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山子曰
-
2 # 熱愛生活愛運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喜歡學文言文後自然就不覺得枯燥、難度高了,反而會覺得很有意思呢!
我記得自己上學那陣是這樣學文言文的,先不考慮文章的詳細意思,從前到後通讀一遍,有不明白的地方是正常的,不用過於糾結,直接跳過,對整體內容做一個大體上的瞭解,然後再逐字逐句地翻譯理解全文。在一些文言文作品中,一些字是有好幾個意思的,至於每句話裡該用哪個意思就只能從具體的語境中尋找答案了。其實初高中的文言文並不多,來來回回就那幾篇,所以需要記憶的重點詞、句也很有限,我覺得這方面就需要花費一些時間認真去記憶才行,否則的話,頭腦中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是沒辦法提高文言文成績的。
在學文言文時,我還會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小目標,比如背會多少字詞、翻譯幾段文言句子,達成後,我會獎勵自己一杯奶茶或者一袋零食,如果沒有達成目標的話就會處罰自己抄寫字詞,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慢慢地,頭腦中相關的古文知識多了,我的文言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學起來也更加有動力和信心。
-
3 # 丁丁學習成長日記
文言文的學習早期以讀為主。
我家孩子今年四年級,今年開始的文言文學習是每天讀5分鐘古文觀止。她覺得還挺有興趣。我們買的是注音版的,這樣的話就是就不會再查生字上浪費時間。
從小學開始,孩子一直斷斷續續的在讀或者背誦諸如弟子規、千字文、論語、聲律啟蒙等文章。很多她不理解意思,但有的讀多了她也能理解一點。這樣當她學習文言文的時候,就不會有陌生感,就非常容易上手。
我周邊也有不少孩子學習文言文,大部分都是以讀為主,一字一句的讀,重複的讀。有個國學的培訓班就是要求自己的學生每天進行讀文章的打卡,朋友圈有的家長打卡600多天,還有的家長堅持打卡800多天,我想堅持讀一定會有所收穫。我們家孩子沒去培訓班,每天在那裡自己哇哇讀兩遍,完成任務,她也沒覺得枯燥。因為每天學習的時間沒超過5分鐘,哈哈。
-
4 # Fiona習習
我是2020年全國一卷的河南高考生,語文成績是138,還算可以。簡單談一談關於文言文的學習吧。
2.注重筆記!!我在理科班,可能有的同學認為語文不像數理化,不需要整理筆記,但我個人認為還是需要的。對於文言文,可以把課本外老師精講的文言文貼上到筆記本上(包括練習題,考試題,尤其強調歷年真題),在下面做好註釋,利用早讀反覆誦讀原文以及釋義。這樣的話,不但做了文言知識方面的積累,也在培養文言語感。
最後呢,我想說,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多背一背文言文,高考要考的文章肯定要滾瓜爛熟,其他的可以多背一些課本上的或者經典的文言文。平時也可以閱讀一下《史記》等著作。
-
5 # 秋雨庵隨筆
雖然我是文科生,但我也煩文言文,後來我想了個辦法,去讀古人寫的筆記小說,小品文,這裡先推薦兩部,一部是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一部是曹海東的《諧文趣心:歷代寓言小品》。因為小品文故事性強,篇幅短小,而且有文白對照、註釋,這樣就非常容易讀進去,而且很快就能讀完一篇,如此一來,頓生滿滿的成就感。我在讀的過程中,慢慢在潛意識中產生了文言文語感,也就是說到了後來,基本上可以不用看白話文註釋了,因為我覺得白話文翻譯得太冗餘,不如文言文傳神精煉,所以我就直接看文言文,而且不覺得吃力,除非遇到個別句子不明白,個別字詞不明白,我才會去看翻譯,看註釋。相信我,積土成山,積善成德,量變在達到一定程度後必然會產生質變的。
-
6 # 老穆說語文
老穆解析
不同的學生學習文言文,會有不同的心境和感受。
有的學生充滿了好奇,想要探知未知的古代世界;
有的學生則充滿了厭倦,覺得文言文生澀難懂,並且枯燥乏味。
穆老師昨晚深夜加班,為學生們註解了一篇文言文——《龍捲風》,雖然耗時比較長,但為了學生,穆老師一點也不覺得累,反而很幸福!
文言文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能更好地瞭解古代世界,繼承中國優秀古代文化財產……
更因為升學考試要考查!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情況。
那麼,我們該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學習文言文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感興趣的同學或家長可以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一、明白文言文對於升學考試的重要性
文言文閱讀,往往是學生之間拉開差距的一道考試題型。不僅分值高,而且難度大。
二、跟著穆老師逐字逐句去翻譯文言文
都說文言文閱讀難,為何難?就是因為你讀不懂文章內容。
為什麼讀不懂文章內容呢?就是因為你的實詞積累量不夠。
跟著老穆學文言文註解,不斷積累常用實詞數量,提高文言文理解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穆老師給大家發一些之前做的文言註解,倘若您的孩子需要,儘管拿去學習!
