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未能與時間和解

    孟浩然是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山水田園詩派的先行者,也算是王維的導師了。他的詩往往不飾雕飾,深得超妙自然之趣。

    孟浩然一生求入仕而不得。、干謁、進京獻賦等等試過很多方法。一生都沒能進入大唐的公務員體系。

    求入仕之心切和求而不得的失落在他的很多詩作中都有體現。比如那句著名的牢騷語:“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還有離開洛陽時所作的“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等等都看得出。

    而其中最主要且最經典的還是這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孟浩然在25歲後就開始雲遊各地,干謁公卿,以求進身入仕。當時張九齡身居相位,孟浩然正遊洞庭湖,欲攜詩前往干謁,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而以干謁詩而論,孟浩然把求官入仕說得含蓄得體,不卑不亢,不露寒酸,不失分寸,委婉含蓄之間又不落俗套,可謂巧妙。可惜的是,孟浩然這次干謁仍以失敗告終。後來孟浩然又多次透過王維、張說等人引薦,終究還是沒能實現入仕的理想。

  • 2 # 舒顏離離

    《孟浩然集》《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等,其作品清淡簡樸,以五言古詩見長,韻致飄逸,意境清曠,感受親切真實,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

  • 3 # 相得益香料

    “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這首連學齡前的兒童都耳熟能詳,倒背如流的詩作,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之手。

    《春曉》的語言淺顯易懂,渾然天成,絲毫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而真景實情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自然湧流的一股清泉,透澈甘洌。讀之,如飲醇醪,不覺沉醉。正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4 # 隱居山

    孟浩然在盛唐算是個流行巨星,連李白都是他的小迷弟。古人讀書都是為了當官,學而優則仕嘛,富不如貴。孟浩然也算大富,但難大貴,當不上也當不成官,究其原因,情商(官商)太低,想靠文才(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當官,卻對大唐一把手抱怨: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王維趕緊勸孟浩然,兄弟,你官商太低了,趕緊回家歸隱吧(杜門不復出 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長策 勸君歸舊廬)。小迷弟李白當然更是慫恿他,老兄,咱喝酒尋歡,不伺候皇帝老兒(醉月頻中聖 迷花不事君)。聽人勸吃飽飯,孟浩然自稱孟山人,瀟灑風流於山水之間,成了大唐田園詩歌掌門人。所以,其主要作品應該是: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按戴建業教授說的,把在農村吃雞一事說的如此詩意,不愧為田園詩代表人物,難怪李白、杜甫、王維、王昌齡等大唐名詩人都對孟浩然推崇備至,詩歌星中的詩歌王呀。

  • 5 # 晉唐風骨

    孟浩然(公元689—740),湖北襄陽(今湖北襄陽)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隱逸卻以隱逸終老的詩人。他壯年時曾遊於吳越,後又赴長安謀求官職,終以“當路無人”,迴歸故里。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04),詩人王昌齡遊襄陽,當時孟浩然背上生了毒瘡,二人相聚甚歡。據說因為“食鮮疾動”,病逝於故鄉南園,終年五十二歲。著有《孟浩然集》。

    孟浩然的詩已經擺脫了初唐應制、詠物的狹窄境界,更多抒寫個人情懷,給開元年間的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李白用禮讚的口吻稱頌他“高山安可抑,徒此揖清芬”。王維曾把他的像繪製在郢州刺史亭內,後來遂稱之為“孟亭”。所以無論在生前、死後,孟浩然都是享有盛譽的。他死後不到十年,詩集便兩經編定,並送上“秘府”儲存。第一個為他編定詩集的王士源讚美孟浩然“文不按古,匠心獨妙”,很能代表古人對孟詩的評價。

    我們現代人所熟知的孟浩然的作品,多為他的山水田園詩,如《過故人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春曉》《宿建德江》等等。這些詩恬淡自然,清新淡雅,是他的代表作。然而,我們也要看到孟浩然的詩所表現的生活面是不豐富的,他喜歡用五言詩反覆描寫幽寂的景物、個人的失意和苦悶,多讀會覺得貧乏單調。

    現代人都認為孟浩然是田園詩人,其實他的田園詩並不多,在僅有的幾首田園詩裡,所表現的對勞動人民的感情也是有限的。其中《過故人莊》是比較突出的一首。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曾在自己的田園詩中說“鄉曲無知己”還說“農夫安與言”,流露出他對勞動人民的陌生和高高在上的孤傲。

    孟浩然是唐代山水詩的開創者,是王維的先行者和領路人。他的羈旅詩描摹逼真,如《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氣勢磅礴,格調渾然天成,作為經典廣為傳誦。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 ,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 ,空有羨魚情。

