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棗陽市農村生活

    其實,學做人和學知識一點都不衝突。你這個問題的焦點在於教養問題,首先孩子母親沒有教養,孩子自然跟母親學習沒教養。⏩因為這個問題不牽扯到學知識和做人的問題,我就分開回答吧。

    ⏩首先學知識很重要,同比,學做人更重要。我們舉例來講,高鐵上屬於公眾場合,而且需要保持安靜,因為坐高鐵的人多少旅途、出差等情況,大家需要休息。公眾場合有公眾場合的規則,如果不守規則就有可能受到懲罰。比如,遭遇一個垃圾人,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對其實施了傷害,後悔也來不及。

    ⏩其次,我們常常講“你沒教養的樣子很醜”,真心令人生厭。

    ⏩另外,讀書學習其實也算是一種在私密空間裡能做的事,比如上學有學校,閱讀有圖書館,家裡有書房,唱歌有KTV……在不適合的公共空間裡做不符合場合的事,就像在公共空間裸奔是一個道理。

    ⏩說白了,教養就是人體保護色。

    ⏩旅途中為了打發時間,可以陪伴孩子小聲讀書,但是不要打擾到別人,這是最基本的教養,應該在出行前就給孩子講清楚。父母更要以身作則。

    ⏩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

  • 2 # 愛寶寶福媽媽

    有些良好的生活習慣在孩子小的時候教育得好會伴隨他的一生。比如,公共場合遵守秩序,要自覺排隊,不大聲喧譁,不亂扔垃圾。待人接物方面,如待人有禮貌,見面打招呼,別人對你的幫助要說謝謝,去別人家裡玩不許隨意走進主人家的房間,吃飯夾菜不能亂翻盤子等等。

    教育孩子學會尊重別人,遵守公共場合的秩序,比多學幾首兒歌,多認識幾個字更重要。就算是擁有高學歷,也不代表就是高素質的人。我的教育理念是,孩子可以不是高學歷,但希望她能成為一個有素養有責任心的人。

  • 3 # 豆小米媽媽說

    謝邀。我認為對孩子來說學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一個人可以沒有學問,但是不能不會做人。懂得如何照顧他人感受,做人比較謙遜有禮,做個讓人感覺舒服的人遠比一個高分低能的人要強的多。在應試教育下,有的小孩家裡培養出孩子只要學習好,成績好就行,其他的不用管,導致孩子出去公共場所我行我素,唯我獨尊,從來不考慮他人感受。試想一下這樣的人才出去,怎麼生存?前段時間看到一則報道,說是某高學歷女大學生進比較好的單位實習,專業比較出色,單位經過千挑萬選才選拔出來的。結果實習女大學生來不久就在衛生間裡保潔員阿姨剛打掃過,亂扔垃圾,被保潔員阿姨勸說,結果女實習生還鄙視指責阿姨,乾的就是這份工作還嫌人扔垃圾了?單位同事對該實習生紛紛議論,結果實習期未滿就被單位辭退了。 專業再好,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會做人有什麼用?單位也不希望用這種高分低素質的人。學會做人,為人處事方能做好事。做好自己,會做人遠比學知識重要。在學做人的前提下再學知識,方能完美。

  • 4 # 喵子

    不過,我見到過男孩子,因廁所人多擁擠,父母用飲料瓶接孩子尿後,扔到垃圾筒的情況,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鐵路廁所一向緊張,孩子憋不了尿的。另外,有孩子在火車洗涑間小解,隨後沖走,我覺得小小孩子,童子尿也沒什麼,反正我是不嫌棄的,用的時候,用水沖沖水龍頭就行了,俗話說的好,”一水洗百淨”!當媽了的人,覺得孩子沒有贓。

    但是高鐵上放著兒歌,大聲教孩子,好像的確不太妥當。孩子看兒歌也就算了,大人也隨和著,噪音不說,還會打擾別人休息。這種“不屬於三急”的事,還是不要在公眾場合裡做了。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很重要,也許不經意的舉動,都會成為孩子日後行為的潛意識,令孩子具有在公眾場合裡“大喊大叫”,成為“熊孩子”的潛質。

    因此,父母教孩子做人與學知識,是同等重要的。但有時候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中國不缺聰明人,但情商高、有感恩心的人,在任何單位都很稀缺!

