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貌似《明朝那些事》有點類似小說,而《萬曆十五年》則更加客觀和具有邏輯性,你們覺得呢?
7
回覆列表
  • 1 # 蘭臺講史

    1.其實很難說有什麼可比性,雖然都以娛樂的筆法書寫歷史,但是《萬曆十五年》還是偏學術,《明朝那些事兒》基本是公認的網路小說,比較典型的是為了寫得罪王陽明學說系統的人都沒好下場的一系列穿鑿附會,這樣的筆法是黃仁宇老先生沒有的

    2.《萬曆十五年》拋棄對歷史的道德判斷,接近純粹以技術手段書寫歷史,以中國傳統文化根植的政治經濟地理歷史背景詮釋歷史,《明朝那些事兒》則基本純粹以中國歷史黑白對立的小說手法書寫歷史,而且充滿了厚黑和權謀

    3.《明朝那些事兒》是以通史的手法寫成的,便於全面瞭解明朝,但畢竟是小說,不要深信不疑,而《萬曆十五年》則抽取了歷史上的一年進行深挖,全面解讀明朝政治社會生活的圖景,其深度是《明朝》沒法比的

    4.最後,不得不承認《明朝》是一部很好看的作品,而《萬曆十五年》也寫的淺顯易懂生動有趣……讀起來都相當有快感,不會浪費時間,想了解明朝,都值得一讀,只是如果想進一步瞭解明史,最好多讀《萬曆十五年》……只是想玩玩,那就讀《明朝那些事兒》

  • 2 # 伏櫟社羲

    如果是為了和別人閒聊,都可以,如果是做研究,就看看萬曆十五年,當做一個看待歷史的視角,你自己做研究的話,會覺得明朝那些事小說化的比較厲害,可能讀不下去。不過兩本都是很不錯的書,看起來很有趣。

  • 3 # 足球先生666666

    明朝是歷史上最垃圾的朝代!賊王八出身,只有暴政,昏君輩出,一個比一個混蛋,心裡扭曲的太監治國,是非顛倒。皇帝裝逼玩打仗,被蒙古人俘虜,成為囚徒,皇帝不抗擊敵人戰死沙場,而是上吊自殺,這居然被明粉吹成有骨氣。

  • 4 # 半卷

    說實話,其實看見有些人說,這兩個沒有可比性,這個觀點不對。兩者都是優秀的歷史通俗讀物。

    (1)先說《萬曆十五年》,這種讀物外國不少,中國的人創作的我個人沒看見過。《叫魂》《王氏之死》等等,史景遷是這方面的著名作家,而且他也是一個漢學家。萬曆十五年用了七個人的故事,串起來了萬曆朝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社會思潮等等。而且背後還有作者查閱史料與考證的功底,不能不說是一部優秀的作品。但是,黃仁宇的大歷史觀念只能說是一家之言,和現在主流的歷史觀念有很大區別。黃仁宇在歷史觀方面也許欠妥,但是,他在經濟史方面還是很有造詣的。

    當然了,《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火起來也不是意外,首先,這本書風格獨特(至少中國這樣的作品不多),其次,通俗易懂(很多人說喜歡陳寅恪,陳寅恪的著作有幾個人能認認真真看完)因為通俗,所以受眾面廣。最後,這本書還能讓人看到作者對於史料的選取。(當然史料選取合不合適另說)這絕對是下了功夫的。

    (2)《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作者當年明月,最初這些書裡面的內容是在天涯論壇連載。後來一下子出了七本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石悅絕對是最早做歷史通俗讀物的人之一,所以火起來也正常。

    很多人覺得他寫的是通俗讀物看不起這本書,這本書再不濟,書裡面大體史實是正確的,另外有一些內容可能摘自野史,這最多是史料出處值得商榷。他的歷史觀至少被主流歷史學界接受了的,當年明月曾經拜師於毛佩琦門下,毛佩琦是明史研究會副會長。而且說到通俗讀物,現在社科院也製作了一個版本的《中國通史》,絕對專業的一群人做的通俗讀物至少質量得以保證吧!