三、透過訂正試卷上的文言文錯題,提高文言文答題能力
四、掌握文言必要的18個虛詞意義及用法
虛詞意義及用法例舉——而
五、掌握必要的特殊句式
六、掌握翻譯技巧
七、掌握斷句技巧
八、概括和分析文章內容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
7 # 拿筆小昕
實在不行,就背吧。
說實話,對於感覺學文言文吃力的人來說,一旦走入社會,文言文基本也用不上。
但是,為了考試,那就背一背咯。
真的背多了,往往文言文還真就通了。
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
別不信,或者覺得煩,之前的私塾,學四書五經的時候,就是讓學生大量背誦的。先別管懂不懂,就當密碼本,背下來再說。
文言文的歷史成因,沒別的,當時沒有紙,或者紙太貴。
且古代的史官跟著皇帝屁股後面做記錄的時候,需要速記。
毛筆大家知道,書寫速度是比較慢的。
所以,才有了類似速記文子的文言文。
但好在,文言文字雖精煉,但語法依然嚴謹,只是需要足夠熟悉。所以,有興趣的人,可以去透過擴大閱讀量去進一步學習。好比海量讀英文繪本的孩子,英文學得好。
不喜歡文言文的人,為了考試,那就下功夫去背吧。當年祖宗們都是頭懸樑追刺骨的玩法,數千年來的學習經驗,絕對有效。
能把課本上的文言文都背下來,相信考試也丟不了太多分了。背完了如果還能一字一句的搞懂,那就能不丟分咯。
心動不如行動。
先找偏篇短的開始吧:
《黔驢技窮》
哦,不
《黔驢技之窮》
哦,不不,
……
《松下行知足》
-
8 # 卓越麥斯大掌櫃
深圳小作家作文覃老師為你解答分享:
深圳小作家作文閱讀寫作教師,四位一體作文教學法創始人,10年以上閱讀寫作一線教學輔導經驗,擅長中小學語文閱讀寫作啟蒙教學輔導,小升初、中考閱讀寫作教學輔導。
深圳小作家作文覃老師教你如何學習文言文
1、大量積累文言實詞,掌握它在不同語境下的不同意義。
大部分實詞都有多義性,在不同的語境裡面有不同的意思,這就給學習增加了難度,例如於字就有很多意思,表被動、在、由於、語氣助詞等。要掌握經常用的表達。
還有古今異義和通假字,也需掌握,掌握最常見的就可以了。
2、分清楚虛詞,掌握它們在句中的詞性和作用和文段中的意義。
虛詞常考的有十八個,虛詞考察兩方面,一為其在文段中的意義,一為句中的詞性和作用。
有些虛詞是實詞轉化而來的,所以要經常練習,多讀多背,掌握語感。
同一個虛詞在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表達意思,如焉,句首表反問,句中表於之,句尾表助詞,當然,也不至於此。
3、瞭解古漢語的語法知識,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語法是學習文言文的關鍵,主要包括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
詞類活用,文言文中的實詞在有些情況下,可以改變在句子中的用法和詞性,如臣活之中的活是使動用法,使……活,如吾得兄事之中兄是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一樣。
特殊句式包括判斷、省略、被動、賓語前置、狀語後置等。如何陋之有應為有何陋之,是賓語前置。
-
9 # 西山語石
01 學習文言文並不難
文言文是相對於白話文而言的。實際上,文言文也是脫胎於口頭語言,一般認為是以先秦時期,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口頭語言為基礎而形成的書面語。後來,口語隨著時代的變化不斷變化,而文言文卻越來越趨於定型,雖然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但是變化相對比較微小。這樣的好處是,千年之後的人們還能夠順暢地讀懂讀通千年之前的文獻資料,瞭解古代的社會環境,瞭解古人的思想文化。
有好必有壞,有陰必有陽。於是問題來了,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差距越來越大,以至於文言文成為不同於口語的另一種語言,這給學習文言文帶來一定的困難。
這個問題不僅是現代人所關心,古人也面臨同樣的困境。
但是,翻開史書,我們往往可以看到這樣的敘述:王勃“六歲善辭賦”,駱賓王“七歲能賦詩”,李百藥“七歲能文”,劉慎虛“八歲屬文上書”。這是唐代學習文言文的情況,七八歲的小孩子,不僅能讀懂古文,還能運用古文寫作。而且,還不是特例,是普遍情況。
難道古人比現代人更聰明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以近代人物為例,康有為“七歲能屬文”,梁啟超“六歲畢業五經,八歲學為文,九歲能日綴千言”。
可見,學習文言文並不難。我們覺得學起來困難,覺得枯燥乏味,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我們沒有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02 如何學習文言文有道是,只有緊跟大牛,才能成為牛人。要想知道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和技巧,就得先看看前人是怎樣學習的。跟隨大牛的腳步,看看牛人的八卦,順便就把學習方法給掌握了。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周振甫先生的著作《怎樣學習古文》。這本書寫得一點都不枯燥,都是經驗之談,而且介紹的都是大牛的學習經驗。比如,是開明書店的創辦人章錫琛先生,他小時候的讀書經驗是這樣的:
開始讀《四書》時,小孩子根本不懂,所以老師是不講的。每天上一課,只教孩子讀,讀會了就要讀熟背出。第二天再上一課,再教會孩子讀,讀熟背出。到了節日,如陰曆五月初五的端陽節,七月初七的乞巧節,九月初九的重陽節,年終的大節,都不教書了,要溫書,要背書。如在端陽節要把以前讀的書全部溫習一下,再全部背出。到年終,要溫習一年讀的書,全部背出。到第二年年終,除了要背出第二年所讀的書外,還要揹帶書,即把第一年讀的書也要連帶背出。
