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桐媽親子派
-
2 # 寶媽胖胖
對於這個問題我是深有感觸,因為我現在就正在經歷。爸爸每天回家就是往沙發一趟,手機一拿,要麼玩遊戲要麼看影片。孩子喊三五聲爸爸都聽不見。所以我孩子現在都不找她爸爸,為了這個事情我們都不知道吵過多少次了。我婆婆大姑姐我媽都因為這個問題跟他談過,根本不管用。不說其他的,孩子現在三歲了,他給孩子餵飯的次數都能數的清,以前孩子小的時候我給孩子喂完飯再吃的時候飯早就涼了。他本來吃飯就快讓他給孩子餵飯還各種不耐煩。看他那樣我都不敢再讓他喂。怕把孩子噎著。
其實現在想想這一切都是我慣出來的,我在家帶孩子,他去上班,後來老闆又把倉庫的工作交給他,相當於做了兩份工作。我心疼他,下班以後什麼都不用做就等吃飯就行。沒想到現在是這種結果,所以說姐妹們一定要狠下心,男人千萬不能慣著。
-
3 # Cherub0521
“喪偶式育兒”是最近比較火的一個詞,很直接,又犀利,引發了一場吐槽老公、批判老爸的網路熱潮。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共同參與是建立健康親子關係的大前提, “父親的缺席”無疑對正常良好的家庭關係給了重重一擊。
但是,事實以及研究發現,父親參與度高、受到更多關愛的孩子其心理狀態更健康,認知能力也會更強。如果父親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照顧孩子,他們在教育和經濟上的成就會更大,具有更強的同情心和社交能力。
所以,怎麼樣才能提高父親的育兒參與度呢?
媽媽可以試試這麼做:
1、給家庭成員每個人足夠的空間。不要總圍著孩子轉,忽略夫妻關係。多照顧丈夫的感受,處理好夫妻關係。 比如一週選一天晚上,自己學習,晚上睡覺的時候,把學習到的知識代替當晚的故事分享給寶貝聽。
2、投資自己,多參加一些系列課程,提升專業能力,也掌握更多處理親子關係的技巧。比如下雨不適合出門的日子,可以和寶貝多一些活動,瑜伽或是一起烘焙。
3、管理情緒,做個溫柔可親的媽媽。人總會因為事情的煩擾或是身體的不適有情緒失控的時候,在大腦開啟的時候,不去指責家人,遷怒丈夫或孩子。
4、看到丈夫對孩子的付出,加大表揚,不去指責,用孩子的行為變化來說明他對孩子的重要性。準備一些看似你不懂的教育難題,向丈夫“請教”,“逼迫”他思考。和丈夫探討“有了孩子之後的生活,什麼是最重要”類似的話題。不“嫌棄”丈夫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嚇退丈夫的育兒熱情。
5、多組織一些親子活動。週末,和丈夫一起帶孩子出去玩,或是去看鴨子戲水,或是空中農場磨製豆漿、種植綠植,哪怕雨天在商場,陪伴孩子在遊樂園玩,都是很好的選擇。孩子的磁場是有淨化能力的,爸爸看到孩子開心地笑,會慢慢參與進來。
-
4 # 兔兔媽育兒記
如果遇上這種只肯播種不願灑水的甩手掌櫃,我覺得首先試著找家裡其他人幫忙。如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
如果大家都是大忙人,那有條件的請個保姆,如果你覺得太不划算又不放心,找個知根知底的人,親戚之類的。再不請個鐘點的,哪段時間最忙,就約好她來帶孩子。
然後生活中多和愛人溝通,育兒是兩個人的事,有爸爸的參與,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一天之計在於晨,每天早起一點,把一天要做的事規劃好,寶寶睡覺了,媽媽可以做家務。大部分男的估計都這樣,女人們這個時候要鼓勵自己,我可以的,我能帶好孩子,同時做好其他事情,以前的大媽大嬸們八個十個都挺過來了,個個都是superwomen.
