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槿汐詩詞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在一國之內,做國君的要有做國君的樣子,做臣子的要有做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有做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有做兒子的樣子,即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即可。

  • 2 # 空觀道人12345

    簡單的來說就是敬上,守禮節,懂規矩,按秩序進行!做事情有個先來後到!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執行“三綱五常”政策!

  • 3 # 一字平

    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盡其責,君明,臣忠,父慈子孝!婆賢媳尊!一個國家,一個家庭有什麼不好呢?網友們!此話金石良言!萬古倫常!!!

  • 4 # 天空昊主

    老孔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總體是沒有錯的,就像太陽,月球、地球三體平衡一樣,又各行其道。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就像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一樣,是一種運轉平衡的表現。另外特別是“中流砥柱”,就像地球,不僅要緊跟大勢頭,同時自身的運轉和生機也是相當重要的。就像老孔所提的臣與父這個角色,至於君的體現接近於大勢頭就像所有封建帝王皆以“天子”稱謂一樣,而妻與子,屬於末位填補,就像月球的執行,離不開地球一樣,所以必須是中流砥柱的思想,來把握左傾和右傾方向。也就是說臣和父,才是主導執行的橋樑和紐帶。這是一套很完整很科學的治世觀點。但是按當時的陰陽兩論的分析態度,就只能是君陽臣陰,夫陽妻陰,就變成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只有道教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論點更接近現代的自然科學發展觀。總體來說,中國古人的思想智慧和推理能力,以及對社會的各種學說,是非常先進,甚至是過於先進,以致中國歷史反反覆覆,重重疊疊,始終在原地打轉。直到西方的自然科學文明,用工業機械,轟開了這個塵封千年的古國的大門,一個新的思想,一下子就連線了所有文化中節點,一個新中國冉冉升起,一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從此昂揚自信的踏入了世界歷史的程序。

  • 5 # 使用者96382337540老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孔子所言當君主的要遵循君主的規矩,作臣子的要遵循臣子的規矩。作父親的要抦執父親的規範,作子女的要遵守子女的規則。君主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子女要像子女。按照周公之禮,循規蹈矩。否則就會君不正臣投外國,父不正子奔他方。

  • 6 # 年輪說

    孔老夫子的意思就是一個國家一定要是有等級和階層的!

    中國古代社會是週期性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是戰亂紛爭,然後一段時間之後又是大一統的社會。分析其中原因,為什麼一個國家隔段時間就紛爭?主要是綱常混亂,不尊禮法。就像周代末年,諸侯紛爭,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裡,這就是綱常混亂,沒有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階層,國家四分五裂。後來秦始皇一統中華,重新劃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就是人民受夠了這種綱常混亂的狀態,需要一個穩定的生活。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更是亂透,別說綱常混亂了,很多貴族就是人倫不在,父殺子,子弒父這種常有發生,大臣造反多皇位更是家常便飯。這就是道德喪失,綱常禮法不在的緣故。後來大隋再次統一中國,也是重塑綱常和道德禮法使統一的國家穩定,更為唐代繁榮打下基礎。

    所以孔子說的非常有理,用綱常倫理道德來約束人的行為,如果人人都平等了,那麼國家也不存在了,那是理想中的大同社會。

  • 7 # 秋色正傑

    有這麼幾層意思。一是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該教育就教育,該管理就管理,該給孩子成家立業就成家立業,盡一個當父親的責任。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必須孝敬父母,該學習學習,該幹啥就幹啥。

    再一層意思,就是關於嫡親父親和兒子的關係,和過繼繼承的父子關係。一旦這個關係成立,就必須根據禮制,徹底盡孝敬義務。此時此刻的父親,也必須無條件把所有爵位和家產留給繼子。

    第三層意思是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順序不可混亂。比如,紅樓夢中,元春省親,即使她的父母祖母,也必須行君臣之禮。

  • 8 # 飛飛貓說話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君主要像君王,臣子要像臣子,父親要像父親,子女要像子女"。怎麼做才像呢?

