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旭創業課堂

    創業沒有失敗,只是暫時停止成功了。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花點時間來做思考,來做覆盤。思考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失敗?失敗的原因有哪些?這些經驗是你創業的寶貴財富,可以避免你重蹈覆轍。反思非常重要,透過這段時間,重新思考一下。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自己的理想是什麼?可以問一下自己三個問題。我的企業是為誰?我幫我的客戶解決了什麼問題跟痛點。我提供的方式方法能夠解決客戶的問題嗎?重新思考自己企業的方向。

    另外雖然失敗了,自己在這個行業裡面的資源還在,行業經驗還在客戶也在。如果你是業務型的公司,自己就是最大的業務員,你所做的銷售都是能產生利潤的。透過自己的業務能力。我們至少可以解決生活問題。透過時間沉澱在這個行業裡面尋求更大的發展。

    如果你是服務型的企業,比如說像餐飲公司,你可以縮小自己的規模嘛,我是不是可以專門做外賣起家?就以家裡作為生產的基地,重新開始。

    創業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喪失了鬥志。加油吧!朋友

  • 2 # 希望在明天xiaojie

     一,自我反思,與認識。  既然,創業失敗,一定存在著經營上的失誤,或者是,個人能力有較大的缺陷,才導致自己的創業失敗,這個傷心的結果。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都應該有一個較好的認識,和反思,總結出,造成失敗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提升自我;更能促進思維的精進。  常言道:“吃一塹長一智”,也就是說,在這裡吃了虧,就應該變聰明一些。總之,對於創業者來說,豐富的創業經驗,都是來自於平日裡,反覆性的嘗試,與試錯。  誰都沒有一帆風順的創業之路,都是一路跌宕起伏,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走到了現在。即便是創業失敗了,也應該學會理解,擁抱一顆感恩的心。  二,學習提升。  對於創業失敗者來說,最好的改變,只能是透過合理的學習充電,才能改變思維上的短版。  不僅學習一些創業經驗,文化知識面,當時,更要多閱讀一些勵志故事書籍,很好的激發個人的生活熱情,與創業鬥志。  三,調整心態。  因創業失敗,經濟受損,幾乎每個人都習慣於用精神,語言,行為,等等方式,發洩出個人的不滿,與悲痛;外在因素的影響,也一定會徹底影響到個人的精神面貌——萎靡不振,低沉,消極怠工狀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學會變通,選擇各種符合個人愛好方式(可以走到外面的世界裡,也可以旅遊,找知心朋友聊天,更可以專心學習充電等等)。總之,只要能讓自己改變,走出困境,擁有一顆飽滿的生活態度,鬥志昂揚的精神狀態。  總之,改變命運的關鍵,都要擁有一種良好的心態,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過來,那麼,很容易迷失自我,誤入歧途,或者,走上彎路。  四,重新構建切機。  對於創業失敗者來說,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或者是,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特別艱難,惡劣的生活環境),很少有人,放棄個人的創業理想。  作為一名創業失敗者,誰都希望,自己能擁有一個非常不錯的創業機會,與環境。即使,再艱難,只要有機會,任何人都不會輕易放棄。  當然,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即便,面對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如果你沒有充分的個人能力準備,也是枉然喲!  但是,作為創業失敗者,我們不僅時刻準備著,而且,更要不斷學習充電,努力奮鬥,為個人建立,更好的人生機遇。更快的實現個人夢想!而繼續努力奮鬥。祝你早日踏上人生事業的巔峰!

  • 3 # 律協

    首先在精神上要對得起自己。要自尊自愛,自重自強,不要自暴自棄,不能隨意自我否定,更不能沉淪,要振作,拿出創業期的勇氣和激情,當是從頭再來。很多創業者在失敗後就消極沉淪,逃避現實,無心無意拿出勇氣去善後,那樣往往會招致更糟糕的結果。

    要冷靜理智看待創業合作伙伴。當初能走到一起共同奮鬥,是曾經有過共同語言,或是有共同的利益追求,甚至曾經是朋友、同學等關係,失敗往往不能僅歸咎於創業團隊某個成員,因此,要理智看待每個團隊成員的功勞和過失,不能為了逃避和推卸自己的責任而盲目指責他人,畢竟日後要彼此見人,如果搞得反目成仇,有損自己的社會聲譽,更是為將來樹敵,更喪失第二次合作的機會和可能。