    《明朝那些事兒》火的原因,我分析有三點:第一,當時做通俗歷史讀物的人不多,當年明月是先行者:第二,作品通俗幽默,很多故事令人捧腹,很多片段值得回味。同樣一個事情,不同的人說出來給人感覺不一樣。第三,三觀很正,裡面有一些正能量的東西,很好的傳遞了中華民族精神。讓人心中感動。

    總之,兩本書都是影響力比較大的通俗讀物,這兩本都是歷史入門讀物,看哪一本都一樣,主要都是他們都只是入門讀物。這兩本書給你的不是知識,而是興趣。當你有濃厚的興趣以後,你可以去看明朝歷史。從專業角度看歷史,專業書籍推薦幾本。吳晗《朱元璋傳》顧城《南明史》孟森《明史講義》等

  • 5 # 治隆唐宋衝鋒號

    明朝那些事是以史書記載為依據,不加思索的接受和傳播,其主要目的是好看好玩,但他恰恰不是歷史,萬曆十五年則更貼近史實,並有獨立思考,實際上看歷史應更注重考據,而不是人云亦云,不過這樣的書產出率太低,多數急功近利的文人不願去做深入研究,打打快拳,多掙點錢更重要,敬佩考據派文人。

  • 6 # 心向青山

    如果對明史瞭解不多,就看《明朝那些事兒》,看了可以基本瞭解明朝政治軍事史。該書寫的很有趣,可讀性強,然而本書不是小說,取材於正史,只不過加入了當年明月自己的見解而已。

    而《萬曆十五年》雖然寫法與一般學術著作不同,但仍然屬於學術著作,而且是明史名著。需要對明史有一定的瞭解,明史愛好者不可不讀。

    《明朝那些事兒》屬於通俗版通史,《萬曆十五年》屬於則不是,它是從公元1587年一個側面來了解明朝的真實形態。

    看了《明朝那些事兒》,你對明朝會有全新的看法,看了《萬曆十五年》,你會對明朝瞭解的更深刻。萬曆抗日援朝

  • 7 # 緣若無心

    «萬曆十五年»偏學術性。該書試圖用西方經濟、管理方面的知識來解釋中國歷史現象。這種觀察角度與以往中國歷史書大相徑庭,令人耳目一新。

    «萬曆十五年»表面描述的是萬曆十五年這一年的事,作者其實是想用一年之事,濃縮整個中國歷史的興衰成敗,微觀看宏觀,顯微知著。但因成書於1997年代,因時代的侷限,某些觀點顯然略顯蒼白。

    有一本吳曉波的«歷代經濟變革得失»,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分析比«萬曆十五年»到位。«歷代經濟變革得失»雖然寫得是經濟史,但對歷史規律性的認識比«萬曆十五年»深刻。作為參考,不妨一讀。

    «明朝那些事兒»偏娛樂。作者寫的非常幽默風趣,可以作為入門級歷史書閱讀。作者對史料的引用還是嚴肅嚴謹的,並不是信口開河的一本史書。能把歷史寫的如此有趣有料,該書開了先河。

    這兩本都是好書。«明朝那些事兒»讀來更有趣味,它寫的是整部明史。«萬曆十五年»讀來更有深度,它寫得可不僅是明史。

  • 8 # 書房閒話

    《萬曆十五年》講的是明朝萬曆年間的一些事,主要講的是張居正、馮寶等人輔佐萬曆,力挽狂瀾,該書是黃仁宇先生用他自己獨特的方法敘述那段歷史,而《明朝那些事》則是當年明月創作的長篇,該書相比教《萬曆十五年》更加的生動有趣,作者以小說的方式向我們講述1368年到1668年之間那些比較有代表性的事,有助於系統全面瞭解明朝所發生的那些大事,由於該書直白通俗,簡潔幽默,寫出了小說的味道,也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

  • 9 # 曉木曰兮歷史系

    首先,兩本書都不客觀,因為兩本書都加入了作者對歷史事件的理解,私以為,沒有客觀的歷史,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正史是勝利者的觀點。

    其次,兩本書的立意不同,《萬曆十五年》是學術型書籍,闡述作者的“大歷史觀”,而《明朝那些事兒》是歷史讀本,培養大家讀史的興趣,所以沒有可比性。

    我很佩服《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此書先是在網上免費連載,後出版商找到作者,要求作者不要在網絡卡連載,會影響書籍銷量云云,但作者拒絕了,一直堅持在網上連載,不忘初衷。

    那麼《明朝那些事兒》是否有混入野史內容呢?