    就是按照周朝禮樂制度,等級制度制定出了君臣父子的軌道,各人在各人的軌道上行駛,各行其道,國家社會就有秩序了。不要隨意變軌,隨意變更機動車道,否則容易出車禍。

    孔子要求:“君主的要遵循君主的規矩,作臣子的要遵循臣子的規矩。作父親的要抦執父親的規範,作子女的要遵守子女的規範"。

    後來法家和董仲舒他們把孔子的話改為"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搞出一個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叫"三綱五常"。意思就變味了君王,父親,丈夫的變成了權威,拉長的等級制度。

    再後來,朱熹等人提出的理學,更家加汙染了,基本上形成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忘"。意思就完全變了。

  • 9 # 哈灬哈66096005

    瞭解,六爻,預測的人,就能認可,孔子,的,言論,六爻中,從下到上,每一爻,都有固定,對應之,人,物,的,不能亂來的,這也許就是,易經,預測萬物的,不可改變的框架結構吧,那麼,應用於治理社會,孔子,認為也應按這種模式去排例,去,管理,啦!!!!!!!!!

  • 10 # yuu1s

    不知道為什麼 大家對孔子的解讀都很不合乎邏輯 孔子思想能夠被傳承千年是有其合理的地方的 是非常了不起的

    君君臣臣 之說 其實很簡單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在社會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這樣社會就穩定了 君主要為社稷負責,不要整天花天酒地,臣子要盡心盡責 不要老想著造反 ;當父親的要為全家負責,當兒子的在沒獨立前要聽話不要敗家。很通俗易懂,對不對?

  • 11 # 猛哥厲史

    在《論語·顏淵第十二》中,齊景公問孔子如何處理國家政事。

    孔子回答說:“君主要象個君主,臣子要象個臣子,父親要象個父親,兒子要象個兒子。”

    齊景公說:“講得好啊,如果君主不象個君主,臣子不象個臣子,父親不象個父親,兒子不象個兒子,雖然有糧食,我能吃得到嗎?”

    要點在於“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從這裡可以看出,為什麼統治階級最終會採用蠕家思想,就是因為這套思想可以保證統治階級能不勞而獲!

    到了漢代,董仲舒把孔子的話引申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提煉出一個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叫"三綱五常"。把全國人民都變成皇權下的臣子奴才。

    到了宋代,朱熹等人把蠕學發展到理學階段,基本上形成了“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的最高等級尊卑形態。

    這樣推崇等級尊卑的學說,必然要發展到官大一級壓死人的政治生態、輩大一級壓死人的宗族生態,民主科學法制人權文明都不可能實現了。這樣治國,國恆亡,歷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 12 # 紅茶館跑堂

    很簡單,就是要根據自身社會角色的定位,在自己的社會職業上盡職盡責,做好各自的社會角色!

    而在社會角色還沒有確定的時候,要努力學習,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然後,認真守好各自的職業道德。

    只有這樣,由各種行業和身份的人群組成的群體或者說國家,才能夠有各類從業人員發揮各自的社會職能,使社會良性運作。這樣的國家才能得到最高的治理。

    所以,治理國家,就是幫助各行各業的各類人群做好各自的角色,並且,管理好各行各業之間的和諧關係和良性平衡發展,這樣的國家才是穩定繁榮的國家!

    這,實際上就是禮制,禮制就是職業道德制度,倡導每一個人熱愛自己的行業,並遵守各自行業特殊要求的職業道德,恪盡職守讓自己所處的行業為整個社會做好貢獻,盡好自己的行業部分的責任。

  • 13 # 上官恨水

    孔子核心以禮教為主。就是在皇帝和統治集團不可撼動的大框架下讓百姓守規矩。還定了細節。

    臣從君,子從父,妻從夫,幼從長,小從大。

    都要有個樣子。

    就是克己復禮。

    剋制自己,恢復周禮。

    孔子是春秋戰亂時代,名譽上是大周,實際各諸候國打成了一鍋粥。

    孔子懷念大周初建時的模式。

    人人自覺,君王文治,畫地為牢。

    唉!好單純啊!那啥情況,此時啥情況。

    周朝剛建時,百姓思定,周王與紂王比是一天一地,大家都想過好日子。共同苦難造成共同盼望。

    孔子幻想,大家再有禮有序了,不就好了嗎!