-
5 # 紫瑗
喪偶式育兒,這個社會現實問題的確存在於不少家庭當中,作為父親的角色缺失,的確是遺憾的。
我一個女性朋友,是個6歲男孩的媽媽,自己有工作,上班時候孩子由奶奶爺爺帶,下班後孩子由她自己帶。從出生到孩子上幼兒園,孩子的爸爸幾乎在家的時間加起來不到半年。不是孩子爸爸有正式職業需要外出,或者是工作太繁忙而顧不上家庭。
而是孩子爸爸不務正業常年在外面瞎遊蕩。還欠下一屁股債,甚至還要回家伸手向父母要錢,向老婆要錢,撫養孩子的費用基本是朋友一個人承擔,而朋友靠著微薄的薪水養活自己和孩子。奶奶爺爺也是恨鐵不成鋼,幾次想不管孫子,但也沒辦法,只好還是住在一起,幫忙照顧下孩子。朋友也是非常無奈,夫妻關係形同陌路。為了孩子維持著一個名實存亡的婚姻。
如果遇到這樣的丈夫和婚姻,也就只好當家庭成員中不存在那個人就好了。但如果是一個完整的家庭,正常的家庭。出現爸爸角色模糊,責任缺失。那就得采取補救措施了。
我覺得作為媽媽,如果婚姻還是正常的,應該從以下2個方面來考慮:
1、加強夫妻感情交流和溝通。
一個家庭,夫妻關係是重心,如果夫妻關係正常,丈夫實在是因為工作的原因而無暇顧及孩子。前提是丈夫是一位很有家庭責任感的爸爸,夫妻雙方可以溝通。
如果丈夫在外地,要求和寶寶定時間通話影片,定期回去看望孩子,和孩子加強情感交流。
如果不幸,夫妻關係糟糕而導致親子關係疏遠。作為媽媽,也沒必要阻攔爸爸盡他的責任和義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儘可能多讓孩子的父親去承擔該承擔的。
2、當媽媽的學會給自己“減壓”。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好像媽媽天生就該呆在家裡伺候老人,照顧孩子。隨著商業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
觀念也在發生著變化,女性參與社會活動也越來越多,媽媽們既要打拼職場,還要照顧好家庭,孩子。所擔負的責任和壓力比爸爸們都要多。
所以,媽媽們要學會給自己適當的減壓,放鬆,把自己從繁雜的家庭事務中解放出來。讓丈夫參與其中。給丈夫更多的讚美和關愛。讓丈夫和自己一起承擔育兒責任。
切忌,在有些家庭裡面,媽媽們覺得爸爸做的這個不好,那個不對,總喜歡大包大攬。還喜歡到處指責爸爸們,久而久之,爸爸們就會對家務事和帶孩子慢慢失去信心和熱情。
總之,喪偶式育兒,爸爸角色的缺失,一方面在於夫妻關係的處理,一方面在於媽媽對爸爸教育和引導。
有的男性在家庭中的責任感可能會差點,對孩子的教育和關愛方面會疏忽冷淡。作為媽媽們應該去主動要求,去溝通。
不要去想作為爸爸就應該怎樣怎樣,其實男性遠沒有女性想象的成熟和有責任感,也更沒有太多的耐心和細心。
所以說,一個家庭當中,媽媽是核心角色。除了要照顧孩子,還要幫助丈夫去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父親。
-
6 # Lily的麼麼茶
的確現在父愛缺失現象較為嚴重,媽媽在育兒方面幾乎被迫“大包大攬”但一定清晰的認知,父親在養育過程中不可或缺,不能代替。
缺乏父愛或父親與孩子親子關係疏遠有很多弊端。首先孩子心理上會缺乏安全感。因為,父親在孩子眼裡代表著力量和強大。尤其在童年階段,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會出現焦慮、自尊心不強、孤獨等情感障礙。缺少父愛的男孩子還容易形成戀母情結,心理一直處於幼稚期,即便長成大成人,也易缺乏陽剛之氣。
建議孩子的父親不管多忙也儘量抽出時間陪孩子做些親子游戲,比如玩一些平時媽媽力量達不到的舉高等大運動。手機癌不要讓孩子渴望變成手機才能得到父愛,畢竟真正孩子需要陪伴的時間太短暫,很快就長大了,錯過了就永遠無法彌補,當你想要陪伴時他已經不需要了…
-
7 # 筱慧221648389
喪偶式育兒有的是因為工作要求,有的是因為經濟問題,有的是即使住在一起,也跟沒住在一起一樣。
如果是因為工作,經濟問題的,可以想辦法儘量讓孩子多與爸爸接觸,讓孩子體諒爸爸的不容易,明白爸爸是愛著自己的。也要讓爸爸明白孩子的成長需要爸爸的參與,工作與家庭之間總是不能完全平衡,可是也不能完全失衡。努力掙錢是為了養家,可是家的不完整,再多的錢也是白搭。女人也要學會給自己減壓,不能因為自己要帶孩子就完全放棄自己的自我成長。
另外如果是住在一起,卻跟沒住在一起一樣的,就需要理清楚爸爸媽媽之間存在的問題了。
女人不要太強勢,該讓男人參與,承擔的東西,就不要太過於好強,要相信自己選擇的男人。如果是品格有問題,無法改變的,媽媽們就只能是自己堅強一些,為母則剛,畢竟孩子是無辜的,十月懷胎辛苦生下來的孩子,給了他生命就要對他負責。
-
8 # 52學程式設計
“喪偶式育兒”這個詞頻頻可見,而且主要是出現在跟一些家庭不和諧的事情混合在一起的。
那喪偶式育兒是啥意思呢?