    以下是《明朝那些事兒》的主要參考書目:

    《明通鑑》, (清)夏燮,中華書局,1959年;

    《明季北略》, (清)計六奇,中華書局,1984年;

    《明季南略》, (清)計六奇,中華書局,1984年;

    《明史》, (清)張廷玉等,中華書局,1974年;

    《明會要》, (清)龍文彬,中華書局,1956年;

    《明季稗史初編》, (清)留雲居士,上海書店,1988年;

    《明史紀事本末》, (清)谷應泰,中華書局,1977年;

    《清朝前紀》,孟森,(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

    《明清史講義》,孟森,中華書局,1981年;

    《明清史論著集刊》,孟森,中華書局,1959年;

    《明史考證》,黃雲眉,中華書局,1986年;

    《清初農民起義史料輯錄》,謝國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謝國楨,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

    《明實錄》;

    《明季黨社考》, (日)小野和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明代社會生活史》,陳寶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玉光劍氣集》, (清)張怡,中華書局;

    《嘉靖以來首輔傳》 (明)王世貞;

    《酌中志》, (明)劉若愚;

    《願學集》, (明)鄒元標;

    《賜閒堂集》, (明)申時行;

    《戚繼光評傳》,範中義,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明文海》, (明)黃宗羲;

    《召對錄》, (明)申時行;

    《萬曆三大徵考》, (明)茅瑞徵;

    《南明史》,顧誠,中國青年出版社;

    《萬曆野獲編》, (明)沈得符,中華書局,1959年;

    《明會典》, (明)申時行,中華書局;

    《國榷》, (明)談遷,中華書局;

    《明史簡述》,吳晗,中華書局;

    《南明史》,錢海嶽,中華書局;

    《中國斷代史系列——明史上下》,南炳文、湯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晚明史:1573-1644年》,樊樹志,復旦大學出版社;

    《劍橋中國明代史》,牟復禮(Frederick W.Mote)、崔瑞德(Denis Twitchett)著;

    《南明史》,司徒琳(Lynn H.Struve);

    《國史大綱》,錢穆,中華書局;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錢穆,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中國大歷史》,黃仁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十六世界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黃仁宇,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明清戰爭史略》,孫文良,江蘇教育出版社;

    《馮夢龍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天下郡國利病書》,明,顧炎武;

    《萬曆起居注》;

    《張太嶽先生詩文集》; (明)張居正;

    《中國經濟通史》 第七卷,吳量愷主編,湖南人民出版社;

    《崇禎長編》;

    《中國歷史地圖集》 第二卷;

    《張居正大傳》,朱東潤;

    《陳子龍及其時代》,朱東潤;

    《清史稿》 : 《太祖本紀》、 《太宗本紀》、 《世祖本紀》、 《聖祖本紀》、 《世宗本紀》、 《高宗本紀》、 《職官志》、 《食貨志》、 《兵志》、 《地理志》,及相關列傳;

    《明清史論著集刊》、 《續編》,孟森,中華書局,1984年版、1986年版;

    《簡明清史》,戴逸主編,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明清史論著合集》,商鴻逵,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

    《二十五史新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史新考》,王鍾翰,遼寧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明清史新析》,韋慶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明亡清興六十年》,閻崇年,中華書局;

    《袁崇煥傳》,閻崇年,中華書局;

    《楊大洪先生文集》, (明)楊漣;

    《三垣筆記》, (明)李清;

    《楊文弱先生集》, (明)楊嗣昌。

    因為朱棣是皇帝,而且是搶奪侄子皇位的皇帝,所以他必須是馬皇后的兒子,因為只有這樣,他才是嫡出,才有足夠的資本去繼承皇位。

    他絕不能是一個身份低賤妃子的兒子,絕對不能!

