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1218期待未來

    作為家長,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願,哪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出人頭地,能有一份風風觀光的事業,但是我們不能不讓允許孩子輸。每個人的人生道路都很長,在漫漫人生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磨難和挫折,遇到各種突發狀況,如果不允許孩子輸,在遇到這些不順心的事孩子就不會泰然處之,順利度過。我們可以要求孩子贏,但並不是不能輸。要讓孩子學會處理各種挫折和不幸,學會解決各種問題,能夠讓他們在挫折面前爬起來,在輸了的時候能夠反敗為勝。這樣我們的孩子才不會遇到事情就想到逃避,甚至出走和自殺。他們才會越來越優秀。

  • 2 # 生活中的漫步者

    不好,不要把你這一輩的不如意,讓孩子完成。但是唯一的好處就是,孩子即使輸了,付出和回報成正比。孩子失去的太多太多童年。結合實際情況再決定吧。

  • 3 # 瀟姐姐

    家長們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不允許孩子輸是不對的,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十全十美,也包括我們父母,既然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為什麼要要求孩子呢?輸了不要緊,只要記得輸在哪裡,及時改正就好了

  • 4 # so型領跑者

    1、有的孩子很好強,感覺比某個同學一定要強才行,比如穿衣戴帽上等等,這時父母要告訴孩子,你不能只看到他人的外表。要多找找別人的發光點,學會欣賞別人,這樣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不要總是一味的追求超過別人,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長處,比如語言能力強,要繼續發揚;短處,比如唱歌不好,要主動向唱歌好的同學學習。

    2、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徵。孩子有好強的心理,這是好的,其實是把雙刃劍,父母要抓好孩子的好強心,增強他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增強動力,告訴孩子不能盲目攀比,或者把輸贏看的太重了。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因為好強而變得不可一世,洋洋得意,應該及時指出孩子的不足。

    3、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很多時候父母的行為容易導致孩子產生好強心理,比如平常父母在孩子面前說“xx學習多麼好,彈鋼琴多麼好”等等,孩子聽了心理就會出現不平衡了,他們會感覺父母對自己不肯定,不認可,慢慢就會變得爭強好勝了。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孩子總有閃光點,不要把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較。

    4、讓孩子知道挫折無處不在。好強的孩子,總是要把一些事情做得很好,好像不知道挫折的存在。這樣孩子一旦遇到麻煩就會束手無策了。所以父母要保護孩子脆弱的心理,及時告訴孩子,挫折無處不在,你可以努力做各種事情,但是難免會碰到失敗,不要怕,這是正常的。

    5、培養孩子虛心的學習態度。有些孩子過於好強,學習態度不端正了,總往穿的、用的方面考慮,比如我家寶寶回家經常說“欣怡穿的小兔子衣服很好看,我也想要買比她還好看的衣服”,這樣孩子總想著穿了,不去考慮學習,容易變的驕傲,父母要告訴孩子,內在美更重要,學習好了,自然會更美。

    6、家長要學會引導孩子走向成功。在對待好強的孩子時,父母要會引導,不能批評好強的孩子,也不能總是放縱孩子的作為。應該把好強心變成一種動力,讓孩子去做的更好,比如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明明做好了,卻又感覺不完善,想繼續做下去,這樣就能不斷增強孩子的處事能力。比如孩子玩沙,堆完了小沙堆,就去向大的沙堆挑戰。

  • 5 # 吉祥如易

    人生有輸有贏,有起有落。我的孩子我從不害怕他輸,我只擔心他能否坦然面對輸贏。輸了多鼓勵,贏了要提醒他別驕傲。我經常跟他說,哪怕以後你就是去掃大街,撿垃圾,你都是我的驕傲。因為你是憑自己的雙手勞動在吃飯。

  • 6 # 我是寶媽123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你怎麼塗鴉他就會變成你想要的那個人,我一直散養寶寶,第一我很輕鬆,第二任由他自己玩耍,只要沒有危險,有些事是你的你就該去爭取,養娃這件事沒有絕對

  • 7 # 一辰育兒經

    不好。

    有句話叫“輸得起,才贏的起”,只有輸過的人,才更能懂得贏得可貴,才能明白知進退懂取捨,才能明白落後就要捱打,才能知恥後勇,才能贏到最後。

    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最關注的問題之一。就育兒的不同階段的教育問題,有如下觀點。