  • 5 # 孩子們的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不教育,以為他們大了就好了,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成年人很多的行為都是出於兒時養成的習慣,如果幼年習慣沒有養好,長大了想改都是很困難的。

    再者,每個行為也都體現著行為人的思考方式,孩子在公共場合隨意小便,高聲吵鬧,不僅僅是行為不妥的問題,還因為家長沒有教孩子為他人著想,所有禮貌都是出於對他人的尊重,家長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教他們學會為別人著想,照顧他人的感受,孩子們長大了才不會目中無人、自我中心。

    先做人,後做事,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有再多的知識、本領也是沒有益處的。

  • 6 # 小獸媽媽

    那肯定要學會的是如何做人,人都做不來了,學那些個知識又有什麼用吶,不就和動物一樣了。

    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會提醒孩子,一定要安靜些,不要打擾到別人,因為孩子有的時候會忍不住的嗨起來,他們會為一些開心的事情,又蹦又跳,又喊又叫的,但是畢竟在公共場所要遵守公共場所的秩序。

    而至於要放兒歌,學古詩或者是講故事的,可以安靜的進行,或者是在適合的環境下進行,比如說在家裡,在睡前,而不是在公共場所,那樣的效果並不好,而且會影響到其他人。

    在我看來,我的孩子他可以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他不能不會做人。我們作為禮儀之邦,該有的素質還是得要有的,該弘揚的還是要弘揚下去的。

  • 7 # 凱瑟琳老師對你說

    這個問題提得好!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孩子是個大家都應該支援的事,所以經常在公開場合情況下做出一些影響公眾利益的行為。

    像那些讓孩子隨地大小便的事我就不說了,這太明顯是不講公共道德。我想提的是,很多家長喜歡在公共圖書館、閱覽室,還有咖啡廳裡大聲地給孩子讀故事、做遊戲。殊不知這些場地本都是一些相對安靜的公共場所,大家也都是衝著佈置優雅、相對安靜的閱讀和休息環境去的,所以大家都會默讀,或者輕聲低語,以免打擾別人,而有些家長特別喜歡大聲地教孩子朗讀。我曾在一間書咖裡足足聽了一個母親講了一個小時的繪本。後來實在影響我的寫作,所以後來還是離開了。

    當社會給個人提供舒適的自由空間時,我們每個人也應該考慮自己在享受這份權益的時候會不會影響到別人的利益。這是一種修養,也是每個公民最基本的公德。

  • 8 # 小獅子媽咪

    首先必須確定學做人比學知識更重要,學會了各種知識,但是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是沒辦法使用這些知識的,更沒辦法在社會立足。

    高鐵上公然播放兒歌大聲教孩子,表面看是為了讓孩子學到東西,實際已經在潛移默化中告訴孩子無論在哪裡我學習我就是對的,不管周圍是什麼環境。高鐵是個封閉空間,聲音大很容易影響別人休息,學習是一件好事,但是沒有權利讓大家都陪著你的孩子學習,在公共場所長時間打擾別人就是教養問題了,孩子本是一張白紙,家長沒有指引好方向,以後即便學富五車被人指責沒有教養也難以大有作為!

