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聚焦工坊
-
2 # 蒹葭已萋萋
這是以前寫給別人的問答,希望對您有用~
1.要從小關注孩子的口才與思維能力的發展,2.要鼓勵孩子大膽說,3.要引導孩子正確說,4教育孩子適時說。
1. 要從小關注孩子的語言能力。我想大多數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口才和思維能力,但是真正提出這想法並跟別人討論交流的卻不多。在現代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除非這罈好酒有廣告,而這個廣告就是口才和思維能力的體現。所以,從小的時候,除了學習基本的文化課,父母也應該在孩子的口才和思維能力方面下一些功夫,畢竟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從小注重培養與父母不管不問地孩子長大以後是不一樣的。如果,我們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注重鼓勵孩子大膽說,引導孩子正確說,教育孩子適時說,那久而久之,再想說同一個問題或遇到相似的情景的時候,孩子就知道怎麼正確地去表達自己,讓自己舒服同時也讓別人舒服。語言真的是一種能力,你的大腦要收集到周圍的資訊,然後迅速判斷該如何處理,並能組織語言很快地表明自己的態度和想法,這就是一種現代社會必備的能力。誰在現場掌握了話語權,誰獲得了大家更多的贊同,那麼誰就更多地吸引了別人的眼球,他就贏了。
2. 要鼓勵孩子大膽說。大膽是需要從小鍛鍊的。中國人傳統的思想裡,人提倡的是要內修,謙讓,恭謹,所以越長大,膽子越小,因為考慮得越來越多。孩子小的時候,天性純真,無拘無束,所以他們不知道害怕為何物,很大膽地去說和做一些事情。我的小寶第一次上T臺表演的時候,只有4周半,在我告訴她可以上T臺的時候,她一直沉浸在可以穿公主裙的喜悅中,注意力完全沒有放在臺下有多少人看她這件事情上,所以她上臺以前,我很緊張,我的緊張來自於我從小到大所有的關於緊張的記憶和別人曾給過的冷嘲熱諷,然後當聚光燈亮起,她大膽地從後臺走出來的那一刻,我真的是被她感動了,不怯懦,不緊張,不拘束,那一種發自內心的享受舞臺的狀態。雖然她以後可能不會走模特這條路,但是我希望她能記住自己在舞臺上的這種享受的感覺,以後即便到了人很多的場合,需要講話的時候,也不再懼怕臺下那幾百雙眼睛。所以,如果有機會,父母要鼓勵孩子在一定的場合大膽地表達自己,讓孩子從小能適應這種別人的注視,而不是躲避或不舒服。要從小培養孩子敢於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勇氣!
3. 要引導孩子正確說。在大膽說的基礎上,父母要引導孩子正確說,也就是說的內容。語言是一種很高階的思維能力,能用正確的句子和順序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這對孩子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是漫長的,可能一輩子都在學,要從一個發音,一個詞,一個短句,一段話語逐漸演變為自由的演講,這是需要不斷引導和訓練的,越是有成就的人,口才和思維能力也越好。所以,從小要引導孩子正確地說,正確包括用詞正確,邏輯順序正確,情景正確等,這也就是為什麼要在實際運用中學習語言。舉例來說,當孩子從小說“勺子我拿”時,父母就要引導孩子說“我拿勺子”,當孩子在公共場所的時候,父母要引導孩子一些禮貌用語,請,您,謝謝。也許你會說,這不是很簡單的事情嗎?用不用教孩子,他都能學會。也許你說得對,所有的成年人都有關於語言使用的基本的規則,然而,如果你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積極引導孩子,那麼對他的口才和思維能力將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能更多地積累到語言詞彙,大腦能更迅速地判斷出此種情景下該用哪些話語等。所以,當父母發現孩子在試圖表達自己對某些事物的看法的時候,不僅要認真聽,還要給予積極的迴應,讓孩子知道怎麼樣是正確地表達。
4. 教育孩子適時說。上面說的是勇氣與內容,現在要討論一下說話的時機。在語言這件事情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一樣的,有的人反應快嘴巴快,說話的時候自然佔優勢,但有的人反應慢嘴巴也慢,所以首先要認識到人與人之間語言能力上的差異。當兩個人或更多人一起談話的時候,大家最根本的目的是溝通與分享,這一點一定要告訴孩子。所以,選擇正確的說話時機很重要,也就是要適時說。不能自己一直說,不給別人表達的機會,這樣必然會把天聊死,也不能什麼也不說,只是聽而不反饋,這也不行。在交談以前,要明白我要表達什麼,我想從別人那裡知道什麼,透過交談我要達到什麼目的,這樣就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語言了。在別人說的時候,你的大腦在飛快地轉,也想到了很多東西,但這並不代表要把你想到的都說出來。我們要告訴孩子,把自己想要表達給對方的話在恰當的時機說完就行了。另外,語言表達這種東西,除了話語本身,你說話的聲音語調以及由此給別的帶來的心理感受可能比話語本身更能給別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也就是為什麼要跟別人微笑著交談的原因,也許他不記得你說的話,但是他通過當時的感受記住了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就是最後一點,正確把握說話時機。
