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村人阿東
-
2 # 南昭雲藍莓技術
馬鈴薯晚疫病又稱馬鈴薯瘟,是一種流行性強、具毀滅性的病害,是中國種馬鈴薯最重要的病害。近年來,隨著我中國冬種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生也逐漸加重。後期正值春季陰雨天氣對抗病性較差的品種極易造成晚疫病流行。為此,瞭解晚疫病發生流行的原因及規律,採取積極對策進行綜合防治,是保障馬鈴薯豐產豐收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可危害馬鈴薯葉片、葉柄、莖和塊莖。在葉片上,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產生水漬狀褐綠斑點,空氣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甚至擴充套件達整個葉片,並可沿葉脈侵入葉柄及莖部,形成褐色病斑,病斑邊緣界限不明顯。在暗褐色病斑邊緣長出一圈白色黴層,葉片背面最為明顯。發病嚴重時,葉片萎焉下垂,全株變黑呈溼腐狀。薯塊受害時,形成淡褐色不規則的小斑點,凹陷,病斑下面的薯肉變褐壞死,最後病薯腐爛。
二、傳播途徑:
晚疫病病菌主要以菌絲在種薯中越冬成為下一季主要初侵染菌源。此病是一種典型的流行性病害,氣候條件對此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當條件適於發病時,病害可迅速爆發,從開始發病到田間枯死,最快不到半個月。此病在多雨年份容易流行成災,忽冷忽暖,多露、多霧或陰雨有利於發病。當夜間較冷涼,氣溫為10℃左右,重霧或有雨,促進菌絲產生大量的孢子囊;白天較溫和,16℃-24℃,伴有高溼,則促進孢子囊迅速萌發、侵入以及菌絲的生長髮育,病害極易流行。馬鈴薯現蕾開花階段是晚疫病侵染髮生與流行的最佳時期。貴州地區的氣候條件完全符合馬鈴薯晚疫病發生的條件,所以貴州馬鈴薯晚疫病是全國發病的主要地區之一。
三、防治方法:
晚疫病的防治應以選用抗病品種、加強田間管理為主,藥物防治為輔,實行綜合防治。
1、選用抗病品種。這是一項防治晚疫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馬鈴薯生產上選用脫毒品種,具有較強抗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控制晚疫病的蔓延。
2、加強栽培管理。於苗期、封壟期分別及時培土,減少病菌侵染薯塊的機會;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合理密植,保持通風透氣,在雨後後及時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溼度,減少晚疫病流行發生的可能;發現病株時應立即拔除深埋。
3、藥劑防治。在發病初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代森錳鋅80克-100克/畝,第一次應在馬鈴薯封壟之前,以後每隔2-3周噴一次。在中心病株出現後,或現蕾期至開花期,每隔5-7天噴藥1次,連噴2-3次。藥劑可選用氟吡菌胺·霜黴威、甲霜靈錳鋅等。防治藥劑要交替使用以減少抗藥性。
-
3 # 劉雙看三農
晚疫病為馬鈴薯主要病害。分佈廣,發生普遍。馬鈴薯產區常年發病,通常造成輕度產量損失,重病地塊或大發生年損失嚴重。
症狀
此病可侵染葉片、莖蔓和薯塊。葉片染病,多從中下部葉開始,先在葉尖或葉緣出現水漬狀綠褐色小斑點,周圍具有較寬的灰綠色暈環,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充套件成黃褐至暗褐色大斑,邊緣灰綠色,界限不明顯,常在病健交界處產生1圈稀疏白黴,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雨後或清晨尤為明顯。空氣乾燥,病斑變褐,乾枯,破裂或捲縮。莖稈和葉柄染病。多形成不規則褐色條斑,嚴重時致葉片萎垂捲曲,終致全株黑腐。薯塊染病,初生淺褐色斑,以後變成不規則褐色至紫褐色病斑,稍凹陷,邊緣不明顯,病部皮下薯肉呈淺褐色至暗褐色,終致薯塊腐爛(彩版二十一,122)。