    幼兒時期的教育

    幼兒時期的教育,是孩子的啟蒙教育,更多的是讓孩子能夠保持這個年紀的天真,快樂的去學期,快樂的啟蒙,輸贏他們來說,是不太明白的,強制灌輸這種思想,會讓孩子情緒波動大,哭鬧頻繁,引起的問題會很多。

    童年時期的教育

    童年時期的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成長階段,心智成長很重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學會寬容,學會禮貌,學會尊重等等,為以後的成長、成就奠定基礎。這個階段方向的心智成長的重要性更勝與輸贏。強制灌輸輸贏的觀念,讓孩子不許輸,孩子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日常生活等等,都會過的不快樂,為了贏,孩子會慢慢變得偏激,把輸贏看得過重,而忽視了這給年齡階段德智體美的均衡發展。

    青少年時期的教育

    青少年時期的教育,是還子教育的拔高階段,方向很重要。這個階段孩子會經歷叛逆期,輸贏對孩子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孩子本身對輸贏就比較在意,如果大人還強制要求孩子不許輸,會造成孩子激進、叛逆,或是自卑、自負等。慢慢可能贏贏不到,輸輸不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衝擊,嚴重的孩子會出現心理障礙,進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給孩子一個正確的方向,讓孩子努力,讓孩子明白選擇的重要性,更勝於輸贏。輸了不氣餒,贏了不自滿,平常心,更有助於孩子能夠冷靜面對每一次的失敗,找到原因,積極改正,贏在最後。

    所以,不許孩子輸,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還是那句話,輸得起,才能贏的起。

  • 8 # 裝修小泥農

    不許孩子輸,這樣做到底好不好?

    “社會若只有精英才有前途,會迫使父母不顧自己和孩子的條件,想方設法把孩子變成精英。但人人成為精英是不可能的,願父母讓孩子自主選擇。” 這是復旦大學一教授所講的話。

    可以看出,我們為人父母的都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是每個家長付出了就有很好的收穫。就像教授說的那樣,人人都成精英那是不可能的事,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不一樣,天賦也不一樣。我們要根據孩子興趣投其所好,在背後支援他,這是我們助他成功的最好幫助!

    如何正確看待“輸贏”

    古人云“輸贏乃兵家常事”。我們要把輸贏看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1、大膽放手,從小培養孩子的主動精神

    競爭意識,從其實質來說就是主動精神,也就是“我要學,我要做”,而不是“要我學,要我做”。這種主動不僅是幼兒自我提高、自我發展、自我表現的內在動力,也是幼兒及時抓住機遇獲得成功的根本保證。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裡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愛著,特別是爺爺奶奶,恨不得什麼都包辦代替,養成孩子依賴性強的壞習慣。長此以往,容易使孩子養成惟我獨尊的個性,難免在今後的社會中受挫。所以,很多時候家長都必須得“硬”起心腸,只要孩子能做的就不幫他做,只要孩子能說的就不代替他說,把孩子推到前面而不是扶著、抱著他,這樣才能讓孩子逐漸意識到:一切都得依靠自己,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獲得相應的成績,才能感受成功的喜悅和幸福。

    2、提高效率,加強孩子的時間觀念

    競爭既要強調實力,又要講求實效。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幼兒惜時、守時、抓緊時間、提高效率的意識和習慣。從孩子上幼兒園起,成人就要有意識地指導孩子合理安排時間。比如:放學回家,他先要完成作業才能玩,晚上再精彩的電視節目也不能多看,到了規定的時間就要上床睡覺。慢慢地,等他長大了一點後,就讓他自己安排作息時間,並督促他執行。有時,孩子馬虎偷懶了,也給他一些小小的懲罰,讓他感受到“如果不抓緊時間就會帶來嚴重後果”的事實,進而接受教訓,逐漸形成時效觀念。

    3、正視輸贏,磨練孩子的意志品質

    競爭總是伴隨著成功和失敗的,怎樣正確對待輸贏將直接影響到一個人的競爭行為,因此競爭最終將是意志力的較量。一般來說,一個人經受的考驗越多,承受的困難和壓力越大,意志就會磨練得越堅強,也越不害怕競爭。 輸贏是我們一生中必須去面對的問題,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就不讓他們正確面對輸贏。要讓孩子有一定的競爭意識,讓他們知道贏了不能驕傲,輸了不能氣餒,這才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如果家長一味地讓孩子只能贏不能輸,孩子的承受挫折能力會很差。 有競爭才會有進步、有發展。培養幼兒從小就有競爭意識,不但有利於他們的健康成長,更是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讓幼兒從小懂得愛拼才會贏的道理,才能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多姿多彩的大舞臺上利於不敗之地!