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援(如早出晚歸、子女很難見面、無語言交流等)。
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多,有主觀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觀方面的原因。
主觀方面的就是爸爸自己根本不參與進來,親子關係差。
客觀方面的就是爸爸沒有時間,缺少機會參與到親子關係中來,
作為媽媽該怎麼辦?
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方面,作為媽媽首先要深刻認識到,在親子關係中,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不是誰都可以替代的。
爸爸根本不參與進來,這需要跟孩子爸爸深刻交流,讓他知認識到,他的缺位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不好的影響。在父親或者母親缺位的原生家庭長大的孩子,心智容易發生極端,以後的婚姻生活也容易出問題。
比如說在離婚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選擇離婚。一方面因為他們中間 認為是離婚一樣過得很好;另一方面人越是排斥某些事情,就越容易做某些事情。
要給予爸爸更多的鼓勵,讓他享受到親子關係中的樂趣。當然也要創造機會,讓孩子和爸爸能更多的相處。
第二個是爸爸沒有時間,常見的是爸爸在外地、爸爸上班時間長等等不可抗住的因素。
這種怎麼辦?其實有心就夠了。
怎麼說,意思就是沒有時間擠出時間,沒有機會創造機會。
想想當年爸爸追媽媽的那個階段,只要有時間就膩在一起,其實孩子也是可以一樣的。
機會同樣也是可以創造的。媽媽不要給孩子灌輸爸爸不參與這種想法,自己多創造機會讓孩子跟爸爸在一起,培養親子關係。
沒有機會創造機會。。。媽媽就這麼做。。
-
9 # 愛問寶貝
喪偶式育兒並不是“新鮮事物”,這種父親很少參與的育兒方式一直都存在,只是沒有人表達罷了,現在網際網路的發達和女性的獨立自主意識的覺醒,才讓這種父親的不作為傳播出去,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如果真的遇到了“喪偶式育兒”的生活,而又不想結束這段婚姻,可以嘗試一下以下幾種辦法。
一:媽媽的心態要調整好。不論你的另一半如何,媽媽的心態直接影響孩子,帶著孩子多和其他媽媽交流,多參與集體活動,和媽媽們多吐吐槽,能讓孩子更快樂,你也有一個抒發的途徑,不至於讓自己太憋屈。
二:調教爸爸。平時多說說別人的爸爸是怎麼教育孩子,爸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多多影響孩子的爸爸,平日裡也要讓孩子多找爸爸,遇到問題求助於爸爸,讓那個“沒長大不懂事”的爸爸體驗到爸爸的成就感,讓他慢慢的習慣上有個孩子崇拜他欣賞他的感覺。我的閨蜜,當孩子的爸爸為孩子做了一點點事情的時候,就會把這個照片發到朋友圈,對孩子的爸爸大加讚揚,就這樣慢慢的一點點影響,孩子的爸爸越來越愛帶孩子了。
三:如果上面的方法你都嘗試了,而孩子的爸爸還是依然如故,那麼,媽媽的心態最重要:孩子就像一株小樹,你付出的每一點心力都不會白費,那就接受這種狀態,孩子畢竟是你自己的,做一個堅強的媽媽,就這樣帶著孩子一起成長。
-
10 # 靜聽花開的聲音
近日,喪“偶式育兒”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它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比如父母中的一方長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邊,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交流與互動,使孩子如同生活在單親家庭一樣。我們今天討論的大多指日常生活中父愛的缺失。中國有句古話叫,“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流傳久遠,可見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首先,有調查顯示:即使剛出生的嬰兒,也會因為缺乏父愛而出現焦躁不安、食慾減退、抑鬱易怒等“父愛缺乏綜合徵”的典型症狀。尤其是明明父母健在,但是孩子非常缺少父愛,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患上“父愛缺乏綜合徵”的可能性更大!患上這種綜合徵的孩子,中學輟學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
其次,對性格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父愛缺位的女孩長大後成為單身母親的可能性高出3倍。性取向異常比例更是高得嚇人。女兒需要透過爸爸更好的瞭解異性,學會如何和異性相處。一般兒子更是崇拜爸爸的。爸爸可以帶孩子玩一些專屬男生的遊戲,使男孩知道如何成為一個小男子漢。
最後,喪偶式育兒,這一詞辣眼睛,看了很痛心,不幸的是,這種方式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一種常態。為了孩子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為人父為人母的我們,一定要有意識地自我修正,避免我們的孩子受到這種傷害,媽媽們必須鼓勵爸爸們參與到帶孩子的過程中來,強烈抵制“喪偶式育兒”!