希望對您有幫助~
-
3 # 六一媽媽幫
我覺得提高嬰幼兒語言能力主要就兩步,第一,多說,第二少說。
多說怎麼講呢?就是在孩子還不能完全表達的時候,你要多說,多和孩子說說話,告訴孩子身邊都有些什麼,這些是幹什麼的,如果可以的話,讓孩子多摸摸,用手去感受他是軟的,還是硬的,在比如你給他拿個蘋果,你可以和他延伸很多出來,說這是個大蘋果,紅色的蘋果,吃起來甜甜的,聞起來香香的等等,透過色、香、味去給孩子多說。孩子聽得多了,自然自己也就會講了。
少說怎麼講呢?就是當孩子能夠表達的時候,至少能夠說出兩個字的時候,你就要少說了,比如孩子要喝水的時候,他可能還表達的不清楚,但是他會指水,需要你做的就是鼓勵他說出他想要的東西,你甚至可以直接問他,你需要什麼,多問幾遍,實在還是表達不出來的時候,你在告訴他,他下回是不是就記住了呢。還有的孩子是能說出一兩個字,但是表達不全,偶爾會想不起來怎麼表達,哪你就更要少說了,直到孩子能夠完全表達出來。孩子自己多說說,自然也就會表達了。
當然有的小孩子就是天生的說話晚,但是我覺得這並不代表小孩子的語言能力就差,比如我們小姑子家的孩子,基本2歲多才會說話,可是在一歲的時候他基本都懂得,你說什麼他都知道,當他會說話的時候,感覺就是一夜間他怎麼就都會表達了呢。
-
4 # 好運來4586074649547
提高嬰幼兒的語言能力,不同時段的嬰幼兒採取的方法也不同。(1)嗷嗷待哺時,其孩兒餵奶、哭鬧、哄睡等,的時候,母親可用不同的話語來可與其孩兒交流。(2)呀呀學語時,母親可教其孩兒說'漢語單詞'食品、衣物的名稱丶人物稱呼'及'短語。(3)會說完整的短語時,父母親可教其說完整話、數數、識(zhi)記《古詩》文。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長大成才,除去孩子個人天賦外,與家教有著十分必要的不可替代的關係!希望國人尊師重教的同時,也更要注重家教!
-
5 # 李康滿183397530
嬰幼兒在這裡應該指4歲之前的孩子,據研究,一個人的語言能力主要是4歲左右奠定基礎的,此時掌握正確的方法提高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對他的一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
這一時期嬰幼兒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同他(她)朝夕相處,寸步不離,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有經驗的家長在孩子面前總是十分注意自己的每一個細節,他們往往從身邊最常見最簡單最熟悉的事物教起,然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登堂入室。
此時孩子尚幼,“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對所能見到的一切都感到新鮮、新奇,而且沒有分辨能力,做父母的要擇其善者而教之,切忌急於求成,操之過急。要熱情地鼓勵孩子大膽地說話,在不斷的訓練中不斷進步,為他們以後在幼兒園和小學的語言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
6 # 兒童時間管理
語言是人類智慧的表現之一,是人類思想和心理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從孩子出生經歷前語言期、單詞句時期、電報句時期、學前時期等,循序漸進的過程。想要提高嬰幼兒的語言能力,可參考以下幾點:
1.父母儘可能多的和孩子說話,與他們交流,並對他們的發音行為產生應答,切不可認為他們不會說話而對他們置之不理。
2.不要對孩子嚴厲斥責、打罵、懲罰,讓孩子產生不愉快的心理體驗,孩子會產生抗拒心理,不願意和我們溝通。
3.父母可以經常給孩子講故事,這是增加孩子詞彙量、提高語言能力、豐富想象力的好辦法,父母可以先瀏覽一下故事書,然後聲情並茂的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中積累語言素材。
4.家長過度代替、包辦,如孩子剛一哼哼,家長已把他想要的東西遞到手上,服務於孩子開口前,導致孩子不需要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們要避免,給孩子鍛鍊成長的機會。
5.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語言發展上存在著個體差異和性別差異,女孩的語言發展好於男孩,不同孩子之間語言發展的速度也會存在差異,我們要理解這種差異,不能用別的孩子的標準來要求孩子,不要焦急,用正確、科學的方式教孩子說話,遵循孩子成長規律。
只要我們能有牽蝸牛散步的心態對待孩子,我們一定能夠守得花開!