    教育孩子是一個偉大而又漫長的長征路。要教育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更是難上加難,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尋找出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 9 # 為生活幹杯的貓

    不讓孩子面對失敗的情緒,肯定是對孩子的心理發展不利的。

    我一個做大學老師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大學招生,成績都是次要的,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最怕的不是招到差生,是招到馬加爵之類的學生。

    雖然這點沒有寫到招生簡章裡,但確是招生面試時心照不宣的規則,如果發現有苗頭的學生,寧願勸退,也不能讓威脅到師生安全的事情發生。可見現在心理健康是所有人都不容忽視的問題。

    怎麼樣才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呢?我認為讓孩子正確面對所有的情緒,是最重要的。這裡的所有,就包括了“成功、失敗、羨慕、嫉妒等等”。

    讓孩子嘗試失敗、羨慕、嫉妒這些負面情緒,並不是壞事。重要的是,父母需要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學會從這些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和孩子共情,再引導孩子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相信有這樣的家長,一定會培養出一個心理健康、強大的孩子。

  • 10 # 楷媽說育兒

    我也曾打著“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旗號,強迫孩子上了好多個培訓班;我的臉色也曾因孩子成績的起伏而陰晴不定;我的情緒也曾因孩子一次的失敗而沮喪崩潰;我甚至曾因幾道不會做的數學題而對他動手。雖然也覺得愧疚,但我告訴自己,我是為他好,是希望他學業有成,希望他最後能成為人生的大贏家。所以我不允許他懈怠,不允許他犯錯,也不能接受他的失敗。

    我花費大量的金錢、精力和時間,帶著他穿梭在不同的輔導班,可結果卻事與願違。他的畫作仍停留在初級階段,製出的陶器絲毫沒有藝術性,籃球在他手裡好像也不聽使喚,英語沒有達到預期,寫作也沒什麼進展。更重要的是他開始排斥學習,甚至是痛恨學習,同時脾氣也變得暴躁易怒,性格越來越孤僻,不和我們交流了,總是無聲反抗。為此,我也哭過,罵過,他只是沉默以待。

    為了緩和親子關係,老公領著我們去商場轉圈。在一個樂高免費體驗區,有幾位小朋友在堆著,笑著,鬧著,兒子停下腳步很快融入其中。我專注地看著兒子小臉綻放出的笑容,那比他考了好成績還要興奮百倍的開心的笑容,一瞬間,我竟覺得如此美好。我不禁反思自己,這麼純真的笑容在我的嚴格要求下逐漸消失,我是真的愛孩子嗎?

    我注意到一位小男孩把眼前的樂高反覆推到反覆堆,媽媽坐在旁邊溫和地看著,沒有指責也沒有糾錯,眼看其他小朋友都按模型堆好了,我有點著急了,就問那位媽媽“你為什麼不幫他糾正一下錯誤呢?”那位媽媽笑著說“讓他自己摸索吧,輸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輸贏中能看清自己,以後的成長中才能超越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小男孩堆好了,喊著媽媽看,那是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的造型,他說這是他的秘密基地,不停地向媽媽解釋這裡是什麼,那裡是什麼,兒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圍過去看,小男孩更加自信地解說著。

    反觀自己,我哪裡是愛孩子,我分明是自私,我用分數,用輸贏來衡量孩子,我愛著我要求的樣子,抹殺了孩子成長中的天性,遏制了他探索的慾望,也壓制了他學習的興趣。孩子也變得情緒不穩,自卑、不自信。這都背離了我的初衷。

    結語:輸贏只是人生路上一小段成績的呈現,而成長是不斷學習,不斷超越的過程。孩子的輸贏不是在起跑線上,也不在途中的一段,而是在不斷超越自我後的終點。不允許孩子輸不但打擊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還會引起孩子情緒不穩、自我超越能力差進而輸在終點。所以這種逼迫孩子贏一時輸一世的思想要不得。

  • 11 # Yoxi媽咪愛分享

    為什麼不許孩子輸?難道你自己每次都贏?

