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珍珍兒的新新

    看過三國的都會知道,臥龍鳳雛,被當時的世人給到了很高的評價,都算是能安邦定國的人物。孔明的到了劉備的青睞,經過三顧茅廬將他招致麾下,輔佐劉備在後來的爭奪天下的歷程中,不在像以往的經歷那種,時常寄人籬下。作為同門師兄弟的鳳雛也就是龐統,為什麼沒有像諸葛亮那樣,被劉備主動招致麾下。

    “臥龍”稱號更符劉備心理

    三國雖然在歷史的長河中並不是很長,但是也歷經了差不多百年的時間。劉備在三國當中,也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大家都知道,劉備從一開始,不但給自己樹立了仁慈、忠厚的形象。而且成功的將自己劉皇叔的名號打響,這是後來劉備四處奔走之時,被廣泛接受的稱呼。

    為什麼臥龍更符合劉備招攬的目標,劉備少時有一個故事,就是從小就有一顆當皇帝的夢。

    《三國演義》記載道:劉備家的東南邊,有一棵大桑樹,有大概五丈多高,遠遠的望過去,就像一個大車蓋。看相的人說今後必出貴人,然而小時候的劉備也是把自己比作皇帝去玩耍。可以說劉備的最終理想是統一三國,自己當皇帝的,然而古時天子也是真龍天子,臥龍這個別稱更適合劉備當時的處境,然而龐統的話,有點那麼不合時宜。

    鳳雛才氣和容貌都不如臥龍

    我們不管從演義當中,還是從影視劇中都會看到。臥龍無論是長相還是才氣,相對於諸葛亮來說,給人的感覺都差一個等級。

    從選取明主方面來說,諸葛亮經過三顧茅廬之後選擇投靠了劉備,因此在劉備這裡,得到了重用和信賴。而龐統最先的選擇物件是東吳這一方。單單從擇主這一塊來說的話,不得不佩服孔明。在東吳經歷過三代的努力,東吳的政權已經朝著穩固的方向發展。而且內部的人才也都各司其職。內有張昭、諸葛瑾等人,外有周瑜、魯肅等臣子。此時的東吳根本不缺人才,更何況是鳳雛。至於是否真的能夠取得天下,這還得靠實力來說話。所以即使選擇東吳,最終還是會選擇離開。

    我們知道的是,龐統在三國中,真正亮眼的功勞,只有一個在劉備攻取益州的時候,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有一點就是,在劉備建立蜀漢的過程中,都是根據當年的《隆中對》的策論,進行謀取天下。而攻取益州只是劉備的本職工作,在這裡龐統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個人認為,龐統能夠被箭矢射中,完全是咎由自取。攻打城池都是有武將來操作,而自己只是個一個謀士,過去想要展示自己,但是無奈的是,一個落鳳坡,讓其千古留名。

    臥龍鳳雛兩人,雖然都是被水鏡先生所高度評價,但是真實的歷史當中。龐統三十六歲就已經去世,況且在之前並沒有很好的選擇明主。

  • 2 # 風情漸漸依舊

    在三國演義中是水鏡先生的那句話“臥龍鳳雛二者得一,可安天下”,而引出來諸葛亮,龐統。早期投奔的徐庶曾經多次推薦過諸葛亮和龐統,劉備偶然相遇司馬徽時,龐統已經進入仕途為劉表效力,司馬德操再推薦龐統不合適,所以司馬徽向劉備力薦諸葛亮,其後劉備準備拜訪諸葛亮,便有了三顧茅廬的典故,草廬之中隆中對三分天下。為什麼首選諸葛空明?