    很多創業者都需要有其他投資者的資金支援,才能開始創業,創業的失敗,也意味著投資人的資金不但沒有收益,還造成了損失,因此,失敗後要及時給投資者一個合理合情的解釋,給他們一個交代,這有這樣,才能取得他們的諒解,才能在以後的創業中獲得他們的繼續支援。

    一些創業者是靠著借貸來開始創業之路,一旦創業失敗後,就面臨著債務問題。很多人是從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社交人脈圈裡借錢創業的,因此,失敗後不到不得已的情況下,儘量不要玩失蹤逃債,要跟債權人耐心解釋和協商,延緩還債,否則,會完全毀掉自己現有的人脈資源圈,將來的發展之路很可能艱辛無比,難以找到人鼎力支援你。

    創業失敗後,往往涉及到員工的遣散,這方面儘量按法律程式辦,至少要結算員工的工資,避免員工控告自己,給本就麻煩的局面添堵,讓自己無暇應接,極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創業失敗後,清算資產和釐清責任是善後的重點,與合夥人的資產分配情況,就全看它了,這也是很多創業合夥人最後鬧得反目成仇的關鍵所在。因此,為了將來彼此不埋怨,在清算資產和劃分責任上,一定要按正規手法處理,每一個處理都要大家一致同意表決透過,並立下書面協議字據,防止將來扯皮。

    創業失敗了,沒有收穫功名利祿錢財,至少也要得到一點經驗教訓,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因此,要反思失敗的原因,反思自己的失誤。

    善後事宜處理完後,就要立即著手規劃下一步的路怎麼走,不要讓失敗把自己打得不知所謂。如果資源和能力完全足夠支援自己進行第二次創業,則收拾心情,重整資源,總結經驗教訓,準備第二次創業。如果失敗得很慘烈,沒有資源進行二次創業,那就先放棄繼續創業的念頭,去找份工作先積蓄資金和能力。不要整天徘徊在失敗的夢靨裡無所事事。

  • 4 # 茶人吳老三

    我覺得你應該跟福建人學學,學他們那種頑強拼搏,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我有個朋友是福建的,在早些年來我們這邊做茶葉生意的,在我家旁邊,所以經常在一起聊天,有一次我問他做生意失敗了怎麼辦?我還是改變一下人稱,還原對話,說起來更貼切。

    我:你這麼年輕就出來做生意,本錢是父母 給的 ,還是自己掙的?

    他:這是我這幾年打工攢下的

    我:你辛辛苦苦攢下,要是生意失敗了怎麼辦?

    他:虧就虧了,回去做幾年地,有本錢再出來

    我:這麼折騰,攢點錢在家好好過日子不好嗎?

    他:這不是我們福建人的性格,從哪跌倒就從哪裡爬起來,人要不斷從失敗中吸取教訓。

    我:⋯⋯

    不知道他說的是不是真的,但希望他的精神對你是種激勵。

    (馬雲自信的笑容)

  • 5 # 閒玩兒

    首先,如果頭腦還是一團漿糊沒有走出來的話,那麼你就應該想辦法跳出這種氛圍。要讓自己完全冷靜下來,在思考下一步。

    有人說創業的成功就是建立在無數次的失敗基礎之上的,所以你要找到失敗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如果不是專案的大方向錯誤,那麼就應該繼續堅持下去。

    如果目前所遇到的困難無法暫時擺脫,那麼創業這條路就只有走曲線救援了。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自己就不能再東山在起,走逆襲之路。真正的創業者總是擁有夢想,無論到什麼境地,都不曾放棄這個夢想。

  • 6 # 人生不服輸拼死搏一搏

    先是自己心情平靜平靜,好好的想想自己之前錯在哪裡?在考慮自己現在還有什麼資源,在結合自己現在的狀態是不是可以再次創業。

  • 7 # 碼垛機器人生產線

    首先在精神上要對得起自己。要自尊自愛,自重自強,不要自暴自棄,不能隨意自我否定,更不能沉淪,要振作,拿出創業期的勇氣和激情,當是從頭再來。很多創業者在失敗後就消極沉淪,逃避現實,無心無意拿出勇氣去善後,那樣往往會招致更糟糕的結果。

    要冷靜理智看待創業合作伙伴。當初能走到一起共同奮鬥,是曾經有過共同語言,或是有共同的利益追求,甚至曾經是朋友、同學等關係,失敗往往不能僅歸咎於創業團隊某個成員,因此,要理智看待每個團隊成員的功勞和過失,不能為了逃避和推卸自己的責任而盲目指責他人,畢竟日後要彼此見人,如果搞得反目成仇,有損自己的社會聲譽,更是為將來樹敵,更喪失第二次合作的機會和可能。