    孩子的性格都是被父母影響的,父母焦慮他們就緊張,所以沒必要在家裡就製造緊張氛圍。對面挑戰,陪孩子一起認真準備,積極面對,結果如何其實不重要,努力的過程才值得回味。

    一山更有一山高,這個世界上厲害的孩子多了去了,怎麼可能每次都贏,你不許孩子輸,那自己是不是天才?如果不是,那就不要強迫孩子每次都贏。重要的是努力的態度就很好了。

    人生是一場長跑,笑到最後的才算贏,小孩子階段贏和輸不能說明任何問題,更何況很多時候還有“運氣”的因素或者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根本不是孩子努力就可以的,所以,需要看開一點,寬容一點 ,給孩子自信。

  • 12 # 芒妮姐

    是你不許孩子輸,還是你不想你自己輸?

    說實話,我非常憎恨有這樣想法的家長。我覺得有不許孩子輸這樣想法的家長,就已經輸了。

    你自己不想輸,那你就自己去爭取,去嚴格要求自己。憑什麼要去控制孩子不許輸?

    我們可以教孩子有不服輸的精神,但是首先要讓孩子接納自己不可能每件事情都能贏的事實。只有接納了輸,才能去思考自己哪裡做得不足,才能避免不患同樣的錯誤。

    否則,孩子要不就會在自己輸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笨、不行,總達不到父母的要求,而自卑或自暴自棄。或者就是對贏了自己的人羨慕嫉妒,不能有一個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或者會有更嚴重的心理問題。

  • 13 # 葫蘆爸爸談育兒

    當然不好了!

    因為:

    1、鼓勵孩子贏,這是一種強者教育。讓孩子更有上進心,更努力拼搏、進取,值得提倡。

    2、允許孩子輸。有贏就有輸,輸贏都是正常現象,從來不會有人只贏不輸;贏了當然值得嘉獎和祝賀,輸了也不見得是什麼丟人的事情。

    3、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輸。輸了並可怕,可怕的是輸不起,可怕的是不知道輸在什麼地方,可怕的是輸了之後不會總結。這些一定要教會孩子,才能正確的看待輸,輸的有價值,才能提高下次贏的機率。

    輸了之後,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都是不可取的;要有自尊心,但是又要有抗挫折的心態和能力。

    4、讓孩子學會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每個人,都不是隻會贏,也不會全部都是優點沒有缺點,我們要教會孩子客觀的認識自己,清晰自己的優點,接納自己的缺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進而悅納自己。

    5、對以後孩子的成長很有意義。教會孩子正確看待輸贏,對孩子的成長和一生的發展都很有重要意義。

  • 14 # 素秋慈

    在我看來,“不許孩子輸”這件事,本身就存在著思想的悖論在裡面:

    不許:人通常連自己的身心都管不住,又能“不許”什麼呢?幼稚。

    輸:什麼是輸?如果比較的物件是家長理想中的,那就沒有贏的時候。

    所以,“不許孩子輸”這個觀點,我認為完全站不住腳:

    首先這個“不許”就無法成立,這只是一種控制慾在作祟

    如果家長連自己都控制不住,又怎麼去控制一個孩子?不許孩子輸,那家長的人生是否一直都在贏呢?自己都做不到的事,要求一個孩子,未免太單純天真。

    這樣的家長沒有統一的價值觀,有著嚴重的“雙重價值標準”,對自己是寬容妥協,對孩子則是完美主義,這是不可行的。

    其次,輸贏這個全在家長主觀臆斷中,沒有科學性

    如果一個孩子本來的能力是考80分,你要求他不輸給100分,這叫做強人所難。

    如果一個孩子已經考了99分,你覺得沒有滿分就是輸,這叫求全責備。

    如果一個孩子學習非常努力,態度極其端正,卻只能達到及格線,你覺得沒有考出前幾名,橫豎是個輸,這就叫不切實際。

    第三,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導孩子的發展,才是正途

    同樣的情況,對於聰明的家長,知道自己孩子的能力在80分,如果孩子考了70分,就知道再給孩子一些鼓勵,他可以達成自己的最好。

    看到孩子考了99分,就會肯定孩子的努力和成績,希望他可以保持。

    即便孩子智力不那麼好,只要態度和習慣一級棒,就應該為他感到驕傲。

    在《銀河補習班》當中,鄧超飾演的爸爸,值得每位家長好好學習,儘管有些理想化,但其中的精神真的足以證明一件事:父母的愛和肯定,能夠重塑孩子的一生。

    總結

    個人認為,一個家長“不容許孩子輸”的心思,表面上是對孩子的要求,而深層次的因素,起源於家長對自己的不自信——對自己的缺點和弱點不夠接納,也就是說,他們對自身本來就充滿否定,對自己基本上也不滿意。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得從家長自身出發,試著看到自己的內心需求,解決內心存在的不和諧,更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和長處,明白“孩子就是孩子”:

