樣問題才慢慢好轉。
我自己的一個經驗: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中必須有一方要做出妥協,夫妻雙方一旦發生分歧,孩子就會仗著父母一方的支援“有恃無恐”,教育的權威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一般都喜歡父母的放養模式。“放養”從一個方面可以闡釋為父母的開明和民主,另外一個方面也可以反向解讀為父母的不負責任。說實話,以我觀察的身邊的案例而言,主張放養的一方大多都是甩手掌櫃,對孩子漠不關心,放任孩子玩iPad或者手機遊戲的;而看重孩子學習成績的大多是操心最多付出最多的父母,他們會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陪讀,一起學習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父母的放養是前者,那麼,就不要站著說話不腰疼,對另外一方說三道四,因為讓孩子學習總比讓孩子成天沉溺於電腦遊戲強吧。如果你所說的放養是不唯學習成績而論,願意帶著孩子一起探索種種有趣好玩的世界,願意陪著孩子一起瘋一起玩的,陪孩子一起旅遊,引導孩子釋放天性尋找興趣的“放養”,那我覺得這樣的放養是真正有價值的放養,你值得佔據孩子成長教育中的主導。
以上,供參考。
-
10 # 愛心永遠感謝一切
孩子的教育是一個大問題,我們應該認真分析,認真對待,應該做好思想工作,相互溝通,相互交流,不能因為孩子的教育鬧矛盾。
孩子的習慣教育非常重要,成績固然重要,但習慣是一輩子的事情,作為家長應該把目光放遠,不能光看眼前,要從小培訓孩子的良好習慣,讓孩子各方面得到發展。
-
11 # 徽鄉小居
教育孩子我還是認為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能先入為主。
對孩子都不瞭解就有一個強烈的教育理念,這對孩子來說無疑是一個牢籠,被困在其中。
培養得好那也是人工盆景,十分漂亮卻很廉價,因為可替代性太強,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只有統一分歧,建立更高更好的教育理念才能有效協調。不然的話,理念不一致,分歧、矛盾遲早會出現,會爆發。如果有一方絕對強勢那也沒問題。
當然,教育理念存在分歧是常態,不可能不存在分歧,所謂的統一也是暫時的,不可能長久的。只是我們要有心理準備,要有輕重緩急,凡事不能過。
很多家長容易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總是看到結果或喜或悲。卻不能客觀,多維度評價孩子,更不能看到時代的大變化來改變和修正教育理念。
可能當你是孩子的時候,父母是這樣教育的,你學會了這樣的一套教育方式,於是有了孩子之後也是這樣教育的。容易形成這樣的路徑依耐,也不會其他。學習、成長、蛻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求索,不斷學習新事物,看清楚本質才能做好這一切。
所以,在自己的教育水平有限的時候,主抓最底層,最本質的才是最好的。這也是為啥農民的孩子也能考上清華北大,大山裡也能飛出金鳳凰。我在補習班看到很多家長太過於執著學習成績,結果適得其反,花大價錢使勁補習一直到高考,也一直很平庸。
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質量也越來越低,智慧製造,產業升級,網紅經濟,人工智慧,5G等等,想想這些,我們還能停留在過去的教育理念中嗎?曾經成功的教育方式還有效嗎?不得不好好反思,好好總結,好好求索。
我的觀點還是抓大放小,這樣才能很好的協調。注重培養孩子的上進心,意志力,科學的思維方式,這些底層本質的東西,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才能適應發展變化的世界,才能有自我,而不是隨大流,更不是精緻卻廉價的工業品。大家覺得呢?
-
12 # 卓越家風家教
家庭的教育需要統一理念
最難改變的人往往就是身邊的親人,如果真的愛你身邊的人,就和身邊的人一起學習。學習好比一場心靈的旅行,經歷一次次這樣的旅行,心就會靠得越來越近,少了矛盾,多了理解。
孩子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所以教育的觀點會有所不同,潛意識中都會用自己從小被教育的方式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隔代教育中,又會因為爺爺奶奶特別疼愛自己的為孫輩,而產生溺愛的問題。
經常有父母找到我,說著教育孩子的不容易,特別是老年人插手孩子的教育。
有些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的,因為爸爸媽媽沒有時間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多父母覺得這個階段的教育就是吃好喝好,教育等大了再去做,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想法!
教育是輸入和輸出,無論誰帶,所有的輸入就會成為孩子的輸出。
老一輩人,受到當時環境的影響,文化程度普遍不夠高,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科學性不夠,不知不覺會對孩子造成負面影響!我們會看到奶奶帶著孫子在那邊玩要,突然,孫子被一張凳子絆倒了,這時候奶奶心疼地抱起孫子,然後對著凳子說:“都怪這張凳子,打凳子,把我們心肝寶貝摔著了!”也許老年人覺得這樣哄,孩子會開心,可就是這樣,教會了孩子推卸責任和找別人的問題。教育都在細微之處!