-
7 # 一枚有墨香的書籤
記得前一段時間聽了樊登讀書會講解的一本書,很受觸動,想在此做一些分享,希望可以給到您一點點的啟發。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父母的語言》,裡邊列舉了很多的資料的對比,當孩子三歲的時候,一個腦力勞動家庭的孩子聽到的詞彙量比救濟站孩子的詞彙量要多3000萬個。
想一想,這是多麼可怕的差距,而孩子日後的學習力和社交能力,語言能力可能就被這3000萬詞彙所影響,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了。
書中提到了父母在給孩子營造語言環境的過程中,需要遵循3T原則,即共情關注(Tune in)、充分交流(Talk more)和輪流談話(Take turns)。
這裡的共情關注,舉個例子吧。如果你在給孩子講繪本,而孩子突然發現了你衣服的扣子很特別,伸手去摸,這個時候就跟隨他的注意力過去,問他:寶貝,你看到了媽媽衣服上的扣子了是嗎?你很喜歡它,覺得它很漂亮是嗎?是的,媽媽也很喜歡,它是**顏色的,**形狀的,對不對?
第二點的充分交流可以從三點來做到:
第一個是描述日常,例如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就說我們現在在做什麼,再可以細化到某一個動作、步驟或流程。
比如我們現在開始搭積木啦,我搭了一個小房子,用這塊方形的搭成牆壁,三角形的做房頂吧。接著再搭一個高高的樓房……
接著儘量少使用代詞,比如少說,我喜歡他們,這個很有趣。而是把代詞換成名詞,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在建立清晰的語言,不會模糊不清。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可以擴詞,例如孩子說喝奶,你可以問他,寶貝肚子餓了,咕咕叫了,想喝牛奶了是吧?這樣你就將喝奶擴成了一個整句,也是在幫助他構建語言。
第三點是輪流談話,就是儘量做到互動,而並非單方面的說教或者命令,同時儘量使用積極正面的語言,少用否定句,這些都會扼殺孩子去探索和學習的慾望。
最後可以再增加一個T, Turn it off。就是關掉電子裝置,原因是它根本做不到上邊的3T。不要把孩子丟給手機,iPad了事。
總結來說,在孩子三歲之前一定要大量地和孩子用語言交流,互動,多運用積極正向的語言,避免否定性和命令性語言。要知道,語言是教育過程中一個完全免費卻又極其珍貴的資源,所以父母一定不要吝惜,從現在開始,張口多和你的孩子說說話吧。
-
8 # 孚嘉優仕
孩子的生理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到了孩子語言發展的時候自然會做出讓你驚喜的表現,但是如果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你需要這樣做:
1. 陪孩子說話時發音準確清晰,孩子的模仿能力超強,在孩子模仿說的話不到位時,可以及時糾正,告知孩子應該怎樣說說即可。2. 和孩子講話時不要說疊音字,比如“吃飯飯”吃飯就是吃飯,去除多餘字,讓孩子養成好習慣,語言表達不受影響。3. 接觸一些新鮮有趣的事物或動物,讓孩子認識並激發語言表達4. 跟著音樂的旋律,朗朗上口的兒歌順口又容易記,讓孩子多多去聽,慢慢積累訓練語言表達效果。5. 多讓孩子傾聽故事開發語言能力,然後讓孩子根據聽到的故事情節簡單的複述,提高語言表達效果。每個孩子具體發育的時間不同,希望家長能夠多點耐心。
-
9 # 甲骨遊學
1、孩子發展語言能力的重要性在哪裡?