    說到教養,最近流行的一句“熊孩子背後都有熊父母”,高鐵上孩子玩鬧打擾別人休息,只是讓他不要吵了就被孩子父母毆打的新聞層出不窮,還振振有詞誰家孩子不吵不鬧;公共場所大庭廣眾之下就讓孩子隨地大小便;電影院音樂會孩子吵吵嚷嚷;遊樂場父母因為孩子搶玩具打別人的孩子,雙方父母廝打等等等等。當爸爸媽媽都不需要學習,卻要承擔起培育一個新生命的責任,的確有些可怕!社會在進步,好多一代代傳下來的惡習早就應該摒棄,為人父母,或許不能給孩子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透過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精神修養,為孩子創造富足的精神生活,這才是能夠陪伴孩子一輩子的能力!畫外篇:以後當父母前必須考核透過“父母證”會不會有所改善呢?!(。ì _ í。)

  • 9 # myla的姐姐

    最討厭在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的人。那麼有表現欲,乾脆自己去開公開課好了,影響別人是沒素質的表現,為什麼日本人可以安安靜靜的講話,華人就不可以,這些小事情看出了國民的素質,從小就該培養的素質,如果從小耳濡目染的是這些,那長大自然好不了,一個民族什麼時候能文明啊,靠的都不只一代人兩代人,估計要一百年以上,我們不要再哈日哈韓了,我們真該好好學學人家的文化和素養,而不是去崇拜或者抵制那些沒用的

  • 10 # 純愛春暖花開

    先學做人,再學知識,以人為本,一個無德無禮的人,知識再淵博,又有什麼用?這位母親不顧旁人的感受,放著兒歌,教著孩子,孩子學會的不僅是兒歌,還有無禮,無視他人的感受,將來長大做人做事就都會朝這個方向去發展,不管別人,只考慮自己,自私自利,父母做好言傳身教非常重要,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你給孩子塗上色後就很難再還原到原來的樣子了,所以你想要孩子將來變成什麼樣,那麼就先教會孩子怎麼做人,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原件不出問題,影印件就不會錯了。

  • 11 # 香草珠兒

    你好,對於學做人還是學知識哪個更重要的問題,我個人是這樣看的。

    首先,人,還是要先學會做人,這是最重要的。

    正如您描述中所說的,現在隨著科技的發達,交通的便捷,個別華人公眾場合素質不高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形象,更重要的是我們整體國民素質的形象。

    而人之所以為人,正是因為人是有情感的,也是要受一定道德約束的。並且,我們做人應該從小培養,任何事情都是習慣成自然,從小養成的好習慣會受益終生;從小養成的不良習慣,也會貽害萬年。

    但更可悲的是,因為從小沒有這方面的教育,不管他長多大,不管他的行為有多麼不道德,但在他內心來說,他不認為這種行為有什麼不好,他也不認為他做錯了什麼,反而會怪別人小題大做。尤其現在,獨生子女比較多,這種現象更加嚴重。

    在公共場合講究一些公德,是一種良好的習慣,是一種優良的教養,是一種對別人的尊重,更重要的,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曾記得,上小學時候我們就學習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學會尊重別人。

    但現在的許多孩子成天喊得更多的是要平等,要自由,而不懂什麼是尊重。沒有對他人起碼的尊重,又談何自由和平等?

    其次,學會了做人能更好地學知識。

    一個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也會更加知道如何獲得知識,別人也更樂意幫他,教他,向他傳授知識以及人生的智慧。

    並且,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只要想學,什麼時候都能學到知識。但如果人的思想走偏了,可不是想糾正就能糾正的。

    當然,學做人和學知識並不是矛盾的,也是可以同時兩者兼顧的。

    比如高鐵上的媽媽教孩子學習是好事,但可以告訴孩子,因為這是公共場合,不可以大聲喧譁,當然更理想的是要給他講清楚,為什麼公共場合不可以大聲喧譁。然後可以低聲細語地去教孩子兒歌。

    這樣既教育了孩子怎麼做人,同時也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總之,做人和學知識,是可以兩者兼顧的。如果實在沒有能力兼顧的情況下,就應該先學會做人,再學知識。

  • 12 # TT倆寶媽媽

    其實這樣的現象比比皆是,很多的爸爸媽媽經常教育孩子要孝敬老人,口號喊的比誰都響亮,結果呢,在家裡經常對自己的父母吆五喝六,不做家務不關心父母的健康。即使把孩子送進貴族學校又怎樣,父母自己的角色都沒扮演好,言傳身教是孩子最重要的課程。他們認為這些學做人的知識就是在學校裡學的,只關注學習卻沒有發現在做人的這條路上孩子已經越走越彎。