-
11 # 大澄小澄故事多
什麼是喪偶?官方的解釋是配偶一方已經死亡。
如今卻出現了許多喪偶式育兒的媽媽,這其實不單單是喪偶式的育兒,這種喪偶式的婚姻更是令人萬分糾結,明明有家有老公有孩子,明明那個男人有能力有時間,可是卻聽之任之毫不作為,女人則需要承擔育兒的絕大部分乃至包辦一切,這就是家庭中應該共同撫養孩子的另一半缺失,也被人成為喪偶式育兒。
當女人遭遇這樣的婚姻,當孩子的爸爸對待育兒撒手不管只想逃避的時候,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到底應該怎樣做呢?我的建議有以下幾點。
一)給孩子爸爸壓力,逼孩子爸爸成熟
喪偶式婚姻有幾種情況,一種A是夫妻感情比較淡泊,基本上已經是形同陌路,夫妻雙方各自為政,丈夫雖生猶死;一種B是因為客觀原因,雖然夫妻感情雖然不錯,但千山萬水相隔甚遠,導致只能妻子只能喪偶式育兒;還有一種情況C是孩子的爸爸還不願意長大,也不願意承擔撫養孩子的責任,針對這三種情況處理方式必定不同。
A情況不過是表面文章,夫妻之情蕩然無存,不過因為各種原因勉強維持,這樣的婚姻乃至育兒都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要以理清楚婚姻關係為先,之後再考慮育兒方式。
C情況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家中女人成了頂樑柱,孩子的爸爸不願意承擔責任,只希望女人能夠掙錢養家,家務做好,孩子管好等等。這樣的那人往往是心理非常幼稚可笑的孩子,他們拒絕長大,也不願意接受家庭和育兒都需要兩個人相互付出的事實。這樣的男人需要的不是老婆,是一個全能的保姆,所以面對C類的爸爸,女人必須狠下心來,把孩子交託給爸爸,讓孩子長時間地和爸爸相處,找個機會告訴孩子也告訴孩子的爸爸,每個週末你都有各種安排,給孩子的爸爸壓力,逼孩子爸爸帶孩子,哪怕他完全不會,完全不懂,也能在實際操作中慢慢地熟悉起來,透過各種手段逼他成長、成熟,媽媽也會慢慢發現這個男人活了過來。
二)透過經濟控制掌握家庭主動權
喪偶式育兒中家庭的開支往往由媽媽這一方承擔,這是極端不合理的情況,所以媽媽們必須透過各種方式捍衛自己的權利,比如要求爸爸承擔孩子的學費、書費、補習等各種雜費,或者要求丈夫將工資卡上交,由媽媽來保管和花銷,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常常覺得不公平,很大情況下也是因為經濟壓力讓女人喘不過氣來,所以只有透過經濟上的掌權才能控制家庭的主動權。
三)當斷則斷,毫不留情
如果孩子的爸爸不願意成長或是不願意配合家庭上交各類開銷費用,那麼這樣的婚姻不要也罷。畢竟,在這樣極度不平衡的家庭中生活生長的孩子也極度缺乏安全感,與其這樣的將就和委曲求全,不如讓喪偶式育兒的媽媽快刀斬亂麻,當機立斷做個了斷,讓那個不願意付出的爸爸自己承受後果去吧,也讓孩子儘快明白和看清楚事實。一個不願意做出任何讓步又自私自利的男人如果不成長,那麼只能一腳踢開以儆效尤,讓這個社會,讓千萬同樣的家庭和在這樣家庭中生活的孩子們都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責任與愛,什麼才是真正相互扶持付出的婚姻與育兒。
其實家庭、婚姻、育兒都不是簡簡單單的兩句話,它需要的是雙方的溝通交流合作,需要的是夫妻雙方的關愛與包容!