    他不是你的玩具,

    不是你達成目標的手段,

    他也許繼承你的聰明才智,

    也或許跟你大相徑庭,

    因為他就是他,

    雖然是你的孩子,

    卻是獨一無二的生靈。

  • 15 # Matt老師家庭教育

    不許孩子輸,到底好不好?好!

    為什麼?因為,不許孩子輸的是心態,如果輸了心態,孩子就不會變得強大,以後也不會贏。

    拿破崙曾說過:“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心態比結果更重要,尤其是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孩子就更加重要。人生的路還很長,難免會遇到失敗,但輸掉一次又有什麼關係,但是在輸掉之後,心態不跟著一起輸,分析失敗的原因,再接再厲,下一次就可能會贏。但是,如果連心態都輸掉了,那麼,無論後面還有多次,結果都是一樣會輸。

    在生活中,我更願意教會孩子學會掌握、控制自己的心態,而不是強調輸贏,讓孩子學會自己長大。

    1.保持學習的心態。沒有人是天生就什麼都會的,所有的技能、知識都是靠學習而來的,學習的心態一天都不能放鬆,否則,很快就會被淘汰。

    2.接受現實的心態。無論是比賽也好,還是工作上也罷,人必須要面現實、接受現實,迴避、躲避、逃避只能是自欺欺人,能接受現實的人,才能迎接更好的明天。

    3.永遠積極的心態。氣餒這個詞不應該出現在人生的字典裡,積極、樂觀這才是面對人生真正的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比自己更慘的大有人在,你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積極。

  • 16 # C媽學堂

    我們也都知道,其實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贏在起跑線上,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般也會對他們說:“你不能輸,你輸掉你就是沒出息的人”。聽到這樣的話語,孩子本身也是生活在壓力比較大的狀況之下。久而久之,以一種比較激情昂揚的狀態去學習生活,爭取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可是就像你所問的,如果不許孩子輸到底好不好呢?

    確實在我家孩子生下來之後,我就存在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想法,但是在當時是透過自己給孩子提供教育資源而不是強迫的方式去讓孩子學習。比如說看看孩子有沒有什麼喜歡的興趣班幫助他去報班,在這個過程之中支付一定的資金。除此之外,在和孩子交流溝通的過程之中,有些時候也會強調要讓孩子努力,但是關於輸贏這個問題還是沒有著重去考慮。

    在我的想法之中,我們每個人在和其他人群進行接觸對比的時候,總是會有輸贏的。可能並不是任何人都會一直處於贏的狀態,有些時候輸也可以讓人進步。畢竟驕傲使人退步,這種老祖宗留下來的言論,我們也應該考慮到。如果讓孩子長期處於贏的狀態,其實對於他個人的精神壓力以及個人狀態都有著不好的影響。

    只是還有一部分孩子生下來之後,他們本身就帶有比較強烈的慾望,想要去比別人更強更厲害,這時候其實父母的安排教育就是發揮非常簡單的促進作用。比如說孩子在生活中總是爭強好勝,這就是父母所不能控制的。

    所以你上面所說的問題,其實我們應該根據孩子本身的性格來看。只要父母不去安排孩子的人生,以一種平常心的狀態去應對孩子的輸贏,不會對他們的身體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這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問題。

    所以所謂的好壞我們也無法去界定,只能看孩子本身的一個狀態。如果自家孩子在父母的教育之下變得非常優秀,我們就可以認可。一旦孩子因為父母不能輸的言論而變得自卑公平,就應該考慮是不是有問題。