病原
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屬鞭毛菌致病疫黴真菌。病菌孢囊梗單生或多根成束,由氣孔伸出,無色,較菌絲略細,分枝上有結節狀膨大,大小658~1115微米×6.5~7.5微米。孢子囊頂生或側生,無色,卵形至近圓形,頂端有乳狀突,基部具短柄,大小23~38.5微米×18.2~23.4微米。
發病特點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在薯塊中越冬。播種帶菌薯塊多不能發芽或發芽後即死去,有的可以出土,但多成為中心病株,以後在病部產孢子囊。孢子囊借氣流傳播進行再侵染,形成發病中心。病菌孢子囊還可隨雨水或澆水滲入土中侵染薯塊,產生病薯,作為下一季的主要侵染源。日暖夜涼,空氣潮溼有利發病。氣溫18~22℃,相對溼度95%以上,利於孢子囊形成;冷涼高溼或葉面積水利於遊動孢子形成;氣溫24~25℃,植株表面結水,有利孢子囊直接產生芽管形成侵染。通常馬鈴薯生長期多雨、多霧、空氣潮溼病害發生嚴重。平均氣溫10~22℃,連續3日相對溼度高於75%,3~5日後即出現中心病株,連續3旬相對溼度高於70%,病害將大流行。此外,施氮肥過多、土壤粘重、地勢低窪、植株生長茂密等有利發病。品種間抗性亦有差異。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選用抗病品種。可選用克新10號、克新11號、東農304、春薯3號、壩薯10號、鄂薯1號等抗病良種。
(2)種薯處理。嚴格挑選無病薯作種薯,減少病害初侵染源。必要時進行種薯處理,可選用72.2%普力克水劑600倍液,或72%克露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浸泡10~15分鐘後晾乾種植。
(3)栽培管理。選擇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地塊種植。合理密植,避免偏施氮肥和雨後田間積水。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清除。
(4)發病初期及時進行藥劑防治。
-
4 # 三農子弟之五福臨門
馬鈴薯(土豆)晚疫病主要侵葉、莖和薯塊。
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並生一圈白黴。以葉背尤為明顯,乾燥時病斑變褐乾枯,質脆易裂,不生白黴,擴充套件慢。
莖部或葉柄染病,生褐色條斑,重時葉片萎蔫,捲縮,全株黑腐,發出腐敗氣味。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也呈褐色,慢慢爛掉。
病原菌與番茄晚疫病一樣。一般多雨年份,空氣潮溼,或者溫暖多霧時發病重。
一般來說,病害流行需要三個適宜條件:感病品種、足夠菌源和適宜的發病條件。因此晚疫病在病區是否大發生,除了種植的品種易染病外,適宜的發病條件就成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當馬鈴薯田的所處環境是以下情況時,就必須抓住時機防治晚疫病的發生和流行:(1)連續2天以上出現白天氣溫22攝氏度、空氣相對溼度高於95%時間達到8小時以上;(2)夜溫在10-13攝氏度,葉片有水滴,且高溼條件持續11-14小時。
一般發現中心株後,10-14天就可能大流行。
鑑於此,防治晚疫病的主要措施有:
(1)種植抗病品種。
(2)合肥輪作,減少初侵染源。
(3)加強栽培管理,提高作物抗病性。
(4)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在連陰雨天氣前一天,最好選用噴施吡唑醚菌酯等較強的保護性殺菌劑防止病菌借風雨傳播。
(5)發病後,及時噴施相關防治藥劑。目前比較有效的有烯醯嗎啉(安克)、氟嗎啉、惡唑菌酮、烯肟菌酯、氟醚菌醯胺丶氰霜唑、氟噻唑吡乙酮(增威贏綠)、氟吡菌胺、霜黴威等治療、保護型殺菌劑,為提高防治效果,往往會選用兩種或以上殺菌劑復混後噴施,注意輪換使用。
-
5 # 三農參謀
馬鈴薯晚疫病可危害馬鈴薯的葉片、莖和塊莖等組織,在其防治上應採取以農業預防措施為主,化學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