    主要因為諸葛亮是半隱居狀態,並未入仕過,諸葛亮躬耕南陽之時,諸葛亮名聲未顯,,自稱“管仲”、“樂毅”,作為當地名士,仍然是清白之身,得好友徐庶舉薦,水鏡先生的力薦,劉備才深入茅廬多次相邀諸葛亮。

    孔明出山時三把火,火山博望坡,火山新野,火山赤壁,成就了一世英名,也是劉備建功立業的開始,更改變了當時的戰爭局面,形成了劉備曹操孫權三足鼎立的格局,為劉備建立蜀漢打下了夯實的基礎。隆中對中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後取益州,聯孫伐曹的興漢之路,讓四處寄人籬下的劉皇叔看到了曙光,諸葛亮出山時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諸葛亮作為輔助基本上全程參與了劉備的發展過程,不管從初始還是相遇到建立一當勢力,諸葛亮都比龐統更要早一些,對劉備幫助更大一些,但是並不代表劉備剛開始在選擇上不重視龐統。

    龐統入仕途過早,劉備尋訪賢才失之交臂。

    龐統是荊襄名士,一直活躍在荊州政壇,能力和口才都讓荊州和江東士人們折服,並號鳳雛與臥龍之稱的諸葛亮齊名,早期龐統投效過劉表,因為劉表胸無大志,龐統又非常看好東吳,而且他得到了魯肅的重視,所以投靠了孫權,可是龐統的狂傲,抬高自己貶低周瑜,讓孫權很不爽,讓他失去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懷才不遇,幾經周折終於遇見明主。

    赤壁之戰選擇投靠歸劉備,剛到蜀營並沒有說起魯肅和孔明的推薦而來,而用真才實學征服了劉備,孔明也不得不承認龐統高自己十倍。劉備謀士也並不少,只是大多死的太早了,特別是龐統,龐統作為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深知益州的重要性,多次向劉備進言,闡述益州的富饒,人口眾多,以此為根基,才能成就大業,謀奪天下,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鳳雛先生死於徵西川路上,埋骨落鳳坡,可謂是青山有幸埋忠骨。

    龐統作為劉備手下的頭號謀士,最大的貢獻是幫助劉備奪取了西川而且龐統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臥龍鳳雛不分伯仲,更無優先考慮誰,只是當時局勢下諸葛亮更好拉攏一些。

    臥龍鳳雛的才學出眾能力是公認的,在劉備創業的道路上,荊州和益州是最為關鍵的地盤,臥龍鳳雛不分伯仲,之所以選諸葛亮因為當時屬於隱士樂在田野,並不願意進入仕途,但是被劉皇叔三顧相邀禮賢下士,真誠所動容,反而龐統成名過早,被譽為南州士之冠冕,已經活躍在荊州政壇,入仕途時劉備還在多方奔走,這也是為什麼劉備首選諸葛亮的原因,兩者在不同時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做用和地位,因為鳳雛先生不幸死於落鳳坡,沒有發揮最大的作用,反觀諸葛亮從出山為劉備鞍前馬後,為蜀漢鞠躬盡瘁。

  • 3 # 路遙lgy

    劉備偶然間見到了司馬徽,從他那裡聽說了“臥龍”,“鳳雛”的名字。龐統與孔明在荊州知識分子的圈子裡,名聲與才能是並駕齊驅的,為什麼劉備要屈尊降貴,“三顧茅廬”請諸葛亮,而對龐統卻是不屑一顧呢?

    首先,論智慧和才能,他們兩個互不遜色。

    第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智慧與眼光,道聽途說是不會打動闖蕩多年的劉備,只有親自見了諸葛亮,面試一下,劉備才能信任諸葛亮。

    所以,“三顧茅廬”之說恐怕是另有玄機。劉備三顧茅廬,去見諸葛亮。應該不光是看中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眼光,以及諸葛亮英姿勃發,指點江山的氣質。更應該是諸葛亮在荊州士族圈裡的關係。

    劉備在荊州韜光養晦八年左右時間,荊州計程車族他是需要結交了解的。他顯然瞭解到了諸葛亮在荊州各界的關係。

    諸葛亮是跟著叔叔諸葛玄到了荊州,其中還有他的弟弟包括兩個姐姐。大姐嫁給了荊州望族房陵太守蒯琪,劉表集團主要領導成員蒯越就是他們家族的。

    二姐嫁給了荊州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雖不是官員,卻在荊州名望很高。龐統便是他的侄兒。