    都殺紅眼了,你佔我地,我搶你人,還禮。扯蛋嗎不是!

    如果君王邪惡咋整?孔子沒說。

    統治集團欺壓百姓咋整?孔子沒說。

    父母賣國判變咋整?讓子死,子也死嗎?孔子說那得死。

    所以呀。如果是好君王,好統治團隊,天下太平的話,儒家思想相當不錯!

    只怕百姓深深中毒。歷來順受。

    還真是歷史驗證了,中華民族被欺辱的漫長曆史。

    今天,國家和平昌盛。弘揚儒教是適應時代的。但不能全部照搬。孔子畢竟是封建時期的理念。許多地方是愚昧的!

  • 14 # 1號老爺子

    其意思是君臣父子應各自做好自我的樣子。君有君樣,臣有臣樣;父有父樣,子有子樣。即各在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不得越位。這就是孔子治理國家的信念。反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上下倒置,天下大亂了。這於今仍適用。

  • 15 # 南極冰火

    很多人認為,孔子說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鼓吹等級別度而加以批評,其實這是一個誤解。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說人生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人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職盡責,如果每個人都能擺正心態,明確自己位置和責任,遵守秩序,這個國家就治理好了。

    做為國君,就要有國君的樣子,你就要站在君王的角度,考慮好如何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維護自己的統治,駕馭臣民,讓社會各界發揮自己的能動性。

    做為臣子,就要忠君愛國,辛勤依,協助君王治理國家,盡職盡責。

    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是一家之主,要有父親的威嚴,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培養教育子女,使子女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子女,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努力學習,服從父母。

    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的事,這個國家就治理好了。

  • 16 # 杜象應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是孔聖人的一個巧妙的智慧回答,告訴齊景公治理國家政事就如同父與子的關係。父親教育好兒子,君主管理住臣子就行了。

    為什麼要這樣理解呢?

    一、客觀分析歷史的必要性:

    孔子名孔丘,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本人的思想和學說對中國歷史的貢獻很多,且深刻影響了整個世界。某一天,帝王齊景公問他如何治理國家政事?孔子就順勢回答出了這句話。為什麼採取引喻的說法?可想而知,當時是春秋時代,封建王朝實行等級制,制約了社會發展與進步。孔子很憂心,於是周遊列國,獻計獻策,其目標是護國安幫,保持穩定。所以,孔子的回答既符合等級制,又愉悅了帝王的心,達到了諫言之目的,並有雙重效果。

    二、主觀理解存在的片面性:

    儒家儒學的體系結構完整,名人也不少。比如:漢代的董仲舒就將這句話擴充套件為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再比如:宋代的朱熹也把此句說成是:君叫臣死,臣不死不忠;父叫子亡,子不亡不孝。如此這般理解,僅是他們二人的觀點,不能說是孔子的本意,孔子的心是仁字最大,像他們的這般推理結論,豈不是國亡人滅呼?所以,各人理解各不同,不能人云亦云而相信。

    三、存在的現實意義:

    一家企業的內部管理就是君君臣臣的層級管理制。一個總裁要召開簡短會或佈置一項任務,不一定非要將所有管理人員都聚集一起,也沒那個必要,只要叫來各獨立公司的總經理一人就可以了,然後會層層佈置動員並完成任務的。企業如此,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國家都實行層級統治,一層抓一層,層層各自負責並行使本職內權力。所以,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影響著世事的各個方面,有存在的意義。