清華大學法學院江山教授也有學習文言文的經驗文章。他說,任課老師中有一位老先生叫張紫葛,赤手空拳上教室,然而從《尚書》以下,至《史記》、《漢書》,竟是一路橫背如流,課堂中的典故、軼聞直如秋風落葉。這種國文功底和講授方式震驚了全校師生。老先生關於學習文言文的方法也很簡單,去背《古文觀止》。江山老師很聽話,一天背一篇《古文觀止》。終於從背書中嚐到了味道,最明顯的是看古籍順溜了。
巴金先生在《談我的散文》中回顧一生的創作道路時說:“我後來寫了二十本散文,跟這個啟蒙先生很有關係。”“像《桃花源記》《祭十二郎文》《赤壁賦》《報劉一丈書》等等。讀多了,讀熟了,常常可以順口背出來,也就能慢慢地體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能慢慢地摸索到文章的調子。”這個啟蒙老師,就是《古文觀止》。
王力先生在《怎樣學習古代漢語》中也說:“學習古代漢語,我看要多讀些好文章。可以讀讀《古文觀止》。”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你要讀懂詩詞,就要多讀背後詩詞,比如《唐詩三百首》;你要讀懂古文,就要多讀多背古文,比如《古文觀止》。方法很簡單,效果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需要自己去嚐嚐這個梨子的味道。好吃不好吃,誰吃誰知道。
-
10 # 語文思維
首先訂正題主問題中的一個詞:枯燥。學習文言文是不枯燥的。
古文裡有生動簡潔,蘊含哲理的故事。大家熟悉的《兩小兒辯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鄒忌諷齊王納諫》《燕子使楚》《南轅北轍》,不一列舉。薰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古文裡有鏗鏘和諧的音韻美。《詩經》《離騷》《陋室銘》《岳陽樓記》《滕王閣序》,哪一篇不是一經誦讀就經久難忘啊?
古文裡有數不勝數的故事,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讀者,為各種藝術形式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一部《史記》,一部《三國》,一部《水滸》,蕩氣迴腸的故事激勵著、興奮著一代又一代的華人,怎麼不可以適當地引進我們的作文?一部《西遊記》,一部《鏡花緣》,曲折離奇的故事怎麼不牽動讀者的心呢?
那麼,怎樣學好文言文呢?1.掌握文言文斷句的方法,讀準句讀。
2.掌握常用的文言實詞,特別是,掌握詞性活用,掌握古今異義詞,準確翻譯。古文用字惜字如金,非常簡潔,單音節詞非常的多。翻譯時要結合上下文準確理解。
3.掌握常用的文言虛詞以及它們的用法。俗話說:之、乎、也、者、以、焉、哉,安得妥當是秀才。文言文與現代文的最大區別就是虛詞的大量運用。所以,熟悉古文虛詞的含義和用法,算是又翻越了一座山。
4.掌握古代常用的文言句式。如判斷句、倒裝句、省略句。
5.故事性強的文章用表演法來激趣味。如《蜀鄙二僧》《晏子使楚》《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文章,都是能進行表演的很好的文章。
補充:翻譯的注意事項。1.時間、地點、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可以不翻譯。
2.單音節詞變成雙音節詞。
3.按照現代文的語序,把句子理順。
4.湊足音節的地方,重複的地方把它省去。
-
11 # 小初的書聲影像
鑑於提問中並未提及學習文言文的主體是誰,加之這個話題不是一篇問答就能回答詳盡的,以下就主要圍繞家長如何輔導孩子學習文言文來重點談談。
一、不要急於讓孩子學習文言文語法,先讓孩子從閱讀中體會,家長可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例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在平時作為課外讀物,與孩子一起親子共讀,或者鼓勵孩子獨立閱讀,培養孩子的語感,為文言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文言文之所以會給人以“枯燥”的感覺,我覺得有一個原因是其中涉及的文言知識點太多了,拿到一篇文言文,讀不懂,看不明白,因而越學越覺得沒意思,漸漸地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孩子學習文言文的初始,我建議家長先不要將關注點放在語法知識點上,縱然文言文的學習離不開這些知識點,但是將它們滲透進文言文的閱讀中,讓孩子在潛移默化間接受這些知識,遠比直接從語法知識入手,更容易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以下,我便為家長們推薦兩本書——《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它們可以作為輔助讀物,引領孩子走進文言文的世界。
《聲律啟蒙》是訓練兒童應對、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它讀起來琅琅上口,猶如唱歌一般,容易為孩子所接受。全書按韻分編,對於孩子來說,朗讀時的旋律感和節奏感會帶給他們一種美好的文字型驗,是孩子學習文言文的很好的輔助讀物。
以下選取《聲律啟蒙》上卷的一段作為示例:
雲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人間清暑殿,天上廣寒宮。兩岸曉煙楊柳綠,一園春雨杏花紅。兩鬢風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煙雨,溪邊晚釣之翁。《笠翁對韻》亦是用來熟悉對仗、用韻、組織詞語、學習古文的基礎讀物,它從單字對、雙字對、三字對、五字對、七字對到十一字對,讀起來聲韻協調,頗有韻味,其文字之美,相信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都會喜歡上它的。
以下選取《笠翁對韻》卷二中的一段作為示例:
寒對暑,日對年。蹴踘對鞦韆。丹山對碧水,淡雨對輕煙。歌宛轉,貌嬋娟。雪賦對雲箋。荒蘆棲宿雁,疏柳噪秋蟬。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兒憐。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濤騎馬,接籬倒著杏花天。這兩本書都可以作為孩子學習文言文的基礎讀物,每天讀上一段,日積月累,對於文言文的學習必有助益。
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可以在語音、詞彙、修辭等方面得到訓練,培養語感,這是直接講解文言語法知識所不能帶給孩子的美好體驗,它蘊藏在朗讀的聲音裡,蘊含在閱讀的回味中,一點一滴,流進孩子的心底。
此外,由於書中的內容涵蓋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等,孩子還能從中學到不少相關知識,調動孩子求知的樂趣,於不知不覺間,既幫助孩子積累了文言文的詞彙、語句等,又引導孩子增長了見聞與閱讀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我們都知道,文言文的學習離不開背誦,多讀、多記、多背對於日後文言文的進階學習大有裨益,如果孩子有興趣,家長也可以鼓勵孩子背誦其中的段落。
至於擔心孩子讀不懂的問題,《聲律啟蒙》、《笠翁對韻》中的語句大多還是比較好理解的,一般,家長即可給予孩子一定的輔導,對於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孩子來說,也可以參照文中釋義獨立閱讀。而且市面上有售的大多數版本中亦有詞義註釋、語句解析,部分版本的書籍中還有一些精心設計的小欄目,這些都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義,家長可以在選購時,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版本。
鑑於書中部分語句涉及到一定的背景知識,即使對家長來說,也是有一定“理解困難”的,因此,建議家長先將文中涉及到的相關故事、典故等做一瞭解,講解給孩子聽,也可以鼓勵孩子自己查閱相關資料,瞭解文字背後的故事。這樣一來,在知道了是什麼意思後,想要讀明白、背出來便不會覺得“困難”了。在有些版本的書中,亦有相關的背景知識介紹,家長在選購時,也可以留意不同版本的異同,選擇自己需要的版本。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對於遇到的不懂的、不理解的詞句,一定不要怕麻煩、偷懶而不去認真解讀,否則,對於孩子學習文言文是沒有幫助的。
家長是孩子的榜樣,也是在給孩子做示範,把一句話背後的意思瞭解清楚,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過程,孩子會從中有所收益,對於日後學習文言文也會更有興趣,更能持續學習下去。
除了《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市面上還有其他相關的國學類書籍,家長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喜好、接受程度等,為孩子選擇相應的書籍,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二、從篇幅比較短的“小古文”開始,從理解文字,到翻譯語句,賞析文章,輔以練習,逐步培養孩子的文言文閱讀能力。這裡所說的“小古文”主要指篇幅不長、短小精煉的文言文。
如何運用小古文,培養孩子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以下舉例來說。
例如下面這篇《放風箏》,文章很短,僅有12個字:
瞧,就是這12個字,為我們描摹出了一幅生動的放飛風箏的畫面。
在這篇小古文中,理解上比較有難度的詞彙是“汝”,拋開這個字,對於識字的孩子來說,完全可以獨立閱讀,並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所以,家長只需講解一個字“汝”,便可解開孩子的心頭之惑。
甚至在講解前,家長可以讓孩子先來猜一猜,這個“汝”字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知道,這個“汝”字是“你”的意思,但是孩子未必知道。如果孩子不知道,家長可以為其講解,也可以參照圖書或者相關資料,為孩子解答。
如果孩子能夠猜出它的意思,請家長一定給孩子一個大大的擁抱,因為有可能孩子從後句“我後行”中,運用對仗的原理,猜出了這個“汝”是“你”的意思,亦或孩子是透過別的理解或方法,想到了答案,無論怎樣,這都是孩子學習文言文邁出的可喜一步,給予TA鼓勵,TA一定會走得更遠!
接下來,家長便可以引領孩子在朗讀聲中,讓孩子感受文言文的美妙了,相信我,讓孩子讀上幾遍,TA不止很快會背了,而且還能將文章的意境描述出來,甚至會仿照這篇小古文,自己再寫出類似的“文章”來。
於是,這便進入了一個由“輸入”到“輸出”的過程,是謂孩子自覺地學習了古文,並自覺地運用了古文。
如果孩子的能力許可,請家長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讓孩子模仿《放風箏》,也寫一篇這樣的小文章,家長只需提一個小小的要求——用到其中的一個字“汝”,試試吧,孩子一定會帶來驚喜的!