    正是由於這些政治原因,這位母親被剝奪了擁有兒子的權利,她永遠也不能如同其他母親一樣,欣慰的看著自己的子女成長,並在他們長成後自豪的對周圍的人說:“看,那就是我的兒子!”

    在所有的官方史書中,她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妃子,沒有顯赫的家世,沒有值得驕傲的子女,平凡的活著,然後平凡的死去。

    雖然朱棣反覆修改了史書,並消滅了許多證據,但歷史無法掩蓋這句話實在是很有道理的,破綻是存在的,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它就存在於官方史書中。

    第一個破綻在明史《黃子澄傳》中,其中記載:“子澄曰:周王,燕王之母弟。”從這句話,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一個事實,那就是燕王朱棣和周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可能有人會認為這是句廢話,因為《永樂實錄》中也記載了他們兩個是同母兄弟,但問題在於,他們的母親是誰?

    於是下面我們將引出第二個破綻,《太祖成穆孫貴妃傳》中,有記載如下:“洪武七年九月薨,年三十有二。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三年。”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貴妃死後,由於沒有兒子,所以指派周王為貴妃服三年,但關鍵的一句話在後面:“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

    “庶子為生母服三年!”看清楚這句話,關鍵就在這裡。正是因為周王是庶子,他才能認庶母為慈母,併為之服三年。再引入我們之前燕王和周王是兄弟的條件,大家對朱棣的身份就應該有一個清楚的認識了。

    如果有人不明白,我可以用更為簡單明瞭的方式來描述這個推論過程。

    條件A、周王和燕王是同母兄弟;

    條件B、周王是庶子;

    得出結論C、燕王是庶子。

    這是正式史書上的記載,至於野史那更是數不勝數,由於這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所以我們不引用野史,但另有一本應屬官方史料記載的《南京太常寺志》曾記載朱棣母親的真實身份——碽妃。

    這裡我們先說一下太常寺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太常寺屬於禮儀機關,主要負責祭祀、禮樂之事,凡是冊立、測風、冠婚、征討等事情都要在事先由該機關組織實施禮儀,所以它的記載是最準確的,按說有了太常寺的記載,這件事情就沒有什麼可爭論的了,但好事多磨,又出了一個新的問題。

    此書已經失傳了。

    可能看到這裡,有人就要罵我了,說了這麼多,結果是空口說白話,不是逗人玩嗎?

    實在抱歉,因為這書也不是我弄丟的,即使你找遍所有的圖書館,也是找不到這本書的,但是不要著急,因為雖然本人也沒有看過這本書,古人卻是看過的,並在自己的書中留下了記錄。如《國史異考》、《三垣筆記》中都記載過,《南京太常寺志》中確實寫明,朱棣的母親是碽妃,而孝陵神位的擺佈為左一位李淑妃,生太子朱標、秦王、晉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朱棣。

    要知道,在古代,神位的排序可不是按照姓氏筆排列,是嚴格按照身份來擺列的。

    而《三垣筆記》更是指出,錢謙益(明末大學問家,後投降清朝)曾於1645年元旦拜謁明孝陵,發現孝陵神位的擺佈正如《南京太常寺志》中的記載,碽妃的靈位在右第一位,足見其身份之高。

    雖然以上所說的這些證明力度不能和明史相比,但從法律角度來說,也算是證人證言,屬於間接證據,當我們把所有證據連線起來時,就會發現朱棣生母的身份應該已經很清楚了。

    這裡也特別註明,關於成祖生母的身份問題已經由中國兩位著名的史學家吳晗先生和傅斯年先生論證過,在此謹向兩位偉大的先人致敬,是他們為我們揭開了歷史的謎團,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但是遺憾的是,那位生下朱棣的母親的生平我們已經無從知曉了,我們只知道,他的兒子抹煞了她在人間留下的幾乎全部痕跡,不承認自己是她的兒子。