    總的來說,他的山水詩比不上王維的精緻完整,更沒有王維那樣豐富的色彩和構圖。然而,他用獨屬於自己恬淡自然,清新淡雅的風格,奠定了自己山水田園詩宗師的地位,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推崇。

  • 6 # 閒時資訊

    孟浩然有《孟浩然集》三卷,是唐代王士源所編,該書共收藏了孟浩然二百十八首詩,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蜀刻本。透過該書衍生了許多作品,代表的有:明代毛晉刻本名《孟襄陽集》,亦三卷,編次與宋本不同;明代顧道洪刻本有補遺一卷,並附《襄陽外編》一卷;《四部叢刊》影印明刻四卷本;明張遜業刊二卷本,楊一統刊一卷本等。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係甚好。隱居本是那時代普遍的傾向,但在旁人僅僅是一個期望,至多也只是點暫時的調劑,或過期的賠償,在孟浩然卻是一個完完整整的事實。在構成這事實的複雜因素中家鄉的歷史地理背景,或許是很重要的一點。

    孟浩然的一生,徘徊於求官與歸隱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釘子才了結了求官的願望。他雖然隱居林下,但仍與當時達官顯官如張九齡等有往來,和詩人王維、李白、王昌齡也有酬唱。

  • 7 # 使用者言午澤群

    孟浩然,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他的詩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詩作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是描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和旅行的心情。詩詞意境清迥,淡雅自然,韻致流溢。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且顯行雲流水般的自然。代表作有: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自然悠遠,然而獨臻妙境,清淡意恬。

    《送朱大入秦》

    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平生一片心”,語淺情深,似是贈劍時的贈言,又似贈劍本身的含義,意境深遠。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空有羨魚情。

    詩前半寫洞庭湖波瀾壯闊,景色宜人:後半即景生情,抒發自己仕途渺茫,閒居無聊的苦悶,表達了急於作為的決心。

  • 8 # 小任揀菸頭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孟浩然是唐代第一個創作山水詩的詩人,是唐代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

    他的詩以山水田園風光和隱逸生活為主要題材,風格沖淡自然。孟浩然的詩已擺脫了祿唐應制詠物的狹隘境界,更多地抒發了個人懷抱,給開元詩壇帶來了新鮮氣息,並博得時人的傾慕。其代表作有:1、《春曉》 :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2、《臨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3、《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4、《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

    山暝聽猿愁,滄江急夜流。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維揚憶舊遊。還將兩行淚,遙寄海西頭。

    5、《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

    夕陽度西嶺,群壑倏已螟。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樵人歸欲盡,煙鳥棲初定。之子期宿來,孤琴候蘿徑。

    6、《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7、《留別王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8、《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丹灶初開火,仙桃正發花。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9、《秋登蘭山寄張五》: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10、《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 9 # sddz以書潤心

    孟浩然,是我們盛唐時期的詩人,他那個時代是詩人勝出的時代,可惜他沒有走上仕途,或許是他自己把好好的機會錯過了,本來這麼有文采的一個人,卻在皇帝面前做出了拙劣的詩,以致於自己與仕途無緣。

    或許是仕途不該屬於他的,他的理想是追求田園之美,他和王維成了盛唐時期形成的以田園詩派的代表,後人為了突出兩人對田園詩派的突出作用也稱為:“王孟詩派”。

    他的作品《孟浩然集》有詩267首,大多以五言詩為主,孟浩然的詩歌主要表達隱居閒適、羈旅愁思,形成清淡自然的詩風。

    《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他的代表作品還有《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早寒江上有懷》,《送王昌齡之嶺南》,《秦中寄遠上人》,《歲暮歸南山》,《渡浙江問舟中人》《送杜十四之江南》,《田家元日》,《秋宵月下有懷》等。

    讀孟浩然的詩,看不到近體格律的束縛,而是有行雲流水般的自然。既接受近體格律,有不被近體格律所累,一切以自然為第一標準。

  • 10 # 天地有正氣

    孟浩然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詩中少有慷慨激昂和浪漫多情,但卻隨處充溢著自我的獨特感受,總能在不經意間觸動讀者的心靈。最簡練的《春曉》,就是他最主要的詩作代表。

    他的很多詩作情趣清新,意境悠遠,比如《春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等。這些詩歌意象平凡,詞藻樸實,但融入了作者之後,有些清新、有些遼闊、有些高遠,無不給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靈魂上的思考。