如果孩子喜歡繪畫,還可以在朗讀之後,畫一幅《放風箏圖》,或者將自己仿寫的小文章也畫出來,用畫面來表現古文的意境,這必定是一堂美妙的古文閱讀、賞析課!
不要小看這一個“汝”字,學習古文就是在這樣一個個字、一個個詞、一句句話的積累中,逐漸開啟天地的。
成長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孩子學習古文亦是如此,不要貪多,從“一”開始,循序漸進,孩子定會更有興趣持續地學習下去。
鑑於篇幅,類似的小古文閱讀在此就不一一舉例了,家長可以在書店選擇一些集結成冊的小古文,或者在網上搜集相關的文章和資料,來輔導孩子閱讀文言文。
建議家長選擇這些圖書或資料時,可以看看其中是否設有練習題,這些練習是否適合孩子,在讀小古文的同時,輔以適當的練習,效果會更好。
此外,故事對於孩子有著天然的吸引力,在孩子學習文言文時,不妨利用這一點,引領孩子走入文言文的大門。
例如短小的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上圖為《守株待兔》),這些故事比較受孩子喜歡,孩子在閱讀時,因文章本身的故事性,孩子讀起來不會覺得枯燥,容易接受,而且這類文章通常語句精煉、言簡意賅,涉及到的知識點也易於為孩子所接受,孩子在學習時不會感到太吃力。
家長亦可為孩子選擇相關的圖書或學習資料,學習方法如前所述,當然了,家長也可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接受能力等個體情況,採取適合孩子的個性化學習方案。
三、家長輔導孩子時,建議在閱讀中引導孩子學習文言文語法知識,不要將語法孤立起來,讓它滲入日常的學習中,在學習之後,加以鞏固、複習。文言文的語法知識點很多,有實詞、虛詞,有詞類活用,有通假有倒裝,等等等等,一個字、一個詞都需要積累。
但若將它們孤立地來學,勢必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興趣,因此,我不建議家長在輔導孩子時,以主講語法知識點為主,還是那句話,讓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去感受、去體會文言文的精妙,讓知識點滲透在故事裡、文字中,結合具體的語句,讓孩子體會這個知識點是如何存在、如何運用的。
對此,建議家長在孩子閱讀文言文時,先讓孩子粗讀,然後再精讀。
粗讀,可以保持孩子的閱讀興趣,不至因為某個知識點被打斷,讓孩子先把這篇文章讀下來,大體領會它的意思。
然後,再做精讀,針對孩子不會、不懂、不明白的地方,參考相關注釋或翻譯,為孩子做講解,或者有能力的孩子也可以參考註釋獨立學習,由此,把一篇文章吃透、學懂。
最後,輔以相關練習,檢驗是否學會了,是不是明白其中的字、詞、句,是不是能將其背後的含義總結出來等等,同樣的,先粗後精,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做錯了沒關係,先讓孩子勇於做、願意做,然後再結合正確答案,來改進做得不對的地方,將知識點做進一步消化、吸收。
需要提醒一點的是,學習文言文是需要鞏固、複習的。
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點,會對後續閱讀新的文章、學習新的知識點打下基礎,況且文言文的知識點是一個體系,這些知識之間是有關聯的,所謂“溫故而知新”,需要家長引導孩子做到,即便不是“每日一練”, 也儘量安排出時間來學習、複習。
四、透過唱歌、看節目等新鮮、有趣的方式,調動孩子的興趣,學習文言文。例如,有些詩詞被譜寫成了歌曲,便可以放給孩子聽,或者讓孩子學著唱,從而調動孩子學習古文的興趣,從歌聲中,理解文字的內涵、情感,進而運用到文言文的學習中,也不失為一種有趣的方式。
再如,大家熟知的《詩詞大會》這樣的節目,就可以推薦給孩子看,家長與孩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節目,一邊學習詩詞,學到的知識同樣可以運用到文言文的學習中,何樂而不為呢!