    我們家小姑子的孩子一直寄養在我們家,暑假我婆婆給她送進了專門培訓畫畫的特長班,當時我特別的不以為然,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讓她學做人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平日裡婆婆總會覺得她因為爸爸媽媽不在身邊所以特別的可憐,周圍所有人的都要對她特殊一點一樣,溺愛的不成樣子,對待老人沒有一點禮數,和周圍的小夥伴都玩不到一塊,總是說別人欺負她。

    我婆婆總信以為真,還常常因為這些和我們爭嘴,時間長了這孩子就形成了一種囂張跋扈的樣子,越來越難以管教。而家裡人都認為這是小孩子的通病,總天真的認為長大就好了,殊不知在幼兒時期學做人比學知識重要的不止一倍兩倍。

  • 13 # 桐媽親子派

    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是非常不禮貌的,孩子的媽媽沒注意到說明她平時就不注重這些,只能說她缺少良好的教養。

    這樣的孩子媽媽,教出的孩子自然也不會太注重這些,不過孩子是會上學的,將來在學校還是可以接受正統的教育。

    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和老師是持筆者,如果兩方都非常有教養和規矩那麼孩子的觀念也不會太差。

    先學會做人,後學習文化知識。這是對一個孩子最基本的教育理念,就像是想在社會上立足首先要為人好,然後在談其他,是一個道理。

    一個人的從小的教養,決定了她的素質,小時候養成的習慣也許會決定她一生的習慣。

    就像家長總吹口哨,小小年紀的學生就也學著向女生吹口哨,小混混不是天生的,都是沒有高素質的家長教育出來的。或是沒有父母監管,和外面的壞孩子學來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是想學好難,想學壞很簡單。

    就像當想像人家一樣每天努力學習英語,卻學不到人家的勤快,堅持不了幾天。但是學人家休息娛樂不學習,卻很容易學到。

  • 14 # 艾米1223

    個人認為,先學做人,再學習吧,來得及。

    現在好多這樣的家長,一心盼著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只顧著給孩子教學一些基本知識,什麼數數畫畫兒歌拼音什麼的,但是他們忘了很重要的一點,孩子如果綜合素質差,不懂禮貌,不會與人相處,走到那裡都顯得沒修養的樣子會讓人很煩,這樣的孩子即便高分又能怎麼樣?一個令大家都不喜歡的人,也不可能會在某個公司某個企業得到長足發展。所以真心希望類似這樣的父母,還是先教會孩子怎麼做人,再教他其它吧。

  • 15 # 擦亮星星

    當然是學做人更重要。

    雖然孩子還小,現在已經開始灌輸給他這種思想了,因為這也是我的做人原則。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只要不打擾他人,不影響他人的生活就行。

    這是大家都應該遵守的基本規則。父母不能以孩子還小為藉口就不遵守規則,打擾他人休息或者影響秩序。這樣違規的結果可能會給孩子造成負面影響,對孩子成長不利。

    試想,如果大家都以自我為中心,隨心所欲,那整個高鐵整個社會都會失控的。

  • 16 # 辣媽酷娃成長記

    人生有兩件事:

    第一是學做人;一個學生走向社會後能不能成才,能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其所學的

    專業知識並不是決定因素,關鍵要看學生怎樣做人和怎樣做事。真實的做人,不能一味的“圓滑”順著別人去做所謂的“老好人”,要敢於講真話、講實話對朋友敢說逆耳忠言。不會做人的人,無論幹什麼,都會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第二是學做事,學知識。學習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質的基本途徑,。學習對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性 現在提倡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教育體系制度也在進一步健全。讓我感觸最深的是:不管組織人事、財務、統計、檔案,在工作時經常會碰上一些問題,需要東問西問,有時甚至來來回回跑好幾趟,這都是業務知識缺乏的表現,學習不夠的緣故。今後,我將把學習作為精神需求和政治責任,把學習作為良好的工作生活習慣,切實增強學習的緊迫感、責任感和自覺性。

    聯合國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21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無論“學會”什麼,最基本的落腳點還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人是四大支柱的關鍵和核心。數學家陶行知所說:“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即做人的道理。由此看出學會做人、比學會做事更重要!