上圖:馬鈴薯晚疫病植株發病症狀
先來了解一下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病症狀上圖:馬鈴薯晚疫病病薯
馬鈴薯葉片發病,大都先從葉尖或葉的邊緣表現出發病症狀。最開始葉緣處呈水浸狀褪綠病斑,之後逐漸擴大。溼度過高有利於病斑的蔓延,直至擴充套件至整個葉片。病菌沿著葉脈侵入馬鈴薯的葉柄及莖部組織。莖部感病,可產生褐色的條狀斑帶。發病部位質地變脆,易從病斑處斷裂。最後馬鈴薯植株的葉片枯萎,逐漸變黑,直至整株枯亡。空氣溼度大時,可以看到病斑周圍產生出一圈白色黴斑,尤其是雨後或者露水大的早晨,葉背部的病斑更加明顯,甚至葉的正面也能產生。空氣溼度較小時,病斑呈現乾枯的褐色,葉片的背面不會看到黴層。馬鈴薯塊莖處發病,病斑部位呈現出灰褐色,略凹陷,手感略硬。從塊莖發病部位橫切面可以看到淺褐色的點狀或條狀病斑,內部的組織呈現出褐色並壞死,與健康組織沒有明顯的區分界限。上圖:馬鈴薯晚疫病發病中心病株
發病嚴重的地塊,葉片捲縮枯萎,整棵植株變得焦黑。空氣溼度大時,葉片開始腐爛,散發出一陣陣腐敗的氣味,整個田塊一片焦枯。
上圖:馬鈴薯晚疫病葉片背面症狀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病規律是怎樣的?馬鈴薯晚疫病適宜在多雨、溼度大、溫度偏低的條件下發病。侵染源是帶菌的種薯。播種之後,當氣溫轉暖時,病菌開始侵染為害,它會沿著馬鈴薯幼苗的莖向上蔓延。在潮溼溫暖的氣候條件下,可在病斑上形成孢子囊。孢子囊藉著大風或農事作業進行漂移,進而侵染附近健康的植株,這樣可造成迴圈侵染。如遇降水或潮溼的天氣,可迅速蔓延至整個田塊。降水或澆灌水又可將病菌淋落至根部的馬鈴薯塊莖上,再次使馬鈴薯塊莖感病。隨著馬鈴薯的收穫,莖葉部和土壤的病菌也可侵入塊莖上。
上圖:馬鈴薯帶病種薯造成植株初侵染
最後再來了解一下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馬鈴薯晚疫病的防治措施,應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植保原則。重在農業上的預防,並用化學藥劑進行輔助防治。
1.農業防治措施
馬鈴薯晚疫病的發病主要是種子(馬鈴薯種薯塊莖)帶菌發病傳播。所以選用抗病品種及脫毒種薯是十分重要且有效的。可根據當地的土質、氣候條件及種植習慣,選擇抗病性較強的馬鈴薯品種。馬鈴薯種薯還應經過脫毒處理。抗病性較強的品種有春薯1號、晉薯5號等品種。在播種之前,種薯的芽塊可用75%百菌清進行噴霧消毒,並用麻袋捆口燻悶24小時,也可用草木灰與種薯進行拌種,也可有效殺死表面的病菌。將種薯進行再次挑選,將病薯進行剔除。催芽的過程中,發芽較慢、不發芽、出現病芽的種薯也再次剔除。在播種時,再次篩查,剔除病薯或疑似病薯。在種植馬鈴薯的地塊選擇上,應選擇地勢高燥、土壤肥沃、土質疏鬆的地塊。還應避免重茬種植。可與玉米、蔬菜等進行輪作三年以上。可有效減輕土壤的帶菌傳播,從而有效減少病害的發生。加強田間的種植管理,適當早播,可促進植株的健壯與抗病的能力。及時除草、重施農家肥,切忌偏施氮肥。合理密植,增加田間的通透性,有效減輕病害的傳播與蔓延。增厚培植圖層,使由於雨水或澆灌水滴落的病菌,不易到達塊莖根部,有效阻隔病菌與塊根的接觸,減少發病機率。一旦田間發病,要及時把病株連根拔起,帶出田外進行深埋或者焚燒。在發病中心撒施生石灰進行消毒,並對發病中心噴藥,封鎖病毒。2.化學防治措施
根據田間發病的情況,及時對發病的中心株及其附近進行藥劑防治,並逐漸擴大用藥範圍。苗期可用800倍液的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進行全田噴霧防治。發病期可用500倍液的64%防毒礬可溼性粉劑或500倍液的25%甲霜靈可溼性粉劑交替用藥進行防治。每十天噴施一次,連續二至三次,可有效控制病情的發展。上圖:馬鈴薯莖部侵染常由葉腋部開始
-
6 # 80後小溫
馬鈴薯又稱洋芋,是糧食、蔬菜、飼料、工業加工材料兼用作物。田間種植的馬鈴薯發生的早疫病和晚疫病是嚴重病害。由於這2種病害的症狀極易混淆,不易區別,給防治工作帶來一定困難,正確區別馬鈴薯早疫病和馬鈴薯晚疫病,對於基層農業技術人員在田間正確指導農民防治這2種馬鈴薯病害有著實在的意義。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馬鈴薯早疫病和晚疫病的區別以及防治方法。