家長的直覺反應是 ,人都需要溝通,而語言是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學語言必須從小抓。對,這是原因之一。
另外,有一組資料能提高我們對語言重要性的認識。
舉證:2005年,美國兒童健康網進行一項調研,追蹤調查1000多個從3歲到10歲(三年級)的兒童。結果顯示:
4歲半孩子的口語能力,能預測他/她一年級(7歲)的詞彙理解能力,以及三年級(10歲)的閱讀理解能力。
當我看到這個研究結果時,心被震動了,家長趕緊努力呀,儘早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不然會影響日後的閱讀能力。因為,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石!重要的話重複三遍: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石!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石!
閱讀能力是學習的基石!
2、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該抓哪幾點呢?1)為幫助理解,先舉個例子說明。我們常說,壺裡的餃子倒不出來。
“壺裡的餃子”,在教育心理學中稱為“接受性詞彙”,意思是孩子明白了,但還未能清楚表達的詞彙。
“倒出來的餃子”,又稱為“表達性詞彙”,意思孩子能準確表達出來的詞彙。
教育學者發現,孩子6歲時,“接受性詞彙”達到2萬多,而“表達性詞彙”,只有2600個左右。
2)“壺裡的餃子”的重要性在哪裡?
因為大人無法測量孩子“壺裡到底有多少餃子”,通常會忽略這一點。而“倒出來的餃子”,也就是能清晰表達的詞彙,則很容易評估,所以普遍受到重視。
不過,兒童心理學家—Carol Hammer和她的同事發現,促進讀寫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是“接受性詞彙”的增長!
簡單地說,孩子“壺裡的餃子”多起來,他/她的讀寫能力才能快速提高!
3、家長怎樣操作?1)“壺裡餃子”的應用:教育學者研究發現,兒童能同時學習兩種以上的語言,關鍵是“壺裡的餃子”有多少。舉例說明,假如家長想讓孩子學習英語,那就堅持薰陶孩子,讓他們多聽英語故事。這樣“壺裡餃子”多了,等過了語言沉默期,就會有一個大爆發。對於母語學習,道理更是如此。
2)薰陶的方法:至今為止,教育心理學家所給出的建議,都符合我們的常識。比如,
I)剋制看電視、看手機的時間;
II)在家裡營造讀書的環境(藏書);
III)陪伴孩子,給孩子讀書;
IV)或者帶孩子常去圖書館,等等。
筆者鼓勵家長常給孩子讀書,為什麼?因為在人類語言中,資訊只佔語言的10%左右,其餘大部分要素,包括說話的態度、語氣、肢體語言以及情感等。這能解釋:當妻子和丈夫溝通時,妻子希望老公放下手機,專心致志,有眼神交流,最好堅持20分鐘以上。給孩子讀故事,道理也是一樣的。家長儘可能地享受天倫之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濃濃的愛意,而不是用錄音機代替—那只是能發聲的電子裝置。事實上,研究顯示,當孩子聽到父母的聲音時,大腦皮層特別活躍,心情愉悅。因為那是心靈與心靈的溝通!