    在他的幫助下,朱厚照玩得是相當的厲害,野史上對這位仁兄的記載很多,也有很多駭人聽聞的事情,這裡就不多說了,畢竟此文是以正史為主體的,不敢隨便誤人子弟,而對於朱厚照兄這麼一位有性格的兄弟,還是很有必要把他的傳奇事蹟傳揚一下的。

    當然,如同許多成功人士(參見朱重八、張居正)一樣,袁崇煥小的時候,也有許多徵兆,預示他將來必定有大出息。比如他放學回家,路過土地廟,當即精神抖擻,開始教育土地公:土地公,為何不去守遼東?!

    雖然我很少跟野史較真,但這個野史的胡說八道程度,是相當可以的。

    袁崇煥是萬曆十二年(1584)生人,據稱此事發生於他少年時期,往海了算,二十八歲時說了這話,也才萬曆四十年,努爾哈赤先生是萬曆四十六年才跟明朝幹仗的,按此推算,袁崇煥不但深謀遠慮,還可能會預知未來。

    話雖如此,但這種事總有人信,總有人講,忽悠個上千年都不成問題。

    比如那位著名的預言家查諾丹馬斯,幾百年前說世紀末全體人類都要完蛋,傳了幾百年,相關書籍、預言一大堆,無數人信,搞得政府還公開闢謠。

    我曾研習歐洲史,對這位老騙子,倒還算比較瞭解,幾百年後不去管它,當年他曾給法蘭西國王查理二世算命,說:國王您身體真是好,能活到九十歲。

    當時看《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讓我感觸最深的並不是他從一些歷史事件中得出的人生感悟(那時的我奉這些感悟為至理名言,現在回頭看看,甚至有些感悟前後矛盾),而是作者分析事件的方法,例如分析朱棣的生母是誰、建文帝是否被找到、袁崇煥為什麼被殺等等,有理有據,沒有無根據的猜測,很喜歡這種分析方法,理性,有邏輯。

    我猜,很多人是因為看了《明朝那些事兒》才知道王守仁以及他的知行合一(當時我有一知音甚至想給他寫本傳記),才瞭解唐伯虎的悲慘人生,才明白于謙的偉大,才記住了張敏這個不平凡的小人物,還有很多人,這裡就不一一列出了,如有興趣,請自行閱讀《明朝那些事兒》。

    黃仁宇先生曾任國軍軍官,在他心目中,更多的將漢族最後的故國——明王朝寄託為另一個“曾經的正統”——中華民國。

    換言之,黃仁宇先生是把明朝當作民國來寫的。

    明與民國,有著數不清的相似性。

    都是知識分子精英政治

    一樣衰亡於腐敗的政治體制

    滅亡前都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明末銀本位財政制度的崩盤/民國末期法幣與金圓券的崩潰)

    低下的基層動員能力

    滅亡於風起雲湧的農民運動

    表面強大的軍事力量面對清軍/共軍一觸即潰

    都有複雜的派系黨爭,滅亡於使人瞠目的內耗

    新興政權由東北由山海關攻入(清兵入關/東野入關)

    曾有短暫的南北劃江相持的局面(南明弘光王朝/渡江戰役前的國共談判)

    政權最後退往臺灣(鄭成功割據臺灣/臺灣當代政權)

    另一部分勢力曾退往雲南緬甸(永曆王朝/退據金三角的國軍殘餘勢力)

    ………………

    黃仁宇36年入南開大學讀機電工程。翌年抗戰爆發,他投筆從戎,先入成都中央軍校,後入駐印遠征軍。他曾任過基層排長連長,見過目不識丁,渾渾噩噩不知家國為何物的農民士兵。他也被提拔為高階參謀,和國軍高階將領(鄭洞國將軍、孫立人將軍)共過事。