    很多創業者都需要有其他投資者的資金支援,才能開始創業,創業的失敗,也意味著投資人的資金不但沒有收益,還造成了損失,因此,失敗後要及時給投資者一個合理合情的解釋,給他們一個交代,這有這樣,才能取得他們的諒解,才能在以後的創業中獲得他們的繼續支援。

    一些創業者是靠著借貸來開始創業之路,一旦創業失敗後,就面臨著債務問題。很多人是從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等社交人脈圈裡借錢創業的,因此,失敗後不到不得已的情況下,儘量不要玩失蹤逃債,要跟債權人耐心解釋和協商,延緩還債,否則,會完全毀掉自己現有的人脈資源圈,將來的發展之路很可能艱辛無比,難以找到人鼎力支援你。

    創業失敗後,往往涉及到員工的遣散,這方面儘量按法律程式辦,至少要結算員工的工資,避免員工控告自己,給本就麻煩的局面添堵,讓自己無暇應接,極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創業失敗後,清算資產和釐清責任是善後的重點,與合夥人的資產分配情況,就全看它了,這也是很多創業合夥人最後鬧得反目成仇的關鍵所在。因此,為了將來彼此不埋怨,在清算資產和劃分責任上,一定要按正規手法處理,每一個處理都要大家一致同意表決透過,並立下書面協議字據,防止將來扯皮。

    創業失敗了,沒有收穫功名利祿錢財,至少也要得到一點經驗教訓,這樣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因此,要反思失敗的原因,反思自己的失誤。

    善後事宜處理完後,就要立即著手規劃下一步的路怎麼走,不要讓失敗把自己打得不知所謂。如果資源和能力完全足夠支援自己進行第二次創業,則收拾心情,重整資源,總結經驗教訓,準備第二次創業。如果失敗得很慘烈,沒有資源進行二次創業,那就先放棄繼續創業的念頭,去找份工作先積蓄資金和能力。不要整天徘徊在失敗的夢靨裡無所事事。

  • 8 # 經典影片的回顧

    面對挫折,自強者終會知道這是人生路上必須搬開的絆腳石,更能從中體驗到戰勝困難,超越自我的快樂。如果我們在挫折面前是勇敢進攻,那麼人生就會是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

  • 9 # 果小齊vlog

    失敗有時候也不是壞事,掙到經驗了!

    要有一個好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先找個工作穩定溫飽,在這個期間總結自己得與失,有句老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之母”要從新定位自己,每一步如何去走,首先掙到點創業資金,找到自己擅長的行業,用最少的錢去投資創業,放下面子一步一個腳印穩步發展,從小的目標再到大的目標去實現!

    立即行動是最好的方法

  • 10 # 希德說創業

    我是希德,一個連續創業者。我做過好些專案,有融資好幾輪,為百萬使用者服務的產品,也有無人問津,虧損了事的專案。

    創業失敗是極其正常的事。正確的對待此次失敗,並把這次失敗的經驗總結成寶貴的財富就是你要立刻做的。

    一、總結失敗。分析在前面這段創業的經歷裡面,哪些經驗是對的,哪些決策是錯誤的。

    二、重新設定目標。是迴歸職場,還是繼續創業,要設定一個目標。

    三、重新啟程。無論是接著創業和迴歸職場,都需要定好方向,並且按照規劃的步驟一步步向前。同時要把過往的經驗運用在新的征程上。

    如果你不知道下一步是迴歸職場還是接著創業。你不妨用以終為始的角度來思考下。

    五年後,你想你成為什麼樣子?

  • 11 # 鵬城濤哥

    1,總結上一次創業失敗的經驗,多覆盤,然後看需不需要調整方向或者結合新的資源再創業,目前移動網際網路新媒體還有短影片電商,直播電商都有很多機會。多接觸創業有經驗的朋友最後確定好方向再行動。

    2,如果實在不想面對更大的壓力或者挑戰可以選擇一份工作。找準一個行業,可以讓自己沉澱1-2年,等後續積累一些資源,看還要不要再創業,或者走職業經理人方向,走管理層方向。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12 # 義烏夜市創業小祖

    來義烏這邊擺地攤開始吧,這邊有很多合法可以擺攤的地方,交攤位費就可以了,有十塊錢到200塊錢不等,可以在義烏這邊附近拿玩具啊,或者是貼膜啊,賣衣服啊開始,小一點的成本創業機會多。