    諸葛亮娶得的是名士黃承彥的女兒,黃家也是名門,而他婚姻不在於黃家勢力大小。在於黃家在荊州的背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娶得是荊州最大家族蔡諷的女兒。荊州劉表集團蔡瑁就是蔡家的,而劉表的後妻,就是劉琦的後媽,也是蔡諷的女兒。

    劉備在荊州是外來勢力,依附劉表,他想站住腳跟,是需要與荊州的這些豪門貴族搞好關係的。《三國演義》裡有蒯越與蔡瑁擺酒宴請劉備,預謀殺他,劉備逃脫的情節。無論情節真假,起碼可以說明,劉備與他們關係不是很融洽。

    劉備在司馬徽那裡早就聽說了“臥龍”,“鳳雛”,直到建安十二(207年)年才去找諸葛亮。而這一年,劉備感到機會的來臨。因為劉表病重,劉表以去世,他隨時有被驅離的可能。

    並且荊州勢力角力厲害,劉琦外放江夏與蔡瑁為首的劉琮勢力,早已暗自發力。劉備當然看到了危機與機遇。再則,曹操即將南下,劉備知道自己是被打擊的目標。

    劉備去請諸葛亮,顯然是做足了功課的。龐統顯然沒有諸葛亮在荊州的人脈資源更豐厚,再加上徐庶的大力推薦。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龐統此時根本不在荊州,他已經去了東吳應聘去了。龐統後來沒有得到孫權的重用,在周瑜手下做了個功曹。赤壁之戰後,才投靠了劉備。

  • 4 # 一片丹心似楓葉紅

    我認為劉備是這樣想的: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其一即可安天下,況且當時劉備在新野離隆中很近,肯定是想先以自己的誠心得到諸葛亮啊!得到諸葛亮後已心滿意足。至於龐統是能得到就得到,得不到也沒什麼要緊,反正有臥龍也可得到天下。再說劉備後來見到龐統後,發現龐統其貌不揚,見了劉備也沒有禮數,心中不喜歡,所以就安排了一個縣令的職務給他

  • 5 # 三箭一雕230

    題目出的有問題,無論是正史還是演義,諸葛亮都不是第一軍師。徐庶在的時候徐庶是謀主,徐庶走了以後龐統是謀主,龐統之後法正是謀主。劉備出征西川,首席軍師也是龐統,諸葛亮負責在荊州做好後勤保障以及輔助關羽;征討東吳,劉備親自掛帥,諸葛亮留守成都負責後勤。

    劉備畢竟是一代梟雄,很有識人之能。諸葛亮的能力毫無疑問最強的是他的內政能力,弱小的蜀漢能夠在連年的征戰中,經濟沒有被拖垮,這就是諸葛亮的能力。而諸葛亮的軍事指揮能力遠不如他內政能力那樣強大。

  • 6 # 古典君000

    因為諸葛亮更擅長於自我營銷,善於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為己所用,交往的都是當代的名士。而龐統在營銷方面就不如諸葛亮,雖然很有才能,但別人都不知道你,又有什麼用呢。

    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喜歡朗讀《梁甫吟》,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先把這個名聲傳播出去,況且還有自己的鐵粉,比如徐庶、崔州平、司馬徽等等。

    劉備是如何得知諸葛亮的呢?不就是透過他的這些朋友而得知的嘛。首先就是司馬徽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和龐統,然後就是“徐庶回馬薦諸葛”,加之自己離諸葛亮的住處臥龍崗不是很遠,所以欣然而往,結果一而再再而三見不到諸葛亮本人,這就更加勾起了劉備的好奇心。等到見到如此年輕的諸葛亮,一開始可能還有些詫異,但諸葛亮向他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戰略思想後,劉備瞬間就被征服了,立刻就把諸葛亮帶回軍中,封為軍師。