馬鈴薯晚疫病(Potato Late Blight)由致病疫黴引起,導致馬鈴薯莖葉死亡和塊莖腐爛的一種毀滅性卵菌病害。
葉片染病先在葉尖或葉緣生水浸狀綠褐色斑點,病斑周圍具淺綠色暈圈,溼度大時病斑迅速擴大,呈褐色,併產生一圈白黴,即孢囊梗和孢子囊,尤以葉背最為明顯;乾燥時病斑變褐乾枯,質脆易裂,不見白黴,且擴充套件速度減慢。莖部或葉柄染病現褐色條斑。發病嚴重的葉片萎垂、捲縮,終致全株黑腐,全田一片枯焦,散發出腐敗氣味。塊莖染病初生褐色或紫褐色大塊病斑,稍凹陷,病部皮下薯肉亦呈褐色,慢慢向四周擴大或爛掉。
在馬鈴薯上危害部位相同,都危害葉片、莖和塊莖,病斑顏色都為黑褐色。2種病害的病斑在溼度大時上面都會長黴層。2種病害都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塊莖染病,都形成褐色或紫褐色不規則形稍微下陷的病斑。
廣大農民朋友及農業部門的種植經驗之談: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是對抗枯萎病、根腐病最常使用和效果最好的農藥殺菌劑。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作用範圍廣泛,使用起來也方便,一種農藥治療病害的全部階段。真是一藥多用。下面來介紹下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的好用之處:
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不僅可以種子消毒、土壤消毒、灌根,並且還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植物生長。此藥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進入植物體內,移動極為迅速。在根系內移動僅3小時便移動到莖部,24小時移動至植物全身。並且高效、低毒、無公害,能抑制病原真菌菌絲體的正常生長或直接殺滅病菌,又能促進植物生長。與現在的綠色蔬菜,綠色生活達成了一致。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或哈漫迪黃葉死苗120還對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幹腐病、黑星病、菌核軟腐病等等病害,都有顯著的效果那這種問題重茬(連作)障礙該怎麼解決呢?
土壤處理,首先是採用在種植前的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要進行突然消毒,使用鑫科植保爛根死苗120,選用手扶式拖拉機,順溝使用藥劑,深度要達到30-50公分,然後要覆膜,防止揮發,以達到最好的燻蒸處理,燻蒸處理需要兩週左右,處理的費用基本上是一畝地130-150之間,處理一次可以保持3年。
選用無病種薯
減少初侵染源。做到秋收入窖、冬藏查窖、出窖、切塊、春化等過程中,每次都要嚴格剔除病薯,有條件的要建立無病留種地,進行無病留種。
加強栽培管理
適期早播,選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田塊栽植,降低田間溼度,促進植株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
輪作換茬
防止連作,防止與茄科作物連作,或臨近種植。應與十字花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避免和馬鈴薯相鄰種植;
加強田間管理
施足基肥,實行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定植後要及時防除雜草,根據不同品種結果習性,合理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
合理密植
根據不同品種生育期長短、結果習性,採用不同的密植方式,如:雙稈整枝的每畝,栽2000株左右,單稈整枝的每畝栽2500~3500株,合理密植,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溼度,減輕病害的發生;