-
12 # 拾光小記
1、首先,要好好看看喪偶式媽媽問什麼是這樣的境地。如果確實是樂觀因素造成。比如兩地分居,那麼需要解決現實的問題。如果的確是丈夫的主觀意志,不願意參與到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那就要好好審視下自己的婚姻。
2、再次,怎麼跟孩子解釋喪偶式育兒的問題。父母的問題,基本孩子可以全然感受的到,哪怕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如果孩子能聽的懂,一定需要首先跟孩子強調,爸爸媽媽都是愛你的。至於爸爸媽媽的問題,那是大人的事,跟孩子沒有關係。
3、再次,需要考慮另一半的缺失,一般是爸爸的缺失該怎樣彌補。比如,選男老師當老師,爺爺或外公可否多帶一下孩子。透過一些方式彌補孩子男性力量的缺失。
-
13 # idan的青蛙媽媽
所謂喪偶式育兒,意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顯著缺失。 這種現象在當今社會,普遍存在。很多的家庭是爸爸在外為生計奔波,媽媽在家帶孩子。我們家就是這種情況,那喪偶式媽媽應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首先,作為媽媽,不要過份深化這種觀點,就當一個冷笑話,調侃一下就過去了,雖然自己帶孩子的辛苦和委屈只有自己清楚。不然,越發覺得自己命運不濟,怨天尤人,被消極的情緒給包圍了。對媽媽而言,是不利的。
其次,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不要過份強調對方不在身邊,不要給孩子自己缺少父愛或許母愛的感覺。這對孩子而言,也是不利的。
我們家娃她爸,一個月最多回家一次,待兩三天。小的時候,娃娃對爸爸沒多大的影響,每次只要她爸爸抱,就大哭不止。後來,知道認人了,就記住爸爸了,每天有空就影片或許打電話,讓孩子跟爸爸聯絡感情。現在,小傢伙不到兩歲,有時就拿我手機,說要給爸爸打電話。那著玩具手機,也在那有模有樣的假裝跟爸爸打電話。要是爸爸回來,都是迫不及待的找爸爸撒嬌。每次離開,就跟孩子說爸爸去上班了。
媽媽能做的,就是讓自己更強大、更堅強、更勇敢。讓孩子與爸爸建立好的親子關係,當爸爸迴歸家庭的時候,給爸爸和孩子多創造獨處的機會,讓孩子明白,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都是愛她的。一味的抱怨,甚至挑撥孩子與爸爸的關係,對家庭的每一個成長都是沒好處的,這點尤為值得媽媽注意。
-
14 # TT圖圖的醫生辣媽
喪偶式育兒有時確實是時代的特徵,也是時代的無奈。似乎我們傳統理解中,女人應該賢良淑德,把相夫教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可是活在當下的女人確實太辛苦,她們要像男人一樣的去奮鬥,努力的工作為家庭的物質生活創造條件,與此同時當女人成為母親的時候,賺錢養家的同時,照顧孩子撫育下一代也義不容辭的繼續由女人來承擔。男人主外,家庭責任的忽略和缺失似乎是一件理所應當約定俗成的事情,越來越多的家庭正在遭遇著喪偶式育兒的現狀。媽媽們遇到這樣的狀況應該怎麼辦,一味的委曲求全麼,這樣只會讓情況更糟糕。試著讓男人參與進來,女人應該學會適度的示弱,尋求丈夫的幫助,從最簡單的育兒細節開始,一點點循序漸進,哪怕開始真的做的不好,這樣會讓爸爸們真切的體會到育兒的不易,家庭主婦的辛苦。更重要的是,爸爸跟孩子的親子時光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畢竟父母不同的角色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付出過辛勞跟汗水的男人,對待自己的婚姻也會更加珍惜。