  • 13 # 畫聊創業

    創業失敗是很正常的事,你如果想自己做老闆,就要有比普通人更強大的內心承受能力。沒有一個創業路上是一帆風順的。只要自己堅信初心,越挫越勇,永不放棄。在失敗中成長,選對產品,確定方向,跟上社會發展潮流。現在不是有一句話說的,站對風口,豬都可以飛起來。現在做生意不再是單純的開個店,進貨賣貨賺差價那麼簡單了。一定要有創新思維,羊毛出在豬身上狗來買單。人永遠賺不到你知識外的錢,多學習,拓展思維,把握機會,你一定可以成功!祝你好運。

  • 14 # 高維學堂

    作為一個曾經創業失敗過3.5次的連續創業者,覺得有必要站出來分享一下自己肉身填坑的故事,讓準備創業或者已經在創業路上的朋友可以科學創業,少走彎路。

    每個創業者都堅信自己的道路與眾不同,都竭盡全力追求成功。然而,只有極少數創業公司存活下來了,大部分只能煎熬至死亡或負債累累。這看起來似乎是運氣使然,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創業的前四年屬於我的創業上半場,似乎是“運氣不濟”,屢敗屢戰,歷經了三次創業生死輪迴。在那四年裡,我摸著石頭過河,用的是大多數創業者常用的“肉身填坑大法”,也就是自己犯過的大錯不要再犯。

    2012年,我懵懵懂懂地開始了人生第一次真正的創業,跟隨一位老大哥一起合夥創業。我們綜合考慮內心情懷的嚮往和現實資源的支撐,選擇了創始人俱樂部這個創業方向,以會員制的服務方式,幫助創始人去創新、升級企業的商業模式。這個想法看上去不錯,剛起步也比較順利,但因為使用者對俱樂部的產品認知是模糊的、對交付的價值成果是不可預期的,我們很快就陷入增長困境。

    說不清楚的東西,就說明其還未真正實現產品化,我們選擇了俱樂部這種產品形態,從第一天起就註定了要失敗。隨著發展會員越來越難,現金流難以為繼,我們又做了一個荒誕的決策:漲價!且加價不加量——也沒有增加實質性服務。兩年裡4次漲價,會員費從2.8萬元/人漲到7.8萬元/人,後來賣不動了,又不得不降到6.8萬元/人。

    這是一段特別痛苦和煎熬的創業經歷,不僅讓我掏空了積蓄、掏空了身體,更因為對會員、團隊、家人的種種承諾無法兌現,而讓我時刻處於極度的焦慮和巨大的壓力中,乃至失眠了好幾個月。假如你未經歷過這樣拼命掙扎而又無力掙脫的困境,很難想象其中的痛苦,我真心希望創業的你不會經歷到這些感受。

    當然,最沉痛的經歷,也會帶來最深刻的反思。我用自己“肉身填坑”,獲得了三點珍貴的教訓:

    (1)情懷創業是內部視角,容易遮蔽理性和客觀,而創業是一場向外求證的過程。

    (2)努力和成功不是因果關係。選擇正確,我們的努力才有價值。

    (3)認認真真地做好產品、服務好使用者,這是企業存在的唯一理由,這是企業的本分職責,是一切的基礎。

    依據排除法,第一次創業失敗的經驗應該會讓下一次創業離失敗遠一點。於是,我不服輸地進行了第二次創業、第三次創業,可現實不僅狠狠地打了我的左臉,還狠狠地打了我的右臉。

    我的第二次創業是投機式創業,2014年為了追趕O2O風口,我進入自己完全陌生的行業,還沒到施展身手就已經陣亡。這次我得到的教訓是:不熟不做!每個表面看起來簡單的行業,深扎進去後,你會發現裡頭的門道都很不簡單。所以說,創業,請優先在自己熟悉的領域或擅長的能力圈內尋找價值最大化的創新機會、未來機會。

    《科學創業》作者 KK

    吃一塹長一智,我的第三次創業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商學院圈子,搭建技術團隊開發了“眾籌式學習”的軟體系統,取名“我包啦”,計劃賣給各商學院EDP中心來創新改變傳統的低效招生模式。結果9個月我們成功賣出了3套,合計9000元,總收入都抵不上一個程式設計師的月薪,技術團隊都跑了。

    在連續3次創業失敗後,我環顧四周才驀然發現,創業的深坑不計其數。查理·芒格說過:“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我將永遠不去那裡。”同樣地,如果我能提前認知此處有坑,能夠看見坑、判斷坑,那我就繞開它。