  • 17 # 筆墨亂煮

    只有輸一次才知道疼,也只有輸一次才會總結經驗。

    太順了反而不容易接受逆境,一經受打擊就垮掉了。

  • 18 # 妹妹是哥哥的

    一個生在羅馬。一個生在羅馬的路上,與其去和別的小孩比,不如,讓他快樂成長,支援他想做的事情,可能會讓你有很驚喜的發現

  • 19 # 愛生活的阿澄

    近日,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的一段採訪上了熱搜,暴露了中國父母的教育焦慮。

    他說:“社會若只有精英才有前途,會迫使父母不顧自己和孩子的條件,想方設法把孩子變成精英。但人人成為精英是不可能的,願父母讓孩子自主選擇。”

    放眼周圍,教育焦慮似乎成了父母的「標配」,就像熱播劇《小歡喜》裡的劇情,簡直真實還原。

    那些高考時的家庭衝突,以及對孩子苦口婆心的教導,都反映出父母處於教育焦慮中的心態——不許孩子輸。

    無論是恨鐵不成鋼的童文潔,還是寄希望於孩子的宋倩,都不管三七二十一,帶著孩子先衝再說!

    劇中孩子在衝,現實中的孩子也在衝。

    假期一到,孩子就各種補習,本可以休息放鬆,接觸外界,卻被父母“再不學就會落後”一句話給剝奪。

    臨近開學,父母的衝勁更是隻增不減,多地出現父母為讓孩子提前預習,而瘋搶下學期課本的新聞。

    他們一刻不鬆懈,也要求孩子一步不停歇,只盼孩子不落人後。

    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

    孩子人生自己做主,父母應是孩子人生路的引導者,而非領頭者;應尊重孩子的失敗,而非不許孩子輸。

    可面對教育焦慮,多數父母都選擇了後者。

    贏在起跑線,卻輸在父母的期望裡

    •半歲開始學習,母親5年內狂砸12萬報了17個補習班

    •每天學到晚上9點回家,每週僅休息半天

    •5歲時已學完小學二年級課程,小托福考了全國前三

    很多孩子還沒學會走路,他已投入學習,可見在同齡人裡起點有多高。

    父母的高投入,讓他一年級就成了尖子生,雖滿足了最初的期望,卻讓孩子喪失學習的真正樂趣,硬生生被逼得疲憊不堪。

    到了二年級,他開始不寫作業,上課走神,甚至厭學,逐漸「溺死」在父母的期望裡。

    看到這不禁想問:父母費心費力地不許孩子輸,到底為何?

    面對學校和社會的激烈競爭,擔心孩子被人比下去,被社會淘汰,便「推」著孩子向前,能早就早,盼孩子永遠贏在人前。

    不知不覺,孩子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大人的競爭。父母傳遞給孩子的焦慮不是愛,是附加的壓力。

    有人說:“不讓孩子輸在人生起跑線上,你要跑哪去?就這麼著急讓孩子到達人生終點?”

    競爭的確時刻存在,但焦慮於事無補,孩子的人生不是短跑而是馬拉松,開始沒追上不代表後面無法趕超。

    與其對孩子揠苗助長,不如放低期望,試著讓他自己拼搏,允許孩子輸,可能更有機會贏。

    起點別怕輸,笑到最後才是贏家

    有些孩子輸在起點卻贏在未來,比如德國教育。

    德國憲法規定:禁止過早開發孩子智力,即使智商超過同齡人,快樂成長是首要任務。

    上小學前,孩子會學著自己穿衣整理,遇到壞人時如何求助,從大自然中觀察萬物......

    他們在生活中學習,獨立動手動腦,保留想象力和創造力。

    即使他們沒有從小就精通天文地理,但這最大程度地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發展需求,更誕生出世界一半的諾貝爾獎。

    允許孩子輸,順應天性,循序漸進,令他們厚積薄發,擁抱別樣燦爛的未來。

    音樂才子周杰倫,少年時僅唱歌彈琴拿得出手,文化課幾乎全掛,可母親從沒責罵過,反而鼓勵他做自己喜歡的事。

    有了母親堅定不移的支援,他雖不像別人成績優秀,卻在童年裡充分發揮天賦,靠才華在華語樂壇闖出了一片天,走上更精彩的人生路。

    鄭淵潔說:“假設將人比喻成汽車,那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滿負荷運轉,要適度磨合。待孩子成年才能快馬加鞭,後勁十足。”

    每個人各有天賦,也有不同的時間表去摸索和成長,父母要明白:孩子何時起步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走多遠。