    孟浩然詩作在藝術上造詣獨特,許多佳句被人傳誦。《過故人莊》裡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宿建德江》裡的“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裡的“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都是留傳千古的名句,被後人推崇備至。

    在他的詩裡,《春曉》是最簡練的一首,最能代表他詩作的藝術特色。“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短短的四句詩,裡面只有鳥鳴聲、風雨聲和落花的意象,畫面簡簡單單,詩句通俗易懂。但是,普通人可以通讀,讀書人可以細品,因為有一個“我”存在,這首詩就有了意境、有了靈魂,歷來被放進教科書,是一首歷代公認的詩中經典。

    僅憑天亮之後的一陣鳥鳴聲,成就瞭如此佳作,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春曉》的藝術效果,那應該是:平凡之中見神奇!

  • 11 # 逢春186177958

    孟浩然的作品主要是山水詩。他的山水詩一部分是遊歷各地所寫的山水景色,一部分是隱居故鄉襄陽所寫的自然風光。遊途中描摹的山水景物生動逼真且富於變化。這一類詩中追一個“清“字,善用清淡平和的語言描寫清幽絕俗的意境,出語酒脫,詩風平易,怡然自得,韻致高遠。田園詩比山水詩少,風格亦值稱道。

    孟是唐代大量寫作山水景色與隱逸生活的第一人,是初唐詩歌向盛唐高峰發展的里程碑,成為“盛唐之音”的第一聲。

  • 12 # 肯下笨功夫的人

    孟襄陽是我的正宗老鄉。我很喜歡他的詩。譬如《春曉》《過故人莊》《宿建德江》《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早梅》。李白有詩曰:我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表達了李白對孟浩然的深切欽慕之情。其實,李白一輩子在追求仕途,而孟浩然更傾向於山野,過一種更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孟浩然的詩清雅自然,不媚世俗,也不憤世嫉俗。同稱山水田園詩派的”王孟“,與”詩中有畫“的詩佛王維相較,孟浩然更顯清麗,明快。”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區區二十字,三歲頑童喜歡,而且大致能懂;然八旬老翁讀之,依然會感慨萬千。

  • 13 # 田先庭

    春曉

    他鄉七夕

    田家元日

    清明即事"帝裡重清明

    ……

    ……

    唐代著名的田園隱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詩人,剛正志高仕途坎坷。

  • 14 # 九皋鶴舞

    孟浩然的詩很多人都知道,但他踏雪尋梅的事你知道嗎?下雪了,別人都躲在屋裡,他卻騎驢出去尋梅花,找靈感作詩。這就是痴人孟浩然。

  • 15 # 木山文

    盈浩然(689一740),襄陽人。是唐代第一個大量寫山水詩的詩人。繼謝靈運以後,開啟了唐代王孟山水詩派。他也是唐代很少數的一生都沒有入仕的詩人。他苦讀書30年,也有過"忠欲事明主"的想法。但由於一個小小的錯誤,斷送了他一生的"仕進"的前途。現在就來講一下這件事情的經過。

    孟浩然在40歲的時候來到了長安,準備參加進士考試,按照當時慣例,得先在首都活動一番,在一些名詩人官吏前顯示自己的才能。以期向考官薦舉,孟浩然進京後,曾在當時的太學(全國最高學府)賦詩,在座的人都非常讚歎,敬服,沒有人敢和他的詩才較量。

    當時的宰相張九齡,著名詩人王維(當時已為朝廷官吏)對他都很稱道。有一天,孟浩然在王維辦公的官衙內,突然唐玄宗來了。孟浩然來不及避開,只好藏在床下,王維不敢向玄宗隱瞞,老實說了。玄宗聽後很高興,說:"我早就聽說此人的詩名,何必要藏起來呢,趕快出來吧。"浩然見皇帝后,皇帝問道,"你帶詩來了嗎?"於是孟浩然便在皇帝面前朗誦了一首自己認為的傑作,"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明月夜窗虛。

    這首詩的意思是,我對政治活動已經灰心了,所以不必再向皇帝上書提出自己的什麼建議和意見了,(北闕搞皇宮)還是回到終南山裡,我那間破茅屋去隱居吧。自己沒有才能,英明的當今皇帝也不會賞識,身體多病,來往少,與親友也疏遠了,頭上的白髮,催著我一年年的老去,時光像流水一樣,(青陽指春天,即春天又到了)。轉眼又是新年了,想到自己歲月虛度,一事無成,在這晃映著月光松影的窗下,使人真是愁悶難眠啊。