    總上所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比喻式中的引喻句,虛實相對應,目標一致。沒有設定規矩,就畫不成方圓。

  • 17 # 朋友A朋友

    孔子的這句話有二層意思,君、臣、父、子要各行其道,各盡其職,同時各自的權利和義務要做到統一,作為君、父這類強勢的一方,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01孔子的意思是,做君主要如同做君主的樣子,做臣子要如同做臣子的樣子,做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子女要像子女的樣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語出自《論語.顏淵》。原文如下: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子的意思很明確,君行君道,臣、父、子也要各行其道。在整個社會中,社會形態不同,每個人都有其所處的角色,要正其位,安其事,各司其事,各司其職。作為國君,要像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樣子,盡到為天下百姓謀求太平盛世的職責,作為臣下,要忠於職守,敬奉君王。而做父親的要像做父親的樣子,做到敬老愛幼的責任,養家餬口,教養子女,做子女的要孝順老人。

    孔子是“為政以德”的政治思想,主張實行“德治”、“禮治”,對當政者也提出了道德要求。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孔子說:“居於執政地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呢?”倘為官執政者做不到“禮”所要求的那樣,自身的道德修養不夠,那這個國家就無法得到治理。

    孔子也同樣對做臣子的提出了要求,那就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臣子應該以忠來侍奉君主。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魯定公問孔子怎麼樣做到“君使臣,臣事君”?孔子回答說,君主應該按照禮的要求對待臣子,臣子應該以忠來事奉君主。

    02孔子的意思包含了平等的思想,君臣父子各自權利和義務是相互統一的。

    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首先要求君、父要盡到自己的義務,再要求臣、子盡忠、盡孝的權利,處於強勢地位的君、父的行為是前提,正所謂“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只有這樣,君臣父子才能和諧相處。

    孔子所在的春秋末期,正是諸侯割據爭霸的年代,戰亂頻繁、動盪不安,社會秩序十分紊亂。更甚至屢屢發生謀弒君父的事情。孔子所在的魯國,就發生了魯幽公被他弟弟所殺,魯懿公被侄子伯御所殺,被奪去君位的事件。其他諸侯國也發生了宋煬公被侄子宋厲公所殺、晉昭侯被大臣潘父所殺、衛桓公被州籲所殺等弒君奪位的情況,究其原因,既有君王的暴虐殘忍,也有下臣的篡位之心。在如此混亂的秩序之下,促動了孔子“德治”“禮治”的思想的形成。

    理解了孔子的思想,也才能真正理解孔子這句話所蘊藏的內涵和道理。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孔子說,以德為政,才能像北極星那樣,居於中間而眾星環繞在它的周圍。除了說明德政的作用,孔子也把德政作為了眾星拱之的前提條件。

    作為君王要嚴於律已要求自身德行,以身作則去打理朝政,這樣,做臣子的自然會忠於職守,敬奉君王。做父母的的要為子女做出榜樣,做子女的潛移默化受影響後,就會盡自己該做的責任,盡孝悌之責。

    所以,理解這句話,既不是簡單的各司其職,也不能理解為臣、子一味地愚忠於君、父。君臣關係、父子關係是雙向的,相互的。

    03孔子的意思不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正因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映的是一種平等的思想,對君、父的要求置於前提,所以對處於強勢地位的君、父來說就存在著一種威脅:我做好了自己的事情,我的臣、子對我忠誠、孝順,那麼如果我做不好呢?那我的臣、子就對我不忠不孝了嗎?這是作為強勢一方的統治者所不願意的。

    所以,孔子的這種頗具人性化的觀點,在後來階級演變的過程中,被統治者逐步演變為“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三綱”思想,解釋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封建等級理念。其真實目的就是要維護統治階級的等級制度和統治的穩定。

  • 18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出自《論語.顏淵篇》,原文是: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這幾句話從字面上理解比較簡單,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才能治理好國家。孔子說:“君主要謹守君道,臣子要謹守臣道,父親要盡父道,子要儘子道。”景公說:“講得好呀!假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即使有糧谷,我能吃得上嗎?”