-
12 # 教育坤坤說
文言文之所以“枯燥”,根本原因是沒有讀懂,或者說沒有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在讀文言文的時候自然是味同嚼蠟一般難以下嚥。但同時有人疑惑,文言文真的應該在義務教育階段強制學習嗎?文言文和古詩詞將成為大語文時代的關鍵
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大語文時代已經到來,得語文者的天下早就成了家長們的普遍共識。補習英語不再是補課的首要選擇,各種國學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價格往往不菲。而對大語文時代貢獻最大的,正是古詩詞和文言文。據官方訊息,今後語文教材之中,古詩詞和文言文數量大幅度增加。
不同於古詩詞押韻好學,文言文相對於如今的白話文非常地拗口,“枯燥”也就成了許多人對於文言文的認知。
那麼,如何去學習枯燥的文言文?1.破除內心的恐懼。不少學生對於學習文言文是有恐懼感的,認為這樣的古文晦澀難懂,自然也打不起精神來學習,即便是埋頭苦學,但最終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亦或者是學生,首先要破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心理障礙。
2.融入到其歷史背景之中。文言文難學,主要還是因為其歷史久遠,古人文中描述的事情和人物太過於抽象,語言表述又與白話文區別很大,學習時自然就會無從下手。所以,要想真正融入到文言文之中,就要先融入到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之中,再去學習文章時就會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3.讓學習有獲得感。不少學生對文言文無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完之後沒有什麼獲得感。在學完古詩詞以後,偶爾還可以言文爵字顯擺顯擺,但文言文顯然不具備這一特質,所以在學習文言文時,要讓學生有一種獲得感,有了獲得感才能夠更有動力學習。不過,這件事還需要老師來做,把一篇文言文的前世今生全都翻出來,歷史、趣聞、作者個人生平、當朝人的評價等等都可以,而不應該僅僅是隻讓學生學習了一篇古文。
4.培養學習古文的興趣。即便是對於學習文言文頗有心得的學生,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短也不會主動學習文言文。所以,寒窗苦讀十幾年,只有培養了學習古文的興趣,才能真正以不變應萬變,不畏懼語文的學習。
文言文是否值得學習?一般來說,入選教科書的文言文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而且語文教科書幾經修訂,課本內容也多次刪減,權威性自然毋庸置疑。不過,有許多人還認為文言文中不少都是記錄古人的家國情懷、衣食住行甚至愛恨情仇,除了文言文體本身的研究價值以外,似乎不應該得到教育部門如此的重視,更不應該成為學生們學習的“負擔”,對此你怎麼看?
-
13 # 陳道農
你的問題就是答案。因為枯燥而覺得難,假如不枯燥呢?或許就不難了。嘗試著從詩詞歌賦這類優美的文字入手,或者跟隨一個有趣的國學老師步入國學世界,都是不錯的辦法。只要有心總會有路,世上最難得往往是邁出第一步,而這個難往往又是自己意想出來的。這個時候“衝動”一點不是壞事,這一步邁出來回頭再看,你會覺得沒那麼難。試試看吧。
-
14 # 學爸陪娃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文言文。枯燥乏味,有些字詞讀起來拗口。並且文言文是需要背誦的,所以很少有孩子能夠對文言文有興趣。
當孩子讀到文言文中的詩詞之美的時候,可能孩子對文言文的學習就會提起更多的興趣。
古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孩子們能夠記住的詩詞,大多都是讀起來朗朗上口並且很有韻律的。
我們現在想一下子我們能夠記住的詩詞有哪些?
肯定都是朗朗上口的一些個容易記住,並且一些是我們小時候學的詩詞。
長大之後我們學的那些無論多麼有文采,無論我們辛辛苦苦用了多久,背誦最終我們發現我們學的這些詩詞都送給了語文老師。
記不住,這就說明誰記詩詞都是有遺忘的,想要不遺忘,那麼就是頻繁的複習。
對於詩詞的學習。只有學得進去的才會對詩詞有興趣,我們看到詩詞大賽那些的選手的表現很羨慕,但他們也是在10次的學習當中付出了。辛苦和努力並且是持續的學習。
總之一點就是學詩詞要培養興趣。 -
15 # 文字的文清
中學教材中的文言文都是名家名篇,但對於學生來說,讀起來枯燥乏味,學起來比較吃力。其實文言文就是古白話,與現代白話文很相似,只不過有其獨特性罷了,只要學習得法,也是能夠學好的。
學習文言文沒有什麼捷徑,最主要的是要多讀,並學習掌握文言文中古字通假、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學起來就容易多了。
一是對照註釋,通讀全文。讀時首先要透過看註釋、查字典等,掌握文中出現的生僻字,弄懂其音、形、義。其次通讀全文,從整體上初步瞭解課文的大體內容。再次,反覆對照註釋,再讀一遍,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是細讀課文,突破難點。在通讀的基礎上,再逐句逐段仔細閱讀,對細讀課文中遇到的與現代文不一樣的字句,如通假字的讀音、實詞的多義、虛詞的作用以及難懂的句式等,都要對照時代背景和上下文的意義來逐一突破,並進一步分析文章結構,增進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是精讀課文,領會特色。精讀時要特別注意斷句和語氣,要儘量讀出語氣、語調和節奏。透過精讀,以便更進一步地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到課文的風格特色。
四是翻譯課文,提高能力。文言文翻譯一般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翻譯時,要注意補全省略的部分,照譯文中的專有名詞、人名、地名、物名、年號、國號等,把倒裝句、賓語提前等句子轉変為現代漢語句式,但個別語句詞可不譯。
按照上述學習方法多學幾篇文言文後,就能逐漸掌握學習文言文的秘訣,從而學好文言文。
-
16 # 吖濤啊
如果一個學生對於中國的歷史文化比較感興趣,肯定也是對於文言文產生興趣的。如果你不喜歡文言文,說明你還沒有真正領悟到古代文學的美。其實大家可以透過讀一些有意思的文言文作品,開始建立起對於文言文的興趣。而且文言文的學習也並沒有大家想象當中那麼難,大家在學習之前先不要感到害怕。學文言文覺得枯燥怎麼辦?怎樣學文言文才能學進去?