有些父母會過來和我說:“是啊,老師,我家孩子從小就是長輩們帶的,現在我們發現有很多的壞習慣。”言下之意,對長輩們有了一些埋怨!
可是,父母們不要忘了,讓長輩們帶孩子,也是自己的選擇。我們要懷著感恩的心,感恩長輩帶孩子,而不是帶得不如意就埋怨。埋怨只會帶來負面的氣場,而感恩是正面的氣場!
老年人帶孩子,雖然方法不一定好,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絕不會缺乏愛。雖然有些老年人脾氣不好,會打孩子;有些老年人很疼孩子,過於溺愛……但是他們絕對是很愛孩子的。可惜的是,誰教過他們帶孩子的方法呢?誰讓他們去學習了呢?
有一次,有位媽媽來聽我的講座,聽完後很有感觸,地就和我說到孩子姥姥帶孩子的種種不好。因為姥姥的脾氣也不好,經常指責孩子,如果和姥姥說,姥姥還會反駁道:“你就是我這麼帶大的,我看你現在也挺好!”為教育孩子的事情,家裡面經常發生爭執,常常氣氛緊張,甚至有時候還當著孩子的面吵起來,她非常煩惱!我和她說:“現在你來聽課了,我只能解決你的問題,希望你從內心感恩自己的媽媽幫你帶孩子,多說謝謝,同時和自己媽媽說話要禮貌,遇到問題要和氣地溝通,這是我能給你的建議。我改變不了你的媽媽,因為她沒有來聽課,如果你真希望讓你的媽媽有所改變,更好地教育你的孩子,那你請她來聽課。”很多長輩不愛聽課,很幸運的是,這位姥姥走入了家長學習課堂,聽完課後,她拉著我的手說:“你說得太有道理了,回去我要好好改改。”我提醒地,一定要繼續來聽課,每聽一次就會好一次。後來這位姥姥連續聽了幾次課,每次都特別認真。過年期間,那位媽媽給我發來簡訊,很是感謝,說透過學習,自己的媽媽改變很大,整個家庭也更加和諧了!
不要認為老年人就不要學習了,活到老要學到老,學習有時改變的是自己,但自己改變了,孩子往往就改變了!
毫無疑問,夫妻共同學習更加重要,曾經我有個朋友,她學習完了,給她家庭十幾個人一起報名參加學習,甚至讓自己的弟弟從山東趕來聽課。這是一個智慧的決定,因為一個和諧的家庭,不是光靠一個人努力的,而是大家的努力。就好比一個,不是靠一個領導努力的,而是要上下齊心協力!
有的人會說,老師,你在課堂中說的話,我在現實中也說,為什麼我和我的愛人說就沒有用呢?這是一個人的特點,“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因為接近,所以往往聽不進去,這時候就需要藉助第三方的力量,如果家庭中有些矛盾要協調,不要只是雙方溝通,可以找些要好的朋友、閨密進行第三方協調,效果會好很多,因為“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每次上課,我都建議更多的家庭乃至家族一起學習。最好的方式是進入課堂學習,如果不行就看光碟,再不行就同看一本書,只要學習就有好處。透過學習,大家的教育理念一了,教育起來就不費勁。孩子就像一輛車,有6匹馬都拼命地拉著,都愛孩子,都覺得自己的方法對,也搞得自己很辛苦,可是方向不一致,結果就都是無用功;如果6匹馬可以朝著一個統一的方向去拉,結果將會如何?相信你懂的!
回覆列表
兩口子教育理念不同有時候也是好事。
因為我覺得孩子的教育不應該是絕對的,有時候需要嚴苛,有時候又需要適當放鬆。
正好可以相互配合,讓孩子努力進步的同時喘口氣,不至於壓力太大。
1.想要協調,那就要爸爸媽媽就事對事
假如孩子都學一天了,那就該讓孩子去放鬆一下了;假如孩子瘋跑瘋玩,那就要家長強硬一點。
2.孩子需要陪伴和指導
不要太過放養,什麼都不管,很多時候孩子是需要陪伴的,還需要有人指導。
3.孩子也需要學習成績以外的成長
也不要只注重孩子學習成績,小孩要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都要提高。
多帶著孩子去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提高一下格局和眼見,還有鍛鍊身體……
4.可以虎媽貓爸的搭配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前提是兩個人都願意在適當的時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以上就是我給爸爸媽媽的意見嘍~
兩口子教育理念不同,有時候簡直就是標配,但一定要根據不同情況做好協商和配合,不然可能就是無盡的爭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