    孩子人生的輸贏,父母該這樣看

    武志紅曾表示:父母不要試圖扮演孩子的決定者,而該給予孩子獨立探索的自由。

    讓孩子做自己,父母應學會:

    1.不拿孩子去比較

    尹建莉在父母學堂中,曾探討了「焦慮時代下,父母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這個問題。

    參與對話的是曾紅遍東南亞的歌手——陳美齡,她培養的三個兒子,全都考進世界排名第三的斯坦福大學,令人羨慕。

    問起育兒經,她說:

    “很多父母都被社會的平均值所綁架,常拿孩子作比較,這容易讓他失去學習興趣,人都是生而好學的,成績重要但不主要,主要的是「好學」、「會學」,引導孩子接受和相信自己。”

    世上沒有笨孩子,只要父母正視孩子的每次進步,引導得當,孩子的才智都能被啟用。

    蘇霍姆林斯基說:“即使世界上所有人都瞧不起您的孩子,父母也要眼含熱淚地凝視他,欣賞他,激勵他,永不放棄!”

    孩子們天生不同,但差異≠差距。欣賞和肯定孩子,比孩子的現在和從前,每次進步都是在靠近成功。

    2.允許孩子“輸”

    在知乎看過一則回答:不停上補習班的孩子和一直在玩的孩子,未來有何不同?

    答主從小“泡”在補習班裡,琴棋書畫一樣不落,以全省前1%的成績考入東南大學,畢業後入職國家電網,接著辭職創業,現居一線城市。

    在父母眼裡,這種人生成績單算贏了吧?然而不專屬於一直贏的人。

    她老公因家庭條件拮据,沒補習過,但他熱愛探索大自然,喜歡看CCTV10,腦裡有解不完的「為什麼」,童年自由且歡樂。

    父母雖沒法送他去補習,卻讓他多去接觸可以解答他問題的人。

    後來他拿了各種競賽獎,考上南京大學,接著到中科大讀研,畢業後入職微軟。

    不同童年的孩子用兩張學位證告訴我們:不上補習班,不一定就輸,相比之下,這種“輸”讓孩子保留了純真,按自己的步調,一步步成為贏家。

    愛迪生說:“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

    允許孩子“輸”,讓孩子收穫如何贏的能力,未來才有更多贏的機會。

    3.有贏皆有輸,平常心陪伴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我小時候參加作文比賽,為了取得好成績,特別認真去準備。投出作品後卻遲遲沒下文,還安慰自己可能還沒出結果。

    後來突然想起,投遞時忘記撕掉最後兩頁,作品不完整便也不可能獲獎。

    我憂心忡忡地告訴父母,沒想到他們只是簡單地說:“沒事啦,就是太可惜,下次記得好好檢查。”

    父母沒有責備的安慰,讓孩子明白輸在何處並懂得改正。

    要父母保持平常心不是易事,但也不難。孩子失敗時幫他分析,成功時為他鼓掌,適當降低期望,慢慢就能平常對待了。

    蒙特梭利說:“若大人真的想幫助正在走路的小孩,就必須放棄自己的步伐及預定目的地。”

    凡事皆有輸贏,父母若要求孩子只許贏不許輸,會令他更沒勇氣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人無完人,我們要以一顆平常心去陪伴和開導孩子,讓他獨立走向社會。

    早教專家林怡曾說: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其自身成長髮展的需求,也有其註定的人生方向,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

    社會無處不在的焦慮,使父母把個人想法強加給孩子:不許孩子輸給同齡人,不許輸掉成長的每一步。

    只顧著急的父母,是否真正瞭解孩子想追求的夢想、想體驗的人生是什麼?

    其實孩子讀什麼學校或做什麼工作,都是暫時的,重要的是能實現追求的夢,做熱愛的事,快樂一生。與其埋頭為孩子付出,不如先關心孩子所想所做。

    人生路漫漫,路有彎有直,不管怎麼走都看得到風景。不妨放寬心,讓孩子自己選擇。

    願父母不再害怕孩子“輸”,而是相信孩子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分享一個適合學齡前兒童用得識字軟體【貓小帥學漢字】,家裡或者身邊有適齡兒童的話可以去下載一個試試哦,這裡面有豐富的童話故事,還有有趣的冒險任務,孩子可以和喜歡的童話人物一起學習漢字,不知不覺中對漢字產生興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方證為何不傳《易筋經》給同門方生,而傳給外人令狐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