文言文之所以“枯燥”,根本原因是沒有讀懂,或者說沒有掌握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在讀文言文的時候自然是味同嚼蠟一般難以下嚥。但同時有人疑惑,文言文真的應該在義務教育階段強制學習嗎?
文言文和古詩詞將成為大語文時代的關鍵
隨著高考改革的推進,大語文時代已經到來,得語文者的天下早就成了家長們的普遍共識。補習英語不再是補課的首要選擇,各種國學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價格往往不菲。而對大語文時代貢獻最大的,正是古詩詞和文言文。據官方訊息,今後語文教材之中,古詩詞和文言文數量大幅度增加。
不同於古詩詞押韻好學,文言文相對於如今的白話文非常地拗口,“枯燥”也就成了許多人對於文言文的認知。
那麼,如何去學習枯燥的文言文?
1.破除內心的恐懼。不少學生對於學習文言文是有恐懼感的,認為這樣的古文晦澀難懂,自然也打不起精神來學習,即便是埋頭苦學,但最終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亦或者是學生,首先要破除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心理障礙。
2.融入到其歷史背景之中。文言文難學,主要還是因為其歷史久遠,古人文中描述的事情和人物太過於抽象,語言表述又與白話文區別很大,學習時自然就會無從下手。所以,要想真正融入到文言文之中,就要先融入到這篇文章的歷史背景之中,再去學習文章時就會有一種似曾相似的感覺。
3.讓學習有獲得感。不少學生對文言文無感,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學完之後沒有什麼獲得感。在學完古詩詞以後,偶爾還可以言文爵字顯擺顯擺,但文言文顯然不具備這一特質,所以在學習文言文時,要讓學生有一種獲得感,有了獲得感才能夠更有動力學習。不過,這件事還需要老師來做,把一篇文言文的前世今生全都翻出來,歷史、趣聞、作者個人生平、當朝人的評價等等都可以,而不應該僅僅是隻讓學生學習了一篇古文。
4.培養學習古文的興趣。即便是對於學習文言文頗有心得的學生,如果不是為了應付考試,短也不會主動學習文言文。所以,寒窗苦讀十幾年,只有培養了學習古文的興趣,才能真正以不變應萬變,不畏懼語文的學習。
文言文是否值得學習?
一般來說,入選教科書的文言文都是經過教育專家精心挑選出來的,而且語文教科書幾經修訂,課本內容也多次刪減,權威性自然毋庸置疑。不過,有許多人還認為文言文中不少都是記錄古人的家國情懷、衣食住行甚至愛恨情仇,除了文言文體本身的研究價值以外,似乎不應該得到教育部門如此的重視,更不應該成為學生們學習的“負擔”,對此你怎麼看?
-
17 # 快樂教主Helen
懂的懂的慢讀,懂不懂的快讀,先讀一遍,知道大概內容,然後再一句一句地讀,通假字都找出來,自己試著翻譯後再記憶,試試,肯定快
-
18 # 足智多謀露珠e3
文言文其實並不枯燥。學習文言文其實並不難,以下是學習文言文的方法總結。
一、字詞積累
學習文言文沒有足夠的詞彙量,一切都是空中樓閣,紙上談兵,所以字詞積累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積累文言字詞,一般說來不要死記硬背,要本著“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文”的原則,有機結合“語境”去揣摩。
文言文首先要大量積累實詞,要把每一課書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漢字、古今異義詞”作為積累的重點。
二、斷句練習
古人寫文章,沒有標點符號,因此,如何斷句直接影響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理解關鍵的詞語,判斷清楚詞與詞之間的關係。
2.要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識。如人名、地名、官職名等的表達方法,委婉、避諱的行文習慣等。
3.掌握文中對話、轉述、引用的一些規律等。如文中常以“曰”、“雲”、“謂”等詞語作為引用、轉述內容前的標誌。
4.根據常用於句首、句尾的詞語來判斷。如常用於句首的詞有蓋、夫、是時、後、既而、然且、然則、公、竊、寡人等詞。常用於句尾的有與、邪、乎、哉等語氣助詞和奈何、也夫、矣哉、云爾、云云等複音虛詞。還有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獨立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嘻等等。
5.還可以根據句中常見的慣用詞語來斷句。如表示序數和表示順序的詞語,表示疑問的詞語。
此外,還可以根據常用句式、固定句式或修辭手法來斷句。
三、語法歸納
語法歸納就要把古漢語中特殊語法現象進行一一歸納。除了分門別類歸納實詞中的“一詞多義、詞類活用、通假漢字、古今異義”等語法現象外,還要把古漢語中的虛詞的用法進行歸納,還要把主要的五種文言句式:判斷句、疑問句、被動句、倒裝句和省略句等分門別類的進行歸納整理。