    諸葛亮能如此順利的應聘成功,也是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的。首先你本身要有才,這是立身之本,所以多年來的刻苦讀書是不可避免的。然後就是行萬里路,一來是為了結交好友,二來則是勘察地貌,繪製地圖,探聽天下形勢,為將來出世做好準備。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步了,怎樣做好自我營銷,把自己推銷出去,實際證明諸葛亮做的非常好。

    反觀龐統就不一樣了,龐統雖然很有才華,但成名卻非常晚,為何?因為他不會自我營銷,再加上脾氣可能有些不好。在魯肅的推薦下,劉備一開始任用他為縣令,他每天都是醉酒不工作,目的可能是引起別人的注意,但這種方法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要不然當初孫權怎麼會不用他呢。

    所以劉備優先選擇諸葛亮的原因就是,劉備上了諸葛亮的套了,而且是循序漸進,讓你心甘情願的那種。

  • 7 # 小人物F

    說起龐統呢,他的才名確實與諸葛亮齊名,他的叔叔龐德公對他也很是推崇,於是才有了“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得天下!”作為一方諸侯的劉備,為什麼選擇了諸葛亮而沒有選擇龐統呢?有人對這個選擇充滿了疑惑和疑問?

    龐統諸葛亮

    小人物認為:劉備的選擇既彰顯了他的政治智慧,同時也是他的個性使然,具體分析如下:

    政治家的眼光決定了他,可以選擇孔明,他不能選擇龐統。

    官渡之戰時,依附於袁紹的劉備被打得稀里嘩啦,一路向南逃跑,又依附了當時比較有才名的劉表(劉景生),從此才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帶著劉、關、張兄弟終於有了一個可以吃飽飯的地方——新野,劉表所處的荊州雖很少有戰亂,卻不少鬥爭,劉表得兩個兒子之間,充滿了政治鬥爭和奪地之爭。總體上來說,曹操此時正在打北方,並沒有時間來管劉表,因此給劉備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劉備是一個政治家,面對問題從政治方面去考慮多一點,選人也不例外,經過他多年的戰鬥經驗,給他深刻的教訓是:沒有革命武裝,一切的勝利果實,自己都無法擁有,自己給別人再辛苦的打拼,別人都不會正眼看他一眼,勝利果實都會落入別人的口袋,跟自己一毛錢的關係都沒有,戰爭的實踐告訴他,想成為一方霸主,必須要有自己的武裝、要有錢糧來供養軍隊,這樣才能讓自己真正有爭奪天下的實力!

    因此當時的劉備,最迫切的需求是:需要的是大族、豪族支援,支援他兵馬、支援他錢糧,用來征戰天下!諸葛亮恰恰可以滿足他的要求!

    諸葛亮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有一個好媳婦黃月英,而黃月英父親黃承彥,就是當時的荊州富豪,同時黃老先生和荊州之主劉表(劉景升)關係非常不錯,他們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關係,劉表需要與黃承彥老先生的威名來統治荊州,同時,黃老先生要和劉表搞好關係,來維持自己的家族利益不受損失,他們倆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必然比劉備和劉表僅僅是宗親關係,這個關係要牢固的多,可靠的多,他們有實實在在的利益交換,實實在在的合作盟友!

    這對急需要借勢的劉備來說是絕好機會,獲取一個諸葛亮,既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援,同時還得到了當地財團的支援,天然的優勢是龐統所不具備的。

    龐統還有一個天然的劣勢,就是他的叔父龐德公,曾經得過罪過當地的荊州老大,關係並不是很融洽,這也是為什麼龐統投靠周瑜去東吳找門子當官,而不留在荊州家門口當官的一個原因,如果選擇龐統,必然會和關係不是很親近的劉表產生隔閡,產生後續的問題,龐統家裡也是歸隱之家,比較窮,根本拿不出錢來支援劉備創業!