-
15 # 壹父母
首先,可能關於事實上的“喪偶式育兒”要分兩種:一種是有意願參與育兒但是不知道好的方法的(也包括“認為”自己太忙沒時間的。)另一種是觀念上就覺得“生孩子養孩子就應該是女人的事兒”的。
對於第一種爸爸,其實需要鼓勵和提供方法,別看是成人了,有時候也需要“輕推”。比如,多溝通,多協調,也要多給爸爸們自主帶孩子的機會,只要大的方向沒有錯,不必時時監督,刻刻“教導”。記得有一個明星爸爸說過:“一個成功的奶爸背後,得有一個‘狠心’的媽媽”,大抵就是這個意思吧。放開手讓爸爸去做,多鼓勵,少批評,才會讓爸爸更有動力。對於工作特別忙的爸爸,可以從“親子時間”開始,比如,讓爸爸答應寶寶,每天都有20分鐘的“專門時間”,儘量完成,如果完不成也要提前跟寶寶道歉,堅持下來,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對於第二種爸爸,恐怕就是觀念上的改變了,這個可能是更加困難的一種。因為每個爸爸的個性不同,所以可能很難找出一個整齊劃一的辦法說服他們改變看法。但是我想,除了抱怨之外,作為媽媽,是不是也要試圖跟丈夫溝通一下?而且,要用他們慣用的“邏輯思維”去做溝通。
傳統意義上,男人在外面忙活事業,掙錢養家,女人在家裡帶孩子、打整家務,這已經成了中國不少家庭一條鐵定預設的規則,但是他們往往忽略了,以前是因為男耕女織,女人不需要出去工作,她的工作就是“家庭婦女”,而男人是需要擔負整個家庭的支出的,所以才形成了這種情況。但是現在時代不同了,大部分媽媽,是需要外出工作的,也是家庭支出的貢獻者,還用過去那一套來說服媽媽就應該自己帶孩子,是不是不太合理和公平了?
如果爸爸的態度若有所思,那就要乘勝追擊了:要想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父親的付出才是關鍵。男孩在學齡期,需要逐步和母親分離,解脫情感紐帶,轉而從父親身上獲得生命的價值感與使命感。而女孩在學齡期,需要解脫與母親的情感紐帶,從父親身上獲得愛與接納,獲得與異性相處和溝通的技巧。通常來說,母親教給孩子溫柔,文雅,安慰,富有同情心等保護型的品質,而父親從男性的角度,教給孩子的往往是挑戰性,勇敢精神、冒險精神,寬容,堅強,自信等開放型的品質。兩者結合才形成孩子較完善的人格基礎。作為爸爸,你的責任有多麼的重大啊!
如果都到這份兒上了,這一類爸爸還是冥頑不靈,食古不化,不肯做出任何付出。那麼,不是威脅,不是賭氣,也許作為媽媽真的要考慮一下這段婚姻關係存在的必要性了。
-
16 # 沫沫的靜好歲月
現在這個“喪偶式育兒”被越來越多的人提起。大意就是父親沒有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而媽媽非常辛苦!
我很體諒媽媽的辛苦,但更想先問幾個問題:
1、作為媽媽,你是否主動把孩子交給爸爸照看?
2、作為媽媽,當孩子爸爸照看寶寶的時候,你是否真的放心去做自己的事情?
4、作為媽媽,當爸爸和寶寶單獨在一起時,你是否能夠以欣賞的眼光而不是苛責的語氣與爸爸溝通交流?不管爸爸如何手忙腳亂的照顧寶寶,你都能夠讚揚他,鼓勵他,相信他?
如果這些你都做到了,相信絕大多數的爸爸已經沉溺在寶寶的天真爛漫中了!
而那些壓根兒不往前面湊的老爸,要麼換掉,要麼就把孩子丟給他,自己去放鬆一會兒吧!沒什麼大不了!他是親爹,不會把孩子怎麼樣!
但願媽媽們都能夠勇於放手,別把自己當超人!