    此問答發生的歷史背景據《史記》記載,應該是發生在公元前516年前後,孔子這一年36歲。齊景公於公元前547年-公元前490年在位,姜姓,呂氏,名杵臼,齊靈公之子,齊莊公之弟。孔子適齊,正是齊景公納衛受魯,奮發圖強的階段。對於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回答的雖然簡潔,但是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理念,也得到了齊景公的高度評價。當時齊國上大夫是齊國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晏嬰,史稱晏子,非常不認同儒家的政治觀念,勸說齊景公不要給予孔子封地,也就沒有接受孔子的治國理念。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句話被認為是孔子政治理念的精髓,也是後世儒家被批判的罪證之一。孔子所在的春秋時代,被他視為“禮崩樂壞”的時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臣弒君,子弒父的事情在貴族階層屢見不鮮。孔子一生致力於復周禮,提倡“克已復禮”,首先倡導的就是親其親、長其長,承認社會中等級的存在,每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權利,同時也必須履行自己的義務。其次,《論語》所記述的孔子的言行,可以看出孔子非常認可武王伐紂,由此可以判斷孔子這句話還存在著“君君”才能“臣臣”,“父父”才“子子”的因果關係,也就是說雖然承認等級的存在,但是並不認同等級的一成不變。所謂的“三綱五常”“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等強調封建社會尊卑貴賤的等級序列,等級的不可逾越性的阻滯社會發展的腐朽道德,則起於西漢董仲舒,終完成於宋朝的朱熹,與孔老夫子關係實在不大。

  • 19 # 本然堂講席

    樓主好!孔子在《論語》的這幾句,主要強調儒家的“禮教為本”思想,古今學者們對此多有發揮。下面對常見的10種解讀法閒聊幾句,供參考。

    【1,把後字作“規制“解】

    即君之規、臣之規、父之規、子之規,全句意為:君要守君規、臣要守臣規、父要守父規、子要守子規。“規”就是禮教,守規就是“以禮教為準,做一切事”,人人如此,天下就太平。

    【2,把後字作“古聖“解】

    即聖君、賢臣、偉父、大子,全句意為:君要學古代公認的聖君、臣要學古代公認的賢臣、父要學古代公認的偉父、子要學古代公認的大子。

    【3,把後字作“教師“解】

    即史君為師、史臣為師、史父為師、史子為師,全句意為:君要以史君為師,臣要以史臣為師,父要以史父為師,子要以史子為師。

    【4,把後字作“標準“解】

    全句意為:君要作合格的“君“、臣要做合格的“臣“、父要做合格的“父“、子要做合格的“子”。

    【5,把後字作“反義“解】

    全句意為:君不能做昏君、臣不能做愚臣、父不能做昧父、子不能做頑子。

    【6,把後字作“禮“解】

    全句意為:君要行“君之禮“,臣要行“臣之禮“,父要行“父之禮“,子要行“子之禮“。

    【7,把後字作“學習“解】

    全句意為:君要學做君,臣要學做臣,父要學做父,子要學做子。

    【8,把後字作“反省“解】

    全句意為:君要做常反省的君,臣要做常反省的臣,父要做常反省的父,以要做常反省的子。

    【9,把後字作“平等“解】

    全句意為:君王之間相互學,臣卿之間相互學,父輩之間相互學,子弟之間相互學。

    【10,把後字作“榜樣“解】

    全句意為:君要做天下君的榜樣,臣要做天下臣的榜樣,父要做天下父的榜樣,子要做天下子的榜樣。

    總之,句中後字是多義,也是儒家禮教思想的內容。全句就以對比法,巧妙廣教,一言數理,談了對整個社會的大教育法,非常高明!

  • 20 # 使用者4423072539720

    悠悠萬事,維此為大,克己復禮,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也。這是當是魯國的國策,是孔子的核心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打仗武將會單挑嗎?