    對比兩人的優劣,差距如此明顯,作為一個政治家絕對不會犯頭腦過熱的問題,選擇一個讓自己被孤立的外援。

    才智這個東西,就像皮包的西瓜,裡面到底有沒有硬貨,這誰知道呢,對於劉備而言,臥龍鳳雛兩人都是別人推薦的,孰好孰劣他真的不好判斷!

    劉備在沒到荊州以前,一輩子顛沛流離,跟很多大佬混過,如:盧植、袁紹、陶謙、皇甫儁、董卓等人,可以說是閱人無數,同時也見識了很多“名氣很大,卻是一群酒囊飯袋的人!”像武將中的垃圾上將軍潘鳳、像名士審配、逄紀之流,也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雖然水鏡先生推薦了兩個神人“臥龍鳳雛”,但是他們倆的水平如何,劉備真不知道!真的是“皮包的西瓜,到底成熟了的黑子紅瓤,還是沒熟的白瓤”,劉備說不清楚!

    當時劉備的處境是“寸功未建,寸土未有”,他要實現理想必須要有錢糧,還有一個建功立業的根基,水鏡先生一語點醒夢中人,他缺少一流謀士為他謀劃,劉備病急亂投醫,只能抓住誰是誰,此時的單福(徐庶)不就被他抓了壯丁嗎?見識了水鏡的神鬼謀劃之後,才對水鏡先生的推薦才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臥龍鳳雛,人間大才!才堅定了他一定要找到這兩個人的信念!

    當此時,諸葛亮在南陽,龐統在周瑜手下“等著周瑜舉薦他,在孫權手下混個一官半職。”一個能見到,一個不能見到!逼得劉備沒得選擇,他只能抓住一個是一個!

    還有一個歷史背景是:臥龍鳳雛出現在劉備視野的時候,都是來自於司馬徽的推薦,按照龐統和諸葛亮兩人智力的較量來看,其實兩人半斤八兩,對他們比較推崇的,僅有司馬徽、黃承彥等人,而且根源都在龐德公這裡,龐德公的名氣帶動他們倆的名氣,因此臥龍鳳雛的才名僅僅是在一個小圈子,至於真正的真才實能,劉備在此時是沒有任何判斷的,因為劉備在流亡到荊州之地之後,除了遇上徐庶,之後才得知了這世間有兩個大才龐德公龐德和諸葛亮,因此,對劉備來講,他選擇,還是不去選擇,現實擺在面前,只有一個答案在等他,一個有人,一個沒人,一個是可以吃到嘴裡的饅頭,一個是天上畫下的餡餅,你如何做抉擇呢?

    天性使然,對美的追求似乎是一個正常人的選擇,劉備是一個“顏值控”自然會選擇諸葛。

    第3個原因就是,劉備從小就是一個“好犬馬,美衣服”的人,對外在形象比較注重,即使是聽到別人對龐統比較讚賞,但是在他心目中,似乎這並不是很重要,對比諸葛亮小帥哥的形象和龐統長得著急的形象,他更傾向於諸葛亮,在劉備的懺悔的時候,也說到了這個問題,自己犯了“以貌取人”的錯誤!

    綜上所述,透過劉備的選人彰顯了他作為一個成熟政治家的眼光,同時顯示出他作為老闆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同時透漏著他喜歡長得帥的!

    現代流行一句話是:始於顏值,終於才華,顏值是一個外在的、它直接、客觀,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顏值,而才華是一個軟指標,是一個需要實踐才能感受到的東西,從這一點上看劉備也是一個常人,也有著一般人的物理判斷!因此我們後世人,沒事的時候還是多研究顏值的事情,給自己開啟工作局面有非常大的幫助,至少在第一印象的時候,不至於像龐統那樣,因顏值扣分嚴重,與機會失之交臂!