-
17 # 如風151329810
喪偶,顧名思義,即配偶一方已經死亡,喪偶式育兒和假性單親媽媽幾乎等同,就是明明有老公活著卻像單身,這裡麵包含了媽媽們的很多心酸和無奈。我曾經也是喪偶式媽媽中的一員,為了陪伴照顧孩子,自己再累再難也堅持著,知道‘’哀莫大於心死‘’吧,可能說的就是我吧,現在在我眼裡只有孩子最重要,對於他,我只當不存在了,他回來也是冷暴力,對我和孩子不理不睬,孩子一哭鬧就煩,對我說過的話我會記一輩子,現在孩子大點了做校車了,我也在努力學習考取小學教師資格證,在一家教育機構上班,他對我和孩子才好點,但受過的傷我都不敢想,我都不知道我當時是怎麼熬過來的,所以我奉勸和我一樣的媽媽們,我們是媽媽,為了孩子,更為了自己,也要自己強大起來,為自己和孩子拼一個光明的未來
-
18 # 阿櫻育兒
在中國,一直是喪偶式育兒居多,孩子出生後多伴有媽媽、姥姥、奶奶等女性親人撫養照顧。在大多數孩子的童年裡,父親這一角色是模糊不清的。由於父親角色的缺失也間接造成了中國孩子性格方面的缺陷。男孩偏於陰柔的性格,缺少男孩應有的勇敢、獨立、有擔當。長此以往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甚至會對國家建設帶來不可預計的影響。所以,父親的角色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和正常和諧的家庭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可以說一個好父親=200個好老師!下面這4件事必須由爸爸來做,媽媽無法替代。
1.讓孩子參與你的工作,瞭解父親每天在忙什麼。
其實在父母的角色分配中,母親更適合家庭教育,而父親一般接觸社會面較廣泛,在對孩子的教育中,著重於社會教育效果會更好。孩子與母親相處的時間通常都多於父親,因此讓孩子瞭解父親的工作,讓孩子親近父親,同時透過看到父親辛苦工作,可以激發孩子對父親的崇拜感,並開始思考自己的職業計劃。
2.給孩子講一講自己失敗的經歷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當孩子因失敗而感受挫折、精神沮喪的時候,如果爸爸能夠及時跟孩子溝通,給孩子講一講自己曾經做的一些糗事,相信孩子的情緒很快會被調動起來。“原來這麼棒的爸爸也曾經失敗過。”爸爸的經歷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而爸爸透過與孩子分享秘密成為“自己人”,父子關係也會變得更加融洽。
3.給孩子製造機會,讓他透過努力贏過你
在寶寶心中爸爸總是比媽媽要厲害。那麼贏過爸爸,就成為了許多孩子童年裡最宏偉的願望。所以親愛的爸爸們,一定要給你的寶寶創造這樣的機會,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定要跟孩子一起玩有輸贏的遊戲,像各種棋類、運動類甚至是撲克牌,並且必須讓孩子透過自己的努力贏過你。在遊戲中贏過爸爸,孩子會特別有榮譽感,有利於寶寶自信心的建立。
4.尊重媽媽,愛媽媽
父母的相處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婚姻觀。如果爸爸對媽媽寵愛有加,那麼孩子也會尊重媽媽。而長期生活在家庭暴力下的孩子,日積月累、耳濡目染下對女性一定不會尊重,這樣直接導致孩子未來的婚姻不幸福。如果是女孩子,後果會更嚴重,即使以後遭遇家暴,也會覺得是正常而默默忍受不會反抗。
爸爸們是不是看到了自己在家庭中、在寶寶的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您的態度會直接影響你家寶寶的處事態度,所以雖然還是很忙,也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成長!
回覆列表
我覺得如果寶爸是如此情況,建議寶媽不應該再如此慣著他了。
先禮後兵比較好,找他坐下好好談談,正式談談。因為你已經是母親了,你的懦弱也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從小就被父親不重視,被吼被打被罵的話,對孩子的成長很是不利。做母親的應該保護好孩子,如果孩子的父親如此狀態,那麼就不是一個正常家庭應該有的狀態。
如果孩子的父親,不願意溝通,那麼孩子的媽媽就應該為自己和孩子考慮好今後的生活。今後是一直遭受孩子父親的如此的待遇還是另謀出路呢?
家和萬事興,我們肯定是希望寶爸能夠改好,但是如果永遠這樣呢?畢竟一個人的性格是從小形成的,一個人接收到多少愛,就可以付出多少愛,由此可見,寶爸從小也並沒有得到太多的母愛或是父愛。
不過寶媽還是可以對寶爸報以希望的,畢竟是自己選擇的老公,既然能選擇他說明他的身上還是有很多的優點的。
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