  • 17 # 手繪寶媽

    做人與學識同樣重要,一定要在兩者之間一決高低,那我認為做人更勝一籌,一個人學識再淵博,人品極差,也人們給他的定義只有兩個字:“人渣”。

    一個人的起點是成績和學歷,學歷是敲門磚,而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則是取決於他的處人處事的教養。

    很多地方都會貼有:公共場所,請勿大聲喧譁。我們都非常討厭公交車大聲接電話,電影院看電影時旁若無人的講電話或者聊劇情。這些對當事人來說可能沒什麼,覺得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他們已經影響到周圍的人。

  • 18 # 優悅育兒手帳

    當然是先學做人,作為一名教師希望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都是人品正的,有能力的,相信沒有哪個老師想讓自己的學生成為超級學霸危害社會的。

    現在學校各種養成教育,感恩教育,然後就是60分教育,在大學我們都有過59分可惜的感覺,及格就好。

    之前帶著妞妞去旅遊,在火車上遇到兩個家庭,一組是一女子帶著自己的女兒,另一組是爺爺奶奶帶著自己的孫女,一路上我都聽到女子在教育女兒音樂上的問題,一會基礎鞏固,一會樂器提問,一路上我都感覺壓力好大,女兒更是說“我不想說”但還是無法阻止媽媽的一再提問。

    另一組則是爺爺奶奶指著窗外給小孫子看美景,還時不時和我們聊天,我們這邊歡聲笑語,那邊女孩撅著嘴巴。

  • 19 # 努力做個學習型媽媽

    做人不就是一種知識嘛,學做人和學知識其實是相通的吧。

    我覺得題目中母親透過兒歌來教孩子,不一定就是奔著教孩子什麼東西的目的,可能更多的還是打發高鐵上無聊的時間,更多的是一種娛樂性,但是她忽略了即便是娛樂也是需要條件的,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想怎麼娛就怎麼娛,想怎麼樂就怎麼樂,這一點就涉及到學做人了

    記得我也有幾次帶著孩子做高鐵出門,儘管只有幾個小時,但是孩子是很難熬過去的,尤其是有些孩子不到一米二,沒有車票,沒有座,經常是需要坐在大人腿上,那更難受,這種情況其實可以理解,給他一個iPad或者是手機,聽點兒歌看點動畫片什麼的也無可厚非,但是注意到重要的一點,這不是在家裡,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公共場合要有公共場合的規矩,這是基本的道德,也是必須要教給孩子的一個知識點,這個知識點便是做人的知識點之一

    所以我不認為學做人和學知識非要有一個孰輕孰重之分,我覺得會學知識,學好知識自然也就學會做人,而學會做人,做好人,勢必就會更懂得學知識的重要與好處了,這是相輔相成的,單純的像題目中的母親,看似是在交孩子學知識,但其實她是知識和做人都沒學到,甚至還可能起到反作用

  • 20 # 小公主變形計

    是的,正如題主描述的,有時候不是孩子熊,是家長不懂事啊。比如:公共場合父母帶孩子隨地大小便,高鐵上母親一路放著兒歌,大聲教孩子......

    以前我沒當媽時,可能對這些現象也不那麼在意。遇到類似情況,會側目而視,用眼神默默表達抗議和提醒;如今,自己有了孩子,首先是提醒自己,千萬不要做類似被鄙視的人;其次,如果我身邊的高鐵朋友這樣做,我會直接說出來:請問,您可以讓孩子把聲音調小一點嗎?

    這句話不僅僅是說給她聽,也是說給我女兒聽,她會知道,這樣打擾別人不講公德是不對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她能學會用正確和善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先學做人,知識,可以慢慢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代生活,如果沒有手機,我們過的日子是什麼樣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