3)鼓勵孩子去“創造”語言
還是鼓勵家長:放鬆!享受天倫之樂!孩子學習語言的過程,特別有意思。
1~2歲時,他們好像說外國話,咕嚕咕嚕的,誰也聽不懂。
2~3歲時,開始用2個詞表達,並開始說“不”,他們發現,“拿拿”與“不拿”會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還有,孩子分不清楚抽象代詞,如“你”、“我”、“他”,常常惹大人捧腹大笑。
3歲以上,孩子語言能力有一個質的變化。初步形成大腦皮層,有簡單邏輯,能用四、五個片語成句子。
家長儘可能地鼓勵孩子,他們“創造”語言的過程,也就是理解與表達的過程,犯錯很正常,他們努力嘗試,力圖掌握“元語言意識”。
4)“元語言意識”
在我們說母語時,幾乎不用考慮“語法”規則,近乎直覺地表達出來。如果說錯了,直覺也能察覺到。這就是“元語言意識”,對語言本身的知識,近乎直覺的掌握。
在孩子5歲左右,開始發展“元語言意識”。對家長的啟發是,讓孩子多練習,他們犯錯,是想發現語言組成中的規律,直到內化在心中,形成近乎“直覺”的掌握。
4、總結說到這裡,筆者的期待是:家長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讀書,多陪伴孩子。親子感情與語言學習,在這段寶貴的時光裡,一起成長。
(1)三娃奶爸,勤奮父親,育兒達人。(2)教育技術極客,《說文解字》影片被騰訊收錄為精品內容。(3)教育領導力碩士,海外名校畢業,全A拿下。 -
10 # 小鐘鍾姐姐愛北鼻
1、描述。
在幼兒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多描述,這麼什麼東西、什麼顏色、正在做什麼……描述給孩子聽。除了描述日常生活,也可以帶著孩子看繪本,看圖時用文字描述。
這一階段,記得多描述就對了。
2、重複、重構
在幼兒開始會表達、還不夠清晰完整時,爸媽可以重複孩子的話語,可以用豐富的言語來重構,這樣來豐富幼兒的語言。
同時,多給孩子講故事、讓孩子誦讀經典等,這一階段不一定要識字,3歲左右是孩子記憶力最好的時間段,好好利用,好好開發。
3、多提問
在孩子已經會表達了,可以多提問,讓孩子自己表達,在發展思維力的同時,你會發現其實他們的話語是很有邏輯哦。記得多鼓勵,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哦~
-
11 # 楓葉46243
別人家的小孩不清楚,我家的小孩喜歡跟著爸爸學說話,之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說小孩對於爸爸的聲音特別敏感,那是從孃胎裡面帶出來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覺,當小孩還在孃胎裡的時候,爸爸的撫摸和對著肚子裡面的小孩說話,小孩的胎動次數都比較大。
-
12 # 英國實體銷售平臺
分享一些經驗。
1.請家長營造一個輕鬆快樂的氛圍。
2.跟孩子一起編一個有趣的故事,題目越奇怪越好,家長編一段,孩子編一段。不需要太長,結束前請孩子複述一遍。
經過一段時間,不但鍛鍊了孩子的語言能力又激發了孩子的創造力,更主要你會覺得孩子越來越喜歡你,何樂而不為呢?
-
13 # 南鯨KIDS
做好陪練式教導,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活動。
1.牙牙學語階段(2歲以內)
家庭成員(不限父母)可以對孩子看到的每個事物,清晰重複地告訴他/她叫什麼,反覆,並可以孩子五感感覺一下,摸一下;
父母可以多跟孩子說話,哪怕跟著孩子咿呀地哼哼,都是交流,孩子就更有說話的強烈意願;
聽故事、聽兒歌感受聲音和語言的美;
2.幼兒階段(6歲以前)
用故事、兒歌餵飽每天;
父母睡前可以讀故事,當然從我孩子的切身體會,如果父母能夠編故事,並且跟孩子一起編故事的話,就可以引導孩子有邏輯地說話;
多帶孩子出去與人交流,人際關係促進語言能力提高;
讓孩子讀故事,繞口令,使得唇舌得到鍛鍊,改善吐字不清的情況;
3.學齡少兒(6歲以後)
帶孩子參與到日常活動中當小幫手,比如:問路指路、買菜詢價、安排家庭任務等;
可以參加一些相關社團活動,講故事比賽、辯論賽;
回覆列表
在孩子的嬰幼兒時期,與其多說話無疑有利於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但適當的沉默,同樣能促進寶寶的詞彙發展,提高寶寶的語言能力。乍一看,這倆好像還有點兒衝突,其實不然。
美國幼教協會就曾釋出過一篇文章——《沉默,促進寶寶的詞彙發展》,講得就是家長們如何透過“留白”來促進寶寶語言能力的發展。該書作者是一位在美國幼兒園奮戰多年的老師,她經過觀察發現:
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在跟寶寶互動時,都習慣像機關槍一樣,“突突突”不停表達自己的想法,卻常常忽略了要適當地停頓,等寶寶反饋。這種情況在“咿咿呀呀”還不太會說話的寶寶身上,尤其常見。
事實上,如果你能敏銳地察覺到孩子的感受,並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他們會更願意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