    摸著石頭過河這種“肉身填坑大法”,試錯成本太高了,人生的創業黃金期是非常短暫的,沒有多少個4年還能再被如此糟蹋。更何況每次創業失敗,給團隊、家庭、社會帶來的浪費和傷害都是觸目驚心的。創業成本比我們想象的要高得多。

    放眼整個社會,超過90%的創業死亡率的失敗經驗,並沒有給“創業”本身帶來實質性的進步。創業的路,本不該是這樣。

    為了讓自己掙脫屢戰屢敗的魔咒,也為了讓身邊的創業好友們避免失敗,我開始認真探尋:是否存在一條成功機率高且可重複的道路呢?為此,我問詢了近百位成功的創始人:“‘九死一生’的創業路上,你覺得最重要的是做對了什麼?”在眾多回答中,我發現有一個答案的頻次特別高,猶如當頭棒喝。

    這個答案就是做對關鍵決策!

    企業的路,就是做對一個個關鍵決策,從而相互聯結髮展出來的。決策對錯決定生死,能力強弱決定快慢。而現實的挑戰是,我們身處的商業時代有兩大主題:網際網路化和全球化。網際網路化,加速了市場、使用者、需求、技術、模式等商業核心要素的不確定性,而企業要在這些加速度變化的要素中組合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確定性的成長之路,這使做對關鍵決策的難度係數暴增。

    同時,現今的時代對關鍵決策的容錯率也越來越低。網際網路讓全球變“平”了,這給商業帶來了資訊文明,也帶來了飽和競爭。不管你選擇哪一個行業,在你顫顫巍巍剛創業起步時,就要面對全國乃至全球的競爭對手,直接在同一個維度上展開競爭,展開市場份額和使用者的爭奪。創業變成了聰明人之間的賽跑,每一個風口、每一條賽道都會被迅速填滿,每一種有效打法都會被迅速複製。任何一個商業新機會,都有無數的成熟競爭對手參與其中。這些挑戰時刻考驗著我們,既要避其鋒芒,培育出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又要走對每一步、做對每一個關鍵決策,一招不慎就會成為“炮灰”。

    於是,幾乎所有的創業,都是一個危險性很高的選擇遊戲:活著,需要做對無數個關鍵決策;死亡,只要一兩個關鍵決策失誤!

    在創業這條沒有盡頭的路上,會接連不斷遇到岔路口:賽道的選擇、核心使用者的選擇、產品方向的選擇、商業模式的選擇、增長方式的選擇、合夥人的選擇、股權分配的設計、融資節奏的安排等,都是一個個決策大難題。每一個關鍵決策的最終確認鍵,都只能由創始人親自按下:選擇做這個還是做那個,選擇這麼做還是那麼做。

    我發現自己就是因為做錯了某個關鍵決策才掉進創業大坑裡。經歷了“血淋淋”的三次創業失敗,我從頭再出發,第一個急用知識是什麼呢?是選方向、選賽道的知識體系。在關鍵決策時刻,我遇見了天圖投資CEO馮衛東,這正是他有重大建樹的知識領域。他了解了實際情況後,建議說:“眾籌式學習模式,只是形式的差異化,無法構建可持續的優勢競爭力。關鍵還在於被眾籌老師的實戰水平和課程內容質量,你們如果能具備課程產品開發和運營能力,就自己辦一個接地氣的商學院吧。”

    馮衛東除了建議我們換賽道之外,還向我們推薦了《精益創業》這本書,也正是這本書,幫助我們在一年後發現了“科學創業”的創業新方法。

    創業3.5次,從自己躲坑到幫助其他創業者避坑,KK一直是科學創業理念的踐行者和傳播者,這次讀書日直播活動,我們也特別邀請了作者本人解讀《科學創業》,作為創業者,必須不斷學習,你未必要成為每個知識領域的專家,但必須清晰看到創業涉及的關鍵知識領域的拼圖,避免認知盲區、不踩大坑。

    創業驗證期,企業生命極為脆弱,卻要在極短時間內,用極少人、極少錢完成7大關鍵商業假設的驗證—定方向、創模式、搭班子、做產品、樹品牌、促增長、帶團隊。

    如何突破重重關卡成功從0到1?

    首先,確定每一關需要集中資源和精力解決的關鍵決策;其次,用主題式學習方法,學透相關科學方法論,拆解實踐案例;最後,大膽實踐,精益驗證,漸進式落地。

    企業的路,就是做對一個個關鍵決策,決策對錯決定生死,能力強弱決定快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孟浩然的主要作品是什麼?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