    黃仁宇先生在緬甸和日軍作戰,又曾隨軍到東北與林彪作戰,他親眼目睹了國軍軍事上的表面強大與迅速衰亡。也曾切身觀察過整個中華民國自下而上的構成民眾,想必對民國骨骼肌肉中的暗疾隱病察之鑿鑿。

    可以想象,曾經身為國軍高階軍官的黃仁宇先生,面對如此熟悉的歷史,會發出怎樣的嘆息。黃先生在回憶錄《黃河青山》裡描述過,他最想寫的是民國曆史,但是由於自己身在其中,所以完全無法下筆。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萬曆十五年》一書,是黃仁宇先生假借明朝,寫出了自己對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的批判和反思。黃先生又進一步將之推廣至上至唐宋,下至民國的廣大封建社會歷史階段中——這便是他的“大歷史觀”。

    因此,《萬曆十五年》是一本擁有沉重反思的書。

    兩本書的立意不同,《萬曆十五年》是學術型書籍,闡述作者的“大歷史觀”,而《明朝那些事兒》是歷史讀本,培養大家讀史的興趣,所以沒有可比性。

  • 10 # 策神歷史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此書出來之後,就在明朝的歷史的研究中,有著他自身獨特的研究價值。

    被翻譯成英文後,也成為了美國很多東亞歷史研究所的教材。

    本書以一個獨特的視角,選擇了一個看似無關重要的年份,萬曆十五年為切入點,論述明朝在發展了將近兩百年後,明朝已經各種弊政和問題都已經出現,以及很有可能會導致王朝覆滅的誘因。

    本書更是從一些細枝末節的歷史細節,來講述了一些歷史的蝴蝶效應。

    在萬曆十五年,明朝發生了三件在當時看起來微不足道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這一年,明朝最偉大的將領戚繼光逝世。

    因為戚繼光和張居正的關係,導致他被朝廷猜忌,最後戚繼光是在一個苦寒之夜逝去的。

    戚繼光被冷落和朝廷猜忌,也是明朝最後一次放棄了一次軍事改革。至此,明朝的軍隊開始越來越不能戰,直到遼東地區的努爾哈赤崛起。

    第二件事情,就是在萬曆十五年這一年,遼東巡撫發現了一隻女真人部落在征伐其他女真部落。

    巡撫覺得這個部落很有可能危險朝廷的安全,就寫了奏疏給朝廷,但是朝廷卻沒有給予任何重視。

    然而,這個女真人部落的首領叫做努爾哈赤。

    第三件事情,就是這一年,海瑞死了。

    海瑞作為明朝時期,最為有名的清官,他的死,對於明朝的其他官員來說,是一種解脫,但是對於整個國家而言,其實就是一種精神的死去。

    所以對於明朝歷史,希望可以從中獲得一些思考的話,可以試著看著《萬曆十五年》

    而且套書,可以說的上絕對是一本劃時代的著作。

    因為這本書的有趣,以及為我們打開了一種全新的看歷史的方法,使得歷史從此不再是歷史課本上那些枯燥無味的白紙黑字。

    同時,也讓我們知道,書本上那些已經給出定義的歷史人物,遠遠沒有書上寫的那樣具有標誌性。

    而更多的,則是在一種歷史範圍內,教人們該如何去看待或者理解歷史事件中的人物選擇。

    對於歷史完全不懂得,但是又有點興趣的人,可以建議看下這本《明朝那些事》,此套書一共有七本,每一本相對應的就是一段歷史時期,因此要查閱哪段歷史人物的,很快就可以查閱到。

    因此兩本書,都可以看作是瞭解明朝歷史的最佳讀物,具有很深的歷史人物人文情。建議如果對於明朝歷史的事件概念不清楚,或者歷史觀較差的同學,可以先看看比較通俗易懂的《明朝那些事》。

    如果有歷史基礎的,可以建議先看看《萬曆十五年》,隨後就會發現《萬曆十五年》能帶給你的收穫,會讓你一輩子受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揚青發文控訴羅志祥數次劈腿,與多人保持不正當男女關係,這對他內地事業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