    唐玄宗是個聽慣了歌頌和奉承的皇帝,一聽見這首詩中的"不才明主棄"的句子時,心裡很不高興。說道:"是你這麼多年不主動求官,我並沒有拋棄你。你幹嘛要在詩中誣賴我呢?"因此叫孟浩然回南山去。皇帝這一聲命令,決定了孟浩然一生只能過隱居生活,再也當不上官了。

    有人說孟浩然當時怎麼那樣糊塗,在皇帝面前會朗誦出"不才明主棄"這樣埋怨的話。為什麼不念他的另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這倒真是一首請託詩。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的意思是。8月洞庭湖水漲平了岸,水和天(太請)已混成一體,水汽籠罩著整個雲夢澤(雲夢澤為遠古時代的大湖,包括現在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的低窪地區,洞庭湖原為它的一部分)。波浪撼動了湖岸邊的岳陽樓。我想度過洞庭湖,可是沒有船。(實際意思是我想參加政治活動,可又沒有門路]。如果一直在這裡幽居,那又太對不起這個太平的時代,看著湖邊釣魚的人,我只能空有著羨慕他那捉到魚的心情啊。(實際意思是,希望張丞相幫助自己,不要使願望落了空)。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這一聯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後4句,雖然是求人幫助,但顯得委婉含蓄,不失身份。.孟浩然如果當時在玄宗面前朗誦這首詩,是會受到賞識而對他有所幫助的。

    可是造化弄人,鬼使神差,他偏偏的就朗誦了那首詩,斷送了一生的仕途,他的後半生只能是隱居了。於是他給王維寫了一首告別詩。

    贈別王侍御維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

    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

    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應守索寞,還掩故園扉。

    這詩前兩句說自己客居長安,什麼意思也沒有了,還有什麼可以期待的呢?天天都是空手歸家,我想回去再過隱居生活,但又有些捨不得和你離別。現在掌權的人誰能支援幫助我,只有你是我的知音人,看來我是應該回去關起故居的門,自己寂寞的過活吧。.

    孟浩然一直在自己的故鄉隱居,直到離世。

  • 16 # 文藻巧翁

    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689——740年)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他一生除中年以後曾幾次出外求仕遊歷外,都居住在老家襄陽。他雖然一生隱居,但並不大甘心,詩中常常流露了出仕和歸隱猶豫不決的矛盾心情,有時甚至發出個人坎坷不遇的哀怨,或表達那種急於求仕的願望,如《南歸阻雪》、《歲暮歸南山》、《臨洞庭》、《自潯陽泛舟經明海作》。但是他究竟一生未入官場,生活經歷比王維簡單,同時又生活在相當安定的開元時代,因此他的詩多寫他最熟悉、最親切的襄陽山水(如飛夜歸鹿門歌》、《秋登蘭山寄張五》、《萬山潭》等),或寫樸素的農村田園生活(如《過故人莊》、《田家元日》、《遊精恩觀回王白雲在後》等)。此外,他還寫了一些遊歷的山水詩(如《宿桐廬江寄廣陵舊遊》、《晚泊潯陽望廬山》、《宿建德江》等。這些詩,多數都有親切的生活氣息,只有少數流露出一些孤寂的情調。他有一些抒情小詩也寫得很清新活潑,如《春曉》。

    孟浩然的詩多半簡短樸素,語言風格平淡自然,寫山水景物也不精雕細琢,追求形似。所用的形式基本是五古和五律,沒有王維豐富多樣。但是在平淡之中往往能見出他坦率熱情的個性。在那些牢騷感慨的詩裡,有時也有一種難以抑制的激情,所以“沖淡中有壯逸之氣”。

    晚年張九齡作荊州長史,召他為從事(唐代中央政權某些部門和州郡長官自己召聘的僚屬叫從事)。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他們相聚甚歡。

    孟浩然現存詩二百幾十首,五言居多,其中五律和排律又最多。有《孟浩然集》。

  • 17 # 張克成

    孟浩然是著名的田園詩人。雖懷才不遇,但有大量的優美詩歌傳世。其《望洞庭》尤為典雅。詩仙與他深交,可謂莫逆。

  • 18 # 最後的輕語422

    孟浩然可以說是盛唐詩人中最奇葩的一個。他因布衣而名重一時,居然終身不仕。他的詩多寫那種隱逸閒適生活,清雅明淨,比較貼近生活,恬淡親切,讓人一點也不感覺枯燥,反而還非常有趣。代表作有《臨洞庭湖贈張丞相》、《過故人莊》等。不過生於那麼好的時代,加上個人才華,沒有抱負卻寄情山水田園之樂,始終說不過去。估計他的心事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英國人素質好很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