    以上是小人物的個人觀點,不同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8 # 狂熱歷史

    諸葛亮和龐統,都是在劉備的手下工作,龐統一開始並不受劉備的重用,後來在魯肅和諸葛亮兩人的極力推薦下,龐統才受到劉備賞識重用。

    在劉備起義屢屢失敗的時候,徐庶投靠了劉備,可沒想到曹操過來搶人,並以徐庶的家人要挾逼迫,徐庶在投靠曹操前,告訴劉備說,諸葛亮是奇人,劉備十分相信徐庶的話,心裡也好奇這諸葛亮究竟是何許人也。

    後來又聽說:“臥龍,雛鳳,二者得其一,天下可安”。臥龍指諸葛亮,鳳雛便是龐統,而龍在鳳前,表明兩人雖然都一樣優秀,不過諸葛亮更勝一籌。劉備聽到此訊息,便決心去南陽找諸葛亮,於是就有了《三顧茅廬》和《隆中對》,兩人相談甚歡,諸葛亮就此出山,當了劉備的軍師。

    按年齡來算,龐統(公元179-214年)要比諸葛亮(公元181-234年)還要大兩歲,但是要比諸葛亮死的早。諸葛亮作為三國的核心人物,運籌帷幄之中。諸葛亮還在田間當個農民時,就有已經出名了,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百姓對諸葛亮的事蹟當作歌曲傳唱。

    龐統也是有智慧的人,雖然其貌不揚,在名人學士中卻比較有名氣,經常在荊襄一帶的名人學士聚會上出沒,才華滿地。雖然軍事能力強,但是行事不穩,急功近利,最後死於亂箭中。

  • 9 # 皮夾克帶刀子

    這兩人都是劉備帳下最給力的智囊團,雖然龐統的名氣和諸葛亮不相上下,但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兩個人的性格不一樣,兩個人的背景時間也不一樣,因此劉備對待兩人也會有所區別,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吧!

    第一、劉備如何知道諸葛亮呢?

    首先就是司馬徽向劉備推薦的諸葛亮和龐統,然後就是“徐庶回馬薦諸葛”,加之自己離諸葛亮的住處臥龍崗不是很遠,所以欣然而往,結果一而再再而三見不到諸葛亮本人,這就更加勾起了劉備的好奇心。等到見到如此年輕的諸葛亮,一開始可能還有些詫異,但諸葛亮向他分析了天下大勢和戰略思想後,劉備瞬間就被征服了,立刻就把諸葛亮帶回軍中,封為軍師。

    第二、諸葛亮做足了前期準備!

    諸葛亮能如此順利的應聘成功,也是做了很多準備工作的。首先你本身要有才,這是立身之本,所以多年來的刻苦讀書是不可避免的。然後就是行萬里路,一來是為了結交好友,二來則是勘察地貌,繪製地圖,探聽天下形勢,為將來出世做好準備。最重要的就是最後一步了,怎樣做好自我營銷,把自己推銷出去,實際證明諸葛亮做的非常好。

    第三、龐統有能力不懂自我營銷!

    反觀龐統就不一樣了,龐統雖然很有才華,但成名卻非常晚,為何?因為他不會自我營銷,再加上脾氣方面有些不好。在魯肅的推薦下,劉備一開始任用他為縣令,他每天都是醉酒不工作,目的可能是引起別人的注意,但這種方法可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要不然當初孫權怎麼會不用他呢。

    歷史小總結:

    諸葛亮擅長於自我營銷,善於利用身邊的有效資源為己所用,交往的都是當代的名士。而龐統在營銷方面就不如諸葛亮,雖然很有才能,但別人都不知道你,又有什麼用呢?諸葛亮在隆中隱居時,喜歡朗讀《梁甫吟》,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先把這個名聲傳播出去,況且還有自己的鐵粉,比如徐庶、崔州平、司馬徽等等。

    因此,劉備優先選擇諸葛亮的原因就是,劉備上了諸葛亮的套了,而且是循序漸進,良性循壞,還是那一種讓心甘情願的那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找一款睡前喝的紅酒,口感不要太酸澀,300元以內。有什麼值得推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