施行種薯消毒
-
7 # 洪洋河
馬鈴薯晚疫病是馬鈴薯重要病害之一。發生此病,嚴重時可導致嚴重減產或絕收。
馬鈴薯晚疫情發病症狀和條件:
晚疫病主要侵害馬鈴薯的地上部分和地下塊莖,尤其在葉片表面表現最為明顯。
在馬鈴薯植株開花前後,葉片會出現不規則形狀的病斑初期葉尖和葉片邊緣發生水漬狀的黃褐色小斑點,遇到潮溼天氣,病斑就會迅速擴大為褐色至黑色,最後全葉發生腐爛現象,病葉有惡臭味。
塊莖發病時,表面會有淡褐色凹陷不規則病斑,組織變褐色,有惡臭味。
晚疫病的發生和流行與溫度和溼度有密切的關係,空氣潮溼、溫暖多霧的條件下最容易發病。
晚疫病的防治:
(1)農業防治: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留種地。在入窖前、出窖、催芽和播種前切薯塊時,要對種薯進行消毒處理。
①溫水浸種:將種薯用40~45℃的溫水預浸1分鐘,然後用60℃的溫水浸15分鐘,種薯和水量的比例為1:4。
②將種薯用200倍液福爾馬林浸15分鐘,然後將種薯堆起來,用溼草蓆或塑膠膜覆蓋,悶2個小時,再攤薄晾乾。
加強栽培管理,提高馬鈴薯植株的抗病能力,就是要合理灌溉,增施鉀肥,適時中耕等。在開花前後,發現中心病株就要及時拔除,進行深埋處理。
(2)藥劑防治:
可每隔7~10天噴藥一次,共噴3~4次,可以選用以下藥劑:
①1:1:160~200波爾多液。
②65%可溼性代森鋅500倍液。
回覆列表
東東在農村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馬鈴薯晚疫病也是發生最普遍、最嚴重的真菌病害,發病時威脅性還是比較大的,可以造成馬鈴薯的莖葉枯斑和枯死,又引起田間的塊莖腐爛,一旦發生就開始蔓延,會造成嚴重的損失。晚疫病危害時出現症狀
馬鈴薯的根、莖、葉、花、果、匍匐莖和塊莖都可發生晚疫病,最直觀最容易判斷的症狀和塊莖上的病斑。葉上多數從葉尖或葉的邊緣開始,首先發生不規則的小斑點,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不斷擴大合併,感病的品種葉面全部或大部分被病斑覆蓋。溼度大時,葉片呈水浸狀軟化腐敗,蔓延之快,在感病的葉片背面會出現白黴,乾燥時葉片會變乾枯,質脆易裂,沒有白黴。莖和葉柄感病時呈縱向褐色條斑,發病嚴重時,乾旱條件下整株枯乾,溼潤條件下整株腐敗變黑。塊莖感病時形成大小不一、形狀不規則的微凹陷的褐斑。病斑的切面可以看到皮下呈紅褐色。
馬鈴薯晚疫病發病條件和傳播途徑發病條件:晚疫病最容易發生的條件是溫度在10~25度,同時溼度較大,如田裡有較大的露水,或持續降雨等,田裡植株發生病害後,在合適溫度、溼度條件下,葉片上形成大量的孢子囊和遊動孢子,再透過風和雨的沖刷,將病菌孢子落入土壤感染塊莖,或者隨風感染其他葉片。
傳播途徑:病菌以菌絲體的形式在塊莖中越冬,播種出苗後成為中心病株,再溫度和溼度條件適合時,藉助氣流傳播到周圍的植株上,並可迅速蔓延。帶病種薯是馬鈴薯晚疫病來年發生的主要病源。
馬鈴薯晚疫病防治措施馬鈴薯晚疫病蔓延速度非常快,一旦發生並開始蔓延,就很難控制。因此,需要從多方面來防止發生和蔓延
♥首先,選用抗病品種。其次,可根據當地栽培形式,適當調整播種期,避開晚疫病發生期。如北方一季作區適當早播,建議選用早熟品種,在8月晚疫病流行期前形成產量,可避免一定的損失;同時,栽培時可加厚栽培土層,以降低薯塊感染晚疫病病菌的比例。
♥晚疫病只能預防不能治療,最重要防治措施是藥劑的定期防治。晚疫病病害的發生與蔓延是需要條件的,因此,每個栽培地方可根據當地晚疫病的發生和蔓延的情況,吸出經驗教訓,制定有效防治計劃,在晚疫病流行前進行藥劑防治。一般在日平均氣溫10~25度之間,空氣溼度相對超過90%達8小時以上情況出現4~5天后,就要及時進行藥劑防治。田裡發現中心病株,要及時割除病秧,用袋子把病秧帶出田外並深埋,在中心病株周圍應及時用藥劑防治。
馬鈴薯晚疫病藥劑防治藥劑可用7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每667平方米用量為175~225克,對水後進行噴施。當田裡發現有病株出現,建議選用85%瑞毒黴800~1000倍液進行葉面噴施,可根據病情連續防治2~3次,每次間隔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