掌握了這些語法規律,學習文言文就會得心應手。
最後,多背多記,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回覆列表
古文枯燥乎?不枯燥!學進去了,就別有洞天。學不進去,什麼都會無聊。
古文難學乎?不難學!尋得法了,就一馬平川。學不得法,就會詰屈聱牙( jí qū áo yá )
古文即文言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傳承文化,古為今用,做一個有文化的華人,古文是必須要學習的。
古文往往給人以古老、深奧、僵化,枯燥之感。其實,這不是古文字身的問題,而是教學的問題。
讀《論語》,會發現孔子的學堂上,遠比我們的課堂活潑、輕鬆、幽默的多,很有團結、緊張、嚴肅、活潑之氣象。
當然,文言文學習與白話文學習還是有差異的。雖然同是中文,但二者用來表情達意的句式結構差別頗大。
下面講講小學和中學兩個階段的古文學習方式:
一、小學階段
在遊於藝的教學形式下,背誦為主,抄寫為輔。
要讓孩子喜歡並明白所讀那些不苟言笑之乎者也的古文,形象、活潑、好玩的教學形式是不二的選擇。遊於藝即遊戲化教學是最佳首選。
小學階段,不宜從語法句法詞法等文法知識角度學習古文,要將其作為“道具”,從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角度,遊學於其間,聲讀於其中,習禮於其裡,獲得書香。
利用良好的記憶力,背誦古文。在習字中,工工整整,恭恭敬敬把古文或字、或句、或段、或全文抄下來。如果可能,可以自己根據對古文的理解作插圖插畫,增加趣味性和理解方式。
小學古文理解以故事演繹為主。故事側重趣味性,語法講解宜粗不宜細。
老師可以組織孩子編劇本,演小品,既增加樂趣,也容易理解。
按照孔子的教育方針:志於道,居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學習文言文:
1、儀式感
讀書儀式感,會讓孩子對書籍有恭敬心。
古人讀書,從來就有,席不正不坐,手不潔不觸之規矩。
從孩子接觸經典那一刻起,就要有規矩抑或儀式。司馬光讀書前,要洗手。翻書時,小心翼翼。誦書時,要站起。讀畢,小心翼翼合上書,並鞠躬敬禮,把書放歸原處。
我們可以借鑑。老師要先示範讀,然後再帶領大家讀。讀時,大家要起立。眾人讀畢,要請每個同學上臺來讀。
孩子上講臺,面對大家要鞠躬。雙手莊重捧書,一字一句,讀聲琅琅。若讀錯了要重讀,少讀或多讀皆要重讀,讀畢下臺前,要鞠躬。拿書放書,要輕手輕聲。
2、遊戲式
讀書遊戲式,會讓孩子對書籍有歡喜心。
教學遊戲化,2500年期的孔子老師就提出來了:遊於藝。
古文讀起來琅琅上口,如唱讀。除誦讀外,還可以表演,就是把所讀古文改編成可以表演的小品或者故事。
《論語》的對話格式文體,特別適合改編成小品。結合生活,以遊戲方式學《論語》,會大大煥發2500年《論語》老人的青春,拉近和孩子們的距離。
3、生活化
讀書生活化,會讓孩子對書籍有同伴心。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不要死讀死,會讓人枯燥無聊的。要活學活用,由此讓人心生歡喜。課上學了,課下用了,會讓孩子覺得有用,以後就會不知不覺帶入生活中,與自己同伴。
生活中,從待人接物,到衣食住行;從應對進退,到言談舉止,老師家長要時刻提醒、督促孩子把所讀的文言文相關內容,有意識的應用其中,做到知行合一。
最快樂的學習莫過於學習與生活合一。下面,讓我們看一幕孔子的理想學習生活片段: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呼舞雩,詠而歸。
二、中學階段
在經典吟誦教學模式下,讀寫為主,譯作為輔。
對中學生來說,閱讀經典原版,並一以貫之於古文學習中。
朗讀閱讀誦讀背讀,邊讀邊思考,不要拘泥於一字一句,理解大意,讀懂大概,然後再逐段細化理解,逐段背誦,逐段抄寫,逐段翻譯,以作文方式和思維,寫作譯文,每讀完一篇課文,便再抄寫原文一遍。
每天堅持吟誦原版經典,是學習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把一些諸子百家的代表性經典與文章,一以貫之於學習始終。
理解故事演繹與說文解字並重。中學的故事偏重哲理性。語法講解,粗細相間。
再者,將文言文學習,與歷史課結合,以專題方式,融入到閱讀學習中。
比如讀到諸葛亮、曹操的古文時,可以配合著《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相關篇章增加寬度和深度,也增加趣味性和理解樣式。
誦讀以貫之,思索以通之,此乃讀經之道也。
下面,推薦若干經典與經文如下,供參考:
1、史記
2、論語
3、孟子
4、古文觀止
5、荀子·勸學篇
6、墨子·修身篇
7、莊子逍遙遊
8、孫子·始計篇
9、鬼谷子·捭闔
10、管子·形勢篇
11、商君書·更法篇
12、韓非子·忠孝篇
13、李斯·諫逐客書
後記:
子曰: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
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